[货币迷局]核心理论概括

编号:建议6528号 建议主题: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发行(一) 建议类别:时政类 建议人: hnklg 政治面

貌:共青团员 提交时间:2010-09-16 15:50:53 内容: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发行(一)

---我国发行的十三万亿基础货币发行价值到哪里去

了?

至2009 年,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两万亿美元。官方权威的看法是,这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用人民币购买的,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如果财政要使用,必须发行国债来购买。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到底是中央银行的负债还是资产?财政使用必须发行国债购买?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

必须要分析货币的发行。

国家基础货币是社会流通中永久占用的必需货币,这部分货币一旦发行了,央行就永远不用收回。因此,基础货币发行就必然是价值发行,货币在发行中就会创造价值(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类似贵金属货币时代的“铸币税”)。在纸币制度下,货币发行所创造的价值量为基础货币发行量。据央行公布,我国基础货币量约十三万亿人民币。这就是说,我国通过对基础货币的发行,可获得约十三万亿人民币的发行价值。这笔发行价值是由国家信用所创造的、可以任意支用的价值。在发达国家这种货币发行价值通常都用于社

会二次分配、社会公共福利开支,以缓解市场经济中必然存

在的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那么我国的十三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发行价值哪里去了?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全部都由央行购买外汇储备所替代,这也就是说,国家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用十三万亿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价值购买来的。既然国家对基础货币发行的价值是可以由国家财政任意支配的资产,那么用这笔资产所购买的外汇储备怎么就变成了负债?显然,国家外汇储备在基础货币发行的限额内不是国家的负债,而是国家可任意支配的资产。只有在超过基础货币发行限额之外的部分,

才是国家的负债。

问题在于,本来是国家可任意支用,而且应该支用于社会福利的公共资产,在我国却将其当作对资本的负债,这说明,我国原有的货币理论并不清楚货币发行中的价值创造,任由外汇储备替代本国对基础货币的发行,将巨量的十三万亿人民币的发行价值这一国民福利拱手送人而不自知;并且挤占了消费性国债货币发行窗口的空间和自主性,抑制了国债窗口发行基础货币用于改善全体国民福利和有效太大内需,限制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并事实上输送了本国国民应享有的“类铸币税”给美联

储局,损失一定程序上的货币自主发行权。

为什么说我们将基础货币发行创造的价值十三万亿人民币这一国民福利拱手送人了呢?因为当我们用这十三万亿人民币购买并持有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时,国民没有获得对这笔财富的享用,外汇所在国则需要因此而增加两万亿美元的货币发行,其创造的相应份额价值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所在国因此而多获得这一“类铸币税”收入。这样,本应由本国货币发行创造的价值量通过外汇储备的替代发行,货币发行所创造的价值量向外汇所在国转移了。因此说,我国基础货币发行价值的十三万亿元人民币,白送给所

持外汇所在国了。

从理论上说,外汇储备得不偿失,其损失并不仅仅是十三万亿元人民币,而是双重损失。一般人只看到外汇贬值导致汇总损失,而看不到因货币的替代发行所造成的本国消费需求损失,看不到因基础货币发行所创造的价值原本是可由国家调度为支持严重不足的消费需求、调节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矛盾的。国家巨量外汇储备的本质是深化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矛盾。因此,从整体经济效益和经济内生素质的角度上说,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所造成的损害不仅仅是两万亿美元,应该是13 . 67 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倍。从这个角度上说,即使将两万亿美元外汇一笔勾销,也比替代国家的基础货币发行要好。国家积极将此笔外汇储备花出去是绝对的好事,因为它是国家资产并不是负债,只要将外汇储

备花出去,基础货币的外汇替代发行的这十三万亿元人民币价值,就可以通过财政赤字、财政透支等手段转移支付给国民福利。因为消费需求增量在整体经济中也具有乘数效应,如果我国在国民福利上增加十三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需求,所产生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是十分巨大的,仅此就足

以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上一个台阶。

由此可见,我们极需要厘清货币的价值发行理论。让我

们首先对货币发行制度进行考察。

备注1:

我国基础货币发行方式通常有:

⑴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国债;

⑵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即相应在国内投放本币基

础货币而形成外汇占款);

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

⑷财政部发行通货。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国债,永久不用归还的部份就是可由国家享有货币发行所创造的价值(包括“铸币

税”)。

十分可惜的是,这部份货币的发行量十分可微。至目前为止,我国的货币发行渠道主要是买进外汇。用买进外汇而被动在国内投放人民币替代货币发行。再贷款和再贴现业务操作比例也很小,对我国基础货币的发行影响不大。至目前

为止,我国基础货币的需求量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但两万多亿美元外汇替代的人民币就高达13.67万多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全部被外汇储备所替代。国民不仅没有从货币发行的价值创造中获得丝毫的好处,还要为央行采取央票、存款准备金率方式锁定的高出基础货币量的7700亿人民币支付利息而分担成本负担。另外,外汇占款属于我们央

行货币发行机制的外发行机制。

编号:建议6548号 建议主题: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派生(二) 建议类别:经济类 建议人: hnklg 政治面

貌:共青团员 提交时间:2010-09-17 11:46:58 内容: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派生(二)

一、概述

在当代法币制度下,国家以税收等经济实力为担保和后盾将国家信用注入中央银行;央行凭借被注入的国家信用,创造货币而发行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等进入商业银行系统,处于货币交换等待状态(商业银行的记账状态,记为负债,货币在本阶段属交换媒介属性);商业银行将以上处于等待交换状态

的货币的使用权借出后,货币进入了流通状态(货币在本阶段形成等价物与交换媒介属性结合,才属于统一体),扩张了交换媒介使用仅,产生了派生货币(即将处于等待状态货币的使用权借出)。总之,只有央行能且是创造货币(发行基础货币),而商业银行只是派生货币(扩张货币使用权)。 商业银行派生货币过程,即扩张货币过程;所谓“派生货币”是商业银行对其负债货币在不断贷出、存入的循环过程

中的累加。

二、分析

商业银行派生货币的功能与能力,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商业银行的信用。与国家的监管能力与自身的管

理成正比。

(二)与社会整体经济活跃程度、景气等(成正比)。

(三)与商业银行的汇总、划转等电子货币系统的速度

与效率(成正比)。

(四)与居民储蓄存款(即原始存款)的储蓄率(成正

比)。

(五)与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六)央行的贷款政策(与放松成正比,与限制成反比)

等。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派生货币的实质是货币使用权的扩展、扩张;所谓“货币乘数”,其实质是商业银行通过货币

派生,所能促进的货币流通次数。

三、现时指导意义

(一)普遍指导意义

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后,主要分流为两部分:一部分。流通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另一部分,通过居民储蓄,成为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由此可

见,派生货币的初始来源为居民储蓄。

当经济或金融危机发生时,商业银行信用必然下降,货币派生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要求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直接替代商业银行弥补商业银行派生货币能力下降而导致的提供货币流动性下降,从而增强注入银行信用,防止危机进一步漫延,力求最后达到稳定金融市场目标。美国联储局在增发大量的基础货币(印钞)的情况下,美国指数仍能在坚持在目前80左右的原因是:美国商业银行信用受损,导致其派生货币能力下降,同时导致美元流动性缺乏、不足,客观上要求增加基础货币来填补商业银行派生美元货币能力不足导致的缺口,对美元的持有需求反而进一步增强,

支持了美元指数坚挺。

(二)一般指导意义

1、在信用货币时代,当商业银行因危机时期丧失或缺乏货币派生功能与能力的情况下,由于央行的货币发行能力不受限制,央行的货币发行应跟上货币需求,替代商业银行信用,直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扩展货币,缓解危机。

2、在非危机时期,商业银行起到在货币提供给微观主体过程中的效益把关中介作用,央行不应直接向微观主体提

供货币。

3、在我国属非自由利率的情况下,由于利率通常是由央行来调控的,应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在经济景气时,由于新增投资利润率高于贷款利率,不调控利率,增量的借贷也会发生;在经济不景气时,无论如何调控利率,也不会引起增量借贷发生。总之,利率的调节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生作用。总之,利率高低决定商业商业派生货币的量,而不是相反;利率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影响货币的需求,从而影响到派生货币量和货币乘数。具体利率工具应用,请参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

(作者:蔡定创)。

四、结语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信用危机;根本原因是信用货币公共财产属性的无限性与私有商业银行信用有限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信用货币上的表现。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只有将私有商业银行国有化和商业银行股份国有或由国家绝对控股,既能保证商业银行的效率,又能在商业银行发生信用危机时,由国家注入相当于无限的信用,从而

从根本上解决和对抗金融危机。

但是,在如美国等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下,真正能实行的可能性存在巨大政治障碍。因此,美国的周期性金融危机

不可避免,或长或短,无法准确预测。

备注:本提案经济学原理的最终解释权归《货币迷局---

当代信用货币论》的作者蔡定创所有。

建议:货币当局要更新过时、落后的货币金融学等经济

知识;相关人员也要更新知识。

编号:建议6552号 建议主题: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股市价值效应与创生(三)建议类别:经济类 建议人: hnklg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提交时间:2010-09-17 16:48:02 内容: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股市价值效应与创生(三)

一、概述

股市不仅是财富效应发生地,而且是货币价值创生地,也是货币数量收放工具,可以使劳动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资

本,产生劳动资本化分配机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序上起到重新调节社会分配分配,缩小劳资分配比例失调,平衡社会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作用。

二、论证

(一)股市财富效应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美国道琼斯指数:1982年,升破1000点;1994年,上升至3834点;1999年,上涨到11500点。从1982-1999年,美国以道琼斯指数为代表的股市上涨

11.5倍。

日本日经指数:1955年,374点;1989年12月29日,上升到38916点。1955-1989年,日本受益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国民消费增长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而引发的经济活力,34年时间日本股市上涨了

104倍。

中国上证指数:2005年8月,998点;2007年10月,6124点,上涨6倍。但是,在持续而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打压下,股市在随后短短一年的时间内,股市雪崩,下跌72.8%,国民经济增速同步由11.8%下滑到6%,相关管理部门才意识到紧缩的货币

政策是罪魁祸首。

总之,股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总是先于经济的涨跌而涨跌;一般来说,有先于实体经济一

个季度的规律,仅用经济前景预期是解释不通的。

(二)股市交易的本质

股票价格的交易基础是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能取得的收入;将这种收入折算成现金,步形成股

票的交易价格。

因此,股市的本质是未来收益流折现交易;交易基础是已形成的生产能力与产品已有市场和潜在市

场。

在资本利润原则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股市将劳动转化为资本,意义重大:改善了劳动者分配条件,缩小了劳资收入差距,扩大了社会消费需求比例,在一定程序上缓解了市场经济基本矛盾(往往是社会总

供给大于总需求,需求不足)。

在大多数时候是存在社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市场需求成为稀缺资源,市场需求就是价值,创造市场需求就是创造价值。股市可以通过预期渠道,通过创造市场需求而创生价值。市场经济天生需求不足的矛盾,可以通过股市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三)股市创生价值表现

1、市场经济一般情况下,由于资本收入比例有继续增大的自我强化倾向,造成储蓄增加、投资加大,必然导致产

能过剩而消费需求不足。

2、股市在正价值创生的情况下,能创造一定的社会需

求。

3、股市能向好时,能创生价值,创造需求;向差时,

湮灭价值,消灭市场需求。

4、市场需求就是价值。

由于我国股市目前还属于非典型、非成熟的股市,正价值创生微小。但是,当股市规模达到国民经济一定的比例时,其财富效应对经济的影响,宏观调控要研究和重视。

(四)股市资金的总需求量

股市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包括存量与流量两个部分。股市收市总市值就是存量;日常交易量就是流量。

股市资金总需求量=总市值+流量+等待交易观望资金; 即是维持股市市场平衡的必需资金。总市值即是股市中的存量资金,体现在股民持有的股票上;股市中的流量资

金,是在股市涨跌中起主要动因的资金。

日均成交量与换手率,是股市涨跌的重要参量,也是评估股市正负价值发生的重要参量。股市流量资金需求量一定要大于日均成交量;可以将股市流量资金需求看做日均成交

量的倍数。

(五)股市货币放大规律

1、价值载体比较

商品生产价值增值过程:增值前的货币-商品-增值后的

货币;价值载体是商品。

股市价值创生过程:货币-股票-货币;价值载体是股票。货币在进入股市前与退出股市后,出现了货币数量变

化。因此,股市是一个货币数量的放大或缩水器。

2、股市放缩货币与央行发行货币的比较

(1)价值相同。两者货币具有同等购买力。

(2)价值来源相同。央行发行的货币价值来源于国家信用,即全体国民生产能力;股市增生货币价值基础是已形成的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潜力,都来源于劳动者的劳动,价

值源泉的本质无差别。

(3)股市增生的货币进入商业银行后,与央行发行基础货币一样,同样参与和支持了商业银行派生货币过程。

因此,股市同样具备与央行一样的增减基础货币的能力,而传统货币理论缺忽视了这一点,并犯下最大的错误。

三、结论

今后,股市管理必须改变以集资指标、市场发展规模的落后管理目标,变为股市创生价值量、净价值输出量、财富效应的正确管理目标,使股市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助推器;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过时、落后的对股

市的认识和知识。

建议:今后,股市管理必须改变以集资指标、市场发展规模的落后管理目标,变为股市创生价值量、净价值输出量、财富效应的正确管理目标,使股市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助推器;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过时、落

后的对股市的认识和知识。

编号:建议6575号 建议主题: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数量论与货币需求(四) 建议类别:经济类 建议人: hnklg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提交时间:2010-09-19 11:19:36 内容: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数量论与货币需求(四)

一、概论

(一)货币需求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对货币有三大刚性需求:

1、 生产、生活消费对货币的交换媒介的需求;

2、 资本价值增值对货币的价值持有的需求;

3、 股市价值放大对需要投资性货币支撑的需求。 凯恩斯主义、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等传统、主流货币需求理论,只重视和论证了货币在流通中的交换媒介功能,而忽视了货币的的价值持有功能。由此可见,传统货币理论

在理论方法和体系上存在重大缺陷,已不适合继续解释和指

导当前世界经济生产、生活活动。

(二)货币需求分类

货币具有五大职能:

1、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以上,属货币

流通的交换媒介功能。

2、 持有手段。以上,属货币完成价值保持功能和占有

功能。

3、 宏观调控调节工具职能。

因此,根据对货币持有动机,货币分类可分为:

1、 投资性货币:即为投资、价值增值而持有的货币。包括资本对货币的持有、居民为股市投资而对货币的持有。

2、 消费性货币:为交换而持有的货币。包括在生产过

程中的中间物交换。

总之,西方传统货币主义经济学全部或部分存在以下错

误:

1、费雪和剑桥货币学派的货币数量论的错误在于完全

忽略对投资性货币的需求。

2、弗里德曼学派理论本货币价值持有需求视而不见,在理论、方法上存在根本性错误,在本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金融危机中全军覆没;虽然在过去经济上反通胀和滞胀方面曾发挥过作用,但在现在其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

2007年,“两防”目标及其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对我国经济造成危害和破坏作用远胜于经济危机能带来副作用的本身,显示了管理层照搬弗里德曼学派等传统货币数量理论

的错误和落后。

3、凯恩斯主义理论主要缺陷在于没有认识到货币乘数就是货币流通次数。如:利率水平上升导致货币持有成本增加,因而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减少,借贷也随之减少,从而导致商业银行货币派生能力下降,结果货币流通速度反而是降

低的。

二、货币需求公式

根据三大货币需求,经济社会对货币的总需求方程式如

下:

基础货币总需求+股市价值净输出量=(当年GDP值+消费性贷款+商业银行业务流转金)/派生货币乘数, 其中:股市对货币的需求量就是股市价值净输出量。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我国2008年实体经济突然失速的事实真相是由于2007年股市高速扩容、中石油等大盘股高溢价发行、股权分臵改革解禁股到期释放等,股市正需要大量货币支撑时,反向操作实施严厉紧缩货币政策导致股市崩盘,引发实体经济直线下滑。不正确与过时的货币理论引

发的教训,令人深思,发人痛惜。

更详细模型、实证数据等内容,请参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作者:蔡定创)第五章:《投资、消费

与股市:货币三大需求揭秘》。

三、结语

以下属货币金融学要厘清的要点:

1、由于当代生产体系是资本决定生产,金融资本操控产业资本,货币循环过程应是:G-W-G'(初始投入的货币-

商品-增值后的货币),而非其他。

2、一个管理良好的股市是过剩货币的蓄水池、消费需

求的增生器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实证数据证明,当年货币需求量大于(也应必然大于)当年GDP值,是投资性货币需求所决定的。

4、当美元贬值引发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而导致的对我国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央行应追加货币供给以满足输入性通货膨胀对货币的需求,而不应是反向进一步实施紧缩货币引发

货币紧缺。

备注:以上提案理论内容主要来源于《货币迷局---当

代货币信用论》(蔡定创)。

编号:建议6591号 建议主题: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的内、外供给机制(五)建议类别:经济类 建议人: hnklg 政治面貌:无党派民主人士 提交时间:2010-09-20 12:26:09

内容: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内外供给(五)

一、概论

1、货币供给分为外供给和内供给方式。但是,传统经济学仅考虑了货币的外供给,没有研究现代经济股市的正负净价值输出对基础货币供给数量的叠加或抵消的影响和作用。当股市发生的是负价值输出时,股市湮灭的主要是消费性货币,加剧了往往是常态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结构性

失衡(社会总供给是经常大于总需求)。

2、货币外供给决定货币的增量;货币内供给决定货币

体内循环系统的流量。

货币内供给通过分配产生比例投资性货币与消费性货币;而资本的逐利本能与本性决定了投资性货币所占比例大于消费性货币,从而形成消费性货币供给不足,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状态成为常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运用货币外供给方式,如:通过外生的财政透支、消费性国债货币发行窗口发行基础货币等政策手段,补充消费性货币增

量供应不足。

对必然过剩的投资性货币可以通过良好管理的股市,对过剩资本形成蓄水池作用,从而达到吸纳投资性货币流动性

过剩。

二、货币外供给

1、货币外供给公式

货币总供给量=(基础货币发行+股市价值)×货币乘数;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通过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可以调节货币供给量;货币总供给量代表一个国家的货币配给能力。在经济或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商业银行派生货币功能接近丧失,加上股市的基础货币替代发行能力的减弱必然要求央行替代正常时期的由商业银行执行的派生货币功能,10倍以上基础货币增发成为必须。由于传统货币理论的缺陷,无法解释和接受危机时期的大量基础货币增发;某些不学无术的所谓“经济学家” 动辄不加具体分析鼓噪“钞票发多了,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要求使用紧缩货币

政策,从以上理论分析看,是多么的可笑和无知。

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

货币供给量不等于货币需求量,分为货币外供给与内供给两种性质的供给。货币外供给指在一定的货币发行制度下的货币提供和应变能力;货币内供给指经济体内的价值创造能力,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和股市价值创造。

货币需求是指一定的经济体内的生产、流通和交换需要而产

生的的客观货币需求。

总之,货币需求是内生,可以通过对利率的调节一定程序上调节其数量;货币供给是对货币需求的外生,从外部作用于货币需求水平和量,作用程度与货币供给方式与中央银行的有意调节有关。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唯一的法定发行来源,而不是唯一来源,因为股市的正负价值输出也可增减基础货币造成量;商业银行派生货币功能是为了在价值保证的

前提下,提高货币使用效率。

在正常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当存款准备金率不变时,决定货币乘数的是利率和实业投资收益。当在利率较低而也有良好投资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产生较高

的货币乘数,反之较低。

三、货币内供给

1、论述

货币是流通的产物,不能脱离市场流通面存在。资本将货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劳动者的工资,主要形成消费性货币;另一部分是给资本的利润,主要形成投资性货币。因此,在同一经济循环体内,不可能同时产生生产资料商品与消费资料商品过剩或紧缺,即消费性货币与投资性货币不可能同时产生通胀或通缩;内生货币供给的不平衡产生的通

胀或通缩总是结构性的。

2、货币内供给公式

货币内生供给总量=消费性货币分配数量+投资性货币分配数量=当年GDP=上年GDP+当年GDP增量

四、货币内外供给的区别与联系

1、货币内供给是货币价值的供给,也是购买力的提供;货币外供给是中央银行交换媒介的供给,以内供给价值交换

需要为前提,是对内供给的货币形态的支持。

2、货币内供给量不足时,就会发生货币价值升值;当货币外供给不足时,就是发生交换困难,流通不畅。总之,货币的升贬值与货币的内供给与外供给的匹配形成的。

3、货币内供给是一种存量货币的循环周转;货币外供给是一种增量货币的循环周转。货币外供给要不断适应消费性货币与投资性货币的内生供给量要求,在对立统一的矛盾

前进。

4、在货币内供给系统中,消费性货币与投资性货币总是趋向不平衡,绝大多数时候表现为:投资性货币过多(资本天生的投资倾向造成的)而消费性货币相对不足,需要中央银行等部门利用货币外供给方式和虚拟经济对消费性货

币进行调节和补充。

备注:本提案涉及的货币金融理论主要来源于《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著作权等产权属蔡定创先生所有。

特此声明。

建议:强烈要求高层将《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的作者蔡定创先生引进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作为特别顾问,为经济、金融决策层把关、参谋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编号:建议6708号 建议主题:治国方略之经济篇:“印钱消费”破解滞涨难题(六) 建议类别:时政类 建议人: hnklg 政治面貌:群众 提交时间:2010-09-25 09:13:29 内容:治国方略之经济篇:“印钱消费”破解滞涨难题(六)

一、概述

消费需求缺口是当代全球经济的主要难题。我国多年来所建立和依赖的重投资、轻消费拉动增长的体制,加剧了也是在全球其他国家同样普遍存在的消费需求缺口矛盾。

凯恩斯主义主张以国家财税作为干预和调节经济总供需平衡的工具,即用增加政府投资的方法谋求社会充分就业来解决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费需求缺口依然存在。凯恩斯主义认为人们社会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比例越来越小而投资部分越来越大,从而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源于三大心理规律(请参看凯恩斯主

义著作,不再详细重复论述):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灵活偏好规律。

但是,凯恩斯主义仅依靠赤字财政来追加投资以填补消费需求不足缺口的手段和方法,造成投资性货币与消费性货币比例失衡越来越大,即投资性货币比例趋向继续增大。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后经济相继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理论对此失灵,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趁机兴起,对凯恩斯主义发起挑战。从此,世界新自由主义重新抬头和兴起。 1979年,撒切乐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宣布实践新自由主义纲领;1980年,美国在里根上台后,也宣实行新自由主义;随后,其他发达国家也争相效仿;20世纪80年代初,拉美国

家成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试验区。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拉美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垄断金融资本的推动下(因为经济全球化、私人资本流动自由化、资产私有化、市场一体化等符合金融资本的根本利益和利润最大化目标),美国(其本质是个金权至上政府)乘势于1990年推出“华盛顿共识”,企图以新自由主义模式规范和主导全球经济。结果:智利、墨西哥和巴西等拉美国家在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经济社会都陷入动荡与危机;前苏联及前东欧国家也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推动类似“自由

化、私有化和稳定化”三位一体的“休克疗法”经济转型改革,产生社会混乱、经济下滑和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等经济社会危机。与此同时,美国虽推行和鼓吹新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与宏观调控却丝毫没有放松,在本次次贷债务危机触发的金融体系危机期间被运用的风生水起。美国本次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隆重”宣告经济新自由主义理

论的破产。世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经济理论。

总之,凯恩斯主义只是是一种临时、短期的反危机措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与范围,其失效的本质是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社会福利增加达到饱和状态,在出现饱和状态之后,这种国家强制分配的机制在经济滞胀时期,资本终于找到了反击理由;但是,到目前为止,西方其他传统经济理论

也没有找到比凯恩斯主义更好的理论。

更详细内容,请参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会,蔡定创)。

二、论证与对策

(一)分析

国民福利稳定和快速增长取决和满足以下条件和前提:

1、等式:

投资与消费的均衡;

增量产能=增量需求,即增量投资性货币配比=增量消费

性货币。

2、定义:

增量投资性货币配比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投资新增产能所需要的投资货币,在货币绝对量上并不与增量性

货币相等。

当增量产能小于增量需求时,因消费性货币供给过多,

需求相对过大而产生消费物价上涨;

当增量产能大于增量需求时,因投资性货币形成的投资过多,产能相对过剩,某一类商品供给过剩而产生物价下跌。 由于人们的利润追逐动机,市场经济会天生、自动地将新增利润多分配给投资性货币,少分配给消费性货币,使现代经济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从而使增量投资性货币配比大于增量消费性货币成为常态,无法完成经济社会稳定、均衡增长所需的“增量消费性货币产生的消费满足增量投资性货币

产生的产能”的条件和要求。

因此,市场并不存在自动均衡投资性货币与消费性货币的动力和功能;消费性货币供应和分配不足,是导致社会新增价值大部分成为过剩的投资性货币而被闲臵、浪费的根

源。

(二)对策

由于出口形成的外汇储备是将商品透支给外国人消费,而财政赤字则是透支给国民消费。运用财政赤字政策的好处是:以财政赤字供给消费性货币,制造和产生消费

需求,用以消费和满足投资性货币的产生的产能,以给资本输送利润的方式诱导和帮助资本完成“货币---商品---货币”生产与增值过程。以财政赤字货币发行窗口增放消费性货币,用于满足和消费投资性货币产生的产能,就是“印钱消费”规律。

但是,“印钱消费”规律有适用条件和前提:

(1) 社会有过剩产能;

(2) 社会消费需求不足;

(3) “印钱消费”货币供应量不能超过从实体经济所溢出的过剩投资性货币量;

(4) “印钱消费”规律只能在无资源瓶颈约束的领域大规模、长期的使用。

三、结论

在产能普遍过剩,消费需求普遍缺乏的条件下,“消费就是生产力”。只要我们自己的社会还存在需求,国内消费完全可以通过赤字财政手段自己创造,不用“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两头挨骂且不讨好。

同时,国家干涉和利用赤字财政政策(“印钱消费”规律)并不是解决消费需求缺口的唯一方法;利用良好管理下的股市创生的正财富效应“货币放大”规律,也可以并成为世界各国早已使用的填补需求缺口,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的方法。奇怪的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对这一

规律和现实好像视而不见。

建议:

1、在产能普遍过剩,消费需求普遍缺乏的条件下,“消费就是生产力”。只要我们自己的社会还存在需求,国内消费完全可以通过赤字财政手段自己创造。

2、利用良好管理下的股市创生的正财富效应“货币放大”规律也可以被利用来填补需求缺口,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的方法。

3、相关经济管理部门通读《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会,蔡定创),更新管理知识和技能。

编号:建议6711号 建议主题: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发行窗口分类与意义(七) 建议类别:经济类 建议人: hnklg 政治面貌:群众 提交时间:2010-09-25 17:16:13

内容:治国方略之经济篇:货币发行窗口分类与意义

(七)

货币发行按性质划分,可分为:价值发行窗口和非价值

发行窗口。

非价值发行窗口也叫货币调节发行窗口。在基础货币的限额(我国大约是13万亿元人民币)内,通过国债窗口方式发行的货币,由于该部分不用偿还,货币的发行价值才能被创造和体现出来。基础货币通常量一个相对固定的量,同时社会对货币的需求是个变动的量,需要货币调节发行窗口

作为基础货币发行制度的补充。

1、非价值调节窗口,一般是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等方式进行的;侧重于对货币量短期调节。当金融危机发生时,由于商业银行的派生货币功能、能力的丧失或下降,央行必然要通过货币调节窗口增发货币;当货币流通速度恢复正常后,只要将所发行的货币按贷款渠

道收回,就可以避免通货膨胀。

2、国债货币发行窗口,也具有对货币数量数量的调节作用;侧重于对货币量的中长期调节。由于美元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各国为了稳定汇率而储备的一定数量国际货币,其中一部分永远难以返回美国,对美国联储局而言,实质是对全球他国央行的发行的“类基础货币”和“类铸币税”。

非价值调节窗口发行的最大特点是,当社会流通不需要调节窗口放出的货币时,可以将发行的货币收回。公开市场国债买卖,通常用于较长时期的货币流量调节,也可用于短

期目标。

国家信用是以一国的经济发展为基础,是全体劳动者的劳动结晶;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货币创造的价值,是一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也是唯一能脱离资本利润原则的财富,理应用于国民福利,不能为某单一阶层独断享用。以外汇储备为替代在国内发行本币的实质是资本阶层为保证资本利益而对全体国民福利和利益的侵占,挤占了国债货币发行窗口,并造成发展的生产力与有效消费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剧

了社会总供需矛盾。

1995年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条款”使政府丧失了新增人民币基础货币的“使用权”,央行虽为国有,但因持续贸易顺差的存在“所有权”

被臵换成了美元债权。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中国“这种货币金融制度”不变,则其自身就是“迫使中国商业银行捆绑中国政府的无解绳索”。即便是目前国人所关注的:外强通过汇率升值、定向通胀、沽空贬值等金融技术手段“由债务人变成债权人、制造中国经济大崩溃、直接控股中国银行金融机构”等状况都不发生,中国经济依然稳步发展。但是,只要通过“外汇占款、贸易顺差、资金外逃、出口退税、股市转移、土地商品化、政府债务增加、GDP与工资比增大、温和通胀缩减、扩大信贷消费规模”这些间接或直接的市场手段,以渐进形式

“整体式、实质性”耗净中国广大劳动阶层持有的“双权货币”。外强即凭借“货币武器”通过中国既得利益阶层基本实现了超越中国政治主权的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契约式、实

质性”征服。

“要买东西的人没有钱,而有钱的人不需要买东西”已成为中国启动内需的致命伤,它自然性锁死了中国的外汇的使用权,“宁与外鬼,不舍家人”被契约化,做为平等的贸易伙伴,中国便永远是“潜在的消费大国”。中国每天新增数“十亿”计人民币的顺差量就是中国因内需不足而每天外溢的物质财富量。而这正是“纸币时代拥有无限量货币的外强”所孜求的开放宏观经济学一般原理“储蓄减去投资

等于净出口”的理想状态。

经济增长、发展、运行面对着环环相扣的多层次叠加式

两难。

再深一层,如果说资本主义因“技术进步快速、产生了无比巨大的生产力、制造了惊人的经济效率、组建了庞大的物质生产体系”而优于历史上一切其他制度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彻底解放了思想,解放了手脚,也解放了一切资源,无禁忌无极限、不断进取。”那么这个“原因的原因”则是:1929年之前散落于世界各处的金银总量和2008年之前美联储印发的双权美元纸币总量给了逐利者提供了两次放任自由的空间。但是,纸币时代“支撑空间”的美联储货币

金融家在资本主义观念作用下也加入到“放任自由之列”而使“空间垮塌”,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国要想利用商品市场经济模式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就必须构筑纸币时代“休眠人民币蓄储池”,确保“社会主义的最大化经济自由者”所获利润货币的安全和保值。而人类经济要想得到“永不垮塌逐利空间”唯一的出路就是将“社会主义观念为外壳的新型纸币发行制度、新型货币循环模式、休眠货币蓄储池模式”放大至全世界。这是“纸币”对人类现代商

品“经济”的客观规定。

参考资料:

1、《货币迷局》(蔡定创);

2、《中国已决定二次觉醒》(李久生)。

建议:正确配臵和使用外汇储备;充分挖掘利用国债发

行窗口

编号:建议6744号 建议主题:治国方略之经济篇:金融衍生品(八) 建议类别:经济类 建议人: hnklg 政治面貌:无党派民主人士 提交时间:2010-09-26 14:30:09

内容:治国方略之经济篇:金融衍生品(八)

一、概述

现代经济金融衍生品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财团利用垄断资本数量优势、货币流向控制权,剥削、渗透和压榨乃至剥夺产业资本利润、国际上以生产为主要手段谋求经济发展的欠发达国家国民福利的工具,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制度优势和便利获得货币流向控制权而达到掠夺全球

的目的。

二、定义、分类和特点

1、定义

金融衍生品是从原生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金融活衍生品共同特征是使用保证金交易方式,对一种标准的或是商定的合约在交易所或场外进行的交易。所谓“保证金交易”,是指在交易时不需要对交易的标的物进行全额支付,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对标的物的合约进行交

易。

2、分类

国际金融衍生品按标的物资产属性,可以分为商品、股指、利率和汇率四大类;按合约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四个品种;按交易场地属性,可以分为场内和场

外交易。

3、特点

国际垄断金融资本财团作为美国政府的“影子政

府”,在克林顿和大小布什政府时代在经济上以新自由主义为口号和幌子,幕后推动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法案通过了美国立法、行政两道程序门槛成为生效法案;通过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形式综合掌控储蓄信贷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对冲基金、期货公司等不同种类资本行业,并由此对金融业形成两大基础垄断优势---资金和信息垄断优势。

(1)资金优势:

国际垄断金融资本财团可以调度其商业银行控股公司下的各子公司的资金,在极端情况下还可以启动储蓄信贷银行的资金来作为后援,保证在资金上对任何对手战无不胜。

(2)信息优势:

国际垄断金融资本财团其商业银行控股公司下的各子公司相互之间可以共享客户信息,任何客户(或对手)的信息在其系统内都是透明的,对具有对赌性质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手来说,完全是一场不对称“金融战争”,对生产性公

司企图的任何套期保值目的而言是场噩梦。

建议:

1、适时参与国际社会敦促美国改革国际期货市场期货品种交易方式和规则,限制投机和炒作紧缺商品。

2、推动国际社会改善银行业监管协议,使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接受国际监督,敦促美国放弃和改革资

本银行业混业经营。

3、利用各种措施在清理、打击和惩罚完毕潜伏在国内的“热钱”后,本币果断升值,减少国际垄断金融资本财团操纵大宗商品价格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减轻对本国经济

的损害。

4、稳步、有序建立强大的本国金融业,与之抗衡。

编号:建议6778号 建议主题:治国方略之经济篇:宏观调控(九) 建议类别:时政类 建议人: hnklg 政治面

貌:群众 提交时间:2010-09-28 09:09:26

内容:治国方略之经济篇:宏观调控(九)

一、概述

宏观调控目标应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就我国而言,即是产能过剩与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在当今全球各国经济是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双轮驱动”增长的现实与

条件下,通胀的形成、发生机制已发生变化。

1、当前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垄断金融资本财团通过金融衍生品工具,将资源性产品价格炒高,并利用中国持有和持续增加的大量的外汇储备和资源瓶颈的途径、渠道而通过美元贬值,定向向我国输入通胀,从而形成输入性通货膨

胀。

2、在国际市场上,全球化造成发展中国家竞次,除资源性产品外的一般产品价格会逐渐走低。至于投资性货币过剩,由于现代社会有股市等资本市场对过量货币的“蓄水池”作用,货币数量的多少一般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宏观调控目标不能锁定为仅在促增长与控通胀之间平衡选

择,通胀通常是个假命题。

综上所述,我国的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调节促进社会总

供需动态平衡,在动态平衡中求发展。

二、宏观调控手段

1、货币政策

在存在虚拟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通常直接作用是股市资产价格,以直接调控股市为主。

2、财政政策

由税收、国企税后利润、国债、赤字等所构成的财政政策,应被运用用以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需求这个永远的短腿,进行二次分配。因此,财政政策才真正是宏观调控的调控社会总供需平衡的手段。

三、宏观调控方法

现代经济,正确的宏观调控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股票市场纳入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方法主要如下:

1、建立调控股票市场的综合规划管理机构。那种天生存在的部门利益的管理局限的单一证监行政管理部门的自监自管的方法,不可能将中国股市建设成立一个强大、良好的股市。

2、增加国家信用资源,实现资产价格提高。

3、市场资源与股市扩容的规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4、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纳入货币政策调控范围。

5、建立股市平衡基金等。

国企收入、消费国债、赤字财政、税收等工具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流程等,请详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蔡定创)。

建议:树立正确的新型宏观调控观。


相关文章

  • 现代管理学导论论文
  • 论文编号:002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学导论 论文题目: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姓 名:梁利锋 学 号:0908030201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902班 时 间:2012年5月28日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梁利锋 (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 ...

  • 投资学.金融学常识:货币的3大核心功能
  • 投资.金融.经济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投资学.金融学领域的一个常识性概念:什么是货币,以及货币的3大核心功能. 货币大家好像都比较清楚,兜里也都有,也都很喜欢,长期打交道.但是什么叫货币呢?一琢磨就又乱了.我们说什么叫货币,有人说人生识字糊涂始,货币也是这样.不讨论货币的时候,你觉得挺明白的,一讨论 ...

  • 4.1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特征.ppt
  • 第4讲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从普遍规律到生活智慧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统一的基础.界的本质及其统一的基础.正确地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问题,那么,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则正确地回答了"世界是怎 ...

  • 消息写作笔记
  • 消息写作 一. 消息文体概述 (一) 定义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文体,旨在迅速.及时.准确地对社会新近发生的重要的客观变动信息作简明扼要的报道. (二) 消息体裁的特点 1. 消息写作特有的叙述方式--简要.概括地报道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简要.概括是指消息总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反映尽可 ...

  • [教案]神奇的货币
  • [教案]神奇的货币 [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 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 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 ...

  • 财政与金融历届考试试题
  • 试卷代号:27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财政与金融(农) 试题 2010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信托 2.财政政策 3.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5.财政职能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

  • 20**年贵州省公开选拔党政干部试题
  • 2012贵州省公开选拔党政干部真题(含详细答案)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处理这三者关系的结合点是 A.推进改革 B.坚持发展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

  •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简述
  • [摘 要] 本文主要是理顺各学派的发展过程和学派之间的主要关系,旨在清晰明确地简述各个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关键词] 经济学流派 凯恩斯 新古典 剑桥学派 新凯恩斯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这些经济学说是建立在以前的经济学说的 ...

  • 20**年最新乡镇副科考试4
  • 党政领导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