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的教师形象研究

2009年9月

总第186期第9期学术交流Sept.,2009SerialNo.186No.9AcademicExchange

《论语》中孔子的教师形象研究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00)

【摘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ee语>以富有生活气息和诗化的语言塑造了孔子伟大

的教师形象。他是一位具有实事求是、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师长;是一位运用因材施教、启发式教

学方法的智者;是一位具有注重素质教育、拥有教书育人理念的教育家;是一位幽默风趣、拥有温

而厉性格特点的长者;也是一位一生锲而不舍、顽强从教的奋斗者。

【关键词】《论语》;孔子;教师形象

【中图分类号】B222.2;C,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9)09—0191—04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充满敬仰和虔诚的心情,以“述而不作、信以传真”…的态度如实记录孔子言行的作品。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他的经典之一就在于以富有生活气息和诗化的语言塑造了孔子这一伟大的教师形象。

一、具有实事求是、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师长

孔子教育的成功,孔子教师形象的伟大,正是坚持了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从而培养了一大批“君子”、“士”、“成人”类的有用人才,为推行其以“仁”与“礼”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服务。

1.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是孔子自始至终都坚持的一种教学态度,在《论语》中的许多篇章里都有体现,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等。

首先,孔子做到了实事求是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于不知道或者不确定的事物和道理,他不会向学生胡言乱语。鬼神、生死问题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不易解答的问题,孔子大都存而不论,即“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但面对学生的提问,他没有大动肝火,而是竭尽全力、实事求是地解答。.如《先进》篇写道:季路问事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日:“敢问死。”日:“未知生,焉知死?”另外,“命”也是孔子经常提到的,即使是谈“命”,孔子也是没有妄加猜测,而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了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

其次,孔子教导学生要诚实而不欺诈,这点也折射了他实事求是教学态度的光芒。如《学而》篇出自子夏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白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孔子的“(君子)主忠信”等,无论是弟子还是老师,都坚持诚实交友或修身。孔子一生执教,始终贯彻伦理道德原则,身教重于言教,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为了保证其以身作则,他把别人指出他的错误看作是很荣幸的事,“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没有孔子实事求是、以身作则,那么这样的信条恐怕是很难推行的。

2.诲人不倦的态度。《述而》篇载:“子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其中,“诲人不倦”便是夫子的另一教学态度,这种教育态度在成就他教育事业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仁”者的美名,正如子贡所赞扬的:“教不倦,仁也”。

首先,对于同一学生的多次提问,孔子可以不厌其烦地耐心回答。正是孔子的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体现了他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因而才使性格粗鲁的子路也认识到了“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微子>)的道理。再如“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

【收稿日期】20∞一06—15

【作者简介】刘艳(1967一),女,山东泗水人,硕士研究生。济宁学院档案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从事古代文学及档案管理研究。.191.

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日:‘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这亦是诲人不倦的鲜明体现。

其次,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根据问者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回答,而非搪塞了之。如对于“问政”的回答,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合理的从政之法。如《颜渊》篇载:

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对待国君和执政公卿的提问,他竭力从大处着眼,提出解决问题的良策,或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或树立“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表率。夫子的良苦用心、不厌其烦的诲人态度由此可见。

二、运用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智者

在《论语》中,体现出孔子的许多教学方法,具体有修德学业、改过向善、知行统一、学而不厌、学思结合是师生们都应遵循的教育原则,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式则为教师的行教方法。

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应是《先进》篇里记载的一段:“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孔子的两个弟子子路和冉有问同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截然相反,原因在于“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可见,孔子因材施教是针对弟子不同个性而定的。另外,在《颜渊》篇里,孔子针对不同的弟子而对“仁”作出了不同回答,这亦可体现其因材施教的方法。

除了问“仁”,其因材施教的原则还体现在问“礼”、问“孝”、问“君子”等方面。孔子实行因材施教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根据的。从理论基础上讲,在孔子的认识论中他承认人的素质存在着差异性,“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从而使人有了“上智”、“中人”、“下愚”的区别。因而有必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得不同的人各有所学,学有所得,也就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同时,在现实中,每个人的知识接受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同样学习最终每个人的才能却差距甚大。孔子弟子三千,然贤者只有七十余人。同样学习“六艺”、“文、行、忠、信”,但能力仍千差万别,如“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公冶长》)。而且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及修养层面不一致,在学习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如“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孔子面对这样一群能力有别、各有专长的学生,没有以一个标准教导要求他们。另外,孔子十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完全可以让不同性格的学生接受不同的教育。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大量关于孔子对其学生的性格、才能的评价,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喀”(《先进>)。由此得出,孔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践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以其认识论为指导和了解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的。

2.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育。孔子在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对学生启发式循循善诱,步步开启他们的思维闸门,《述而》篇载:“子日:‘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在教与学中也是如此,只有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和学的任务才能顺利完成。老师在其中的作用便是启发和诱导。据《子罕》篇载:孔子的弟子颜渊曾叹惜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八佾》篇里有这样的记载,子夏问日: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日:“绘事后素。”日:“礼后乎?”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由“绘事后素”想到了“礼”、“仁”的关系,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程度。从这些例子中,可以总结出这种教育方式的特色:(1)步步深入。孔子在启发诱导学生时总是由浅及深,从而使学生逐渐看到事物的本质。如《宪问》中记载的子路问君子。孔子对于“君子”的阐释就是步步深入的,由“修己以敬”到“修己以安人”,再到“修己以安百姓”。(2)就近取譬。孔子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是有关人生和宇宙的大道理,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肯定是行不通的。因而,孔子常采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阐释人生哲理,从而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如“子在JlI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3)坚持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I,'(<雍也>)。孔子主张思考问题要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为政》篇载:“子日:‘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说明祸害起于异端,在启发诱导学生时切不可让其滑入异端的泥淖。《先进》篇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日:‘师也过,商也不及。’日:‘然则师愈与?’子日:‘过犹不及。”“‘过犹不及”便成・192・

了中庸之道的最好证明。因而,我们可以断定:孔子的循循善诱、启发式教育方式在《论语》中不但有其充分的体现,且具有一定的特色。这种教育方法是超越时空的,是一种“永恒的范畴”。

三、注重素质教育、拥有教书育人理念的教育家

早在2000年前的孔子便开创了素质教育的先例,他不仅教书,更注重育人。这种教育理念可由其教育的内容体现出来。・

首先,孔子的教育内容是“文、行、忠、信”(<述而>),而非单纯追求“文”的提高。“文”指的是历代文献典籍,是以前贵族阶层学习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诗》、《书>、《礼》、《乐》等等。“行、忠、信”,显然已涉及到了人的行为、品格、修养,是德育方面的内容。在“行”方面,孔子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德行”。伦理道德是孔子学说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依据。孔子的学徒赐认为他是“‘为多学而识之’,孔子的回答是“‘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道德观就是“仁德”,正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述而>)。孔子还认为,“有德者必有言”(《宪问》),“言忠信”(《卫灵公>)也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子强调“臣事君以忠”(<八佾》),他要求学生要经常检点自己对君主说话的态度,从而忠心谨慎地对待君主。关于“信”,其实就是“诚信”。《公冶长》篇载:“朋友信之。”他的学生曾参、子夏都宣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信”显然成了交友之道。孔子还认为“上好信则民不敢不用情”(《子路》),“民无信不立”(《颜渊》),从而又把“信”看成了巩固统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行、忠、信”的教育中,孔子最终实现了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结合,使弟子不但具有渊博的学识,而且具备了高尚的品德修养,从而能够达到培养的目标和时代的要求,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孔子施教的教材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礼记・经解》载:

孔子日:“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B1

由此可以确定:《论语》中的许多篇章的的确确能够佐证“六艺”作为教材的事实。于此“六艺”中,最能体现孔子素质教育的当属“诗教”和“乐教”。“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为政》);“不学诗,无以言”(《季氏》)。所有这些,都突出了《诗》的修身养性的作用。特别是“思无邪”更是带有“中和之美”或“中庸之道”的审美价值。《宪问》篇所载的“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便突出了《乐》在塑造人性、成就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成人”的目的。而且,孔子在《八佾》篇里又以“尽善尽美”的标准来衡量音乐,给人一种审视音乐的尺度,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尽管“诗教”和“乐教”都有其社会政治功能,但包含的审美价值和修身养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正是孔子坚持素质教育的结果。

四、幽默风趣、拥有温而厉性格特点的长者

《论语》中的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幽默风趣、温和而严厉的教师。《述而》篇日:“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种性格特点可以通过《论语》中孔子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表情口吻表现出来。

首先,孔子是一位幽默风趣的师长。他寓幽默于教育中。最能体现他幽默风趣的是《阳货》篇中的一段,孔子“闻弦歌之声”后,“莞尔而笑”的神情,“割鸡焉用牛刀”、“前言戏之耳”的幽默口吻尽显了夫子幽默、可爱的一面,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而在轻松自由的环境里向学生传授着知识学问。《雍也》篇亦写了孔子另外一个幽默的场景: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一个老师在学生面前赌咒发誓,憨态可掬的情急之状表现得淋漓尽致。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3由此可见,孔子具有优秀的教师品格。幽默成为孔子教育艺术手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典范。

其次,孔子又是一位性格温和敦厚的师长。最能体现孔子这一性格的是《论语・先进》篇中的“侍坐”一节,孔子为使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论,以“以吾一日长乎尔”开头,活跃谈话气氛,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敞开了心扉,畅谈了理想。这种民主、平等、相互融洽的师生关系极富生活气息,具有浓浓的人性人情味。子路率尔述说己志时,表现得不谦让,“夫子哂之”,既是对他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而后根据求、赤、点不同性格,引导各言g-志。从“侍坐”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平易近人,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修身、齐家、以礼治国、平天下。在这一场景中,・193・

孔子温和的性格、睿智的思想、开阔的胸襟表现得异常鲜明。

再次,孔子又是一位严厉的师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对“礼”的坚决维护。对于弟子,孔子是时刻都在严格要求的,对于懒惰不勤、违背道义的学生是毫不留情的,如《公冶长》篇载:“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枵也;于予与fqi朱?”’《先进》篇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日:‘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此处十分生动地表现了他对助纣为虐弟子的严厉批评。同时,孔子还是“礼”的坚决维护者,从他的服饰观便可以看出。其中对君子之服,当暑之际,去丧之时,吉月上朝等时间和场所的服饰都有着明确的严格的要求。即使在病床上也是不可以违背礼制的,如“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乡党》)。由此可见,孔子对礼的维护是多么坚决,真正做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五、一生锲而不舍、顽强从教的奋斗者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然而伟大的背后常常伴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打击和挫折,他的一生充满了俩俩惶惶而带有悲剧性。于是,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悲剧性格的第一人”H1,动荡时代,他呼唤拯救乱世的英雄出现,自己也心甘情愿担当重建社会新秩序的重任,恢复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的理想局面,这是“人性的必然要求”。为此,他充满着信心和希望,“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然而,“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史记・孔子世家》),最终只能无奈地发出“知我者其天乎”(《宪问》)的感叹。

然而,孔子和众弟子没有放弃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子贡问其师:‘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他的这种执著的追求和信心深深鼓舞了众多弟子,连鲁莽的子路也在游历中悟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微子》)。孔子约30岁开始办学到73岁去世,一生主要的实践活动就是从事教育工作,办学达40余年之久,历经坎坷磨难,始终以教育为已任,教化天下。身处动荡时代,孔子能够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随时随地教诲弟子,让广袤的天地成了他们学习锻炼的大课堂,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身素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更广泛地传播了儒学,最终-U:儒学在战国成了“显学”之一。

他的执著,他的顽强拼搏的精神还表现在:他能够自始至终以身作则地实行自己的教育主张。尽管孔子的一生是充满俩俩惶惶的,带有很大的悲剧性,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具有顽强从教、教化天下的奋斗者形象。

[参考文献]

[1]杨公骥.中国文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289—290.

[2]李学勤.礼记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68.

[3]郭政,王志刚.演讲与幽默[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48.

[4】邵俊峰.试论孔子学说及其性格的悲剧性[J].人文杂志,2004,(3).

StudyingConfucius’TeacherImage

LiuYahin砌口AnalectsofConfucius

Normal(CollegeofChineseLanguage&literature,Shandong

Abstract:TheAnalectsofConfuciusisaUnit世rsity。,linan250000,China)classicofConfuciansch001.shapingConfucius’image鹊agreat

ateacherwithitslivingandpoeticwords.Confuciusistutorwhocanseektruthfromfactsandteachwithinde-

fatigablezeal,awisemallversedinaptitude—orientedandinspiredteaching

onmethods,aneducationistfocusingstudents’caliberandbearingthevalueofimpartingknowledgetoeducatestudents,afatherfigurewithhu・morousandtenderandstrictcharacter,andafighterwhoperseveredallhislifewitheducational

imagecareer.Keywords:TheAnalectsofConfucius;Confucius;teacher’s

[责任编辑:常廷廷)・194・

《论语》中孔子的教师形象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刘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00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2009,(9)0次

参考文献(4条)

1. 杨公骥.中国文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289-290.

2. 李学勤.礼记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68.

3. 郭政,王志刚.演讲与幽默[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48.

4. 邵俊峰.试论孔子学说及其性格的悲剧性[J].人文杂志,2004,(3).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吴竹芸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2006

从《论语》问世至今的2000多年时间里,对《论语》和孔子的研究几乎从未间断过,而这研究多是集中在孔子的哲学思想或是政治主张,孔子的形象也在这绵延两千多年的阐释解说中不断变化,他竟成了不是被人尊奉为神明至圣就是被人贬斥为乡愿恶魔的最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真孔子被埋在汗牛充栋的注疏中越来越神秘。二十世纪以来,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成就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论语》的文学价值之一就是于不经意间塑造了一群以孔子为中心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从《论语》出发,对《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和表现手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一个性格非常丰富的孔子。所不同的是,孔子既有如常人般的可爱性情,又有常人所不具备的作为圣人的优秀品质。 第一章是对《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行详细分析。 第二章是分析《论语》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在第一章里,将孔子的形象析为渊博学者、可敬导师、谦谦君子和性情中人四种角色,从四个方面对孔子的形象加以论述。作为学者,他学识渊博、诚实自信;作为导师,他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作为君子,他谨守礼制、执着坚毅;而作为性情中人,他谦逊平实、可亲可爱。 在第二章里,将《论语》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归纳为三种。一种是动态描写,也就是将人物置于动态的事件中加以表现,这是《论语》中表现人物的最主要的手法。第二种是静态描述,就是直接对人物进行静态的刻画,这包括描述孔子的外貌、举止、衣饰和同常起居各个方面。第三种是间接刻画,主要是通过孔子的弟子和隐者对孔子的评论来间接地表现孔子的性格。在本文这两章的论述中,都是从《论语》文本出发,直接引用《论语》中的原文加以论证。通过本文分析,使得我们对孔子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对于孔子这一历史人物的客观实在性,可以这样来描述他:孔子是一个诚实而博学的学者,是人性的导师,是一个重人事而温良平实的谦谦君子,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他本人温良谦恭从不以仁圣自居,但又是一个强毅自信而富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孔子之性情,既严肃又活泼,既讲究又随便,既有原则,又通达事理人情。无论是以古代还是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孔子都是一个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抱负、有情趣的人,其人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学位论文 周文碧 《论语》中的孔子语文教育思想述评 2006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本文撷取《论语》当中孔子语文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等教学论思想的精华,对孔子的学生观、教师观以及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孔子语文教育思想的特点和现实意义。 孔子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恪守善道的君子,他想以学而优作为标准,来推举贤才,使之步入政界,以实现复礼之大业。 基于这样的教育目的,他认真总结了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孔子施教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而在众多的内容之中,他主要强调四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这说明文化技艺、生活实践、忠诚待人、信实办事对学生的发展最为关键。 孔子热爱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年龄和“国别”,都可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中把德育置于首位,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和后人。

3.学位论文 朱俊艺 《论语》中孔子的天命鬼神观念 2007

本文试通过借鉴历代儒者对《论语》的注疏,在分析和总结历代儒者注疏的前提下,重新考察《论语》中孔子的天命鬼神观念。 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论语》中天的观念,得出孔子言论中的天,就是一个能赏罚、具有意志的至上神;第二部分考察《论语》中天命观念,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孔子对于天命是虔诚地信仰并认真地履行;最后考察《论语》中的鬼神观念,孔子反对对鬼神的谄媚与对祭礼的僭越,对鬼神的态度同样是虔诚地信仰。 得出的总结论是:从《论语》中的记载来看,孔子不但尊天信命,而且也虔诚地信仰鬼神。

4.学位论文 姜伊敏 孔子及其《论语》英译研究 2002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历史上的"贤哲".其儒家思想曾主宰中国思想、文化和政治两千年五百多年,并且仍对中国乃至东方思想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主要思想的儒家经典,同《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孟子》一起,是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论语》的诠释和翻译一直是中西思想文化交流及西方汉学研究的中心.该论文主要讨论《论语》对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的译介以及《论语》翻译等几个问题.论文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针对各种译本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全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重大影响;第二部分对《论语》及其翻译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几位在中国乃至西方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翻译家;第三部分针对《论语》的细节部分如人名、地名、书名,特别是有关术语的翻译进行了分类、总结;第四部分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译本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及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将西方在《论语》翻译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著名译作家理雅各及韦利的译著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第六部分试图针对以上文中所讨论的各类译文的不足及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尝试性途径,以期能为完善中国古代典籍的翻译及弘扬贡献绵薄之力.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思想,不仅对东方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对西方思想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因而,此项研究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5.期刊论文 吴永斌 素描《论语》中的孔子 -科教文汇2007(2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人格精神、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也因此成为后世许多传说乃至神话的附会对象,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笔者通过《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为孔子素描了五张画像,力求展现给读者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思想、人格、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子形象进行改变塑造,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是一部以孔子为中心收集的言行材料,为我们客观地把握孔子的形象提供了依据.笔者通过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为孔子素描了四张画像,以求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形象.

7.学位论文 杨晶晶 孔子的师德理念初探——以《论语》为中心 2006

对学生进行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如何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特别是《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和现阶段高校的教育工作有效结合,成了一个重要课题。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学思想,并且正确地反映在了《论语》之中。《论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学思想,总结起来,包括了教育心理学、德育心理学、差异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分别从教育理念、德育理念和差异心理观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孔子学、思、习、行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及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教育的做法。这些从《论语》中提炼出的精华思想符合现代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对现阶段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论语》中孔子的德育思想,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传统教育向当代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对《论语》中的德育思想作深层次的剖析、整合,以便找到其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另一方面,当代教育应以一种开放姿态来从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中汲取养份,从而使当代教育真正成为能够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造就当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

8.期刊论文 孙关龙. Sun Guanlong 重读《论语》重识孔子 -科学(上海)2005,57(5)

两千多年来,注释的有两千多家,研究孔子人生观、哲学观、伦理观、政治观、教育观、经济观、艺术观的著述则数以万计.然而,对孔子的自然观的研究几为空白.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统治者把孔子塑造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高高在上的圣人.今天,重读,研究孔子的自然观,可以发现历代留存人们心目中的,其实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假孔子或是半真半假的孔子.所以,笔者认为需要重评孔子.

9.学位论文 刘艳 《论语》中的孔子教师形象研究 2008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主要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作品。《论语》所记孔子言行历来被认为是有关孔子的最可信的资料。自《论语》问世至今,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研究不乏其人,然而不少研究多有偏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不同的统治者等多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改造甚至重塑孔子形象来为自己服务,从而使孔子形象发生了一系列变异。如在《庄子》中,孔子便被改造成了地道的道家传人。《墨子·非儒下》也将孔子改造成了乱臣贼子的形象。无论是受尊奉的还是被贬斥的孔子,其实早已不是真正的孔子。要认识孔子的真面目,还得回到《论语》中。诚然,对《论语》中的孔子形象的研究还是很有成果的,单就现代的研究成果而言,就有张岩的《(论语)中孔子形象的原质性探析》 (《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李迎春的《论孔子先师形象的特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邹文的《儒家之经典古今之楷模——论语中孔子的形象》(《安徽文学》,2006年第10期)等等。但总体而言,全面系统多维地分析研究孔子教师形象的成果尚为不多,因而笔者试图从一个更新更广的角度来阐释孔子的教师形象:以《论语》提供的记录孔子言行的原始材料为基础,来分析还原《论语》中表现出来的孔子的真实的教师形象。但在分析还原孔子真实教师形象之前,还有必要去了解探寻孔子的家世,从而为其伟大教师形象的确立找到缘由所在。之后对于其教师形象,笔者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他是一位具有实事求是、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师长;二,他是一位运用因材施教、愤悱启发教学方法的智者;三,他是一位具有注重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四,他是一位幽默风趣、拥有温而厉性格特点的长者;五,他是一位一生恓恓惶惶但锲而不舍顽强从教的奋斗者。 对于孔子形象的变形研究,学术界也十分重视,在变形的表现、原因等方面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如林存光的《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 (齐鲁书社,2004年初版),郑先彬的《先秦诸子寓言中的孔子形象摭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8卷第6期),张岩的《先秦三部典籍中的孔子形象剖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6期)等等,他们都涉及到了孔子形象的变形问题,但并没有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单纯地看待孔子的真实教师形象在其整体变形中的变化及最终的殒灭。因而,笔者力求在相关文献的支撑下,理清其真实教师形象殒灭的过程及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殒灭的影响而服务。在余论中,笔者试图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之上探寻还原孔子真实教师形象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的探寻正是本论文的归宿和目的。这种必要性在于还原之举不但有利于指出并纠正孔子教师形象一系列变异的错误,而且有利于澄清人们对其教师形象的模糊认识,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第一章,孔子的真实教师形象; 第二章,孔子的真实教师形象的殒灭及其影响和还原。

10.期刊论文 陈曦 浅论《论语》 中孔子的形象 -天府新论2007(z2)

以孔子为中心,成功塑造了孔子的完美形象.中孔子以学者形象、师者形象以及知者形象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展示了孔子作为一个学者、师者和知者所拥有的博大、仁爱的精神和儒雅的君子风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是孔子对当今的意义之一,更是我们应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jl200909051.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2月19日


相关文章

  • [〈论语〉选读]之[高山仰止]教学设计
  • <〈论语〉选读>之<高山仰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3.结合<选读>中的其 ...

  •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没落.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官学衰废,鲁国成为文化的中心和私学的发祥地. 孔子少时&q ...

  •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
  • [篇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我们今天再来 ...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 (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2.学习五段选文,掌握语言知识,鉴赏文章风格:3.联系现实问题展开讨论,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孔子的生平.思想.影响,语言知识:2.难点:从选文本身出发,结合孔子生平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 ...

  • 有限阅读阅读无限_以_孔子_的教学设计为例_戴加平
  • 2011年第09期No .09,2011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总第622期Sum No.622 有限阅读阅读无限 ---以<孔子>的教学设计为例 戴加平 (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关键词]阅读方式,阅读常态,孔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 ...

  • 教学实践报告
  •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语录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对冉有和季路助季氏将伐颛臾的一场对话,反映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苏教版教材将《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至于国也》作为一个板块编排在必修四第一专题“我 ...

  • 孔子在中国的地位达到百年来最高点
  • 孔子在中国的地位达到百年来最高点 2007-10-6 12:08 来源:新华网济南 新华网济南9月29日电(记者王海鹰 刘宝森)提升官方祭孔规格,治国理念汲取"和为贵"思想,"孔子学院"走向全球,<论语>成为畅销书--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屡遭批判 ...

  • 美女论道之于丹
  • 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三国>的易中天被媒体誉为比"超女"还火的学术明星.如今,真正的"超女"诞生了,这就是正在<百家讲坛>讲<庄子>的于丹.今年国庆期间,于丹在<百家讲坛>连续7天解读<论语&g ...

  • 有关孔子作文素材整理
  • www.qpgk.com 孔子与孟子的区别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 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