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编号:___ 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组内评价:_____ 教师评价:_____ 第2课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导学案 主备人:玉门市油城学校 蔺渊 审核人:

【课程标准】(明确标准,有的放矢)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展开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点】贞观新政。

【学习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浏览导学案内容,根据其提示认真研读课文。2.独立思考,认真书写,按时完成。3.因为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教材不仅没有明确,反而把它们分作两目介绍,同学们很容易把它们作为两个独立的问题去掌握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分析、点明。另外,如何看待贞观之治,不仅需要全面,具体地了解贞观之治,而且需要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这一问题解决了,本课的一个主要教学任务“如何评价唐太宗”也就迎刃而解了。

【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国外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此街。你知道为什么吗?

【预习自测】(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2.唐朝建立的简单情况(包括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3.填唐朝三省六部简表。

图唐朝三省六部简表

4.课本第12页自我测评。

1

5.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父亲李渊起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你能否讲述有关他的一个故事?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请同学们讲一讲有关唐太宗用人的故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 唐太宗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2. 由隋的灭亡到“贞观之治”,你有哪些思考?

3.1945年9月,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公开发表了词《沁园春·雪》,不知倾倒了多少人。毛泽东其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如何评价唐太宗?

4.简析唐朝前期繁盛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提示:形成原因:①隋朝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政治清明。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善于用人和纳谏,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政策和措施,为唐朝前期繁盛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③唐初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和努力发展生产。④人民安居乐业后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为唐朝前期繁盛作出了直接的贡献。历史启示:①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之有效地为社会作出贡献。②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③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要。

【归纳整理】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治的历史时期,也是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时期。隋朝虽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给我们留下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并且富庶一时,但由于其后期统治的残暴,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终于在人民大规模的反抗中土崩瓦解。随后建立的唐朝,其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施德于民,历数代而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鼎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盛世局面,为后世景仰,被历代仿效。本课以唐太宗为中心,以贞观新政为主要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初唐政治画卷。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形成于哪一时期: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3.根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回答: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曾出现的治世局面是什么?

提示:(1)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中航行,也能把船打翻。(2)吸取隋亡的教训。(3)贞观之治。

4.阅读下面材料: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有人)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 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1)材料中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政治主张?(2)唐太宗采取这样的主张,根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1)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轻徭薄赋,选用廉洁的官吏。(2)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其统治。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得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

(1)说这话的是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2)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我们做今天的事,通过半年多的历史学习,你认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提示:(1)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2)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就像一面镜子,使唐太宗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的过失。所以,魏征去世,唐太宗觉得好像失去一面镜子,十分伤感。

(3)略,言之有理即可。

2


相关文章

  • 第二课贞观之治
  • 序号:02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 ...

  • 第2课七年级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促使唐太宗认识到"君民是舟水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隋亡的教训 B.爱民如子 C.有自知之明 D.树立权威 2.经常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 ...

  • 唐太宗说课教案
  • 课 题 授课教师 第 2 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说课类型 课 前 说 课 [课标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 用. 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 4 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从多个视角分析了唐太宗作 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的治国之道. 唐太 ...

  • [贞观之治”]教案
  •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和唐朝的建立. 2.掌握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和"贞观之治". 3.掌握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 贞观之治 教案
  • 第2课 "贞观之治" 制作者:熊玮 使用者:熊玮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和唐朝的建立. 2.掌握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和"贞观之治". 3.掌握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 ...

  • 第2课 贞观之治说课稿
  • 第2课 <贞观之治>说课稿 马寨中心学校 李红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马寨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我叫李红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古代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馈六个方面进行 ...

  • 统一国家的重建
  • 第1课 统 一 国 家 的 重 建 主备人: 王建新 审核人:王松阁 日期: [学习目标] 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 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一)设疑自探 1.隋的建立: 年,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 ...

  • 千古一帝,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李世民
  •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千古一帝,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qu ...

  • 唐李恪墓志铭考释与有关问题研究
  • 作者:郑炳林张全民穆小军 敦煌学辑刊 2008年03期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表示码:A 文章编号:1001-6252(2007)03-0005-18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曾经先后分封为蜀王.吴王,任益州都督.齐州都督.秦州都督.谭州都督.安州都督等,母亲是杨妃隋炀帝之女.唐高宗即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