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涵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编制依据 . ........................................................................................................................................... 3 1.1新建成都动车所框架涵施工图纸。 ............................................................................................ 3 1.2相关的法律、法规 . ....................................................................................................................... 3 1.3主要规范、规程 . ........................................................................................................................... 3 1.4新建成都动车所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4 2、工程概况 . ........................................................................................................................................... 4 2.1工程概况、简介 . ........................................................................................................................... 4 2.2主要工程数量表 . ........................................................................................................................... 5 3、施工部署 . ........................................................................................................................................... 6 3.1部署原则 . ....................................................................................................................................... 6 3.2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备 ................................................................................................... 7 3.2.1 项目部生产组织机构 . ........................................................................................................... 7 3.2.2人员配备 . ................................................................................................................................ 7 3.3机械配置 . ....................................................................................................................................... 7 3.4施工进度计划 . ............................................................................................................................... 8 4、施工准备 . ........................................................................................................................................... 8 4.1技术准备 . ....................................................................................................................................... 8 4.2材料准备 . ....................................................................................................................................... 9 4.3现场准备 . ....................................................................................................................................... 9 5、施工方案 . ........................................................................................................................................... 9 5.1总体方案 . ....................................................................................................................................... 9 5.2施工方法 . ....................................................................................................................................... 9 5.2.1施工放样 . ................................................................................................................................ 9 5.2.2基坑开挖、基底换填 . ............................................................................................................ 9 5.2.3钢筋工程 . .............................................................................................................................. 10 5.2.4模板工程 . .............................................................................................................................. 12 5.2.5砼工程 . .................................................................................................................................. 13 5.2.6防水工程 . .............................................................................................................................. 15 5.2.7土方回填 . .............................................................................................................................. 16 5.2.8防护工程 . .............................................................................................................................. 16 6、质量保证措施 . ................................................................................................................................. 18 6.1组织保证措施 . ............................................................................................................................ 18 6.2材料、设备保证措施 ................................................................................................................. 20 6.3计量管理保证措施 . .................................................................................................................... 20 6.4试验检测保证措施 . .................................................................................................................... 20 6.5隐蔽工程验收保证措施 ............................................................................................................. 21 6.6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 21

7、 安全保证措施 ................................................................................................................................ 21 7.1组织保证措施 . ............................................................................................................................ 22 7.2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 .................................................................................................................... 24 7.3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 .................................................................................................................... 24 8、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 26 8.1施工人员管理措施 . .................................................................................................................... 26 8.2封闭管理措施 . ............................................................................................................................ 27 8.3现场标牌及宣传栏设置 ............................................................................................................. 27 8.4场区保洁措施 . ............................................................................................................................ 28 8.5垃圾分类及材料堆放方法 ......................................................................................................... 28 8.6卫生防疫措施 . ............................................................................................................................ 28 8.7操作面管理措施 . ........................................................................................................................ 28 9、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 28 10、应急预案 . ....................................................................................................................................... 29 10.1成立应急预案小组 ................................................................................................................... 29 10.2 应急预案启程序 ...................................................................................................................... 30 10.3 防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措施 ...................................................................................................... 30 10.4 防触电应急措施 ...................................................................................................................... 30 10.5 防高空坠落事故应急措施 ...................................................................................................... 31 10.6 人身伤亡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 32 10.7 坍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 32 10.8 机械倾覆应急处理措施 .......................................................................................................... 32 10.9施工中挖破、挖断供水管,挖伤、挖断供电电缆应急抢修措施........................................ 33 10.10突发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 33 10.11 应急物资储备 ........................................................................................................................ 34 10.12 应急通讯 ................................................................................................................................ 34 11、附件 . ............................................................................................................................................... 35

1、编制依据

1.1新建成都动车所框架涵施工图纸。 1.2相关的法律、法规

1.3主要规范、规程

1.4新建成都动车所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简介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新建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成都动车所补强工程I 类变更设计的批复》铁总鉴函(2016)509号文,在成都动车所八里货场内共修建4坐涵洞分别为;1、JK0+299.2涵洞位于成都动车运用所西成引入工程上,既有线为1-3.0*2.0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采用同孔径接长原涵下游,涵轴线与线路正交,涵基底置于成都粘土层上,基底采用20cm 厚C30混凝土封底,其下换填30cm 厚碎石垫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大于或等于0.15Mpa.

2、J1K1+530涵洞位于新建成都动车运用所上,按站场J1K 基线进行设计,涵洞中心里程J1K0+530,本框架涵轴线与站场基线斜交20°,箱身采用斜交正做,明挖现浇施工,孔径为1-1.5,净高2.0m ,涵基底置于人工填土层上,基底下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旋喷桩桩径d=0.5m,间距1.0m 呈梅花型布置,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5Mpa 。桩顶与框架基底之间设 60cm厚碎石垫层及两层土工格栅。

3、J1K1+504.5涵洞位于成都动车运用所上,按站场J1K 基线进行

设计,里程J1K1+504.5,既有线左侧(上游)为2-3.0³3.5m 框架涵,因地方建设改移既有方家沟,本涵仅作为动车所排水使用,故采用 1-2.0³2.5m 框架涵接长原涵下游。涵轴线与站场基线法线斜交34.5°,采用斜交正做, 明挖现浇施工,涵基底置于黏土及人工填土(黏土)层上,基底下基底下先设20cm 后C30砼封底,再换填碎石垫层至成都黏土(膨胀土)土层,换填深度不小于50cm ,处理后的地基土承载力必须大于或等于0.16Mpa 。本涵基坑因开挖较深且土质较差,基坑边坡采用喷锚网进行防护。

J1K1+504.5涵洞挂网喷浆防护示意图

4、J1K1+672涵洞位于成都东站内,里程为JK01+672,为排水管道穿过站场而设,涵轴线与线路正交,采用明挖现浇施工,基底置于成都黏土层上,基底下采用20cm 厚C30混凝土封底,其下换填30cm 厚碎石垫层,处理后地基土承载力大于或等于0.15Mpa 。 2.2主要工程数量表

1、JK0+299.2涵洞

2、J1K1+530涵洞

3、J1K1+504.5涵洞

4、J1K1+672涵洞

以上工程量只做参考,实际工程量以现场发生为准。

3、施工部署

3.1部署原则

计划从小里程开始向大里程方向开始施工,施工时,两个伸缩缝之间为一个

施工段,以两个施工段为一个流水组织施工。

3.2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备

主要劳动力计划

3.3机械配置

主要机械、仪器配备

3.4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业主要求的进度安排,JK0+299.2框架涵、J1K0+530框架涵、J1K1+504.5框架涵工程计划2016年11月1日开工,2017年1月27日完工,总工期为88天;

J1K1+672框架涵工程计划2017年3月1日开工,2017年5月1日完工,总工期为61天;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定位和标高,检查图纸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之处。

4.1.2查阅地质勘察报告,搞清土层性状及场地内水文地质情况。

4.1.3提前制定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基坑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出土路线等。

4.1.4施工场地内永久控制点及开挖边线,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并办理完预检手续。

4.1.5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施工班组进行培训。 4.1.6基坑开挖用防洪抢险物资已准备齐全。

4.2材料准备

本工程所用大宗物资主要为:钢筋及砼,钢筋已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钢筋按上述时间节点提前5天进场;砼采用现场搅拌站供应砼。

4.3现场准备

4.3.1土方开挖前,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做好地面排水工作。

4.3.2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已经过考察。 4.3.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5、施工方案

5.1总体方案

针对该段框架涵的施工特点,采用机械开挖,并辅以人工清底找平,基坑的开挖尺寸根据涵洞底板的尺寸、支模及操作的要求进行确定基坑的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根据现场土质,采取1:0.5边坡。

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站集中供应,采用罐车运输。涵身混凝土采用泵车泵送。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基坑开挖→地基加固→基础施工→框架身主体施工→框架两侧、顶部防水层施工→出入口铺砌及附属工程施工→框架涵两侧碾压回填施工

5.2施工方法

5.2.1施工放样

1)施工前,首先确定出框架涵中心及纵横轴线,准确的定出涵洞轴线与线路中心线的准确位置。

2) 基坑边坡坡度可依土质情况按《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所列基坑坑壁坡度。开挖宽度应能保证施工需要和有利于涵背回填。 3) 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定出开挖范围。 4) 依据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 5) 复核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

5.2.2基坑开挖、基底换填

1) 弃土应及时运往指定的弃土场,不允许堆放在原地面上,要做到随挖随运。

其中动力设备应堆放在距坑顶边缘1.0~2.0m 外且不小于基坑深度的地方,以减少压力振动,保证基坑边坡稳定性,且不得妨碍施工。

2)①采用机械开挖,并辅以人工清底找平,基坑的开挖尺寸根据涵洞底板的尺寸、支模及操作的要求进行确定基坑的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根据现场土质,采取1:0.5边坡。

②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对于粘性土的检测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对于中砂、砾砂土的检测采用重型动力触探仪。 ③基坑开挖后,应检查以下内容:

(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基底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等 (3)、基底排水是否满足要求 ④基底高程基底高程必须按设计严格控制,松散浮土必须清除,若有局部超挖,严禁用松土填补,要用C15混凝土回填。

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5.2.3钢筋工程

本涵洞工程钢筋规格主要有两种:HPB235钢筋及HRB335钢筋。 (1)原材料质量要求

本工程所用的钢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所供钢材必须是国家大型钢厂免检产品,钢材必须批量进货,每批钢材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书齐全,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应有明确标志,且与出厂检验报告及出厂单相符。钢筋进场检验内容包括查验标志,外表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再按规范要求每60t 为一批抽样进行复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若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化学分析检验,确保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2)钢筋加工

1)HPB235级钢筋:钢筋末端应做1800弯钩,其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 HRB335、HRB400级钢筋钢筋末端需做1350弯钩时,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平直段长度大于等于5d 。

3) 弯折或弯起钢筋做不大于900弯折时弯折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4) 单支箍钢筋的末端应做1800弯钩,其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为钢筋直径的10倍。

5) 箍筋末端弯钩的弯折角度为135,其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为钢筋直径的10倍。

(3) 钢筋的绑扎

1) 钢筋绑扎时,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绑扎,其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时做到画线定位。

2) 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要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的钢筋骨架,钢筋网不得出现变形、松脱。

3) 施工要求

钢筋绑扎七不准:施工缝处浮浆未清理干净不准进行钢筋绑扎;钢筋污染清除不干净不准进行钢筋绑扎;控制线、检查线、轴线未弹不准进行钢筋绑扎;未检查钢筋 位置不准进行钢筋绑扎;偏位刚筋不调整不准进行钢筋绑扎;钢筋接头错开位置未检查合格不准进行钢筋绑扎;钢筋接头质量未检查合格不准进行钢筋绑扎。

4) 砼浇筑过程中,搭设木跳板作通道,并设专职钢筋看护工,对偏移钢筋及时修正。

5) 钢筋检查

钢筋绑完后,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A.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型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检查支座负弯矩筋的数量。

B.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接头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C.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D.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E.检查钢筋是否清洁。

5.2.4模板工程

(1)模板支设体系设计

根据本沟渠工程各构件混凝土的特点, 模板体系的选用详见表

模板工程设计

(2)模板安装

1)基础模板

本工程基础模板采用1.6cm 厚木胶合板,50mm ³100mm 木枋背楞,Ф48钢管,U 托、对拉螺栓及斜撑等加固。确保模板不涨模。

2)侧壁模板

侧壁模板采用1.6cm 厚木胶板加50³100木方配制,支撑采用Φ48钢管做支撑体系,每隔600mm 梅花型布设Φ14对拉螺栓拉结,以防止梁侧模板涨模。

3)顶板模板

顶板模板采用16厚木胶合板,100mm ³100mm 、50mm ³100mm 木枋背楞,Ф48钢管,U 托等加固。模板支撑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立杆间距、步距均控制为1.2米。

(3) 模板拆除

基础及侧壁在其混凝土浇筑后,待其自身强度能保证构件自身不缺棱掉角时,方可拆模。

顶板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达到规定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

模板拆除时应随即进行修整及清理,然后集中堆放,以便周转使用。

(4) 质量要求

1) 模板安装偏差应符合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相关规定及本工程创优方案。

2) 侧模模板拆除,以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为原则,底模拆除应以砼强度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相关规范规定为原则。

3) 模板安装应采用周边封海绵等有效措施以防止漏浆、跑浆等影响施工质量的现象发生,所有模板使用前应涂脱模剂,以免粘模。

4)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留洞口及预埋构件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偏差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及规定的允许偏差。

5) 已拆除模板的构件,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6)严格三级自检制度,做到样板开路,并做好工序交接程序。

5.2.5砼工程

(1)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拆模

(2)原材料控制

1)程序控制:对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等甲控物资,需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合格供应商,材料使用前所有原材需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按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施工。

2)具体材料要求

水泥采用P ²O42.5R 水泥,水泥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厂家提供的合格证,同时应会同监理工程师按规定进行水泥的复检,待3d 强度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出厂期超过一个月生产的水泥。

骨料宜采用16~31.5mm 级配碎石,粗骨料宜采用中粗河砂,粗细骨料也必须会同监理进行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粉煤灰: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有关规定。按照规范要求.

外加剂: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3)配合比设计

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提供给配比相关技术指标参数委托商品搅拌站试验室(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认可资质) 进行试配及提供设计配合比。施工现场经过使用情况(根据砼和易性、坍落度、气温变化等) 技术负责人可在保持水灰比的条件下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成为现场施工配合比。在搅拌混凝土的同时项目部将派人进驻搅拌站,现场监督、控制配比,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合格。

(4)砼搅拌、运输

混凝土严格按试验室开具的配合比拌制,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200mm (±20)。

混凝土拌制完成后,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罐内的积水排尽。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严禁在运输车内混凝土任意加水,运输车从搅拌站出发至浇筑地点,单程运输1.5小时内卸料。

(5)砼浇筑

浇筑时采用汽车泵结合溜槽进行混凝土入仓。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不得随意下灰,浇筑混凝土时安排1-2木工,随时观察模板情况(是否变形,移位),并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1)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浇筑顶板时不能超过1m ,浇筑底板及侧墙时不应超过3m ,超过时,应采用溜槽等工具。

2)混凝土分层浇筑,侧墙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0.5米。

(6)砼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50型插入式振捣棒。混凝土必须充分振捣密实,振捣距离不超过振动棒振捣半径的1.5倍。浇筑过程中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振、漏振。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 左右,使上下层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以保证其密实性。振动棒于模板的距离不得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且振动棒不能与模板直接接触。

为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增加混凝土密实性,混凝土浇筑采用2次振捣工艺,第1次在下灰后振捣,第2次待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再振捣,一般是在第2层混凝土浇筑前进行。而顶层一般在半小时后进行二次振捣。

为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在模板上顶部用水准仪设置足够的浇筑面高程控制线,收面时采用靠尺、木抹子抹平、压实。若混凝土顶面浮浆多,浇筑完后清除多余的泌水、浮浆,重新布混凝土进行收面。

(7)施工缝的设置

根据图纸要求,施工缝设置在基础与侧墙接口处,施工缝处埋设HRB335直径16mm 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5d ,间距20cm 。

施工缝插入钢筋示意图

(8)砼养护

1)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8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二次抹面后及时覆盖一层薄膜后覆盖草帘,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5.2.6防水工程

各部位防水结构及构造均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的规定,以保证防水效果。

1、涵身之间及涵身与竖井之间沉降缝防水工艺流程:沉降缝之间预埋橡胶止水带→伸缩缝之间填塞3mm 厚泡沫板→外贴SBS 防水卷材施工

沉降缝处立模时注意橡胶止水带位置端正,止水带的伸缩孔中心线与变形缝中轴线重合,并平整地置于砼的中间部分(基础部分止水带置于基础顶以下30cm 处,侧壁部分止水带置于距离侧壁内侧30cm 处) ,借模板固定位置。然后在一侧灌筑砼,将止水带一半埋入混凝土中,在浇筑另一侧混凝土前,将3mm 厚泡沫板

粘贴在灌好的砼上,不得损坏。待沉降缝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清除表面垃圾和积水,保证混凝土表面干燥,然后在沉降缝0.5米范围内粘贴SBS 防水卷材,SBS 防水卷材采用热熔法进行施工,防水卷材施工主要步骤为:涂布基层处理剂→喷灯烘烤→铺设卷材→卷材收头处理→检测验收。首先刷基层底油提高卷材粘贴强度,全部涂刷完毕后铺设卷材,卷材铺贴时边烘烤边粘贴,再由

一人对铺贴的卷材进行排气压实。详见下图:

涵洞防水工艺示意图

2、涵洞防水工艺流程:基层清理→熬炼沥青→涂抹第一层沥青→等待一层干燥后→涂抹第二层沥青

防水施工前必须将基层清理干净,基层须干燥、平整。涂抹沥青时除整个涵顶需涂抹外,还需在涵背两侧各下返至板底0.2m 处。

5.2.7土方回填

基坑两侧回填改良土,需分层夯填密实,达到最佳密实度的90%以上,每层回填厚度不大于30cm 。

5.2.8防护工程

(1)适用条件

坡率不陡于1:0.5,坡面较干燥采用喷锚网护坡防护。

(2)技术条件

1、喷射混凝土采用机械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级,厚10cm ;

2、混凝土护坡中间夹一层镀锌机编钢丝网并用锚杆与边坡连接。护坡厚度为8~10cm ,分两次喷射。锚杆长度一般2m ,间距2m ,并垂直于坡面,当岩层破碎、 稳定性较差时,应适当加长锚杆。

3、护坡周边与未防护坡面衔接处严格封闭,其措施为两侧凿槽嵌入坡面内, 嵌入深度不小于10cm ,顶部凿槽式嵌入护顶宽度为1m ,并垂直于坡面设置一排锁顶锚杆,锚杆长2m ,间距2m 。

4、沿线路方向每隔15-20m 应设置一条沥青木板伸缩缝,坡面每隔4m 设置一个泄水孔,泄水孔上下错开布置, 内设1.0m 长∅42PVC 花管。

5、喷锚网护坡锚杆长2m ,间距2m ,上下交错布置;

6、钢丝网采用∅3.0镀锌机编网,镀锌钢丝抗拉强度不小于380N/m㎡,,镀锌量不少于110g/m。网孔的联结点采用三铰接。

7、锚杆、泄水孔均采用∅49钻孔。

(3)施工注意事项

1、喷射混凝土前应将坡面浮土碎石清除并用高压水冲洗;边坡出露地下水时,应用PVC 管引出。

2、机械喷射作业前应进行试喷,调节水灰比,使喷射表面光泽平整,骨料分布均匀,回弹量小。

3、喷射作业应自上而下分层喷射,不得漏喷、脱层、网材露出、锚杆露头;周边应封严,钢丝网与锚杆应牢固连接。灰体达到初凝后,立即洒水养生,持续7~

10天。

4、喷锚网护坡锚杆采用砂浆锚杆,锚杆用水灰比1:3的水泥砂浆固定,锚杆孔直径∅49,锚杆孔深2.0m ,锚杆固定时应露出岩面10cm ,端头做成弯钩压住镀锌钢丝网。

5、严禁在雨中进行喷射作业。

6、质量保证措施

6.1组织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2)建立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配备足够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3)设置工作独立的、拥有足够权利的质量保证部门。部门中配备足够数量有经验且经过培训、有资格的质量保证人员,负责向上级管理部门及业主提交质量管理工作报告,提交与质量活动相关的各类管理人员资历清单。

(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见下

19

6.2材料、设备保证措施

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最基本元素,原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产品的外观形象和内在质量。投入工程使用的材料按来源可大致分为项目自购、业主提供、分包商采购三种途径,在施工中,我单位将严格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6.3计量管理保证措施

计量管理的重点是计量器具管理,它包括采购管理、验证管理、检定管理、封存保养管理和报废管理五方面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计量器具管理明细表

认真组织制定工艺标准,积极落实创优规划。严格按照创优规划和措施要求,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施工质量预控。

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项目经理和各专业施工队严格质量检查和抽查,各班组严格“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及时邀请现场工程师检查签证,不符合要求的不隐蔽。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和质量控制重点部位、混凝土作业等坚持技术实验人员跟班作业,实行24小时旁站监控,做好施工记录的可追溯性。

6.4试验检测保证措施

严格检测操作管理制度,认真执行《项目试验管理办法细则》中明确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检测工作负责保证制度、检测数据检验制度、

检测报告审批制度、检测资料保密制度、试验资料管理制度、测量工作规程、以及实验和施工过程控制等制度。

加强原材料的进场检测,严格所有原材料进场前的检验控制,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

确保施工检测数据准确性,对拌合厂的混凝土进行跟踪质量检测,及时出具资料,反馈有关信息,加强合作。

6.5隐蔽工程验收保证措施

(1)隐蔽工程是指工程竣工后不能外露的部分。隐蔽工程必须经检验合格并签认后才能覆盖。

(2)凡隐蔽工程,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架子队队长联合检查。自检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

(3)对于隐蔽工程的签证,应由施工单位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共同检查或复查。隐蔽工程覆盖前必须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重要的隐蔽工程还必须通知建设指挥部,必要时请工程建设指挥部一同检查验收。

6.6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坚持图纸会审制,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分级会审,审核完成后,审核人员对审核结果有无问题均要进行有效标识,填写审核意见,汇总。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根据建设单位审批通过的施工方案编制各工序技术交底,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设计意图交底、施工方案交底、施工工艺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

坚持资料管理制度,按照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对资料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分类归案,集中管理。施工中详细如实的记录施工全过程,使资料能够正确的反映施工全过程并与施工进度同步积累。

7、 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为了施工,施工必须安全”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在执行好总体安全保障体系和各项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框架涵的施工特点,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7.1组织保证措施

建立完善的、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既注重安全思想和安全技能培训,又注重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落实。本工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见下图: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思想教育全生产目标控制两率死亡重伤率0%

轻伤率3‰

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知识教育

组织保证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

制度保证贯彻国家及铁道部安全标准

预防措施

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

及评

械全

设风备险安管全理管制理度制

措施保证

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特殊季节施工作业安全措施

临场近防既火有安线全施措工施安

全措施

安全教育对象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形式

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部

全质量环保部

计综心财合试部部验

物资部

全员参与

全生产教育培训制

全生产例会制全生产检查制

全保卫制度火管理制度

全生产技术交底制

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

全生产用电管理制

高焊起重大处接重安全作作吊风险业业装并制安安作定数全全业据库措措安

施施全

措施

措施得力

提高安全意识

制度有效

安全年

23

7.2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7.2.1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科学地管理和组织施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防护重点以现代安全管理为手段,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为措施,实行全员参加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7.2.2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及评价

(1)安全风险的识别

各级管理人员充分掌握风险识别的相关信息和最新的信息,结合事故故障、监测检测、维修检查、问题库等信息,运用头脑风暴、LECD 法等科学方法全面识别安全风险事件,查找每个岗位、每项流程、每个环节、每个生产场所等可能存在的风险。

(2)安全风险的分析

对明确的安全风险,采取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逐一分析风险致因、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并综合分析不同风险及其来源的相互关系,以及现有措施的有效性。

(3)安全风险的评价

对风险评价时考虑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以及七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通过直接经验法和定量评价法分析危害导致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害的大小。

7.3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7.3.1预防边坡塌方措施

(1)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

(2)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 7.3.2预防边坡滑坡措施

(1)加强地质勘察和调查研究,注意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滑坡迹象及地表、地下水流向和分布。

(2)施工中尽量避免在坡脚处取土、在坡体上弃土或堆放材料。 (3)发现滑坡裂缝,应及时填平夯实;沟渠开裂渗水,及时修复。 7.3.3预防边坡超挖措施

土方开挖前将分层层厚、位置、分段长度、作业面开挖顺序向施工人员作书面技术交底,现场作出明显的标记,使施工人员心中有数,以控制挖土深度、长度,严禁超挖。 7.3.4基坑安全防护措施

按照现场安全防护要求在基坑的周围搭设安全保护栏杆,刷红白漆,每隔20米设置危险警示牌,施工过程设置专职安全员进行盯控。避免人员坠落坑中。施工中禁止向基坑内投掷物品,以免砸伤槽底施工人员。 7.3.5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按交底的内容进行落实、检查。 (2)土方开挖前,确保施工现场明、暗设置物(电线、地下电缆、管道、坑道等)的地点和走向,并采用明显标记表示,严禁在离电缆1m 距离以内作业。

(3)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要戴好安全帽,上下基坑要走人行安全通道。 (4)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四川省的有关电气管理规定,编制临时用电的施工方案和安全员检查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落实制。

(5)现场各类施工机械安装后,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施工机械的安全装置和起重设备的限位装置都必须齐全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建立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严禁带病或超负荷使用。

(7)各类机械的指挥人员、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8)夜间作业要有足够的照明。

(9)现场必须设置消防工具,易燃材料须按规定堆放,氧气乙炔瓶须按规定地点安放。

(10)设置标准化电闸箱、柜,线路架设规范化。用电设备按“一机一闸一保险”设置,按“三相五线制”配线,配线规格必须经过计算确定。 7.3.6 基坑监测措施 (1)监测工作内容:

1)放坡坡顶变形观测:使用全站仪基准线法监测放坡坡顶的水平位移变形,两侧坡顶每20米设置一个测点,且不少于3个。

2)各级放坡平台的变形监测:使用全站仪基准线法监测放坡平台的水平位移变形,两侧平台每20米设置一个测点,且不少于3个。 (2)监测控制标准:

边坡水平位移≤40mm ,位移速率≤3mm/d。 (3) 监测点的布设:

监测点使用螺纹钢钉入相应位置,周围钉保护桩,用红漆显著标识。基准点设置在基坑四角以外稳固的地方,埋设中间有仪器对点标志的水泥墩台。监测点在基坑开挖到相应位置时进行埋设,安装后即进行观测。

8、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8.1施工人员管理措施

人员管理措施

8.2封闭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四周设置围挡, 场区内实行封闭式管理,在所有入口处均设置门岗,负责出入现场人员及车辆登记,不戴安全帽、不佩戴胸卡人员一律不许进入施工现场。

8.3现场标牌及宣传栏设置

现场标牌设置

8.4场区保洁措施

场区入口设置洗车槽,安排专人负责保洁,清理道路积尘、雨水、洒水除尘等, 场内垃圾及时组织外运。

8.5垃圾分类及材料堆放方法

垃圾分类集中密闭堆放,高空垃圾采用移动式密封垃圾桶存放、吊运,严禁临空抛洒。现场材料码放整齐并挂牌标示,钢筋、模板原材及半成品堆放时底部必须采用木方垫衬。

8.6卫生防疫措施

现场建立卫生责任制,炊事员持证上岗,食堂按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办理卫生许可证并严格日常消毒。现场设置医务室并配备急救药品,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卫生教育、急救培训等卫生防疫活动。

8.7操作面管理措施

操作面材料堆放合理有序,有条不紊。每道工序都要做到工完场清,操作面干净整洁。现场施工坚持执行“工完场清”、“谁施工,谁清理”制度,施工完毕及时清理余料、垃圾,禁止随意丢弃,保持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

9、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9.1为了实现文明施工的目标,树立企业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将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文明施工各项措施落实。

9.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统一思想,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文明施工使一个企业的形象、是队伍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从而文明施工和规范操作的自觉性。

9.3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在施工队伍负责人中明确分工,落实文明施工现

场责任区。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使文明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到人、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9.4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做到“场地整洁、道路平顺、排水畅通、标志醒目、生产环境达到标准作业要求”。

9.5临时道路要做到:道路平坦、畅通,路面无坑洼积水现象。沿路两边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同时安排专职(兼)防护员。

9.6现场建筑材料堆放整齐,做到“横成排、竖成行、散料用围池,料场设围栏”。

9.7加强检查与监督,从严要求,从严奖惩、持之以恒,使现场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真正抓出实绩。

10、应急预案

10.1成立应急预案小组

组 长:王顺平

副组长:王晓雨、王富强、郭扬眉

组 员:甄海涛、侯丽丽、黄龙、李青山、余卫国

项目部成立应急预防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王顺平任组长,设立应急办公室及联系电话,并成立应急行动小组、安全救护小组、通讯联络组、工程抢修组、外部协调组及后勤保障组。

组长:全面领导应急预防小组的工作,总体协调各部门在紧急应变中的分工协作和响应中的统一指挥调度,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调配。

应急行动组:设在指挥部安质部,组长为安质部部长,具体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由现场抢救组、报警组和后勤组组成。

安全救护组:负责事故发生后的现场保护,行车设备抢修,人员及财产的现场抢救,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紧急救护。协助医疗救护人员将伤员送至安全地点。

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发生后拨打救援电话,迅速与设备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向上级汇报事故发生的主要情况以及人员紧急疏散和清点工作,并引导各种救援车辆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向其介绍情况,协助紧急救护、抢修。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响应中的财力、物力的调配,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

行,并负责协助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10.2 应急预案启程序

发生险情的人员立即向事故抢修小组组长汇报现场实际情况,以便于抢修小组组长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向项目部报告,通知设备管理单位到场。项目部第一时间向建设单位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将事故范围缩小到最小、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抢修小组组长在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小组成员根据事故抢修预案进行抢修,并同时报告应急组长。抢修小组组长根据事故的大小,迅速做出反应,命令进入应急状态,决定投入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制定抢修方案,控制事故蔓延发展,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应急小组成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在接到报告后,白天必须在15分钟内出发,晚上必须在20分钟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对受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向应急组长汇报现场的设备抢修、抢救,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运输的干扰和影响,使受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助,并做好记录。

10.3 防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措施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通知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如事故严重,应立即报告公司安全科,并请求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

10.4 防触电应急措施

(1)脱离电源对症抢救

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首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迅速急救,关键是“快” (2)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 、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

B 、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

源线。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

C 、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

10.5 防高空坠落事故应急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

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h 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10.6 人身伤亡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发生伤亡事故立即向项目部领导报告。

(2)、应急小组立即组织抢险队伍,进行应急状态,控制事故蔓延发展。 (3)、救护小组及时联络救援人员,车辆和物资。 (4)、正确快速的引导救援、救护车辆,对伤员正确施救。 (5)、保护事故现场。

(6)、死亡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和公司领导。

10.7 坍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发生坍塌事故后,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发生人员伤亡时,由现场负责人拨打“120”急救中心,并指派专人接应救护车辆,并组织现场有关人员实施必要的施救工作,同时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施救。对轻伤人员采取应急抢救,如包扎止血等措施;对重伤人员由各专业负责人协助送往成都市第6人民医院抢救, 最大限度的抢救受伤人员。

(3)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外包队负责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和财产损失。

10.8 机械倾覆应急处理措施

(1)汽吊、塔吊、架桥机、龙门吊等设备和脚手架倾覆事故发生时,发现者进行高呼,提醒现场人员引起注意。如有人员受伤严重,现场负责人要拨打急救电话“120”,指派专人到指定路口迎接救护车辆及人员;在救援队伍尚未到来之前,现场负责人必须组织现场人员全力施救,及时抢救被砸人员或被压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少重伤程度,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如有轻伤人员可采取简易现场救护工作,如包扎、止血等措施,以免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同时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施救。对轻伤人员采取应急抢救,如包扎止血等措施;对重伤人员由各专业负责人协助送往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抢救, 最大限度的抢救受伤人员。

(3)对汽吊、塔吊、架桥机、龙门吊等设备的倾覆事故,首先要切断相关电源,防止发生人员触电和对人员抢救后,再对设备施行抢救。

10.9施工中挖破、挖断供水管,挖伤、挖断供电电缆应急抢修措施

(1)事故发生地,带班人员为情况汇报第一责任人,责任人应及时向应急小组领导和作业队长汇报。

(2)带班人员应该根据水管、电缆损坏的情况以先连通或应急处理,在不影响使用为基本原则,将损失缩小在最小范围内,并及时报告项目部应急抢修预案小组和通知产权配合单位。

(3)作业队长应急抢修预案小组组长应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视情况采取措施,当确认有把握解决时,应积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故障;当无把握解决时,应及时通知产权配合单位工区来人解决,应急抢修预案小组应全力协作。

(4)应急抢修预案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往现场,进行紧急处置。

10.10突发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10.10.1报告程序

(1)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发现人员要立即向项目部应急处理预案小组报告还应,应急处理预案小组立即组织人员将食物中毒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2)根据中毒发生的严重程度、范围和规模,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地方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在6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还应立即向成都铁路局劳卫处、新建成都动车段维修设施工程指挥部报告,向公司安质部报告。

10.10.2突发食物中毒处理程序

(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和可疑中毒食品。

(2)因单位医疗设备和技术条件等因素所限,采取就近入院诊治。 (3)及时报告公司卫生所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及疾病控制机构。

(4)保护好现场,特别是中毒食品和可疑食品,及有关食品原料和加工食品的工具、设备、盛放食品的容器等,以备送检。

10.11 应急物资储备

10.12 应急通讯

(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1**********]。

(2)应急电话:①调度室 [1**********];②安质部[1**********];

11、附件

附件1:JK0+299.2框架涵、J1K0+530框架涵、J1K1+504.5框架涵、J1K1+672框架涵设计图


相关文章

  • 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论文
  • 建筑框架施工论文 摘要: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是最主流的施工方式,它的抗震强优点是相当明显的,并且以它为技术中心建成的建筑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要求.虽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的施工方加强平时的管理,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 ...

  • 土木建工毕业实习报告
  • 这次实习期一共五天:结构和施工四天,建筑一天。 实习的工程项目有:重庆教委办公楼、重庆南坪四公里换乘枢纽、重庆后勤工程学院新校区、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和学院综合楼、重庆大学建筑馆 结 构 一、结构选型 本次实习工程项目多为多层结构。对于多层结构而言,在重庆地区,采用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受力需要, ...

  • 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 3月开始,土木工程专业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 ...

  • 土木工程(建工方向)毕业实习报告
  • 3月开始,土木工程专业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 ...

  • 电除尘施工方案
  • 武钢第一烧结厂机头 310m²电除尘器改造工程 施 工 方 案 湖北鑫超达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审 批 意 见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二. 施工准备 三. 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四. 主要质量保证措施 五. 主要安全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310m²电除尘器自200 ...

  •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
  •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楼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的设计有很强的时代性.技术性,它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此时框架的办公楼为人们提高了足够的工作空间.同时框架结构不仅承载力大.自重轻和抗震性能好,而且其 ...

  • 预应力锚索框架
  •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施工工法 1 前言 随着近些年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路堑高边坡的大量涌现,人工高路堑边坡加固工艺已不断完善起来,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防护形式,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边坡加固措施,由于其结构比较简单,提供的支护力大,便于施工,与生态环境景观协调性好,所以近几年更是广泛地用于工程实际中. ...

  • 锚杆与锚索的区别
  • 锚杆&锚索的区别 两者只是量的区别,不是质的区别,只是张拉介质不同.锚索的受拉件是钢绞线制作,锚杆是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为主钢,通常锚索应用在大吨位锚固工程. 锚索的受拉筋是用钢绞线制作,锚杆是用钢筋或钢管.通常锚索受力较大,还要加予应力,受力形式分锚固段和自由段,可以用作永久性锚固工程.锚索 ...

  • 锚杆框架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
  • 4.3.2.5 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 4.3.2.5.1 砼框架(锚杆框架)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 (1)开挖.修坡 开挖边坡遵循"逐级开挖,逐级支护"的原则,开挖一级后用人工及时修整坡面,尽量保持坡面的平整. 在进行锚杆施工之前,应充分核对设计文件.地层条件和环境条件,在确保施工安全 ...

  • 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方案
  • 穿越西部走廊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专项施工设计 1.工程概况 **路(K130+713.350)与铁路(铁路里程K23+937.31)交汇处原道路有3孔框架桥,现因**路修建需要,在既有框构桥左侧顶进两孔(16.5+11)m 框构桥,将原框构桥左孔改为中间分隔带.由左幅5车道,右幅4车道组成快速路,横断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