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险源的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中危险源的定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

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危险源辨识种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和贮存区两种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生产场所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2005-07-26发布,2005-11-01实施)代替GB 12268-1990,其下表格均引用旧标准GB 12268-1990,具体更新详见《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a)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1。

表1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b)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2。 表2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c)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3。 表3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d)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4: 表4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危险源辨识贮存区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表1~表4。 危险源辨识范围

1.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

2.工作场所设施;

3.正常、非正常运行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管理

主要包括树形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单审批,专家组评审,按月风险评价等主要功能,它可以输出危险源清单(一般,重要)建立统一危险源档案,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对危险源管理情况可随时了解查看。该系统还能够与其它模块建立联系,将危险源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档案。 完善的新增、变更、撤销的审批流程; 多种辨识方式可选(格莱姆LEC打分法;MES打分法等),浮动打分和在线提示。 规范的表格单据,相关的流程单据,建立完整统一档案; 定期的专家组重要危险源评审; 符合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外审要求的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变更单; 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图形化的统计,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遵照23号文件,按月进行的企业危险源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信息化

危险源辨识工作比较繁重,人工判断可变动性比较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用软件作为工作模式越来越普及。其中北京首安信息开发的危险源管理模块旨在建立一套符合体系标准要求和23号文件规定要求的危险源辨识评价流程,主要包括树形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单审批,专家组评审,按月风险评价等主要功能,它可以输出危险源清单(一般,重要)建立统一危险源档案,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对危险源管理情况可随时了解查看。该系统还能够

与其它模块建立联系,将危险源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档案。 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1.完善的新增、变更、撤销的审批流程;

2.多种辨识方式可选(格莱姆LEC打分法;MES打分法等),浮动打分和在线提示。

3.规范的表格单据,相关的流程单据,建立完整统一档案; 4.定期的专家组重要危险源评审;

5.符合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外审要求的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变更单;

6.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图形化的统计,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7.遵照23号文件,按月进行的企业危险源风险评价

什么叫因素: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1)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2)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3)又称因子。在科学试验中,影响试验指标的要素或原因,称为因素。

例如考察温度、压力、催化剂的用量对产率的影响,产率是试验指标,影响产率的温度、压力、催化剂的用量,则为因素。

以上皆为狭义解释,从广义上讲:因素是能够通过自身性质和其抽象概念构成事物性质的概念。

危险因素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1.1危险因素定义

危险因素是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能影响人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可将危险因素统称为危险因素。

1.2 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危险因素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最终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意外作用(如泄露、挥发。因此,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和危害产生的根本原因。能量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素。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等等。对于电能给人类的好处,我们可如数家珍,但电给我们带来的电失火等灾害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等。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危险是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危险的特征在于其危险可能性的大小与安全条件和概率有关。危险概率则是指危险发生(转变)事故的可能性即频度或单位

时间危险发生的次数。危险的严重度或伤害、损失或危害的程度则是指每次危险发生导致的伤害程度或损失大小。

3、国际标准化组织对“风险”定义,2009年11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召开会议,有13O多个国家代表参加,对经过4年多讨论,4易其稿的“风险”概念,进行投票表决,正式发布了ISO 31000:2009标准《风险管理一一原则与指南》等三个标准,明确指出“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是对风险主体目标的影响。该定义是人类对“风险”这一古老概念的最新认识和理解的总结与概括。对这一最新、最权威的“风险”定义,可从以下五方面加深理解:(1)、影响是指偏离预期目标的差异,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前者称为“机会”,后者称为“威胁”,从而颠覆了风险全是负面性影响的传统观念。(2)、目标包括多方面和多层面。前者如财务、健康、安全、环境等等;后者如战略、组织、项目、产品和过程等等。(3)、风险具有潜在特征,在风险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时,对它难以肯定与否定,包括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后果,或三者结合。(4)、风险通常用事件后果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结合来表示。即风险= 事件影响后果×事件发在可能性 (5)、不确定性是指与事件的后果及发生可能性有关的信息及完整状态缺乏了解。对事件是否发生及事件后果如何?不能肯定或否定。只能用概率来反映认识的程度。

4、新的风险定义与原来的涵义有什么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风险与目标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将目标与风险联系在一起。而“标准”的定义,将“目标”作为风险定义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风险是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性因素。没有目标就不存在风险。目标是风险主体的目标。从而将“目标、不确定性、影响与风险主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风险与目标是相伴终生、形影不离。一个目标会受多种潜在风险因素影响。同样,一个风险事件又会影响多个目标。风险对目标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多样性及延伸性,可能好也可能坏,有机会也有威胁。风险管理就是要管理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尽可能抓住机会、规避威胁,创造价值为实现目标提供保障。

(2)、风险对目标影响,自古以来我国人们总认为风险就是“危险”,含有遭遇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是纯坏(负面影响)的意思。而“标准”砌底改变了这一观念,认为风险具有“二重性”,既可能对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称为“威胁”,又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有利的正面影响,称为“机会”。这为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从而改变了世人对“风险”的偏面认识,使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寻找风险变化的“环境条件”,并创造条件改变风险的性质,变不利于目标实现的风险,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风险。

(3)、风险与人关系。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风险及其形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认知和改变的,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如有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过去有些无法治疗的随着技术进步现在能治了,有些危害人类生存的“瘟神”,被送走了。但不是所有风险

都能改变。人类的一生就是与风险搏斗一生,是创造条件改变风险性质的一生。人对风险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大有作为,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变不利风险为有风险。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比如某人在一个大雪天,在下班的车流高峰期,骑着他的没闸没铃的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准备去购物中心买皮鞋.不幸半道出了交通事故.这里让我们分析一下:

大雪天、车流高峰期、没闸没铃的自行车等属于风险的因素; 交通事故就是风险事故;

当事人的死亡或残疾就是本次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

原本购物回家的目的与横尸街头的结果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险事故经常给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总之,风险因素的增加会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而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损失的出现.这就是风险要素之间的辨证关系. 什么是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害的直

接原因.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风险事故意味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成了现实性.

对于某一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它就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它便是风险因素.如下冰雹使得路滑而发生车祸,造成人员伤亡,这时冰雹是风险因素,车祸是风险事故.假如冰雹直接将行人砸成重伤,冰雹就是风险事故本身.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目录

          

 风险的特征[1] 风险的分类

什么是风险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风险有两种定义:

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

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 风险的基本属性

人们重视风险与风险管理,起因于风险的属性。风险的基本属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一)自然属性

风险是由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所引起的,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繁衍生息的基础。自然界通过地震、洪水、雷电、暴风雨、滑坡、泥石流、海啸等运动形式给

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生活造成损失,对人类构成风险。自然界的运动是有其规律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的程度。

(二)社会属性

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风险的内容不同。风险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产生的,这是风险的社会属性。风险事故的发生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力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战争、冲突、瘟疫、经济危机、恐怖袭击、车祸等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影响和支配的。

(三)经济属性

风险的经济属性强调风险发生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即风险与经济的相关联性。只有当灾害事故对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造成损失时,才体现出风险的经济属性。也才因此称为风险。否则,不定义为风险。例如股市风险、信用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等,都可能造成相关的经济损失。

风险的特征[1]

风险具有以下7个主要特征。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的客观性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彻底消除风险。

(二)风险的损失性

风险发生后必然会给人们造成某种损失,然而对于损失的发生人们却无法预料和确定。人们只能在认识和了解风险的基础上严防风险的发生和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损失是风险的必然结果。

(三)风险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风险是客观的、普遍的,但就某一具体风险损失而言其发生是不确定的,是一种随机现象。例如,火灾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事故,但是就某一次具体火灾的发生而言是不确定的,也是不可预知的,需要人们加强防范和提高防火意识。

(四)风险存在的普遍性

风险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如地震灾害、洪水、火灾、意外事故的发生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人类将面临更多新的风险,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可能越来越大。

(五)风险的社会性

没有人和人类社会,就谈不上风险。风险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密切相关,时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社会性。随着风险的发生,人们在日常经济和生活中将遭受经济上的损失或身体上的伤害,企业将面临生产经营和财务上的损失。

(六)风险发生的可测性

单一风险的发生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对总体风险而言,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可测的,即运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对总体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以研究风险的规律性。风险事故的可测性为保险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风险的可变性

世间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风险也是如此。风险的变化,有量的增减,有质的改变,还有旧风险的消失和新风险的产生。风险因素的变化主要是由科技进步、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变、政治与社会结构的改变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 风险的由来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有人认为来自阿拉伯语、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

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可以说,经过两百多年的演义,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无论如何定义风险一词的由来,但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

或者说智慧的认知,理性的判断,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

因此,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意义更加深远而重大。

风险的解释

 风险的性质

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 风险频率与风险程度

风险频率:又称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数量的标的,在确定的时间内发生事故的次数。

风险程度:又称损失程度,是指每发生一次事故导致标的的毁损状况,即毁损价值占被毁损标的全部价值的百分比。

现实生活中二者的关系是:一般是反比

风险频率很高,但风险程度不大;

风险频率不高,但风险程度很大。

 风险成本

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费用的增加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又称风险的代价。

包括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和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

 风险与危险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投资股票的风险很大,但是高风险产生高回报”,“战争爆发的危险依然存在”等说法。风险与危险两者的相同点都是可能对行为主体发生损害,不同点在于,风险是抽象的概念,由多个因素构成,其结果导致损害,也可能导致获利;但是危险通常指一种具体的概念,其结果导致损害。保险公司经营的是风险,而不是危险。

 风险与冒险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冒险是人的主观选择和决定。

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风险的一种,归类于社会危险中,指人们故意行为或者不作为导致的风险。在保险业界最常见。例如为了获取全额的保险金补偿,被保险人在火灾发生时故意不施救;为获取巨额的保险金,故意使被保险的儿童处在危险状态等。道德风险又分为事前和事后。前者如自行车已向保险公司投保,因车主就不上锁而导致被盗;后者如汽车司机在汽车行驶中碰伤行人,由于保险公司往往设置免赔额,但司机为了获得保险公司赔偿而故意将被撞伤的行人增加原本已可避免的更大创伤。

 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是保险人愿意承保并能够承保的风险。判定可保风险有如下条件:  风险确实存在,并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

风险不存在则不需要保险,风险发生导致的损失小,则当事人自己就可承担,没有必要获得保险保障。

 风险必须是意外的。

针对某个单独保险标的而言,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并且不是故意行为导致的。  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损失的可能,但是大量标的没有同时损失的可能。

只有有大量可能遭受同样风险,保险人才能估算损失;大量标的有同时损失的可能(此為巨災損失),保险人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如果承保无疑于赌博。

 风险必须是非投机性的。

如果保险人承保投机风险,则被保险人可因风险发生获得利益,也可因风险发生导致损失时获得保险赔款,则被保险人确定获利。从而鼓励投机,导致保险人损失变大。

 风险具有现实可测性。

有可测性,保险人才可能通过测度厘定费率。

 保险成本需具经济性

如果为了避免此项危险,其所需之保险费过高,则会造成企业之沉重负担,而这并非保险之本意。保险在于提供保障,而非牵制生产。

 需合法

保险所承保之目标,需为合法,否则均不可保。如此承保将造成社会动乱。

风险的构成要素

(一)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 根据性质不同,风险因素可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种类型:

1、物质风险因素。

2、道德风险因素。(故意)

3、心理风险因素。(过失、疏忽 无意 )

(二)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是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

就某一事件来说,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那么它就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它便成为风险因素。

举例:1、下冰雹路滑发生车祸,造成人员伤亡 2、冰雹直接击伤行人

(三)损失

在风险管理中,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通常我们将损失分为两种形态,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三者的关系为: 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上述三者关系为: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

风险发生的过程

 风险形成

风险形成的过程是风险发生的因素不断组合的过程。

 风险发生

风险发生是风险因素不断组合、增加、成长所导致的结果。这个结果对于个体来说具有其偶然性,是不确定的,但是对于大量同质个体组成的总体而言,又有发生的总体趋势。

 风险损害

风险发生导致价值的丧失,称为风险损害。损害的内涵很广,包括物质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创伤等。

风险的分类

风险分类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 按照风险的性质划分: 1. 纯粹风险: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2. 投机风险:既有损失的机会也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按照产生风险的环境划分: 1. 静态风险: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们的过失行为导致的风险。 2. 动态风险:社会、經濟、科技或政治變動产生的风险。 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划分: 1. 自然风险:自然因素和物力现象所造成的风险。 2. 社会风险: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导致的风险。 3. 经济风险:经济活动过程中,因市场因素影响或者管理经营不善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按照风险致损的对象划分:

1. 财产风险:各种财产损毁、灭失或者贬值的风险。

2. 人身风险:个人的疾病、意外伤害等造成残疾、死亡的风险。

3. 责任风险:法律或者有关合同规定,因行为人的行为或不作为导致他人财产

损失或人身伤亡,行为人所负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风险概念综述

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一、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A. H. Mowbray (1995)称风险为不确定性;C. A. Williams(1985)将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条件和某一特定的时期,未来结果的变动;March&Shapira认为风险是事物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可由收益分布的方差测度;Brnmiley认为风险是公司收人流的不确定性;Markowitz和Sharp等将证券投资的风险定义为该证券资产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并用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证券投资的风险,通过量化风险的概念改变了投资大众对风险的认识。由于方差计算的方便性,风险的这种定义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J.S. Rosenb"(1972)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F. G. Crane(1984)认为风险愈味着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Biokett,Charnes,Cooper&概率进行描述(王明涛,2003)。 Ruefli等将风险定义为不利事件或事件集发生的机会。并用这种观点又分为主观学说和客观学说两类。主观学说认为不确定性是主观的、个人的和心理上的一种观念,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估计,而不能以客观的尺度予以衡量,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发生状况的不确定性以及发生结果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客观学说则是以风险客观存在为前提,以风险事故观察为基础,以数学和统计学观点加以定义,认为风险可用客观的尺度来度量。例如,佩费尔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可测度的客观概率的大小;F.H.奈特认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

三、风险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

段开龄认为,风险可以引申定义为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这里的所谓不利是指对保险公司或被保险企业而言的。例如,若实际损失率大于预期损失率,则此正偏差对保险公司而言即为不利偏差,也就是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胡宜达等,2001)。 Markowitz在别人质疑的墓础上,排除可能收益率高于期望收益率的情况,提出了下方风险(Downsiderisk)的概念,即实现的收益率低于期望收益率的风险,并用半方差(Sernivaviance)来计量下方风险(周刚等译.1999)。

四、风险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

朱淑珍(2002)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把风险定义为: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风险是一个二位概念,风险以损失发生的大小与损失发生的概率两个指标进行衡量。王明涛(2003)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

的基础上,把风险定义为:所谓风险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决策方案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损失的程度。它包括损失的概率、可能损失的数量以及损失的易变性三方面内容,其中可能损失的程度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五、风险是由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风险享件是外界环境变量发生预料未及的变动从而导致风险结果的事件,它是风险存在的充分条件,在整个风险中占据核心地位。风险事件是连接风险因素与风险结果的桥梁.是风险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根据风险的形成机理,郭晓亭、蒲勇健(2002)等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应的风险因素为必要条件.以相应的风险事件为充分条件,有关行为主体承受相应的风险结果的可能性。叶青、易丹辉(2000)认为,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有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

六、利用对波动的标准统计测方法定义风险

1993年发表的30国集团的《衍生证券的实践与原则》报告中,对已知的头寸或组合的市场风险定义为:经过某一时间间隔,具有一定工信区间的最大可能损失,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Value at Risk,简称VaR法.并竭力推荐各国银行使用这种方法;1996年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协议修正案》中也已允许各国银行使用自己内部的风险估值模型去设立对付市场风险的资本金;1997年P. Jorion在研究金融风险时,利用“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给定一定的时间区间和置信度水平,预期最大损失(或最坏情况下的损失)”的测度方法来定义和度量金融风险,也将这种方法简称为VaR法(P. Jorion, 1997)。

七、利用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来定义风险

风险的不确定性包括棋糊性与随机性两类。模糊性的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风险本身所固有的模糊属性,要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刻画与研究;而随机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风险外部的多因性(即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必然反映,要采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刻画与研究。

根据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为了衡量某一风险单位的相对风险程度,胡宜达、沈厚才等提出了风险度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特定的时间内,实际损失与预测损失之间的均方误差与预测损失的数学期望之比。它表示风险损失的相对变异程度(即不可预测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或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风险的不同学说

 损害可能说与损害不确定说

美国学者海恩斯(Haynes)最早提出风险的概念,对风险进行分类并对风险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定义风险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为风险管理和保险相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国学者威利特(Willet)把风险理论与保险联系起来研究,把风险与偶然和不确定性联系起来,提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确定性,从保险业的角度探讨风险与损失之间的内在联系。

 风险因素结合说和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说

佩费尔(Peffer)认为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主观的,而概率是客观的。主张风险与风险因素结合起来概括,澄清了风险不确定说的暧昧关系。

威廉斯(Williams)和海因斯(Heins)认为风险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差异越大则风险越大。从而对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定义,认为不确定性也可测。

risk辞源

Risque是一个法语词汇,risk的真正语源是意大利古语“riscare”。下面是关于risk演变的过程:

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

故障: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现象。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

危险:指材料、物 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安全:免除不了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以上定义引自百度百科)

这些概念是区别和联系的。安全不是完全没有损害,只是这个损害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隐患存在。如果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就能使系统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要是存在隐患而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发生故障。故障不一定会有危险,也有可能是丧失一些功能,却也有可能导致危险。而风险是指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不是指危险本身。事故是意外情况,而不是意外情况的也有可能是危险,比如说工厂的有毒废气不是事故,却对人有害是危险。

危险源

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 危险源的3个要素:

(1)危险一般由于能量或毒物释放失去控制而引起。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危险源种类,如毒物释放、爆炸、火灾等,其次要

确定系统中哪一部分是危险的来源,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储罐、动力装置等;

(2)环境、人员或其它生态系统、建筑物或构筑物暴露于危险区域的程度;

(3)危险一旦发生,对暴露目标的有害作用或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3个要素称为风险链,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要对链中的每个环节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不明显的故障点或虽有受伤点但各项指标均不超出安全许可范围,都可称之为安全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两者区别: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

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而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重大危险源实质上是管理的概念,体现了在事故预防中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的思想,是国家或者地区对于可能发生重大工业事故的设备、设施、场所采取预先、重点、宏观和统一控制的思想。重大危险源主要针对的是物质危险源,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的客观存在。当危险物质的量超过了规定的临界量时,即构成了应该着重关注、重点管理的重大危险源。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

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危险(hazard);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

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

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 2、偶然性 3、损害性 4、不确定性 5、相对性(或可变性)

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意义更加深远而重大。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强调了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没在狭义风险的理解上说风险只会有损失,只是损失不确定 危险:指材料、物 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危险是有确定性的损失

你超速开车就说是危险,危险是你做的事情本身可以说有不正确的, 而你买股票就说是风险了,买股票这个事情没有正确与否,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损失了。

1、隐患的定义

隐患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简称。是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三是管理方面缺陷。 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二种: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死亡事故,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或由于供电原因可能导致重要电力用户严重生产事故,整改难度较大,或需经较长时间、较大投入方能治理的事故隐患。特点是可能造成后果大、整改难度大、时间长,投入多。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重伤事故,一般电网和设备事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整改消除的事故隐患。特点是后果小、整改容易、时间短。

2、隐患的形成

隐患的大体上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重大缺陷未及时处理形成隐患,二是历史欠账较多形成隐患,三是管理严重不到位形成隐患,人员长期习惯性违反规章制度形成隐患。四是经试验、检查、设备评估等手段发现隐患。从以上四个方面发现的问题,还不能确定为安全隐患、可能叫做设备缺陷、管理漏洞、人员违章等。需要经过一个评估的程序确定是不是隐患,评估一般结合安全例会进行评估,确定后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就是发现、评估、挂牌

监督、限期整改、验收、消号。目前公司安排生产部对进行隐患统计,我们就有责任将大家所报回的隐患,进行分类并送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对未按要求进行处理的单位、部门进行通报,经通报后仍无进展的单位向公司提出建议给予相应的自处份。

3、隐患和缺陷的区别

缺陷定义: 缺陷是指运用中的电气设备(含监控、消防、安防设备、五防装置)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在运行及备用时,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设备健康水平的一切异常现象。 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设备健康状况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大类。紧急缺陷需要24小时内处理完毕。重大缺陷国家电网公司规定7天、南方福建电网规定1个月,我编写的缺陷管理规定(正在走发文流程)15天。一般缺陷3个月。设备重大缺陷未按时消缺,应按隐患进行统计和管理(其目的就是引起关注进行督办尽快处理)。具体缺陷的标准在“创一流”资料,设备缺陷台帐、记录的前几页上详细的说明。 故障、隐患、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

故障: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现象。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

危险:指材料、物 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安全:免除不了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以上定义引自百度百科)

这些概念是区别和联系的。安全不是完全没有损害,只是这个损害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隐患存在。如果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就能使系统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要是存在隐患而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发生故障。故障不一定会有危险,也有可能是丧失一些功能,却也有可能导致危险。而风险是指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不是指危险本身。事故是意外情况,而不是意外情况的也有可能是危险,比如说工厂的有毒废气不是事故,却对人有害是危险。

危险源: 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

危险源的3个要素:

(1)危险一般由于能量或毒物释放失去控制而引起。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危险源种类,如毒物释放、爆炸、火灾等,其次要确定系统中哪一部分是危险的来源,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储罐、动力装置等;

(2)环境、人员或其它生态系统、建筑物或构筑物暴露于危险区域的程度;

(3)危险一旦发生,对暴露目标的有害作用或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3个要素称为风险链,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要对链中的每个环节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不明显的故障点或虽有受伤点但各项指标均不超出安全许可范围,都可称之为安全隐患

事故隐患: 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两者区别: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

事故隐患: 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而危险源: 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重大危险源实质上是管理的概念,体现了在事故预防中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的思想,是国家或者地区对于可能发生重大工业事故的设备、设施、场所采取预先、重点、宏观和统一控制的思想。重大危险源主要针对的是物质危险源,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

质的客观存在。当危险物质的量超过了规定的临界量时,即构成了应该着重关注、重点管理的重大危险源。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危险(hazard); 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 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种定义: 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 2、偶然性 3、损害性 4、不确定性 5、相对性(或可变性)

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意义更加深远而重大。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强调了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没在狭义风险的理解上说风险只会有损失,只是损失不确定 危险:指材料、物 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危险是有确定性的损失

你超速开车就说是危险,危险是你做的事情本身可以说有不正确的 而你买股票就说是风险了,买股票这个事情没有正确与否,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损失了

安全工作的宗旨是防止交通、机电设备、火灾等各类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亡,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为实现这一宗旨,其中心任务是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因此研究事故隐患的特性,探讨正确评估、控制隐患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1 对事故隐患的认识

事故隐患是伴随着生产过程而存在不易发现的潜在危险性或事故可能性,它是由物质危险因素和生产管理缺陷二者相互作用形成的。

1.1 凡是具有物态和能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事故的因素称之为危险因素,它具有以下特征:

1.1.1 危险因素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它表示生产(施工)过程中物质条件(工具、设备、作业场所环境等)的固有危险和其本身潜在破坏能量。

1.1.2 事故的严重度(单元事故的经济损失和劳动力损失)与危险因素的能量成正比。

1.1.3 危险因素随着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也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1.4 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它转化为事故是有条件的,只要控制住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事故就可以避免。

1. 2 在管理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了事故隐患或激发了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的工作缺陷称之为管理缺陷,它具有以下特征:

1.2.1 管理缺陷可以激发危险因素而发生事故或导致事故的扩大,也可以造成事故隐患。

1.2.2 管理缺陷由人的错误指令和错误操作组成。包括组织者、操作者、指挥者3个方面的责任在内。通常情况下,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都是错误操作或错误行为激发了危险因素而造成的。

1.2.3 管理缺陷是构成事故的动态因素。管理缺陷对危险因素的激发而形成事故,属随机事件。不能因在一定的时间内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并没有发生事故而掉以轻心。 1.2.4 管理缺陷对危险因素的作用时间和频率与发生事故的频率成正比。 2 对事故隐患的评估

2.1 评估工作的重点是认定事故隐患所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劳动力损失,在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对事故隐患评估的项目有:

2.1.1 在特定条件下,事故隐患导致事故的概率;

2.1.2 人员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2.1.3 事故隐患导致事故对人员和财产的影响;

2.1.4 成本、工程进度和产品特性的事故隐患控制方法。

2.1.5 确定针对某一特定事故隐患级别的隐患控制的可接受水平。

2.2 事故隐患的评估方法较多。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美国K.T.格莱姆和G.F.金尼首创的LEC法。他们指出:作业危险性可由3个因素的乘积(即L×E×C)来反应。这3个因素为:

2.2.1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

2.2.2 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下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

2.2.3 发生事故的可能产生的结果,用符号“C”表示。 作业危险性=L×E×C L、E、C各分值由下而来: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因素(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它们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联,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把“发生事故可有性极小”的分数值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值定为10。对于两种情况,由专家指定了中间数值。见表1。 表1 发生危险可能生分数值(L)

发生危险的能可性 分数值

完全被预料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但可能 3

完全意外极小可能1

可以设想但不可能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上不可能 0.1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E)。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规定连续出在危险性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时间的情况定为1,以上两种情况为参考点,规定中间情况暴露的分数值。见表2。

表2 出现于危险环境中分数值(E)

发现于危险环境情况 分数值 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每天在有危险环境中工作 每周 1 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每月 1 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每年 1 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几年 1 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10 6 3 2 1 0.5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后危险程度(C)。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的人身伤害或物资损失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以从轻微伤害直到产生死亡的悲剧结果。对于这样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范围,规定了分数值为1~100,其中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规定分数值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100,在1~100两个参考点之间指定中间值。

危险性分级分数。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和经验表明,危险性分数值在20以下的环境被认为是低危险的,一般来说可以被人们接受。危险性分数值达70~160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要限期整改。危险性分数值为160~320的环境是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性的环境。危险性分数值在320以上的高分,表示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危险性得到有效地控制为止。危险性分级分数值。如表4。

表4 危险性分数值(L×E×C值)

危险性程度 分数值 极其危险,停产整改 高度危险,立即整改 > 320 320~160

很危险,限期整改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

159~70 69~20 < 20

3 事故隐患控制的原则

依据事故隐患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制定控制事故隐患的办法,针对事故隐患的不同特性,考虑成本、工程进度和产品特性等因素来选择隐患治理的最佳途径,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价值工程法来完成,治理事故隐患的安全投入应最合理,即功能成本值最佳。

事故隐患的治理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全面预防,采取动态管理、监控方法,控制事故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治理事故隐患应遵循如下原则:

3.1 彻底消除原则:即采用无危险的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施工)或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化。这样即使人操作失误或个别零部件发生故障时,都会有完善的安全装置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3.2 降低事故隐患危险性分数值的原则:当事故隐患因某种原因不能消除时,应使事故隐患导致事故的危险性及危害程度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如在洞控作业中的粉尘,不能完全消除,则可以加强个人防护,达到降低吸入量的目的。

3.3 距离防护原则:某些事故隐患的作用,依照与距离有关的规律减弱,因则采取距离防护即可有效地降低其危害,如对噪音、辐射的防护等。

3.4 时间防护原则:即使人处在事故隐患危险作用的环境中的时间尽可能地缩短到安全限度内。

3.5 隐蔽原则:在隐患危害作用的范围设置障碍。如吸收放射线的铅层蔽。

3.6 薄弱环节原则:利用薄弱原则使危险因素未到危险值之前,预先破坏,如保险丝、安全阀等。

3.7 不接近原则:使人不落入危险因素作用的地带。如:安全栅栏等。

3.8 闭锁原则:以某种方式保证一些原件、强制发生的相互作用,达到安全操作。如起重机的力距限制器和大小车行程开关等。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对事故隐患的认识及常用的评估方法和事故降患治理的一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隐患的评估、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行政、技术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相信对事故隐患的评估、治理进一步研究,将对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事故隐患.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关系
  • 事故隐患.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关系 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分四级: 1.一般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人(不含3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不含)以下. 2.较大事故隐患 ...

  • (四)[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理由概说
  • <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理由概说(四) 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四.关于第四章准侵权行为:严格责任的规定 (一)关于物造成的损害 1. 对物造成的损害之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 第58条 [一般规定] 物之保有者对物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物之保有者是指物的所有 ...

  •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与混杂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年月第卷第期・3$$・ ・回顾与思考・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与混杂 任涛 詹思延 沈霞 孟凡亚 胡永华 李立明 要争论集中在病例和对照的选择(特别是医院为基础的研究),如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匹配的精确性等.在这一时期,除了一般的关于偏倚来源的讨论外,$B#2年C*-ED6和 ...

  • 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的区别
  • 大气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的区别 2010-11-30 13:34:04|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大气防护距离是环保部在大气新导则里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是卫生部早就提出的:安全防护距离和放火间距一般是消防等其他部门提出的,至少所提出的职能部门就不同了.一般在 ...

  • LM286CH8 健康保险的类型
  • LM286CH8 健康保险的类型 课程目标 >>列出并描述传统医疗费用保险所提供的保障种类. >>确切了解美国两种最重要,由政府资助医疗费用计划. >>描述管理式医疗计划的主要类型,并讨论管理式医疗的一般原则. >>明确阐述残疾收入保障的特征,并确认残 ...

  •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
  •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目前介绍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1.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直接关系到摸清危险废物底数 ...

  • 重大危险源辨识1
  • 1.3重大危险源辨识 1.3.1重大危险源辨识有关定义和依据 1.有关定义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 ...

  • 环境应急预案
  • 环境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 ...................................................................................................................................... ...

  • EHS零容忍政策
  •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辉门EHS零容忍政策 1 对在工作场所故意违反规定或允许其他人实施不安全行为以及制造不安全状态的人实施零容忍政策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 2. 适用范围 辉门亚太区总部和技术中心全体员工 3. 定义 零容忍 3.1 3.2   3.3      3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