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经过“五四”开始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颠覆,如今的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究竟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基本还是一本糊涂账。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兴起了传统文化热。

在没有弄清楚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精华、何为糟粕的时候,如果任这股所谓的“国学热”稀里糊涂地蔓延,的确有随着糟粕的流传,让包括精华在内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彻底葬送的危险。那的确是比民族虚无主义还要严重的事。

“五四”的出现,有它的时代需要,但是其打倒一切传统文化的做法,只应看做是当时矫枉过正的措施。“五四”这一很大的“副作用”,我们今天需要认清。从哪里跌倒,还该从哪里爬起来。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确是“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把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堕落以来的东西,当成真正的中国文化来对待。当前,我们真正需要沉下心来,擦亮眼睛,凝聚心力,审视被我们几乎割断的中国传统文化,找出真正的精华所在。

一种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的精华,它不是虚无缥缈或不痛不痒的东西,是因为它能引导人类洞察自身和世界,并为人类带来实在的幸福和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体现在这样的智慧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颗心。一颗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心,一颗圆明透澈的心,一颗自利利他、自立立人的心。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人本有这样的明澈之心,只因后天的污染,使其本色暂时隐藏了。“途之人可以为禹”,“人人皆有佛性”,这种种宣示,都是对人人具有这种光明本性的肯定。风月有今古,人心无古今。淬炼和回归这样的一颗心,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核心所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实践,在浩瀚如海的中华文明积淀中,我们就容易知道,什么是让人明朗的精华,什么是让人迷昧的糟粕,什么只是非关精髓的民俗之类的文化。

为什么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总是对何为糟粕、何为精华感到头大?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拿到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之“心”的钥匙。就像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基础上的西方文明是以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为核心一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诸子百家以及儒释道文化的精髓,是要人回归这样一颗本自具有的圆明透澈的心。

这一以智慧为依归的思想体系,到了唐宋时期,经过来自印度的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互交融,达到了最成熟的阶段。这种思想交融的结晶,现代禅文化倡导者王绍璠先生归纳为“禅文化”。禅,不是宗教,也不是虚无主义,正是一种指导人回归本自具有的光明和智慧、多快好省实现自利利他事业的实践方法。

中国历史上,那些把个人的事业紧紧融合社会进步并创造出伟大事功的仁人志士们,都是有着禅文化的修养和实践的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乃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种种的心声,都是这种光明之心的自然流露。

当禅文化发达的时候,就是中国人整体智慧明亮的时候,就是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富足文明的时候。“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唐代,更有《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文明富庶的宋代,就是因为这种自觉觉他的实践,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中国历史上留下的灿烂动人的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也都是这种内蕴的自然表现。

唐宋以来中国禅文化的内蕴,还深深影响了日本民族,提升了日本民族的素质。近代明治维新日本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甚至迄今为止弹丸之地的日本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为世界所重(其近代侵略史,则有其民族本身的偏执的原因,此不细论),都与受到中国禅文化的影响深刻相关。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除了从欧洲本身文化传统寻找养分之外,也从中国的宋明理学中获得了启发。中国无神论和崇尚自然法的思想,通过传教士的传播,为欧洲人摆脱宗教和政治独裁、形成“理性”思想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受到禅文化影响的宋明理学,还只是对禅文化所展现的透澈智慧开始有些僵化的一种表现。

当禅文化衰落的时候,就是中国人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也是中国文化的光辉被掩盖的时候。从清朝中叶中国开始闭关自大、贪污腐败,就注定了中国盛极必衰,要走向一段时间的堕落。那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是,恰恰是我们丢失了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的结果。

如果认同并认真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蕴所在,那么,在今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应该就能有更清醒、更负责任的承当。

如此,我们就不会以为穿了某朝的服装或者履行了某种祭拜仪式,就认为是回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不会僵化和拘泥在古人的章句之中,而会致力从中悟到超越时空的活泼的智慧,运用到当下;就不会把中国传统文化只当做装点风雅的时髦,而会从中撷取精华,内化成一种精神和动力,指导利益自己也利益社会的事业;就不会稀里糊涂地把至今良莠未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做热闹的商业包装和贩卖,让传统文化在表面风光的同时,精华不得发扬,糟粕却大行其道。

如此我们知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应是着眼于继承它的心髓,从而回归我们本有的光明、开放和智慧,让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在新时代发出她本有的灿烂光辉, 造福中国甚至整个人类。


相关文章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品德会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音乐  体 ...

  •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论文-1
  • 李约瑟难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性 1.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 李约瑟难题"[1].根据他的研究, 在18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非常发达, 很多传向了西方, 像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等, 但 ...

  •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课标要求
  •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课标要求 前 言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 ...

  •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梁磊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 ...

  • 高一历史清朝晚期文化1
  • 第一节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西学热"的出现. 2.严复及其译著. 清朝晚期文化(一) 3.科学技术的成果.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龚振磷.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等人的成就. 4.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改革.京师大学堂.<奏定学堂章程>.科举 ...

  • 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张润钢:酒店业的反思与再认识
  • 今天带来的内容,十分干货. 6月7日,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兼副会长张润钢在"2017 中国酒店营销高峰论坛上以"反思与再认识"为主题,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他认为,传统酒店仍然在靠天吃饭,如果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或者未来某一个时期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大多数传统星级酒店可能进一 ...

  • "两个重要":文艺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
  • 李敬泽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0日   24 版)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本报刊发了一系列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随着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广大文艺工作者对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有 ...

  •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题
  •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题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概念 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 ...

  • 中国社会学史读书笔记
  • 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Z01114155 丁贤兵 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 --读<乡土中国>有感 当我在图书馆翻阅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时,我发现人们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总是用这样的字眼:"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我想,这两者间一定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吧,于 ...

  • 浅析培训中对[孙子兵法]课程的认识误区
  • [摘要]文章针对企业培训中对<孙子兵法>课程所表现出的四种常见认识误区:"万能论"."无用论"."阴谋论"."速成论",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最后提出了正确认识,对帮助学员端正学习态度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