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干涉时振动加强的标准是什么?

波干涉时振动加强的标准是什么?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沈志斌 选自《物理教师》2009年第7期

1.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最早接触波的干涉是水波的干涉,教学中通常用水波振子来演示干涉现象。把两根金属丝固定在同一振动片上,当振动片在50Hz 交变电流形成的电磁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时,两根金属丝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完全相同,是两个相干波源,由此发出的两列水波相遇时便产生干涉。

教材关于干涉的分析,借助于图1的波峰(实线表示)、波谷(虚线表示)图,分3个层面展开。

分析1:“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质点的振动最激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 分析2:“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分析3:“实线与实线的交点,或者虚线与虚线的交点,为振动加强区,它们的连线用实线画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为振动减弱区,它们连成的区域用虚线画出”。

对于分析1和分析2,教师和学生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分析3就很有异议。主要有3个方面:其一是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看,“实线与实线的交点,或者虚线与虚线的交点,应该为振动加强的点,或说振动最强的点”;其二是振动加强与减弱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其三是分布在相邻最强点和最弱点方向之间的点,如图1中的P 点,它到底是振动加强还是减弱呢?这个问题教材是回避了,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也是回避了,但是教学辅导用书上不时出现涉及这个问题的习题,笔者觉得有必要加以讨论,以便教师在教学时正确地把握。

2.振动加强的标准是什么

波的干涉源于波的叠加,当空间只有一列波(振幅为A 1)在传播时,空间任意一点做

受迫振动的振幅也为A 1,当空间同时有两列波(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在传播时,空间任一质点同时参与两列波引起的受迫振动,根据运动合成原理,空间任一点的位移是两列波单独引起振动的位移的矢量和。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如果叠加后的振幅大于单独一列波引起的振幅,即大于A 1(或大于A 2),我们说该点的振动比原来是加强了,反之则认为振动是减弱了。

3.任意点振动振幅的计算

设图1中的相干波源S 1、S 2同时、同向开始振动,发出的两列波在P 点叠加,设S 1P=r1,S 2P=r2,由S 1、S 2传到P 点时的两个振动分别为y 1=A 1cos ωt ;y 2=A 2cos (ωt +φ);式中相位φ=2π(r 2-r 1)/λ,如图2所示,这是两个同频率的旋转矢量的合成问题,由于转动的角速度相同,故可以取任意一个时刻,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合成矢量的最大值即振幅。

A =A 1+A 2+2A 1A 2cos φ

合振动y =Acos (ωt +θ)也为简谐振动,其中θ为A 矢量与时间轴的夹角。

(1)当波程差Δr =k λ(k =0,±1,±2,±3„)时,cos φ=1。合振动最强,该点的振幅为A 1+A 2,P 点出现在图1中实心点的连线上。

(2)当波程差Δr=(2k +1)λ/2(k =0,±1,±2,±3„)时,cos φ=-1,合振动最弱,该点的振幅为|A1一A 2|,P 点出现在图1中空心点的连线上。

(3)当波程差在波长的整数倍和半波长的奇数倍之间时,P 点就落在图1中相邻最强点和最弱点方向之间,其振幅在A 1+A 2和|A1一A 2|之间,仍有可能比A 1或A 2大,因此很难判断P 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了。

根据以上分析,教材回避上述一般点的讨论是有道理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点到为止,作为教师也没有必要编撰相关习题让学生训练,更没有必要作为考题考查学生。

振动加强点是不是始终在位移最大处,为什么

首先 你的问题提的很模糊 别人会有两种理解 一是被加强的点是不是永远处于位移最大的位置不动 二是对加强点具体在哪儿的判断

振动加强或减弱是波的叠加问题

先回答第一种情况: 加强点只是振幅加大了 仍在不停的振动着 所以自然不会始终呆在那儿不动了

再回答第二种情况:

1. 如果某空间存在两列波 那么每个就要同时参与这两列波引起的振动

2. 假设空间有一点P 则P 点同时参与两列波的振动 那么P 点的位移就应等于两列波各自引起的位移之和

3. 若这两列波到达P 时引起的振动都是向上(或向下)的 那么P 点就应该向上(或向下)振动 这样p 点的振动就得到了加强了 我们把这样的点就叫做加强点

4. 反之 若A 波引起的振动向上 B 波引起的振动向下 则P 点的位移就等于两列波各自引起的位移之差 这样p 点的振动就被减弱 我们把这样的点叫做减弱点

5. 所以判断某点是否被加强 并不是看它是否处于或 而应该看两列波是否使其向同一个方向振动 只是我们平时处理大多数的问题的时候习惯去分析特殊位置 因为这样问题会变得简单


相关文章

  • 第四节 波的衍射和干涉
  • 第四节 波的衍射和干涉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2.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必要条件 4.了解波的叠加原理 5.通过实验,了解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6.知道波发生明显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 7.知道衍射.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要点导学: 一.波的衍射: 1.定义: ...

  • 波的衍射和干涉教案
  • 1.波的衍射 (1)波的衍射现象 首先观察水槽中水波的传播: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越来越大.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个不大的障碍屏,观察水波绕过障碍屏传播的情况. 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再引导学生观察:在水槽中放入一个有孔的障碍屏,水波通过孔后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看教材中的插图,解释&quo ...

  • 用牛顿环测量球面的曲率半径思考题
  • 实验十五 用牛顿环测量球面的曲率半径 一.干涉 干涉的定义:干涉是指满足一定条件的两列相干光波相遇叠加,在叠加区域某些点的光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的光振动始终减弱,即在干涉区域内振动强度有稳定的空间分布:而在文学的解释中,干涉指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的硬管或关涉:关联,并引申出不同的解释. 干涉的分 ...

  • 波的衍射和干涉
  • 波的衍射和干涉 1.在均匀弹性介质中,S1.S2是两个振动步调总相同的相干波源. 如图所示, 在S1.S2的连线上S1A. AB. BC. C S2等距且都等于半波长.由此可知 ( ) A.B点振动总是最强,A.C总是最弱 B.B点振动总是最弱,A.C总是最强 C.A.B.C点的振动总是最弱 D.A ...

  • 浙江大学苯甲酸.正丁醇满分实验报告
  • 指导老师:蒋艳老师 实验一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学习红外光谱测定的制样方法 3. 学会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试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波长在0.78- 300μm .通常又把 ...

  • 光的偏振及其应用
  • 1 光的偏振及其应用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 彭俊昌 一.光的偏振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之后,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的光才能顺利通过,也就是说,通过偏振片P的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这种光叫偏振光.通过偏振片P的偏振光,再通过偏振片Q,如果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 ...

  • 波粒二象性
  • 课 题: 波粒二象性 类型:复习课 目的要求:了解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熟悉相干条件,掌握双缝干涉的特征及规律.条纹分布 情况及明.暗纹位置特征:熟悉薄膜干涉的特征及其应用.掌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及条纹特征,熟悉电磁波谱和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基本特 ...

  • 机械波练习题
  • 第十二章 机械波 单元测试题(二)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1.关于一列简谐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动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即波源和传播波的介质 B.波动过程是质点由近向远传递的过程 C.波动过程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D.波动过程中质点本身随波迁移 2.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机 ...

  • 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