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认知测定-杨滨

性格认知与测定

讲师:杨滨

一、性格概述

性格看似神秘,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都会对性格有一个初步认识。

1. 性格的定义

生命是由个人意识开始的,每个人产生不同的思想,进而影响各自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行为模式,最终形成的习惯就被塑造成每个人的性格。这也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原因。

性格是指一个人经常性的行为特征,以及因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惯性行为倾向,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是较为稳定、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包括显性的行为特征和隐性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

2. 性格的范畴

心理学认为,性格由气质、个性、能力三方面组成。

气质

气质是与脾气有关的性格组成部分,是依赖于生理素质或与身体特点相联系的人格特征,也可以称之为“天性”,是一个人在正常、轻松的状态下收集信息、形成决定时采取的无意识的、天生的真实反应。

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气质是先天形成的,每个人都倾向于通过天性中最舒适、最擅长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使用不擅长的方式。气质会随着学习和成长逐渐改变,然而,要想改变已经确定的气质,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每个人的气质各有不同,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液体学说”,他认为气质取决于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的混合比例。按照比例的不同,他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

粘液质和抑郁质,这种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个性

个性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和特质形式,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对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人格”。

“个性”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ersona ,原义是戏剧演员所带的特殊面具,表现了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说明个性既有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又有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东西。

从现代意义上说,个性是在教育、文化背景、家庭、宗教信仰等环境因素作用下,个人对信息的收集和决定的形成,所采取的有意识、主观的一贯反应,包括显性的行为特征和隐性的心理特征。

个性作为一种稳定且异于常人的特质,使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个性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全体和整合,既可以表现过去和现在的特性,也可以预示将来的行为。

能力

能力是指能胜任某种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这种主观条件可以由先天因素决定,如经过遗传获得的基本素质;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如解决某个专业领域的问题或处理某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不论能力来自先天还是后天,都是当时已经具备且不需要进一步训练的主观条件。

3. 性格的结构特征

性格的构成内容之间存在以下特征:

完整性

性格的构成内容彼此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在机能上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相辅、完整的有机系统,使对性格的推测有了现实可能性。

复杂性

性格构成具有复杂性。客观现实中存在种种矛盾,反映到性格内部则构成了各种态度或各种性格特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会通过人的行为表现于外,形成行为方式的矛盾。

稳定性

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与核心价值通常是稳定的,这些因素会影响人的性格,因此性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可塑性

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与环境,保持对外界的最佳适应状态,就必须进行必要的挑战,维持适当的适应性。如果性格中某些部分不适应特定环境,就需要进行调整,这种性格调整的灵活性就是性格的可塑性,它是锻造健全、完善性格的基础。

二、性格认知

1. 性格心理学

图1 性格心理学的构成示意图

从被誉为“古希腊医学之父”的希波革拉底,到苏联的巴甫洛夫和瑞士的荣格,很多学者都在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人性进行分类,以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

基本概念

在心理学中,与性格有关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一个事物看起来形状是圆的、颜色是红的,闻起来有芳香,用手摸感觉硬中带软,尝一口是酸甜的,于是人的大脑就会得出“这是一个苹果”的结论,这就是知觉。

意识是指人脑特有的反映内部和外部客观现实的机能,也指人在清醒时对自我和周围事物的知觉状态,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无意识。无意识指不知不觉、本人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例如,不被社会标准允许的种种欲望,受到意识压抑而得不到满足,就会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因此,无意识是人们经验的大储存库,由许多遗忘了的欲望组成。

认知。认知是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也叫认识,包括知觉、注意、表象、

记忆、学习、思维、言语等及其发展过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本能。本能是指物种由基因规定的生存能力。本能行为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学习,具有物种特异的适应性,种内个体之间的表现模式大体相同。本能行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刺激的共同结果,在低等动物中较少受个体经验的影响,在高等动物中则大都经过个体经验加工。

动机。动机是指由个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无论是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只要以某种形式指向一定的对象,并激发起人的活动,就可以构成行为的动机。

兴趣。兴趣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映。兴趣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既取决于客体和活动的特点,也取决于个体的特点,是客体的特征和个人特点相结合的产物。

冲突。冲突是指相反的两个冲动或希望的对立。冲突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紧张情绪,而且一般是不愉快的。

态度。态度是指一种对人、事物、概念的带有认知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的看法。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的或神经的准备状态,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有指导个人对有关对象做出反应的作用。

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表象通常体现为记忆效果,表现在回忆中。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中间过渡环节,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目的

性格决定命运,管理好性格就可以管理好人生。因此,研究性格的目的在于卓有成效地管理性格。

性格管理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之分:科学管理是可透过研究获取数据和规律的管理,艺术管理是指可通过体验因所处的环境而调整的管理。其中性格管理的内容包括:性格的发现、性格的确认、性格的控制、性格的改进、性格的

驾驭以及性格的修炼。

2. 感知与判断

每个人都在不断进行由感知到判断的过程,即通过感知事物形成并做出对事物的判断。

两者之间存在距离

人们感知到客观事物时,会在自我意识中对其做出判断。然而并不是所有判断都是正确的,感知和判断之间存在距离。

这是显而易见的,基于对事物的错误感知做出的判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错误的,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正确判断。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正确的感知没有得到足够的累计,感知到的是片面的,而非事实的全部。例如,故事《盲人摸象》中,五位盲人感知的都是真实的大象,但都仅限于大象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的

判断产生了偏差。

避免陷入心智陷阱

由于感知与判断之间存在距离,每个人都会陷入一个心智陷阱,即倾向于用个人习惯的方式或思路去观察和判断事物,由此导致了否认“他人看到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人际交往中诸多矛盾、误解以及冲突。

在当今社会,想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别人和睦相处,避免发生诸多纠纷、矛盾和误会,既要坚持自己看到的事实,也不能否认他人接触到的事实。因为每个人的感知都可能是片面的,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很有可能与真实产生偏差。这就要求每个人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并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性格在判断中的作用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其著作《心理类型》中提到,一切有呼吸的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在清醒状态下都在运作两大基本功能:一是从外部世界搜索信

息,二是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决定,也就是信息搜索与确定形成。这个观

点与感知和判断是一致的,例如,在“闻风而逃”中,“闻风”是收集信息,“逃”则是形成决定。

最终决定的形成,可能是源于个人的主观意识或者生活经验,也可能完全来自于无意识的反应,即所谓的“天性使然”。由此可见,虽然个人的决定是以收集信息为基础,但是未必每一次决定都是经过个人思考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个人所做出的许多决定都根植于各自的性格,因此性格在作出决定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性格测定

1. 性格测定的作用

提升成功几率

关于成功,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有人认为,有钱就能成功,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真正的成功包括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而了解性格就是在了解自己和别人,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成功的几率。

减少生活摩擦

生活中很多冲突都可以将源头追溯到性格。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大部分人只能理解和自己性格模式相近的人,不能理解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因此不能接受其他人的做事方法,导致在生活、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磨擦不断。

平衡心态

除此之外,性格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性格极可能是人的优点,也有可能成为缺点。例如,冷静过度就是畏首畏尾,只有使正面和负面作用达到平衡才是快乐人生。

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测定,了解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2. 性格测定的工具——四型性格分析法

四型性格分析法认为,人的性格主要分为活跃型、完善型、能力型、平稳型四种。 作为性格测定的工具,四型性格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已经引起了许多人和公司的高度

课程推荐


相关文章

  •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新课程标准
  •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文件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公共必修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校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

  • 20**年心理学考研大纲
  • 2014年心理学考研大纲 2014年心理学考研大纲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 态度的心理结构的三个因素
  • 态度的心理结构的三个因素 ==什么是态度==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既是指人们的内在体验,又包括人们的[[行为]]倾向.一般而言,态度是潜在的,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言论.表情和行为来反映的.人们的态度对象也是多种多样,诸如人物.事件.国家.集团.[[制度]].观念等等.人们对这些态度对象,有的表示[[接 ...

  • 本科公共课心理学试题
  • 本科公共课<心理学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 一.填空 1.人的活动可以分为 个体心理 和 社会心理 两个方面. 2.个体心理一般可分为 心理过程 和 个性心理 . 3. 德 国心理学家 冯特 于 1879 年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4.机能主义是由美国的著名心 ...

  • 职业生涯规划书-旅游管理专业
  • 走在人生的春天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林勤红 目 录 一.自我认知 ............................................. 1 1.自我剖析 ........................................... 1 ...

  • 个人职业倾向分析
  • 第三章 个人职业倾向分析 [知识点提示] 职业测验概述.职业性格及测试.职业兴趣及测试.职业能力及 测试 [重难点提示] 职业性格量表.职业兴趣量表.职业能力检测量表 第一节 职业测试概述 一.心理测验与职业决策 心理测验常用于协助做职业决策,这种职业上的决策包括个人对职业及学业的选择以及企事业单位 ...

  • 20**年天津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 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 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 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一)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 ...

  • 20**年-05-06-人才素质测评报告模板
  • 人才素质测评自我分析报告 姓名: ?? 测评项目:NEW16PF人格测评 一.测评目的: 为了正确认知自己, 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以便对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有明确的指导,我使用人才素质测评软件,对自己的人格.兴趣价值观.能力.智 商等进行了科学的测定. 二.测评基本结论: 1.在测评中主要特征得分最 ...

  •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试题答案
  • 单项选择题 1. 当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人们常不自觉做出相同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 A .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2.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 A .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 .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 3. 不属于个性心理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