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失衡及其经济影响

一、失衡的判断

按经济交易的性质,国际收支交易分为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 —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 )—事后交易(ex-post transaction) 国际收支是平衡还是失衡,根据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来判断。 真正的国际收支平衡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仅以自主性交易就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一)偶发性失衡(accidental disequilibrium) 由于偶然的、突发的事件而造成一国国际收支失衡。

贸易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 资本外流 资本金融账户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

(二)周期性失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

由于经济体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进口

本国相对繁荣 出口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三)结构性失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

由于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失衡。

1、产品结构失衡

国际市场对“本国出口品”需求

国际市场对“本国进口品”供给 进口品的价格 贸易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

2、生产要素结构失衡

本国要素价格生产成本出口品的价格 出口 经常账户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

(四)收入性失衡(income disequilibrium)

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引起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国民收入的变化由经济增长率引起)

(五)货币性失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

由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1、价格/成本 经常账户逆差

2、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品的价格上升/以本币表示的本国进口品的价格下降 经常账户逆差 3、本币利率资本金融账户逆差

(六)政策性失衡

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七)冲击性失衡

 由于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一)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逆差 外汇供<求

外汇汇率 出口 国际储备 本币供给 P r 通货紧缩 举借外债 债务危机

1、刺激产品的出口

2、储备流失/枯竭

3、引起通货紧缩

4、造成债务危机

(二)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顺差 外汇供>求

出口

本币供给 P r 通货膨胀 引起国际摩擦

1、抑制产品的进口

2、国际储备增加

3、通货膨胀的压力

4、引起国际摩擦加剧

第二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175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

(二)纸币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1)价格自动调节机制

(2)汇率自动调节机制

(3)利率机制

(4)国民收入的自动调节机制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1、外汇缓冲政策——偶发性失衡

一国政府动用官方储备或向外短期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的短期失衡。逆差——外汇供不应求——动用储备或举借外债——平衡。因为这种政策以黄金、外汇作为缓冲体,故称为外汇缓冲政策。

2、财政货币政策——周期性失衡

(1)财政政策 逆差(紧缩性政策)国民收入 总需求

(2)货币政策

—平衡

3、汇率政策——货币性失衡

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本币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 注意:汇率政策是一国官方公开的宣布法定的升值或贬值,而不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汇率的变动。汇率政策是“以邻为壑”的政策,容易引起对方的报复,引发汇率战。

4.直接管制政策——结构性失衡/收入型失衡

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贸易管制和财政管制等形式。

并不能真正的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只是将显性的赤字变为隐性的赤字,一旦取消管制,赤字会重新出现。

第三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一、弹性分析理论

(一)代表人物与背景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世界经济环境。各国纷纷进行货币贬值来调节逆差。

济学家勒纳等发展而形成。

★主要通过对进出口商品供求价格弹性的分析来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二)主要观点

1、供求弹性的概念

弹性:变化率之比,比值越高,弹性越大。

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DM,Dx

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SM, Sx

2、前提假设

(1)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2)贸易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贸易收支的变化完全取决于贸易商品需求变化。 (3)不存在劳务进出口和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就等于有形商品的贸易收支。

3、主要观点

★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通过考察汇率对进、出口总值的影响,得出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充分条件。

★ 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只有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才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M-L条件:

设出口需求弹性为Dx,进口需求弹性为DM

Dx+DM>1,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Dx+DM=1,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没有作用

Dx+DM<1,货币贬值使贸易收支逆差扩大

(三)理论评价

 (1)贡献:正确的指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 (2)局限性:

 第二,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假定适用于―非充分就业‖ 。不适用于经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

第三,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相互关系。

 第四,是一种静态分析,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问题,汇率变动在贸易收支上的效应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是呈―J形曲线‖的。

 第五,弹性的确定存在技术困难

J曲线的原因

★在贬值之前签订协议的执行。

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后收入减少;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支出增加。 ★认识、决策、生产周期等因素

★ 进口商预测货币进一步贬值,从而加速订货

二、吸收分析理论

(the Theory of Absorption)

(一)代表人物与背景

 ★二战后,各国纷纷通过货币竞相贬值的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但结果国际收支无法改善。

 ★ 1952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与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在凯恩斯国民收入恒等式的基础上提出吸收分析理论。

 ★研究总收入、总支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二)主要观点

Y = E = C + I+G(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方程式)

Y = C + I +G+ X – M(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方程式)

X – M = Y – (C + I+G)

B= Y-A

(三)政策主张

B=Y-A

▲国内充分就业——支出变更政策

充分就业(无闲置的的劳动力和资源)——不能扩大生产来增加收入——压缩国内支出

——实施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

▲未充分就业——采取支出转化政策

未充分就业(有闲置的劳动力和资源)——扩大生产——采取贬值或直接管制的政策,刺激出口——增加收入

(四)理论评价

1、贡献: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 来进行分析,指出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宏观原因;同时强调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的协调使用。

2、局限:只强调了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的关系,未涉及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等因素。

三、货币分析理论

(The theory of monetary approach)

(一)代表人物与背景

★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加强,经济学家开始从货币角度讨论国际收支问题。

★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和约翰逊等人提出货币分析理论。

★货币因素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二)基本假设

1、假设货币需求是价格、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2、货币供给量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产出水平),仅影响价格,即货币中性。

3、存在一个有效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内,一国价格水平接近于世界水平

4、各国不对资本流动采取―冲消政策‖

5、从长期来看,一国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三)主要观点

MD = MS(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D = KPY

MS = m (D + R)

–D为国内货币供应基数,R为外国货币供应基数,以国际储备为代表,m为货币乘数 MS = (D + R)(取货币乘数为1)

MS = MD = (D + R)

★ 货币论的观点:

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不平衡由国内货币供求不平衡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国内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国内货币需求量;反之为国际收支顺差。

(四)政策主张

1、所有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从本质上都是货币的不平衡,需要用货币理论来分析。 2、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是指货币供给政策。

国际收支顺差——扩张的货币政策——D ——减少顺差

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的货币政策——D ——减少逆差

3、直接管制措施以及货币贬值措施也可以调节。只有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4、长期内,国际收支可自发平衡。

(五)理论评价

贡献:

 1、将国际收支与货币存量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

 2、区分了货币的国内来源与国外来源,因此,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可以根据收支状况,确定政策走向。

局限性:

1、过分强调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2、片面的强调长期均衡,忽视了短期和中期分析。

3、货币分析法的一些基本假设很难成立,与现实不符。


相关文章

  • 简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 简论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神经中枢.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完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整合程度越来越高.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世界上发生过几次大的金融危机,总结这些危机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建设自己的现代金融体系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泰国的经济和我国处于相似的 ...

  • 国际商务金融1-4章练习题
  • <国际商务金融>复习资料 华南师范大学资料 第一章 国际商务概述 本章重点难点 1.国际商务的基本形式 2.国际商务的主要理论 3.开展国际商务面临的限制因素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理论: 能够理解:国际商务遇到的限制因素: 了解: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和跨国公司的 ...

  • 20**年-10-19 国际失衡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连裆裤4
  • 国际失衡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连裆裤" 彭兴韵 2006-10-19 近一年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似乎正在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在近三十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其它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再将国际收支平衡当作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许多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甚 ...

  • 国际金融学(含答案)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国际金融学>期末复习题 (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最早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 (√)2.国际开发协会是专门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发放优惠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 (×) 3."特里芬两难&qu ...

  • 货币银行学小抄
  • 1 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市场.国外市场 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19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1).交易主体:指金融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市场的参与者(2).交易对象:即通过交易所要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获取的货币资金.(3).交易工具(4).交易价格 2 ...

  • 20**年金融学计分作业答案
  • 一.单选题 1.国际资本流动就可以借助衍生金融工具 A.羊群效应 B.冲击效应 C.杠杆效应 D.一体化效应 2.在国际信贷市场上,()是制定国际贷 A.SIBOR B.HIBOR C.LIBOR D.FIBOR 3.我国于1992年开始在上海进行保险市场 A.加拿大永明人寿集团 B.美国友邦国际保 ...

  • 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及政策选择
  • 作者:赵志君 中国发展观察 2007年12期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在媒体上出现频率较高的经济学名词,并第一次出现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在金融领域的表现货币增幅过大和存贷差过大,2006年末金融机构存贷差达到11万亿,超额存款 ...

  • 人民币汇率改革趋势及最终目标分析
  • [摘 要] 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汇率机制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新政推出几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相当稳健的水平上,经济发展,物价稳定 ...

  • 专家认为:我国60%以上人存在微生态失衡
  • 2010年11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益生元国际论坛"上获悉,中国人口亚健康与微生态失衡状况专家调查问卷统计分析首次出炉,参与此项调查的微生态学研究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微生态失衡的普遍性在60%以上,其中老年人发生微生态失衡最为严重,婴幼儿次之,对于亚健康进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