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杰作业: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综述

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刘伟杰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了西蒙的有限决策理论,并概括了国内学者对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看法和见解,并基于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启示。

关键词: 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他基于“理性”概念发展及其理论,这里所谓的基于理性概念,并非是说人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而是指从理性概念讨论人的决策行为的思想模式、人的实际决策的理性程度、行政组织与理性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西蒙认为, 理性是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 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在《现代决策理论基石》中, 西蒙对理性做了更为概括的定义), 广义而言理性指一种行为方式: (1) 适合实现指定目标; (2)而且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限度之内。[1]

一、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综述

(一)古典管理理论中“经济人”假设及其缺陷

西蒙之前已在经济界流行的是古典决策理论,如:泰勒、法约尔等的管理理论,它们都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完全理性的假定和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基础的主观效用之上,假定一切选择都是在以下三种条件之下作出的:第一,可供选择的对象是给定的,且固定不变的;第二,每种选择的结果的概率分布都是已知的(对主观而言);第三,目的是为了使一个给定的效用函数的期望值达到最大。"在此三个假设前提之下,规范性决策理论形成了“完全理性”的假定,即将现实中的决策者变成了全知全能的“经济人”,这种“经济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他从纯粹功利主义出发来作决策,也就是说人的目标就是求得个人的最大利益,经济活动的目标就是唯一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决策目标是单一的、明确的、绝对的;2、他是个绝对理性人,在决策前也有了可供选择的全部备选措施和方案;决策者能考察出每一可供抉择所导致的全部复杂后果,至少确切知道方案后果的概率分布;决策者具有一套“完全一贯”的偏好体系,他总能作出最优的选择;3、他在制定决策时不考虑时间和其它耗费的限制,即交易费用为零。古典决策理论在“经济人”假设前提下发展成了一套丰富而优雅的理论体系:对决策者完全理性的假定加上决策者所处的环境,就能准确地推断出决策者的行为。似乎掌握了此套公理体系,就能实际地作出建议或决策,或者能预测至少在宏观水平上能对管理者的行为作出正确的预测,这一点合乎了当时决策界的认可:经典企业理论所根据的合理行为假设的正确与否,不仅没有关系,甚至在经验上不能以任何直接方式测试,唯一有效测试是这些假设是否导致宏观水平上可算正确的预测。同时,这套删除了人类决策的现实复杂性的理论还被认为是合乎了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应用,它通常表述为:非必要的东西,并不能使事物的本质增加,

人们应该接受能工作的最简单的理论。因而古典决策理论曾一度盛行。

但是,随着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很快便发现了古典决策理论体系的局限性,不能用它来解释决策实践中的很多事实,就其原因来说,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上的缺陷,在于其公理假设上的问题。包括西蒙在内的许多学者都指出“经济人”假设的上述几个基本特征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1、决策者的目标不是单一的、明确的和绝对的。首先决策者的目标往往是多元的。就以企业经济决策为例,企业的目标并不是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因为企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它包括股东、经营者、职工等等,这些人参加企业都抱有个人的目的,他们并没有因为接受了工资和其它报酬而放弃个人的任何目标而只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相反,组织的目标正是这几类参加者利益的协调产物。其次,决策目标大多在客观上是模糊的并非完全明确的。比如,西蒙在他的《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一书中,以他个人的一个亲身例子,即一个公司请西蒙协助它们为购置电子计算机作决策,而该公司却根本无法明确了解计算机的性能与用途,这说明了一开始就要求决策目标完全明确是十分困难的。而且目标也不是绝对的,从目标级系统来看,目标和手段之间是相互转换的,而且组织目标也是随着参加者利益的改变而改变的。从决策目标这三方面的性质来看,实际决策中很难找到作为绝对最优解的目标,因而现实中极少存在绝对最优解。2、决策者并不是绝对的理性人,他掌握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第一,决策者不能找到全部备选方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于产生各种备选方案过程的研究,很快就显示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想找到全部备选方案是不合理的。实践表明人们只能寻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第二,决策者并不能完全了解备选方案的所有后果。知识和任务,就是要从整整一大堆可能的结果当中,挑出与某一策略相关联的一小批结果,或者理想化地挑选出唯一的结果。然而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当然不能直接知道其行为将会导致什么后果。事实上,人们所做的,无非是预料未来,而这种预料,又是以已知的经验和有关的现实状况的信息为依据的。"另外,人们的注意力常常随着偏好体系的变化而变化,从一种价值要素转移到另一种价值要素上去,从而使人们的头脑无法在某一瞬间抓住所有后果的整体。同时,社会系统还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大的随机系统,是很难测试准确的,而且由人参与的反馈性也导致预测不准。第三,决策者并没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贯的偏好体系。实际决策中,由于价值问题的复杂性,决策者有时难以明确表达其价值偏好,甚至出现前后不一贯的矛盾现象,如有违于偏好的传递性。这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而且已为心理实验所证实。在人的生活中,固然偏好会决定行为的取向与选择,但偏好并不都是先验的,它本身的变化与明确程度又是行动的结果。3、决策制定总是要受到时间、空间、精力或其它成本的制约。决策不仅要求具有合理性,而且要求有时效性,所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兵贵神速”就是要求决策者抓住时机。比如营销决策中,市场调研规模越大、越细越有利于决策,但人们决不会因此而不计成本地去作尽可能大规模的调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时间、精力的投入也限制着方案的选择。比如某人已经花了七年功夫学习当医生,又花了十余年时间进行了医疗实践,那么,他通常不会再花时间考虑是否应该当医生,这就是西蒙所说的“沉入成本”。

基于上述的分析,西蒙认为古典决策理论从抽象的“经济人”假设出发而逻辑地推导出的一套规范性决策理论是无法准确解释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实际行为,因为它不符合实际决策行为所追求的目标与主客观约束条件,即现实无法满足“经济人”假设的几个基本条件。而这些就是古典管理决策理论的缺陷,它的

不足急需新的理论进行弥补或替代。

(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模式的内容

这种决策模式又称为满意决策模式[2]。西蒙认为,理性决策模式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它与决策的实际情况是不一致的,并不具有实用价值。因此,他试图修正理性决策模式,提出了著名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即满意决策模式,使决策理论与决策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概述如下:

首先,认为理性分析有其必要性,但是也有其局限性。西蒙肯定理性决策分析对于传统的经验决策来说是一种进步,在决策过程中对方案的评估也是必要的。但他认为,理性分析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因为按照理性模式,决策者必须收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后才能进行决策。而西蒙认为,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者受到时间、费用、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此,人们事实上不可能按照这种理性分析模式进行决策。

其次,用满意准则代替最有准则。认为人们最然不能选择最有方案,但可能做出满意决策,把方案是否令人满意作为决策者选择方案的行为准则。而怎样才算令人满意,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满意的标准加以适当的调整。这样的满意标准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而决策者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西蒙提出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强调决策模式理论的实用性,从而使决策理论与决策实践相一致,有其积极意义。但把“令人满意”作为决策的行为准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张义祯对西蒙的“有限理性管理人”理论评述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决策者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决策者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决策者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西蒙的管理理论关注的焦点,正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理性方面与非理性方面的界线,它是关于意向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一种独特理论———是关于那些因缺乏寻找最优的才智而转向寻求满意的人类行为的理论。

西蒙在他的《管理行为》一书中几乎只是针对着“完全理性”和非理性提出他的“有限理性”观点,但对“有限理性”的深入论述是在他以后对人类的认知系统的研究中逐渐完善的,这也是对“有限理性”进一步研究必然导致的结果西蒙在他的《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中讲到,根据米勒等人发现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项(西蒙认为可能是4 项);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存入一项需要5-10秒钟(西蒙认为可能是8 秒钟);记忆的组织是一种表 列等级结构(类似于计算机的内存有限,从内存到外存的存取需要时间,以及计算机的储存组织形式)。这些是大脑加工所有任务的基本生理约束。正是这种约束使思维过程表现为一种串行处理或搜索状态(同一时间内考虑的问题是有限的),从而也限制了人们的注意广度(选择性注意)以及知识和信息获得的速度和存量。与此相适应,注意广度和知识范围的限制又引起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类

似于无知和某种目的意识所产生的宗教或信仰),而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反过来又限制人们的注意广度和知识信息的获得(类似于宗教或信仰对科学和经验事实的抵制和排斥)。因此,西蒙认为,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及其相互影响。从而所探讨的应当是有限的理性,而不是全知全能的理性;应当是过程合理性,而不是本质合理性;所考虑的人类选择机制应当是有限理性的适应机制,而不是完全理性的最优机制。决策者在决策之前没有全部备选方案和全部信息,而必须进行方案搜索和信息收集;决策者没有一个能量的效用函数,从而也不是对效用函数求极大化,而只有一个可调节的欲望水平,这个欲望水平受决策者理论和经验知识、搜索方案的难易、决策者的个性特征(如固执性)等因素调节,以此来决定方案的选定和搜索过程的结束,从而获得问题的满意解决。因此“管理人”之所以接受足够好的解,并不是因为他宁劣勿优,而是因为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根本不可能获得最优解,“管理人”决策时要受到基本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动机因素及其相互影响的限制。

西蒙教授从生理学及心理学层面对“管理人”进行了科学而精细的分析,“有限理性”理论在信息处理的有关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见解深刻对当代大量信息的处理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在信息社会时代到来之际,随着计算机网络(如:internet 等)、电话等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面临的“信息危机”不是由于信息匮乏,而是信息数量过剩的问题,即“信息爆炸”带来的问题,“在信息社会,没有控制和组织的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它倒反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 敌人”,"在这种“信息爆炸”的生活环境中,意识到“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即是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它将能更好地指导我们集中精力搜寻有效信息,而不是搜寻所有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优解。[3]

2、秦勃对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内容理解

西蒙认为“ 管理理论所关注的焦点, 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理性方面与非理性方面的界线。管理理论, 是关于意向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一种独特理论———是关于那些因缺乏寻求最优的才智而转向寻求满意的人类行为的理论。”西蒙在建立其理论之前, 首先分析了完全理性假定的不真实性。这些不真实性包括“ 1 . 环境的不确定性或变动性。2 . 不完全信息。3 . 不完全偏好体系和有限的计算能力。”西蒙在对理性模式提出批评以及否定完全理性假定的不真实性的同时, 提出了自己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内容是[4]:

1 . 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对其决策状况的信息掌握不完备。“ 按照理性的要求, 行为主体( 决策者———笔者注) 应具备关于每种抉择的后果的完备知识和预见。而事实上, 对后果的了解总是零碎的。”正是这种“ 零碎” 的认识,使决策者囿于理性的范围之内。

2 . 得到大量有关信息的前提下, 决策者充分处理信息的能力仍然有限。在西蒙看来“ 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备选行为范围的有限性, 决定了‘ 客观理性’( 或称‘ 完善理性’———笔者注) , 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存在的, 人类行为所依赖的既不是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 客观理性’, 也不是弗洛伊德所讲的‘ 非理性’, 而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 有限理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被视为一个具有学习及适应能力的体系, 而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体系。”因此, 西蒙主张用以“ 有限理性”为基础的“ 行政人”取

代“ 经济人”。西蒙提出了他关于决策准则的看法, 即应该用“ 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 最优化”的准则。他指出, 人们和企业追求的不是既定目标的最佳化, 而是“ 满意”, 人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调查他们的期望值。

3 . 西蒙认为, 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及其相互影响。从而所探讨的应当是有限的理性, 而不是全知全能的理性; 应当是过程合理性而不是本质合理性; 所考虑的人类选择机制应当是有限理性的适应机制, 而不是完全理性的最优机制。

4 . 决策者的主观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效果。决策者在试图构建一个问题的客观模式时, 常常带有一种对问题先入为主的印象行动。当决策者获取信息时, 他们是有选择的, 有的加以重视, 有的遭到忽略。一项决策的出台, 应该是要预先确定目标和方向,然后才进行意向性的决策分析。

5 . 信息搜索行为的有效性受到所得到的信息的实质和先后秩序的影响。对决策环境的搜索是按照下列目的进行的: ( 1) 发现问题; ( 2) 辨别备选决定; ( 3) 决定结果。

( 4) 确定评估标准。虽然决策者对这些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搜索战略, 但搜索既不是客观的, 也不是穷尽的。决策者常常受到搜索过程早期发现的信息的影响, 也受到先后秩序的影响。信息搜寻的最大困难在于搜寻对决策者的要求与过程 评估对决策者的要求有矛盾。

6 . 当一项决定变得复杂, 决策者将山穷水尽时, 一些超负荷的信息会凝固。一旦发现这种情况, 决策者将不得不求助于调节机制, 而这一机制与理性过程并不相符。它包括: ( 1) 省略———暂时不处理信息; ( 2) 错误———不正确 地处理信息; ( 3) 排队———来不及对信息作出反应; ( 4)遗漏———有些信息未加处理; ( 5) 一般化———对信息作出大而忽之的反应; ( 6) 采用多种渠道———同时通过两个以上平行的渠道来处理信息; ( 7) 逃避任务———除了特别复杂的问题常常导致采用非常简单的搜寻战略, 一般来说, 才尽智竭的决策者将面临这样一个困境———要么全力以赴, 要么设法逃避。

7 . “ 刻板印象”导致决策者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影响着他对后一个具体问题的态度。成功的经验能指导决策者在以后面对同一或类似具体问题时, 提高信心指数, 并且用同样的方法很熟练地解决该问题; 而当决策者面对失败的问题,心理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阴影, 从而导致畏首畏尾, 有时甚至知难而退。

8 . 个人的性格、喜好等能强烈地影响过程和选择的结果。决策者的价值观、看法、目的性等个人特征往往在作出决策时左右其决断和结果。此外, 决策者的感情因素、人格等有时也会导致作出非理性的决定。

3、方芳对有限理性模型的论述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它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 认为人的理性是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主要观点如下: 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 一个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西蒙认为, 手段———目标链的秩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 组织系统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 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 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决策者追求理性, 但又不是最大限度追求理性, 决策者只要求有限理性。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是有限的, 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 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 人的计算能力有限, 不要说人,即使借助计算机也

没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 人的想象力和设想能力有限, 不可能把全部备择方案列出; 人的价值取向并非始终如一, 目的时常改变; 人的目的往往多元, 而且互相抵触, 没有统一的标准。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 而非“最优”标准。在决策过程中, 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 如果有一个方案能够较好的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 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 他就不乐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 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往往不愿发挥继续研究的积极性, 仅满足于已有的备择方案;另一方面决策者也由于种种约束, 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根据以上几点, 决策者承认自己感觉到的世界只是纷繁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极端简化; 他们“满意”标准不是最大值, 所以不必确定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 由于感觉真实世界是无法把握的他们往往满足于用简单的方法, 凭经验、习惯和惯例去办事[5]。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启示

管理决策理论不仅对有限理性进行探讨和分析,而且在决策理论中始终贯穿着西蒙时管理活动的协调思想。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其决策的标准应该寻求“最优”和“最令人满意的”的协调,其决策的有效性依赖于组织与信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统一。

从有限理性出发,西蒙提出了满意型决策的概念。从逻辑上讲,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最优型决策,有限理性则导致人们寻求满意型决策。以往的人们研究决策,总是立足于最优型决策,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最优型决策是成立的。然而在现实中,或者是受人类行为的非理性方面的限制,或者是最优选择的信息条件不可能得到满足,或者是在无限接近最优的过程中极大的增加决策成本而得不偿失,最优决策是难以实现的。因而,西蒙提出用满意型决策代替最优型决策。所谓满意,是指决策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一是有相应的最低满意标准,二是策略选择能够超过最低满意标准。在这里,如果把决策比作大海捞针,最优型决策就是要求在海底所有的针中间捞出最尖最好的那枚针,而满意型决策则只要求在有限的几枚针中捞出尖得足以缝衣服的那枚针即可,即使还有更好的针,对决策者来说已经无意义了。

西蒙虽然因为提出有限理性和满意型决策而闻名于世,不过他并不否定理性的作用,相反,他高度肯定那些试图突破有限理性的可贵尝试。一则,人类可以通过对行为过程的密切观察,来探索原来没有进入视野的可能方案,以此扩大可行方案的抉择范围。这样有助于部分地克服方案的可行性范围限制这个难题。西蒙认为,整个工具发明和技能培训领域都属于这一类情况。二则,如果在不存在显著间接效应(即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性)的前提下,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人们可以分离出一个只包括有限变量和有限结果的封闭系统,对系统外的变量和结果忽略不计,而只考虑那些在因果关系上和时间序列上与决策最密切相关的因素。西蒙指出,这样有助于部分地克服知识不完备性这个难题。诚然,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很难实现从有限理性向完全理性的飞跃,因而也无法完成满意型决策向最优型决策的最终跨越,但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会一直激励着人们将这种宝贵的尝试持

续下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蒙在否定完全理性后,又回归到崇尚理性的原点。在这一意义上,西蒙是对此前经济学理论中的完全理性假设与现实中的不完全理性进行了调适。他的贡献,在于从逻辑上打通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沟堑。 组织恰恰能够提高人类行为的理性程度,因此,组织才是必要的。西蒙认为,在增加个人决策的合理程度方面,组织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克服个人知识的局限,利用专业化和职能分工,帮助其成员整理、加工并提供与其决策直接相关的信息,排除不必要的信息,确定什么因素重要,什么因素不重要,形成决策的信息前提。第二,帮助组织成员了解其他人的行为趋向,以克服群体行为的不稳定性。换句话说,组织能使群体形成协作关系,每个人的目的都是共同目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组织掌握他人将会采取何种行动,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第三,组织可以形成稳定的目标体系和价值尺度,例如组织的使命等等,从而帮助每个成员能够采用共同的评判标准,获得行为的整合性和一致性。

在西蒙决策理论中,处处闪现着西蒙在决策理论探索中对决策的理想状态和决策现实环境协调的思想。人的有限性等决策现实与决策的最优化目标存在矛盾,它要求我们在做决策时必须给予解决。因此,面对现实的各种矛盾,只有进行科学的协调才能找到可行路径。在管理中,用协调的思想,用令人满意的准则来引导我们决策,将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汉慧, 张子刚 西蒙的有限理性研究综述 [J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12 月,第4 卷第6 期

[2]张永桃.行政管理学[D],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3] 张义祯.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8期

[4]秦勃.有限理性: 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J ], 理论界,2006,1

[5]方芳.从理性和有限理性角度看决策理论及其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8期


相关文章

  • 行为经济学文献综述
  •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综述 一.行为经济学的概念 所谓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80年代以后,以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 ...

  • 西方管理学论文
  • 论文主题架构: 1.组织的基本理论思想: 2.决策的基本理论和其分类: 3.有限性决策理论在军队决策管理中的重要性: 4.自动化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对军队决策管理的影响. 前言: 过去的十年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业.工业.金融.航天.乃至军事战略与决策等诸多方面不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正如赫伯特. ...

  • 第一讲公共政策的概念
  • 第一讲 公共政策的概念.本质及学科的发展.研究范式和方法 自哈罗德·拉斯维尔(Harold D.Lasswell)和丹尼尔·勒纳(Daniel Lerner)于1951年发表<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发展>以来,公共政策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研究领域正逐步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话语之一,甚至被 ...

  • 管理就是决策
  • 国际象棋.在高中毕业时,他的棋艺已经相当不错了.由于西蒙一直未能突破A级水平,他不甘心于只当"票友".有一次下完棋,他重新分析棋局,通过一步步推理,他发现在走第17步棋时如果用"象"进攻的话,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对手.后来一段时间他的棋艺大长,他开始经常在匹兹 ...

  • [管理思想史]练习测试题七及答案
  • <管理思想史>练习测试题七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中国大规模的现代企业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的管理思想发展以 为界线,可分为两个时期: 和 . 2.著名管理学家 将这些战略管理学派分为 类,它们分别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 ...

  • 读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有感[1]
  • 一. 古德诺阐述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1.政治与行政的功能 从分析国家的主要功能出发,古德诺指出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的行为,既存在于对表达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也存在于对执行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无论政府体制之 ...

  • 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
  • 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 摘要:行为决策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约束条件的影响,其决策行为必然表现为有限理性,因此不存在完全理性的人. 人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以及人之所以为人,并以其拥有独特的情感作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 ...

  •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复习要点(整理版)
  •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复习要点 导论部分: 1.了解政治学研究方法从政治哲学.到行为主义以及后行为主义的历史变迁 政治哲学:主要是回答政治上的对错好坏和应不应该的问题其核心是"应当是什么?" 政治科学: 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的真相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政治科学的 ...

  • 自考公共政策学
  • 单项选择题 1.1.公共政策学.政策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这些不同的学科名称表达的是[A]A.同一概念B.不同概念C.相关概念D.同一学科的各个分支 1.2."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____首先提出的.[A]A.林德布洛姆B.奥斯汀·兰尼C.拉斯韦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