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识鸟音

近“山”识“鸟”音

——2011年宁波市社政学科学业试卷分析

东恩中学 蒋炳娟

一、2011年中考试卷分析

2011年试题在继续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试题内容覆盖面广,明显渗透学科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生活性、社会性等新课程理念。

1、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

(1)试题重视课本基础知识,考查的考点结构分布合理、覆盖率广。重视回归教材,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第2、3、4题等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内容;第12题新航路开辟、第13题科技革命、第18题辛亥革命、两弹一星等考查历史史实

(2)重点放在学科主干知识与社会热点、现实生活三方面的结合处,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开卷考试具有开放性、应用性,需要检验学生在考纲范围内的各种应对本领,如阅读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语言组织的能力等。如第3、14、17、20、22题都把相应的图表作为知识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分析、运用、解答;第18题设计了要求学生标一标年代尺的动手内容;第19题第二问“据图描述‘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说说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曲线的起伏变化?” 第19题第二问“据图描述‘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说说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曲线的起伏变化?”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读图能力、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相关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等。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题是对知识积累、综合推理、创新素养等方面的考查,测试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技能,落脚点在于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

19.(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在史前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都存在着环境问题,但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同。

材料二: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示意图

(1)你认为工业社会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2分)

(2)据图描述“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说说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曲线的起伏变化?(6分)

可以说连续两年的社会中考试卷,使我们的领导、同事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对社会不屑的态度(我亲耳听到有家长说我们社政学科是废课),社会政治考试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家长和老师走出开卷考的误区,不再以为开卷考就是翻翻资料、抄抄书,使我们学科的地位也随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今年的难度下降?等下静听我们杨老师的讲解。

2、关注热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地方性、综合性。

时代性: 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焦点问题,了解身边事件,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是本门学科教学的方向和要求,也是近几年来学业考试试题在取材方面的一个趋势。2011年试卷同样瞄准了诸多社会热点:中央一号文件、十一届四次会议、海洋经济、高晓松醉驾、食品安全、空袭利比亚、抢盐风波、清华百年校庆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鼓励学生有主见地认识思考各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地方性:作为宁波的中考试卷,试卷的开篇就显示了宁波的地方性,

1.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 ▲ 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成为规划的核心区。

A.绿色 B.海洋 C.低碳 D.循环

2.宁波发展该经济的优势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下列关于宁波地理位置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 B.濒临东海 C.处于浙江东北部 D.属于我国南方地区

综合性:今年的试题在综合性方面有所突破,体现在选择题部分,侧重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度,如选择题第13小题。

13.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B.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 D.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在非选择题中重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知识的横向综合

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利工程示意图(图1、图2)

材料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1)写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名称。(1分)

(2)材料一中两项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分别是什么?这两项工程的建设与工程所在地水资源的哪些状况有关?(4分)

(3)结合材料一中的两项水利工程,说说国家加强水利建设的意义。(3分)

3、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化,形式活泼 ,贴近生活

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通过创设情境,以文字材料、漫画、图表、年代尺等多种方式呈现,关注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让参加中考的考生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阅读大量文字而带来各种紧张感。

如17题则通过QQ群讨论这种新颖的形式呈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很亲切。

17.(8分)阅读材料和漫画,回答问题。

材料:2011年3月15日,杭州一网友“渔翁”在QQ群上发布消息,称日本核泄漏会污染海水进而影响食盐生产和供应。这条消息迅速传播,引发为两天后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对 “渔翁”作出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以下是某班级同学在QQ群上对此问题的讨论:

小石头 “渔翁”在QQ群上发布该消息是他的权利啊!

小东西 啊,怎么会被拘留、罚款呢?

小博士 谣言止于智者!

(1)运用所学知识对“小石头”的观点进行评述。(3分)

(2)分析“渔翁”被拘留、罚款的理由。(3分)

(3)根据漫画《谣“盐”止于智者》的提示:当类似谣言出现时,该怎么办?(2分)

4、试题设计新颖,开放性强,鼓励学生创新。

(1)试题语言精炼,设问灵活、创新,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原则,整份试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主观试题具有设问开放、答案开放、评价开放的特点。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2、审题不够准确,导致错误答题。

3、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和组织概括能力都还有待提高。

4、答题不够规范。

(1)用词口语化、错别字较多。

(2)回答不完整,缺乏条理性。

5、探究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6、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就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例: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利工程示意图(图1、图2)

材料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1)写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名称。(1分)

(2)材料一中两项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分别是什么?这两项工程的建设与工程所在地水资源的哪些状况有关?(4分)

(3)结合材料一中的两项水利工程,说说国家加强水利建设的意义。(3分

关于第(1)问:写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名称(1分)。

——所提供的时政热点资料中有,可以说是送到嘴里的美食,但学生还是“毫不可惜”地吐了出来。70%的考生没有写完整文件的名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而写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种答案我们统一给予了1分,但还有很多考生连《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也写不全,漏写其中的某个文字,甚至写了“十二五规划”、“海洋经济”等,也有极个别考生就写了“中央一号文件”的,那就都不给分了。

关于第(2)问:材料一中两项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分别是什么?这两项工程的建设与工程所在地水资源的哪些状况有关?(4分)

——这里的两个问号其实是四个问,分别是:“坎尔井”的功能是什么?“南水北调”的功能是什么?“坎尔井”工程的建设与工程所在地水资源的哪些状况有关?“南水北调” 工程的建设与工程所在地水资源的哪些状况有关?考生只要能与所给的答案意思接近即可。但实际情况是80%的考生回答时没有按照题目中所设的问题的顺序来回答,基本是无序的回答,颠三倒四,阅卷的老师只能去找答案,还有部分考生四个问号只回答了其中的部分。充分反映了学生答题思维的无序,逻辑的混乱。同时此题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部分考生的双基的不扎实。比如有很多考生不知道“坎尔井”为何物,在回答第一个问号时竟说“坎尔井”的功能是将“坎尔井”的水引到天山上去;而将“南水北调”工程竟然看成是“京杭大运河”,全然无视考卷中图下面的注释,那么它的功能也就往交通方面去写了,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与工程所在地水资源的哪些状况有关更是无从谈起了,乱写一气。

关于第(3)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两项水利工程,说说国家加强水利建设的意义。(3分)

——此题应该说是开放性的,只要从三个方面针对材料说出国家加强水利建设的意义就可得分。而实际上3分的得分很多考生只得2分甚至1分,还有不少的考生甚至1分都没有得到。原因是乱抄!

一类是泛泛类的抄,典型的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可能缘于老师给了考生一个“法宝”,只要与建设成就或某个事件的意义有关的就这样去套。缺乏针对性!

还有一类是张冠李戴的抄,不着边际的抄。典型的有:体现了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公平。

还有10%-20%的考生将此题读解成怎样解决水资源问题了。

三、今后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研究《考试说明》,把握方向

第一,《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必须仔细研究《考试说明》,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使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考试范围,对照教科书,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还要了解考试范围各个部分所占的比例及分数,各个题型所占的比例及分数。这样学生心里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通过《考试说明》中的中考例题分析使学生走出了开卷考试不用背的误区,还要通过练习材料解析、简答等有关记忆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开卷考试也必须理解课本内容,单靠临时翻书是不行的。在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学一些方法,使学习形成感知、积累、理解,从而提升为能力。

2、夯实基础,落实三维目标,构建专题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就是课本中那些比较简单的,简单到了只要几个词或两三个短句就能回答清楚的问题。比如: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什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夯实基础知识要掌握三个层次,第一,要知道。第二,要记住。第三,要理解。这样可以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构建专题知识网络,能够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混乱的思维条理化。这不仅有助于强化对主干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通过知识的有序存储,在需要调用时能从头脑中快速提取,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做到综观全局,高屋建瓴,分析全面透彻,不至于遗漏要点。 构建专题知识网络,要解放思想,不能囿于三轮复习的传统模式,延续过去一轮复习按教

材顺序跑课本、二轮复习按专题建构网络的做法,这是对复习时间的浪费,显然已不合时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和能力提高,是一种无效、低效的复习方法。因此要敢于打破单元、课、框、目的顺序,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由点线面线索的提示有条理地梳理建构知识网络,既要构建记忆陈述性知识(就是具有说明性的内容,如某种现象、某种结论、某种规律等),又要体现程序性知识(主要指知识之间的联系,既可能是书本上明示的,也可能是隐含的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的)。

3、加强答题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1)选择题:

a.用排除法

主要排除:(1)无关选项。是指选项本身对,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2)本身表述就错的选项。

(3)排除绝对、片面的话。选项中含有“只要„„就能„„”、“所有”、“完全”、“唯一”、“彻底”等字眼的很多都是错的。

b.选择最佳的选项

是指选最符合、最贴切、最全面的选项,只回答局部或者经过二次推理的选项不选(当然这个不适用组合选择题)。

c.选项要符合思维逻辑

对故意混淆是非、答非所问的一律排除。回答因果关系题时如果没有因果关系的更要排除。

(2)主观题:

非选择题,要做到“三审”即“审材料”、“审设问”、“审分值”。

“审材料”就是要审读背景材料,可以根据标点符号划分层次;根据层次间内在联系,整体把握中心思想;根据关键词句,领会它折射什么热点,折射什么理论。这样才能根据上下文材料和设问来提取有效信息。

“审设问”就是要审针对什么发问,以免答非所问。提问可以千变万化,但类型无非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分别考查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分值”目的是为了最后落笔的时候看分作答,详略得当。分值少,简单回答就可;分值多,适当展开。答案的出处主要来源于:可以从教材中提取的观点,我们叫做教材语言;可以用时政术语来表述的,称之为时政语言;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的,称之为材料语言。教材语言为主,时政语言和材料语言为辅。

总之,看清设问,针对材料,结合知识,规范答题,这样才能解答好非选择题。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把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社会公信力问题、危机公关问题、见死不救入罪问题、关于“经济增长率调低”问题)

(2)与教材知识点挂钩,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挥团队作用,以备课组为阵地,提高中考的整体教学成绩。

(1)集体备课,取长补短;

(2)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学科整体成绩。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