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一书读后感

《中国在梁庄》一书读后感

今天,又看完了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一书。

这是一本描写现实现在农村的真实生活。看完后,一惊:这也叫作品,在我的内心,只要是文学作品,哪怕是传记、报告文学,它都有在现实上加工的东西,至少给人以惊奇、给人以新鲜、给人以震撼、给人也吸引。可这本书,纯粹就是身边最寻常的事和现象,你从东西南北,那个中国的乡村都能见到,比如,在我生活的川北乡村,这太平常无奇,看完后,想:这也叫书,它就是生活中最平常的流水帐嘛。

可一再思:农村的变化真的如此,一深想,让人悲哀!或许这本书没有奇特,就是最大的深刻。

我在农村呆过,不过说实话,二十多年,没在农村亲自生活过了,但六年前,我在乡镇初中教书,我的妻子家在农村,偶尔回去,见到、听到的完全都是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梁庄!!不过,我是见怪不怪了,没有作者那种济世的胸怀。或许,我从来没有像作者那样,生活过在农村,但现在离开了农村到了北京,她对农村的变化如此,有如此的震惊和深刻。因为我现在即使在一个县级市里教书,但可以说,或许我从未离开过农村,对它的变化虽有感知,但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正如作者所说,我对农村的感觉,是慢慢来的,就像用火慢慢加热的水里的青蛙,到死的危险时,都不知不觉,或许生活在县级的所有人包括人民公仆,都是我这种感受,并未觉得什么,更何况是身在其中的农民呢? 可一看这本书,我静静思索:这真的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旁观者清啊!! 书中说的,我都见过,甚至经历过。

农村,平时真的没了年青人,只有老人和小孩。家境好点的,连小孩都随父母到城里上学,或者到城里上私立寄宿学校,只剩下了老人。有时和妻子回她们农村,只有陌落的房子,很少有人。老人就在路边打打麻将,过着日子,农民的负担是少了,但文化精神生活可怜的少,这才是作者提的最深刻的问

题。包括老人的赡养,这也是我在农村见到的最揪心的事。只有每到了过年,乡镇的街上才会有了人气,可年一过,乡村又沉寂下去了。

留守儿童,更是如此。这点,我的体会深些,因为我是教师。

留守儿童,留守学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教,不仅是学习,更担心的心理教育。我常劝说一些家长,留个家长在家,照顾孩子,孩子初中三年,很重要,未来对孩子只有一次,孩子再大点,出去也行,不要耽误了孩子的将来。可家长也有苦衷:不出门打工,虽说现在农村负担少了,但经济来源单一,只有出去打工,才能挣钱,挣钱为了孩子,也知道孩子现在重要,可没钱怎么办?因为现在家长也清楚,读书的出路并不明朗,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可现实的读书无用论,让家长首先选择的是去挣钱,这是现实,这也是生活。所以,家长都双双出去打工,挣了钱,让孩子有好点的读书环境,可那时已经晚了,可即使孩子读不书了,有了钱,可以让日子过得好点,孩子也可以出去打工,总比,守着孩子教育孩子读书,而且读书,要成就孩子,那是多方面的因素,不是说付出多少就一定能好成绩的,若读不出来,以后孩子既没有了前途,家里也没了钱,怎么办?因为现在大学生的出路不像原来,可以看到光明和未来的。

每次,我给留守学生的家长谈话,劝其留下来,陪孩子时,说实话,我都言不由衷,因为我也能确定孩子的将来如何,可我一直坚信:读书、教育孩子要靠父母,而不是老人甚至亲威们,他们可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可我找不到更好的说服我自己的理由,让家长能安心留下来。

还记得自己从疆回川时,住在农村时的场景:傍晚,一个院子里所有的老老少少,聚集在古老的核桃树下,一边吃着饭,一边聊天的热闹场面,大人说笑着,小孩戏嬉着,一直到月亮明亮之时,才各自散去;还记得,大人们对各自孩子的学习的重视,那种对读书的神圣感。

生活是该好起来了,但愿它不以失去人的精神家园为代价。


相关文章

  • 一书读后感
  •   今天,又看完了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一书。   这是一本描写现实现在农村的真实生活。看完后,一惊:这也叫作品,在我的内心,只要是文学作品,哪怕是传记、报告文学,它都有在现实上加工的东西,至少给人以惊奇、给人以新鲜、给人以震撼、给人也吸引。可这本书,纯粹就是身边最寻常的事和现象,你从东西南北,那个中 ...

  • 大国敝村:更多的中国在梁庄
  • 2011年01月05日 08:37:05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学者梁鸿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一劲儿给她说"谢谢". 这是一个农民,现在天津开出租车.为了找到梁鸿,他一连往北京打了10多个电话,一上午连活儿都没好好拉 ...

  • 知识分子的"恐惧"
  • 201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写过一篇文章<回顾2010>,在谈到自己一年的经历时,他感到一阵"恐惧":这一年,他越来越害怕出现在人群中,只好尽量减少社会活动,做自己的事.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在一个座谈会上做过这样一个预测:中国以至世界,将进入一个自然灾害 ...

  • 梁鸿再问梁庄
  • 2008年,梁鸿和3岁的儿子坐在颠簸的火车上.梁鸿随手携带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对于所有热爱大自然的人,那些对她敞开心扉的人,大地都会付出她的力量,用她自身原始生活中的勃勃生机来支撑他们." 火车抵达穰县县城时,梁鸿的亲戚10余人站在火车站等他们.落后.地面不干净("被 ...

  • 读与评 Ⅱ 不曾忘却的故乡--读梁鸿[中国在梁庄]有感
  • 为响应学校号召,本着假期里认真读书的想法,在过年回老家的行李箱中充满期待地装进了当代青年学者梁鸿的<中国在梁庄>这本书,计划着在假期里看完.熟料事与愿违,回到老家,先是小侄子第一次回老家要完成一个归家仪式--宴请亲朋和乡邻,宴请之后有个重要活动,就是请塆下(村庄)的婆姨婶娘嫂子们喝甜酒( ...

  • 梁鸿:信与不信,冲突温吞而有力
  • "一个人能够在大地上行走,能够观看你的生活,你所属的生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程.面对这么宽阔和复杂的生活,你要去做更深的思考." "我很感动的是很多人看了中国在梁庄,想到的不是梁庄怎样,而是想到了自己的村庄怎样,他背着包回自己村庄了.能够达到这个效果,就是它最大的价值 ...

  • 中国石油员工知识读本(三)之[科技]读后感
  • 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 --<科技>读后感 "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员工知识读本,是打造国际石油大公司的铺路石.是塑造优秀石油员工的启蒙录.而员工知识读本中<科技>一书是整套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套书重要的标杆.<科技>一书,就像 ...

  • 濮阳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审批表
  • 2 濮阳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推 荐 审 批 表 姓 名: 谷俊丽 工作单位: 梁庄乡中心校 填报日期: 2008 年 9 月 25日 1 -附件 - - 2 - - 3 - - 4 - - 5 - 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 一一记梁庄乡一中教师谷俊丽 谷俊丽老师,9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梁庄一中任中学语文教师 ...

  •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 读书心得 读完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迁就.书中的诸多观点对许多当代父母来说依然是"超前".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 ...

  •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 最近读了《金融的逻辑》一书,受益匪浅。陈志武教授根据自己20余年对金融工作研究得出的经验对金融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解与定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金融这门科学讲深讲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工作,提升我们的理财观念。 《金融的逻辑》一书揭示了金融对社会的广泛、深刻和巨大的影响。在展开这一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