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

中国蓉爹通报2011,27(01):11—16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

中国近代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

夏如兵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南京210095)

摘要:中国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此后的20余年中,中国的水稻育种学家在水稻天然杂交率、亲本选配、杂交结实率、杂交技术、杂种后代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开展了杂交育种试验,于1933年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杂交品种‘中山l号’,从此开启了中国水稻育种的新

纪元。

关键词:水稻;杂交育种;中国近代

中图分类号:S一0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0.1819

TheStudy

on

theRiceCross-breedinginContemporaryChina

XiaRubing

(NanjingAgricultureUnwe昭i@,InstitutionofChineseAgriculturalHistory,Nanjing210095)

Abstract:China’Sricecross-breedingresearchbeganinthelate20thcentury.Inthenext20years.China’Sricebreederscardedoutthesystematicstudies

on

natural

cross

cross

rate,parentselection,crossfertility,cross

technology,crossdescent’Sprocessingandconductedfirst

cross

breedingtests.In1933,China’8breedersbredtheinricebreedinginChina.

rice,‘ZhongshanNo.1’,andtheseopened

new

era

Keywords:rice;cross-breeding;contemporaryChina

0引言

从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农科开始运用近代育种技术进行水稻育种开始,在短短的30余年中,中国的育种学家先后育成300多个水稻新品种,其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作物,有100多个水稻良种在生产上得到大量推广并收到显著成效。从育种技术的进步性和新育成的良种数量来看,水稻品种改良的成就超过了其它任何作物。近代的水稻育种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还为现代水稻育种科技和水稻生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关近代水稻育种的研究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如孙义伟《本世纪前五十年中国水稻育种的产生和发展》川、咸金山《中国近代稻作育种事业述评》【21、桑润生《近代江南地区水稻选育工作概况》口1等。上述研究重点总结近代水稻育种机构的演变、育成品种及其

探讨。

杂交育种近代又称交配育种,是通过品种或亚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而选育品种的方法,“此项育种之目的,在联合二品种或数品种之优越品性于一品种上,以造成优越之新品种。,,【41系统育种利用的是自然界现有的变异,而杂交育种则通过人工杂交创造新的变异。由于杂交导致基因重组、基因互作和基因累积作用,产

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类型,从而可为育种提供更为丰富

的材料。直到今天,杂交育种仍是各国应用最普遍、成效最显著的育种方法。

从20世纪初期发现白花授粉的水稻存在少量的异花授粉现象后,国外有学者提出人工授粉以培育新品种的设想,1910年以后开始对水稻杂交育种进行有系统的研究。直到20年代末用杂交方法育成的杂交品种仍不多见,但已表现出巨大的增产潜力。如日本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水稻良种平均增产16.2%,而用纯系育种方法育成的品种增产率仅为9.O%p1。

推广情况,对相关育种理论和技术的进展未作系统总

结,特别是对近代最为先进的杂交育种研究情况缺乏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太湖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夏如兵,男,1969年生,江苏如东人,副教授,研究生,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史。通信地址:210095江苏南京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Tel:025—84395215,E-mail:xrbing@njau.edu.gn。收稿日期:2010.06.12,修回日期:2010-07.31。

万方数据

・12・

中圄农孝(亟报http://www.casb.org.cn

中国最早开始杂交育种研究的作物是棉花,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期。20世纪20年代末,中山大学

最早开始水稻杂交育种试验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

起,中国学者广泛借鉴国外成果,对籼、粳不同特性、品种间杂交结实率、应用光照处理调整亲本抽穗期及鉴定杂种后裔之特性法等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应用到杂交育种的实践中。最早用杂交法育成的水稻良种为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山大学育成的‘中山l号’。1天然杂交研究

稻为自花授粉作物,但在自然条件下,仍然存在少量的异花授粉,即稻的天然杂交现象。稻的异花授粉率(天然杂交率)的大小取决于基因型、环境因素和二者的相互作用。因天然杂交对于水稻留种及育种方法至关重要,20世纪初已有国外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综

合国外报告,稻的天然杂交率为00--4%。

1938年广西农事试验场徐天锡等在广西沙塘举

行水稻天然杂交试验,所得结果如下:(1)天然杂交率

视畦之排列方向而异,南北畦平均达1.38%,东西畦平均0.24%。此当为受风向影响所致。(2)三行区中行及五行区中行或中三行之天然杂交率,比单行区低三倍,或四倍,故在试验区内留种,仍以弃去边行为较妥。(3)两品种虽间隔3.33ITI以上,仍有天然杂交存在嘲。

1939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开始在成都、芷江、贵阳三地研究水稻在西南各省不同环境下的天然杂交百分率,为育种作参考。方法为利用米粒胚乳中糯性与非糯性可于当代识别的便利,选出穗期相同的籼糯(衡阳小糯)及非糯性籼稻(江西细粒谷)为材料,隔行间栽,成熟时在糯稻行内任意采数十穗,用碘液测定糯性粒数占总观察数的百分率,以此代表自然杂交百分率。湖南芷江1939---1944年所测得的水稻天然杂交率6年平均为1.79%,成都1940年观测结果为0.15%,贵阳

1940---1942

3年平均为0.81%。上述3处结果并不一

致,由此可见水稻天然杂交率受气候及环境影响较大,

各年各地不一定相同[71。

在江、浙、川等粳稻区,稻田收获时,常有生长势强、成熟期迟、结实率低的稻株发生,四川乡农称之为

“冬不老”,但其来源不明。管相桓等经3年观察研究,

结果发现,糯稻田内“冬不老”在花粉上有非糯性之分离,后代色素性状上也有分离现象,而且表现出杂种优势,因此认为“冬不老”似为一天然杂交种。又以其不健全花粉粒多(平均为52.01%),结实率低(平均为20.81%),推断冬不老似为粳型稻与籼型稻的天然杂交后代;在粳稻田中发生的,其父本当为籼稻,在籼稻田中发生的,其父本应为糯稻或粳稻哺,。

万方数据

2亲本选配研究

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最重要的关键,直接关

系到杂交后代能否出现好的变异类型和选出好的品

种。因此,在选配亲本以前应当先确定杂交目的,然后考察已有或已知品种,而加以选择。中国学者通过研究和实践,在选配亲本方面总结了以下原则:

(1)亲本必须具有育种目标所需要的优良性状,例如丰产、抗病等。

(2)所选父母品种最好没有明显的恶劣性状。(3)亲本之一为当地优良品种,有利于提高杂交后(4)所选父本最好有一显性性状为标记,以使杂交者次年即知其所得之籽粒是否确为杂交种。

(5)应特别注意选择的亲本能产生可以结实的杂杂交后代结实率低或杂种不实是影响杂交育种效稻的栽培品种可分为籼粳二类,日本加藤茂苞等sativasubsp.indica

subsp.japonicaKato)二亚赵连芳经多年研究,认为稻作品种可分为数类,大代在当地的适应性。

种后代,以免出现杂种不育现象【51。3杂交结实率研究

果的一大障碍。为解决这一困难,加藤茂苞、赵连芳、

Jones、梁光商、Jodon、潘简良等国内外学者对于杂交

结实率进行了研究。

首先从杂种结实性和品种间的血清反应来区别籼粳,把栽培稻种分为印度型稻(Oryza

Kato)及日本型稻(Dsativa种,前者起源于热带,后者起源于温带。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栽培稻种中,籼属印度型,粳属日本型,糯稻则有大糯、小糯之别,大糯属日本型,小糯属印度型。据加藤茂苞等试验,日本型稻品种间杂交,杂种第一代F。结实率为60.10/旷90.9%,印度型稻品种间杂交,其F。之结实率,约为68.7%~86.2%;而以日本型稻为母本、印度型稻为父本进行杂交,F。之结实率为0%~29.9%;印度型稻为母本、日本型稻为父本,则F。之结实率仅0% ̄

3.6%。检查杂种花粉粒,同型间杂交其杂种花粉粒均

为完全,而异型间不完全花粉粒甚多,平均达55.7%。美国Jones的研究结果与此类似I叭。卢守耕以中国水稻栽培品种为对象,研究日本型与印度型稻在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异型间13种交配,平均结实率为26.21%,而同型间14种交配,平均结实率为80.03%“川。籼稻品种间或粳稻品种间杂交,其杂种第一代结实率通常较高,而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杂交,则杂种后代结实率极低,说明籼粳亚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概籼与秸为一类,粳与糯为一类,二类若相互杂交,则杂种产生半不孕现象。杂种后代的不孕可在花粉形成

夏如兵:中国近代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

13

及受精作用两个时期来观察:凡半不孕杂种其花粉非缩小变形即空无淀粉,至成熟期则小穗多空粒,甚至达90%以上。半不孕现象会减少获得优良新组合的机会,因此选择父母品种应注意避免岱】。

据涂敦鑫、管相桓研究,F,结实率平均在型间杂交为(10.21+2.29),型内杂交为(29.83+3.48)。至于杂交后裔的结实率则随品种而异,大多型间杂交后裔之结实率不如型内杂交者高而固定。水稻品种间杂交F。之不完全花粉率,与结实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

为(.0.893士0.10),因此,不完全花粉率应为结实率低或

使结实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自丁颖在广州附近发现野生稻后,中山大学农学

院于193l—1933年对野生稻稻花及其杂种分离系的

中全不结实者(野稻3号)为6%,结实较佳者(野稻杂交所用亲本的开花期必须相遇,才能进行杂万方数据

4.2控制授粉

准备用作母本的材料,必须防止白花授粉和天然异交。为此需要在母本雌蕊成熟之前人工去雄并进行隔离。

4.2.1去雄去雄是杂交育种中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工作。20世纪30年代以前,杂交去雄主要采用夹

除雄蕊法,最早应用这一方法的是Mendiola,Tortes在

菲律宾及爪哇等地推行,其方法为:第一日下午用剪刀剪去稻颖上半部,然后用钳子拔去所有花药,再用透明纸袋封闭,第二日晨采集新鲜成熟的花粉,用小钳挑落在去雄稻花的柱头上呻】。这一方法传入中国后,国内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改进。赵连芳主张“在去雄前将下部小穗剪去,仪留上部十四五个小穗。因为稻穗上部

小穗易于结实,而且能在l天内开花,授粉较为方便。

而稻穗下部小穗常不实,且与上部小穗开花期相差数日。稻穗出鞘长约一寸时,即开始去雄,去雄的适当时

间为上午七时半以前或下午五时以后,否则雄蕊在太

阳下一经震动即易破裂。去雄方法为用小剪将稻颖白

顶部平行剪去约1/4,然后用弯钳将雄蕊轻轻钳去,各

花全部去完后,用玻璃纸袋罩好以隔绝外来花粉圳51。

上述剪除花颖顶端的去雄方法即剪颖除雄法,在最初数十年应用最为普遍。但该方法会导致稻颖上端暴露,影响稻花发育。梁光商综合国外研究成果,提倡

在去雄前通过套袋促使母本稻穗提前开花,方法为:先调查母本开花时间、开花日期及温、湿度,然后选定将于当日开花最多之穗,于标准开花前l~2h,用橙色纸

袋覆套在穗上,于袋内下方即穗之基节处,包以湿水脱

脂棉一小片以保适湿,封闭袋口。该方法被称为开颖

除雄法,其原理在于利用温度增高,同时保持适湿以促

官。套袋后,至自然状态的稻穗开始开花前将袋移去,界花粉的传播。去雄后用放大镜检视柱头是否完好,20世纪30年代以前,夹除雄蕊法在稻的人工杂交1934--1938年间美国Jodon试验成功一种新的水

不实现象进行观察,结果如下:(1)野稻及其杂种分离系的花药及柱头,比栽培种者均特长大,而授粉结实则特低。(2)野稻的花粉粘着,不易撒布,花粉粒内容物粗糙不充实。(3)野稻花粉发芽率小于14%,杂种分离系5.15.2,野稻5.15.4)为80%,而栽培稻(竹粘)则为83%。(4)野稻开花需时较长,柱头伸展及外垂较速,且于闭颖后仍残留颖外,其授粉机会似比栽培稻为多;但实际上能授粉结实的很少,其原因与花粉发育以至花药开裂不完全等有关【12】。4杂交技术研究4.1调节开花期

交。如果双亲在正常播种期播种时花期不遇,则需要用调节花期的方法使花期相遇。方法之一是采用分期播种法,将早开花亲本晚播,晚开花亲本早播,或将母本适时播种,父本分期播种,调整花期。另一方法是利用光照处理,由于水稻为短日照植物,缩短或延长每天的光照时间,可促进或推迟开花。卢守耕介绍了应用短日法以使早中晚稻问可相互杂交的方法:“水稻品种之开花期,早晚至不一致。故在自然状态下,其可能相互杂交之组合不广。若利用人工短日法,于一定时期内,每日于午后四时用黑布罩覆之,至翌日早晨八时去之,使每日受光八小时,则不论早中晚稻均能于同一时期开花,而得互相杂交之范围为之扩大。即如菲列宾、印度等水稻品种,在中国中部自然状态不能开花或成熟者,如有一二特性可利用,亦得以短日法可与本国种杂交。至欲早中晚稻同时开花,应于何期施行短日法,最为适当而省工,据作者试验,以六月一日起至六月卅日或六月一日至七月十五日,最为适当[91。”

进提早开颖,而影响开颖与影响花药开裂的因素不同,所以颖虽开而药不裂,这时除雄授粉可不伤害生殖器此时颖花盛开,花药虽突出,而未开裂,这时立即用小

钳子将花药悉行除去。但去雄时,要除净雄蕊,不破粉

囊,并勿触动柱头。去雄时要注意避免机械损失及外而后用透光纸袋封闭,并用湿水棉包于穗基部,以保持适宜的湿度”41。

育种中应用最为普遍,但用该法除雄难以同日进行,杂交效率低,容易损伤稻花,杂交后代结实率不高,种子发育不完全,发芽百分率低,难以满足对杂交种子的大量需求。

・14・

中回农孝通报http://www.casb.org.ca

10:00结实率最高,为64.28%,10:00-11:00时次之,为稻去雄技术——温汤去雄法,即将稻穗浸入40州℃

热水中,经10-12rain,在1000朵用该法除雄的稻花43.45%,11:00~12:00为42.85%,13:00-14:00结实率为

中,仅发现一粒结实。这一结果发表后,立即得到了中

国育种界的关注。众多育种学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和稻的品种特征,对温汤去雄法的技术、效果等进行了

试验和改进。1938年湖南省农业改进所对这一新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稻穗浸没时间长短与杀雄力大小关系不明显,而水温以42。C及440C杀雄力最强,尤以44℃与浸没时间10~15rain的处理效果最好。经此处理后,其白花结实率为零,异花授粉结实率平均高达81%,而且所得种子与白花受精完全相同,因此发芽率很高【151。

周汝沆、李维庆1938一1939在广西柳州对热水除雄及剪颖除雄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热水法依据

Jodon试验,温度则改为41--43℃,经10 ̄12min;剪颖法用Jones方法。结果如下:(1)稻花经热水除雄后,自开颖至完全闭合时止,平均需要42rain,比自然状态早

10

rain,故宜套袋,以防自然杂交。(2)杂交成功百分

率,热水法1938年平均为48.7%,1939年35.3%,剪颖法为4.6%。两年平均,热水法比剪颖法高达七倍。(3)Jodon热水除雄法,在广西水早稻品种及柳州气候状态下,值得采用。但必须因地制宜,加以变更【阍。

中央农业实验所潘简良、龚弼等于1938、1939年与湖南省农业改进所合作,根据美国基诺Tenov温水

除雄法,进行温水去雄试验。处理温度分41~420C、

rain

4种。去雄时盛温水于三角瓶,配以长颈漏斗

及温度计,将稻穗倒置瓶中。结果:(1)待放之稻穗浸于44℃温水中经10min,确有杀死雄蕊、促熟雌蕊与提早开花的效果。(2)温水去雄后,当日可行授粉,授粉成

功率约为60‰比剪颖法增加40%,其原因在于此法去

雄时不伤花部,杂交后不必常罩纸袋,因此籽粒发育自然,且浸水后开放之花,正及时发育,最易受精。(3)每

地方,籼稻以在上午10:00前,粳稻以在12:00前为宜,过于提早,有增加自交粒的可能n刀。

经数年试验,证明温汤去雄法效率高,效果好,且水稻杂交中的常用去雄技术,并沿用至今。而剪颖法

的着粒率虽然不如温汤去雄法高,但简便易行,在近代

仍然是水稻杂交去雄的最重要方法”蚋。

h进行。去雄后4天内还有受粉的可能,但以l ̄2日

内授粉为最佳。稻的人工授粉时间,以上午9:00—

万方数据

25.51%,14:00~15:00为37.26%,15:00-16:00为24.72%,平均结实率为38.61%。授粉温度以30℃左右、湿度70%至80%为宜,以利于花粉发芽。授粉不宜用毛笔或小刀等器具蘸花粉接种,否则易损伤柱头,降低结实率。可产在花丝伸长、花药适开的时候,剪--,J,穗直接置于已除雄的柱头上,轻轻振动,花粉即落入柱头上。授粉后将纸袋现再行套上,并在标记牌上记明父母本号数及去雄、交配时期等。以后数天内要经常将纸袋上提少许,以免稻穗完全抽出后顶着袋底,弯曲不伸,而妨碍受精作用及幼芽发育悼’1哪。

4.3授粉后的管理

除雄授粉后,将其余未开花的小穗全部剪除。为避免他花授粉及防止干燥,以保护子房发育,用蜡纸袋套于穗上,袋上记明除雄授粉日期、花数及父母本等事项。如在室内杂交,5日后移于室外,使子粒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发育健全。杂交后约3周左右,子房完全成

熟,种子充实完整,即可收获141。

5杂种后代的处理

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有记录法(系谱法)和无记录法(混合法)。前者为近代水稻杂交育种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自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的F:、复交的F。)开始选择单株,并分别种植成株行,每株行成为一个系统。以后各世代都在优良系统中继续选择优良单株,继续种成株行,直到选育成优良一致的系统时,便不再选株,升入产量比较试验。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都用系统的编号加以记录,以便于查找株系历史与亲缘关系,故称有记录法或系谱法”卅。

无记录法(混合法)的要点是,在白花授粉作物杂种分离世代,按杂交组合混合种植,不进行选株,只淘汰明显的劣株,直到杂种遗传性趋于稳定后,才开始选择单株。从表1中可见,与系谱法相比,混合法简便实

用,潜在的优良类型不易被淘汰,但育种年限长。

6杂交育种试验

与纯系育种在全国普遍推行相比,近代开展水稻杂交育种试验的单位寥寥可数。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仅有中山大学农学院、中央农业实验所与全国稻麦改进所,它们在理论、技术与材料方面为现代杂交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6年夏丁颖在广州附近犀牛尾泽地首先发现尾野稻后,即栽培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场水塘,使其与栽培稻自然杂交。1926年收种;1927年单株播植;1928年分系继续栽培,1929年冬获得W2—2及其他自

43州℃、45~460C、47,--48℃4级;时间分5、10、15、

20天去雄时间,应在水稻正常开花时间之前,在湖南芷江

适合中国各地。此后这一方法的应用日趋普遍,成为4.2.2授粉据赵连芳试验结果,授粉可在去雄后15~

24

夏如兵:中国近代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

.15.

E1系谱法与混合法对照表删

然杂种的固定系统。1930年后,续行特性观察及产量

t/hl,n2,比对照品种增加约30%。1933年将其定

为一新品种,命名为‘中山l号’【2l】。‘中山1号’是利用

的隐性分离固定种,这是中国最早用杂交法育成的水除‘中山1号’外,通过自然杂交还获得了

此外,丁颖等又于1928年和1936年以原产印度、

良好。该成果曾在日本《农业及园艺》发表,引起东亚尽管近代中国的水稻杂交育种还处于初创阶段,

万方数据

但由于丁颖等的开创性研究,开辟了利用野生稻作为水稻杂交育种亲本的新途径,使中国在利用野生稻资源进行水稻育种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央农业实验所农艺系的杂交育种始于1934年,多以国外优良品种为杂交亲本,当年获得杂交种子25种。次年种植育成F。植物61株,其中经检查证明1种为假杂种,故实得24种。除对上述F。植株检查、分析其遗传性状外,1935年又选择国内优良品种及日本、印度等优良品种为父母本进行人工杂交,各父母种预栽于盆中,根据上年水稻光期性研究结果,预行短日处理以使杂交亲本同时抽穗而互相杂交。通过人工杂交,获得199种杂交组合、1327粒杂交种子。由于施行杂交者尚未熟练、设备尚未完全,以致杂交成功率稍

低,平均以穗为单位得64.6%,以花为单位则仅得

28.7%跚。

1935年底全国稻麦改进所成立后,设立稻作组,承继中农所原来的稻作研究。1936年稻作组将1934

年人工杂交获得的24种杂交种子,植为F2,共得23000

余株。1935年所得1300余粒杂交种子,育成F。植株。

在杂交后裔性状检查及选拔方面,对本年育成的F。植

株逐株检查其形态、稔实度等,藉以研究其性状,鉴别

其真伪;对F:植物,以育种为自的,在田间选拔个体,经

室内检查后决选881株。由杂交后裔检查得知,糯有二种(大糯、小糯),与上年结果相同。1936年又进行

新的人工杂交,杂交组合中~部分注意国外优良品种

与本国种的结合,一部分注意遗传研究。为使早、晚稻杂交,预先将晚熟稻作短日处理,以提早出穗期。当年获得杂交组合90种,杂交种子415粒㈣。1937年为育成早熟丰产粳稻,而选拔的系统及单株有两种:(1)F3中23.22号,其来源为[‘昭和早生’(早熟日粳)ב苏州香梗’(苏省晚粳)】,共选107系。(2)F:中24.93号,其

来源为[‘紫金稻’(本国粳稻)ב高野坊主’(日本晚粳,

穗形紧密)】,共选95系。本年为育成丰产中籼,同时还进行四种杂交育种试验m。

抗战爆发后,中农所与全国稻麦改进所迁往长沙,并将多年选育的优良种子运往驻地。1938年1月全国10414行,于1942、1943两年选得若干较优品系举行产

试验,证明W2.2与产量有关的特性尚无劣变倾向,而

其生育旺盛,对于寒害、热害及不良土壤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特强,经3年产量试验(1930---1932),单产平均

3.375

犀牛尾野生稻通过自然杂交获得的无芒无色及茎直生

稻良种,更是国际上由野生稻通过自然杂交育成的第一个栽培稻品种。

Wlc.18—2、Wlc一2.3、W1c.70.2、W1.10.1及W5c.17.5

等固定种。

泰国的野生稻和栽培稻种与‘竹占’、‘银占’、‘东莞白’、‘恶打粘’等栽培品种杂交,育成晚籼‘印竹14’、‘印竹11’、‘印竹13’及早籼‘银印2号’、‘银印20’、‘东印1号’、‘东印11’、‘暹黑7号’、‘咸29’等,一度在华南推广。其中‘早银占’与印度野稻的杂交组合F。、39.2的后代曾用高肥去蘖栽培,获得1400粒的千粒穗,结实稻作科学界的极大关注。以‘竹占’为母本、‘印度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竹印2号’,不仅品质优良,而且抗病性好,在生产上利用达30余年。1950年以后,以‘竹印2号’为基础材料,通过杂交和辐射诱变,育成塘竹、矮塘竹等优良品种【221。

稻麦改进所归并到中农所,设稻作系继续稻作研究工作,并与西南五省合作设立各省工作站。在广西省工

作站,中农所与广西农事试验场合作,于柳州进行杂交

育种试验,供试材料为自南京移来之杂交F,及F:,包括

7种组合。自1938--1944年历年种植分离,7年中共植量比较试验。试验结果,凡粳稻间及粳、籼间的杂交组合都难以适应当地环境,在数种籼稻间的杂交组合中,

-16・

中国农孝c亟报http://www.casb.org.CII

选出24.144号(‘立谷早’ב白谷子’),以此为主要选育材料,进行后裔分离与选择,选取49个品系,于

1942、1943年举行产量比较试验。抗战胜利后,中农

所于1946年春返回南京,开始恢复各项试验,继续杂交后裔观察,并以各地优良水稻10余种作父母本进行杂交工作,同时在重庆北碚试验场、长沙丁家岭合作场(与湘农所合作)继续杂交育种试验m。

这一时期的杂交育种研究以中农所为主,但也有一些地方农事机关开展了初步的杂交育种试验研究。

1930年江苏省立稻作试验场苏州总场利用杂交方法,分别以‘小红稻’ב一时馨’、‘小红稻’ב晚野稻’为杂交亲本,育成螟害抵抗力强的稻种,以‘飞来风’ב一时馨’为杂交亲本,育成丰产稻种,并以‘一时馨’ב杜子籼’杂交等,研究籼粳稻的遗传现象∞】。江西省农业院农艺部作物组1936年曾作交杂种分离及株行试验嘲。四川农业改进所从1938年开始杂交育种,到

1944和1945年达到较大规模,总计杂交100余组合,至

1946年已分离出优良单株2000余株,并分发一部分后代种子,交给合川、泸县、绵阳三个分场继续种植,以选育适于各地区的优良株系。广西农事试验场自1938年开始稻作杂交育种试验,1939年除培育第一代104株外,还用秋水仙精(Colchicine)促成多元体,拟与稗草等异属植物杂交形成异源多元体,以供育种之用口7】。

参考文献

【l】

孙义伟.本世纪前五十年中国水稻育种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农史,1987(3):45-49.[2】咸金山冲国近代稻作育种事业述评.中国农史,1988(1):54.63.

【3】

桑润生.近代江南地区水稻选育工作概况.中国农史,1989(3):

55.64.

[4】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概况(民国二十二年七月至二十三年六月).中央农业实验所杂刊第二号,1934:9.11.

万方数据

【5】赵连芳冰稻育种之理论与实施冲华农学会报'1933(114):i-52・

【6】

徐天锡,张国材.水稻天然杂交试验预抿广西农业,1940,1(2):

63-67.

口1中央农业实验所稻作系1937年至1947年工作总报告。中国稻作,1949,8(1-6).

隅q管相桓,涂敦鑫,张月辉.水稻天然杂交种“冬不老”之研究.科学农业,1944,1(3):179-182.

p卢守耕.吾国水稻育种之商榷.农报,1935,2(23).

nq川

卢守耕.印度型稻与日本型稻之比较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44(178):1-23.

n=_

涂敦鑫,管相桓.水稻品种间杂交结实率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47(185):63-72.

n刁林亮东,丁颖.广东野牛稻不实现象之观察.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农林研究委员会从刊第三类,农艺专刊,第四号,1934.

U汪呈因.植物育种学(卷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104.

梁光商冰稻人工交配法之研究.农声,1936(194-195):B1-47.

n珂q习

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水稻杂交技术研究试验.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报告.1938:42-47.

周汝沆,李维庆.稻之人工杂交方法研究.广西农业,1940,l(1):3.8.

田刀潘简良,龚弼.水稻温水去雄法之效率探讨.农报,1940,5(10.12):

162.168.

管相桓,冯天铭,涂敦鑫.水稻品种间杂交着粒率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45(181):23.30.

西北农学院.作物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56.王绶.中国作物育种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85.

丁颖.广东野生稻及由野稻育成之新种.中华农学会报,1933(114).

观叫U刁

林世成,闵绍楷.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56.

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民国二十四年一月至十二月工作报告,

1936:37-38.

卅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暨全国稻麦改进所民国二十五年一月至十二月工作报告,1937:137.156.

江苏省农矿厅.江苏省十八年度农业状况,1931:82—83.

习q

江西省农业院农艺部作物组.二十五年度稻作试验报告.江西省农业院专刊第六号.

广西农事试验场概况.广西农事试验场杂刊一号,1940:11.12.

n口nnU口口口口p口口口


相关文章

  •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案
  • <第27课 新中国的突出科技成就>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列举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大型计算机."神州号飞船" 2. 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掌握 ...

  •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 中外科技发展史
  •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 中外科技发展史 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一)中国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 ...

  • 各地学习江泽民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
  • 作者: 人民日报 1997年07期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江泽民总书记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各界群众.人们纷纷表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使我国走上了繁荣富强之路:有了祖国的日益强大,才有今天香港的顺利回归.今后一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建设有中 ...

  • 杂交水稻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2):17-23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 杂交水稻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胡培松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 摘 要:杂交水稻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由于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杂交 ...

  • 日本农业技术引进的历程及模式探讨
  • (月刊)<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2期 日本农业技术引进的历程及模式探讨 □高雪莲奉公** 内容提要::文章对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技术引进状况进行了系统考察,日本农业技术 引进模式变化为盲目模仿→消化吸收→改造创新:与农业技术引进相对应,日本的农业发展也经历了从模仿先进农业技术到改良 ...

  •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转)
  •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 ...

  • [百科知识大全]世界名人-科学名人
  • 编者按 所有百科知识点均来自相关资料,如有出入,请反馈给本平台.谢谢! 世界名人-- 科学名人 科学家 1.周培源(1902-1993),中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协主席.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法拉第(1791-1867),英国著名科学家.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有重 ...

  •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概念阐述] 1."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简称"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日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党和国家迫切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这种背景下,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 ...

  • 怎样才能创造非凡的人生价值
  • 摘要: 人生价值是什么?怎样才能创造非凡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创造非凡的人生价值离不开创新,创新的劳动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本文选取三个代表性人物对比加以分析. 关键词: 非凡的人生价值 创新 王选 袁隆平 邱继宝 人生价值是什么?怎样才能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价值?是每一个人都在求索的问题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