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我能撬起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说出什么是杠杆。

2、能辨认杠杆的三个点:支点、重点、力点。

3、能描述杠杆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

2、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研究使用杠杠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2、能借助起钉锤、钳子等工具体会杠杆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

用杠杆尺做实验、,研究使用杠杠的原理。

教学难点:

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使用杠杠的规律。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杠杆尺1个、钩码1盒、重物(三个钩码)、起钉锤、镊子、钳子。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杠杆尺1个、钩码1盒、重物(三个钩码、两个钩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分钟)

出示课件:跷跷板

师:这是什么?

师:喜欢玩吗?看“探探”和“究究”也和你们一样想玩跷跷板,“探探”重, “究究”轻,试猜:谁会被撬起来呢?(“究究” 被撬起来)

师: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课件:(“探探” 被撬起来)

师:看到结果了吗?有疑问吗?(为什么“探探” 被撬起来)

师:问题提得真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杠杆(板书:杠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特殊的跷跷板游戏,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

积极性。学生通过观察,产生了疑问,引出了“杠杠”)

二、认识杠杆。( 分钟)

1、出示课件:介绍杠杆

师:什么是杠杆?(指着课件)像这样用一根棍子撬起重物或拉起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杆杠有三个点:(语速稍慢)杠杆围绕转动的点叫做支点,我们用力的点是力点,重物所在的点是重点。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儿木棍(出示木棍)它是杠杆么?为什么?

小结:一根木棍我们给它一个支点时,(画)它就成为了----杠杆,这是它的„„(支点),假如这边有一重物,这儿就是„„(重点),在这边用力,这儿就是„„(力点)(板书: 支点 力点 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理解了杠杆的概念,通过实物木板在黑板画图,加深了对杠杆的认识,为突破在探究杠杆的原理时对杠杆尺上支点、重点、力点的清醒认识奠定了基础。)

三、猜想及活动体验。( 分钟)

1、猜想杆杠的原理

师:我们已认识了杠杆,那猜想一下用杠杆搬东西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猜想会省力„„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实验!

2、活动:能把书抬起来吗

师:好!我们来做一下实验。把尺子的一端放在一书的下面,把一枝铅笔放在尺子下面作为支点。向下压尺子的另一端,能把书抬起来吗?移动支点,再试一试,有什么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通过实验,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能把书抬起来。移动支点我们发现支点离书近,压起来省力;支点离书远,压起来费力;支点在中间不省力也不费力)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支点离书近,压起来省力;支点离书远,压起来费力;支点在中间不省力也不费力。)

四、实验探究。( 分钟)

师:这些是你们的猜想和感受,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搜集数据验证一下。

1、介绍实验材料

要做这个实验,需要用什么器材?(杠杆尺、钩码)。

老师已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杠杆,(出示杠杆尺和支架),它的支点在„„(生回答),还需要什么?(生答:重物)我们把它当做重物。(出示实物:钩码),对照刚才的体验活动,假如我把重物挂在右边的第二格上,我们需要在杠杆尺哪边用力?(生:左边)

师:也就是说现在支点(用手指着)的左边是重点,右边是力点。

用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钩码数量表示。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前建议

课件出示实验前建议:

(1)、各组分工明确,合作进行,做好实验记录。

(2)、左边看成拉力,右边看成重力。

(3)、可以移动拉力和重力的位置。

(4)、完成实验后,收拾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学生能够对实验的目的、步骤、材料和怎样做有一个清醒的思路,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同时提高了计划组织能力和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5、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数据?在这个小组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1:我们组的实验结果是杠杆省力„„

小组2:我们组的实验结果是杠杆费力„„

小组3:我们组的实验结果是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小结:你们真棒!不仅发现了杠杆省力,而且还发现了杠杆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秘

密,这就是杠杆原理。

(课件出示杠杆原理: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

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设计意图:学生的交流汇报展示了其实验过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们可以明白了杠杆的原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做科学研究就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五、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分钟)

师:再来看看这个跷跷板(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说说为什么很轻的女生能把比她重很多的男生给撬起来?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已经能把今天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了。如果老师给你一块石头,你能利用杠杆用很小的力把它翘起来么?如果物体特别特别重呢?如果这个物体是地球呢?(我能撬起地球,板书)“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就是他最先发现了杠杆原理(出示阿基米德像)。

(设计意图:将探究的知识引入到生活中,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恰当、适时地揭示课题)

师:杠杆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瞧:这是什么?它是一个杠杆吗?(生答:是、不是)你们看这个钉子,用手能拔出来吗?用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钉子拔出来,(拔)(让学生找找起钉时的支点、力点及重点)谁还想来试试?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找几个孩子试试并问问感受)

这是可以剪断非常坚硬的东西的钳子(出示实物,学生体验。)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杠杆,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过这样的物品吗?谁来说一说?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老师希望你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用你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跷跷板游戏的疑问,学生可以把课堂上研究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体会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学生运用起钉锤、指甲刀之后体会到杠杆能给生活带来方便,切实体验到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


相关文章

  • 地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设计
  •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1(人教版)第一章教学设计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分析各节的知识联系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 ...

  • [我们的地球村]教学设计(1)
  • <我们的地球村> 课程名称 授课人 教学对象 一.教材分析 < 我们的地球村> 学校名称 五年级 科 目 思想与社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1.能识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的特征和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知道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

  •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案
  •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球体形状的认识过程,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 过程与方法:能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 ...

  • 七年级上册地理
  •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建红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 ...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地球的运动
  •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 一.教材简析: 教科书从让学生让学生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人手,来解释昼夜现象.学生的解释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所有的解释都要求得到模拟实验的证据支持.通过实验,学生可能会发现更多的解释和解释的共同性:只要地球和太阳处于相 ...

  •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学段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因此,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空间,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 ...

  •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单元共八个教学内容,分别是: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证明地球在自转.谁先迎来黎明.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

  •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8) 中图版必修1
  •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题] 必修模块 1 第 一 章 第 四 节 题目 地球的圈层结构 [所需课时] 2 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 通过相应图表或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 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3 ...

  • 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攀枝花市东区银江校区 刘冰 一.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十三课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 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quo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