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器氮气的充装

蓄能器氮气的充装

1. 蓄能器在充装氮气前必须对蓄能器进行检查。 2. 在充装氮气时应缓慢进行, 对防冲破胶囊。

3. 蓄能器严禁使用氧气, 压缩空气或其它可燃气体。

4. 氮气的充装用充气工具进行。充气工具为蓄能器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用于蓄能器充气,排气,测定和修正充气压力等。

5. 充装时,必须对气体性质进行识别,做好记录并报工区专职安全员备案后,上报安环部。

5. 充气压力的确定:

充气压力可参考下列数值:

(1)冲击缓冲:以蓄能器设置点的常用压力或稍高一点的压力作为充气压力;

(2)脉动阻尼:以脉动的平均压力的60%作为充气压力;

(3)能量储存:充气压力应在低于系统最低工作压力的90%(一般为60%-80%)和高于最高工作压力的25%范围确定;

(4)热膨胀补偿:以液压系统封闭回路中的最低压力或稍低一点的压力作为充气压力。

蓄能器工作原理及安装注意事项

在蓄能器调试前和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遵守全部操作规范。切勿对蓄能器容器进行任何焊接,软焊或施加机械功。蓄能器内腔由皮囊分为两个部分:囊内装氮气,囊外充液压油。当液压泵将液压油压入蓄能器时,皮囊就受压变形,气体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减少。液压油逐步储压。若液压系统工作需要增加液压油,则蓄能器将液压油排出,使系统的能量得到补偿。

1、蓄能器应油口向下垂直安装。使气体封在壳体上部,避免进入管路。 2、不得用焊接、铆接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来固定蓄能器。 3、蓄能器严禁充氧气或空气。必须充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 4、能量储存时,充气压力应低于系统最低工作压力的90%(一般为60%~80%)。 5、蓄能器安装后,应检查接口处是否漏气、漏油。

6、蓄能器设置后,应按规定期进行气压检查和技术检验。

蓄能器的检查及注意事项

1、检查漏气:

蓄能器设置后,开始每周检查胶囊气体一次; 一个月后, 每月检查胶囊气压一次,半年后,半年检查一次; 一年后, 每年检查一次. 定期检查可以保持最佳使用条件, 并及早发现渗漏及时修复使用。 检查方法:

在蓄能器的进油口和油箱连接的油路上设置一个截止阀,并在截止阔前装上一个压力表,慢慢打开截止阀,使压力油流回油箱,同时注意压力表,压力表指针先是慢慢下降,达到某压力值后急速降到零,指针移动的速度发生变化的数值,就是充气压力。此外,还可以利用充气工具直接检查充气压力,但每检查一次都会放掉一点气体。

2、装置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关闭油口与压力油管之间的截止阀,保持蓄能器的油压在充气压力以上。

3、若蓄能器在装置中不起作用,请检查是否由于气阀漏气引起,以便给予补充氮气。若皮囊内没有氮气,气阀处冒油,请拆除蓄能器检查皮囊是否损坏。当皮囊破损,卸下蓄能器前必须泄去压力油,然后才能拆下各零部件。

4、卸下蓄能器前必须泄去压力油,使用充气工具放掉皮囊内氮气,然后才能拆下各零部件。

5、因运输或试压过程中出现蓄能器紧固螺母松动,造成蓄能器向外漏油时,请检查密封圈是否被挤出密封槽外。安装平整后,旋紧螺母。

蓄能器常见故障的排除

(1)皮囊式蓄能器压力下降严重,经常需要补气

皮囊式蓄能器,皮囊的充气阀为单向阀的形式,靠密封锥面密封。当蓄能器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振动时,有可能使阀芯松动,使密封锥面不密合,导致漏气。阀芯锥面上拉有沟糟,或者锥面上粘有污物,均可能导致漏气。此时可在充气阀的密封盖内垫入厚3mm 左右的硬橡胶垫圈,以及采取修磨密封锥面使之密合等措施,另外,如果出现阀芯上端螺母松脱,或者弹簧折断或漏装的情况,有可能使皮囊内氮气顷刻泄完。 (2)皮囊使用寿命短 其影响因素有皮囊质量,使用的工作介质与皮囊材质的相容性;或者有污物混入;选用的蓄能器公称容量不合适(油口流速不能超过7m/s);油温太高或过低;作储能用时,往复频率是否超过1次/10s,超过则寿命开始下降,若超过1次/3s,则寿命急剧下降;安装是否良好,配管设计是否合理等。 另外,为了保证蓄能器在最小工作压力时能可靠工作,并避免皮囊在工作过程中常与蓄能器的菌型阀相碰撞,延长皮囊的使用寿命,p0一般应在0.75~0.91的范围内选取;为避免在工作过程皮囊的收缩和膨胀的幅度过大而影响使命,要让p0>25%,p1>33%p2。

(3)蓄能器不起作用

产生原因主要是气阀漏气严重,皮囊内根本无氮气,以及皮囊破损进油。另外当p0>p2,即最大工作压力过低时,蓄能器完全丧失蓄能功能(无能量可蓄)。 (4)吸收压力脉动的效果差

为了更好地发挥蓄能器对脉动压力的吸收作用,蓄能器与主管路分支点的连接管道要短,通径要适当大此,并要安装在靠近脉动源的位置。否则,它消除压力脉动的效果就差,有时甚至会加剧压力脉动。 (5)蓄能器释放出的流量稳定性差

蓄能器充放液的瞬时流量是一个变量,特别是在大容量且△p=p2-p1范围又较大的系统中,若要得到较恒定的和较大的瞬时流量时,可采用下述措施:①在蓄能器与执行元件之间加入流量控制;②用几个容量较小的蓄能器并联,取代一个大容量蓄能器,并且几个容量较小的蓄能器采用不同挡充气压力;③尽量减少工作压力范围△p,也可以用适当增大蓄能器结构容积(公称容积)的方法;④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安排好足够的充液时间,减少充液期间系统其他部位的泄漏,使在充液时能确保蓄能器的压力迅速升到p2,再释放能量。

(6)油箱喷油的现象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还会遇到油箱喷油的现象,这是由于蓄能器气囊受压破碎,大量气泡进入油液中,使油液的可压缩性增加,由于油液从高压突然降为低,流回油箱的油液在箱内急剧膨胀,油箱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使油液混同空气一起从通气孔排出,从而出现喷油现象。

怀疑蓄能器出现故障时,首先应检查蓄能器的充氮压力。 此外,如果充氮压力过高,也会出现异常,因为这时蓄能器储存的油量太少,满足不了油缸的用量,不用正常工作。

更换高压蓄能器的步骤

当然要排除系统上有外泄漏。要确定哪一个蓄能器漏气,就必须用专用测试工具测试。测试时把蓄能器进油阀关死,打开套路截止阀,接通无压力管放油。注意:蓄能器更换前,必须用专用测压工具重新测一次,如确实无压力,则可以拧下充气阀,再次确定襄中已无气压。然后可以更换蓄能器。 (1) 把进入蓄能器进油的截止阀(或球阀) 关死,打开旁路截止阀(大机低压蓄能器无此阀) ,把蓄能器中余压余油效清,然后再把旁路截止阀关死。 (2) 极开螺帽,把蓄能器从支架上移到平地上,平卧在地上。 (3)松开装在蓄能器L 的不锈钢接头。

(4) 拧下螺堵(有些蓄能器已取消) 、拧松并取下,并紧螺帽 A和 B,轻轻敲一下衬套环,并取下。

(5) 把菌形阀推进壳体内。

(6)取下O 形圈、挡圈和支承环,并取出(注意有方向) 。 (7) 取出胶托和菌形阀。 (8) 拉出胶囊。

(9) 用酒精清洗新胶囊外表面。

注意:禁止使用汽油或所有含氯清洗剂。

(10) 把胶囊装入壳体内,注意检查充气阀座上有否O 形圈(m),充气阀座从壳体小口拉出,并用并紧螺帽A 固定。

(11) 装入菌形阀、胶托和支承环(注意支承环应装在胶托相应的位置) 。 (12) 把菌形阀拉出,胶托、支承环刚好封死壳体大口。 (13) 在缝内装入O 形圈(N)和档圈,并上衬套环。(14)分别装上并紧螺帽B ,在充气阀座上装上充气阀,注意紫铜垫片清洁度、平直度。

(15) 装上螺堵(注意紫银垫片清洁度、平直度) 。

(16) 充氮气。开始时要缓慢地充,注意菌形阀应缓慢向外移动,检查有否漏点。按规定压力充气。

(17) 装上接头,安装到支架上。再把螺帽与接头拧紧。

(18) 关死旁路截止阀,缓慢打开进油截止阀,当听到有嘶嘶进油声就停止,让高压油慢慢地进入蓄能器。

蓄能器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蓄能器是使用高压气体对流体蓄压的压力容器。错误的使用方法或者超过设计标准的使用及改造是非常危险的。此外,为了避免发生死亡和重大事故,安全使用蓄能器,请务必遵守下列事项。 1. 选择适合的蓄能器

---蓄能器是使用高压气体的压力容器,因此根据蓄能器的使用场所、压力、容量等条件,可能需要接受《压力容器》等法律规定。 2. 安装蓄能器

---请千万不要对蓄能器进行焊接或钻孔加工,否则有可能造成破裂等理由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危险。

---蓄能器应该牢固地支持在托架上或壁面上,并用包箍加以固定。如果让蓄能器自行站立,不但让蓄能器各个部位承受震动甚至地震的外力,而且还会使螺钉松动。

---请避免让蓄能器受到外界热能的影响。如蓄能器设置位置附近有热源或受到阳光直射的话,请为蓄能器设置隔热板。蓄能器内部的密闭气体受热后,压力将异常上升,导致危险。

---在装有蓄能器的管路中,应设置压力控制阀做为安全装置,以限制管路压力不会超过蓄能器的最高工作压力。 3. 氮气充气(预压)

---向蓄能器充填的气体,应当使用如氮气的惰性气体,严禁使用氧气和可燃气体。否则有引发火灾或爆炸、造成意外的危险。

---向蓄能器充填氮气时,安装负责人应该事先接受处理高压气体的教育,并注意保护第三者的安全。

---充气时,请对应蓄能器型号使用适当的充气工具。 4. 使用充气工具

---充气工具在充气、调节气压、检测气压时使用之外,其他时候应该从蓄能器拆除下来。若长期连接蓄能器充气阀,将导致气体泄露或损伤附属压力表。 5. 操作用蓄能器

---请在最高工作压力(设计压力)以内使用蓄能器。若施加过度压力,将可能导致破裂等损坏而引来危险。

若蓄能器在充气后,不施加液压而长期放置(2星期以上)的话,将出现气囊橡胶粘着壳内表面等问题状况,敬请注意。 6. 保养蓄能器

---在充气后、充气后一星期、之后的每三个月,必须检查及调整蓄能器的充气气压。此步骤对于保护气囊及维持蓄能器功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测量气压时,务必将管路液压压力降至大气压强,方可进行。 7. 拆卸、组装、丢弃蓄能器

---将液压回路内的压力变为大气压,完全排出蓄能器内的气体,恢复到大气压之后,再分解蓄能器。如果内部残存压力,分解中就会喷出气体,有蒙受损失的危险。

在将蓄能器的氮气排出时,请确保空气流通。否则可能造成缺氧等问题,有危及生命的风险。此外在确定气体排出方向之后,确保该方向没有人或可轻易移动的物品,方可排放气体。放出的气体势力强劲,有造成意外事故的风险。 在重新组装蓄能器之前,请确保各个部位及零件没有异常的腐蚀、伤痕、变形等状况。如果继续使用有异常的零件的话,将可能因破裂等原因造成意外事故。

在将AB 系列蓄能器朝上开瓶,重新组装气囊的时候,必须卸去蓄能器底部的液压油。底部的液压油会因浮力造成气囊异常变形,可能造成气囊破损。

在想要丢弃蓄能器的时候,请先卸去液压油和氮气,让蓄能器内部压力降至大气压强,并在拆除后,将所有零件加工成无法再充当零件重复使用,再当工业废弃物妥善处理。

成品工区装备

2011/8/31

附常用气体的气瓶颜色标志表及液压硫化机蓄能器所在位置

常用气体的气瓶颜色


相关文章

  • 海瑞克盾构机设备检查表
  • 1 Daily maintenance work 每日维护工作 Date/日期 日期: 日期 部件 零件 日常维护工作 从底部清走残余的水泥浆.杂物.石头. 从底部清走残余的水泥浆.杂物.石头.水和金属 物 TBM Number/盾构机号码 盾构机号码: 盾构机号码 注释 在每环拼装前, 对底部清理 ...

  • 储罐区作业指导书
  • 储罐区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BUDSP_EHS026_CG2014 1. 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储罐区作业安全,规范EO .PO 卸车出料.进料作业,保证储罐区的安全,特制本作业指导书. 2. 范围 适用于:储罐区(包含其外围附属设施)所有人员及作业. 3. 职责 3.1 门卫职责 3.1.1 负责EO ...

  • 杂.蓄能器等
  • 1:电气上的相序是左零N(naught无 wire)右火L(live wire电线)上接地,插头背面对着自己本人时: 2:轴是穿在轴承中间或车轮中间或齿轮中间的圆柱形对象,是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 3:轴承是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它零件相对运动位置,起支承或导向作用 ...

  • 氧气瓶爆炸的案例分析和预防
  • 氧气瓶爆炸的案例分析和预防 (浙江省工业气体协会专家组 叶必楠) 内容摘要:通过深冷法生产氧气中的危害因素的剖析,氧气瓶爆炸事故成为氧气生产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氧气瓶爆炸原因的分析和爆炸特征的辨识,提出了防止氧气瓶爆炸的措施. 关键词:深冷法生产氧气 最大危险性 氧气瓶爆炸原因 爆炸特征辨识 ...

  • 主轴箱液压平衡系统设计与分析
  • 2012年9月 第40卷第18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NE TOOL &HYDRAULICS Sep.2012Vol. 40No. 18 DOI :10.3969/j.issn. 1001-3881. 2012. 18. 001 主轴箱液压平衡系统设计与分析 寸花英,余光怀 (沈机集团昆明 ...

  • 蓄能器结构及型号含义
  • 蓄能器结构及型号含义 用途及工作原理 蓄能器为液压传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有储存能量.稳定压力.吸收液压冲击.消除液压脉动.减少电耗等功能. NXQ-蓄能器内腔由皮囊分为两个部分:囊内装氮气,囊外充液压油.当液压泵将液压油压入畜能器时,皮囊就受压变形,气体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减少,液压油被逐渐储存 ...

  • 氧气充装站设计规范20**年
  • 目次 1.选址及总平面布置2.工艺布置3.建筑与结构4.电气及仪表控制5.给水.排水及消防6.采暖和通风 7.节能.环境保护与安全9.氧气管道 附录A:氧气站.供氧站内各房间的火灾危险类别及最低耐火等级 附录B:区域.厂区架空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 小净距 附录C:区域 ...

  • 常用灭火器的使用和保养
  • 常用灭火器的使用和保养 常用的灭火器有五种:机械(水成膜)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超细粉体灭火器.这些灭火器的性能各不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能乱用,否则不但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其它损失. (一) 机械(水成膜)泡沫灭火器 1.性能和用途: 本系列产品( ...

  • 油气弹簧缸设计与特性分析
  • 前言 车辆作为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人们对其机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其平均行驶速度.行驶平顺性.横向稳定性.缓冲可靠性及乘坐舒适性是其机动性能的几个重要指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与悬架的特性密切相关.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