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

《哲学与人生》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二、判断题

1.√ 2.√

三、辨析题

(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3)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既要考虑

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也要考虑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4)小方不考虑自身的主客观条件,想效仿小梅走影艺之路,这种脱离自身实际的、

盲目的人生选择,就有可能走弯路。

四、情境分析题

(1)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这是我们做出人生选择和采取人生行动的根据。人生选择的实现都要受到自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要走好人生路,就要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就有可能走弯路。

(2)人的任何选择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所 有可供选择的可能都是由客观世界提供的,而不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

(3)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就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 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A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辨析题

(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3)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生命运动过程。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因此,要有精彩的人生,只有积极行动。不积极行动,不想行动,不愿付出努力,终将一事无成。

四、情境分析题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人生也是如此。但与其他物不同,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因此,不同的人生选择就有了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2)李俊,被专家称为“网络天才”,本来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互联网行业成就一番事业,却因为贪图小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受到了社会的惩罚。李俊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路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3)积极行动不仅要求我们要敢于行动,更强调要善于行动。也就是说人生行动要以正确的意识支配、遵循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才能充分展示人生行动的意义,才会创造出辉煌人生。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C

二、判断题

1.√ 2.√ 3.×

三、辨析题

(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一种能力。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人生发展的高度。

(3)自信自强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自信自强是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力量源泉。

四、情境分析题

(1)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地、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是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2)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人的自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突出表现“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做;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

(3)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为现实的过程。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D 5.A 6.C 7.B 8.A 9.C 10.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错误的。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主观臆造事物间的联系。这句话中,将对流星许愿和现实联系在一起,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不是真实的联系。

2.这句话是正确的。

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好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水平,为今后成功的人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四、情境分析题

1.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根据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年轻人看似平常的一“按”,实际上是同个人的素质、道德水平和内在修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今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品德修养,乐于助人,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2.主编的话体现了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显性的联系,也有隐性的联系;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有偶热的联系,也有必然的联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间存在的这些联系,努力去发现、挖掘,才能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3.略(结合本节课内容与自身实际)

4.略(如和谐人际、乐于助人等等)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A 5.A 6.A 7.C 8.B 9.B 10.C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正确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要满腔热忱地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要把握发展的实质,学会辨别新事物和旧事物,要正确理解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不沉浸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失败,以宽阔的胸怀和远见卓识看待发展中的前进与曲折,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

2.这句话是错误的。

顺境和逆境是辩证统一的,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转化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在顺境的条件下,人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可以顺利实现,有利于人主动创造机会,借势而上,不断取得成功。人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基础上,可以激发出更大的发展动力,从而形成人生发展的良性循环。当逆境来临时,可以更好的磨练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积累人生的经验,催人奋进,所以说,在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

四、情境分析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新事物发展的一般途径。在此案例中,打工妹能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遭遇逆境困难时能够理性客观分析前进道路中的曲折性,不沉浸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失败,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树立必胜的信念,最终获得了成功。

2.略(结合本节课内容与自身实际)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C 6.C 7.A 8.D 9.D 10.A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错误的。

人生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职业生活中也必然充满着各种矛盾。比如,工作中的顺利与困难、成功与失败等等,此番话中没有正确看到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人是否取得成功,不在于是否有过失败,而在于由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有无价值。

2.这句话是正确的。

机遇是指好的机会,好的境遇,可以说是一种幸运。机遇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突如其来的、可遇不可求的幸运,因此机遇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这种偶然性之中又有必然性;人们要抓住机遇,首先必须具备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开拓的进取精神、广博的知识和聪明才智等。这都是通过主观努力而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否则即使千百次地遇到良机也无济于事。

四、情境分析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万物莫不有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之中,事物内部或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比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人们可以用网络很方便快速获取信息,但同时也可能被一些虚假不良信息所迷惑,或沉迷于此不能自拔,反倒给我们造成损失,给生活带来麻烦。

2.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在每一个不同成长时期,我们在身体上、学习上、生活上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方面等,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如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顺境与逆境、苦与乐、荣与辱等,人生就是在不断面对这些矛盾、解决这些人生矛盾中向前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成长不同阶段出现的矛盾,积极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D 5.D

二、判断题

1.√ 2.× 3.√

三、辨析题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

实践。

(3)学习学科知识是间接地获取前人的宝贵知识和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也是

别人通过实践获得的,所以说认识最终来源于实践。

(4)因此我们既要学习学科知识,也要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我

们的认识水平。

四、情境分析题

(1)甲同学在求职失败后并没有气馁而是总结经验教训,最后终于找到工作;

乙同学在求职失败后灰心丧气,成了“啃老族”。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成不骄,败不馁,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

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A

二、判断题

1.× 2.√

三、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

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四、情境分析题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任何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虽然表面上看杨某只抢劫了3.5元,但是其行为实质上属于抢劫,严重触犯了我国刑法。

(2)①本质与现象关系原理,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科学研究的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3)①.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

②.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学会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识别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③.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④.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A 5.D 6.B

二、判断题

1.√ 2.√ 3.×

三、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A.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地改造世界的

目的。

四、情境分析题

(1)将牙膏开口扩大1mm

(2)创新是指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生发展中,中职生应自觉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重视实干、重视实践是科学创新的基本要求;②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③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A 5.B

二、判断题

1.× 2.×

三、辨析题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应当予以校正。但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一旦确立之后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变来变去。

四、情境分析题

1、三个工人的人生目标不一样。人生目标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具有鼓舞、鞭策作用。

2、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有明确的方向,不会盲目、不会随波逐流。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具有鼓舞、约束、鞭策作用。人生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C 5.C 6.B

二、判断题

1.√ 2.√

三、辨析题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成现实。

四、情境分析题

1、因为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

2、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总体设计,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社会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中每个个体的努力奋斗。

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D 6.B

二、判断题

1.× 2.√

三、辨析题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实现理想除了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还要有坚强的意志、自觉的责任等主客观条件。

四、情境分析题

1、因为黄志全是一个高度负责的人。

2、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庭负责、对职业负责,尤其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A 5.C 6.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辨析题

1.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们为了自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维护和获得正当合法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不可能离开集体和社会孤立的存在,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兼顾个人、集体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个人、集体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顾全大局,反对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2.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利己与利他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不能只片面的强调其对立表现,而应该更多的看到两者相统一的表现。更多情况下“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利他”。

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在维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热情地关心他人,积极地服务社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利己利他关系的实际行为。

四、情境分析题

1. ⑴从这首歌曲中描述的自然现象,说明了团结起来力量大。从歌曲中描述的场景,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类社会每件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个人、集体、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能离群独居。一旦脱离社会,游离于集体之外,个人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依靠集体、共同努力,就会有巨大的影响力,个人也会从中受益。

⑵.我们中职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社会,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奋斗,团结就是力量。

2. ⑴. 中纪委对刘铁男腐败案的处理,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曾经是高级干部,只要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甚至违反党纪国法,终究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这也进一步说明,我们党中央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

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反对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反对把小团体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第十四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D 5.B

二、判断题

1.× 2. √ 3.× 4.× 5.√

三、辨析题

1.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人的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对其需要的满足,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存在和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意义。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他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基本标志,个人是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来体现自己人生意义的。

人是一个社会的人,满足自己物质、文化需求的正当合法的经济来源,是社会给予我们诚实劳动的回报,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金钱,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和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2.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必须根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对个人需要给予相应的满足,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其次,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

人生价值的评价是有客观标准的。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他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基本标志,个人是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来体现自己人生意义的。

四、情境分析题

1. 何玥以她12岁的弱小生命,以她短暂平凡的人生,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光辉。

她的事迹再一次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他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基本标志,个人是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来体现自己人生意义的。

2.一个年仅12岁的女孩用她的自己生命的陨落换取了他人生命的希望,用她的“死”,换回了他人的“生”。她的事迹告诉我们:生要生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

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D 5.C

二、判断题

1.× 2. × 3. √ 4.× 5.√

三、辨析题

1.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也没有十足之赤。人总是有缺点和优点. 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但这并不是否定了人的全面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社会本质的全面丰富,还指“每个人”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全面改善和德、智、体、美及劳动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将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2.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决不是可以“随性而为”的。个性自由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只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是社会的人,因此,人的自由是受社会关系制约的。

自由是相对约束而言的,完全摆脱约束、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存在。自由总是相对、有条件的它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随心所欲。

一方面,任何个人的个性自由应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妨害影响别人的自由。任何个人的自由都必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前提。

四、情境分析题

1. ⑴.魏永康的这段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了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持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只有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真正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⑵.我们应该吸取魏永康片面发展的教训,坚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自觉克服发展的片面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健康全面的成长。

2. ⑴.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⑵.自由和约束是不可分的。

⑶.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妨害影响别人的自由。

《哲学与人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D 6.C 7.C 8.B 9.C 10.A

11.B 12.B 13.A 14.A 15.C 16.C 17.B 18.B 19.B 20.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辨析题

1.

(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一种能力。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人生发展的高度。

(3)自信自强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自信自强是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力量源泉。

2.这句话是正确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要满腔热忱地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要把握发展的实质,学会辨别新事物和旧事物,要正确理解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不沉浸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失败,以宽阔的胸怀和远见卓识看待发展中的前进与曲折,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

3. 这句话是错误的。

人生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职业生活中也必然充满着各种矛盾。比如,工作中的顺利与困难、成功与失败等等,此番话中没有正确看到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人是否取得成功,不在于是否有过失败,而在于由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有无价值。

4.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们为了自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维护和获得正当合法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不可能离开集体和社会孤立的存在,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兼顾个人、集体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个人、集体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顾全大局,反对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四、情境分析题

1. 答⑴. 中纪委对刘铁男腐败案的处理,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曾经是高级干部,只要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甚至违反党纪国法,终究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这也进一步说明,我们党中央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

⑵.一个人人生目标的正确选择应该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合,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相结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的准则和要求,而刘铁男的人生目标却与之恰恰相反。

⑶.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反对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反对把小团体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2. 答 ⑴.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根据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年轻人看似平常的一“按”,实际上是同个人的素质、道德水平和内在修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今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品德修养,乐于助人,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⑵.主编的话体现了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显性的联系,也有隐性的联系;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有偶热的联系,也有必然的联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间存在的这些联系,努力去发现、挖掘,才能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⑶.略(结合本节课内容与自身实际)

⑷.略(如和谐人际、乐于助人等等)

《哲学与人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D 5.D 6.B 7.A 8.C 9.B 10.A

11.B 12.A 13.A 14.B 15.D 16.D 17.C 18.C 19.D 20.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辨析题

1. 这种观点是恰当的的

(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2)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顺境和逆境是辩证统一的,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转化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在顺境面前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会,促进自身发展;在逆境中要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不要放弃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希望,永不言败、永不放弃,使逆境和挫折成为前景的动力。

3.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2)学习学科知识是间接地获取前人的宝贵知识和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也是别人通过实践获得的,所以说认识最终来源于实践。

(3)因此我们既要学习学科知识,也要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人生目标的确定往往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而社会环境和条件总在变化,确定了的目标也会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修该和更新,但是人生目标的确立也关系到人生的奋斗方向,一旦确立之后就要坚持到底,不能见异思迁,变来变去。

四、情境分析题

1.

(1)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和事。

(2)人生应该具有远大目标,通过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境界的不断提升。

2.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任何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虽然表面上看杨某只抢劫了3.5元,但是其行为实质上属于抢劫,严重触犯了我国刑法。

(2)①本质与现象关系原理,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科学研究的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3)①.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

②.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学会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识别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③.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④.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哲学与人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B 5.B 6.A 7.C 8.D 9.B 10.B

11.B 12.B 13.A 14.A 15.A 16.A 17.B 18.B 19.B 20.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辨析题

1.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1)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类总是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

(2)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即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3)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才能实现变化发展。“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一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外因的作用。

(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河边走”会不会“湿鞋”,关键在于内因,只要我们善于对周围的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自觉抵制不利因素的不良影响,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就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创新意识,有利于人们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有利于把事情办好。

(2)但是,如果不将创新意识用来指导实践,不去尊重客观规律和条件,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办事情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3)可见,具有创新意识是把事情办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决不是决定因素。

4.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1)整体和部分、社会和个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不讲诚信作为社会问题,必然会对个人产生消极影响,但它不能成为个人不讲诚信的根本原因。个人没有诚信,关键是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2)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不讲诚信,社会诚信就难以建立。要建立社会诚信,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3)题中只看到社会对个人的作用和影响,而没有看到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四、情境分析题

材料一

1. 董斌的成功最重要的指示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时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 董斌先后开展了不同项目的业务,都取得了成功。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使自己的主观认识与市场的客观需求保持一致。

3. 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如专业知识基础、意志力、决断力等。

材料二

1. 从歌曲中描述的自然现象,说明了团结起来力量大。从歌曲中描述的场景,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类社会每件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个人、集体、社会共同努力。

2. 作为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能离群独居。一旦脱离社会,游离于集体之外,个人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力量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依靠集体,共同努力,就会有巨大的影响力,个人也会从中受益。

《哲学与人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A 5.C 6.A 7.D 8.B 9.A 10.D

11.B 12.A 13.A 14.A 15.C 16.C 17.D 18.B 19.C 20.C

二、判断题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三、辨析题

41.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

据。

(3)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既要考

虑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也要考虑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4)因此,从表面上看,每个人的人生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实际上这种选

择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42.(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也是一个在曲折

中发展的过程,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的统一。因此,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这两种境遇。

(3)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我们要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以积极的心态对

待顺境和逆境。

43.(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

实践。

(3)学习学科知识是间接地获取前人的宝贵知识和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也是

别人通过实践获得的,所以说认识最终来源于实践。

(4)因此我们既要学习学科知识,也要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我

们的认识水平。

44.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也没有十足之赤。人总是有缺点和优点. 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但这并不是否定了人的全面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社会本质的全面丰富,还指“每个人”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全面改善和德、智、体、美及劳动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将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四、情境分析题

情境1:

(1). 同样是鸟,黄莺充分发挥了自我主观条件的优势,有着莺歌的天赋,又在适当的机遇和机会下博得了欢心;而秃鹰却没有唱歌的主观优势,没有正确的对待自己,一味的东施效颦,其结果必然是悲惨的。

(2). 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这是我们做出人生选择和采取 人生行动的根据。人生选择的实现都要受到自己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要走好人生路,就要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就有可能走弯路。

人的任何选择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所有可供选择的可能都是由客观世界提供的,而不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

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就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3).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别人的有点和长处,以虚心健康的心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我。

情境2:

(1)甲同学在求职失败后并没有气馁而是总结经验教训,最后终于找到工作;乙同学在求职失败后灰心丧气,成了“啃老族”。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成不骄,败不馁,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 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3)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就必须有优良的综合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职业技能,理性的就业观念,坚忍不拔的品质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等。

《哲学与人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五)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D 6.A 7.B 8.A 9.A 10.A

11.A 12.B 13.B 14.D 15.B 16.A 17.C 18.B 19.A 20.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辨析题

1.这句话是错误的。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主观臆造事物间的联系。这句话中,将对流星许愿和现实联系在一起,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不是真实的联系。

2.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生命运动过程。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因此,要有精彩的人生,只有积极行动。不积极行动,不想行动,不愿付出努力,终将一事无成。

3.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 实践。

(2)学习学科知识是间接地获取前人的宝贵知识和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也是 别人通过实践获得的,所以说认识最终来源于实践。

(3)因此我们既要学习学科知识,也要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我 们的认识水平。

4.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利己与利他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不能只片面的强调其对立表现,而应该更多的看到两者相统一的表现。更多情况下“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利他”。

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在维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热情地关心他人,积极地服务社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利己利他关系的实际行为。

四、情境分析题

1.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万物莫不有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之中,事物内部或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比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人们可以用网络很方便快速获取信息,但同时也可能被一些虚假不良信息所迷惑,或沉迷于此不能自拔,反倒给我们造成损失,给生活带来麻烦。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健康诚信的品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坚持做到不发布虚假信息,不造谣、不传谣,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网站。

(3).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在每一个不同成长时期,我们在身体上、学习上、生活上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方面等,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如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顺境与逆境、苦与乐、荣与辱等,人生就是在不断面对这些矛盾、解决这些人生矛盾中向前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成长不同阶段出现的矛盾,积极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

2.

(1)因为黄志全是一个高度负责的人。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他人的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意志品质和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庭负责、对职业负责,尤其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相关文章

  • 20**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典型简答.论述题目集锦
  • 哲学典型简答.论述题集锦(第一单元) 1.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答案:(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怎样全面理解哲学的概 ...

  •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
  •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次作业(名词解释) [论述题]26.感性认识 27.认识运动总规律 28.真理 29.价值 30.社会有机体 31.生产力 32.生产关系 33.阶级 34.国家 35.国体 36.政体 37.社会经济结构 38.社会观念结构 39.文化 40.文明 ...

  • 堂堂书阵百重关 阅读答案
  • 堂堂书阵百重关 王充闾 ①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②其 ...

  • 20**年1219如何解答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
  • 高中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归纳 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答题时应采取"三步曲": 第一步: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说明某一实际问题的含义或性质. 第二步:联系答. ...

  • 华南理工马克思随堂作业(含答案)
  •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 C.认识大师 D.享受大学教育 参考答案:A 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 A.他们有名牌效应 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C.他们有较好的 ...

  •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 最后一课老舍铃声,对一个做贯了教员的,有时侯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 ...

  • 超星尔雅大学生公民权与人权教育参考答案
  • 1 公民在英语中最早的意义是(). A.市政团体的成员资格 B.贵族 C.城市 D.自由城市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古希腊社会中,不可以被称作公民的是(). A.父母是公民的人 B.工匠 C.奴隶 D.佣兵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开启了人权时代的序幕. A.专制王 ...

  • 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 XX 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 政治 座位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答案直接填在后边的表格中) 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哲学派别,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是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_____问题 ...

  • 20**年高考语文--辽宁卷
  • 高考题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 第Ⅰ卷 甲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 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