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招安原因探析

《水浒传》招安原因探析

02级中文本科五班 付辉华 学号:020580305

内容提要: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好汉逼上梁山,但根在正道社会,忠君报国,积极招安。政府的衰微,力量的薄弱,面对反抗,采取妥协政策。政府招安,梁山向往招安。梁山与政府达成协议,实现招安。

主题词:《水浒传》 招安 原因 探析

《水浒传》中的招安是梁山武装团体规模不断扩大,实力逐步增强,其内部组织结构多次改组,演变发展的结果,是梁山好汉们愚忠的表现,更是统治者无力镇压而妥协让步的一种明智选择。《水浒传》中的招安蕴涵着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意识,这也恰恰是浓郁的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环境孕育了招安。

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逼上梁山,魂归故里

梁山好汉何以上梁山?其途径有二。“逼上梁山”与“梁山逼上”。 《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可算是英雄豪杰,才能非凡,但为什么会沦落到水泊里做了盗贼?社会的极度黑暗,朝廷的腐朽,正道社会抛弃或难容具有正义的英雄豪杰,致使他们去寻找自己心目中伦理价值体系——聚义梁山,替天行道。

“逼上梁山”是“乱自上生”的根源。社会的黑暗,政府的腐朽在《水浒传》中作了深刻细致的描写。高俅为首的奸臣也是宋微宗皇帝包庇的一帮奸臣贪官扰乱朝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侵蚀朝廷,

染黑社会。高俅发迹的经历及其对王进、林冲的迫害就可知道恶势力在宋朝社会中的危害。新任知府高廉因高太尉而升迁,并依其势力而在当地无所不为。高廉妻舅殷天锡则倚仗姐夫权势,在当地横行害人,迫害柴皇城家破人亡。高廉因高俅而发迹并滥施淫威,殷天锡倚仗妻舅为非作歹,横行地方,可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高俅的恶势力在延伸,其危害是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的。再如,蔡京之子蔡九知府逼反宋江。宗法制度影响下的封建政权社会,任人唯亲,扩展自己权势,近臣、权贵控制朝政,导致皇权社会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腐朽,朝廷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此外,诸如政府司法部门的黑暗与腐败导致社会的不公。好汉们吃了官司在官府老爷审案时要上下打点银子,发配上路给押送的公人银子,到了发配地也得给牢城差拔、管营常例钱,甚至只要肯使钱,可买通公人在押送路上结果了囚徒。“司法腐败才是最大的腐败”导致社会的黑暗与混乱。

社会制度的不公,也同样会导致社会的不安与动荡。当时社会重文官轻武官,官吏等级森严,吏有才艺,立了功也不会升为官,社会制度弊端使武官责任重大却受到轻视,不被重用,清风寨的文武两个知寨不合,花荣终究走上梁山。官吏等级径渭分明,使吏中的俊才豪杰被抛弃,推向社会边缘。

“金圣叹的批评之中说‘一副才调无处摆划,一块气力无处出脱’是好汉们的悲剧所在。”“而好汉们没有机会为朝廷所用,没有机会赴疆场施展本领抱负。金圣叹所叹息的‘是谁之过也’这就是所谓的‘乱

自上生’的大悲剧的来由。”①是朝政腐朽,社会黑暗的由来。好汉们不为正道社会所用,可以分析为以下两种发展途径。一是受到冤屈,失去正途发展的机会;二是被野心者设计入彀。前种情况继续发展,便会让好汉们脱离正道社会,被正道社会逼上梁山。第二种情况,好汉们被梁山上的野心者诱骗上梁山,即“梁山逼上”。林冲多次受到迫害便是活佛也忍不了,最终脱离正道社会。史进烧了史家庄之后,为了“不把父母遗体便玷污了”,②坚持不落草。卢俊义是当地有名望的财主,他是极不愿落草的,但走投无路,只得上梁山。还有朱仝、呼延灼、徐宁等,他们或是被朝廷逼迫或是梁山逼迫纷纷走上梁山。而并非他们自觉自愿的走上梁山。他们不愿落草是因这不是正道,正是对梁山持否定态度的表现。他们仍然对正道社会报有极大希望,灵魂深处仍忠于他们心目中的合法政权宋朝廷,忠于正道社会的“正”。他们也知道自己是有罪的,宋江为俘获的官兵解其缚时常说“不敢背负朝廷”、“误犯大罪”、“借水泊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③梁山好汉们忠于皇帝,忠于朝廷。但好汉们一方面和封建王朝作斗争,一方面又寄希望于皇帝的招安。因此,只要朝廷、皇帝招安,梁山好汉们是会接受的。

二、梁山队伍的发展、壮大,导致其性质的改变,逐步趋向主流社会,为招安奠定基础

梁山由弱到强,直至转衰的过程是其自身由外到内,形式到本质的改变过程,逐步实现招安。

1.梁山官兵数量的剧增,使其自身具有的正道社会伦理道德观

念、政治、思想影响梁山性质

梁山的成长、壮大的发展轨迹、阶段性的变化,在打破祝家庄之后是一个关键的转变。山头的重要性明显下降。而官兵的连续被裹胁上山为发展主轴。孙立以“未受屈”的军官带了大队人马上山,此后不断裹胁一流将才上山:徐宁、凌振、呼延灼、关胜、索超„„以及他们的副将,直到卢俊义上山,一百零八人聚齐。大批官兵加入梁山,数量上占了优势,超过梁山原有的盗匪出身的人数,这就影响梁山团体性质的变化。

官兵上梁山之前就是在正道社会成长生活,所接受的是正道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伦理价值体系。他们是受统治阶级文化思想教育或影响长大的,头脑之中,灵魂深处始终打下统治阶级意志的烙印。官兵也是由宋朝廷教育、培养、训练的,其政治色彩更鲜明——为大宋政权的维护巩固服务的。官兵来自正道社会,而正道社会失去凝聚力(失去公正、公道,黑白不分,混淆是非等)所以他们从正道社会飘逸出来,走向社会另一端。由于这部分人骨子里深受正道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价值的毒害,大批的这部分人上梁山将会改变梁山的性质,有意的或无意识的。就像一塘污水中注入清水,不断的注入水,污水终究是冲淡变清的。因此,梁山的团体就会与正道社会一样清白,当正道社会创造条件时,有了招安机会,他们心中的招安之心就会萌动,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

2.大批官兵聚集梁山,用正道社会的伦理价值体系、思想文化意识漂白梁山原有的山头习气、匪气、使梁山向正道社会发展

大批官军招降上梁山成为梁山的队伍的一部分,他们与梁山队伍相融的过程中,起到了影响梁山原有队伍的性质,二者经历、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等不同,但同处一个山头,相互交往,共同融洽相处,在这是与非、正与邪、黑与白的冲突磨合过程中,由于成批官兵、社会精华分子在数量上,在文化程度上、心计方面大都超过原梁山的大老粗(原梁山好汉大都是武官、社会流浪汉,接受教育机会不多)显然这些官兵、精华分子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影响着梁山的盗匪们。军官在上梁山时,其手下部将并未都跟随上梁山,而这样的军官在梁山必然由梁山原有的盗匪作其部将。这些部将受到官军的调教,自然会受到来自正道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教育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漂白山头匪性,而使其更具正道社会性。

梁山在攻打祝家庄之后,宋江把扈三娘嫁给王英,树立一个典范,从此梁山好汉不再是晁盖、柴进那种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的单身贵族,而是梁山成立了家庭。接着就是在成批官兵带着妻室上山的新的演进阶段了。官兵是封建社会的中坚分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结构的组成基石,二者合起来其实已充分具备了所谓正道社会的伦理规范与价值体系了。因此,梁山泊也具备了所谓正道社会的伦理规范与价值体系,也就是梁山泊逐步向正道社会靠拢,为今后的招安垫了底。

大批军官及其家庭、社会精英上梁山,对梁山各方面都带来正道社会的影响,逐渐冲淡盗匪集团的草莽性、江湖气。梁山黑社会性淡化也意味着正道社会意识的燃烧与旺盛,意味着梁山盗匪走向正道社

会。

3.梁山事业壮大,人事改组,分工具体化,形成了正道社会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这是梁山泊团体向正道社会靠拢的一种表现。

晁盖中箭死后,宋江暂时做了梁山泊主,即进行了第三次人事改组,其最大特点就是新上山的军官依过去两次的例子——新上山的头领获重用,而占据了重要位置。山寨共分六寨,除水军之外,前后左右四寨都以军官领先或为主体(如前寨是李应领先,但其下有两位军官与鲁智深,后寨是柴进领先,其下有四位军官),中寨忠义堂宋江、吴用、公孙胜之后是花荣、秦明两位军官。这时候梁山泊的体质又进一步发生变化,而且是具有所谓正道社会的优势,把军官的各种优点(武艺高强、职业化作战、有正规带兵经验„„)带进了梁山泊。这些宋江帝王气质的证明,改造革命团体的体质,使之所谓正道化而去其山头气、江湖气。

宋江完成了梁山泊集团改造,改变其体质的艰巨工程,聚齐一百零八个头领之后,又对梁山集团的人事与权力形式编排,组成了一个正道社会形式的政府组织机构——梁山团体职务分配形成“微型政府”。

职务分派是任何一个具有规模的团体所必须进行的,尤其是梁山泊发展壮大的分属各种不同专业的一百零八人。最后一次梁山泊团体职务分派,是继前面三次改编之后,具有终结式地往革命交战团体的军政府形式发展的意义。分派内容详细、各依马军、步军、水军、机密、打探声息、钱粮、监造„„以致于公文、印信、医疗、房舍、军

器等专业,形成一个如《水浒传》书中所形容的,真可图王霸业的军事性的“微型政府”形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政府”虽小,但已具备正道社会的政府脏腑,显然是以政权的组织形式向正道社会迈进了一步。

一言以蔽之,梁山团体的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梁山体质改变的过程,山头主义、江湖气,草莽气漂白的过程,向正道社会一步步靠近的过程。

三、梁山集团的壮大,正道社会的解体,双方力量的抗衡,导致招安的出现

梁山队伍成长壮大的过程是其与正道社会争夺人才、军马、武装力量的过程,发展到与政府相抗衡的过程。《水浒传》多次描写政府军队对梁山的围剿,但均以失败告终。这时的梁山与政府对抗,仅仅是处于防御阶段,是力量不足,无法向政府进攻的表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梁山力量的壮大,梁山斗争规模扩大了,由防御战转为进攻战。攻城夺县,用集体的武装力量摧毁县、州、府政权,用集体的武装力量消灭祝家庄和曾头市这类恶霸地主势力,真实地反映梁山集团的壮大并与政府相抗衡的现实。

梁山的壮大,也就是政府力量的衰减。正道社会的解体:

1.栋梁被腐蚀——社会开始解体

像高俅无德无才的标准小人掌握了京师禁军的人事大权,以私害公,公报私仇,闲置人才,优秀军官逐一被迫离开本职,像林冲、史进遭迫害离开本职走上梁山。这是社会解体的第一步 先从国家政

府的栋梁开始蛀蚀。

2.社会基石的松动——社会进一步解体

大厦栋梁遭蛀蚀是中上阶层社会的解体,而栋梁之下还有大厦的基石——广大的社会中下层也进行另一种情形的解体。州级官吏到地方官吏刑狱不公,营私舞弊,腐烂。如武松孟州接触的施恩、张督监。戴宗、宋江、朱仝、雷横等官吏与匪相通,使社会更加黑暗,社会上出现黑店,江湖上开着人肉包子店。地方基层吏逐步偏离正道社会,封建地主阶级中的部分中坚分子开始偏离正道社会。晁盖身为保正,竟为了一笔不义之财可以立即勾结江湖朋友犯下杀头之罪。史进也是地方地主,私通盗匪,放火烧了史家庄,流落江湖,最终梁山落草。这些都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阶级逐渐瓦解。

3.正道社会主体力量上梁山——社会大规模的解体

祝家庄被摧毁、成批官兵被裹胁上山、攫取大名府一等才俊卢俊义的大阵仗。性质上是梁山泊对正道社会的主体力量(农村庄园联防体系、朝廷重要军官集团,社会才俊员外)进行有计划、有步骤与有意志力的正面攻击。这是所谓正道社会之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完全崩溃瓦解而被梁山泊所吞噬。正道社会的分解,也意味着宋政权的瓦解,力量削减。童贯、高俅多次败于梁山泊,梁山泊冲州撞府,攻打村庄屡屡得手,便是朝廷衰微,梁山壮大的事实。

梁山的日益壮大,大宋政权的逐渐衰微,二者形成对峙局面。统治者没有能力镇压、消灭造反的梁山集团,无可奈何情况下只好采取妥协、让步的处理方法。梁山自己的壮大,有资本与统治者讲条件,

讨价还价。这为梁山招安创造了条件,最终实现招安。

四、梁山好汉们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④“替天行道”

1. 梁山好汉们是忠于大宋朝廷,忠于皇帝(天子)的

梁山好汉们反抗谁呢?他们“深切痛恨的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不反对那福根子——至高无尚的皇权。⑤正如他们所说的“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⑥只是奸臣当道、朝纲混乱,社会黑暗、政治腐朽、失去公道、正义,所以他们要替天(宋皇帝)主持公道、正义、打击贪官污吏,打击恶霸地主,反抗压迫,为人民报仇雪恨。

他们造反是认为在封建制度统治下,天高皇帝远,自己身受其害的,是酷吏贪官造成的。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酷吏贪官,并不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只是个人品质.的好坏,而皇帝仍然是真命天子,朝廷不明,仍是奸臣闭塞的结果。

所以,他们既拥护皇帝,又反贪官污吏,当皇帝为代表的朝廷招抚他们时,梁山队伍便认为是依天行道了,立即把“替天行道”换成了“顺天”,“护国”的招旗,接受招安。

2.招安是梁山好汉们共同的愿望,他们找到了归属

梁山好汉们汇聚梁山或是为了争取生存权利或是为了图半世快活亨荣华富贵,或是为了讨个出身而不得,或是为国家效力,报效边庭无门。招安则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造反者的衣食问题,拥有生存的合法权利,甚至凭自己的武艺、才能还可报效边庭立功,博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其中的领导者在朝廷还能有荣华富贵,获取功名,封官加爵(宋江在未立功时就被封了

个破辽先锋。立功后加授武德大夫,赐金银一千两,锦缎十表里,花袍一套,名马一匹。)这样,梁山好汉们在梁山泊找到归属,梁山泊在大宋朝廷找到归属。

因此,宋江努力争取招安的行为并没有受到梁山好汉们坚决的抵制和根本反抗。一百零八将中的活跃人士大多数赞成招安,即使有些反对宋江过急做法的人士,也并非是真的反对招安,而是不赞成不讲任何条件的“招安”。这种“招安”不仅不能使他们变泰发迹,而且威胁到个人生命安全。他们反对的是不成功的招安,要的是成功的招安。

3.宋江力主招安,加快了梁山泊的招安步伐

宋江自幼攻读正道社会的经史子集,受到的是正统社会的统治阶级思想文化教育,他虽私通盗匪(在上梁山前就为官府通缉的晁盖一伙通风报信),与社会游民有交往(资助社会江湖好汉,广得社会传名“及时雨宋公明”的称呼。)但宋江自始至终是忠于朝廷的。宋江忠于宋皇帝不仅是因受统治阶级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因他是朝廷的吏——押司,为朝廷办事。他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应是具有那个环境的思想、文化、伦理意识。于是宋江“于家大孝”,“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在宗法社会里,孝扩大了就是忠。宋江于家是孝,于国是忠,于国家便是忠孝。自宋江上梁山泊后,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挂上“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企图强化梁山的为国忠的思想,争取正道社会的人们容纳他们,寻求梁山泊的合法合理性(统治者眼中的梁山好汉是草贼、背叛朝廷,大逆不道。梁山好汉,尤其

是宋江也称自己“文面小吏”,“罪该万死”。都认为梁山团体是叛逆,

不合道,不合法的,名不正,言不顺的贼。)宋江为了更进一步深化

他的忠的思想,让好汉们同自己保持思想一致性,紧紧凝聚为一体,

接受朝廷招安,大肆宣传九天玄女的“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

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⑦运用天意难违来宣传忠君,

招安的思想意识。

宋江不仅从思想领域来强化梁山好汉的忠君意识,而且身体力

行,努力实现早日招安。宋江在为败将解其索时往往纳头便拜,屡次

讲“并无异心,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若蒙朝廷赦罪招安,情愿与

国家出力。”⑧“原来宋江素有仁有德,素怀归顺之心,不肯尽情追

杀朝廷残兵败将。”⑨宋江对投降的朝廷军队如此客气,“纳头便拜”,

“不肯尽情追杀”,并反复讲明自己无异心,要归顺朝廷。可见他招

安的心是很诚很切的。为了招安,在高俅面前称“死罪”,“万望太慰

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⑩卑躬屈

膝。为了招安,找到妓女李师师牵线搭桥,找到宿太尉。甚至还动用

了不少的金银贿赂朝廷官员以达招安目的。正是宋江如此热衷于招

安,积极招安,所以梁山团体招安才得以顺利的完成。

宋江“替天行道”,忠于朝廷,忠于国家。在招安之后,破大辽、

平方腊,捉王庆,真是为国家出了力,立了功,封官加爵。至死也不

忘忠义清白。当朝廷赐死宋江时,宋江还对李逵说:“我死之后,恐

11所以给李逵的酒中也怕你造反,坏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

下了毒药。用牺牲自己最信赖的兄弟生命来保存自己的忠的名声。宋

12的国家忠臣形象。 江做到了“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宋江如此忠于大宋皇帝,作为梁山的核心领导人物,梁山泊走向正道

社会,接受招安,忠君报国也是不可避免的。

梁山泊团体的形成、发展、壮大,直至招安的整个过程,其实是

他们在正道社会——游离正道社会——归位正道社会的历程。他们源

于正道社会,根在正道社会,长在正道社会,正道社会出问题,把他

们推向反社会一面,他们游离正道社会,然而根本在正道社会,脱离

不了正道社会,所以随着自己的壮大,正道社会力量也在自己身上逐

渐增大,最终自己的壮大把自己拉回到了正道社会面——实现招安。

招安,梁山队伍形成壮大的最终归宿。

注释

①王北固著《水浒传的组织谋略》,46页,上海出版社,2003。

②《水浒传》,21页,岳麓书社出版发行,2004。

③《水浒传》,463页,同上。

④王学泰、李新宇:《<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119页,天

津古籍出版社,2004。

⑤⑥《水浒传》,(序言部分),7页,同上。

⑦《水浒传》, 页,岳麓书社出版发行,2004。

⑧《水浒传》,463页,同上。

⑨《水浒传》,601页,同上。

⑩《水浒传》,622页,同上。

⑾⑿《水浒传》,888页,同上。

参考书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岳麓出版社发行,2004。

2.王学泰、李新宇:《<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评=,天津古

籍出版社,2004。

3.王北固:《水浒传的组织谋略》,上海出版社,2003。

4.于汀:《说水浒侠义》,长虹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 论[水浒传]招安结局
  • 论<水浒传>招安结局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张 勇 (阜蒙县职业中专,辽宁 阜新) [摘要]由于被逼无奈,水浒英雄们聚义水泊梁山,以"替天行道"为旗帜,上演同统治者进行大规模军事对抗,进而表达出"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理想.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最终 ...

  • 水浒传梗概
  •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着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名,初名,一般简称,全书定型于明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着,而罗贯中则做了整理,金圣叹删节为七十 ...

  •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这部书着重写了宋江.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的个人传奇故事,其中详细写宋江的有十回,宋江人称"及时雨",他也同样经历了被逼上 ...

  • 李逵为什么要骗杀梁山好汉韩伯龙?
  •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电视剧<水浒>中的李逵,康凯(饰) ▼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 李逵为什么要骗杀梁山好汉韩伯 来自鱼羊秘史 00:00 11:30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因义气而走在一起,所以,梁山好汉一直是一致对外,对内都称兄弟, ...

  • 评新电视剧版[水浒传]人物--宋江
  • 评新电视剧版<水浒传>人物--宋江 前段时间,看了新版的<水浒传>,对其中的主角--宋江,作了一番留意,现在写下 我对宋江的浅显品评(仅根据新版电视剧而论),希望能与爱看水浒的朋友们共享一下. 背景介绍:<水浒传>由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施耐庵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

  • [水浒传]名著阅读题6
  • <水浒传>故事梗概 宋哲宗时,东京开封府有一个浪荡破落子弟高俅不务下业,被父亲告发,判成罪犯,遇赦回东京,因踢得一脚好球,受端王赏识.端王即位称徽宗,高俅被封为殿帅府太尉.从此高俅依仗权势,祸国殃民.高俅上任即挟隙报复,逼得王进携母弃家,投奔延安府经略相公.王进路过史家村感恩收九纹龙史进 ...

  • [水浒传习题]
  • 一.填空. 1.的作者,朝代,它是我国第一部小说. 2.中共有,天罡共人,地煞星共人. 3.是以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4.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 5. 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 ...

  • _水浒传_替天行道_考论
  • 文 史 哲 2010年第1期(总第316期)JOURNALOFLITERATURE,HISTORYANDPHILOSOPHYNo 1,2010(SerialNo. 316) 水浒传 替天行道 考论 王 平 摘 要: 替天行道 是 水浒传 中梁山好汉所奉行的宗旨,这一宗旨的内涵不仅在 水浒传 成书之前 ...

  • [品水浒]一代名妓李师师
  • 名妓李师师是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东京汴梁人,本姓王.李师师是北宋东京城永庆坊染技工匠王寅的女儿.王寅的妻子生下女儿就去世了,王寅用豆浆当奶水喂她长大,在婴儿时代,从来没听她笑过.北宋东京有个风俗,生了儿女,父母若是宠爱他们,一定要让他们在名义上出家,到佛寺去度过一个时期.王寅就把她送到宝光寺,寺院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