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背景资料

2009年10月9日,以色列警察与抗议者在位于东耶路撒冷的一个社区内发生冲突,造成多人受伤。

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山(穆斯林称尊贵禁地)同属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圣地。因以色列上月底限制巴勒斯坦人进入圣殿山祈祷,双方

暴力冲突9日继续升温。

以方希望通过限令防止圣殿山地区再

发骚乱,但事与愿违。除东耶路撒冷地区冲

突不断外,其他一些地区也爆发抗议以色列

的活动。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

斯)控制的加沙地带,数千名民众9日走向

街头举行抗议活动。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说,尊贵禁地战斗已经开始。而在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控制的约旦河西岸,也有数百名抗议者走向街头,呼吁保护穆斯林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地位。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9日举行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的限制措施,得到约旦、伊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声援。约旦首都安曼和另一城市扎尔卡也出现街头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限制穆斯林民众,示威者要求政府断绝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阿卜杜—拉赫曼·阿提亚呼吁以色列立即取消限制措施,并称赞巴勒斯坦民众的抵抗行动。

专题解读

在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伴随大国之间的角逐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之间霸权争夺,战后形成帝国主义世界统治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各国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两极对峙的冷战割据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 的局面,在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然而,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由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还连绵不断,恐怖主义危害依然严重;单极和多极的矛盾错综复杂;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显现,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给人类安全带来新威胁继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同舟共济。

本专题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现代历史教学凸现的全球史观,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对本专题的内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

考点梳理

一、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

1.萌芽(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战争

早期殖民战争:在早期的殖民扩张过程中,英国通过 “无敌舰队”之战,打败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又通过英荷战争、英法战争,相继打败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

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2.初步形成(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1) 维也纳体系:拿破仑战争之后,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通过了恢复封建秩序、限制法国再起、分割法属殖民地、重划欧洲版图、维护德意分裂等决议。从而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2)东方附属于西方: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成地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

3.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帝国主义缔约结盟的狂潮:(1)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加剧。(2)表现: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围绕英国和德国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3)影响: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大搞军备竞赛,疯狂扩军备战,为了控制欧洲和世界霸权进行激烈的争夺,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国际关系极度紧张,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① 1919~1920年,战胜的英美法等协约国为缔结和约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奥地利、对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的和约,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形成凡尔赛体系;②1920~1921年,美英日等国为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确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新秩序,构成华盛顿体系。③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确立战后帝国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统治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但它并不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种下了战败德国的民族复仇心理,损害了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反抗,战胜国之间也因分赃不均而矛盾重重,随着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一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而这一体系的崩溃意味着新的战争的爆发。

3.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相同之处:①实质:都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国际控制;③暂时缓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确立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但不能长久;④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利益。

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侵害

(1)表现:巴黎和会,中国以胜利的协约国成员身份参加,帝国主义列强却无视中国人民的合法权利,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是当事国,却被迫签订向帝国主义“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再次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历史认识: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实力外交,半殖民地的中国实力弱小,外交上无独立可言,任人摆布。“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要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突破:①1931年,日本撕毁《九国公约》,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②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将军队扩充到60万人,③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④二战前,德国吞并奥地利,将军队驻扎到莱茵河东岸。⑤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三、法西斯侵略扩张与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

1.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①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组阁。②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③日本: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德、意、日法西斯专政比较:①不同点: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在于一战后国内社会政治矛盾,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在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德、意以政党和党魁为核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以军部为核心建立法西斯专政。②相同点:都利用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危机。

(5)轴心国集团的形成:①标志: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②性质:法西斯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③影响:三国相互勾结,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法西斯侵略扩张(二战前)

(1)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3)1936年,德意志侵略西班牙,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吞并奥地利,利用慕尼黑协定侵略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

(1)目的:把法西斯国家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出卖弱小国家利益,维持自己既得利益。

(2)表现:①1931年,纵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②1935年,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③1936年,纵容德国和意大利侵略西班牙;④1938年9月,召开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

(3)后果:①客观上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加快大战爆发的进程。②严重侵害弱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英法美自食其果:二战中,法国被占领;英国遭到德国沉重打击;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饱尝纵容侵略苦果。

(4)教训: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危机;对法西斯邓邪恶势力决不能纵然姑息。

四、二战时期重要国际会议

1.26国华盛顿会议:1942年1月,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2.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英、美三国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满洲、台湾等)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表明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3.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苏、美、英三国召开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签署《雅尔塔协议》规定: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5.波茨坦会议:1945年7~8月,苏、美、英三国召开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宣言》(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五、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

1.美国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形成

(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4)表现: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最先实施于希腊、土耳其。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7年,又称‚欧洲复兴计划‛):目的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同时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③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949年5月):目的是进一步控制西欧国家,对抗苏联;性质是帝国主义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工具;冷战结束后,成为美国发动现代侵略战争的根源。(苏联1955年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与之对抗)

(5)影响: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的两极格局形成,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美苏争霸

(1)背景:二战后,美国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推行全球霸权政策;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3.挑战两极格局的因素

(1)西欧、日本的崛起:西欧共同体的成立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70年代,形成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2)亚非来的奋起: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维护民族独立,实现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4.两极格局的终结

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冷战格局终结。

六、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级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形成。

“一超”: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建立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主要任务。

七、二战后的地区冲突

1.巴以冲突

(1)历史根源:犹太人的祖先曾在巴勒斯坦地区生活,后来流亡世界各地;阿拉伯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9世纪犹太人掀起复国主义运动,要在巴勒斯坦地区重建自己的国家,引起阿拉伯人反对。

(2)现实因素:(大国介入、领土和资源问题、民族和宗教问题等):①巴勒斯坦地区有“中东心脏”之称,处于三大洲之间,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各个时期世界列强必争之地,列强的角逐也使这一地区长期动荡不安。②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矛盾更加复杂化。③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④耶路撒冷(三教中心)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⑤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中东战争:1948年根据联合国决议,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以色列国成立后到1982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先后发生五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4)和平之路: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虽出现转机,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相互承认,迈出和平进程上的重要一步,和平出现曙光。1994年,巴解组织领导任阿拉法特与以色列领导人拉宾、佩雷斯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但由于种种原因,中东和平进程不断出现曲折和反复。直到21世纪初,巴以冲突仍时有升级和加剧,成为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5)解决冲突的途径:①应以民族的宽容代替仇恨、以对话代替对抗,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平等协商,共同发展。双方最大限度地作出让步,尤其是以色列应该遵守联合国决议中划分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巴勒斯坦人也应该放弃暴力斗争,特别是恐怖袭击,用和平方式最大限度争取权益。②西方大国在解决巴以问题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只要这样才能实现该地区永久的和平。③应更多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协调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

2.印巴冲突:1947年,遗留不少严重问题,印度教教徒和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更造成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3.波黑冲突: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1995年12月14日《波黑和平框架协议》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协议规定,波黑继续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穆克联邦控制波黑领土51%,其余由塞族控制。

4.朝核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并扬言要对这些设施实行检查。朝鲜方面则反复声明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为了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政府曾多方进行斡旋,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就政治解决朝核问题举行多次六方会谈。

5.伊朗核问题: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

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同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归纳整合与难点解析

一、20世纪世界格局有哪三次重大变动?有何特点?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一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统治新秩序,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国家紧张关系,但这一体系不能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矛盾,因此也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2.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表现为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局面。

3.冷战后:20世纪末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暂时形成“一超多强” 的局面,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严重威胁世界安全。

二、近现代国家关系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国际组织?

1.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先后形成的三组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一战时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二战时期: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

2.战后维护和平组织:一战后:国际联盟;二战后:联合国。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不同作用: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等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成为维护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而联合国在二战后特别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在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国际经济组织:①全球性:世界贸易组织(WTO),七十七国集团(Group of 77),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②地区性: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EU),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盟(ASA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北约与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的不同性质:欧洲共同体是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加强政治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北约是帝国主义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部分,冷战结束后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共产国际。 三、20世纪重要的国际会议有哪些?

1.巴黎和会(1919年):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奥地利、对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的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1921年):签订《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形成华盛顿体系,确定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新秩序。

3.慕尼黑会议(1938年):签订《慕尼黑协定》,纵容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4.26国华盛顿会议(1942年):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开罗会议(1943年):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

7.德黑兰会议(1943年):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8.雅尔塔会议(1945年):签署《雅尔塔协议》规定,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9.波茨坦会议:1945年7~8月,苏、美、英三国召开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宣言》(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10.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11.亚非会议(1955年):体现了亚非国家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12.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

四、美国是如何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又是怎样推行霸权政策的?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美国的霸权政策?

1.美国经济发展:(1)独立战争之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2)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4)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美国抓住科技革命时机,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国家。(5)两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利用中立地位,扩大国际贸易,大发战争横财,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6)针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7)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经济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推行霸权政策:(1)1853年侵略日本,1854年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2)对中国的侵略:1856-1860年,伙同英、法、俄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年代,侵略中国台湾;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99年,向中国和西方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3)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企图确立战后霸权,战后主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紧对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扩张。(4)二战前对法西斯侵略实行纵容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战,组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此间,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实行援华政策)(5)二战后,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全面推行霸权政策: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失败后对新中国进行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开始扶持日本,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发动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侵越战争失败后,其霸权地位急剧衰落。(6)90年代以来,又先后发动海湾战争、打击南联盟(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战争,继续推行霸权政策。

3.认识:(1)历史进入21世纪,美国依然依靠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根源,只有反对霸权主义,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2)坚持改革,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坚持科教兴国,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3)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中国,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五、法德关系

(1)历史上的先进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德国马克思主义。

(2)两国之间的战争: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3)分别参加的军事集团:①法国:协约国、国际反法西斯同盟;②德国:同盟国、轴心国。

(4)由对抗走向合作的表现及启示:①表现: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②启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放弃对抗,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欧洲国家合作的成功应该成为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

开放性问题

一、如何正确处理冷战后的地区冲突?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一切威胁世界和平的势力作斗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加强国际合作,放弃对抗,走向对话,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互信、互利、平等的新安全观,通过平等谈判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安全。

(3)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

加强国际合作,成立国际联合反恐组织,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三、中国关于核武器扩散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1)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扩散,并积极参与国际防止核扩散与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2)主张加强与成员国的合作,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

(3)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地区核问题,反对利用核武器扩散问题,干涉他国内战。

四、如何正确认识主权和人权的关系?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1)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利,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是维护和发展人权的前提;维护人权必须依据具体的国情,尊重国家的历史和现状。

(2)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其推行霸权政策,干涉他国内障的工具。

五、国际局势和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1)当前国际局势:①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② “一超多强” 的局面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④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⑤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⑥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⑦南北差距进一步加大。⑧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2)面临的机遇:①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②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际地位不断提高。③中国获得经济建设有利的外部条件。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识经济在不断发展。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⑥成功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

(3)面临的挑战:①落后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②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③经济全球化使广大中小企业遭受冲击。④人才的流失。⑤科技水平与发达国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⑥祖国统一进程仍面临一些障碍。

(4)中国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发,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努力提高综合国力;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发挥在联合国的作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任的大国。

(5)中国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对性训练

一、单项选择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表现是:

A.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B.德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C.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与对峙 D.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2.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有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 B.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C.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下列哪一个条约?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条约》

5.下列有关右图所示的国际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A.1920年1月根据《凡尔赛和约》成立

B.成立初由英、法、美等国控制

C.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国际组织 日内瓦万国宫

D.是维护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

6.毛泽东这样评价某次国际会议签订的某项条约,“它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次会议和这个条约是:

A.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B.雅尔塔会议、《雅尔塔秘密协定》

C.巴黎和会、《九国公约》 D.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7.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主要表现在它: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

C.调整了列强的统治秩序 D.惩治了战败国德国

8.在当今世界上,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势力已经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思考,20世纪30年代后期,当时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B.美苏冷战和霸权争夺

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D.地区冲突和宗教纷争

9.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这里的“决定”出自:

A.《九国公约》 B.慕尼黑会议 C.《凡尔赛和约》 D.雅尔塔会议 10.1938午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虎口”指的是当时的: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11.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结论:

A.英国 B.波兰 C.法国 D.苏联

12.“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的再起,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在二战的危机关头,促使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召开巴黎和会 D.成立联合国

13.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①会议文件中包含有损中国主权的内容 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理方案 ③参加会议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④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有些漫画往往是生动的历史。下边的图是1942年一幅

战争宣传漫画,题名为《绞死希特勒》。从这幅漫画中,我们获

得了什么最主要的历史信息:

A.希特勒是发动世界大战的元凶

B.希特勒死有余辜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D.国际正义力量的联合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原因

15.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使馆员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刚刚开始。”他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朝鲜战争

16.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17.小聂在学完“冷战 ”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帮助他找出其中的错误: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18.“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A.美国的历史 B.英国的历史 C.法国的历史 D.苏联的历史

19.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盟、俄、中的五极格局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C.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美国无力推行霸权政策

20.在当今世界新的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人口实力 B.资源实力 C.经济实力 D.军事实力

21.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 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22.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表明:

①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 ②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③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④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下列关于人权与主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利 B.人权取决于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国情 C.主权服从于维护人权的需要 D.维护人权必须以尊重主权为前提 24.下列有关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C.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

二、组合列举 25.以史实为背景素材创作的漫画,可以直观、诙谐地呈现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请识读下列历史漫画,并将相应的英文代号填入括号中:

A B C D

(1)讽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苏联经济发展结构的严重失衡: 【 】 (2)讽刺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 】 (3)揭示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复活军国主义: 【 】 (4)揭示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 【 】

26.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列举相关史实: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对峙的军事侵略集团分别是三国同盟和______________;两大军事集团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最终导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反映了____________反动势力的猖獗,二战中,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正义力量携手联盟,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反映的二战后形成的对峙局面是指___________格局,这种格局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

(4)三幅图反映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年)

材料二:1913年英、美、德、法比较

材料三:以下是20世纪初一次重大战争的情况统计表 材料四: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到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913年英、美、德、法工业生产情况与1870年相比发生了什么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与材料三中的战争有何关联?

(3)请举出两例史实戳穿材料三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上述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主题的宣传语。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和美国历史年代标尺

材料二: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过30~40年的努力,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年代标尺中,1868年、1775年日本和美国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说出日本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美国是如何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美国“主导国际体系”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走和平发展之路的认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决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捷克斯洛伐克外长 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他们的敌人,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在本国和其他国家内保全人民和正义是极其重要的。兹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同本宣言签字国的政府合作,而不与敌人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和合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 材料四:“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人类社会面临着美好的前景。……由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恐怖主义危害依然严重;单极和多极的矛盾错综复杂;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环境污染、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以及各种跨国犯罪等给人类安全带来新威胁。‛

——胡锦涛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消极影响?

(2)材料二宣言发表于何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在二战后的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说明冷战结束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题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人类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以反苏斗士著称的丘吉尔当晚发表广播演说阐述新的对苏政策,宣布‚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并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二: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材料三: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曾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后对苏联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丘吉尔演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说说丘吉尔的根本立场是否发生变化?再举一事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丘吉尔在1946年3月5日的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上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只是由于“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才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材料三:

孟买恐怖袭击 北约轰炸南联盟 伊拉克战争 巴以冲突加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

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的战争指的哪场战争?“不明智、麻

痹大意和好心肠”指的是英法等国推行什么政策?

(3)结合材料三,请说说

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世界格局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四中图片反映当今世界威胁和平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该如何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维护世界和平?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四、活动与探究

32.世界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结束了战后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两极格局告终。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别签订的主要条约是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时,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有什么积极作用?这次会议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有什么共同之处?

(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西欧各国为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政治一体化成立了什么组织?

(4)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你认为当今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还有哪些?

(5)我们青年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B 6.D 7.C 8.A 9.B 10.A

11.C 12.A 13.A 14.D 15.C 16.B 17.C 18.D 19.C 20.C 21.D 22.D 23.C 24.C 25.(1)D (2)A (3)B (4)C 26.(1)三国协约(或协约国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2)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3)冷战;苏联解体。(4)大国结盟,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等(意思相近即可)。

27.(1)美国、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后来居上,20世纪初期分别成为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2)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欧洲国家展开了缔约结盟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惨烈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4)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

28.(1)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独立战争(或来克星顿枪声);资产阶级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注:不能颠倒顺序)。(2)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原因:美国的扶持;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就,重视教育等(回答出两点即可)。(3)通过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召开华盛顿会议;推行冷战政策。(4)建立和完善先进社会制度;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重视教育和发展科学技术;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战争等。

29.(1)绥靖政策(或纵容政策)。损害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加快了二战的爆发。(2)1942年。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鼓舞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志,增强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坚实的基础。(3)凭借经济和军事势力,

确立全球霸权。美国全面推行冷战政策,导致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4)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树立互信互利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危机等。

30.(1)苏德战争爆发前,丘吉尔仇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站在反苏立场;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主张援助积极苏联,支持苏联卫国战争。原因:英国和苏联都受到德国的沉重打击,需要联合起来抗击共同的法西斯,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2)攻击苏联,扩大宣传苏联的威胁,主张英美结成同盟,共同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铁幕”演说成为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3)丘吉尔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英国国家利益的资产阶级根本立场没有改变。举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二战后,法德走向联合,成立欧洲共同体等。

31.(1)欧洲列强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激化,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疯狂扩军备战。萨拉热窝事件。(2)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3)50年代:随着美国 “冷战”政策的推行,北约和华约相继成立,形成美苏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超多强”向世界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树立互信、互利、平等的新安全观,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危机;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等。(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等。

32.(1)《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2)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加快了战争的胜利进程;对建立联合国有积极作用。相同点: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3)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欧洲子共同体(欧洲联盟)。(4)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爱滋病、恐怖主义、地震等自然灾害等。(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发展经济,把国家建设得富强和繁荣。面对政治多极化,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能够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章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第三节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外交成就. 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课前导学] 一.新时期 ...

  • 高二历史学科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着重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重大世界格局的变化及过程。主要涉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苏东巨变后的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本学期还要开始对必修一政治史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注 ...

  • 东西方文明的发展
  • 东西方文明的发展.碰撞与交融 --从宏观角度理解.驾驭人教版<历史·必修1> 广州市东圃中学 朱家鼎 内容提要: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九个专题讲述了古今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的演变及伴随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核心就是国家或地方管理体制的 ...

  • 20**年届历史水平测评指导理解与运用的答案
  • 2012届历史学业水平测评指导理解(B 级)与运用(A 级)的答案 必修一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 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 ...

  • 专题十八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 专题十八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复习目标] 1. 掌握冷战形成过程中美苏两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对抗以及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的标志:认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2. 掌握欧共体形成.战后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及中国振兴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从而认识世界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大国之 ...

  • 20**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条目框架
  •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框架: 一.了解先秦历史的途径 二.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开始 三.西周的分封制 四.西周的宗法制 基础知识: 1.家天下制度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意义?(熟读) 2.西周实行的地方制度是什么?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

  • 高一历史会考重点提炼上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点提炼 1.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有: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诸侯的分封制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⑴ 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 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网上作业
  •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由于市场体制本身不完善,也会导致一个国家不前进,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像( ).像印度尼西亚,都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它的发展进程大大的延缓了. A.泰国 B.日本 C.中国 D.印度 标准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 新特点 文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命题的思路基本稳定.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一贯思路. 全国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各点: 1.进一步加大历史学科的能力考查力度. (1)试卷大幅度调整了知识性试题与能力性试题的比例. (2)强调在新情景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