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六十年考试答案

行政区划的演变

国民政府来台湾后也有称院辖市, 亦即直属中央政府行政院管辖的城市。台北市跟高雄市在课本上就被称呼院辖市称呼了无数年。现在则多是称直辖市了。

台北市是在1967年改制为院辖市/直辖市, 高雄市则在1976年改制,先后不受台湾省这个行政区/行政首长的管理。今年年底则会增加:

新北市 (现在的名义上省辖的台北县原行政区改制),

台中市 (现在的名义上省辖的台中市跟台中县合并)

台南市 (现在的名义上省辖的台南市跟台南县合并)这三个直辖市。

原本就是直辖市的高雄市, 在年底则会与现在名义上省辖的高雄县合并,成为一个扩大行政区的高雄市/直辖市。原本就是直辖市的台北市,在年底则仍维持行政区不变。

另,「大台北地区」这个称呼, 一般是指台北市, 台北县(将来的新北市)以及(名义上省辖的)基隆市这三个不互相辖属的行政区的总称。

现在所谓的「大高雄地区」, 指的是高雄市以及高雄县; 「大台中地区」, 指的是现在尚于名义上各为省辖的台中市跟台中县。这两个地区如上所述, 会在年底各合并成较为扩大的行政区的高雄市以及台中市这两个直辖市了。

又, 中华民国的地方自治行政区, 基本上是省县二级制, 因此只有县下辖有市(县辖市), 没有市下辖有县(市辖县)的情形, 这点是跟大陆现制不同的地方。台湾是名义的四级制,实质的二级(五都)或三级(五都以外)制。

「省」就像大家知道的只是摆着的门面没有功能,没用了为什么还留着个空壳没撤掉?这就要感谢(?)对面某个大国不让我们改宪法。而直辖市(都)下面的区只是派出单位,不是有行政权的「政府」。

因此台湾地方政府的实际运作比名义上的架构要简单许多:

名义上:

┌──(台闽二省)──其他县市──乡镇市───

中央┤

└─────五都─────────────────

实际运作:

┌────其他县市──乡镇市───

中央┤

└──五都──────────────

换言之,五都在理论上比其他县市高一级,但是在实质上并没有比别人高一级,大家都是「诸侯」,只是这几个的政经实力比较强而已。

类似的例子:现在日本在中央政府下面就是「都道府县」,但是在明治维新的时候,「道」才是一级单位,下面是各个「县」(其中东京、大阪、京都称府而不称县)。当年东京府升格东京都,原本的意义是要把它提升到跟八道平级。结果后来八道除了北海道之外全废了,北海道下面也不再设县,只有作为道厅派出单位的支厅。结果都道府县就通通变成实质上的平级单位。但是日本的地方行政就这样简化了。 1950年代国民党改造(原因、指导原则、主要工作、作用/效果)

过程P53 作用P57 主要工作P59

1950年代土地改革(原因、过程、影响)

P64

《自由中国》事件(雷震案)

蒋介石凭借“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戒严令”建立起来的军事独裁统治,引起台湾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不满。随着美国政府对台湾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的到来,具有美国特色的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思潮也在岛内广泛传播,知识分子和台湾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与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的集权统治之间的矛盾日益坚锐,最后不可避免地暴发冲突。

政论性半月刊《自由中国》杂志,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学者胡适与雷震于1949年11月在台北共同创办的。当时,胡适受蒋介石的委托,远赴美国为国民党宣传,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他在上海至旧金山的轮船上为《自由中国》创刊号撰写了发刊词。后来由于长期在美,胡适辞去了杂志发行人一职,由雷震接任,自己出任编委。《自由中国》杂志在编务上主要由雷震、殷海光负责,而在思想上则受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较大。

雷震是国民党老党员,浙江省长兴县人。1917年在日本由戴季陶、张继介绍加入国民党。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1927年回国后,历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书记长、教育部司长、中央监察委员、经济动员策进会主任、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国大代表兼国大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要职。国民党逃台后,虽然仍兼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改造委员会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以及台湾杂志协会会长等职,但主要精力一直放在办《自由中国》杂志。

殷海光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研究所,是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的弟子,1945年至1949年间,参加国民党“革新会”,担任《中央日报》主笔。到台湾后,受聘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后赴美在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一年。返台后曾作过《民族报》主笔,但时间很短,后来主要协助雷震办《自由中国》杂志,出任编委。殷海光思想上受罗素哲学及胡适思想影响很大,是当时台湾思想界的知名人士。

胡适、雷震等办《自由中国》杂志,其宗旨就是要在台湾宣扬西方自由主义的那一套民主政治理念,因此,它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与生俱来,不可避免。但在逃台初期,蒋介石为了讨美国人的欢喜,争取更多的美国军事和经济援助,对杂志采取了容忍的态度。但随着台湾局势的稳定,彼此的冲突逐渐加剧。

1951年6月,《自由中国》杂志第4卷第11期刊出“政府不可诱民入罪”的评论,批评台湾省保安司令部背后支持经营高利贷,因而触怒国民党。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指《自由中国》杂志“破坏金融管制”、“损害政府威信”,欲对雷震和杂志采取行动,后因台湾省政府主席吴国桢出面干预而未果。1954年7月,《自由中国》杂志第11卷第12期刊登题为“抢救教育危机”的读者来信,批评由蒋经国负责的“救国团”“假教育之名而行党化之实”,对学生实行奴化教育,使台湾青年所受的教育与民主制度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来信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挽救教育危机”。蒋介石看后勃然大怒,于1954年12月下令开除了雷震的国民党党籍,撤销了其担任的全部职务。

除了倡导言论自由、揭露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外,《自由中国》杂志还把矛头指向了国民党统治的“法统”,质疑国民党代表“全中国”的“正统性”,公开倡导“反攻无望论”。1957年7月到1958年3月,《自由中国》杂志以“今日问题”为题连续发表了十五篇社论,通过全面反思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司法、新闻自由等问题,提出:台湾必须正视现实,不能老是活在“愿望之中”;虽然当局一直高喊“反攻大陆”,但从现实观察,在相当时期内,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国民党一直死抱住“反攻大陆”的口号不放,目的只不过是为“一党独大”和维持集权统治张目,寻找借口。从当时的情况看,《自由中国》倡导的“反攻无望论”,反应了台湾社会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不满;同时,也在一

定程度上迎合了美国政府企图在台湾海峡两岸制造“两个中国”的政策。事实上,雷震本人就曾公开赞成过“两个中国”的主张。

《自由中国》还公开反对蒋介石连任第三届“总统”。195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70岁生日。《自由中国》特别出版“祝寿专号”,发表了胡适、徐复观、陶百川、雷震等人撰写的十几篇文章,委婉批评蒋介石大权独揽,明确反对蒋介石连任第三届“总统”,要求国民党选拨人才,限制“总统”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取消军队中的国民党组织,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由于内容新颖,读者反响强烈,杂志再版11次,在台湾岛内引起广泛关注。在其后1959年1月出版的第20卷第1期和6月出版的第20卷12期上,《自由中国》继续发表文章,反对蒋介石连任第三届“总统”。对此,蒋介石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公开发作,于是在内部下发了《向毒素思想总攻击》的小册子,点名批判胡适,并要求党内、军中刊物组织舆论对胡适进行“笔伐”,以消除其“恶劣影响”。由于当时胡适在岛内外有广泛影响,且对国民党还有利用价值,因此蒋介石对胡适的围剿只限于国民党内部,还留有余地,并在1957年11月任命他为“中央研究院”院长。

《自由中国》杂志与国民党发生正面冲突,起因于胡适、雷震等筹组“中国民主党”。根源于自由主义的政治观,胡适一直反对国民党在台湾搞“一党独大”,主张成立一个反对党,使彼此有所制约。他曾向蒋介石建议把国民党一分为二,但遭拒绝。于是转而支持雷震组建新党。1957年5月,雷震与郭国基、杨金虎、吴三连等台籍人士申请成立“中国地方自治研究会”,以改革国民党长期包办台湾地方选举的弊端,但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禁止。雷震于是与胡适商量筹建“中国民主党”。1960年上半年,《自由中国》杂志连续发表“七论反对党”的文章,认为“民主政治是今天的普遍要求,但没有健全的政党政治就没有健全的民主,没有强大的反对党也不会有健全的政党政治”,为组建新党大造舆论。胡适也从美国返台,发表“从争取言论自由谈到反对党”的演说,与雷震等相互呼应。胡适、雷震的行动得到美国各界尤其是舆论界的支持,同时也给国民党施加了极大的压力。随着组党工作步伐的加快,《自由中国》与国民党的冲突一触即发。

1960年5月18日,《自由中国》杂志联合民主社会党、青年党和一些台籍人士共72人,在民社党总部召开座谈会,声称不论国民党批准与否,即日起成立“地方选举改进座谈会”。6月15日,“地方选举改进座谈会”宣布筹组新党,并紧锣密鼓地着手筹建。6月26日,“地方选举改进座谈会”在台北召开第一次会议,推举李万居、高玉树、雷震为发言人,雷震、李万居、夏涛声、吴三连、郭雨新等17人为召集委员,雷震为秘书长,李万居任常务委员会主席。与此相配合,《自由中国》杂志发表“大江东流挡不住”的社论,宣布9月底正式成立新党。筹备委员会并在全岛举行巡回座谈会。一时间在台湾岛内掀起了组织反对党的热潮。

面对一个新的反对党即将成立,国民党惊恐万状。1960年7月,国民党控制的三大报《中央日报》、《中华日报》、《台湾新生报》同时在头版头条刊登文章,诬指成立反对党是阴谋配合中共“统战”,企图在台湾制造混乱,“颠覆政府”,发出了镇压组党行动的信号。9月4日,蒋介石下令台湾省警备司令部,以涉嫌判乱为由,逮捕了雷震等人,筹组中的“中国民主党”也胎死腹中。10月3日,台湾当局以“掩护匪谍”和《自由中国》杂志发表言论违反“反共国策”的罪名,判处雷震有期徒刑10年,出版了290期的《自由中国》杂志也正式遭到关闭。

中坜事件

发生在1977年11月19日。起因是国民党故伎重演,在选举中不择手段挤垮党外候选人。当年的桃园县县长选举的候选人有二人:一位是国民党籍候选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的官员欧宪瑜,一位是党外活跃分子许信良。许信良的参选行动得到了党外的喝彩,在当时颇有名气的党外人士张德铭、黄玉娇、吕秀莲等人利用各自的势力为其助选,林正杰、许国泰、林清松、邱垂贞等活跃分子也为其活动。

欧宪瑜,桃园县人,父亲是本县的警察,本人是县政府社会科科长兼“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的桃园情报站站长,深受当地国民党党部和省党部的信任。这位出身于特工部门的候选人,且不论人品如何,他的政治背景就会失去大量选票。 双方势不两立,剑拔弩张。选情对国民党一方不利。道理很简单,与国民党当局对着干已成为当时台湾不少民众的爱好,当局说好的民众偏不说好,对国民党的仇视当然转移到国民党籍候选人身上。国民党籍候选人想赢,民众偏要让你输。

11月19日,星期六。正逢五项地方选举(省议员、台北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需要选出1318个职位,不同层次、竞选席位众多的选举一起举办,更增加了选举的复杂性。 清

晨,中坜国民小学校长兼投票所监察主任范姜新林,来到设在本小学的213号投票所,监督投票。上午10时30分,77岁的钟顺玉和71岁的夫人邱涂菊,因为视力不好,正在商量如何圈选,此时不该进入选民圈票区的范姜新林来了。范姜新林拿过两位老人的选票,看了看后说是废票。此时,党外派来的捉“鬼”好手邱玉汀则跟随而来,称范姜新林故意把油泥抹在选票上,以造成选票作废。事后,桃园选举监察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确是因为这两位老人把自己的私章盖在选票上而成为废票。

此事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长久被压抑的愤怒情绪一经发作,就难以收拾和控制。下午4时,愤怒的群众、赶来支持的大学生和围观者已把警察局团团围住。晚7时,情绪激昂的群众冲进警察局院内,8辆警车、60辆摩托车被点燃。更有一些人跑到隔壁消防局,从消防车上取出汽油,浇向中坜警察分局楼下的派出所,放火烧房子。部分民众冲上二楼的指挥中心,警察从后门撤退。10时,军队开进现场,群众继续对峙。到次日凌晨,在当局宣布范姜新林已送交法办、许信良已以超过欧宪瑜8万票当选的消息后,人们才在一种满足心理下自然散去。

事件平息后,蒋经国数次发出指示,在以后提名候选人时,要注意考察学历高,让劣迹少、名声好的党员出场,同时注意修正竞选方式,以增加取胜的根本条件和改善国民党的参选形象。为完成这一转变,蒋经国同意“中央党部组工会主任委员”李焕辞职,改组负责国民党选举事务的最高党务部门——“中央组工会”。

美丽岛事件(高雄事件)与美丽岛世代

当时国民党当局称其为高雄暴力事件叛乱案,是于1979年12月10日的国际人权日在台湾省高雄市发生的一场重大官民冲突事件。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人士,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游行,诉求民主与自由。其间发生一些小冲突,但在民众长期积怨及国民党当局的高压姿态下却越演越烈,竟演变成官民暴力相对,最后以国民党当局派遣军警全面镇压收场,为台湾地区自二二八事件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官民冲突。

国民党与党外势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美丽岛大审

此事件对台湾之后的政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使得国民党不得不逐渐放弃迁台以来一党专政的路线以应时势,乃至于解除38年的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台湾社会因而得以实现更充足的民主、自由与人权。并且伴随着国民党当局的路线转向,台湾主体意识日益确立,在教育、文化、社会意识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转变。美丽岛事件是一次由台湾进步力量发动的民主运动。

美丽岛事件是台湾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次历史事件,此事使得台湾社会在政治上、社会上、文化上都产生剧烈的影响。首先在政治上的改变最为明显,统治者蒋经国逐渐开放政治上的独裁,台湾摆脱国民党的一党独大,解除党禁、解严、言论自由、开放媒体以及“国会”全面改选,但一直等到李登辉统治时,才开放“总统”直选,民主、人权、自由和主权的价值成为台湾人民前仆后继努力的目标,推动台湾社会从威权独裁的白色恐怖时代,迈向民主化时代,在华人社会中建立了第一个民主政体,也成就华人社会中第一次和平民主的政权转移。

江南命案

发生于1984年10月15日,背景复杂的华裔美籍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俗谓刘江南)在美国遭到中华民国情报局雇用的台湾黑道份子刺杀身亡。内情曝光后两国关系顿时紧张,中华民国方面虽然承认江南案为该国情报局官员主使,但仍强调本案乃情报局官员独断专行所致,非高层授意,并逮捕了情报局长汪希苓、副局长胡仪敏、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等人。然而当时蒋经国总统次子蒋孝武涉入情报体系甚深,坊间认为蒋孝武可能是主谋,但并无确切证据。江南案告一段落后,蒋孝武于1986年3月奉派至新加坡担任商务副代表,并长期留在驻外单位,在蒋经国总统任内都未再回到中央。

十信事件

为台湾发生于1985年的经济犯罪事件。

“十信”即“台北十信”,全名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1911年9月成立,初名为“台北信用组合”;战后由台湾人接收、改组,改名为“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自1957年起,台北十信理事主

席均由国泰集团的蔡万春家族担任。1960年,蔡万春因大量投资土地,引起台北十信资金流动困难,于是发起“一元开户”运动,台北十信存款在短短数月内突破新台币一亿元,使台北十信成为全国七十五家信用合作社中规模最大与营业量最多的单位。

1982年蔡万春之子蔡辰洲当选立法委员,结合增额立委,与刘松藩、王金平、洪玉钦、谢生富、李宗仁、李友吉、林联辉、蔡胜邦、吴梓及萧瑞征等立法委员组成“十三兄弟”派系,经常邀请财经官员,而且向官方游说“合作社理、监事可无限制连选连任”以及“信托公司可承办银行业务”等。蔡辰洲也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事业。1983年,财政部进行一般金融事务检查时发现台北十信有不正常贷款现象,因此派员进驻辅导,并给予警告。

1983年初,台北十信又发生不良放款出现跳升现象,经过财政部派员进驻辅导一年之后,台北十信的不正常放款现象确有改善,因此财部未采取更严厉措施。1984年10月,财政部驻台北十信人员表示,台北十信库存现金有偏低之趋势;财政部督促台北十信限期改善,然而情况并无好转。

1985年2月9日,由于台北十信放款总额占存款总额之比率高达102%,显示台北十信已无放款能力;财政部为保障存户合法权益、稳定金融秩序,明令台北十信停止营业三天,并由合作金库暂为接管,严加清查整顿。台北十信在主管机关的督导下,举行临时社员大会,在1985年2月18日起委托合作金库代管,蔡辰洲也因利用人头贷款、串通其部属或假冒他人名义贷款等违反《票据法》之刑责被捕。1987年,萧瑞征因钱财纠纷被人暗杀。

十信案的爆发严重伤害台湾投资人的信心,台北十信各分社都受到严重的挤兑,数千存款户一生的积蓄也血本无归。

蒋经国晚年“向历史交代”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措施:p93第一第二直到第六;

作用:对台湾统治体制和台湾政局,乃至两岸关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宪政改革”及其影响

有两个内容:一是三月学运和国是会议;二是六次修宪和国家发展会议。

影响:国民党的颓败。新党的尴尬。民进党的崛起(p111)

国民党几次分裂的原因与影响

有三次分裂:第一次p127

第二次p131

第三次p140

影响:p145第三段持续不断的„„

兴票案

是一个因台湾当局领导人选举而起的诉讼案,结果宋楚瑜蒙受冤屈,却让陈水扁胜选。现在全案已侦查终结,法律已经还宋楚瑜清白,但对宋楚瑜伤害已经造成。

2000年、2008年政党轮替的原因

第一次p147到154的四大点(还有大点下相应的小点)

第二次p181三点

反贪腐倒扁运动(原因、过程、影响)

原因p171其一到其三

过程p172

影响p173的三点

5%的选举得票率对各政党的意义

1. 台湾政党得票率过5%可推“大选”候选人

2. 可获得台湾地区政党补助

公职选举——种类、任期、流程、特色、制度

种类: 中央公职人员: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

地方公职人员:省 (市) 议会议员、县 (市) 议会议员,乡 (镇、市 ) 民代表会代表、省 (市) 长、县 (市) 长、乡 (镇、市) 长、村、里长。共有九种

任期: 四年

特色: 少数民族及妇女保障

公正公平的投开票监督员制度

多元的选举活动

便利身心,保障障碍选举人投票

流程: 候选人登记

候选人抽号码,该日起开始正式进入选期

(所有选举动作须于投票日当天凌晨零时前停止)

选举通知单(每个选举人都有一张)

选举公报:详尽记载各个候选人个人资料与政见、选举流程与注意事项、投开票日期与投开票所设置地点

选举人应携带国民身分证、私人印章与选举通知单到指定投开票所

选举人亲自在选举人名册上签名盖章

公民投票

选举委员唱票

政治民主化的成绩与不足

成绩:1. 从一党制平稳地过度到两党制.转型的过程总体上比较平稳,没有出现严重的暴力流血事件.

2. 在落实与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方面(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的成就不小;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形成了双向的互相影响.互相参与的关系.

3. 选举普遍化,尤其是其最高领导人也是通过自由、公开、竞争性的普选产生的,在选举中产生的纠纷也能通过和平理性的方式得到解决.

4. 政府机构基本建立了三权制衡的机制.

不足:1 黑金政治渗透两党体制

2 民主选举受金钱与暴力的扭曲

3 双首长制导致政府机构之间职权划分不清晰

4 宪法不稳定,修宪成为∃台独%行径的代名词

5 缺乏成熟的公民文化

公民投票——公投事项、公投案的提出方式、公投结果、实际举行过的公投 公投事项:

全国性公民投票适用事项如下:

1. 法律之复决。

2. 立法原则之创制。

3. 重大政策之创制或复决。

4. 宪法修正案之复决。

地方性公民投票适用事项如下:

1. 地方自治法规之复决。

2. 地方自治法规立法原则之创制。

3. 地方自治事项重大政策之创制或复决。

4. 预算、租税、投资、薪俸及人事事项不得作为公民投票之提案。并设立公民投票

审议委员会,来审议公共事务是否作为投票事项。

公投案的提出方式:

公民投票提案人人数,应达提案时最近一次总统、副总统选举之选举人总数千分之五以上。公民投票

的连署:连署人数应达提案时最近一次总统、副总统选举之选举人总数百分之五以上公民投票的结果:公民投票案投票结果,投票人数达全国、直辖市、县 (市) 投票权人总数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投票数超过二分之一同意者,即为通过。投票人数不足前项规定数额或未有有效投票数超过二分之一同意者,均为否决。

公民投票案投票结果,投票人数达全国、直辖市、县(市)投票权人总数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投票数超过二分之一同意者,即为通过。投票人数不足前项规定数额或未有有效投票数超过二分之一同意者,均为否决。

实际举行过的有两个:民进党发起的讨党产公投 国民党发起的反贪污公投

选举名词——桩脚、操盘手、弃保、“戴眼镜”、“搓圆子”、“船过水无痕”,等

桩脚:桩脚泛指深谙地方生态、具组织动员实力的基层势力者。

弃保:弃保----弃谁保谁,联合次要打击主要,靠耳语传播,发挥的力量真不可忽视。

奥步:闽南语,指选举烂招数。

搓汤圆:借选举搅和,从中捞好处。

戴眼镜:选举人自己不明显,这个时候找重要人物掺在一起,掺在一起就比较明显

操盘手:帮参选人打选战的重要人物

船过水无痕:表示选举具有一瞬性

大陆的对台政策

(一) 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

(二) 1963年,周恩来的

1.台湾统一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的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与蒋介石

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

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三)

(四) 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大陆对台政策的底线):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的方针决不改变

4.反对

台湾的大陆政策

蒋介石时期:

蒋经国时期:

李登辉时期:

陈水扁时期:

马英九时期:

岸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全名正常化;连按不论在贪玩海峡或国际社会,都应该和解休兵,并在国际组织及活动中相互协助、彼此尊重;连按问题最终解决的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

九二共识

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海协会:

国的政治含义.

海基会:

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的主要成绩(进展)

2008年6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共同签署《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两会北京会谈标志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大陆居民赴台游为两岸民众的日后民间交流奠定了基础。

2008年11月,两岸两会领导人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两岸在分隔近一甲子之后基本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往来渠道的疏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好稳固的基石铺垫。

2010年6月,两会又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可说是两岸经贸关系的重大突破,两岸之间互利双赢的经贸关系由此将获得飞速发展。

在两会协商之外,两岸还存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等沟通平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国共两党领导人2005年4月达成共识,决定建立的两党定期沟通平台,旨在集各方智慧,共同探讨两岸民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迄今已举办七届。海峡论坛参与者则主要是两岸基层民众,体现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从今年起,海峡论坛将基本形成常态化。

省级高官与民众热衷到台大陆开启对台交流热潮

2009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飙率团出席“2009年桂台经贸合作论坛”,成为大陆第一个赴台的地方省部级高官。

此后,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上海市市长韩正、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福建省时任省长黄小晶、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陕西省省长赵正永、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安徽省省长王三运等一批批大陆各省区市主要负责官员率领的赴台访问团络绎不绝,带旺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人气,大陆各省市开启了对台交流热潮。

大陆各省区市主要负责官员,赴台湾展现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决心,展示了大陆各地方的资源优势、特色产品、民俗风情,诸多经贸合作成果同时也显示了两岸经济互信增强、经济交流合作升级。

自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之后,大陆居民赴台游人数不断增长。2010年大陆有163万人次到台湾旅游,两岸旅游合作正向“深一些、快一些”方向发展。由于大陆居民组团赴台游迅猛增长和2011年第二季度个人游试点启动,以及其它公务商务活动赴台人数稳定增长,2011年大陆居民赴台有望突破20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陆居民赴台游人数将达每年500万人次的水平。

在两岸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在文化、艺术、宗教及民间信仰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正向全方位推进。中共中央台办交流局局长程金中2011年5月表示,近两年,两岸文化交流持续热络,呈现持续深入发展的良好态势。两岸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还支持业界的教学、创作、互访及合作展演活动,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仅在2010年,两岸文化交流项目2458个、参与人数18152人次,与2009年同比分别增长70.8%和15.6%。

大陆方面合力推两岸关系高层多次释放正面讯息

三年来,两岸双方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大陆方面与台湾方面合力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大陆领导人就两岸关系发表过多次释放正面讯息的讲话。

2008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博鳌会见萧万长一行。萧万长向大陆传递马英九的“十六字箴言”,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时隔一月后,胡锦涛与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时,也以“十六字箴言”回应,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面对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胡锦涛2008年11月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两岸更应该加强沟通,积极推动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我们愿意采取实际行动,同台湾同胞携起手来、共渡难关。

2008年12月底,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六点意见,受到外界瞩目。胡锦涛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体察他们的意愿,了解他们的诉求。

从2009年到2011年,胡锦涛又在会见连战或吴伯雄的多个场合,提到应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为两岸关系发展创造更好更有利条件等期望,并通过连、吴等人与马英九互相转达问候。 马英九两岸政策最受好评民进党阻挠改“柔性”

近期的台媒民意调查显示,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吴敦义的施政表现获得46%民众肯定,整体行政团队表现获得41%民众好评;其中,稳定两岸关系是马英九就职三年来最获民众好评的施政。

马英九上任三年来最获民众肯定的施政,不提示选项的前提下,13%民众认为稳定两岸关系是马英九当局最主要的成绩单,11%肯定提振经济景气的努力,认为推动廉能肃贪、开放陆客赴台等主要政绩者各占3%;其它项目比率则都低于3%。

面对马英九上任以来,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之势不可逆转,民进党的阻扰逐渐变得“柔性”。2008年两岸海协、海基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时,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曾带领绿营支持者激烈阻挠,一度发生暴力事件;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民进党对两岸经贸往来则难以一概拒绝;近期,民进党一些主要人物则相继提出新的两岸论述,在“柔性”的表述形式下,鲜有出现公开强硬阻挠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声音。

正因为如此,马英九在就职三周年记者会上直接回应“卖台”批评:大陆经济崛起,带给台湾机会,过去的经验告诉人们,想用锁闭的方式回避大陆,不仅做不到,反而会伤害到台湾。

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

1)

2)

3)

4) 台湾问题具有国际面与两岸面两个方面的影响 台湾对台政策及美台关系的转变 日本与台湾关系的转变 东南亚与台湾关系的演变

2012年选举:立法委员会选举与领导人选举1月14日合并举行

台湾领导人与“立法委员”选举合并举办,台湾中选会今天邀地方选委会讨论投票日期。中选会主任委员张博雅说,与地方选委会沟通协调后,订明年1月14日投票,但张博雅说仍须按程序,经中选会委员会决定通过后,才正式定案。

三组(领导人)候选人

1号候选人为民进党蔡英文及苏嘉全

2号为中国国民党马英九及吴敦义

3号为亲民党宋楚瑜及林瑞雄

黄金十年VS十年政纲

人们常常喜欢用“牛肉”来比喻参选人提出的竞选政见,继民进党2012参选人蔡英文在8月公布“十年政纲”后,近日国民党参选人马英九也举行多场记者会推介“黄金十年”。这回“双英”不仅端出“牛肉”,还调料烹制了以经济、社会、文教、两岸为主题的几道特色“牛肉大餐。经济篇爆炒牛肉马均衡口感蔡下重咸味

“台湾共识”与蔡英文的两岸政策

蔡英文谈到“主权议题”时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明确主张民进党的立场,现在台湾内部最大的共识就是“维持台湾现状”。蔡英文说,基于内部意见的多元性,必须透过民主机制形成一个“内部共识”,或许可以称它作“台湾共识”;

分析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评论指出,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并受“台独”意识挟持,注定提不出向好的两岸政策,难让民众信服。蔡英文拿什么来为台湾民众谋福利?光凭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这些空洞的大话吗?看来到头来只能是水中捞月了。

苏嘉全农地豪宅事件

2007年12月,时任农委会主委的苏嘉全被民众检举其在屏东县长治乡的豪华农舍是违建,且建筑执照是在其任屏东县长时核发。经长治乡乡公所调查后,虽然确认农舍主体是合法建筑,不过周围土地并未农地农用,遂函送县府农业局处理。

2011年9月16日,邱毅接连爆料已参选副总统的候选人苏嘉全,指苏的家人多次违法牟利。邱毅进一步指控苏嘉全家中的祖坟建在向政府承租的农牧用地之上,有部分甚至占用乡公所的承租土地。乡公所表示将重新丈量用地及召开两乡共同土地委员会,再经代表会同意后,将依殡葬法规处理及决定是否收回土地或要求苏家搬迁祖坟。

邱毅另指控苏嘉全位于屏东县长治乡的住家登记为农舍且加盖违建,此举违反“农地农用”。屏东县政府认定该农舍为合法,但农委会对此仍有疑异,引发中央与地方争执,邱毅进而在10月4日至北检控告屏东县政府渎职。苏嘉全则回应,若是自宅的农舍违法,愿意配合依法改善或拆迁,但他将会对不实爆料的名嘴提出告诉。

2011年10月18日,苏嘉全召开记者会宣布,他将把农舍捐给屏东县长治乡公所,作为公益使用。12月14日,屏东县长曹启鸿拿出农委会的回函影本,以文件上之文字“农民资格非仅以职业别为审认基准”的说明强调苏家农舍及农地本就合法。

邱毅又指控苏嘉全的胞兄苏嘉川违法将农牧用地在每周一出租给夜市摆摊,苏嘉川的妻子邱招菊负责收费,近20年疑获利近新台币2000万元且未报税。另此地起初申请的三个电表皆为农业用的“喷药照明用电”,为农业用优待电价;其中一个曾被台电查获其为营业使用,因此改为营业用电计费。

苏嘉全的妻子洪恒珠又被爆料在屏东市广东路拥有一间违建铁皮屋出租给他人作商业行为,其租金收入涉嫌逃漏税,而此消息曝光后,该违建在隔日立刻被拆除。

所谓“马英九密会陈盈助事件”

21日上午委托律师张雯峰到嘉义地方法院递状,自诉壹周刊社长斐伟等8人加重诽谤罪。

台湾《联合报》早前报道,陈盈助20日委托律师发出声明表示,马英九从未向他要政治献金,他的私人住宅也未接待过政治人物,壹周刊报道不实。

陈盈助在声明中说,民进党部分人士近日根据壹周刊的报道,在媒体上发表未经查证或个人揣测的言论,他深感遗憾,他吁请这些人士“不要伤害我多年来与民进党建立的友好深厚情谊”。

陈盈助委托律师张雯峰发出的声明指出,他9月9日晚间10时从澳门返台,10日睡到下午3时许起床,下午4时和妻子到嘉义市大雅路玫瑰园聊天喝咖啡,并和子女聚餐,直到当晚9时许才离开餐厅,并无他10日与马英九密会一事。

声明中说,马英九从未向他要求3亿新台币或政治献金,他也不认识金溥聪;马英九的姐姐马以南与他在2007年洪姓友人之子婚宴中见过面,也只是礼貌性打招呼,更没提及政治献金。

水果月历事件(柿子价格风波)

蔡英文对误植水果月历表达遗憾。马英九昨天认为,做错认错道歉就好,不应硬拗,显见民进党完全没有反省能力。密会组头说,他则批评民进党精神错乱。据报道,马英九指出,民进党的水果月历,将牛心柿误植为甜柿,蔡英文只表达遗憾。他认为,错了,就应该认错、道歉,却一直拗,“这个党完全没有反省能力”。这次事件被媒体称为“柿子风波”

柿子风波不利绿营选情,马蔡差距扩大为8%。根据每日选情追踪民调显示,在90%有投票意愿的选民中,目前马吴配的选票为43%,英嘉配为35%,宋林配为8%,未决定13%,表态率是77%。 “三只小猪”VS“台湾平安符”

三只小猪之所以会主宰这次选战,引发国内外媒体的瞩目,在于一个通俗的民间象征,携带简单的「弱势自助」价值,同时又可以进行日常生活的操作,今天的小猪回家,不过是这个大众参与的高潮点之一。 同时,马英九要在保安宫高挂平安符,也是想透过一个俗民的平安符意象,想要操作「安定牌」,也就是马英九执政才能带来两岸的和平,进而生活的安和乐利,这是几十年来国民党作为长时执政者的主要要求,平安符作为携带这个讯号的媒介。

三只小猪 VS.台湾平安福,有超过五成五(55.1%)的民众认为「认养三只小猪扑满」比较成功,认为「发放台湾平安符」较成功者,仅一成四(14.3%),有近三成一(30.6%)民众则无明确意见。有趣的是,从交叉分析来看,在泛蓝支持者当中,也多数(41.6%)认为「三只小猪」比较成功。

国、民两党关于“两岸和平协议”的争辩

马英九17日提出“两岸和平协议”议题后,受到外界广泛关注,被绿营批为“迈向统一”。马英九19日深夜又抛出“公投”讯息,20日与萧万长、“行政院长”吴敦义和“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共同举行记者会,进一步阐释“两岸和平协议”议题。马英九说,看到反对党提出许多不实指控,造成社会上误解,因此他要把有关“两岸和平协议”的构想再说明一次,让公共议题讨论能回归正轨。他指出,台湾洽签和平协议有三个前提条件,如果“台湾需要”、“民意支持”、“‘立法院’监督”有任何一项不具备,“政府”也不会签,“这代表了我们一个坚定,但是很审慎的态度”。而且如果未来要推和平协议,一定会先交付人民

“公投”,“公投”没有过,就不会推动。“由于和平协议涉及的层面比ECFA更广,才考虑采取‘公投’,两者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马英九强调,“黄金十年”的规划中,没有说10年内一定要签,“我们强调的是,10年内我们不能回避,必须面对这个问题,也就是促请大家来思考这个问题”,“政府”没有设定任何时间表,一定要在哪一年签。他表示,两岸不管哪一方,台湾不管谁执政,都希望把两岸和平互动制度化,这是两岸包括台湾不同政党都要面对的问题。他提到,蔡英文说两岸一旦签订和平协议,会改变台海现状,“但正好是相反的”,因为“政府”推动这项议题是要把两岸和平互动的模式制度化,“循序渐进、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没有改变。

领导人选举电视辩论

第一阶段:参选人申论

第二阶段:媒体(公民团体)代表提问

第三阶段:参选人交互诘问

第四阶段:参选人结论

台湾政治民主化取得的成绩:民主形式取得显著进步

从一党制平稳地过度到两党制。转型的过程总体上比较平稳,没有出现严重的暴力流血事件。

在落实与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方面(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的成就不小;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形成了双向的相互影响、相互参与的关系。

选举普遍化,尤其是最高领导人也是通过自由、公开、竞争性的普遍性的普选产生的,在选举中产生的纠纷也能通过和平理性的方式得到解决。

政府机构基本建立了三权制衡的机制。“行政”、“立法”两院互动加强,“立法院”加强了对“行政院”的监督与制衡,司法机构对“总统府”的监督进一步增强。

台湾政治民主化存在的不足:民主品质有待提升

本应该成为“民主宪政”蓝本的“中华民国宪法”,被频繁的“修宪”扭曲成为“宪法年刊”,导致台湾在政治上没有使政府稳定运作的基础。

“立法院”中朝野恶斗,议员们动辄恶语相向、相互谩骂、打架斗殴乃至头破血流的现象屡见不鲜。 政客们寡廉鲜耻,为博出镜机会,在公众和媒体面前极尽矫揉造作之能事,为一己之利,肆意妄言,调唆族群关系,制造社会矛盾,丝毫不顾及社会影响。

执政党沿袭“金权治国”模式,官商勾结,公器私用,大搞裙带关系。各级官员违法乱纪、贪污腐化问题比比皆是,甚至“总统”陈水扁也堕落成为巨蠹硕鼠。

检调体系工作混乱,经常不依法调查弊案,反而竭力为权贵藏污纳垢,掩贪护腐。

媒体只问政治立场,不问是非,明目张胆地卷入政党恶斗,甘为政党之马前卒,甚至籍势制造新闻,编纂故事,混淆视听,践踏,甚至藉势制造新闻,编撰故事,混淆视听,践踏公民隐私。社会撕裂,族群关系紧张,公民理性缺失,一些民众和社会团体以所谓“民主”为挡箭牌,公然藐视司法,动辄暴力相向,侵犯他人权利。

选举制度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表现出的更多的也只是其工具意义而非价值意义。民主选举受金钱与暴力的扭曲。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与发展

一、1997年《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

强调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提出“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并肯定“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提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

提出“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后来被概括为“三通”。

其重点是: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的共同立场,合作的基础;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后来被概括为“三通”——作者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我们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二、1981年“叶九条”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大常委会、国务院,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其要点是:

(1) 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 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

协议。

(3)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

地方事务。

(4) 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5) 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6) 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7) 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来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8) 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9) 执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提供建议、共商国事。

其重点有: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实行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当局的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叶九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三、1983年“邓六条”

邓小平会见美国教授的谈话。1983年6月26日,他在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阐述了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称为“邓六条”)。其要点是:

1、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经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从而构成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

基础。

2、 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 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成了“两个中国”。自治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

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

4、 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

所特有的某些权力„„大陆不派人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5、 和平统一,不是大陆吃掉台湾,也不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

6、 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

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那只能意味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这一构想,使“一国两制”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1982年12月,我国的《宪法》

第31条规定“国家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四、1993年《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993年8月31日

前言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四、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其阻力

五、国际事务中涉及台湾的几个问题

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的关系问题

国际组织与台湾的关系问题

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通航问题

与中国建交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

结束语

五、1995年“江八点”

(1)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生存空间”的活动。

(3)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一个中国的原则下,

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

(4)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 面向21世纪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6) 两岸要共同继承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7) 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我们党和政府

各有关部门,包括驻外机构,要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关心照顾他们的利益,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8) 中国人的事自己办,不需要借助国际任何场合,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六:2000年《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0年2月

前言

一.一个中国的事实和法律基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个中国原则的产生和基本涵义

二.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石

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和平统一

三.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四.两岸关系中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海鲜两岸并非两个国家

坚决反对以公民投票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两德模式”不能用于解决台湾问题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所谓“民主和制度之争”是阻挠中国统一的借口

五.在国际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台湾无权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能向台湾出售武器,或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结盟

中国政府以一个中国原则对待台湾的对外交往活动

中国政府保障台湾同胞在国外的一切正当、合法权益

结束语

七:2002年江泽民在中共16大政治报告之第八部分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 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我们愿与台湾各党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全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推延下去。

八:2003年国台办关于两岸三通的政策说明书

2003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政策说明书)

前言

一 两岸“三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二 实现“三通”符合两岸同胞切身利益,是两岸实现互利双赢的根本途径

三 大陆方面关于两岸“三通”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

四 两岸“三通”中若干问题的说明

结束语

九:2004年“五一七声明”

2004年5月17日,中国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受权就两岸关系发表声明(五一七声明)

•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 四年前,陈水扁曾信誓旦旦地作出所谓“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表明,他自食其言、毫无诚信。(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改变“国号”,不会将“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问题。)

• 未来四年,无论什么人在台湾当权,只要他们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摒弃“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关系即可展现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

• 现在,有两条道路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最终玩火自焚。何去何从,台湾当权者必须作出选择。

十:2005年胡锦涛“四点意见”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这应该被视为大陆对台政策的底线)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十一: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

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四条 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

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六条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

(一) 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二) 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利互惠;

(三) 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四) 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

(五) 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国家依法保护台

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第七条 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协商和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

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台湾海峡两岸可以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和谈判:

(一)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二)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

(三)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

(四)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

(五)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

(六)与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他任何问题。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

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 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

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

第十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十二:2007年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之第十部分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之第十部分——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与时俱进的诸多新意

· 第一次将胡锦涛对台“四点意见”写进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紧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

针和“江八点”之后。

· 第一次将胡锦涛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论述写进政治报告。对台部分出现十五个“和平”字眼,七

处提到“和平统一”,五处提到“和平发展”。“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展开协商时,首次使用“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等新表述,尤其值得关注。

· 第一次写入“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任何涉及中国主权

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其针对性不言自明。

第一次将“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写进政治报告,阐述了复兴和统一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完成两岸统一大业的决心。

十三:2008年胡锦涛关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

胡锦涛的“六点意见”

·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讲话”不仅充分阐述了《告台湾同胞书》伟大的历史意义、高度评价了邓小平、江泽民为改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全面回顾总结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经验,而且「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上,以远大的目光、丰富的智能、坚毅的勇气、务实的思路,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六点意见。

·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大陆对台政策演变论析

一、解释“一个中国”内涵的三个“三段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二、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没有时间的“时间表”

现阶段大陆对台政策的上限并不是尽速统一,而是建立以一个中国为前提的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

三、和平解决与使用武力“两手准备”

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四、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对台工作重心转移的必要性,不断推出惠及台湾同胞副政策措施

参与提问的12个公民团体

·医疗改革基金会

·消费者文教基金会

·人权促进会

·248农学市集

·环境保护联盟 ·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 ·公平税改联盟 ·妇女新知基金会 ·少年权益与福利促进联盟 ·教师会 ·劳工阵线 ·社会住宅推动联盟

有关客运包机节日化等事宜的框架性安排

2006年6月14日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与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就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和开办专案包机的技术性、业务性问题达成了共识,做出了框架性安排。经双方业务主管部门认可,这个安排自即日起实施,其主要内容为:

节日包机指在 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四个节日期间的两岸包机,相关安排比照2006年两岸春节包

机作业方式进行,其中,春节包机实施时间为节日前后10天,清明,端午及中秋包机时间

为节日前后各7天。

飞行班次是在 上述四个节日期间,双方各执行84个往返班次,共计168班。其中。春节期间双方各

执行48个往返班次,共计96班。其他每个节日包机。双方各执行12个往返班次,共计24

班。

飞行航点是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与台北、高雄。

搭载对象是 所有持合法、有效证件往来两岸的台湾居民及台商眷属。

两岸各6家航空公司承担运输任务

有关证件的处理及其他有关技术、业务问题的操作。均比照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做法办理。

双方同意办理紧急医疗救援包机、残疾人等急难救助包机。并在货运包机上XX突破性的进展。将可针对台商开办有特殊需求的专案货运包机。

海峡两岸周末包机(自2008年7月4日起正式实施)

时段: 每周五至下周一计四个全天。

航点: 大陆方面同意先行开放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厦门、南京五个航点。并陆续开放成都、重

庆、杭州、大连、桂林、深圳、以及其他有市场需求的航点。台湾方面同意意开放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八个航点。

班次: 双方同意在周末包机初期阶段,每周各飞十八个往返班次。共三十六个往返班次。根据市场需求

等因素适时增加班次。

每周台湾方面至上海(浦东)的班次不超过九个往返班次;大陆方面至台中清泉岗的班次不超过六个往返班次。

《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协议》

附件一《海峡两岸旅游具体安排》

接待一方旅游配额 以平均每天三千人次为限。组团一方视市场需求安排。第二年双方可视情协商作出

调整。(注:2011年上调到每天四千人次)

旅游团每团人数限 十人以上,四十人以下。(注:11月4日第二次“江陈会谈”时将大陆赴台旅游团

最低人数调整为不少于5人)

旅游团自入境次日起在台停留期间不超过十天。(注:11月4日第二次“江陈会谈”时将大陆赴台旅游团在台停留时间调整为不超过15天)

自7月18日起正式实施赴台旅游,与7月4日启动赴台旅游首发团。

陈云林访台取得六方面积极成果

1) 签署了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四项协议。前三项协议的签署使得两岸同胞期

待了30年之久的两岸直接航通,邮通变为了现实。后一项协议建立了两岸主管部门就食品安全进行信息通报与查询,协处的机制,有利于维护两岸消费者权益和食品贸易健康发展;

2) 举办了两岸金融界座谈会和工商航运界座谈会,探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风暴,加强两岸金融合作和经

济合作的实际办法;

3) 商讨了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措施,提出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办法;

4) 完成了两岸互赠大熊猫,琦桐树和长鬃山羊,梅花鹿的手续,解决了延宕三年多的赠台大熊猫赴台事

宜;

5) 商谈规划了下一阶段两会商谈的议题和加强两会会务联系与交流事宜。初步商定明年尽快就两岸金融

合作,共同打击犯罪,渔工劳务合作,两岸双向投资及签订投资保护协议,两岸动植物检疫检验合作,两岸产业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两岸媒体记者常驻等问题进行商谈;

6) 广泛接触了台湾各界人士,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简称MOU) 2009-11-16

1. 16日下午6时同步在台北和北京签署,6时30分同步公布,最迟60天生效(2010年1月15日),有

正体和简体版。

2. 双方头衔部分,可以避开“行政院”“中国”等隐含主权的字眼,使用“大陆方面银行(保险,证券期

货)业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刘明康(吴定富,尚福林)”“台湾方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代表陈冲”。

3. 2010年初,大陆法人(境内合格机构投资人,简称QDII)就可以进场买股。陆资银行也可申请在台湾

设立分行,民众在台湾就可以开立人民币存款账户。

3. 国泰世华,彰化,土地,华南,第一银行,合作金库银行及中国心托商银七家台湾的有关银行大陆办

事处讲可申请升格分行。

2003年两岸春节包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航,只是“单向”、“单飞”、经停顿港

澳的“曲航”

1) 真正的直航应从台北或者高雄直飞上海:

2) 直航应是双向,2003年春节包机只是单向,即从台北/高雄到上海是空机,只有从上海到台北/高雄才运送旅客;

3) 直飞应该是对飞,两岸航空业者都可以参加,而2003年只有台湾航空者单方面参与。

4) 乘客只能是大陆台商及其家眷。

2004年,由于台湾当局坚持不合理的“单向单程”主张,两岸春季包机未能实施。

2005年两岸春节包机实现了四大突破

从1月29日-到2月20日,海峡12家航空公司执行了48个往返航班,运送台商及其家眷10771人次。其中大陆6家航空公司空运5222人次,台湾6家航空公司运送5549人次。

与2003年台商春节包机仅有台湾航空公司“单向”、

1) 试下你了榴莲干民航客机的“双向双飞”,祖国大陆的名航飞机近56年来首次以正常的途径抵制台湾。

2) 大陆方面的航点,出上海外,增加了北京、广州。

3) 有原来中停港澳变成了飞经香港飞航情报区,减少了一次起降,有利于飞行安全性的提高、飞行成本的降低,也缩短了飞行时间。

4) 包机往返均可载客。

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

(一)包机时间:自2006年1月20日至2月13日,共25天。

(二)招乘对象:除台湾及其看属外,扩大全至其他往返两岸持合法有效证件的台湾居民。

(三)飞至地点:大陆方面在原有北京、上海、广州三点基础上,增加厦门一点;台湾方面仍维持台北、

高雄两点。

(四)包机乘运人:仍为两岸各6家航空公司。大陆方面为:国航、东航、南航、上航、海航、民航;台

湾方面为:华航、长荣、远东、华信、立荣、复兴。

(五)飞行班次:双方各执行36个往返班次,总计72个班次。

(六)先期准备:双方执行春节包机的航空公司可派业务、技术人员先期到包机飞航地点进行相关准备;

并委托代理的航空公司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七)证照查验:对飞机的机型登记证、适航证、无线执照证、机组人员的驾驶证和体检合格证的检查,

仍采取事前处理的办法,即由双方授权的公司负责人签署“携带证明书”的方式。

(八)其他事项:有关包机的申请程序、地点代理方式、销售办法、飞行航班、航务维修、航前安全检查、

机组人员进出手续,以及各项服务保障等均参照2005年春节包机的做法处理。

2007年两岸清明包机

此次两岸清明包机集中在3月30日、31日和4月3日、4日、7日、8日,国航、东航、南航、上航、厦航5家大陆航空公司和台湾华航、长荣、远东、复兴、华信、立荣6家公司参与。乘客绝大部分是往来两岸返乡祭祖、拜谒先灵的台胞、台商及其眷属和台湾的大陆旅游团,由于清明假期短,且台胞不久前才返台过春节,所以首次清明包机由大陆飞台湾的载客率欠佳,反倒是从台湾出发前往大陆旅游、探亲的民众很捧场,出现了台湾出发班机“一头热”的现象。

两岸11家航空公司总计执飞了21个往返航班共42架次,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至台北、高雄间总共运送台湾同胞及其眷属6932人。其中大陆航空公司运送2032人,台湾航空公司运送4900人。 2008年6月12日北京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

赴台湾旅游的协议》

《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

《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共包括金融合作,交换资讯,保密义务,互设机构等12大项内容。 双方同意相互协助履行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职责,加强金融领域广泛合作,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双方同意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就两岸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分别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确保对互设机构实施有效监督。

双方同意先由商业银行等适合机构,通过适当方式办理现钞兑换,供应及回流业务,并在现钞防伪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双方同意就两岸金融机构准入及开展业务等事宜进行磋商。

李登辉的大陆政策与“两蒋”时期的大陆政策比较

蒋氏父子时代大陆政策不承认大陆政权,也不要求对方承认自己是对等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并公开反对双重承认和双重代表,不允许国际社会造成两个中国的事实或形象。凡与大陆建交着必与之断交,“汉贼不两立”,采取“零和游戏”的排他性承认策略。

李登辉则承认北京政权为统治中国大陆的合法政府,也要求北京政权承认台北当局治理澎金马的合法性;积极推行“务实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改变“汉贼不两立”的立场,变为“你来我也来,你来我不走,你不来我来”。

民进党陈水扁时期:追求“台湾独立”,推行“一边一国”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总统府”向在东京召开的“世界台湾同乡会”第29届年会发表开幕致辞,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只有2300万人民才能决定台湾前途,“大家应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与急迫性”。

2006年2月27日,陈水扁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和“国家统一纲领”。

2007年3月5日,陈水扁在出席“台湾人公共十五会”晚宴时,提出【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没有所谓的左右路线问题、只有独统问题】。 7月19日,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所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申请书(24日被退回)。

9月30日民进党全代会通过“正常国家决议文”,提出应以“台湾”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且早日完成台湾正名,制定新宪法,在适当时机举行公民投票,一彰显台湾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008年3月22日,民进党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公民投票。

台湾民主巩固困境的成因

1.

2.威权体制的余孽

3.

4.被

台湾政治演变的若干趋势

1.政党政治趋向完善

2.政治文化趋于理性

3.选民结构趋向改善

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取得的重大成绩

1.两岸重新确立了坚持

2.两岸制度性协商谈判稳步推进

3.两岸实现了直接、双向、全面三通

4.两岸大交流格局初步形成

5.两岸开始协商解决一些敏感性政治议题


相关文章

  • 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及报名时间安排
  • 造价工程师报考条件及报名时间安排 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新2015年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报考指南.报名入口.现场确认时间和地点,敬请关注:http://url.cn/YVDK5A 更多精品备考资料及资讯2015造价工程师考试交流群 348630685 报考条件: 一.报考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 ...

  • 地理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6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在密封线外侧. 3. 将选择题答案填入第5页表格中 第I卷 读图1."我国四大区域示意图",完成 ...

  • 20**年[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20)
  •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20)姓名:XX 班级:创业学院 成绩: 96.0 分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台儿庄战略的指挥者是().1.0 分A.郝梦龄B.李宗仁C.张自忠D.陈毅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2()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0 分A.民法 B. ...

  • 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 广东省人事考试局广东省建设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粤人考„2011‟6号 关于2011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 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局考试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省直及中央驻粤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2011年度全国一.二 ...

  • 初二地理结业考试
  • 海淀区初中学科结业考试 地 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2011.4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请从每小题的四项答案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选择题答案的表格中.) 1.中国被称作"东方巨龙",从半球位置来看,中国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 ...

  • 全国导游考试导游业务练习题含答案
  • 天津职业大学2015 全国导游考试导游业务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的旅行社分为________ 旅行社和 __________ 旅行社两类. 2:国际旅行社是指其经营范围包括 ______ 旅游,_______ 旅游和______ 旅游的旅行社. 3:国内旅行社是指其经营范围仅为 ____ ...

  • 吴念真(台湾)[八点档]阅读答案
  •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八点档   吴念真(台湾) 直到他医学院毕业.当完兵,然后进入着名的教学医院当第一年住院医师,并且把第一个月薪水拿给她之前,他从没看过母亲的笑容. 他记得那天母亲很认真地看着薪水袋,好久好久之后才自言自语地说:"人家说我这麽拖磨,总有一日会出头天--,他们都不知道 ...

  • 20**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方式及要求
  • 2015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方式及要求 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 解析一网 尽!在线做题就选针题库:http://www.dwz.cn/oXVZF 2015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方式及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有关 ...

  • 20**年下学期高一历史百所名校答案(一)
  • 全国百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历史卷(一) 26. (1)地位:地方国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问题:初秋时期,诸侯争霸而王权衰弱,分封制崩溃.原因: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是国君,拥有用人.财政.军事等方面的独立大权,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各个诸侯招揽人才,变法图强,实力日益强大:等等. 27. (1)措 ...

  • [公共社交礼仪]在线考试答案doc
  • 第1题 正确的入座顺序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在正式场合,男士应该穿的裤装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认为左手是肮脏的,名片只能用右手接递的国家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