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里的钱钟书先生

围城里的钱钟书先生

王咏梅 安徽省濉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235100

人活在世上,都想得到同类的认可和尊重,想得而得不到,则或者隐忍沮丧,或者峙才傲世,钱钟书先生亦如此,当那尘封三十余年的《围城》因电视的普及和演员的演绎顷刻间家喻户晓、声誉鹤起时,冷静矜持的钱先生嘴角换成了宽慰、欣然的微笑。

正如他抓周时所预言的那样,钱先生一辈子只钟情于一样东西,那就是:书。他血气方刚之时就“横扫清华图书馆”,大脑简直就是一架活的图书馆检索仪,此后一直读书不辍,直至耄耋之年,即使在五七干校当伙夫时,也不忘怀揣一本英语词典。钱先生素以博闻强记饮誉学界,想必后来,大脑该抵得上辞海或百科全书了。人如果用一辈子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其实是很可怕的,想一想,假如一个人自小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全用来练童子功,其功力是无法估量的,一旦发起功来,一定是排山倒海、气吞山河、雷霆万钧,因为即使是太极高手,也不过每天早晚练功两次而已。

钱先生还以读书多寡为标准将人精简为上、中、下三类:一,他“通”;二,这人还念书;三,这人不“通”。窃以为,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千条万条,读书仅是其中之一,一个饱偿世间忧患和历尽沧桑的长者即使目不识丁,也未必不“通”,那一道道皱纹不也蕴涵着睿智和人生哲理?人有眼、耳、鼻、口、眉五官,如果只用眼这一官,让其它四官都闲着,时间久了,不是废了也得憋出个毛病来,何况眼也不一定只乐意看书这一样东西,也许它更爱看红花、绿树、青山、闲云或野鹤;而且人除了头上的五官以外还有手、脚、腿四肢可用;其实人用手或腿的时候,脑并没闲着,他们合作起来,身体力行,说不定能玩出前人玩不出、书中无记载的新花样。钱先生的标准是否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嫌?看样子即使是国门洞开之时接受西风洗礼西装革履头戴礼帽,手执文明棍的留洋博士,骨子里也难免残留一点糟粕。此标准不仅有失偏颇而且有害:人成了故纸堆的书虫,或曰装书的竹笈,只染了一身的书卷气;大脑被书中的知识所充斥,思想和感情就没了立足之地,写出的文章一旦没了思想和感情,好比人没有灵魂,即使字正腔圆,精雕细凿,也如线上木偶一具。 钱先生有句鲜为人知的座右铭是:“做完美的人,过没有一丝一毫奴颜和媚骨的生活。”其实这种境界是达不到的,我敢说,如果不是出于无奈,没有哪个愿意奴颜或媚骨。然而,人生在共生共栖的俗世,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因此,人一辈子难免在某个时候、不同程度地“奴颜”或“媚骨”一下,连皇帝老儿也在所难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固然可贵可嘉,但历史上为五斗米而丧命的草民比比皆是,俯首即拾,所以,完美对人来说是句空话,完美只存在于圣人仙家,存在于圣母的微笑或维纳斯的断臂里,人要想完美,就得做苦行僧或殉道者,假如既要食人间烟火又要完美,那就是戴发修行的俗家弟子了,男子修行尚易,女子修行要难些,因为女子相对来说更少理性,更具感性,更爱花鸟虫鱼。钱先生无异于一个炼丹人,他吞吐书卷之气,以方寸书斋之炉融通中外文字,毕生炼得一真丹,只是又随先生之魂魄散于天地之间,可惜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作为人,三七开已属不易,才高八斗的人不妨丢掉些骄傲和孤愤,放松一下紧绷的骄傲神经,去感性一下,不完美一回,就象毛泽东那样,留着自家门前的雪不踩,单单去踩人家门口的雪,这样也许更可爱,更有人的魅力,离完美境界更近一些。忘人忘物而独独不能忘我,是通往完美之巅的大忌。我更欣赏虚怀若谷的大师,有一位名气不太大的文人说过:“文学是人学,因此首先需要真诚……”我谨记在心。 他总谈文学,不谈自己;彬彬有礼,实则矫矜,嘴角总带着揶揄的微笑;他从不诋毁甚至评说别人,但其尖酸刻薄象“管涌”,从那很不友善的嘲讽挖苦中泄露出来;他博闻强记,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却惜墨如金,只留下那几篇经典,据说,他的《谈艺录》每节都可成为宏篇巨著。他没有投入,只是远远站在人生边上的书的堡垒中,透过“猫眼”似的了望孔,看芸芸众生在人生舞台上如可怜的蝼蚁忙忙碌碌、穿梭来往,象欣赏一幕滑稽剧(可笑吗?)。先生很幸运,虽历经中华历史上最动荡的八十年,政治上风起云涌,文坛上群儒舌战,连梁实秋、沈从文那样的谦谦君子都有失身份,不能幸免,旗手鲁迅更是迎着刀光剑影,一路摇旗呐喊,但他始终能稳坐于书桌和饭桌前。也许他站得太高,没有对手,其他人则犯了文人爱动感情好激动的通病,以致后来尽管有《雅舍小品》为梁先生翻案,但一提此君,心里不免咯噔一下,想起那句“乏走狗”名人名言,雅兴扫了一半。

其实先生那工夫套路也很简单,不过是先用无懈可击的博闻强记(包括象马克思的外甥女叫什么这样的条目)把自己武装起来,用清高和矜持把自己密不透风地包裹起来,再以多国语言加一道固若金汤的三八线,就能以锐不可当的凌厉之势大放厥词,直至你被鸿儒的光芒映得睁不开眼,底气弱了一半,于是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才疏学浅而汗颜甚至猥琐,你象古希腊人崇拜太阳神一样对先生顶礼膜拜。其实太阳并不像你感觉的那样,你是有黑子活动的。英、法、德、拉丁四语并用大段大段地背诵并非名家名言,似有哗众取宠表演夸耀之嫌,对待晚生们没齿难忘的关怀,似有曲高和寡、居高临下之疑。

学贯中西、满腹经纶的钱先生已远走,留下仅有的几本精华本。我很惭愧:我琢磨不透《管锥编》;我还很遗憾:假如钱先生走出书的围城,站在人中间,也许能多留几本象《围城》那样的“不是代表作”的代表作,使人唇齿生香,没齿难忘。

在一片赞誉、追忆声中,这是一个不和谐音,我惶惶然;但一想起上小学时老师讲的皇帝的新衣里的讲真话的孩子,我的胆子又大了起来。


相关文章

  • 浅论[围城]中的语言特色.
  • 浅论<围城>中的语言特色 (马启平) 内容提要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其作品中唯一的长篇小说,代表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钱钟书先生能被广大普通民众所知晓,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这部小说之功.<围城>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留学生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为中心,以上层 ...

  • [围城]书评
  • 对<围城>的书评 我看了将近一周终于将围城看完,看完那一刻顿时感觉像完成高考时的轻松,毕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要读完二十五万余字的一本书也绝非像玩家家那样轻松,当然其中的快乐和读后的成就感是绝非他物可以相比的. 围城这一书名的来历在书中作者有直接的交代:第三章中,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qu ...

  • [围城]语言特色
  • 谈谈"讽刺" 在<围城>中比喻是与讽刺是连为一体的,钱钟书先生用多少的比喻,他就有多少力度的讽刺,在<旧文四篇>中他曾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里,便可以看出其讽刺语言是多么丰富根本."鲁迅先生在<什么是讽刺>中也说过:&q ...

  • 一代才子钱钟书读后感
  • 一代才子钱钟书读后感 <一代才子钱钟书> 汤晏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钱钟书与王国维.陈寅恪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界三座巍巍"文化昆仑",柯灵及郑朝宗先生称钱钟书是"300年难得一见的天才".1980年代以来,"钱学"日渐增温,赫 ...

  •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学号: 姓名:王显魁 班级:汉语言文学 051210899 目 录 摘要.关键词 -----------------------3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 ------------------4 (一).人物的角色语言 ----------------4 (二). ...

  • [围城]读书报告
  • <围城>读书报告 第一部分:精彩语句赏析: 1.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赏析: 也许大家都看过纸浸了油是什么样子,但有想过把这个样子比喻成那深沉的夜吗?钱钟书就想到了.这句话前面描写的是日出的 ...

  • 郑吉文律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
  •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4)沪高民三(知)终字第24号 原告:钱钟书,86岁,中国社会科学院干部. 委托代理人北京市中北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人民文学出版社. 法定代表人:陈早春,社长. 被告胥智芬,40岁,上海<劳动报>社干部. 委托代理人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 ...

  • 坐看潮起潮落--张爱玲 钱钟书合说(05.9.7)
  • <申江服务导报>2005.9.7 文 /龙佳 2005年9月8日,是张爱玲去世10周年纪念日.1995年中秋月圆前夕,彗星经天般惊鸿一瞥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带着对人性最深切的感慨和对时尚最绝妙的讥讽,划过20世纪的中国文坛,孤独地离开人世. 月亮一直是张爱玲钟爱的意象,可惜她最终离世,却 ...

  • 闲话大师之钱钟书: 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
  •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