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一. 总论

1.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 表皮基膜带: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 ②PAS 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 ③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 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

3. 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有合成黑素的功能。分散在基底层细胞间、毛发、真皮结缔组织中。硝酸银染色阳性。黑素细胞有细长树枝状突起。每个黑素细胞通过树状突起可与大约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表皮黑素单位。无桥粒,含黑素颗粒。黑素颗粒以胞吐形式释放,再被临近细胞吞噬,吸收紫外线。

4. 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抗原呈递给T 淋巴细胞,及免疫监视。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真皮、口腔黏膜等。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有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抗原。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 颗粒。

5. 斑疹:局限性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直径

6. 丘疹:高出皮面的实质性隆起,直径

7. 水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若直径>0.5cm称为大疱,多为炎性反应所致,也可因棘细胞间粘合质溶解破坏或基底膜病变等引起。有表皮内和表皮下两类。愈后无瘢痕。

8. 脓疱:含脓液的疱,周围红晕,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位置深浅不一,愈后无瘢痕。

9. 风团:伪足状。较快消退,不留痕迹,常伴剧痒。

10. 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触之较硬,可由皮下组织炎症、血管性炎症、312代谢产物沉积、寄生虫、肿瘤等引起。 45

11. 囊肿:及,触诊有弹性感。

12. 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 13. 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

14. 浸渍: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

15. 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

16. 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真皮或皮下组织,形状大小深浅不一,愈后留有瘢痕。

17. 抓痕:常由于瘙痒而搔抓引起的线条状表皮损伤(仅伤及表皮),其上可有血痂,愈后不留瘢痕。

18. 裂隙:线形裂口(与皮纹一致),常深达真皮,疼痛出血,多掌跖指关节处,多由于长期接触碱、脂溶

性化学物质或手足湿疹等导致。

19. 瘢痕:类。

20. 苔藓样变:局限性皮肤增厚、粗糙。表面纹理加深加宽,将患处皮肤分成菱形或多角形的分格。主要由经常搔抓、不断摩擦使角质层、棘层增厚所致。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比软膏弱,刺激性低。用于亚急性皮炎略有少量渗液。毛发不宜应用。

二. 生物源性皮肤病

1. 皮肤癣菌病:1) 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的感染。2)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头/体/股/手/足/甲/须癣等,偶累及深部组织引起真菌性蜂窝组织炎等。3) 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癣菌疹。4)

2. 体癣:指除掌、跖外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典型损害开始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环形扩展。瘙痒明显。

3. 股癣:腹股沟外生殖器部位及肛周的体癣称为股癣。

4. 脓癣:成瘢痕和永久性脱发。切忌切开引流。

5.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疱疮、黄水疮。接触传染,是常见的暴露部位皮肤的细菌性脓皮病。皮损为红斑→小疱→脓疱→糜烂→厚痂→湿疹样变。分为寻常型、大疱型、新生儿型。

6. 麻风: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神经。只有人可能患麻风病。皮损多样化、皮肤干燥,浅感觉障碍。受累神经粗大、疼痛。分5型,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瘤型。

7. 麻风反应:麻风病程中突然突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症状,称麻风反应。Ⅰ型为迟发变态反应,表现为皮损红肿、浸渍、发热。Ⅱ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结节性、多形性、坏死性红斑,发热、头痛等。

8. 麻风菌素试验:粗制麻风菌素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1ml 。48h 后观察早期反应,出现>10mm 的浸润性红斑为阳性。3周后观察晚起反应,出现>3mm 的浸润结节为阳性。麻风患者或者流行区接触者若阳性,则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预后好;阴性则抵抗力差、预后差。

9. 丹毒:①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俗称“流火”。②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急性炎症。③局部红肿热痛。有头痛、发热的全身症状。

10.Ramsey-Hunt 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产生外耳道疱疹、耳痛、面瘫、眩晕等症状。

11. 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组良性赘生物。常见的有4种类型:寻常疣(瘊子) 、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可刮除、物理化学法破坏、中药治疗。

12. 扁平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多发,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偶微痒。消退前有炎症反应,异常瘙痒。病程长,消退后可复发。

13. 传染性软疣: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

14. 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在惯发部位(皮肤薄嫩处如手指缝、腹股沟等)发生

三. 非生物源性皮肤病

1. 接触性皮炎:, 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边界清楚伴以瘙痒或烧灼感。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通常急性起病,需与急性湿疹鉴别。病程短,预后好,不易复发。

2. 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为各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口服、注射、吸入、栓塞、灌肠、外用)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分为发疹型、荨麻疹型、固定红斑型、中毒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后两种为重型药疹。发病突然、全身性、对称性、泛发性(固定型除外)。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促进其排泄,抗炎治疗。

3. 固定性药疹:①即固定红斑型药疹. 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色素沉着斑。②再次致敏后皮损在同一部位,也可累及其它部位。③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鼻、外生殖器、肛周。④致敏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碘胺药、苯巴比妥。

4.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特点是阵发性瘙痒和局限性苔藓样变。反复搔抓、摩擦是发病原因,可由精神因素、局部皮肤受刺激、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起。夏天重。

5. 同形反应:银屑病的进行期,在外伤处(机械性损伤、日晒、虫咬、冻伤)发生新的皮疹。如可与手术切口一致。提示病情的活动。

6. 薄膜现象:银屑病刮擦表面可出现多层银白色疏松鳞屑,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

7. 玫瑰糠疹:常见的轻度炎症性皮肤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不复发。皮损为橙红色、卵圆形的斑疹或丘疹,可互相融合。表面有细皱纹、糠状鳞屑。起初有母斑,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斑疹的长轴与皮纹平行,全身泛发。中度瘙痒。分为丘疹型、紫癜型、反常型。

8. 母斑:玫瑰糠疹起病初期的皮损称为母斑。通常比后出现的皮疹大,可持续1周。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经过3~8周后自行消退。

9. 多形红斑:为急性炎症性综合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重症又称Stevens-Johnson 综合征。由感染、用药后引起,本质为皮肤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自限性,复发性。皮损为“虹膜状损害”,包括3层,中央为紫癜,外围是隆起水肿的苍白环,周边是红斑。

10. 天疱疮:膜大疱病。分为4型,寻常型、增殖型(棘层下层)、落叶型、红斑型(棘层浅层)。多有早期口腔黏膜损害、尼氏征阳性。直接免疫荧光

11. 尼氏征:①由棘层细胞松解引起。②在疱顶施加压力,疱液向周围表皮内渗透。③牵拉破疱残壁,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④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也一擦即破。是天疱疮极有诊断价值的体征。

12. 大疱性类天疱疮: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伴表皮松解、尼氏征阴性(与天疱疮鉴别),与谷胶饮食无关,无小肠黏膜损害(与疱疹样皮炎鉴别)。肢体屈面发病为主,口腔黏膜损害少见。直接免疫荧光血清学检查抗表皮基膜带抗体阳性,滴度不与临床表现平行。可行免疫抑制治疗。

13. 疱疹样皮炎:

于肢体伸面,口腔黏膜损害少见。剧烈瘙痒、烧灼、疼痛。三种皮疹(小水疱、丘疹、风团样斑块)成簇分布。直接免疫荧光IgA 颗粒状沉积于真皮乳头,病变部位反而没有,少数人IgA 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血清学无抗表皮基膜带抗体,若有IgA 线状沉积则阳性。治疗首选氨苯砜。

14. 线状IgA 大疱型皮病:临床表现类似于疱疹性皮炎、类天疱疮。无谷胶过敏。直接免疫荧光IgA 或C3

(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的各种自身抗体的总称,主要存在于血清中。通常血清中ANA 滴度在1:80以上有临床意义。分为均质型(染色均匀)、周边型(染色在膜部)、斑点型(染色为斑点状)。

16. 狼疮细胞: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核抗体,作用于受损的白细胞核,使其均匀变性并排出体外,形成均匀体,称狼疮小体。狼疮小体具化学趋化性,被粒细胞吞噬,形成狼疮细胞。是病情活动期的标志。

四. 性病

1. 性传播疾病:①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②我国现阶段将梅毒(梅毒螺旋体)、淋病(淋病奈瑟菌)、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和艾滋病(HIV )8种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的性病。

2. 硬下疳:一期梅毒主要症状,最常发生在生殖器部位,梅毒螺旋体侵入2~4周后发生。常为单个,不痛不痒,边缘清楚,蚕豆大小结节,表面糜烂,有少量渗出物,呈牛肉色,触之硬似软骨。

3. 前带现象:①指临床上符合梅毒体征,但原倍血清的RPR 试验却为弱阳性或阴性,但若将此血清进一步稀释后再做RPR 试验,便出现了阳性结果;②其原因是此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量过多,抑制了阳性反应的出现。

4. 扁平湿疣:二期梅毒发生于肛门或外生殖器潮湿部位的丘疹。增殖融合成肥厚片块,触之坚实,较平滑。(与“扁平疣”概念相差甚远)

5. 尖锐湿疣:①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附近的皮肤、黏膜。②起初细小丘疹,逐渐增大至肉质乳头状赘生物。性生活时易出血,继发感染则可有糜烂、溃疡,恶臭。③病理特征为棘层肥厚、表皮浅层可见灶性分布空泡化细胞。可癌变。④药物治疗或激光、高频电刀烧灼切割疣体。⑤判愈标准为疣体消失,3个月不复发。

6. 非淋菌性尿道炎:①通过性交传染的一种尿道炎,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也有阴道毛滴虫、单纯疱疹病毒。②是西方国家最常见性传播疾病。男性症状可有尿道刺痒,烧灼感,尿痛。女性尿道炎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可同时有宫颈炎症。少数可出现附睾炎、前列腺炎等合并症。③治疗首选阿奇霉素、个,病原检查阴性。

7. 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多位于生殖器及附近的皮肤黏膜。表现为水疱、糜烂、疼痛。患者和携带者为传染源。治疗首选阿昔洛韦。


相关文章

  •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 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 ,棉球,镊 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 ...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郫县古城镇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 ...

  • 基护名词解释(1)
  • 1.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总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3.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 ...

  • 老年人护理
  • 老年人护理 概论 本章知识点: .养老护理员的基本职责 .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的主要 .家庭照料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养老护理员的基本职责及素质要求 一. 养老护理员的基本职责 养老护理员是以从事老年人生活照顾为主要内容的护理服务人员.其基本职责就是为健康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理.心理.社会服务:为患病老人 ...

  •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
  • (一)名词解释 神经点 :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 纵膈: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 结构和组织的总称. 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

  • 知识点整理 动物生物学.
  • 复习题-1 1.细胞的化学组成? 所有的细胞都是由水.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盐类和各种微量的有机化合物所组成.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1)没有细胞核.核膜.核仁,仅见核区,核区内为分散的DNA 分子,不形成染色体:(2)仅有分散的核糖体,没有 ...

  • 七年级下科学感觉世界(1)
  • <感觉世界(1)>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一. 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进科学" 科学是一门生活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包涵了化学.物理.生物等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教育必须遵从"从生活走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让 ...

  • 5抢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
  • 一.徒手心肺复苏术(成人) 目的:恢复心跳和呼吸,维持呼吸.循环功能标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准 分 扣分 实 得 分 姓名准备人员:着装整洁 用物:纱布.开口器.舌钳,口咽通气管,弯盘 呼气 道 处 理2 4 3 2, 人 手 和 , 手 人 人前 , 用力 呼 呼 人 : , ,通 , 开 人, ...

  •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
  • 除颤仪操作流程 适用证:适用于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的抢救. 操作: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评估:病人意识.颈动脉博动.心电图显示.病人心前区监测电极的连接情况,解释 患者准备:平卧,松开衣服纽扣,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 暴露胸部.擦干除颤局部皮肤. 用物准备 :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电插板.急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