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观点与断块.槽台学说的交融

256地 质 科 学2001年

板块观点与断块、槽台学说的交融

非 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谢鸣谦教授的《拼贴板块构造及其驱动机理》(以下简称《拼贴》) 从板块观点对中国东北及邻区的大地构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书中提出的“微板块”与“拼贴”两词是讨论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词和核心内容。从书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看, 作者并不唯板块是从。论述板块, 但不拘泥于板块, 反映出他对唯学说论的超越。岩石圈演化是客观存在, 人们立足于局限的时间和空间试图去探知久远的岩石圈演化, 不可能轻易得出结论; 岩石圈演化的复杂性, 决定它不可能成为某一学派绝对认识的试验场。这可能是作者必须拓宽视野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故《拼贴》一书熔断块构造、槽台学说和板块理论于一炉。

作者跟随张文佑教授多年, 对其所倡导的断块理论, 深有所悟。80年代初作者参加张文佑教授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以此为先导, 作者认识到板块级次的划分, 萌生了“微板块”和“拼贴”的思想。张文佑教授早就主张板块应有不同的级次, 任何块大陆与次大陆都是由不同时期的“古板块”的复杂形式拼合起来的或分裂开来的; 中国板块并非如想象的是一个简单的刚性岩石圈板块, 而是由许多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性质及不同年龄的次级断块, 即相当于所谓的“微板块”或“次板块”组成的。《拼贴》的作者把这种思想引入中国东北及邻区, 推向全球, 成为全球南、北两大陆之间古特提斯发育区拼贴板块展布带的认识基础。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对断块学说的拓展。

张文佑教授主张断块学说与板块学说结合, 陆地资料与海洋资料结合, 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结合, 动力学研究与运动学研究结合, 这对于全面认识大地构造和地球动力学问题十分有益。《拼贴》一书正是这样作了, 使书中所提观点的论理更加丰满, 认识更加深刻, 结论更加合理。另外, 断裂活动是断块学说的核心, 作者从岩浆活动、盆地发展以及变形特征诸方面视断裂为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作者成功地利用构造岩石学的研究, 提出了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的马蹄形分带, 并以此得出贝尼奥夫带双向消减的观点。这不仅是对作者所主张的板块驱动机理的具体运用, 而且是对本区沉积盆地、岩浆演化、热隆异常等的较为合理的成因解释。在其最基础的构造岩石学的研究中, 作者表现了对槽台理论的吸纳。构造岩石学的分析, 是取证于本区岩浆岩特别是火山岩的时空演变, 作者利用Hy dman 和 ! ∀#∃%等的地槽发展不同阶段火山岩时序变化和Jakes 、W hite 和G ill 等的板块边缘岛弧火山岩系列, 提出了本区火山岩的演化序列(空间序列也是如此) , 为全区动力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依据。

作者认为地槽或地槽褶皱带是其两侧板块运动的表现形式, 地槽的生命来自于板块运动。地幔对流对板块运动的驱动是本区周边海槽发展的动力源, 海底的添加作用则是海底扩张并使大洋岩石圈板块向陆内俯冲的动力源。这否定了板块学说中地幔对流对海底扩张驱动的立论, 而强调了地幔对流对地槽发展的驱动, 表现出在这方面对板块学说的弃置和对槽台学说的靠拢, 显示出作者以不同学说优势互补的方式讨论本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思维方式。

总之, 《拼贴》一书以发展的板块构造概念——拼贴板块的演化为主, 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地磁, 特别是大量火山岩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 以高度综合、时空匹配验证的方法, 对中国东北及邻区的演化驱动机理以及陆内盆地、火山活动等逐项进行论证。使之成为一部论说翔实、推绎有据、观点新颖的专著。  2001-01-15收稿。


相关文章

  • 新人教版选修1:3.2[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 3. 2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录像.投影.模型等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应用板块学说解释山脉.岛弧.海沟成因的能力. 3.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壳运动的三部曲,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是 ...

  • 中国大地构造学试题
  • 中国大地构造学试题 大地构造学试题 1. 华北,华南变形主要表现为?伸展变形. 2. 青藏高原的地表厚度高于普通的 2 倍. 3. 火山活动出现在优地槽. 4. 太平洋板块,洋壳年龄新,很少超过侏罗纪,不能发现中生代. 5. 什么是岩石圈?包括哪些层位? (1)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 ...

  • 高一地理湘教版地球表面形态_导学案
  •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2.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学习过程 [自我学习]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小结: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阅读课本P36, ...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提纲
  •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提纲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的海陆面积比例是多少?7:3 可以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和哪个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3.无论怎样划分相等的两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大于.小于)陆地面积. 4.说出下列名词的概念: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海 ...

  • 教案新海陆变迁2
  • 主备人 课题 用案人 授课时间 2015 年 月 总第 新授课 课时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 课 型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教学 目标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 点 1.六大板块示意图 2.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 难点 1.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 分布与板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
  • 第四节 海陆变迁(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了解能说明海陆变迁的几个事例: ②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③ 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① 通过对课文示意图及多媒体课件视频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 地理推理能力: ...

  • "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
  •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孙凤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表形态变化是漫长的,而且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可以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通过阅读示意 ...

  • 山地的形成说课稿(人教版)
  • 山地的形成 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山地的形成>,我把它分为两个课时的进行学习,今天说课主要是第一课时--板块学说和褶皱山,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既是对4.1 ...

  • 板块构造正反说
  • Vol.20,No.4 丹 东 师 专 学 报 总第74期 Dec.1998 JOURNALOFDANDONGTEACHERSCOLLEGE SUMNO.74 板块构造正反说 王卓理 (河南省平顶山师专地理系 平顶山 467000) 摘要:本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革命性进步.3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