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自主创新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自主创新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的呼声日渐高涨,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话语体系,日益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就如何以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这一话题,本报对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教授做了访谈。 韦彦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很大程度上是在大规模引进、借鉴、吸收和消化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起步、推进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特性,在促成其后十数年学术热、文化热的同时,也“先天地”注定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食洋不化、以西方的问题为问题、不接“地气”。

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的呼声日渐高涨,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话语体系,日益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的GDP 总量已经占据世界第二位、中国问题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大问题”,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在面对全球化“普适性”问题的同时,中国社会的确出现了大量“本土化”的问题,简单搬用依然拥有学术话语主导权的西方理论学术来阐释这些问题,已经显得远远不够。正是实践的发展,使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成为一个时代课题。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就如何以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这一话题,本报对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教授做了访谈。

李琪教授谈到,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看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期许和要求。在当今这个时代,讨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的进程中,尤其要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宏大叙事与具体而微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融。李琪教授特别谈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重点在创新,关键在人才,尤其要注重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造就。

李琪长期从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行政决策与领导理论等学科的研究,曾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公共行政管理教研会理事长,专著、编著有《中国公共行政管理学》、《行政三联制研究》等20部。

自主创新,就是要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文汇报:近一段时期,理论界和学术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

创新。在当前这样一个时期,这一话题为什么会被热烈地讨论?

李琪: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历史新阶段,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点。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之所以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实践的呼唤、时代的呼唤使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就是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这是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深度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是国之魂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基础,理论自觉、自信是文化自觉、自信的升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短短30多年的改革实践和探索,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前所未有,这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几千年历史、50多个民族的超大国家发生的历史巨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不断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形成和完善。这样的大历史、大背景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文汇报:与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相比,我们的理论和学术的自主创新是不是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李 琪:距离很大。记得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仅靠单纯引进或照搬西方学术概念和理论话语体系,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既不能对中国的实践进行正确的、有深度的解析,更不能指导未来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在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研究,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提炼出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从而使我们党和人民在世界形势波谲云诡、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理性自觉和清醒,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航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具有坚实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与理论支撑。

文汇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个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历程。今天,我们讨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也是特别强调要走自己的路。

李琪:确实如此。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一个秘诀,就是走自己的路。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回眸近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就会看得很清楚,虽然受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影响颇深,但其真正发展的动力在于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实践的结合。我们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核心的命题是要有中国国情意识,如果在这一点上没有自觉,那必然就是照搬照抄、从概念到概念,不接“地气”,脱离实践。因此,今天我们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很重要的就要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核心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这是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的前提。这些年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的研究,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无论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是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推进,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体现了理论工作者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和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巩固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话语权,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确实是任重道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有一个“双重前提”的问题,那就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始终自觉地、执着地前行,前提是我们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的自信;而要切实提高这种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的自信,前提是我们必须先经过自身理论和学术上艰苦的自主创新、创造的过程。理论创新、学术创造本身是一个“苦中作乐”的过程,苦苦实践,苦苦提炼,苦思、苦写、苦修,自然是进入了“苦”的初始境界。倘若刻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之道,渐入“会通”、“慧悟”、“创化”之门,有了感悟和理性认识,就会真切地体验到“苦”的低境界中蕴涵着“乐”的高境界。缘于此,理论、学术上的自主创新与创造亦是一个“三性结合”的过程,即感性、悟性和理性结合发展的过程。感性是实践中引出的感知,悟性是思辨中的灵性,理性则是创新中的抽象和升华。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宏大叙事与具体而微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融

文汇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基础研究,一方面是应用研究。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李琪: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两者同样重要。基础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基,应用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功能的重要体现。缺乏基础研究的应用研究,难以提出既有重大创新突破、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建议; 同样,如果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割裂,就会失去发展创新的动力。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必然要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宏大叙事与具体而微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融;既要有大道之行、浩浩荡荡,又要有小桥流水、娓娓道来;既要有“关山难越而沟渠相逢”的难易相兼,又要有“渔舟唱晚而雁阵惊寒”的动静交叠;既要有经典和精品,又要能传播和普及。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论断既是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期许和要求。

文汇报:落实到具体途径,我们又该如何来做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推进工作?

李琪:要真正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我们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同步推进。如果说基础研究较多的是研究“形而上”,亦即“道”的问题(“上”亦可指抽象与升华),研究本体、规律、法则、学理等等问题,那么,应用研究则较多的是研究“形而下”,亦即“器”的问题(“下”亦可指具体化),研究物用、途径、方法、对策等问题。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着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担当更多的重要角色,既要有“阳春白雪式”的高端研究,又要有“下里巴人式”的深广研究。要力求做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具体的做法是经常整合两类研究的导向,经常注意对应用型、对

策型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概括和抽象,增加理性的认识含量,使之进入基础研究的范畴。

二是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同步建设。学科是学术繁荣的基础,学科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根本。当前,我们应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以敷时需。《意见》中提出要使传统学科增强活力,要扶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在学科建设上树立一种科学、全面、辩证的发展观,在积极推进传统学科持续发展的同时,注意积极推进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并注意做到学科建设上学贯中西、文理相融与古今结合,形成门类较多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群。我一直认为,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点建立富有个性的矩阵式学科群,以基础学科发展作为长度,以边缘学科发展作为广度,以新兴学科发展作为高度。通过各个学科群的同步发展,显现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总体发展的特色和优长。

三是教学与科研的同步优化。就高校而言,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这两条都是普适性的准则。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创新端赖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优化发展。我们应力求做到教研一体化,教学为科研提供研究需求、研究题目和研究方向,科研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理性思维和创新研究的成果;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变革离不开科研的基础,科研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教学的驱动。两者相兼互补、相得益彰。通过教研一体化和教研的同步优化,将两方面创新发展的成果凝炼、概括和升华到学科体系内涵中,从而又使之裨益于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发展。这些年来,上海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自主创新需要人才队伍建设

文汇报:上海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镇,如何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李琪: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桥头堡和重要基地,也是近代西学东渐的窗口,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得风气之先,领学术潮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理论工作者以极大的理论热情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推动理论学术为改革开放服务。理论界在上海经济发展战略、上海城市发展战略、上海文化发展战略、浦东开发开放、举办世博会等重大战略问题上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当前,上海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对理论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深化、概括,为上海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我们的理论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聚焦的重大课题很多,诸如:如何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动力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八字方针作深入的研究阐释;如何从依法治国理政的理念、方略、机制和路径选择的角度深化对执政方式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如何从城市价值取向和内在品质的向度深化对“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研究;如何从物质条件、发展阶段、精神因素、制度环境等方面深化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等等。

上海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素来有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和崇高情怀,诚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辈躬逢盛世,更应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炽热的学术情怀、严谨的科学精神,为推动上海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和繁荣发展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更大贡献。

文汇报: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成果,只有被更广大的群众接受,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题中之义。上海在这方面有什么进一步的举措?

李琪: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普及,推动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成果的普及化大众化,我们最近正在作一些探索和努力。我觉得,理论和学术的普及一定要与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技术相结合,要适合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阅读习惯和受众心理。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在部领导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在借鉴、发扬近年来本市理论建设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在东方网推出“微言大义”理论微博,讲微言,传大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制度、理论、实践“五位一体”地进行具体宣传,从而使大众真正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间正道。微理论的特点是,不做鸿篇巨制,只道具体而微,寓理性于微博之中,说事理于百余字内,析科学发展之要义,解黎民所忧之困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我们率先运用微博这种新的传播载体和形式,传播理论、凝聚共识、回应关切、引领价值。第二件事是在上海电视台开播理论宣传栏目《道·理》。道理,顾名思义就是要说道讲理。但是,说道不是说教,讲理不能空讲大道理,而是要用丰富的事例、鲜活的语言、生动的表现手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理通过电视的手法,讲通俗、讲明白,把“官方”的话语与老百姓的话语对接。首期节目《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了》播出后,就有不俗的收视率。第三件事是组织重大理论文章的撰写和发表,围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等重大选题,组织解放日报、文汇报推出专版解读文章,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第四件事是拍摄完成并已播出大型系列理论文献片《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6集),用视觉艺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来自于实践、再实践,创新、再创新。第五件事是主持并组织了《上海报告》系列研究丛书的撰写工作,集中凝聚并体现上海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学术智慧,第一批《上海报告》丛书现已由世纪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上述这些,都是我们为推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自主创新所进行的初步探索。

文汇报: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创新和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上海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又有哪些创新做法?

李琪: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需要人才队伍的建设,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有理论涵养高度、学术积累厚度的青年人才和梯队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上海一向重视对中青年学者的培养。我记得在1993年就开始举办上海市中青年理论骨干学习研讨班,我本人就参加过这个班,到现在已经举办了23期,这在全国是首创,起步早,起点高。现在参加这个班的对象是全市所有高校和有关社科单位,具有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年龄在35岁左右的青年学者。培养方式是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国情调查,制定“三年学术成长计划”、完成集体课题、设立“中青班课题”等。20年下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理论骨干,有的成为学术带头人,有的已踏上领导岗位,这个班业已成为“上海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摇篮”。

我们还组建成立了上海东方青年学社,以学术共同体的平台,加速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重大举措就是开始评选“上海年度社科新人”。入选标准是:40岁以下,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同行公认、突出的创新性成绩,在学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青年社科理论工作者。这是首次针对青年人文社科学者的奖项,旨在鼓励学者立

足国情,放眼世界,关注时代学术命题,担当中国学术发展使命。由于评选经过专家组和专家学科评选组的严格遴选,体现了公正、公平、严肃原则。至今,已经评选出28名“社科新人”。此项活动不仅得到青年学者本人、资深学者、高校的欢迎,也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为了扩大青年学者的社会影响,我们通过文汇报、社会科学报、学术月刊等媒体,以不同方式对“社科新人”进行宣传,赢得知识群体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此外,我们每年举办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骨干研修班,也成为培养理论学术人才的重要平台。


相关文章

  • 构建知识体系
  • 构建知识体系---经济生活 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 消费与分配:调整结构: 企业与就业:改革开放: 投资的选择:商品理论. 扩大内需 ● 启动消费----生产 .分配.交换 ● 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为消费创造动力: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为消费实现创造条件. ● 促进就业,完善社会 ...

  • 论"理论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作者:杨竞业 广东社会科学 2015年12期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5)05-0073-08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问题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新问题.这一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q ...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
  • 十八大报告有这样一段话:"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 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
  • 2008年第6期(总第341期 ) EDUCATIONAL RESEARCH No.6,2008General,No.341 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 靳玉乐罗生全 [摘 要] 文化自觉为课程理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倡导课程理论的对话与课程理论的和谐共生.,观.选择;;课程理论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1-5课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1-5课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含义 包含两层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 ...

  •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重要内容
  •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重要内容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七一讲话重要内容摘要. 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被广大党员 ...

  • 自信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 学校的主要功能,就是"教书育人",围绕"教书育人",学校和教师要做的和思考的事情与问题很多.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同时融入自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信念"不完全等同于"自信".根据实际情况,福建省福安第一中 ...

  • 毛中特分析题总结(最终版)
  • 经济建设 分析题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原因: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②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2.措施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 深 ...

  • 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路径_栾培新
  • 第37卷第6期 2014年12月辽宁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iaoningVol.37No.6Dec.2014 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路径 栾培新1,王宇飞2 (1.鞍山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辽宁鞍山114007:2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