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

汉语语法知识之一:词类和词性(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语素

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 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

练习: 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汉字

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

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 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 ,表达不同的事物。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韵,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斗,自然是“贱”。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声占一角:毡、远、逃、逻

形占一角:

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妇”中才能看出。这个“妇”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大雅? 棫朴》亦云:“周王寿考”。

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又如“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动词。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总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们群策群力归纳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1、 定义: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词类和词性

(一)知识概述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5)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

(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3)不定量:些、点

(4)度量衡:丈、尺、里、亩

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6、代词: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⑴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⑵用来指人或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

⑶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叫疑问代词。

虚词可以分为: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等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有些介词如“在、比、给”等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个场合是动词。

3、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词。“和、跟、同、与”这四个词,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兼有两种词性。

4、助词:附加在词、短语或句子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附加意义或语气。

助词分三类:

⑴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其中“的、地”是偏正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

⑵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⑶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啊、呀”等,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用在句子末尾。

5、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叹词常独立成句,可以用在句前,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6、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

词类是对全体词进行分类的结果。词性是给个别具体的词进行归类结果。就许多词来说,哪些词属于哪—类,这是词类:就—个词来说,它属于哪—类,这是这个词的词性。

(二)词性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 .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 .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 .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 .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 .动词重叠:ABAB 式,AA 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 式,AA (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 .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 .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 .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 .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 .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 .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 .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

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 .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 .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 .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 .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 .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相关文章

  • 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 浅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内容摘要:随着人类的进步和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词汇越来越丰富,语法体系也近一步完善.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也频繁出现在各种语义环境中.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属于修辞现象,与古代汉语中主要属于语法现象不同.本文试从语法和修辞角度 ...

  •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1 第四章 语 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汉语语法学中有关概念数据,术语,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掌握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和句子分析的方法.句类和句型.分析多层复句的方法.提高学生析句.造句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现代汉语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汉语 ...

  • 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语法1·6章课后习题答案
  •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 思考和练习一答案 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 ...

  • 当今古汉语语法分析质疑
  • 作者:孙良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年11期 近年主要依据古代注释书(注:毛亨<诗经诂训传>,郑玄<诗经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赵岐<孟子章句>,王逸< ...

  • 语法范畴和汉语语法研究一
  • 语法范畴和汉语语法研究一.语法范畴:一个历史概念 语法范畴的"范畴"源于希腊语,本义是"谓语",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范畴就是"谓语的类别"或"存在的类别",他把谓语所要表达的"什么"归纳为本体(一作实体 ...

  •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重点复习资料(必过)
  • 考试重点知识 2014年7月份考试,这份资料里面那些重要的 要点都有出现,请认真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学复习题 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 1.高名凯在1960年出版的<语法理论>中指出:语法也就是语言中的音义结构物各成分之间起着组织作用的结构关系或结构方式. 2.是一种语言 组词造句 的规律,也 ...

  • 文言文语法知识--初中文言文复习
  • 文言语法: 常见实词.常见虚词.文言句式一.常见实词: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会 ...

  •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 摘 要: 作者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概念及意义.理论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中出现的问题这三个方面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 存在问题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1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始于50年代初期,而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 词类和词性 (一)知识概述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   具体事物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