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寻项羽

垓下寻项羽

时间:2013-02-03 18:21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李云胜

(转自:安徽文化网)

似乎许多历史名人的死亡都有争议,李自成兵败未死,而是出家做了和尚;希特勒并不是自杀,而是他杀;而项羽也不是自刎于乌江,而是战死在秦代东城。

项羽其人其事

项羽是个悲剧人物,但因为武勇有力,千古无二,被视为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后人赞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位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号西楚霸王。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初期的项羽展露了他的军事才能,雍丘之战,项羽以一人之力于万军之中斩杀李由,大败秦军。

巨鹿之战,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决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彭城之战,项羽击败刘邦于彭城。此战以完胜结局,不但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更扭转了项羽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政治局面,重新占据楚汉战争的主动权。在大的政治环境方面,原来投向刘邦的盟军此时又背叛刘邦,或则投靠项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则重新脱离刘邦的控制走向刘邦的对立面,如魏王豹,陈余。

悲壮的垓下之战

我们都知道,楚汉之争结束于那场著名的垓下之战,这在《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

项羽与刘邦订立和约后,立即率军东归。刘邦也打算西撤,但张良、陈平一致反对,说:汉有天下太(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于是刘邦决定毁约追击楚军,并约韩信、彭越南下会师,合力击楚。

具体的战争经过就不在这里赘述了,结果是悲壮的,其中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尤其广为传诵。

其实,霸王别姬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而是根据那首《垓下歌》演绎而来。后来人对虞姬的演绎可能更丰满一些,京剧《霸王别姬》里虞姬唱道:“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何日里,方免得,兵戈扰乱?消却了,众百姓,困苦颠连。”

垓下之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虞美人已知项王很难幸免,拔剑自刎,这是一种浪漫而凄美的死法!

虞姬徇情之后,项羽当夜率八百壮士突围南下。乌江岸边,是英雄的归宿,乌江亭长已经把船停在岸边等他,对他说:江东虽小,地方也有千里,亦足做王。项羽笑道:上天亡我,我渡又何谓?当初我与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今天已经没有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父兄仍然以我为王,难道我心中能安稳吗?我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呢!

爱马一匹,名曰“骓”,随籍五年,不忍杀之,送与亭长,再无牵挂。他徒步杀死汉兵几百,即使身受重伤,汉军将士也不敢轻易近他。

当他看见自己过去的旧将吕马童时,笑着说:你不是我过去的老朋友吗?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我人头,并赏万户封地,我就成全你吧,语罢自刎而死。

这是何等地蔑视,这是何等的悲壮!

项羽死亡之谜

关于项羽之死,历来就有人持以异议,就像李自成兵败未死,而是出家做了和尚;希特勒并不是自杀,而是他杀一样。

我的朋友计正山先生还专门著书立说,对项羽兵败之后于乌江自刎一说提出质疑。

计正山,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定远二中执教期间致力于楚汉之争的研究,于1985年在《光明日报》发表学术论文《项羽究竟死于何地?》。文章征引《史记》、《汉书》的材料,结合当地的一些遗迹,指出项羽是在东城(今定远境内)自刎的。该文章被多家报刊转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起了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其庸的极大兴趣。于是,冯其庸与计正山就这一课题开始了共同研究。

2010年,计正山受邀去北京担任某航空杂志主编,临行前将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成《项羽死亡之谜》,由安徽大学出版社付梓。

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播出后,我电话采访了计正山,再次对项羽死亡之谜进行请教。

他说对于霸王死地问题,相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有一番论争,但《项羽死亡之谜》对于许多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论证都属前所未有的,而且有理有据。

比如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这是《史记》记载又为人所共知的掌故。然而,历史上却从未有人对故事内幕提出疑问:项羽垓下被困难道没有考虑楚军出路?或者称之为战略选择?项羽后来又采取了哪些战术行动,从而使楚军主力在“十面埋伏”之中成功实现半夜突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直到天快亮时汉军才发现项王已经逃走。

还有,项梁、项羽率8000子弟抗击秦军究竟是从哪里渡江的?项羽和乌江的不了情结起于何时、缘于何因?乌江亭长到底是何许人也?项羽阴陵迷路时发生哪些蹊跷?

汉代大学者班固为什么说《史记》记载“甚多疏忽、或有抵牾”?我们应该以何心境来解读《史记》?《项羽死亡之谜》一书对于司马迁《史记》中的诸多悬谜,都在尊重《史记》记载的基础上,作出顺应规律又合乎情理的分析和论证。

当然,计正山先生关于项羽死亡之谜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但他不只照搬古籍、引经据典,而是以当时环境为背景,从分析人物心理入手,探索补缺史料记载的不足,他把原本枯燥沉重的历史记载,变成充满情趣智慧又摒弃唯书僵化的全新史学观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相关文章

  •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
  • 说课教案 <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 自学掌握,并完成导学案: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 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 ...

  • 垓下之围读后感
  • 篇一:垓下之围读后感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古话,早已被无数人所接受.认同.通过对<垓下之围>的阅读,我们却不难发现:司马迁一反常规地没有着力渲染项羽的悲剧性,反而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刻画了其英雄色彩.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以成败论英雄"这个准 ...

  • 项羽之死练习题
  •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 ①A.盖以此得名也/力拔山兮气盖世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C.徙倚久之而归/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A.汉皆已得楚乎/若非吾故人乎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于是项王 ...

  • 垓下之战后,两个小人物竟然左右了霸王项羽的命运
  • 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垓下也就是安徽灵璧之战失败后,霸王项羽带八百余骑乘夜向南方突围,这一场仗,打得干净利落,汉军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发现项羽的意图,于是刘邦派灌婴当先头将军,帅五千精骑追击项羽,但等他们反应过来时,项羽已经度过淮水,再加把劲也许就把汉兵甩掉了,然而这时候却出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事情,这件事 ...

  • 大学语文答案
  • 1.本文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有何特点? 答:<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悲剧性英雄形象并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现了秦汉之际错综复杂的社会变革.<垓下之围>自<项羽本纪>的最后一部分.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 ...

  • [项羽之死]人物篇
  •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之人物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塑造人物的"多维透视"法,培养学生立足"多维透视"法解读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维透视"法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如何运用多维透视法塑造项 ...

  • [项羽本纪](节选)教学案例
  • "凡读一部书,就像认识一个朋友一样,如果不晓得他的个性,则无论说短论长,全无是处."(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关注人物,人成为历史的中心,从<史记>始.梁启超认为<史记>最显著的个性在于"以无数个人传记之集合体成一史,对于能发动 ...

  •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 ...

  • [鸿门宴作文素材]
  •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篇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篇2009年04月06日 星期一 12:31 P.M.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篇 一. 人物简介 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 ...

  •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
  •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篇(高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篇(高二) 2008-12-21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篇 一. 人物简介 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秦二世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