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浅析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摘要

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我对苏联解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通过搜索、阅读有关苏联解体原因及教训的文献,归纳出导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内部因素(包括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和外部原因,并试图总结其带来的历史教训。苏共解散,苏联解体,这是当代世界历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虽然已过去快二十年了,但它的影响还在历史地显现。继续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这一事变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对我们这样同是共产党领导、同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和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多民族国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 苏共;苏联解体;和平演变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解体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意识形态、政党发展和领导人等一系列复杂的变量,本文仅从政治、经济两大内部因素及和平演变的外部环境来进行分析。

一、内部因素

(一)政治方面

1.高度集权和个人专制

1903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将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统一指导党的全部实际活动”,这些原则在以后历次通过的党章中都予以了保留。它表明: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不允许个人独裁和专制。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作为苏共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列宁语),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发动了先后五次,延续二十多年的党内“大清洗”,最后集党、政、军权于一体。“大清洗”后斯大林在党内和国内再无政治对手,再也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斯大林之后,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政治气氛有所缓和,但高度集权、个人专制的政治体制却得到强化和延续,由此带来的党内特权、腐败与各项政策的变形、偏差而对群众利益形成的冷漠侵害就不可避免与难以纠正。

2.制度安排的特权导致腐败

列宁时期,食品匮乏,条件艰苦,为了保证党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经列宁倡议设立干部“疗养食堂”,以解决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填饱肚子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疗养食堂”不但没有取消,反而由“吃饱”到“吃好”,范围也扩大到下层领导及领导的家属子女。随着苏共领导人的变更,前任领导定下的待遇保留并拓展了,继任领导为体现对干部和下属的关心又不断地增加新的福利。最后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苏联,几乎所有的社会福利待遇都按官的大小与行政级别挂钩,都由人民的“公仆”们优先享用。

3.组织路线的偏差与用人上的任人唯亲

虽然苏共党章和苏联有关法律规定,苏共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人由选举产生,但集权和个人专制使这些规定成为一纸空文。这种体制决定了苏共各级主要领导必须把“选人”、“用人”放在重要位置,而“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必定是对个人的“忠诚”。斯大林通过“大清洗”消灭异己,提拔了如赫鲁晓夫、贝利亚等一大批貌似忠诚的亲信;赫鲁晓夫上台后也如法炮制,打着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和推行干部更换制度的幌子,对斯大林的干部班底进行清理;勃列日涅夫另有一套,采取“超级稳定”,加“优厚待遇”的两手笼络干部,培植势力。

4.政治上的歧视伤害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和自尊

斯大林曾公开宣称“俄罗斯是苏联领导力量”;赫鲁晓夫则认为苏联各民族应高呼“俄罗斯母亲”;勃列日涅夫更无遮掩地说:“俄罗斯民族是老大哥民族,是苏联第一位民族”。他们都竭力纵容和鼓动理论界、历史界颂扬沙俄帝国征服少数民族的历史,并把苏联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俄罗斯,否定或贬低其他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作用,在政治上将占苏联人口52%的少数民族置于低人一等的地位。政治上的歧视加速了民族离心倾向,激化了由来已久的民族矛盾,并使民族矛盾和民族磨擦升级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经济方面

1.经济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

苏共在执政期间没能下功夫解决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致使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苏联在诞生不久就宣布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家工业化方针:(1)以重工业为工业化的中心和基础;(2)国民经济发展顺序按重、轻、农来安排。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以重工业为龙头的工业部门获得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十分突出。战前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工业,到战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达到80%以上,而重工业就占到60%左右。快速发展重工业没有错,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发展是以卡农业、压消费为代价的。

2.经济发展目标取向出现偏差,国民得不到多少具体利益

随着政权的巩固和国家实力的增强,苏共并未及时把经济发展转到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取向上来,而是继续推行经济军事化方针,把全力与美国争霸作为首要的政治目标。苏共凭借高度集权的体制对社会资源进行调配,通过抑制社会和个人的消费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强制增长”。但这种经济增长不仅没有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相反造成其生活的相对贫困落后。从1972年开始,苏联一跃成为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它在70年代的累积军费开支超过美国20%-30%,1979年甚至超过美国50%。而苏联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比美国及其盟国少2/3到3/4。由于军备竞赛长期对苏联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不到多少具体利益,人均消费水平由1917年占世界第7位降到1990年的第77位,人民怨声载道。据西方学者估计,如果苏联把军费预算削减25%的话,其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增长率几乎可以增长一倍。

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效益低下

苏联长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放,即依靠持续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现的,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发展道路。其基本特征是:增长速度奇高,经济效益很差。通过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苏联虽然迅速崛起并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威震全球的两大巨头之一,但同时也付出巨大代价。苏共在1970年代初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生产集约化方针。然而由于旧的经济体制障碍未能根除,强大的科技潜力不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苏联集约化方针的推行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一直到1991年解体,苏联基本上仍是粗放型经济,经济效益低,缺乏竞争力。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得不到转变,制约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为苏联社会主义最终走向衰亡打下了伏笔。

4.经济体制僵化,发展后劲不足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曾经创造过高度发展的奇迹,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期,苏联经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但由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苏联模式功

效日益衰退,而苏共在经济理论方面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产品经济观一直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理论始终被当作修正主义加以批判和封杀。从而导致经济体制改革裹足不前,传统体制的禁锢长期得不到解除。列宁曾说:“要成为文明的国家,就要有相当发达的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有相当的物质基础。”苏共经济不景气,苏共领导经济建设不力,势必导致广大人民对苏共的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人们自然会考虑这种社会主义还有没有生命力,是否还继续接受苏共的领导。

二、外部因素

从50年代起,和平演变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同社会主义、共产党国家斗争的一种战略选择,从杜勒斯、艾森豪威尔到尼克松,历届美国政要不遗余力地推行“不战而胜——和平演变”战略,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干共产觉的第三代、第四代,而戈尔巴乔夫正是如此。

苏联解体既没有战场上明火执仗交锋,也没有国内敌对势力的武装叛乱。苏联解体的经历完全是一种和平形势下的缴械投降,这正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长期作用的结果,亦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敌之兵”。

从20世纪80年代超,以波兰、匈牙利为突破口,西方加大了和平演变攻势,“自由欧洲之声”电台24小时广播,发挥了“夺权先夺人,夺人先夺魂”的作用。西方认为一盘录像带、录音带,就仿佛一颗精神原子弹,足以摧毁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防线,使其完全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反和平演变教育过程中,西方和平演变论逐渐演变戚丁“意识形态消解论”(又叫意识形态空心化),即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由意识形态对抗中败北造成的。在这方面,自然把批判民主社会主义作为重点,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中鼓吹的“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在80年代末美苏对抗中,苏联首先是从外交政策的全面收缩、退让开始,接着在意识形态的对立中打了败仗。苏共全面接受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如多元化、多党制、“核战争时代”、议会民主、竞选执政等,导致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消解,最终导致了政党变色、国家垮台、联盟解体。

三、苏共解体的教训

(一)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理论与各国实践相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把其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反复试验、艰辛探索的历史过程。但是,苏共后期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没有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苏共从揭露和批判苏联社会主义的“严重变形”、“积淀和弊端”到全面否定苏共,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做法,极大损害了苏共的形象。

(二)不断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在晚年对执政党的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在当时的情况下,列宁特别强调了防止党的分裂、加强党内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建设等问题。但后来苏共领导人放松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使党的领导体制和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出现重大问题。与党的领导权日益集中相联系,党政官僚高薪特权阶层逐渐形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没有认真总结前任领导人的经验教训,反而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一意孤行,推行错误路线。

(三)党的队伍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要坚持本色,建立健全自我监督和自我更新机制

首先,党在政治上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消灭官僚主义、特权、腐败,赢得群众的支持。其次,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随着形势变化,苏共仍坚持初期实行的极其严格的集中制做法,忽视推进党内民主,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组织建设上,苏共打乱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正常节奏,使广大党员很难按党章的规定;忽视党内民主,损害了广大党员群众与党的领导机关的正常关系,导致党员对党组织建设漠不关心,机会主义者、官僚主义者和不称职的人不断占据重要部门和位置,大大

削弱了党的组织和党的领导。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民主集中制原则又从两个极端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他过分强调“民主”,在少数服从多数问题上,以“保护少数”为名允许党的高层干部公开对抗党的决议,导致纪律松弛,派系林立;个人独断专行也进一步升级,“民主”荡然无存。

参考文献

1 彭伏生.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政策原因浅析.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3,3-4

2 刘伟.苏共执政终结的内在原因及启示.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5,5,10-11

3 常宗耀.历史铁则的必然结果——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两大根本性原因.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7-9

4 成键.苏共亡党的内部因素——从基层党组织角度分析.俄罗斯研究.2005,3,55-56

5 钟康模.苏共亡党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岭南学刊.2002,6,25

7 谭文港.从苏联解体看苏共垮台的深层原因.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10,162


相关文章

  • 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戈尔巴乔夫用整整十二分钟读完了他那份<告苏联同胞书>,从此由列宁创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近七十年的苏联解体了.曾经一度称霸全球的强大的苏联帝国,就像是一座高高垒起的积木,只是经人轻轻一点就在突然间轰然倒塌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 ...

  •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引言: 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 ...

  • 论苏联解体及对我国的影响
  • 摘 要:在苏联解体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说法,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解读,中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激烈的争论甚至对立.我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源的确是体制问题,是体制造成的所有弊端使苏联共产党在人民中丧失了威信,使人民对政权.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失去了信心.如果这种体制继续下去,剧变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从这 ...

  • 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   一、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我们党建党80多年来,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党员队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体上讲,我们的党员队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 ...

  • 苏联模式论文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利弊与教训浅析 摘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当时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也为世界上许多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模板,但随着国际竞争激烈,各种潜在的危机日益加剧,其弊端日益突出.因此, 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再来认识这一历史问题仍然 ...

  • 如何从总体上评价苏联解体的后果
  • 如何从总体上评价苏联解体的后果 苏联解体对从法理上承继了苏联遗产的俄罗斯来说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是我们从总体上评价苏联解体后果的逻辑起点,它决定后人应当吸取其正面经验还是负面教训. 从经济上看,从1989年到1999年10年间俄罗斯工农业产值和整个国民经济下降一半,超过卫国战争时期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

  •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改革说课稿
  •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 (2)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经济改革的必要性.结果及失败原因:把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结果及失败原因:弄清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的形势及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

  •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2010年10月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摘要:苏联解体是20 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大事件,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而苏共腐败日益严重.民族矛盾日益加剧.及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和其他国家影响等因素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

  • 正在重演的历史
  • 正在重演的历史 --再读大卫·科兹<苏联解体的原因> 昆仑岩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期间,昭聋发聩地指出:尽管有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中国仍然必须记取前苏联的深刻教训.这是向全党发出的一个重大警告!想起十三年前,一位美国教授应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就苏联解体的原因作过一次专题报告.如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