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外来词的汉化倾向及其原因

汉语中外来词的汉化倾向及其原因

06041125 黄文娟

【内容提要】 汉语中外来词的汉化主要有广义的两个方面,一是在借入外来词时对之实施的加工改造,二是外来词进入汉语系统后在长期的使用中汉语对之进行的进一步改造。本文就是想浅要地分析一下外来词进一步汉化过程中的其中一种倾向以及造成这种倾向的原因。

【关键词】 词汇 外来词 汉化 音译 意译 语言系统 本土化

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实现交际的重要媒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它比语音和语法更具变动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脉搏、科技进步的成果、生活变化的轨迹、文化潮流的走向、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思维、观念、心态的变化等等,都会在词汇中留下道道印痕。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在澎湃的改革开发放大潮激荡下, 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之中, 开始慢慢地走向世界。词汇——作为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就以其敏感、活跃的特点, 及时而又直接地反映着这些变化, 于是, 也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新词语, 形成了汉语引进和吸纳外来词语的新高潮。

关于外来词,不同的专家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其称谓也是不尽一致的。吕淑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上卷(1942年)中叫“外来语”,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1950年)称其为“借字”,孙常叙叫“外来语词”,而周祖谟又是叫“外来词”(或称“借词”),高名凯、刘正琰叫“外来词”。事实上,其他更多的专家学者也都采用了“外来词”一说。

所谓外来词是指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是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把对方语言的词吸收到本族语言中来的结果。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并不是外语词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要从语音、语法、语义甚至字形上对其进行一番改造,努力将其汉化,使其适应汉语的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成为普通话词汇的成员。我们把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进行的这样一种改造,称之为“汉化”。

汉语中外来词的汉化主要有广义的两个方面,一是在借入外来词时,对之实施的加工改造,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初级的汉化”,通常的做法是只在读音与音节上进行一定的加工,也就是采用直接音译原则。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外来词仍然存在很浓郁的外来色彩。举个例子来说,在英语中,“chocolate ”有四个音节,可是我们在引进这一词汇后,得到的音译结果为三个音节的“巧克力”,这只是在音节长度上做了小幅度的调整。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读音上仍然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这就是之前提到的浓郁的外来色彩。

由此看来,外来词经过初级汉化之后,虽然已经进入了汉语词汇系统,但它本身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外来气息。因此,为了能让它们与汉语系统更加融合,更好地为我们的汉语词汇系统服务,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汉化,剥去

它们的外衣,尽可能地消除其外来痕迹,让它们真真正正地成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成员。这种进一步汉化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初级汉化成熟型、音译到意译转化型、译音减缩型、淘汰选一型。下面就其中一种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外来词进入汉语时,一般采用音译,因为照着外来词的声音直接对译过来,翻译起来比较简单,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从而能更快地进入流通领域。但是这种声音上的直译也有所缺陷,因为它们并不利于大多数人,尤其是不利于低文化层次的人群接受和运用。例如“democracy ”开始时被翻译为“德谟克拉西”,“president ”开始时被翻译为“伯尔玺天德”,这样直译的读音,对于不懂英语的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有些生僻,因此它们仍是不知其所云,所以很难被更广泛地接收和流行。所以我们只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汉化工作,使其进一步融入汉语系统,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真正含义。因此,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democracy ”后来被翻译为“民主”,“president ”被翻译为“总统”,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理解和运用。

这就是所谓的音译往意译转化。我们来进一步分析一下这种转化倾向的原因。

首先,在汉语中,音节大多是辅音加元音,不存在复辅音,也就是说不会有两个辅音连续出现在某个音节中的现象。然而,像英语这样的语言系统中,却存在着大量的复辅音。于是我们在翻译时,就不得不要用汉语的多个音节来描述,用书面语表现出来,就是用多个汉字来表述。在汉语里,双音节词占大多数,就算是成语也不过只有四个字左右,可是纯音译的外来词却有很多个字,就像“democracy ”一开始被翻译为“德谟克拉西”。于是这种纯音译的翻译方式首先在音节长度上就已经不合乎我们汉语系统的规律了,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汉化。

其次,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词汇的单音节表义性很强,很多双音节或多音节的汉语词可以理解为某些单个字义的合并,使用汉语的人也总是习惯于按单音节去认知词语。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通顺”,词义就是字义“通”加字义“顺”;“声调”就是声音的调子;“制约”就是“控制并约束”等等。这种单音节认知虽然不是完全行的通,但却是汉民族独特的认知习惯之一。所以在对外来词进行汉化时有必要尊重这种认知习惯,这样才能使汉化后的词语,像我们本国的词汇一样普通,便于更广泛地被接受。例如,“inspiration ”,所代表的是“灵感; 妙计, 好办法; 鼓舞人心的人; 吸入, 吸气”,就是因为它们后来的翻译不仅符合了汉语双音节的总趋势,而且单字表义性强,能指与所指都结合的很好,所以被保存流传了下来,而“烟士披里纯”这一纯音译的解释早已经被人们遗忘了。

采用意译得到的外来词,不仅可以使人们很容易地把词的能指与所指结合起来,而且还会影响人们对词义的理解或联想,从而造成一种油然而生的“望文生义”的效果。如大家所熟悉的“可口可乐”(英Coca-Cola) 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coca ”与“cola ”原本只是两种植物的名字,如果只是直接意译的话,肯定会让很多人不知其为何物,但是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我们马上就会明白它" 可口美味, 饮而生乐" 的含义。如此一来,它就产生了另一种效应,也带来了不错的商机,“可口可乐”也渐渐被打造成世界名牌。“雪碧(英Spribe) ”则从另一个方面让人感到“清爽似雪, 晶莹如碧”;“百事可乐(英Pepsi-cola) ”等其他饮料名称, 也都从不同角度上给人以“一饮为快, 非大饱口福不可”的美好享受。许多明智的商家正是意识到了意译带给人相关联想的重要性这一点,才都努力地

选用那些能给人以美好联想的字来组成他们的商标名称,例如“宝马”、“奔驰”、“碧浪”等等,同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外来词的进一步汉化越来越倾向于意译。新词语的发展变化是复杂的, 而新词语中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 则无疑在更深层面上展示了汉民族语言文化极强的开放性、渗透性与兼容性。变则常新。这种“本土化”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纳”与“容”。在这一过程中, 汉民族对外族语言的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吸收、融汇、变异、创新, 在赋予了新外来词以新的面貌、新的内涵的同时, 也展现出了汉语言巨大的活力与生命力, 并将使得汉民族词汇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富有表现力。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当今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变动, 使得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处于了必然和必经的大变革, 大发展, 空前活跃, 推陈出新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①高名凯,《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与外来词》,《高明凯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②孙民立,《我国吸收外来词的汉化过程》,《中文自修》,1990年1月

③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 1950年版

④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版)


相关文章

  • 中小学教师培训讲座
  • 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借词现象 徐虹 2011-8-11 Good morning,everyone.I am a teacher of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Guizhou Normal College. 概论: 学习文化研究,当然应该从了解文化的基本概念开始 ...

  • 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变迁
  • 2005年5月 第22卷第3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unn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 Vol 122,No 13May2005 [民族社会学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变迁 张桥贵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昆明 650031) 摘 要:少数民 ...

  • 英语借词进入现代汉语后的变化
  • 英语借词进入现代汉语后的变化 作者:肖孟芝 郭婷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从语音.语义两个层面讨论了英语借词进入汉语后发生的变化,以期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借词:语音:语义:变化 1. 引言 借词又叫外来词或外来语,是指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中吸 ...

  • 河大20**年[现代汉语词汇学]试题及答案
  • 河大2010年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词汇学>试 的汉字词,是日本人直接借用汉字创造的,汉语借是单音节语素:蜘蛛.伶俐.徘徊.芙蓉.咖啡.不定位语素是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可题及答案 1.试述汉语外来词的类型和规范化原则.(25分) 外来词也叫借词,是指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根据外来词的 ...

  • 贵州贞丰当地苗族的风俗习惯浅谈
  • 贵州贞丰当地 苗族的风俗习惯浅谈 目录 由来................................................................................................................................ ...

  •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融合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2.通过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北方民族融合内容的学习,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提高论证与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明 ...

  • 北方民族大融合
  •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魏统一北方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在大兴安岭一带,十六国时期,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2.民族融合 北魏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二.孝文帝改革 1 ...

  • 改革开放以来语言上的变化
  • 第一章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义褒挺色彩的变化方式 目前,郝老妖精依旧是中国国家队不可或缺的攻坚利器. 此外,当今社会的年轻人更喜欢用"妖精"自居,如: 时间一长,人们于是"老妖精,老妖精"地叫开了,这是对她的一份敬佩和 尊重. 许多年轻人的网名.淘宝店名.服装店名 ...

  •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目录
  • 1.为什么"说话"或人和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的产生有何重大的社会历史49. 为什么自由重音可以有区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