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

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

侯新杰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 上海200062)

摘 要:人文价值是科学教育的本然价值。科学扎根于人的“生活世界”, 科学与人息息相关。科学发展的每一步折射着人性的光辉, 人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求实创新、造福人类、追求统一和谐的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特性的彰显与表征。理性主义否定了科学与人文的关联, 排斥了科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功利主义教育观的突显和应试教育的盛行导致了科学教育人文价值的丧失, 使科学教育成了失掉一半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 促进人的精神完善。更新教学内容, 增添蕴涵着人文价值的科学史内容, 穿插反映科学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故事, 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ST S ) 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重视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对科学中科学精神和道德审美价值的体认。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 既注意总结性评价, 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 由过程性评价确定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人文品性生成状况。

关键词:科学教育; 人文价值;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 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02) 03-0117-03

作者简介:侯新杰(1963—) , 男, 河南长葛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博士生, 副教授,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走向整合, 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由于人们认识和行为的偏差, 在教育中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对立起来, 丧失了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人文价值是科学教育的本然价值, 挖掘自然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寻求科学教育人文价值实现的途径, 有助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理性融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 通过科学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技术观, 使人们具有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 促进社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这种以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知识形态为主的科学教育, 其学科的表现形态为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

而与科学教育对应的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即通过人类在认

收稿日期:2002-04-09

识自我, 解决物我关系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知

识形态, 使人具有感悟人生, 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自觉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知识能力的教育。这是一种人性和教养的教育, 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教育最终目的的教育。其学科的表现形态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艺、伦理学等。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虽各有其独立的内涵和价值, 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非完全毫无关联和毫不相干。科学扎根于人的“生活世界”, 科学与人息息相关, 正如形象学家胡塞尔说:“特殊的人的问题在过去也许并不始终被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 他们跟一切科学的内在关系, 甚至包括跟不以人的意志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比如自然科学) 的内在联系, 在过

[1]

去也并不是不加以考虑的。”

马斯洛曾说:“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动机, 它的目标是人的目标。科学是由人类创造、更新、以及发展的。它的规律、结构以及表达, 不仅取决它所发现的现实的性质, 而且还取决于完成这些发现的人类本

[2]

性的性质。”马克思基于这一客观事实, 深刻指出:

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 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 这是一门科学。自然科学必将是“属人的自然科学”, 是“关于人的自然科学”。

从科学的发展不难看出, 科学发展的每一步无不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反映出人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品格, 人在科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自信、胆识、气魄, 尊重事实, 批判谬误的求实创新精神, 造福于人类的高尚道德精神, 追求统一、和谐、秩序的审美精神等等,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人之为人的特性的彰显与表征。总之, 科学必然是活生生的, 洋溢着人性的, 而不是完全僵化的。

人们对“科学”和“人文”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 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与对立。

历史上曾出现过在科学教育中排斥人文价值的理性主义流派。在理性主义看来, 真正的科学只有一种, 那就是自然科学。理性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为各门学科建立严密的逻辑体系, 使人认识世界, 获得发展; 而人文只关心人性, 只关心人的存在和价值, 毫无科学的意义。这显然否定了科学与人文的关联, 从而也就排斥了科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

伴随着现代工业革命的兴起, 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观日益凸显出来, 使得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被淡忘。其表现为, 重科学教育的外在价值, 轻科学教育的内在价值, 重科学教育的经济价值, 轻科学教育的育人价值。像斯宾塞所主张的那样, 把接受教育仅仅当作是获取谋生的手段, 为将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教师自然只专注于科学技术的传授, 学生也仅仅满足于一技之长的习得, 人文精神的养育、完美人格的塑造等被视为空谈而被无情搁置。

应试教育导致了科学教育人文价值的抛弃。应试教育观与功利主义教育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主张教育以考试为目的, 唯考是举, 考什么教什么。客观地说, 目前的考试主要测查的仅仅是知识, 技能抑或智力, 至于人的情感、意志、信念乃至人的精神则尚难涉及, 只专注知识等传授, 忽视人性的提升。

凡此种种原因, 造成科学教育丧失了应有的人文价值。表现为, 教育目标上重知识传输, 轻人格塑造; 教育内容上, 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概念、逻辑推理、数理公式的讲授, 缺乏在价值、情感、意志、信念、责任等方面给学生的引导; 教育过程上, 重逻辑程序, 轻灵活变通, 教育方法上, 多陈旧呆板, 少艺术创造。这种教育模式无疑是一种地道的唯理主义模式, 其关键概念是控制、纪律、训练、塑造, 而少见自发、释放、冲动、感染、熏陶等, 它充其量只是发展了人的科学理性, 而忽视了科学的人文精神、人文品性对人的化育, 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全面发展与专业训练的分裂, 理性与情感的分裂, 科学认识与道德审美的分裂。因此这种科学教育是失掉了一半的人性, 失掉了一半的科学教育, 是一种不完全的科学教育。这种不完全的科学教育, 与其说是教育, 不如说是技术训练, 它本质上是一种异化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只顾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而不顾引导学生获得科学人文精神的熏陶。由此, 课堂变成了知识的“加工场”、“智力训练所”, 教师变成了知识的“贩卖商”, 学生沦为“理性的动物”, 甚至沦为“容器”、“待加工的产品”。一句话, 学生由“人”而沦为“非人”。

科学教育人文价值的失落, 有碍学生的发展, 与现代教育人文化趋势背道而驰。改革科学教育既达成其科学价值, 又实现其人文价值, 已成当务之急。苏联重新修订理科课程并加强其人文的功能, 主张克服它们的狭隘性和无谓的复杂性。加强人文的“灵魂塑造和实践的方向”。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制定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强调, 讲授科学应该反映人们所珍视的人的价值观, 讲授科学知识和培养技能应该与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科学价值观融为一体。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应该从这些国家科学教育的改革中吸取经验, 寻找合理途径, 实现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第一, 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指导, 改革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 应在促进人的精神完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科学教育对人的培养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内容的传授来进行的, 但科学教育又不仅仅是强加于个人身上的片断知识和理智工具的总和, 其基本目的是关心人的成长, 关心人的精神建构, “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 使它们成为一个完

[3]

善的人。”第二, 更新教学内容。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起来, 学生觉得科学是深奥的, 可望而不可及的永恒真理。学生只忙于记忆现成的结论, 无法获得科学所蕴涵的人文价值的体认。要改变这种状况, 应在以下方面更新科学教育内容。

(1) 增加科学史内容, 使学生获得科学的本质、

功能、产生背景、基础的理解。如美国科学史家霍尔顿编写的《物理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导论》辟有相关章节, 阐述科学理论的本质、物理科学的结构和方法, 科学宇宙论的起源。英国的《社会中的科学和技术》课程专辟一个“科学史实”单元, 介绍大量背景知识和不同观点。

(2) 穿插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 介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 感人事迹, 优秀品质, 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3) 适当介绍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对学生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 教育。ST S 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应用价值, 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使新一代的公民能够形成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福利、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 并由它们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进步。ST S 教育可以结合物理、化学、生物或科学课程进行, 或在活动课及实践课中进行, 例如关于能源利用和开发, 环境的污染和保护, 克隆技术的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 在课堂讲授的同时, 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报告、调查研究和讨论。

通过这些内容的调整, 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暂时性、假设性, 而且使学生获得科学史所积淀的人的情感、意志、信念、责任感的熏陶, 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的态度, 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从而实现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在内容编排上, 可以考虑前后富有联系的专题来

显示, 内容包括故事、具体知识、概念原理方法、社会

运用, 一些原理应以过程(形成及推理) 而不是结论的形式来显示。

第三, 改革教育方法, 重视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现象, 通过探究自然过程, 获得科学知识。通过探究,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原理, 认识科学结构的不断变化,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以及直觉、好奇、想象等品质。引导学生对科学中道德、审美价值的体悟。格姆说得好:“科学陈述以一

[4]

定的价值背景为前提, 是对价值的承诺。”它不仅显现出审美价值, 而且还折射出道德价值。教师应该把这些价值揭示出来, 让学生体悟,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类的价值观, 直到感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第四, 完善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内容上要强调人文素质标准, 不能只看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考试分数, 否则, 学生会埋头死记公式而不顾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方式上不仅要注意总结性评价, 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 以此来确定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人文品格的生成状况。参考文献:

[1]胡塞尔.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 ]. 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 1997. 236.

[2]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 ].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生存[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 1988年. 367. [4]钟启泉. 现代教学论发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8. 367.

On Human Value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Its Realization

HOU Xin -jie

(East China N or mal U niver sity ,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 his paper presents human value o f science educatio n and analyses w hy the human v alue of science education

has been declining. T he aut hor ex plor es appr oa ches o f r efor ming science educa tio n and r ealizing t he huma n value of science education.

Key words :science education ; human value ; human educatio n

[责任编辑 孙景峰]


相关文章

  • 论高职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干预与提升
  • 摘 要:高职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当将之同内涵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尊重学科的特点,科学处理好各类关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干预与提升高职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师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高职: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师: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将人文关怀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一.人文关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人 ...

  • 新教材下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自己
  • 新教材下数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数学教学所独具的特点,针对现代社会对人文素质和创造性能力越来越重视的需求,结合目 前学生现状,提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用人文精神感动人,培养学 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且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具体操作上作了 ...

  • 人文教育之我见
  • 教育论坛 人文教育之我见 ◇ 张继平 摘 要 人性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就此而言,也许正因为有前者,人,才需要教育,需要不断改造自己; 也因为有后者,人才可能教育.可以肯定的是,人性教育是必要的.通过教育抑恶扬善,以至于"止于至善",一直是教育的一种追求. 关键词 人文 教 ...

  • 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层次分析
  • 摘 要: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价值问题主要就是从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理论研究先开始的,我们还提出了信息技术价值层次的理论体系,本文就是对于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层次的探析,以期对社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层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 ...

  • 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及其现实价值
  • 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 1.人本精神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问题是其最根本的特质.作为中国文化之主流的儒学,更是注重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理想.理想人格的实现以及人的生死与自由等等.儒学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形成了其富 ...

  • 坚持以人为本 做好人文关怀1
  • 1.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由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的提出 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这是我们 ...

  • 中国企业"科学管理"探究
  • 中国企业"科学管理"探究 张 阳 张 轶 何似龙 3 内容提要 "科学管理", 的存在, 以中国为情境.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作资源"的移植应用研究理路, () 为视野的管理创新研究, , 提出管理创新的合理性准则, 进而形成中国企业"科学管理& ...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及其理论基础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及其理论基 础 任全娥 [内容提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价值论,哲学价值论决定了评价问题首先应该是评价主体的选择问题,经济学价值论则阐释了科研成果背后的研究基础.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源投入等价值源头问题.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标准,研究规范是评价的基础标准,学术 ...

  • 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 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及其整合趋势 王 华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兰州,730070) 摘要 心理学历史上长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文化: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这种长期对立使心理学 面临分裂的危机,通过比较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缺点,我们看到了心理学通过两种文化的融合. 统一而走向整合的可能性,并对整合趋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