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检测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月第"&卷第(期

0##"0"&RR(WQ]SV,V[R[1SY.R2\]01RV0R.RT;\V0V/>V1+]R.

文章编号!"##$%&’(*+##",#(%#&"-%#+)

论.著/

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检测

吴仲文0李兰娟0马伟杭0俞云松0陈亚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传染科0浙江杭州*

&"###&,

摘要目的!定性定量检测并比较杭州地区健康青壮年及老年人群肠道主要菌群*双歧杆菌属1类杆

消化链球菌属1产气荚膜梭菌1乳杆菌属1肠杆菌科1肠球菌属及酵母菌等,的正常参考值0同时计算菌属1

并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采用光冈法5结果!老年35方法!24值,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及2消化链球菌1肠杆菌科及肠38#$067#8##",94值较青壮年组均显著减少*67#

在获得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同时0发现随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8#"08##"08#$,5结论!67#67#67#

着年龄的增加0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0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5关键词!肠道菌群9参考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B=CDB=E>EFBG@>EHIDJGKID>=>B@AB=>DJI=HLEFJEHD=>GD>CMGEK

%0%0%0bNOPQRSTUVSWXWYSZ[YS\

*0o0u0xc^d‘e_f^g_hijkgj^l_minhcmh^‘h^hp^qmeh_rjjmam‘_^stihdm_‘aiaa^v^ijw^smlmg^p^ym‘gv

0"###&0,zgm{^ehm_|t‘gv}pin&upmg‘

0!E!*!"#$%"~&’%"()’!R]S+V,-]TY-V-QV]S-V,-]SY./]01R2.R1Y34mjmsi5l_^emnf04‘l_^emis^hD~

00b00006^d_ih_e^d_ilillnh6‘l_i5‘lmaanhud^ejemgv^gh7g_^ei5‘l_^em‘l^‘^7g_^eilillnh8^‘h_hYS9-QV1Y-]RR2

:R3,TR4mjmsi5l_^emnf-R7g_^ei5‘l_^em‘l^‘^*241Y-]R2QVY.-Q;+R.[S-VV1,*1R[

0,]!TS?YV]TQ-VVS-R,]=-;1R[R+V,]=-;ST@QR[bI’"ABC*QV/V-QR9V,-Y>.],QV9>;\]-,[RDYUY,

bH!*[-].]@V9-RE[YS-]-Y-]+V.;YS9E[Y.]-Y-]+V.;YSY.;@V-QV2V0Y.2.R1Y’!FG"!QVS[/>V1R22V0Y.

3mjmsi5‘l_^emnf0Y,UV..-QV241Y-]R]ST1R[

"*8#$08##",800067#67#*QVS[/>V1R26^d_ih_e^d_ilillnh7g_^ei5‘l_^em‘l^‘^YS98^‘h_h]ST1R[

0*8#"08##"08#$,QRUV+V1UY,,]TS]2]0YS-.;]S01VY,V90R/

8!0LBH%GF!(BH*QVSR1/Y.+Y.[V,R2-QV2V0Y.2.R1YY1VTY]SV9YS9-QV1V,[.-,Y>R+V,[TTV,--QY--QVS[/>V1

0UQ0R22V0Y.5mjmsi5‘l_^emnf],9V01VY,]STU]-QYT]ST].V-QVS[/>V1R26^d_ih_e^d_ilillnh

b7g_^ei5‘l_^em‘l^‘^YS98^‘h_h],]S01VY,]ST

!9I’JKB#C!XS-V,-]SY./]01R2.R1Y:V2V1VS0V+Y.[V,

厌氧菌培养的成功1电镜技术的出现使人们探

索肠道内菌群的种类1数量构成1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5国外已有关于

":

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定性定量的研究报道3国内其0

+0&:

他地区也有相关报道3本研究拟用公认的光冈法5

对杭州地区的青壮年及老年两组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1类杆菌属1消化链球菌属1产气荚膜梭菌1乳杆菌属1肠杆菌科1肠球菌属及酵母菌,进行

同时计算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的对定性定量检测0

数值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值的比值*以期3024值,

获得本地区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数据及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别5"材料与方法"8"对象选择

家属及学生0"8"8"青壮年组系浙医一院职工1

共&男性"女性"平均&"例0;例0&例0$8-岁5

共+"8"8+老年组来自杭州城区的不同社区0$

例0男性"女性"平均($例0#例0;8&岁5两组人群采样前无胃肠道疾病及肝胆疾病史0-周内未用过微生态活菌制剂*如酸奶,及抗生素5

收稿日期!+##"%#’%"L

万方数据作者简介!吴仲文男0讲师0硕士0从事肝病微生态研究*"L(;%,0

"8+检测方法

"8+8"采样取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T左右0置入厌氧罐内0立即送检分离0所需时间严格控制在&#/]S之内5

定量检测方法采用光冈"8+8+目的菌群定性1

":法3置入稀释液

%;

荡器制匀浆0依次连续"于不同稀#倍稀释到"#0释度取标本液$并用N棒涂抹于不同培养基#MO.W上0依据研究目的0对所选目的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5非选择性培养基!肠道厌氧菌培养基2日水,*W及4荣研,肠道需氧菌培养基*生物梅里1*P*Q埃,双歧杆菌培养基2自制,类5选择性培养基!*1,杆菌培养基R2自制,产气荚膜梭菌培养基1P**

生物梅里埃,乳杆菌培养基W自制,肠杆1*1*QR*2,菌培养基4杭州微生物厂,肠球菌培养基41\2*0自制,酵母菌培养基S自制,厌氧菌*1*5培养条件!培养采用P需氧菌用普通&’T培养-;Q9Y,SYD法0温箱&厌氧菌三级鉴’T培养-;U’+Q5菌种鉴定!定法0采用

+

平0检测下限为+对数换算后即V"#WXO3T湿便0为+8&5

数据以YZh表示0采用"8&统计学处理

根据不同情况选;8#2QSQQR1N]S9RU,统计软件0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月第’:卷第

0..’0’:u6

:’/

$

用!检验"#检验%$结果

从表)$&’两组肠道细菌值及(%*值结果见表’

’可以发现老年组肠道的双歧杆菌数量及()*值较青壮年组均显著减少+而消化&./0&..’10,-.,-.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酵母菌数量有所增加0.&.’0&..’0&./10,-.,-.但差异无显著性%

群的研究发现其肠道双歧杆菌非但没有减少0而是

显著增加0与婴幼儿接近0这间接表明了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长寿有一定的关系%基础研究表明了双歧

=C

杆菌具有抗衰老作用B%老年人肠道肠杆菌科及肠球菌属等细菌数量的显著增加可能与双歧杆菌减少有关%因为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可通过产生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P产生具Q值及氧化还原电势"

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甲醇R丙酮抽提物质等方式对肠表两组肠道菌群值及值结果湿便菌种

青壮年组老年组

89:’89$/类杆菌

双歧杆菌’.&/’3.&:;

’.&/$3.&:.

消化链球菌;&

乳杆菌

=&;$3$&>$;&;$3.&>/$

产气荚膜梭菌?&$:3’&>.?&&;>3:&:/

肠球菌=&./3.&;

:

酵母菌?&’;3’&.>:&:$3.&;??&;$3’&$>’

:&??3’&’.

:

注@与青壮年组比较@’&,-.&./0$&,-.&.’0:&,

-.&..’$&$两组肠道细菌检出率比较从表$可以发现

老年组肠道乳杆菌检出率较青壮年组显著增加+,

-.&..’10

其余?种细菌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表两组肠道细菌检出率比较百分率菌种

青壮年组老年组

8

9:’89$/类杆菌

双歧杆菌’..’..

消化链球菌’..’..乳杆菌

;

’..’..注@与青壮年组比较@’&,

-.&..’:讨论

有关肠道菌群的数据主要来自对粪便菌群的研究B>C%肠道菌群数量庞大0构成极为复杂%已知大肠内寄居着/.多个属"/..多种细菌0

每克肠内容物的细菌量约为’.’$

个集落形成单位+D6568EF6GHI87

J8IKL0MNO1

0其中双歧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专性厌氧菌约占肠道总菌量的;;A0

肠杆菌科"肠球菌属等兼性厌氧菌约占总菌量的’AB/C

%本

研究所得菌群值略高于国内的有关研究结果B$0:C

与日本的研究结果一致B’C

%

本研究发现老年组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较青壮年组明显减少0而肠杆菌科及肠球菌属等细菌的数量则有显著增加0老年组肠道酵母菌数量虽有增加0但差异无显著性0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

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演替性变化B

%日本学者光冈知足认为双歧杆菌是对人类整个生命活动有益的肠道细菌0双歧杆菌数量的减少或消失意味着此人发生

了健康危机万方数据

B?C

0国内刘秉阳通过对长寿老人肠道菌道兼性厌氧菌等潜在致病菌的生长起生物拮抗作用B;C%

因此0双歧杆菌的减少可削弱肠道细菌之间的这种生物拮抗作用0有助于肠道兼性菌等的生长%我们在先前的研究中曾提出()*值可作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指标0并认为()*值小于’表示肠道定植

抗力受损B’.C

%本文老年组()*值虽未小于’0但较青壮年组已有显著降低0加之其肠道肠杆菌科及肠球菌属等细菌数量的显著增加0表明其肠道定植抗力有所减弱0抵抗病原菌侵袭能力降低0易于引起感染%有关老年组乳杆菌的数量虽无明显增加0但其检出率增加显著0是否是一种代偿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地区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定性定量调查0获得了肠道=种主要细菌的正常参考值0为今后有关肠道微生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同时研究还发现老年人肠道的双歧杆菌数量较青壮年明显减少0这为老年人补充双歧杆菌0维护其健康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B’CSTJLUV0SWUTIX0YUK6M0Z![\]^687_K‘GHI87‘LKI686F

5UDK6LJDG6L‘I8DG‘UL‘Labcbdef[g!Zhbij4k]I8lJHU8F‘DU5F56GUBmC]nI7‘LKI68

0’;;/0/’/_>$.&B$C冉陆0陈稚峰0付萍0等&北京地区’=>例健康人肠道菌群值的调查BmC&中国微生态学杂志0’;;;o’’@’._’$&B:C

陈穗0陈桂明0潘令嘉0等&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初步分析BmC&中华消化杂志0’;;/0’/@?/_?CpIqL68pr0r6q‘GFG6Ist(]nI‘KUGEH6sJ5UKI686FKl‘qJHU8

D6568IDHIDG6qI6KU@I8KG6sJDI87Kl‘D68D‘PK6FPG‘qI6KIDLBmC]muJKG

0’;;/0’$/@’>.’_’>’$&B/CnJFFE^M0^‘Uv‘8Lw0pGIFFIKlL*0Z![\&x‘GLP‘DKIv‘L68

qIFIs6qUDK‘GIUULqI6Kl‘GUP‘JKIDU7‘8KLI87ULKG6I8K‘LKI8U5l‘U5KlBmC&nI7nILYDI0’;;;0>>@’>;;_’/./&B

&大连@大连出版社0’;;=&B?C何道生&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Bm

C&中国微生态学杂志0’;;/0?@/?_&

B=C兰景刚0胡宏&双歧杆菌抗衰老作用的初步研究BmC&中国微生态学杂志0’;;/0?@=_;&B;CpIqL68pr0yU87z&r‘7J5UK6GE‘FF‘DKL6FqIFIs6qUDK‘GIU68Kl‘

7G6{Kl6F6Kl‘GD6568IDqUDK‘GIUBmC&mwPP5(UDK0’;;>0??@>’$_>$.&

B’.C吴仲文0李兰娟0马伟杭0等&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的新指标R()*值Bm

C&浙江预防医学0$...0’$@>_/&

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检测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吴仲文, 李兰娟, 马伟杭, 俞云松, 陈亚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传染科,浙江,杭州,310003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2001,13(6)38次

1.陈穗;陈桂明;潘令嘉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初步分析 1995

2.冉陆;陈稚峰;付萍 北京地区184例健康人肠道菌群值的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9(1)

3.Okusa T;Ozaki Y;Sato C Long-term ingestion of lactosucros e increases Bifidobacterium sp.in humanfecal flora[外文期刊] 1995

4.吴仲文;李兰娟;马伟杭 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的新指标--B/E值[期刊论文]-浙江预防医学 2000(7)

5.Gibson GR;Wang X Regulatory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a on the growth of other colonic bacteria[外文期刊] 1994

6.兰景刚;胡宏 双歧杆菌抗衰老作用的初步研究 19957.何道生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9958.康白 微生态学 1998

9.Duffy LC;Leavens A;Griffiths E Perspectives on bifidobact eria as biotherapeutic agents ingastrointestinal health 1999

10.Gibson GR;Roberfroid MB Dietary modulation of the buman colonic micr obiota:introducing theconcept of prebiotics[外文期刊] 1995(6)

1. 许冬.王惠吉.李敏.毕铭华.XU Dong.WANG Hui-ji.LI Min.BI Ming-hua 老年人肠道菌群检测及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7)

2. 尹军霞.林德荣 肠道菌群与疾病[期刊论文]-生物学通报2004,39(3)

3. 李兰娟.吴仲文.Ma WH.俞云松.陈亚岗.Li LianJuan.Wu ZhongWen.Ma WH.YU Yusong.Chen Yagang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1,114(8)

4. 赵海英.王惠吉.吕治.许淑珍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消化杂志2003,23(7)5. 管远志.GUAN Yuan-zhi 肠道菌群及其生物学意义[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6. 郭贵海.王崇文 肠道菌群调节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临床内科杂志2002,19(2)

1.张水平.刘黎明.孙晓勉.杨文方.杨媛媛.王懿.周博.贾梅.Kevin Acheson 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儿肠道菌群与体格发育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1)

2.刘菁松.赵桂平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153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2)3.许冬.王惠吉.李敏.毕铭华 老年人肠道菌群检测及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7)

4.魏丹霞.刘明.姜莉芸.顾力华.蔡瑞锦.任亢宗.陈斌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74例危险因素的分析[期刊论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1)

5.《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王兴鹏 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建议[期刊论文]-中华消化杂志 2009(5)

6.许冬.李敏.王建成.王惠吉 老年人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免疫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9(7)7.段明霞 双歧三联活菌与婴幼儿IgA水平相关性[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09(10)

8.史先振.朱圣陶.贺峰 木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工业 2008(5)

9.张水平.刘黎明.孙晓勉.杨媛媛.杨文方.王懿.周博.贾梅.Kevin Acheson 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儿肠道菌群定植抗力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3)

10.涂健.祁克宗.彭开松 庆大霉素诱发鸡肠源性大肠杆菌易位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家禽 2008(2)11.刘刚.王强.王育红 肠屏障功能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期刊论文]-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8(2)12.余娜 胃肠道微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期刊论文]-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3)

13.张水平.刘黎明.孙晓勉.杨媛媛.杨文方.王懿.任永惠.王维清.周博.贾梅.Kevin Acheson 婴幼儿肠道菌群与辅食添加状况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6)

14.刘勇 胃肠微生态学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版) 2006(13)

15.李联侨.吴斌.柯丹红.林印涛.高璇璇 新生儿医院内肠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作用[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6(4)

16.姚峪岚.惠小平 肠黏膜屏障与肠道细菌移位[期刊论文]-现代实用医学 2006(12)

17.郭强.马福玲.孙艳蕾.王靖.张玉江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1)

18.胡骑 FQ-PCR检测DPV强毒感染鸭消化和呼吸道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9.封海波 犬实验性绞窄性肠梗阻细菌移位及内毒素变化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20.陈春雷 肝脏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状况的变化及相关干预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21.王晓晟.张淑慧 双歧三联活菌对老年肺炎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屏障保护作用[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5(6)

22.董军.张淑文.王宝恩 肠功能障碍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期刊论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12)23.史先振 木糖改善小鼠胃肠道功能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4.刘光富 猪乳铁蛋白基因克隆及在P.methanolica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5

25.许冬 老年人肠道菌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26.许冬 老年人肠道菌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7.金红芝 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结构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8.王小卉.杨毅.徐秀.郭志平.邵彩虹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

29.贾建伟.王淑慧.袁桂玉 肠道微生态变化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4(1)

30.王小卉.杨毅.王莹.于晓璐 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9)31.王小卉.杨毅.王莹 婴儿肠道菌群形成与喂哺方式及食物过敏的关系[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04(9)32.张可煜 低浓度环丙沙星对体外模型中人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敏感性影响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33.王小卉 婴儿肠道菌群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34.王小卉 婴儿肠道菌群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5.阮鹏.龚作炯.张全荣 肝病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2)

36.周连鸿 肠道微生态系统[期刊论文]-胃肠病学 2003(1)

37.姜明杰.黎永学.任辉.练燕.靳彦 恶性血液病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定量调查[期刊论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11)

38.李兰娟.吴仲文 老年人多器官功能不全与肠道微生态变化[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2(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wstxzz200106003.aspx


相关文章

  •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李擎天博士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的两大原因.在我们身边,也不时会有新闻报道明星和公众人物因罹患肿瘤而英年早逝.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是一天造成的",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和 ...

  • 纯种发酵淡豆豉对小鼠的微生态的调节作用研究
  • [摘 要]目的:观察纯种发酵淡豆豉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用纯种发酵淡豆豉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自然发酵淡豆豉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丽珠肠乐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d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持续淡豆豉7d治疗后 ...

  •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病原微生物 ...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年版)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

  • 2 肠道微生态失调所导致的疾病_徐弘君
  • 肠道微生态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徐弘君1 覃树林2,3 王新明2,3 肖 林2 (1 禹城市人民医院,禹城 251200:2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禹城 251200: 3 山东省功能糖工程研究中心,禹城 251200) doi:10.3969/j.issn.1674-0319.2016.06. ...

  • 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
  • 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维C这十一种.具体临床意义如下: 1.尿白细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 ...

  • 肿瘤标志物
  • 甲胎蛋白(AFP ) 筛查与诊断:AFP 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 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 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 升高,越是晚期,AFP 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预后:与其他预后 ...

  • 鼠李糖乳杆菌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_贺璟
  • 第3期(总第274期) 2012年3月 农产品加工·学刊 AcademicPeriodicalofFarmProductsProcessing No.3Mar. 文章编号:1671-9646(2012)03-0117-03 鼠李糖乳杆菌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贺 璟, * 聂乾忠,邓洁红 (湖南农业大学 ...

  •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生使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2002年5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生使用) 本教学大纲根据陆德源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参考原大纲修改而成,供五年制医学本科学生学习参考. 大纲中各章节内容均分掌握.熟悉与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