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案例分析(第三)

一、工程质量案例分析

目 录

前言…………………………………………………………(第1页)

一、规划设计

(一)总图规划设计……………………………………………(第2页)

(二)土建施工图设计…………………………………………(第5页)

(三)水电安装施工设计……………………………………(第35页)

二、土建施工

(一)基地与基础工程………………………………………(第59页)

(二)模板工程………………………………………………(第76页)

(三)钢筋工程………………………………………………(第92页)

(四)混凝土工程……………………………………………(第126页)

(五)砌体工程………………………………………………(第151页)

(六)门窗工程………………………………………………(第183页)

(七)抹灰工程………………………………………………(第211页)

(八)楼地面工程……………………………………………(第229页)

(九)屋面瓦工程……………………………………………(第243页)

(十)饰面工程………………………………………………(第256页)

三、水电安装及市政配套工程

(一)电气工程………………………………………………(第278页)

(二)给排水工程……………………………………………(第327页)

(三)通风与空调工程………………………………………(第360页)

(四)采暖工程………………………………………………(第367页)

(五)室外综合管线…………………………………………(第371页)

(合计380页)

存在问题:①剪力墙钢筋保护层过大。②墙身骨架有效截面过小,不符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不到位,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②墙身钢筋定位错误,箍筋下料过小。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质量意识。②应要求钢筋下料、制作安装人员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下料制作箍筋、定位墙身竖向钢筋,保证构件的有效截面和钢筋保护层。

存在问题:箍筋开口方向位置未错开设置。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②操作工人疏忽或者说对操作规范要求不熟悉。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力度。②箍筋开口方向必须相互错开,对悬挑梁的箍筋开口应放在梁下部。

存在问题:钢筋受到污染。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②施工人员无成品保护意识。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对各班组的技术交底力度。

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班组相互破坏。

③加强对所有操作工人成品保护质量意识的教育,建立相关制度并实施。

存在问题:梁筋焊接接头质量不合格:焊缝长度、饱满度不足,钢筋未做微弯处理,焊渣未清理。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差,偷工。②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工作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质量意识。

②根据规范要求,焊接接头焊缝必须饱满,焊接长度应符合“单面焊为10d ,双面焊为5d ”的要求,,焊缝厚度≥0.3d,焊缝宽度≥0.7d;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0.1d,且≤3mm,作8度微弯;焊接完成后及时清理焊渣。

③对焊接接头存有长度、饱满度不足和焊渣未清理问题的,应作整修或返工处理。

存在问题:HRB235光圆钢筋作为板筋时末端未设180度弯钩。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②操作工人对规范要求不熟悉或者下料加工板筋时偷工。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板筋绑扎的技术交底和跟踪检查验收力度。

②HRB235光圆钢筋当作板筋使用时,末端应设180度弯钩,且其平直长度应为3d 。

存在问题:①梁下部筋与箍筋未满绑。②梁筋骨架有效截面尺寸变小。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梁筋下料、绑扎施工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②梁箍筋下料尺寸过小。③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梁筋绑扎有偷工现象。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钢筋下料(主要是梁箍筋)、梁筋定位和绑扎施工的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力度。

②应要求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梁截面尺寸准确下料和加工制作箍筋。

③应要求施工人员对梁主筋(不管是上部还是下部筋)与箍筋必须满绑,同时要注意确保梁筋骨架截面尺寸。

存在问题:①箍筋斜设。②主、次梁交接位置主筋搁置方式错误。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②梁箍筋下料制作尺寸过大。③操作工人不熟悉规范要求,对主次梁交接位置的主筋搁置方式不了解。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钢筋下料、安装施工的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力度。

②梁箍筋必须按梁筋截面尺寸准确下料制作。

③在主次梁交接位置,次梁主筋应放在主梁主筋的上部(基础则相反)。

存在问题:梁筋末端未锚入柱内。

原因分析:①梁主筋下料尺寸不准确(过短)或者说下料时没有考虑锚固长度。

②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钢筋下料应根据设计图纸先做出翻样,再根据翻样尺寸准确下料。

②加强对钢筋下料、安装施工的检查工验收力度,必须确保梁筋锚固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存在问题:柱筋底部第一道箍筋设置位置过高(超过5Cm )。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不到位。②操作工人对箍筋(特别是柱筋)绑扎规范要求不熟悉。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和柱箍筋安装绑扎过程中的跟踪检查验收力度。

②根据规范要求,柱根部第一道箍筋离楼地面一般不应超过5Cm 。

存在问题:①双层双向板筋未满绑。②梁筋骨架尺寸过小,不符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过程跟踪检查验收不到位。②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偷工。 ③梁筋绑扎安装位置有误。④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过程跟踪检查验收力度,提高操作工人质量意识。 ②对双层双向和长宽比大于2且小于3的板筋必须满绑。

③梁筋下料尺寸和搁置位置应准确,必须确保梁筋截面尺寸。而,单向板四边靠梁周边两排板筋也应满绑,其它可梅花绑。

存在问题:①暗梁位置剪力墙水平钢筋绑扎不到位(少设)。②暗梁钢筋骨架截面尺寸过小。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施工人员绑扎安装较随意。 ②偷工减料。

③剪力墙钢筋未采取定位措施。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钢筋绑扎、搁置施工的过程检查验收工作,提高操作工人员质量意识。②剪力墙顶在暗梁位置水平筋应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设置到位。

③剪力墙钢筋应采取水平定位和固定措施。如:绑紧拉钩、用短钢筋做限位等。 ④砼浇筑过程中应由钢筋工跟班检查,对绑扎、固定不到位的钢筋作及时调整。 ⑤监理应加强旁站工作力度,旁站时要有所为。

存在问题:①屋面梁筋设置方式错误(在屋脊处断开设置)。②屋面板筋末端锚入梁内长度不足。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跟踪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

②钢筋工对屋面钢筋设置规范要求不熟悉,钢筋下料尺寸不足(未考虑交叉锚固长度)或者说偷工减料。③屋面板筋搁置位置有误(一端部长,一端部短)。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专项检查验收工作力度,包括对钢筋的下料、绑扎安装等施工。 ②屋面梁板筋在屋脊处应相互锚固或通长下料。 ③板筋锚固长度应不小于5d 且至少要过梁中。

存在问题:①穿梁套管未使用钢套管。②管口周边未设加强筋。③套管安装位置不当。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和跟踪、专项检查工作不到位。②施工人员对图纸、规范不熟悉或者说偷工减料。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切实加强技术交底和套管安装、洞口周边加强筋绑扎的过程、专项检查验收工作力度。②熟悉设计图纸、规范要求。根据规范规定:穿梁洞口必须设置钢套管,且洞口周边须设加强筋,洞口一般加强钢筋为梁两侧各不得少于八根12mm ,且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l aE 。 ③洞口宜设置在梁中间三分之一跨内,且洞口尺寸不应大于H/3(H为梁高) 。

存在问题:柱筋偏位或者说扭向。

原因分析:①柱筋生根定位位置有误,未弹线或弹线位置有误。

②砼浇筑过程中,柱筋固定不牢固,且施工人员也未及时对已偏位或扭向的柱筋进行校正。 ③施工单位和项目工程部、监理的隐蔽验收工作不到位,监理旁站无所为。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对柱筋定位、固定、校正的跟踪、专项检查验收工作力度,特别是在砼浇筑过程中,有偏位或扭向的钢筋应要求跟班人员及时调整。

②柱筋生根定位时,应要求施工人员先弹出中心线,并对中心线位置进行准确复核,确保其准确性。 ③加强对砼浇筑施工人员的教育,施工过程中应要求不得强行扳(撬)动钢筋。

存在问题:预留洞口未设加强筋。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

②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设计图纸、规范要求不熟悉或者说偷工减料。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楼面预留洞口位置钢筋绑扎的检查验收力度。

②根据规范规定:对于边长(直径)大于300mm 小于1000mm 的洞口须做补强处理,设计未注明时,按每边配置2根直径不小于12mm 且不小于同向被截断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的强度等级与被截断钢筋相同并布置在同一层面,两根补强钢筋之间的净距为30mm 。当洞口尺寸大于1000mm 时,须按照设计要求设置补强筋。

37、钢筋绑扎到位

38、地下室外墙筋固定有序

(四)混凝土工程 1、

存在问题:①梁混凝土浇筑漏振或少振。②露筋。

原因分析:①砼浇筑操作人员振捣工艺不当(特别在梁柱钢筋较密节点位置,漏振、少振)或者说有偷工迹象。②混凝土级配不合理或坍落度偏小。③砼浇筑过程中,因振捣棒撞击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砼浇捣的技术交底工作力度,调整不合理施工工艺,杜绝漏振、少振现象。 ②砼浇筑过程中及时检查砼的坍落度,当砼坍落度偏小时,应及时通知搅拌站作出调整。 ③尽量避免振捣棒撞击钢筋而产生钢筋位移,若有此情况时应及时对位移的钢筋作出校正。

2、

存在问题:柱模根部用编织袋封堵。

原因分析:①柱模板制作高度不足造成柱模根部有空隙,且用编织袋封堵。 ②木工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现场操作较为随意。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对柱模板支设质量的专项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要切实提高木工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②应根据推算出来的柱模净高进行柱模板下料、加工制作,尽量减少柱模根部与楼面有空隙,若有此现象也应要求施工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堵(如用砂浆),要坚决杜绝私自采用编织袋或其它杂物封堵现象。 ③砼浇筑前,应在施工单位“三检”的合格基础上,由项目工程部、监理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发现有此现象时,应责令操作人员整改到位。

3、

存在问题:柱底和梁柱节点位置砼振捣不密实,出现大面积蜂窝和“孔洞”。

原因分析:①柱砼浇捣前,未先灌入同标号无粗骨料的水泥浆,浇捣时砼一次放料过多或过高,根部砼出现离析。

②砼坍落度过小,搅拌不均匀。

③振捣不到位,柱砼未分次下料分次振捣密实,特别对梁柱钢筋相对较为密集的节点位置,未采用小直径或者说可插入砼内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④施工单位质检员、监理单位旁站人员没有就砼振捣作认真跟踪检查,工程部抽查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砼浇筑前准备和浇捣过程中的交底和检查验收力度:浇筑剪务墙、柱砼前应灌入同标号的无粗骨料水泥浆,随后再分次(每次不宜超过50Cm )放入砼振捣,不得出现一次放料至顶再一次振捣的错误浇捣工艺。

②下料高度如超过2m ,应设串筒或溜槽,并控制砼振捣时间。

③对砼搅拌,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且在砼使用前应对其坍落度、和易性进行检查,发现不足应及时通知搅拌站进行调整,同时清退检查出来不合格的砼,严禁使用。

④对已出现蜂窝、孔洞质量缺陷的部位,应先凿去蜂窝(或孔洞)处薄弱松散的砼颗粒,刷洗干净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强力填塞捣实,并做好养护工作。

存在问题:①楼面或屋面结构砼出现裂缝(贯通性裂缝)。②渗漏。

原因分析:①砼原材料配合比不当(如:粉煤灰替换水泥用量过大),坍落度过小。

②楼面砼二次压光收面工作不到位。

③结构各部分荷载悬殊,且未作必要的加强处理,受力不均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结构应力集中,出现沉陷裂缝。

④砼浇筑过程中振捣工艺不当,局部过振粗骨料下沉,导致沉降收缩裂缝。

⑤砼浇筑完成后养护工作不到位,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⑥项目工程部、监理对砼浇筑过程中的振捣监管和对砼浇筑完成后养护工作的督促、跟踪检查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合理控制砼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②加强技术交底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集团总部下发“砼浇筑施工管理规程”进行砼浇捣。振捣要充分但不应过振现象,二次压光收面时间应控制好。

③结构层各部位的荷载应杜绝出现受力集中或受力不均现象,若有则必须要有加强处理。

④砼浇筑完成后,养护工作须及时到位,应派专人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项目工程部、监理应督促并跟踪检查施工单位的养护落实情况。

存在问题:构造柱与悬挑梁砼一起浇筑,改变了受力条件。

原因分析:①事前未认真审核图纸,不熟悉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

②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未经同意随意更改设计图纸施工工艺要求。

③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工作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要切实提高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应向每位操作人员强调不得未经同意私自改变设计要求施工。

②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验收要有力度,发现操作人员私自更改施工工艺要求而造成构件受力发生变化现象的,则应责令操作人员认真落实整改到位,否则不得浇捣砼。

存在问题:①剪力墙施工缝留置位置有误(施工缝留设在梁中)。②剪力墙顶梁有水平施工缝。 原因分析:①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没有强调楼面与墙柱分开浇筑时施工缝应留设的位置要求。 ②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随意留设施工缝,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③工程部、监理对施工单位编报的砼施工专项方案审批不严。

④砼浇筑过程中,监理旁站人员严重失职,工程部抽查也是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技术力度、深度,要编制切实可行、符合设计及规范操作要求的砼施工专项方案,且砼浇捣必须按照批准的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②剪力墙(或柱)与梁板砼强度等级相同的,施工时最好同时浇捣砼,不宜留施工缝。如剪力墙与梁砼强度不相同无法避免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则施工缝应留设在距梁底20cm 以内位置。

③工程部、监理首先应严格对施工单位编制的砼施工专项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批准后应督促并检查施工人员按照既定方案执行,发现违规施工操作的,应及时制止,并责令施工人员调整不合理的砼施工工艺。

存在问题:屋面梁板出现露筋、夹渣现象。

原因分析:①砼浇筑前,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到位(漏放、少放),砼浇捣砼时,垫块出现位移且未及时进行整修,致使钢筋下坠。

②砼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对模内垃圾未清理彻底或者说未及时清理。

③保护层垫块厚度不足。

④对保护层位置的砼浇捣存有漏振现象,或振动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

⑤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的过程跟踪检查、专项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和检查验收力度,保护层垫块厚度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预制或采购,砼浇捣前钢筋保护层垫块必须设置到位,振捣过程中避免振动棒撞击钢筋或操作人员踩踏钢筋。 ②砼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模内垃圾必须及时清理干净。

③砼浇筑全过程,钢筋工必须全过程跟班检查,发现保护层垫块位移或者钢筋受压变形,应及时进行整修。 ④对表面露筋、夹渣,可刷洗干净后,用同原结构配比去粗骨料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对露筋、夹渣较深,应将薄弱砼、突出的颗粒和垃圾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结构砼配比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填塞压实,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⑤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专项验收应认真落实。

存在问题:①楼梯施工缝留置位置严重违规(未在楼梯受力最小处)。②梯板钢筋长度不足或者搁置有误,端部未弯锚至梯梁内。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未重点强调楼梯施工缝留设位置的具体要求。

②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现场砼浇筑随意留设楼梯施工缝。

③楼梯钢筋下料尺寸不足或楼板筋搁置位置有误。

④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力度,要向每位施工人员重点强调楼梯施工缝位置必须留设在规范规定的受力最小处。根据规范规定:楼梯施工缝应留置在梯段上三级踏步(1/3跨)处,且施工缝应垂直于斜板面,不得留斜槎。

②梯板筋应准确下料(要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考虑梯板筋锚固长度),搁置位置也应准确。根据规范规定:梯板上部钢筋端部必须做弯锚,弯锚长度大于15d ,且伸入梯梁内锚固长度大于0.4La+15d。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检查、专项验收应认真落实,特别是监理应加强自身监理旁站的工作力度,旁站人员要有所为。

9、

A C

B

存在问题:①板厚不足。②几何尺寸偏差较大。③斜屋面砼浇捣不密实,未做压光收面。④砼表面平整度不合格。

原因分析:①施工单位对楼面砼(特别是斜屋面砼)的浇捣技术交底严重不到位。

②砼浇捣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极差,操作技能和经验严重不足,有严重偷工现象(斜屋面砼未分二次振捣和压光收面)。

③砼浇捣顺序不当(施工人员从坡顶往坡脚处浇捣,造成砼水灰比流失过大)。

④工程部、监理在砼浇筑过程中的跟踪检查严重不到位,特别是监理旁站严重失职或者说未进行旁站。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施工单位首先要加强砼浇捣(特别是斜屋面砼的浇捣)的技术交底和自检自查工作力度,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对操作技能和经验差、质量意识差、现场作业极不负责的施工人员应及时更换。②根据要求,斜屋面板的砼浇捣,应先从坡底连续向上推进,先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再用小型平板振捣器振捣收平(相邻两段应搭接振3-5cm )。砼表面压实必须固定人员分二次进行,第二次在砼初凝前压光,以增强刚性防水的效果。

③工程部、监理应认真对砼浇筑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监理旁站人员,不负责的管理人员也应及时更换。

A B

D

存在问题:①柱轴线偏差>3cm。②砼振捣不到位,疏松。

原因分析:①柱轴线放样、定位错误,未进行技术复核或未认真进行技术复核。

②柱根部砼振捣不密实。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轴线放样完成后,应弹线做出标识,且必须认真进行技术复核。 ②柱砼浇筑前,应先灌入适量同标号无粗骨料水泥浆,且柱砼应分次放料放次振捣,确保构件砼振捣密实。 ③工程部、监理应认真落实过程跟踪检查、专项验收的工作力度。对放样错误或偏差超出规范允许范围的应及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调整。

④偏位较大的柱,应递请设计确定处理方案。

C

存在问题:楼面板砼浇捣过程中私自加水。

原因分析:①施工单位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操作较为随意。

③砼坍落度过小或时间间隔过长,造成砼振捣困难。

④工程部、监理的跟踪检查不到位,发现违规操作未及时或不制止。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对砼浇筑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要重点强调杜绝一些违规操作要求。

②砼浇筑过程中,砼的供应与浇捣必须连续进行,不得出现间隔时间过长现象,必须控制二次浇筑时间(在砼初凝时间内)和坍落度、浇筑顺序、以及浇筑方向,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

③工程部要跟踪检查,监理更应要加强旁站工作力度,发现私自进水现象应制止。

存在问题:模板支设不牢固,导致胀模、夹模现象,且清理严重滞后。

原因分析:①模板支撑强度和刚度不够,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②砼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振捣砼时过振,造成跑模。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砼浇筑前,在施工单位“三检”合格基础上,工程部、监理应根据设计图纸对模内尺寸、支撑加固情况认真进行检查验收。

②砼浇筑应分次下料分次振捣,且杜绝过振造成跑模现象。浇筑过程中若发现模板或支撑位移,应及时由木工跟班人员进行整修处理。

存在问题:①砼表面有粘模现象。②墙模拆除时间过早。

原因分析:①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剪力墙侧模拆模时间过早或未刷脱模剂。

③施工单位“三检”和项目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杜绝墙模拆模过早或未涂刷脱模剂就安装模板的违规操作。 ②模板重复使用前,应要求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应使用水性脱模剂)。 ③控制墙柱模板拆除时间,剪力墙模板拆除时砼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④墙柱模板的安装和拆除,应在施工单位“三检”合格后,由项目工程部、监理认真进行检查验收。

存在问题:楼板上压槽过深(10cm 板厚,压槽深度达6cm ),破坏结构实体质量。

原因分析:①安装设计有误。

②楼板压槽操作工艺不当,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施工较随意。 ③施工单位自检和工程部、监理跟踪检查不到位,未及时违规操作。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现浇钢筋砼楼板预留给水管,应建议设计不要采用压槽做法。

②对无法避免必须压槽布管的,则应在砼浇筑前就应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应对压槽的深度提出具体要求(15mm ,最深不得超过20mm )并严格控制,保证板上层筋的位置,不应破坏板有效厚度。 ③监理、工程部应对砼浇筑完成后的压槽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存在问题:构造柱砼浇筑出现断柱现象。

原因分析:①构造柱砼浇捣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施工较随意。 ②构造砼浇捣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未分层下料分层振捣密实,有漏振现象。 ③工程部、监理跟踪旁站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对构造柱砼浇捣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力度,提高操作人员的意识。 ②严格控制构造浇捣过程中每次下料高度,且应分次振捣密实,杜绝少振现象。 ③构造柱浇捣过程中,监理应加强旁站工作力度。

④对已出现断柱的构造柱,则应将断柱周围的松散砼凿除,用压力水冲洗干净,重新立模浇捣砼,确保砼密实度。或将先前浇筑的砼凿除,作返工处理。

存在问题:对砼浇筑胀模部位砼凿除时间过早,破坏结构实体质量。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胀模修补人员质量意识差,操作施工较为随意。 ②工程部、监理对胀模部位的修补处理跟踪检查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应加强对胀模部位处理的技术交底力度。根据要求,砼强度必须达到100%后,方可对胀模部位砼进行凿除。

②胀模部位的处理方法:由专业打石工将胀模(凸出)部位砼凿平,边凿打边用靠尺检查平直度,确保保护层的厚度,如露筋时,先用1:1水泥砂浆抹压处理,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七天。

③工程部、监理应加强对构件模板、支撑设置牢固性的检查力度,尽量减小或避免胀模,若出现胀模,其后续的修补全过程,必须跟踪检查。

存在问题:自拌砼质量差,强度低。

原因分析:①对砼拌制的技术交底不到位,操作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②对砼所用的原材料(水泥、砂、石子)未认真进行计量,偷工减料。 ③砼拌制过程中,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自拌砼搅拌操作的技术交底力度,切实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每盘砼所用原材料必须过磅计量。

②项目工程部、监理应派专人对每盘砼用料计量和拌制过程的跟踪检查,严肃制止偷工减料行为。 ③对强度不合格的砼,必须返工处理,并对相关责任人从严处罚。

存在问题:①砼浇筑前,对楼梯施工缝位置垃圾清理不彻底或者说根本没有清理。②施工缝位置砼振捣不密实(疏松)。③梯板露筋。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特别是对楼梯施工缝位置的处理,未向操作人员明确具体要求,且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差,现场操作较为随意,偷工。

②砼浇筑前,在楼梯施工缝位置,未将垃圾清理干净。 ③砼浇筑时,未对施工缝位置砼浇水湿润、套浆或界面剂处理。 ④梯板底未设钢筋保护层垫块。 ⑤砼振捣有漏振现象。

⑥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检查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要认真加强对工人技术交底收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②砼浇筑前,必须由专人对楼梯施工缝位置垃圾彻底进行清理,凿除原疏松砼,并用同标号的无粗骨料水泥浆(或其它界面剂)作技术处理。

③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工程部、监理认真落实过程跟踪检查、专项验收力度,特别是梯板底保护层垫块的设置、施工缝位置的垃圾清理和技术处理。

存在问题:屋面砼浇捣不密实,且出现贯通裂缝。

原因分析:①斜屋面砼浇捣技术交底不到位,现场浇捣未按规程要求二次振捣二次压光收面。

②砼浇筑完成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和养护不到位,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砼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③砼浇筑过程中,工程部、监理跟踪旁站检查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对斜屋面砼浇捣的技术交底力度,必须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和按照规程要求二次振捣二次压光收面,同时应注意二次压光收面时间的控制。

②砼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并进行保湿养护(采用麻袋、薄膜等覆盖),且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工程部、监理应重点做跟踪检查。

③对已出现贯通裂缝的斜屋面,可在砼内灌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有渗漏隐患的可以考虑高压注浆等有效处理措施。

20、

存在问题:柱构件砼破坏严重,成品保护不到位。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柱基砼浇筑时振捣不密实(疏松)。

②基础土方回填作业人员成品保护意识淡薄,没有专人负责指挥回填机械作业,碰撞柱基。

③基础土方回填时,监理旁站人员工作不到为或者说根本未进行跟踪旁站检查,工程部检查也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提高作业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 ②柱基砼浇筑,应分层浇捣密实,不得出现疏散砼。

③基础土方回填,应由专人(管理人员)负责指挥作业,同时应要求机械加强人员不得碰撞基础结构。 ④工程部、监理应加强过程跟踪旁站检查力度,杜绝一些违规操作。

21、

存在问题:①屋面斜梁内留有施工缝。②楼面砼浇筑梁顶压光收面不到位且露筋。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随意留设施工缝。 ②楼面砼浇筑施工人员操作工艺不当(未进行压光收面)。 ③监理旁站不到位,工程部检查监督不力。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力度,切实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对一些操作技能差、没有责任心的施工人员应及时更换或清除出场。

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将施工缝留设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且应留垂直施工缝,严禁留水平施工缝。

③加强监理旁站工作力度和工程部抽查力度,对留设水平施工缝、未进行收面压光的违规操作,应及时制止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22、

存在问题:①施工缝留设位置严重不当(未设置在受力较小位置)。②板筋受踩踏变形严重,减小板筋骨架有效截面高度。

原因分析:①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现场随意留设施工缝。 ②板筋保护层垫块和马凳设置不到位或数量不足。

③工程部、监理人员没有责任心,专项验收、监理旁站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技术交底深度,梁板施工缝必须留设在受力较小位置,不得随意留置。根据规范规定: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任何位置,对于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②应按照要求设置板筋马凳和保护层垫块,确保板筋骨架截面高度。

③砼浇筑过程中,应由钢筋工全过程跟班,发现板筋受踩踏变形,应及时进行校正到位。 项目工程部、监理对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作重点跟踪检查。 ④工程部、监理应加强专项验收和砼浇筑的旁站工作力度。

23、

存在问题:①柱根部出现垂直施工缝。②柱筋接头设置在同一断面。③梁有水平施工缝。 原因分析: ①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上翻梁及其上的柱施工工艺不当:上翻梁模板支设未一次到位。 ③柱筋接头未按规范要求5%错开设置。

④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的过程跟踪检查、专项验收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认真加强技术交底力度。

②上翻梁及其上柱的根部模板应一起支设到位,砼也应按照要求同时浇筑到位,不得留有施工缝。 ③柱筋下料、绑扎时应考虑接头错开间距应符合“不小于35d 且500”的要求(绑扎接头错开不小于0.3l ),且接头应错开设置。

④梁内严禁出现水平施工缝,施工单位、监理和工程部均应加强过程跟踪检查和旁站工作力度。

存在问题:斜屋面刚性自防水差,大面积渗漏。

原因分析:①模板支设、砼浇捣及其养护的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斜屋面模板及支撑设置不符合要求:模板、支撑刚度不足,拼缝不严密。

③砼振捣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操作随意,有少振、漏振现象,且二次振捣二次收面不到位。

④砼养护不到位。

⑤施工单位“三检”和工程部、监理跟踪检查、旁站不到位。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加强斜屋面模板支设、砼浇捣的技术交底力度。

②模板及其支撑设置必须确保其刚度、整体稳定性,模板拼缝应严密。

③斜屋面板的砼浇捣,应先从坡底连续向上推进,先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再用小型平板振捣器振捣收平(相邻两段应搭接振3-5cm );砼表面压实收光必须固定人员分二次进行,第二次在砼初凝前压光,以增强刚性防水的效果。

④ 砼养护要及时,保湿(用毛毡、薄膜、草珊等)养护7天以上。

⑤工程部、监理应加强模板及其支撑设置的专项检查验收力度,加强对砼浇捣的监控力度,加强对屋面砼浇筑完成后保温养护的督促力度。

存在问题:地下室外墙砼有“冷缝”。

原因分析: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未按照批准的大体积砼专项方案施工。

②一次投放砼量过多,振捣不到位。

③二次振捣间隔时间超过初凝时间。

④监理旁站严重不到位,对重点部位、重要工序控制不力。

预控措施或方法:①地下室大体积砼浇筑前,应首先严格审核专项施工方案,并认真检查砼浇筑前施工方人、机、料的准备工作。

②砼浇捣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专项方案浇捣,不得随意留设施工缝,砼供给应连续、及时,确保二次振捣间隔时间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

③工程部、监理应加强旁站工作力度。


相关文章

  •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一 [背景] 某高层写字楼地下三层.地基采用钻孔桩基,基础底板由2块160cm厚的承台.2根200cm宽.160cm高的承台梁和50cm厚的底板组成,柱网为6m×6m,顶板梁截面为80cm×80cm.现在地基已处理完毕,正进行基础底板施工. [问题] 一.监理工程师在施 ...

  •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 目 录 摘要„„„„„„„„„„„„„„„„„„„„„„„„„„„„„„„„1 1.引言„„„„„„„„„„„„„„„„„„„„„„„„„„„„„„„„„2 2.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的特点„„„„„„„„„„„„„„„„„„„„„ 3 2.1复杂性„„„„„„„„„„„„„„„„„„„„„„„„„„„ ...

  •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分析及建议
  •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现如今,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当今建筑行业比较重视的环节,它不但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总体质量,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投资效益.但是,由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成为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 ...

  •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分析
  •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分析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分析 张丽红 (抚顺市水利技术推广中心,113008)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水利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型工 程投资强度大幅度增加.本文主要根据笔者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这 ...

  •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案例
  • 案例 1 某工程于2007年6月上旬开工,自开工以来建设单位资金到位,施工单位认真负责,监理单位合理履行其职责,各方配合默契,工程进行顺利. 至2007年8月下旬,该工程的某分项面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单 结果合格.验收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绘 制了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表格包括工程名称.结构类型 ...

  •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
  • 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方案 一.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 (一) 工程施工阶段的划分 (1)施工准备阶段: 合同交底.落实任务,配合土建:前期准备(施工许可证已办理.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 施工预算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已经批准并已交底.施工临时设施已按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要求设置,并能基本满足开工后施 ...

  • 20**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 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2. 浅析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概预算 3. 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讨论 4. 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 5. 浅谈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 6. 论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7. 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 论文指导企鹅舞衣衣期玖巴 ...

  • 工程建设项目监理效果评价方法分析
  • 工程建设项目监理效果评价方法分析 作者:俞高骏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5期 工程建设项目监理是在具备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后,根据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特定项目的批准文件,以及监理合同等,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的工程项目投资.工程质量和工期进程进行 ...

  • 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作者:李晓蕊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 摘要:工程的质量与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直接性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事故也是时有发生,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 ...

  • 工程项目管理整理(东南大学教材)
  • 第一章 工程项目管理概论 1. 项目的定义:一般地说,所谓项目就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主要是限定资源.限定时间.限定质量),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项目的特征:一次性:它是项目最 主要的特征:独特性:目标的明确性:活动的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 项目管理的特点:项目管理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