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课程领导

校长的课程领导

校长的课程领导这个题目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决定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施能否成功。我今天的报告就校长课程领导的必要性、内涵以及当前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对这个问题引起关注和重视。

课改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文本制定到全面实施的阶段。各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虽然方式、方法和理念上有差别,但是工作过程基本上是相似的。 课改的第一阶段是课程的设计,文本的制定。这不仅有课程的政策,如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还有课程标准以及国家审定的教材等。

第二阶段是实验试点,全面实施。这也就是要到学校去做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实施从国家试验区试点开始到全面实施。而高中课程目前在部分省正在进行试验。

第三个阶段是制度建设,常规运行。制度建设里包含着政策、法规,还包括评价政策、招生考试制度。把这些制度建设起来以后,课改的功效就可以长久地发挥,直至进入下一轮的课程改革。

课程的实施阶段在课程改革的整个过程中的位置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史上的教训。

上世纪50-60年代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国举国震惊。反思以后得到的结论是,美国的科学教育落后。因此,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课改。大量的资金投入,大批的科学家参与课改,设计的方案和教材看起来也不错,应该说非常有新意。但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最终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不理解。美国的专家进行反思与总结,最后有这样一句话:“改革很多时候被视为失败,其实不然。因为他们从来就未得到实施。”第一线不理解,再好的文本,再好的思想,再好的要求,再好的愿望,在学校里无法落实。我们今天的课改正在过程中,也可以看到在有些地区、有些学校,课堂里依然如故:教师单一讲授,不断的考试强化,这些现象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这样就会没有“做”就失败了。因此,实施阶段是课改成败的关键阶段。美国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文本好,不一定能实施好,当然也就很难说有成效。

课程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

课程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主要有:

第一,课改设计及文本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政策的保障。当前特别是招生政策,这是教育内外都特别关心的。 第三,社会的认同。现在的社会舆论是,一会儿“南京高考之痛”,一会儿某个县高考成绩不行县的领导班子向老百姓检讨,诸如此类。如果社会不了解、不认同改革,那么实施就会遇到很大阻力。

第四,校长、教师队伍的准备及状态。有没有改革的思想准备和具体的工作准备,状态是积极的中立的还是消极的,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些是课改实施成败的关键问题。

第五,资源的提供。

第六,正确的工作策略。这很重要,一件事采取不同的策略,结果可能就是成功与不成功之别。

但是,是不是这些必要条件都要准备好了,再来进行改革,而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我们就不能去进行改革呢?

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课改方案和文本是在政府领导下由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制定的,但毕竟是理想状态下的产物,只有通过实施才能真正得到完善。至于思想认识的统一,从来就不可能通过几个报告就做到了,那样,最多是嘴上统一了,实际上还是不统一。事实上认识只能在实施中提升和统一,政策和措施也只能在实施中最终形成。现行的考试制度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而且被普遍视为最公平的制度。其实一考定终身、以总分比高低都是不完全合理的,只是社会已认同了,所以很难预先改,只能在改革的推进中,不断地推动它变化,以实施改革,这些都要一步一步去做。为实施改革,对校长教师进行培训是必要的,但校长和教师的能力和经验只能在实践中一步步地形成和获得。最后,实施模式也只能在实施中产生,因为它是全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在做中不断提炼和总结。

所以,实施的条件要在实施中最终形成和完善,当然事先还是尽可能做好条件的准备。课程实施不是一个简单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转变理念、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这里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改的基本理念。转变理念就是统一到这个理念上来。在课

改的具体实施中,由于中国如此之大,地区差异又十分巨大,资源不同,条件不同,所以地区发展的多样性,学校发展的多样性,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是在国家统一要求下的多样性,这就要求互动调试和主动创新。 前面提到实施很重要,那么实施的主体是谁?在文本设计的这个阶段,主体是政府+专家,当然也听取了第一线的很多建议和意见,但相对而言这个工作是处于上位的,是自上而下的。而实施必须要在学校中进行,不存在脱离学校的实施,因此实施是政府+专家+学校。其中政府是实施中的推动力和实施中的政策保障。专家的作用是专业引领,而真正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所以它是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所以从设计到实施重心逐步下移,学校处于中心位置。实施是课改实实在在地在学校中的实践,实施成败的关键也就自然地落到学校身上。

综上所述,课改成功的关键是实施,实施的关键在学校。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就没有责任,诸如文本的制定、资源的提供、政策的保障、改革的推动等等都是政府的职能。

多年的改革实践表明,学校办学具有莫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一个好教师也是如此,在基层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改革力,即使是在农村地区或困难地区的学校。比如江苏省的洋思中学,原来是一所规模很小条件很差的农村学校,现在发展到三千多人的规模,它的理念是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在全国有非常好的声誉。这说明学校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的能动作用是存在的,关键是如何使它焕发出来。 总的改革方案不可能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实施模式及经验必须在学校里创造,学校的价值就在这里,学校的作用也在这里。今天诸多“校本”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由课改的实施催生的,所以“校本”的概念正是学校作为实施的主体的必然产物。

这样,“校长的课程领导”就成了“必然”和“必须”。这不是强加在学校和校长身上的。校长不应被动地执行课改,而应主动地领导课改。有时听人说我们要原原本本地执行课改的方案等等,其实这个说法不完全。国家提出的培养目标和方针当然要执行,但是如何执行?即使现在有了新教材,如何进行教与学,如何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都需要在学校中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实践和创新。要做到这些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必须有非常强的领导。所以,“校长的课程领导”也应运而生了。

校长的课程领导不只是管理校本课程,不只是研究学校的课程计划,而是全面指引和统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践和创新。

通常说校本教研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其实还应该加一句话,校长领导,对其他校本的概念亦应如此。把“校本”升华为 “校长的课程领导”,那么“校本”两个字的含义才能清晰,而且诸多校本的概念才能整合起来,发挥整体的作用。

校长课程领导的主要内涵

1.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和学校课改方案。

2.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课程开发组织。

3.引发教师内在动机,组织合作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点很重要,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要使改革转变为教师自主的行为,这样实施就进入了真正的发展阶段。

4.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5.与家长和社会沟通以取得支持。

6. 形成制度。

在工作过程中,把有效的经验积淀下来形成制度。没有制度就不成为机制,就不可能长期运行,同时建设制度文化,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什么是校长课程领导工作中最重要的内涵呢?是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众所周知,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课改理念要转化为教学行为和教师的自觉。今天在实施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理念基本上都是认同的,但做的时候很被动,而且常常出现理念与行动的背离现象。所以在学校中实施课改的重点是在课堂中如何使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怎样从被动到自觉,而且只有自觉了,这个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其实只有在做的过程中的理念才能有效地转变,成功的经验才会产生,进而促进教师从被动到自觉。在知行情中行动是核心。

上述转化是学校课程领导的落实点,理念转化为行为和自觉,这是学校课程领导成败的关键,而这个转化只能在改变课堂中实现。

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舞台,应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过去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工程师加工是按统一标准进行的,而教师培养学生应各有个

性,即因材施教。那么讲教学是一种艺术,对这一说法也应进一步审视,因为过去所讲的教学艺术往往侧重教师本人的教学表现。而今天的教学改革特别重视师生互动。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只有欣赏和接受,是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建构的,学生也难有智慧和创新。所以今天的教师应在师生互动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

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营地,而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但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和方法,而这些正是今天课改的要求。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书院,而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学行为模式化的车间,而是学与教智慧充分发展的场所。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应以落实三维目标为落脚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知识与技能是原来就有的,即常说的“双基”,所以往往会把三维目标看成是在知识与技能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层次,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过去只讲知识与技能,因此讲授和训练就是最有效的办法。而今天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是必须经过一定的过程,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获得的,也就是学习知识必须有一定的过程经历。三个维度目标的连接点是必须通过过程体验、感悟和思考,并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案 例

一是上海1988年开始第一期课程改革,当时提出三类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程。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活动怎么算是课程。今天,活动作为课程已经被认同,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我们一些重点中学的校长在活动课里进行了创新,如社会调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等。这就从活动课程中引申出研究型课程。在当时不叫研究型课程,到1998年,上海推进二期课改,通过总结提炼,提出了这个名词。这个基层的创造对今天的课程改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是上海市梅陇小学教材整合的例子。梅陇小学是上海徐汇区一所比较一般的学校,校长是新调去的。学校在区教科室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了教材整合的试验。校长组织老师把全国所有的教材都收集起来,把全国教材中认为适合于自己学校学生的材料,哪怕一个例题、一段表述,全都吸取,以上海教材为主,形成

教材整合的指导纲要。2003年的下半年,组织教师学习,2004年上半年正式开始教材整合的实验工作。老师非常积极,因为这件事情具体,可操作,而且做后较快就可有效果反馈。教师进行了上半年的试验后,在暑假进一步修改完善。这件事情最有价值的是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不计时间全员投入,通过这项工作老师们对全国教材也了解了,眼界也开阔了,水平也提升了。实际上不是教师不想改革,而是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抓手,而这正是校长要考虑的。现在这个学校不一样了,人人投入课改,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且还不是用一本教材教,教师水平和积极性大大提升。

三是上海的北郊学校。学校对德育的构思与实践做了很大的改革。他们认为:一是师德应该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步成长。二是道德的成长主要是自律。三是鼓励教师向学生学习,因为小孩子都有善良的天性,要张扬孩子天生的美好品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爱护学生和呵护学生,而师德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四是人人都应该是德育者,没有什么你是专职的我不是专职的,通过改革相关的制度去落实这一点。五是尊重生命,注重在教学与生活中形成德性。有几个具体措施,比如成立教师德育建设委员会,这是校内的民间机构,选举数位老师为委员,一位普通老师当选主任,制定学校的师德规范。还有一个关怀生命发展的组织,也是民间机构。这所学校把师德建设与学生的德育融为一体,形成崭新的德育格局。

四是信息平台上的学习过程设计。过去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帮助老师教。电脑怎样帮助学生学呢?电脑也是“脑”,它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交流的平台、资料的来源、评价的工具。把电脑作为一种认知伙伴来发挥作用,这是今天应着重研究的。互动软件,虚拟实验室,这些都可以进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现在上海已有学校开始用信息平台做整体的学习过程设计。 五是基于网络的校本教研。很多学校缺乏专业引领的专家,地处偏远的学校条件更不具备,教研活动缺乏更广泛的参与和开放。其实网络可以使教研工作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我了解到海南省和江西南昌一个区的教师就通过博客在网上交流,而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们学校也可以自己做的。上海也在试点。比如公开课就可以利用网络远程评课,备课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

结 语

将成功的经验归一下类。一是校长要建立课程领导的意识,推动课程的研究性实践。课改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调适过程,没研究不行,作为研究就要有目标,有过程,还要抱着一种研究的态度,所以要注重课程的研究性实践。二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找准切入口。什么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找准切入口。刚才那些学校的例子,他们的切入口就是让每个老师都能够去做。可以由小做大,切入了之后还要进一步扩大,登堂入室,所以切入口要可操作,吸引大家做,然后深入。三是以研为核心推进“课研修”一体化,也就是推进课改、课堂,教研、科研,修习、修养、进修一体化。最后,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提炼,及时交流。

简要总结一下就是:

坚定改革信念–––勤学习,立愿景;

总揽改革全局–––有重点,有抓手;

善用改革策略–––先立新,后革旧;

建设改革队伍–––做中学,行中思。


相关文章

  • 课程领导力的核心_课程价值领导力
  • 20 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课程价值领导力 杨金林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校长引领和指导师生实现课程价值的能力.这一能力以对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课程要求的理解和对本校办学实际的把握为基础,以内化与内生的课程价值观为灵魂,以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和评价为主要操作 程功能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和明晰的期待.这些 ...

  • 中小学校长竞聘面试答辩题
  • 中小学校长竞聘面试答辩题 1问:你安排教师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这道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可结合自己事例发挥 1.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原则 2.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原则. 3.用人不疑原则. 4.指导性原则. 5.激励表扬原则. 2问:校长如何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实现发展? 一.为教师提供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 ...

  • 义务教育校长专业标准解读
  • 2013.1.13.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解读 [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由5个基本理念.6项专业职责和4方面实施建议等三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 ...

  • 在全区教育系统暑期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 同志们:   本期培训班就要结束了。本次培训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突出了二大主题:一是回顾总结过去三年校长工作目标管理的成绩与经验,明确校长工作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二是面对新学年课程改革的新情况,从校长管理的层面上研讨如何引领着教师走进新课程的问题 ...

  • 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   同志们:   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我市教育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全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这是一次承上启下、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一年我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 ...

  • 最新中小学校长竞聘面试题精选
  • 最新中小校长面试试题精选 1.学校管理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是学校教育力量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靠教师去实现,去完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管理的核心.要把教师需要变为调动积极性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动力.我们应把调动积极性的着眼点放在满足教师多种多样的需要上.只有尽可能的满 ...

  • 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工作总结
  • 传统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是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大都是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学习时间有限,工学矛盾突出:二是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模式使学习者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降低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三是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培训,灵活性.机 ...

  • 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期间我的每一次作业-人在旅途-搜狐空间
  • 作业1:结合所学课程,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您认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答: 1.要关注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基础教育的角度看,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全体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要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的公平问题可 ...

  • 教学评估汇报
  •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室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对教学常规进行统一规划,严格管理,目的是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遵循,使教学工作逐步走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