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的阅读

第十八讲 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的阅读

一、提示

1、文体知识的理解,如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中心与详略、结构方式、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2、对文意的理解和品味:①对词语、句子的品析。包括词语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含修辞手法的运用)。②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包括找出关键句或中心句,明确段的中心意思;揣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叙述和描写,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议论和抒情的作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二、试题精讲:

(一)

  再说金老得了这一十五两银子,回到店中,安顿了女儿,先去城外远处觅下一辆车儿,回来收拾了行李,还了房宿钱,算清了柴米钱,只等来日天明。当夜无事。次早五更起来,父女两个先打火做饭,吃罢,收拾了。天色微明,只见鲁提辖大踏步走入店里来,高声叫道:“店小二,那里是金老歇处?”小二道:“金公,鲁提辖在此寻你。”金公开了房门道:“提辖官人,里面请坐。”鲁达道:“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金老引了女儿,挑了担儿,作谢提辖,便待出门。店小二拦住道:“金公,那里去?”鲁达问道:“他少你房钱?”小二道:“小人房钱,昨夜都算还了;须欠郑大官人典身钱,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哩。”鲁提辖道:“郑屠的钱,洒家自还他,你放这老儿还乡去!”那店小二那里肯放。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门牙齿。小二爬将起来,一道烟跑回店里去躲了。店主人那里敢出来拦他。金老父女两个忙忙离了店中,出城自去寻昨日觅下的车儿去了。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字数不超过1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选文情节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概述鲁提辖行为句子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①怒打店小二   ②迳到状元桥③打发金老父女  
④坐守客店  ⑤劝说店小二

   (  )→(  )→(  )→(  )→(  ) 

  

3、粗中有细是鲁提辖性格的特点,作品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按照要求,找出相应的语句

①对鲁提辖性格粗鲁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鲁提辖粗中有细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划线句子表达效果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鲁提辖处理问题有理有节,精明周到的性格特点;使情节发展张中有弛,起中有伏。

 B、表现了鲁提辖工于心计,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使故事情节奇峰突起,摇曳多姿。

 C、表现了鲁提辖工于心计,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使情节发展张中有弛,起中有伏。

 D、表现了鲁提辖处理问题有理有节,精明周到的性格特点;使故事情节奇峰突起,摇曳多姿。 

(二)

 [甲]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sōu,sōu,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biàn分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yù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shūshū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甲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这篇课文又是从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中节选的。乙文节选自________的散文集《春》。

2、根据甲乙两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iàn() sōu(  ) yùn() shū(  )

3、“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是一个单句,也是一个主谓句。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和乙文题材相同,都写雨,但甲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描写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和乙文都紧紧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甲文将雨比喻成箭头、瀑布,从而突出了雨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将雨比喻成牛毛,花针、细丝,从而突出了雨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甲乙两文描写雨的意图是不相同的,甲文写雨是为__________,乙文写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文对雨的描写,层次非常分明,先是雨点,然后是______,最后是______。描写的顺序是由小到大,由_____到______,由点到片。

8、甲乙两文共同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9、甲文用“砸”这个动词,写出了雨的____和____;乙文用“织”这个动词,写出了雨的____和____。它们分别与文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相对应。

10、我国唐朝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与甲乙二文题材基本相同的五言律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和乙文抒发的感情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对春雨的________之情,如乙文中的“________”一句,就是这种感情的表露,杜诗开头就说“__________”,赞美之中饱含深情。

11、乙文和杜诗在描写内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者都写了春雨滋润万物的内容,如乙文中的“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和杜诗中的“润物细无声”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B、两者都写到了春雨迷迷蒙蒙,笼罩万物的景象,如乙文“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和杜诗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一联。

 C、两者都写到了春雨中乡村一片和平安宁,万物清新亮丽的景象,如乙文写的行人、农民、房屋等景物和杜诗的第三联。

 D、两者不仅都写到了春雨,而且还写到了春风,如杜诗中的“随风潜入夜”一句。乙文中的“密密地斜织着”,虽未直接写春风,

可春风已寓含在“斜织”二字之中。

12、甲文、乙文和杜诗描写对象相同,但描写方法却有同有异,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者都从视觉角度写雨,但甲文和杜诗还从听觉角度写。

 B、三者都是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不同的是乙文由静到动后,又落脚于静景。

 C、甲乙两文写景都是写实,杜诗写景则虚实结合,如诗的尾联就是诗人想象的美景。

D、三者都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并且都共同运用了“拟人”这个手法。

三、思考题:

父亲的难题  [美国]H·拉里森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罗?”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C)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D)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E)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F)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G)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H)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能取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处不得超过8个字)

2、在文中用波浪线划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3、划线的(c)句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35个字)

4、文中划线的(E)句与(H)句能否对调?为什么?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对调,因为这两句都是小保罗反驳父亲看法的依据。

B、能对调,因为(E)句与(G)句首尾衔接自然,(H)句与(D)句陈述的对象都是乌龟。

C、不能对调,对调以后小保罗的看法就不明确了,因为证据无力了。

D、不能对调,因为(E)句是证明(D)句的理由,而(H)句是用来反驳(F)句的。

5、划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一阵”不能改为“一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25个字)

6、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无法进一步解释乌龟取胜的原因。

 B、儿子死钻“牛角尖”而又固执己见。

C、儿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与父亲不一致。

 D、儿子对已“听腻”了的寓言故事不再感兴趣。

7、这篇小说记叙了小保罗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不得超过20个字)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惟一的感觉是,他瘦了。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本就打呵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作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与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

  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1、文章第一段说:“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对这种显现出“辉煌”的“表情”,有以下描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闪亮的眼神  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  D、自豪的神情

2、第三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这里的“悄悄地”照应了第二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话;这里的“证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的“不记分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失败记录”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标题“儿子的礼物”的双重含义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意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父母对子女应该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子女对父母也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回报。

 B、宽厚、真诚、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C、作者反思过去,认识到只重视儿子的学习成绩,以致忽视了他身上许多优点是不对的,并表示了深深的自责。

 D、在作者看来,年轻人踏入社会的首次成功,足以撑起一生的自信。

6、下面对本文写作特色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B、本文文笔流畅,感情细腻而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C、本文的线索是“儿子的礼物”,着重记叙的是母亲收到儿子的礼物的经过。

 D、本文最后一段既照应了开头,又深化了主题。


相关文章

  • 考点名称小学阅读归纳
  •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文为主. 记叙文包括: (1)划分段落 我们所讲的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 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 分. 划分段落常见的方法有: a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b .按照 ...

  •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九年级下学期又即将开学,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打算在这个学期进行三轮的复习。 一、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有12名学生,其中男生9名,女生3名。从上学期的成绩上来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存在,而后进生则占大量。同时,学生的丢分大部分源于基础题,其次是阅读题。虽然作文的高分并没有,但总的 ...

  • 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 抓住文章的题目,每篇文章起码读三遍,筛选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中心观点,认真审题,完善简洁地回答问题等是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技巧一.抓住题目把握中心思想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课外阅读时,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题目,就能抓住文章的灵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 ...

  • 九上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备课组期末复习计划 第一周(12月17日-12月21日) 复习内容: 1.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 2.专题:修辞 3.现代文阅读:记叙文(整体感知.形成解释.赏析评价) 4.词语:日日清.双音节词语第二轮复习.四字成语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
  • (-)一般阅读 【考试目标】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能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 4.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或观点。 5.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能 ...

  • 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也是极有竞争性的考试。为了给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语文这一门交际工具,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我们积极备战中考,研究大纲精神,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我们准备按以下计划进行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 ...

  •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格式归类
  •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格式归类(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 ...

  • 20**年20**年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篇目一: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备课组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广州市第16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执笔人:王 敏 一.总体设想 (一)教学设想:工作重点:有效达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衔接,重初高中过渡,重联系延伸,以测.练促教学 ...

  • 现代文阅读方法
  • 现代文阅读方法 解题原则 1."以文解题"; 2.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 : 3.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 4.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 ...

  •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五节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
  •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 ·第五节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 一、考纲要求 掌握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文章表情形式的方法。 二、知识结构 (一)文章的结构层次 1.不同文体的不同说法 ①议论文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②记叙文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 ③说明文并列式等 2.从形式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