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很有技巧的(攻略+例题)

“理解”与“表达”这两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升华。这一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等。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有三种题型:选词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一般来说,片段阅读所占比重较大,阅读量大、选项“陷阱”多,对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是本部分的难点与重点,应试者应该对比进行全面的复习,有意识地积累阅读量,思考命题规律,提高做题技巧,并规避常见的思维误区。选词填空和语句表达所占的比重较小,难度相对较小,有时甚至可以通过语感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应试者可以针对考点进行重点复习,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些应试者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有些错误的认识,应当及时进行纠正。

错误一:认为汉语是母语,不需要复习。

纠错:汉语是一种非常精妙的语言,不同的汉字可以组合表达出变化无穷的意义;汉语又是一种非常精确的语言,哪怕是意义非常相似的词汇,在同一个语句中也能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要准确地理解语言材料的含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考试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相对晦涩、专业的材料,更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何况,能理解不一定能做对

题目,因为出题人经常会设置干扰选项,设置思维陷阱,误导应试者错选和浪费时间。

错误二:复习时过于讲究理性思维,忽略了语感的作用。

纠错:一方面,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其意义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接受的。以汉语为母语的应试者,通过数十年的语言应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多多少少积累起一些语感。应试者可以有意识地在复习时运用自己的语感,这样不仅能节约做题时间,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正确率。另一方面,语言也是感性的,汉语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语言的优美应该是在细细的品味中感受到的,仅凭理性思维进行分析,未免流于片面、机械。因此,复习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基础工作是多读、多看,而不是过分地强调理性分析法。第一章选词填空

第一章 选词填空 题 型 综 述

所谓选词填空,就是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抽去一个或两个词,要求应试者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从备选项中选出填入空格中最恰当的一项。这种题型考查的是应试者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及成语的能力。 因为选词填空题考查应试者平时的积累和复习时所掌握的答题技巧,并且要求应试者有较强、较准确的判断力,所以不能在一道题目上犹豫不决,否则就会无形中浪费很多时间。另外这种题目的回答也可以间接考查应试者的心理素质,如果首战告捷、回答顺利的话,会为之后片段阅读的回答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反之,则会直接影响后面的作答。

我们给各位应试者的建议是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语感的培养,另一方面注意方法的积累与运用。此外还要注意临场考试时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选词填空这种题型上。根据我们的经验,在选词填空这种题目上花费的时间多少与准确率并非成正比。所以建议应试者平时多下功夫,考试时轻松上阵。

选词填空主要侧重对应试者“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的基本能力的考查,备选项设置的词汇通常都是常见词,关键考查应试者在社会实践和交往过程中如何准确地运用这些基本的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十分丰富,存在着大量近义实词、虚词和成语,是世界上表达意义最为精确的语言之一。如何正确地理解并使用这些词汇,是个人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词汇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搭配意义、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成语的掌握和考查。因为汉语中的很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含义,所以成语的掌握也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综上所述,选词填空这种题型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复习量却很大,需要应试者未雨绸缪,仔细积累,善于总结,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 分 攻 略

1. 在日常学习中,对一些常见常考的近义词的含义进行准确记忆,体会近义词之间在语气、语义及感情色彩上的微妙差别。

2. 结合语境,把握分句间的关系,以判断所需填入的词语或词语方向。

3. 掌握辨析词语的角度和依据,同中求异。

4. 寻找提示信息,利用文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判断,如近义词、反义词、关联词等。

5. 注意句中的习惯用法及语词间的固定搭配。

考 点 串 讲

考点1 实词辨析

核心知识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对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独立解释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还是将其归入实词类更恰当。无论是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绝对多数,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1)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电脑、汽车、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七、第三、每等。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双、件、辆、下、次、趟等。

(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我、他们、这、彼等。

【解题技巧】

1. 判断词义的大小

一般来说,不同的实词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是“开垦”指的是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的是在原有的已经“开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扩充;“开辟”则是指新的开发、新的开创,其词义的范围最大,可以包括“开垦”和“开拓”两个阶段。同样的还有“年代”和“年月”,“时代”和“时期”,“边疆”和“边境”等。因此,通过上下文关系,根据词义使用范围可以准确确定应该选择哪个词语。

2. 考查词义的轻重

有的实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如“污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指“硬是说别人做了坏事”的意思,但是“污蔑”指的是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荣誉,而“诬陷”则是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很明显“诬陷”的词义程度较重。

3. 抓住词义的侧重点

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如“愤慨”和“愤怒”,都表示极其不满、生气,但前者侧重“慨”,后者侧重“怒”。

4. 分清词义的具体与抽象

词语都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如“纸”和“纸张”,所指事物相同,但事物的外延有差别,前者是个体,在有的语境中也可指集合体,后者在所有语境中一定都是指称集合体。

还有一些词语只能表达集合性的、概括的概念,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如“家具”、“工具”等。有一些实词的差别就在具体与概括的不同上,如“船”和“船只”、“花”和“花朵”、“车”和“车辆”等。

5. 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有的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它不含褒贬色彩。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而“装饰”,泛指点缀,不含贬义。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意较轻。

6. 区分实词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的语体风格而形成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韵文语体等。口语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对话、文艺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语;书面语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多用于郑重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是书面语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语语体色彩浓。

7. 理解实词的态度色彩

实词的态度色彩指的是词义中包含的对某事或某人的态度。如“诞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时辰日期,但是“诞辰”带有庄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则没有,是一般性的表达。

8. 分清实词的搭配范围

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

9. 区别实词的适用对象

从词语的搭配意义来区分,实词还包括对词语的适用对象的分析。如“爱戴”和“爱护”都指有深厚的感情,但是“爱戴”的意思是敬爱而且拥戴,其适用对象是“下级”爱戴“上级”,而“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加以保护”,其适用的对象是“长辈”爱护“晚辈”,或“上级”爱护“下级”,两者的适用对象正好相反,不能混用。

例题精讲

【例1】 (2010—重庆选调生—20)CCTV2008年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中最为的变化是,沿袭多年的“通俗唱法”更名为“流行音乐唱法”。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明确 B. 卓越 C. 杰出 D. 显着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 。“明确”的含义是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或是使某件事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卓越”与“杰出”意义相近,都是指才能出众。“显着”即明显,最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 选项。

【例2】 (2010—重庆选调生—22) 罗素在七十年前说过:“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忽视了对人的理想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同等必要性。”结果导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时也是残忍的”,缺乏博大的胸襟与人文的关怀。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狭小 B. 自私 C. 狭隘 D. 势利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 。C 选项的“狭隘”指的是宽度小,范围小,或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与“博大的胸襟”构成反义,因此C 项最符合题意。

【例3】 (2009—河北选调生—37) 依次填入下列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英国是一个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它的君主是世袭的,但议会并没给他过多的,国家的一切决定都要经过漫长的协商。

②据了解,北京市目前拥有家庭装修监理上岗证的监理员只有100多人,即使这个数字再,也无法满足众多家庭用户的需求。

③我去过江浙一带,几乎每到一个县,都发现那里的博物馆会有一张登有几个几十个中过状元的名单表,这真令我瞠目结舌。

A. 权力 翻一翻 以及 B. 权力 翻一番 甚至

C. 权利 翻一番 以及 D. 权利 翻一番 甚至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 。权利是指按照法律和章程应当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和义务相对;权力表示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很明显,议会没给君主更多的“权力”,所以排除C 、D 两项。数字增加一倍应该用“翻一番”,最后一个空很明显是表示递进而非并列关系。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

【例4】(2009—湖北选调生—21)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愁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就少了。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庞大 胆量 B. 可观 轻松 C.有限 勇气 D. 莫测 勇敢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由转折词“可”,判断这个容器的容量应该是不大的,故第一空应选择“有限”。再看第二空,横线处所在句子与前一句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愁苦与欢乐相对,多与少相对,因此第二空应选择“勇敢”与畏惧相对。

【例5】 虽然很多员工觉得很难控制工作中的压力,但是至少当他

们回家时是的,然而,随着工作本质的变化,家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避难所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愉快 B. 清闲 C. 悠闲 D. 轻松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 。此题的难度不大,应试者只要把文中的关键词与之对应即可。原文中提到了工作中的“压力”一词,因此接下来的“回家时”应该与“压力”相对应。最恰当的词为D 项的“轻松”。A 项“愉快”指的是心情上的愉悦,B 、C 两项的语义主要侧重点在于“闲”字,以上三项均不是和“压力”相对应的,因此不妥当。

考点2 虚词辨析

核心知识

虚词的数量很多,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连词、助词,在考试中,既有单纯考查关联词搭配的,也有关联词结合实词辨析来考查的,掌握关联词是解题的基础。关联词的类型主要包括:

(1)并列关系

所用的关联词语如“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越„„越„„”等。

(2)承接关系

即各个分句依次叙述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或几件事情,各分句的先后次序是一定的,不能颠倒。所用的关联词语如“(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

(3)递进关系

即后一个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表达的意思要更进一层。所用的关联词语如“不但„„而且„„”“不仅„„并且”“„„还„„”“„„甚至„„”“不但不„„反而„„”等。

(4)选择关系

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要从中选择一件。所用的关联词语如“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还是„„”等。

(5)因果关系

即前后两个分句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所用的关联词语如“由于„„以致„„”“既然„„就„„”“„„因而„„”等。

(6)转折关系

即一个分句叙述一个事实,但另一个分句没有顺着这个事实得出结论,而是说出了一个相反或部分相反的事实。所用的关联词语如“虽然„„但是„„”“„„然而„„”“„„不过„„”“„„否则„„”

(7)条件关系

即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另外一个分句表示在该条件下出现的结果。所用的关联词语有“除非„„才„„”“只有„„才„„”“无论„„都/也„„”等。

(8)假设关系

即一个分句提出一种假设,而另外一个分句则表明在该假设下会出现的结果。常常使用的关联词语如“如果„„就„„” “要是„„就„„”“若是„„便„„”等。

(9)让步关系

让步关系指的是前一个分句承认某种事实,作出让步,但是另一个分句从相反的方向说出正面的意思。一般来说,前一个分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有“尽管”“即使”“固然”等,后一个分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有“也”“都”等。

(10)取舍关系

即两个分句表示不同的事物,说话者决定取其中之一,而舍弃另一个。所用的关联词语主要有“与其„„不如„„”和“宁可„„也不„„”前者表示所取在后,所弃在前,而后者正好相反,表示所取在前,所弃

(11)目的关系

即一个分句表示目的,而另一个分句表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采取的行动。一般所用的关联词语有前一个分句的“为”“为了”,和后一个分句的“免得”“以免”“以便”等。

【解题技巧】

1. 把握词性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必须/必需)

“必须”是副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必需”多作动词使用,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作谓语或定语。这里句子后面有动词“放弃”,填入的词语是状语成分,显然应当用“必须”。

2. 分清差别

对于表达功能相近的一些近义虚词,要辨析出它们的异同点,明确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别,然后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选择。

如: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下沉。(反之/否则)

“反之”和“否则”都引出对立的另一面,但“反之”是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是中性词;“否则”是与之前所述内容不同,含贬义,多用于不好的结果。句子所说的是一种物理现象,应当选用“反之”。

3. 注意搭配

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搭配有一定规矩,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习惯,影响语意表达。

如:老百姓说得好,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宁可/宁愿) 此题要求在“宁可”、“宁愿”两个词语中选择,作为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搭配是“宁可„„不可”或“宁愿„„不愿”。后面的句子用的是“不可”,从关联词搭配的习惯来看,这里应当选择“宁可”。 例题精讲

【例1】 (2008—浙江—45) 我们的纪录片的问题,手法上的落后对现实关注得少,缺乏深度,缺乏对社会人文主题的深度开采,缺乏用影像来表达一个比较深刻和开放性话题的能力,正是这一点使当代纪录片在整体上缺乏厚度和广度。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于 而不是 或是 B. 在于 和 而不是

C. 不在于 或是 而是 D. 不在于 且 因而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 。整个句子从内在逻辑上说,存在着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的并列关系,因此大的结构选用“不(是)„„而是”这一组关联词,在“手法上的落后”同“对现实关注得少”之间又存在一个小的并列关系,选用“„„或是„„”这一关联词。

【例2】 古代动物中有一类动物叫蜥螈,它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古生物学工作者不容易弄清楚它到底是两栖还是爬行动物,过去把它放到爬行动物中,现在又把它放在两栖动物中。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 又 因此 以至 而

B. 不但 而且 不过 尽管 但是

C. 既 又 因此 以致 而

D. 不但 而且 因此 尽管 但是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可通过第三个空的后句与前几句的因果关系排除B 项的转折连词“不过”;通过第四个空后句与前句的因果关系可排除D 项的转折连词“尽管”;A 、C 项相比较就是比较“以

至”和“以致”的区别:“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别。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 另外,“以至”有“甚至”的意思,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一般是好的或者正面的结果) ;“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根据句意,本题第四空选“以致”比较恰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

【例3】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用DNA 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 甚至 所以 B. 只是 也 许可见

C. 如果 甚至 而且 D. 虽然 也许 然而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 。这道题目考查了应试者关联词语搭配的掌握情况。文中简简单单一个“将”字就明确了文段的时态为假设的未然性时态,与“如果”搭配表示一种假设关系。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

C 项。A 项“由于”表示原因,通常与“所以”搭配。B 项“只是”表示弱转折,与文意不符。D 项“虽然”通常与“但是”搭配表示强转折,因此也应排除。

【例4】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两手都硬起来,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可能有一时的效果,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要 就 即使 但 B. 因为 所以 尽管可

C. 既然 就 也 而 D. 只有 才 虽然 但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 。阅读本文段,由“„„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可推知下一个分句应为必要条件关系的内容;再根据后面分句之间的意义可知,应为转折关系。

【名师点评】 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例5】 (1)我们在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后,应该思考教育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2)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么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只小船。

(3)他的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地对他亮出了满分。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而 况且 以至 B. 进而 何况 以至

C. 从而 况且 以致 D. 从而 何况 以致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 。“从而”的意思是“因此,就„„”,表示的是因果关系;“进而”表示进一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表示的是递进关系。从(1)来看,“后”、“更”等词语都意味着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因此应该选“进而”。

“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追加理由,如“路不算远,况且还是快车,一定能准时赶到”。“还是快车”是对“路不算远”所以能“准时赶到”的一个追加理由。“何况”则表示意义更进一层。一般来说,“何况”和“况且”连接两个句子,表示递进关系时往往可以互换,其区别主要是后面接名词时表现不同,如“本国语文他都还没有学好,何况外国语文!”“老人晴天出门都很困难,何况雨天!”这里的“何况”都不能用“况且”。因此(2)中应该选择的词语是“何况”。

“以至”和“以致”主要涉及“至”和“致”的区分问题,“至”是“到”的意思,常常表示到达某个地方,到了某个时间或者达到某一程度;“致”是“引起、使达到”,常常表示“致使”等因果关系。一般来说“以致”所引起的结果常常是不好的。(3)中的结果明显是好的,所以不能用“以致”。

考点3 成语及四字习语辨析

核心知识

成语及四字习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民间的习语。很多成语及四字习语不能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特别是典故式的和从文章中压缩成的,需要我们探究其来源,才能领会它的含义。成语由于饱含色彩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练的语言特色,凝聚了汉语中的精华,发展到今天,词条繁多,含义深刻,我们很难全部掌握,但对常用的成语要熟悉,能够熟练运用。

【解题技巧】

1. 区分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

成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除了它的本意以外,还可能产生其他的含义。例如“高山流水”这个词语,如果不了解它的本意,只从字面意思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对山水的一个表述。这就和它的本意大相径庭了。“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是讲述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着名琴师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因此被用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2. 紧扣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贬词褒用,例如:“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用在该句中语境不合适。褒词贬用,例如:“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3. 体会成语的具体语境

人物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分,成语也有谦词和敬词之别。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析不清,就会犯谦敬色彩混淆的错误。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分,有的词语有时态色彩和行业色彩,这些都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区别。

4. 遵循成语造句的逻辑性

由于成语意义比较独特,有着很丰富的附加意义,因此在使用时,还要注意成语在句子中的意义表达是否与整个句子在逻辑性上保持了一致。如“陕西的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正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这一句子中应该用“各有千秋”而删去“半斤八两”。

5. 记忆成语的特殊用法

成语大多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时其在用法上也有着特殊性。如“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看见别人的脖子和后背,比喻能够赶得上或者比得上。一般来说,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义的反问句中,否则就是错误的。如“这家公司的雄厚财力是其他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即使意思符合,其一般也不能用于肯定句中。

例题精讲

【例1】(2010—重庆选调生—24) 如果看不起劳动和劳动人民,鄙视身旁的一切,,这叫脱离群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趾高气扬 B. 自以为是

C. 骄傲自满 D. 自命不凡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 。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看不起劳动和劳动人民,鄙视身旁的一切”,即看不起别人,以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符合“自命不凡”的含义。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安徽公务员考网 www.ahgwykw.com

【例2】(2009—河北选调生—51) 这一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真是,丰富多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洋洋大观 B. 蔚为大观

C. 汗牛充栋 D. 包罗万象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蔚为大观:丰富多彩,形容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材料中“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是内容丰富之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

【例3】 所有经典都有其局限性,不加选择地将经典灌输给学生确实是缺乏教育责任的表现。但将经典进行删节,然后将的“洁本”教给学生,就一定能给学生营造出理想的“世外桃源”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穿凿附会 B. 断章取义

C. 东拼西凑 D. 支离破碎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 。“穿凿附会”指非常牵强地解释,把讲不通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

句的意思;“东拼西凑”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文段指出将经典进行删节,因此造成经典整体破碎,D 项“支离破碎”符合句意。

【例4】 要想走近历史的“原生态”,首要的是要深入发掘一手的可靠的原始史料,要真正读懂历史文本,在史学分析时也应重视解释、追寻研究对象的原貌。尽可能地不作的评论,不带任何偏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陈词滥调 B. 夸夸其谈

C. 不着边际 D. 信口开河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 。“陈词滥调”指陈旧而不切实际的话,强调论点陈旧;“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顿,词语本身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不着边际”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信口开河”指随口乱说一气。由“要深入发掘一手的可靠的原始史料,要真正读懂历史文本”可知,强调的是“重视解释、追寻研究对象的原貌”,再结合“尽可能”一词,可知史料分析时应符合实际、不能过于空泛,因此只有C 项正确。

【例5】 “获指标逾期不买车”该受罚吗? 既然无法保证市民在多长时间内参加摇号一定能摇到,那么就没有理由对那些的市民予以惩罚,这是一个基本的公平。更何况,大到国家政策尚且可能,普通家庭

因为种种原因而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凭什么就得挨罚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未雨绸缪 朝令夕改 B. 防患未然 反复无常

C. 居安思危 变幻莫测 D. 临渴掘井 变化多端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未雨绸缪”指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临渴掘井”指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根据题意可知,市民主要是提前做准备,C 、D 项用在此处语义过重,可以排除C 、D 两项。一般形容国家政策时,常用“朝令夕改”,且“反复无常”略含贬义。所以选择A 选项。


相关文章

  • 如何帮孩子规划好初中三年的学习
  • 帮孩子规划好初中三年的学习,让孩子不再迷茫!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 基础初一 初一的知识点不多,难点也不是很多.但学好初一却是整个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从小学进入初中,同学们进入了一 ...

  • 高三第二学期英语学习计划表
  • 每 天 必 做 1、充分用好早晚读,充满热爱地朗读英语课文及《名师指津》的作文(有效朗读培养正确语感),运用“边读边想读”,“自我欣赏读”,注意词组、句型、语法结构的运用,积累好词佳句融入其中。 2、用好《高中英语语法与写作攻略》中的美文、《英语周报》套题的写作题及大考同学范文,随时摘抄好词佳句,经 ...

  • 北京大学强军计划考研真题,考研题型分析,考研经验
  • 北京大学强军计划考研真题,考研题型分析,考研经验 (盛世清北考研辅导班独家解析) 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政治.英语.高等数学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理论: 考核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语 考试范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规定内容 高等数学(强军计划考生 ...

  • 职称英语考试通关做题技巧全攻略
  • 职称英语考试通关做题技巧全攻略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做好了复习和练习课,就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了.30.40分已经成了囊中物,剩下的20分只要在实战中,运用作战技巧,规避常规错误,一鼓作气也就拿下来了.(以下介绍的做题技巧应结合<考试用书>各部分内容进行印证和演练,既可加深对考试内容的记忆 ...

  •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场答题技巧
  •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题中,多项选择题.简述题.探究题为全国各卷必考题型,分析表现手法.鉴赏语言特色.分析文体特征.理解句子的含意等题型则在各地试卷中交替出现.多选题一定要审好题干,是要求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简述题答案主体内容肯定在文本内,但答题时要联系文本做适当拓展. 笔者以例题引入作讲解分析. 谢 ...

  • 行测逻辑成语填空技巧
  • 行测逻辑成语填空技巧 科信名师---陈昕睿 成语和实词是逻辑填空考查的两大要素,在近几年的逻辑填空真题中,考查成语的比例都比较高.很显然,成语辨析是逻辑填空题型中的一大难点.那么,要准确解答逻辑填空中的成语辨析题,不仅要知道成语的准确含义,还要清楚所考查成语的适用范围. 很多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特定 ...

  • 20**年人民警察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 严格依据人民警察录用考试大纲修订的深度辅导教材 真正有效提高人民警察录用考试成绩的深度辅导教材 人民警察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李永新 主编 中公教育公职考试研究院审定 图书在版编目渊CIP冤数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辕李永新主编援要北京院人民日报出版社袁圆园员3.12人民警察录用考试专用教 ...

  • 高三二模数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 高三二模数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选择题与填空题具有题小量大、适度、全面考查的特点。呈现基础、全面、核心、人文、和谐的特征。试题简约、凝练、直击核心,留有恰当的思维、探究、应用、操作空间,有一定的综合度、开放度和创新度。呈现方式多样化,价值取向明确。 选择题是针对学生薄弱点设置干扰点,又适当设置提示项为学 ...

  • SAT阅读5大技巧老师是你强大的后盾
  • SAT阅读考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很多考生都很有压力,更有一部分考生在考试的时候会遇到无从下手的局面.陈同学的第一次考试就是因为没有找对方法导致SAT阅读单科方面只取得了650分,来到小马之后总共报了9课时. 更多SAT备考资料,请扫描下面二维码进行索要: 9课时的时间里面我把授课内容放在了SAT阅读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