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第一章

1、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有:A 、解决社会问题B、推动社会发展C、促进社会和谐

1、 作为西方社会主流文化的基督教文明宣扬“博爱”,成为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2、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推动社会福利向制度化发展的法令是:《伊丽莎白济贫法》

3、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也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研究者开始积极地从事小组工作的科学梳理和理论的发展。

4、 美国早期社会工作学者里土满最早出版的专著《社会诊断》反映了“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心态。

5、 我国从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起,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6、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

7、 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包括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

8、 社会工作者的技术知识包括调查研究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通讯工具使用技术。

9、 下列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者历史描述错误的是( ) A、20世纪初至20~30年代,传教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社会服务,并在中国的大学讲授社会服务等课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B、l952年政府取消社会工作相关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

C、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就有专业社会工作生存的基础,与国际上通行的社会工作无明显差别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1、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包括 A普通社会工作 B行政性社会工作 C专业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包括 A、解救危难 B 、缓解困难 C、 促进发展

3、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包括A服务对象 B社会工作者 C助人活动 D社会工作价值观

4、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工作方法包括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5、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包括 A、服务提供者 B、资源争取者C、支持者D、倡导者

6、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包括A、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B、从事社会福利的服务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僚 C、掌握一定的社工专业方法 D、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7·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包括 A、技术能力 B、文化能力己持8、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包括A、儿童青少年服务B、老人社会服务C、妇女社会服务D、社会救助

9、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是指 A、从社工阶段介人到社工全程介人的扩展 B、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的扩展 C、从专业划分明晰到专业界限淡化的扩展 D、从普通社工的介入到专业社工的介人

10、下列对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描述正确的是

A、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惟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 B、1893年英国开设的"慈善训练"学校,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历史 C、1955年美国成立了"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协调各专业社工组织的活动 D、20世纪40年代,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 第二章

1、社会福利思想既包含当代社会意识形态,也包含传统文化内容,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源泉。

2、戈登社工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3、比斯台克于1967年提出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括:个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利

4、最强调个别化的社会工作方法是:个案

5、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持有的共同的、最基本的行为期望是:社会伦理

6、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的特点包括:服务对象的利益优先、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权威性

7、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贡任包括:自我决定、利益冲突、知情同意

8、符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制定原则的是:A、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相承B、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D、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

9、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只适用与服务对象利益仗关的选择和决策

10、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作用包括:有利于社工的成长、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专业形象 二、多项选择题

1、《周礼》从爱幼、养老 、医疗、安富方面对社会福利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

2、国际社工界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力

3、在操作层面不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原则: 接纳、尊重、保密、个别化

4、一般来说,伦理分为个人伦理、专业伦理、社会伦理三个层面。

5、根据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建设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内容:强调社会和谐、注重服务的"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 、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价值中立与价值介人、案主权利和工作者权利、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7、社会工作者在遇到伦理难题时,坚持的处理原则包括:最小伤害原则、改善生活质量原则、真诚原则、保护生命原则 8、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特征包括:权威性、目的性、相对稳定性、规范性

9、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包括: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谈

10、以下对于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表述中,正确的包括:当案主的行为会严重伤害其他人的利益时,社工应当打破保密原则、虽然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可以在书面上表述得准确元误,但是在实践中用伦理守则指导专业行为并非易事、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的社会工作实践、在社会工作中处理具体案例时,可能产生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冲突的情况,此时专业价值应当高于个人价值 第三章

1、提出“需求层次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马斯洛 2、按 "需求层次论",排列在最底层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3、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是判定正常与异常行为的标准。

4、家庭对个体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家庭教养模式 5、埃里克森提出,成年早期的主要冲突与发展任务是:亲密对孤独

6、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被称为后习俗水平 7、形成依恋的关键时期是:婴幼儿期

8、以下哪个不属于青少年期的主要特征与发展任务开始掌握书面语言

9、离家独立生活是进人成年期的主要标志之一。

10、埃里克森认为,老年期的心理危机成功解决之后会形成的品质是智慧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性需要包括:权力需要:成就需要:交往需要 2、以下属于人类行为特点的有:适应性、多样性、可控性 3、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精神体系

4、社会子系统包括家庭、经济、政治

5、以下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表述准确的是、个体必须适应环境、人格末充分定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受遗传票赋的制约

6、皮亚杰所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具体运算期、前运算期

7、儿童阶段主要的发展特征有:动作的熟练程度与协调力日益增长、朋辈群体游戏成为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增强

8、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自我认同失败陷人角色混感的缺乏而导致性罪错

9、进人成年阶段的主要标志包括:开始工作并在经济土独立、结婚与为人父母、结束校园生活

10、对于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应该维护老人权益、促进老人实现其社会功能、强化老人的自我权能 第四章

1、20世纪20年代一60年代,美国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灵中非理性的部分是潜意识

3、当人格失调时,弗洛伊德理论认为应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自我

4、提出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的是埃里斯 5、下列行为不属于工具性支持的是分享感受 6、社会工作专业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始于赫恩

7、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最重要贡献是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和思想基础

8、以下不属于存在主义取向社会工作治疗过程基木概念的是个人的成长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9.索罗门首先提出了增能的概念,并使其被社会工作界广泛接受。

10、以下不属于增能理论观点的是社会工作者是帮助服务对象增能的权威

11、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主要包括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发展新的理论

2、大卫·豪认为,根据内容社会工作理论可以分为:文持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

3、一般来说,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治疗性对话

4、认知行为学派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包括: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5、认知行为学派认为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两个重要角色是:教育者、伙伴

6、一般而言,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包括: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7.平克斯和米纳罕将人们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分为: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正式系统、社会系统

8、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注意的问题包括: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个人间题的重要因素、社会工作者要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对受助者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判断、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9、临床社会工作者吸收罗杰斯的观点,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 10、增能理论认为,能力是可以不断增强,一般发生在个人层

1、下述对个案工作的理解正确的是:一门专业对口的工作方法、一连串的工作过程、采用的是个别化的工作方法 2、ABC理论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由非理性信念导致。 3、在个案工作模式中,强调人和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的内部心理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产生了人的特定思想工作和行为,这个模式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4、在个案工作模式中,一种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工作模式,认为个人的行为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刺激和制约而形成和改变的,强调通过学习过程来改变行为,这个模式是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5、关于自我披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恰当地自我披露,可以帮助案主敞开心靡、自我披露是面谈进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自我披露的内容可以包括工作者的个人生活 6、将案主的话加以小结,再归纳出其申的重要内容,属于摘要 7、当社工与案主意见产生分歧时,社工会直接地、没有禁忌地指出案主在言谈中、感受上和行为方面的不一致或矛盾的地方,这种情形用术语概括就是面质

8·对单个对象设计的治疗方法比较适用于测量行为的改变,圭票应用于任务中心模式和行为模式

9、专业助人关系要求社会工作者完全以案主的发展为中心。 10、在个案社会工作中,任务中心模式关注的是解决间题的效果和效率

11、社工直接告知案主、延长服务间隔时间、变化联系方式属于结案的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恢复自尊于危机介人的基本原则。

2.接案阶段要做的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成为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3、服务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涉及: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服务开展的期限。

4、支持性会谈技巧有:专注、同理心、鼓励。

5、影响性会谈技巧有: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对质。 6、初次面谈的基本内容包括:消除案主焦虑、搜集案主基本资料、自我介绍。

7、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很多种,包括:提倡者、协调者、咨询者

8、结案时属于回顾和总结重点的是:哪些地方得到了改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善

9、在个案工作弄中,发生转介的原因有:机构不提供案主所需要的报务、机构无法提供更专门的服务该机构只为特定区域的案主提供服务,而申请人不属于这个区域。

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问题,需要其他社会工作者或机构解决、出现了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结束服务。 六至十章 第六章

1、组成小组的是:任务小组、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 2、最早出现的小组模式是:社会目标模式

3、强调培养小组成员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的小组工作模式是:社会目标模式

4、社会工作者在其中主要扮演专家角色的小组工作模式是:治疗模式

5、认为组员在小组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的小组工作模式是:互动模式

6、鼓励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的小组工作模式是发展模式:

7、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是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初期的介入焦点。 8、组员之间出现权力竞争现象出现在小组过程的中期。 9、小组过程的后期是小组的工作阶段,是形成良好小组状态、小组盯以依靠自己的动 "力发展运作的时期。

10、小组中期活动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小组整合及使组员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11、正式小组是任务小组、行动小组、教育小组

12、最基本和常用的小组工作模式包括: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发展模式

13、社会目标模式的总体目标包括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和促进社会变迁的责任感、发展组员的社会能力、培养社区领袖 14、小组规范的类型包括秩序性规范、角色规范、文化规范 15、发展模式小组工作的实施原则包括发展组员的认识,形成小组共识、建立小组目标,形成小组动力、激发组员的潜能,增强组员的能力

16、小组工作初期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包括领导的角色、鼓励的角色、组织者的角色、统筹的角色

17、小组中期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认识组员之间关系亲密,促进他们互相认同以解决冲突,帮助加强对己对人的认识为工作介人的焦点解决组员间的冲突,引导和参与小组结构重组承担好协调者·协助者和辅助者的角色

18、小组工作后期社会工作者介人的焦点包括协助组员更好地认识自己、鼓励组员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怀、鼓励组员互相帮助、引导和协助小组结构的完善

19、小组工作结束期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认识小组组员议离别情绪为主的心理行为特点要以帮助组员处理离别情绪和维持小组经验为介人的焦点、做好结束期的工作和小组评估、担当好小组领导和引导的角色

10、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小组的最终目标、小组

1、社区工作认为问题的产生主要归因于:社会环境原因。 2、居家养老比较接近社区照顾的社区工作模式。

3、发动社区内不同人士和团体广泛参与,通过参与过程使他们达到自助和互的目标,改善社区关系,增加社区归属感,被称为地区发展模式。

4、地区模式的对象是:传统和静态的地理社区。 5、受灾重建,其社区工作模式可采用地区发展模式。 6、社区照顾模式的内涵是:在社区照顾、由社区照顾、对社区照顾。

7长期病患的个案管理可采用社区照顾方式。

8、社区照顾中社区工作者的角色是:结合有关人士和有关组织,深入调查,调动社区资源,有步骤、有计划地为有实际困难的社区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

9、社会策划模式社区工作者及社区居民角色描述正确的有:社区工作者扮演专家或专业工作的角色、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计划的评估、社区居民是社区计划的“消费者”

10、社区工作的评估阶段中,最重要的着眼点在于:未来走向。 11、社区工作的实践原则包括: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尊重社区自决、强调社区参与、坚持社区行动过程的理性。 12、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有: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13、在社会策划模式中,下列对案主的描述正确的是 、可能是地理社区或功能社区、是服务的消费者,即接受享用方案的人 14、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包括: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

15、社会策划模式的优点包括:保证服务质量、较有效率。 16、社区照顾的功能有:使家庭和个人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从而保证了其和社区之间的互动,有助于社区内良好人际关系确立,社区互助意识的发扬光大、解决了社区成员之间相互照顾以及接受关怀和照顾的权利的双向关怀和双向照顾的问题、体现了社区成员的互助精神和参与精神。

17、 社区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有:组织管理能力、公关能力,调查、分析和创新能力。

18、社区照顾的含义:在社区内照顾、被社区照顾、为社区为社区照顾

19、社区工作内容有: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

20、社区工作常见模型有:社区共建、社会控制。 第八章

1、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和宣言实现期限为:无具体期限 2、非政府或非营利机构又分为公益性、互益性、(政治性)三类。

3、社会服务机构组织结构和职权主要类型的是:功能参谋组织4、在志愿者管理中不应当过多考虑的是:发放一定的报酬 5、社会服务机构民间捐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个人、基金会。

6、社会服务机构制定预算的方法有:零基预算法、单项预算法、方案预算法。

7、政府资助社会服务机构经费的形式:政府祖、政府奖励、购买服务。

8、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评估属于:外部评估

9、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关系和主要方法有新闻稿、开记者会、接受采访和公开演讲。

10、民政部门主管的是:优抚安置工作、救灾工作、城乡社会救助。

21、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内容包括:使命和宣言、动作计划、策略性计划。

22、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基本步骤,除了选择目标外,还包括:规划行动方案、考虑机构资源、列举说明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23、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步骤包括:计划、执行、评估、制定目标。

24、安排方案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制订可行性方案、选择理想的方案、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分配、制定行动计划。

25、中国社会机构的类型主要包括:政府、群团组织、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

26、社会服务机构领导的特征有:魅力、权力、能力

27、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方式:以挥团队精神、获取员工合作、维持纪律与督导训练、使用领导者的权威。

28、社会服务机构领导激励员工的方式主要有:了解员工的个别差异、用目标引导员工,诱导方式来影响下属、提供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协助员工制订生涯发展计划。

19、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工内容包括:作用、绩效评估与激励、训练与发展,员工关系与维持

20、公信力是指社会服务机构对社会负责和对社会的一种交代,这些交代包括:财政交代、政治交代、专业交代、行政交代。 第九章

1、对社会工作督导的含义相对最恰当的理解是: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的新进人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督导程序,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2、督导的支持功能是:关注被督导者情感上的问题。 3、督导前期要做的工作是:了解被督导者的家庭、所受专业教育、工作经验、以往的经历等,督导者通过了解被督导者的处境,找到督导的起始点简单明白说明自己的工作手法和目的,让被督导者放松心情,接受督导。

4、督导过程中督导应尽量避免过早为督导提供答案,作为督导者应该:先做好聆听者。

5、团体督导的缺点:被督导者有较多机会隐藏和忽视自己的问题。

6、同事督导的优势体现在:在督导过程中,专家的权威降到最低,没有权威现象。

7、社会工作督导对象有: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学生、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者。

8、志愿督导有:是社会机构中的行政人员、协助志愿者认清和肯定志愿服务的价值、协助志愿者了解组织和机构的功能。 9、社会工作者的招募和选择属于行政性督导的内容。 10、社会工作者最常面临的压力来源: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社会对社会工作认识的压力。 11、督导在社会工作是的重要意义是:促进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提高用力质量、促进服务人员成长、促进专业发展 12、社会督导的类型分为:师徒式督导、管理式督导、毅然咨询式督导、训练式督导

13、社会工作督导原则有:有利于机构目标实现、支持与持续反思、促进自我完善

14、督导和被督导之间需要相互契合,在这个过程中:每次督导中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了解和关心被督导的处境,关表示关心、及时处理被督导者在讨论过程中的怨气和背后的苦衷、寻求问题和面对要处理的问题、督导者都要勇敢地和被督导者共同面对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

15、个别督导的优点:督导者和被督导者能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决定和解决案主的某一问题、督导可以比较仔细地检查被督导者和工作记录,掌握工作进度,同时督导也可以概括地了解被督导者的情况、督导有充分的时间志被督导者就服务个案进行充分的讨论

16、团体督导过程中:督导者须熟悉团体成员的姓名、性格、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督导者须尽量促使团体成员,能自动自发和自由自在地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督导者须事先早有准备,但讨论时宜富有弹性地加以修正、督导者应敏锐地察觉团体成员的潜在感受,并加以适当的处理和引导。

17、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鼓励被督导者提出并探讨问题中常用的技巧有:专注聆听、由浅入深、保持沉默、接纳包容 18、同事督导团体组成中要:注意价值的共同性、团体成员一般不超过7位、注意同事督导会议的反馈\清楚了解成员的各种期待,尝试发现潜在的团体目标

19、对志愿者督导的工作态度的正确理解是:把志愿者当成与机构共同工作的伙伴、正确认识志愿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和服务有限性、把志愿者作为机构应提供服务的对象、作为机构整体的一分子认可其地位与重要性

20、进行个别督导时应:仔细聆听、补充被督导者谈话信息、进行评价并且分享经验和想法、提出合理建议 第十章

1、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关注群体是:贫穷人士。

2、方法论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

3、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社会研究对象都是客观的,自然科学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研究、社会研究由经验事实来检验其假设,从而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规律。 4、认为“事实”是多元的是:建构主义方法论

5、社会工作研究伦理的是:研究者要注意经费来源是否清白、研究者不能依据个人意志筛运用信息、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应在对方愿意的情况下进行。

6、定量研究的特点:尽量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注重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及普遍指导意义

7、定性研究:长于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与分析

8、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问卷调查方法的优势是:节省资源 9、定性研究最常用的收集资料方法是 :观察与访问 10、研究报告中,研究者应在:导论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关注弱势问题、社会工作伦理贯穿研究过程、目的在于促进实务及提升理论经、以社会工作视角探讨研究议题

2·总体上来说,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功能有:发展社工理论知识、提出工作方案,从而改善社会服务、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以便提供相应的服务·

3、建构主义方法论的特点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4、社会工作研究伦理体现在:被研究者有权利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对被研究者的个人资料予以保密,不能随便外泄、保证研究问题的正当性、研究者应价值中立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不同、研究和理论的关系不同、结果范围不同、研究策略不同

6、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 7、个案研究的特点是 :调查程序不严格,可不拘时地、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手段和资料多元化、研究资料详尽深人 8、定量研究中,资料的整理需完成的工作有:进行资料编码、将资料输人电脑,并进行逻辑检查和幅度检查

9·定性研究常采用访问方法,在此过程中、访问思路通常是边进行边形成的、重点访问、深度访问和焦点小组是常用方法 10·研究报告的撰写应标题与内容相呼应、观点与资料相配合,使论证有理有据、注意资料的逻辑性与完整性、注重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相结合

我整理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1、社会工作的特点: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的服务活动。(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工会) 行政(民政) 专业三种社会工作。

3、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理论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领域、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4、社会工作的目标:A服务对象方面:解救危难 缓解困难 促进发展 B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社会公正。

5、社会工作的功能A;对服务对象的: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B对社会:维持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和谐。

6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1601年《伊利莎白济贫法》政府有责任救助并直接参与 确立了助人自助观念并要求乞丐劳动 规定专人从事救济即救助人员的专门化 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8、1898年里士满《贫民中的友善访问》开始对社会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的总结,1917年,《社会诊断》是试图使社会工作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什么是社会诊断》成为方法。20世纪40年代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60年代社区工作方法被承认,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 9、1925年燕京大学社会学和社会服务系设立可视为发展标志1952年取消79年恢复。我国的社会工作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社会行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社会专业不断发展的特点。

10、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专业方法。

11、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活动的主体,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特点:A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B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C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D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职业的助人活动。

12,社工和志愿者的区别:A职业和业余活动B是否经过训练C一般性和复杂工作事务D社会约束不同。

13、实际工作者和社工的区别;A是干部不是专业B没有受过专业训练C前者自上而下后者服务和互动D互动带有政治色彩14、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A直接:服务提供者 支持者 倡导者B间接:管理者 资源争取者 政策影响人 研究者 15、社工的知识要求:学科知识(社心管教) 政策知识 技术知识 文化知识。

16、社工的能力:技术能力 文化能力 心理素质 持续学习能力。 17、社会工作领域:A儿青老复康 社就心家医 学矫社军企B扩展: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的人群、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18、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人道主义是社工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19、《周礼》:爱幼 养老 济贫 救灾 医疗和安富。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注重权利与义务的并重、平等和差异同存、公平和效率兼顾。

20、社会工作研究的核心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间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帮助人民妥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因此,作为专业信念的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当时当地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所

体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上,东西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简单的或全盘照搬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21、社会工作价值关的作用:A理论作用 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社会教育的核心内B实践作用: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22社会价值观的内容:

1965戈登的社工价值体系: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和社会是互相依赖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的共同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

1967比斯台克的社工价值体系: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利、人的基本需要、社会功能、社会的责任、社会的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的自我抉择权利。

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工价值观: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24、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强调社会和谐、保持家庭和谐与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注重服务的“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鼓励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共信的保护和保障的标准,也是与其他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是社会公众评价的标准、是社会工作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业人员团结合作的基础。

26、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约束和鼓励并重、权威性。

27、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构、对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A对服务对象的包括: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B对同事的包括:尊重,合作,保密,咨询,服务的转介等C对工作机构的包括: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的要求D对专业人员的包括: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E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包括: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F对全社会的包括: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

28、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相承 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 29、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和处理原则:A问题:保密问题 情理法问题 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 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B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 完全平等和差别平等原则 自主和自由原则 最小伤害原则 改善生活质量原则 隐私和保密原则 真诚原则

30、社会工作专业守则是社会工作界(专业团体)制定的。它具有:权威性 规范性 目的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31、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作用:保障按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提高社会认同、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32、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社工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重视同事的工作、共同执行守则(处理同事之间关系)、恪守公私分明、信守机构政策(社工与机构的关系)、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约束不当行为(社工对社工专业的责任)、增进公众福利、维护社会正义(社工对社会的责任) 33、人类需要的特征:对象性 动力性 独特性 社会性 34、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5、ERG—阿尔德弗尔—1969(生存—关系—成长)理论,把人类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特点;不强调需要的层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满足后就去追求高层需要,也可能反之,还认为当满足后强度不会减弱反而增强。

36、需要的类型:按起源和性质:生物性(进食饮水睡眠觉醒和性)和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等,可分为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

和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38、人类行为的类型: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分为本能行为(遗传行为)和习得行为。

39、划分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和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39、划分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和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40、根据行为的性质及其结果可分为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利他主义行为、亲社会行为等不同类型。

41、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和发展性。

42、社会环境主要由家庭、群体、单位组织、社区、制度和文化组成。(或由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社会、文化和大众传媒组成)。

43、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体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同样的,良好的遗传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发挥、人类的行为也能改变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的力度并不对等。

44、社会环境系统主要由家庭、朋辈群体、组织、文化等因素组成。

45、人生发展理论的理论框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4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类不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口唇期(出生到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他认为性器期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潜意识动机的论述和重视童年期经验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主要贡献。

4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他指出人生有八大阶段,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认为这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环节。 4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又称发生认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和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认为个体主要运用组织、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组织原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环。心理图式。

49、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发现儿童道德判断是渐进的过程: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批边的伦理准则阶段)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50、儿童早期面临主动性或内疚的冲突,中期可能形成自卑感,成功解决后,儿童会形成“有能力”的美德;青少年会出现个人的认同危机,失败可陷入角色混乱。成年早期是亲密对孤独,

后形成关怀的美德。

52、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为社工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系统化的观点、是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办法和模式、发展新理论。 5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成为社工的主导。提出A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的。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和感受,前意识是很容易变为意识的潜意识,即通过思考可以察觉的部分。潜意识则是精神分析的核心。B意识过程是符合理性的,而潜意识则是非理性的,或者说根本没有进入理性

层面;C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是无所不在的,甚至认为

所有的行为都有潜意识的影响。D把人的性驱力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E人的性心理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54、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治疗过程中,推崇个别化的原则、强调要与受助人签定治疗协议、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受助者能够顺利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要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受助人造成新的伤害、治疗采用的方法是自由联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感受受助人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接纳与理解。

55、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分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性对话。

56、治疗性对话是治疗的实质阶段,包括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

57、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A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原则:服务对象的问题与他的其他行为一样是学习的来的、服务对象的外在性和内在性、服务对象机器处境的差异性。B在社会实

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

58大卫豪从理关注的角度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佩恩把社会工作理论分为“为实践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图表:

59、马尔科姆。佩恩则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把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6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到了60年代成为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 61认知行为理论:埃里斯提出的“ABC情绪理论框架”,三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

62、认知行为理论的助人原则: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63、认知行为学派的的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专业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个是教育者,一个是伙伴。 64、社会支持理论:林南 工具性支持: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实现某种目标,如找工作、借钱、或看孩子等,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表达性支持既可以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它涉及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和挫折、寻求对问题或议题的了解、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与尊严,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和认可等。

65、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67、社会支持网络: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属于前者。社会支持网络三个作用:预防、治疗和恢复。

68、生态系统理论:1971年贝塔朗菲提出。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始于赫恩,后来平克斯和米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 69、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一直坚持的“人在环境中”的观点是一致的。社会环境分为三类: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如家庭;正式系统,如社区组织;社会系统,如学校等。

70生态系统理论具有折中性和综融性的理论。20世纪初,玛丽 里士满和珍 亚当斯分别在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所选取的理论倾向,成为生态理论的先导。他们分别推行“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范式。到80年代,杰曼和吉特曼等人综合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提出了“生态模型”。

71、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A、认为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相互调和度B、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意义是环境赋予的,因此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环境之中C、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72、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A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B、社工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的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C、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D、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的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73、人本主义是发源于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存在主义—萨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战后兴起的心理学革新运动,马斯洛和罗杰斯为领袖人物。

74、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源于人本主义哲学,它相信人的理性,相信理性的人可以自主选择行动。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人本主义学者是罗杰斯,他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治疗的几个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或同感)。

75、人本主义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A、强调每个人都要受到尊重;B、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C、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D、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E、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F、群体成员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得到尊重。G、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 76、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77、存在主义思想提出了社会工作治疗过程中五个基本概念:行。

78增能理论的思想19世纪就存在,巴巴拉 所罗门1976年《黑人的增能:被压迫社区里的生活工作》首先提出增能的概念,其观点被社会工作界广为接受。社会工作真正进入“增能时代”是在1980年。

79、增能理论的基本假设: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见解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工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80、宋丽玉等从伦理价值、干预认可、概念框架和助人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增强权能社会工作。

81、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其助人过程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建构协同的伙伴关系、二是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三是维持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四是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和申诉渠道、五是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乏能力”的人或社区为服务对象。(避免权威姿态,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视主人为分享能力)

82、个案工作:最早界定的是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玛丽 里士满1922年《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83、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1)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单个个人或家庭(2)采用的方法是个别化的工作方式(3)帮助的目标是协调个人与周围环境或者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84、个案工作把个人视为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注重人的社会方面的发展,帮助的目标是增进服务对象与周围环境或他人之间的和谐。

85、个案的含义:(1)是一门专业的工作方法(2)是一连串的工作过程(3)是帮助遇到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调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4)对人的尊重和肯定是个案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86、个案工作的本质是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

87、个案工作社会功能的恢复:包含了个人或家庭具备了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包含了个人或者家庭具有基本的社会环境适应性、包含了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能够形成相互促进。 88、个案工作社会功能的增强:包含了对个人或者家庭自身拥有的的能力的关注、包含了个人或家庭运用环境周围资源能力的提高、包含了个人或家庭困境解决能力和问题预防能力的同时提高。

89、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分为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技巧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治疗技巧。 90、史华哲认为认知行为治疗学习中的认知因素:信息加工过

9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技巧之一是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主要包括:一是反映感受、二是角色扮演、三是冒险、四是识别。

9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技巧之一是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一是辩论、二是理性功课、三是放弃自我评价、四是自我表露、五是示范、六是替代性选择、七是去灾难化、八是想象。

93、任务中心模式认为高效的服务介入必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介入时间有限;二是介入目标清晰;三是介入服务简要;四是服务效果明显;五是介入过程精密。

94、危机可分为成长危机和情境危机。危机的发展分四个阶段:一是危机发生、二是应对、三是解决危机、四是恢复期。 95、人本治疗模式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认为这种个案辅导关系具备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怀三项充分必要条件。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

96、个案接案或转介阶段的工作要求:一是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二是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成为服务对象、三是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四是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97、在个案工作中,社工的角色是: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98、个案收集资料阶段包括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和读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

99、个案的制定计划包括: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工作计划的目标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以及需要发掘的资源、开展服务的期限、联系方式。 100、工作协议的基本内容:服务的目标、服务的内容后期限、服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服务双方签字。

101、结案的五种情况:一是双方认为目标已达到;二是问题虽没解决,但服务对象已经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关系不和谐希望结束服务;四是服务对象出现新的要求和问题需要其他社工或机构解决;五是因为一些不可测的因素,需要结束服务。

102、结案的三中方式:一是直接告诉服务对象、二是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三是变化联系方式。

103、个案会谈的技巧:支持性的技巧、引领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

104、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105、引领性技巧:澄清 对焦

106、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107、建立关系的技巧:感同身受、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制造气氛、积极主动。

108、收集资料的技巧:会谈的运用、调查表的运用、观察的运用、现有资料的运用。

109、方案策划的技巧:目标清晰而且现实、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策略合理。

11

110、评估的技巧:正确运用评估类型、合理运用评估的办法、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坦诚保密。

111、个案管理是介于社会工作直接服务工作技巧与间接服务之间的一种整合性服务方法,因此被称做“综融性社会工作”,并没有意图取代传统的社会工作方法。

112、个案管理的特点:以同时遭遇多重问题,并且在取得及使用资源上有困难的个人和家庭为对象;强调的是“全貌”的工作方法、个案的运作具备了双重的功能。

113、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服务对象参与、服务评估、照顾协调、资源整合、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服务监督

114、个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个案发掘和转介、评估和选择、个案计划与执行、监督和评估、结案。

115、小组工作的特点:(1)存在于一人以上(2)组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3)组员对小组有认同感(4)组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5)小组中有进行社会控制的方式(6)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116、最常见的小组类型: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和治疗小组。

117、小组工作的价值观:互助互惠的原则、尊重小组的权利和能力的原则、民主参与和决策的原则、增强权能的原则。 118、小组工作的在功能上特点:影响个人转变、社会控制、形成群体力量、再社会化、预防。

119、小组工作在成效上的特点:促进人际交往、运用团体动力、促进经验分享和经验选择、带来的转变更持久、是时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更经济。

120、社区的要素:人口、地域、设施、互动和社区意识。 121、社区的特征:社区是一个人群、具有若干的共同利益、具有若干共同的服务、面临若干共同的问题、产生若干共同的需要。

122、社区的功能:“生产—消费—流通”的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或教育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心理支持功能或情感功能。

123、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方法和活动。它有如下特征:一是采用多种方法、二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三是多元化的工作对象、四是集体行动、五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六是以民主价值观念为工作知道思想。

124、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结构取向、介入问题的层面更宏观、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125、社区工作的分类:美国 罗夫曼 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126、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推定社区居民参与、提高社区居民是社会意识、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要求、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127、社区工作的实践原则: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尊重社区自决、强调社区参与、坚持社区行动过程的理性原则。 128、社会工作的模式:罗夫曼于1974年提出的地区发展模式、

社会策划和社会行动三种模式。

129、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1、较多关注社区共性问题2、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3、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4、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130、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团结邻里、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社区参与、

131、地区发展模式中社工的角色: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 132、地区发展模式的评价优点:营造良好的社区气氛、提高居民的能力、推进社区民主、切合中国传统文化。

133、社区地区发展模式的缺点:无法解决整体资源分配不均及制度不合理所产生的社区问题、调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手段不足、民主参与可能导致的成本高而效益低。

134、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假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要达成社区变迁,必须依靠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崇尚理性的力量;假设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

135、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指向社区未来变化。 136、社会策划模式的实施策略: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分析环境和形势;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界定和分析问题;确定需要;建立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列出、比较并选择可行方案、测试方案、执行方案、评估结果。

137、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策划中的角色:技术专家、方案实施者。 138、社会策划的优点:(由于崇尚理性和专家权威)保证服务质量、较有效率。

139、社会策划的缺陷:居民参与率低、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使服务对象的依赖性上升,被动群体出现。

140、社会照顾模式的含义和理解:行动照顾、物质支持、心理支持和整体关怀。 社区照顾是社工动员社区资源,运营非正规支援网络,联合正规服务所提供的职员服务与设施,让有需要照顾的人在家里或社区中得到照顾,过正常的生活的活动。 141、社区照顾的特点:协助服务对象正常融入社区、强调社区责任、强调非正规照顾的作用、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142、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在社区照顾、由社区照顾、对社区照顾。

143、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中的角色:治疗者、辅导者和教育者、经纪人、倡议者、顾问。

144、社区照顾模式评价:对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动员社区普通居民参与社区照顾、倡导了社区层面服务的综合化。不足:资源及权力下放可能引发的政府责任和角色问题、社区资源状况可能不符合社区照顾的要求、极力机制问题、非正规照顾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社区对有困难人士的排斥和歧视问题。 145、社区工作一般可以划分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巩固阶段和评估阶段。在不同的社区阶段都需要认真考虑行动取向、主要各种对象、主要介入策略、主要工作技巧和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几个工作要求。

146、社区工作准备阶段对社区基本情况的分析内容:社区的地理环境、社区的人口状况、社区内的资源、社区内的权力机构、

12

社区的文化特色。

147、社会需求分为规范性需求、感觉性需要、表达性需要、比较性需要。

148、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的看法和需要有两种方式:访问法和社区普查。

149、社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150、准备阶段的工作要求:1、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 2、确定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利用社区观察,街头访问、家庭访问等方法。通过向居民介绍社区服务信息和资源获得居民信任,联系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政府有关部门和社区团体共同商讨解决社区问题的方案,建立合作关系。3、社会服务机构做好自己的准备:社会工作者在没有充分掌握社区状况和找到合适的工作方向时,不要将工作过分活动化和事件化。

151、启动阶段的工作要求:行动方针是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居民带头人、巩固社区居民的参与。主要任务是寻找和发现社区居民中的带头人,并进行培训工作,提升其对参与社区事务意义的认识,确定工作目标的优先次序,加强社区中的互助合作气氛。2、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一是发掘资源和进行社区教育 二是开展互助合作 三是推动成立居民小组 四是提供服务。注意事项: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依赖他们,对社会工作者的认同高,对居民带头人的依赖少,居民带头人因此有挫折感,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也会有人事和权力的争夺。 152、巩固阶段的工作要求:1、行动方针和主要任务:行动方针是成立或巩固居民组织,让社区工作系统化,是巩固居民组织,让居民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帮助社区居委会建立内部合理的行政运作程序。2、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一是互助合作 二是社区教育 三是行动竞争4、这一阶段的注意事项:一是社会工作者要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少数居民带头人身上,忽略了多数普通的社区居民,二是要不断提醒居民组织既提供服务,又要考虑维持居民持续参与社区活动问题。 153、评估阶段的工作要求:1、根据社区的变迁重新评估社区需要和问题,对专业工作进行总结,决定未来专业工作方向,社区居委会对工作经验总结,重新界定组织方向,做出未来发展安排,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这一阶段的主要介入策略是策划和倡导。注意的问题:总结工作不能过分依赖感性或太注重数据统计,总结工作要着眼于未来方向,而不是走形式。 154、建立社区组织的技巧;建立社区组织的工作可细分为组织社区团体和建构建区组织。在建立社区团体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使能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必备的技术主要有三类:一是接触社区居民的技术;二是基本人际关系技巧;三是引导社区团体成员互动的技术。2、建构社区组织的技巧:社会工作者除了扮演使能者的角色外,还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 155、组织经营管理技巧:组织经营管理的事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是服务策划;二是营销管理;三是财务管理;四是人力资源管理;五是研究和发展。

156、社区教育技巧1、知识和资料的传播2、居民骨干的训练

3、动员群众4、发展社区关系5、开展互助活动

157、策划技巧: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所谓策划是指设计出行动的路径与详细、具体的做法。策略规划的程序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先采取“头脑风暴”方法计划小组成员提出各种想到的策略,第二步运用符合性、可接受性、可行性三个指标去评估上一阶段提出的每个策略,第三步就保留下来的策略,通过SWOT分析法逐一分析实践该策略的可能性,策略的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 158、方案计划:6W+2H+1I

159、社会服务计划分为使命宣言(即机构宗旨、决策者和高层管理者拟定)、战略规划(中期的规划、中高层和中层管理者共同拟定)、运作计划(机构的年度计划、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共同拟定)

160、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基本步骤:选择目标、机构资源的考虑、可行性方案的列举和说明、选择最佳方案、规划具体的行动方案、方案的修正。

161、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是运用理性的方法,通过清楚了解服务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发展方向而确立服务目标,并从多个服务方案中选取一个理想方案,然后分配和动员资源,并在推行服务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修改服务计划的过程。 162、一项任务的推行,简单的可以分为计划、执行和评估。其中计划由两部分组成:即问题的认识和目标制定。

163、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有四个阶段: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问题认识和分析、需要评估)、目标制定阶段(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方案安排阶段(制定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选择理想的可行方案、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分配、制定行动计划)、考虑服务的评估。 164、可行性方案模型的标准:效率、效果、可行性、重要性、公平、附加结果

165、社会服务机构是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者、其他专业的服务人员、辅助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166、社会服务机构是非营利机构,都建立了明确的使命、宗旨、目标、服务重点和服务承诺、服务策略,主要提供福利服务,从业人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

167、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1、政府主管社会保障(福利)事物的机构。有五类:一是独立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如澳大利亚;二是社会福利与卫生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美国;三是社会福利与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四是社会福利、卫生、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日本、法国;五是社会福利与其他公共行政职能混合的行政主管机关,中国。

168、我国社会服务类型:政府(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群团组织(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工会、老龄委、残联和红十字会)、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儿童福利院、救助站、高校),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政府支持的民间组织:中国慈善总会、中国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13

纯民间组织:北京慧灵、星星雨;契约型社会工作组织:上海自强社、深圳鹏星)。

169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分直线式结构(最常用)、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和功能式职权组织结构。

170、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授权、协调、沟通。

171、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特征:较少运用职位赋予的合法权力来领导下属、较多的运用指导、诱导方式来影响下属、领导较注重使用影响他人的技巧和能力。

172、社会服务结构的领导方式:获取员工的合作、使用领导者的权威、引导和沟通、维持纪律和督导训练、发挥团队精神。 173、社会服务机构的激励措施(一)了解员工的个别差异(二)用目标引导员工,增进其对工作的兴趣(三)提供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四)协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174、人力资源是与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并行的一个重要功能,主要是面对组织中的人这一要素。员工是社会服务机构的最重要因素。

175、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特点和重要性:社会服务机构一直面对着内部压力和外部挑战,从机构内部压力看,动力不足、士气不高、欠缺成就感和工作无意义的等内在压力;从机构的外部环境看,社会服务机构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如不适时调整和增进工作技术和能力,就可能会因为和现实环境脱节,而使工作屡受挫折,甚至降低服务的质量。

176、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一是从员工角度而言,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的潜能,有助于增进员工对组织的参与感,归属感,进而达到自我实现,二是对组织而言,有助于组织凝聚力的形成和组织的创新,使机构能够应对日趋激烈的服务竞争,三是对服务使用者而言,也有助于更好满足其需求,提升服务的质量。

177、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分为:任用、训练和发展、绩效评估、报酬管理、员工关系维持。

178、志愿者管理的特点(1)志愿者不是机构的正式职工,他们有很高的自主性和自发性。(2)志愿者应被看成是最有价值的工作人员和伙伴。(3)志愿服务机构必须了解志愿者对从力资源管理策略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和他的工作表现的关系。 179、志愿者管理的原因:(1)许多志愿服务机构和志愿工作越来越大,加上受到政府或社会赞助者对其产生的期待压力,使得机构对志愿者的管理趋于严格(2)社会越来越关注志愿服务所带来的负责效果,(3)志愿者在奉献时间、知识和技能时,更重视自我的收获。

179、志愿者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管理---规划、组织、领导、控制。

180、社会服务机构财务管理的含义和目标:所谓社会服务机构财务管理是指有关服务输送方案所需要的财物资源的确认和获取,并确保这些资源有效使用和妥善记载。

社会服务机构属于非营机构,因此,其财务管理目标与营利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与营利机构属于非营机构,因此,其财务管理目标与营利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与营利组织相比,社会服务

机构财务管理的目标以使命、服务为根本出发点。

181、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有三大类:1政府资助2、民间捐助和商业交易。政府的资助方式一般通过购买服务和奖励来实现。

182、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预算:1、单项预算法 ,这是社会服务机构最基本的也最常用的预算方法。2、方案预算法3、零基预算法。

183、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控制:1、会计系统和记录2、财务控制

184、社会服务机构公信力评估:在社会服务机构评估活动中包括社会服务机构本身的评估和社会服务绩效的评估。是确保社会服务组织诚信的一种制度安排,它的功能在于帮助社会服务机构树立社会公信度。公信力评估主要是外部评估。评估的内容1、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运作2、服务活动与组织使命和宗旨保持一致3、财务与信息的透明化4、规范的治理结构

185、什么是公共关系:是组织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努力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理解和适应的活动。

186、公共关系工作的特点:(1)公共关系是通过策划富有创意的活动,运用不同的渠道将信息传达给特定对象的过程。(2)公共关系工作是依据事实,而不是盲目的夸大或自我吹嘘。(3)公共关系需要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沟通媒价。(4)公共关系的对象除了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传媒等社会服务机构外部人群外,还包括社会服务机构内部人群。187、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1)公共关系工作可以让社会大众对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服务和活动有正确和深入的认识(2)公共关系工作可以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关系,有助于机构在众多申请争取资助的机构中独树一帜,获得赞助机构或公众的好感(3)公共关系工作或以争取社会各界对机构的使命、新计划或新观念的接受。(4)公共关系工作可以就政策的制定的立法修订进行游说工作,让机构在较有利的环境下开展服务。

188、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关系的主要方法:1、写新闻稿2、开记者会3、接受媒体采访4、制作机构的刊物5、公开演讲6、筹备特别活动。

189、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构成: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与此相适应,我国逐渐形成了政府统管、政府行政部门和群众团体负责的社会福利制度。

190、民政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主要职责:1、优扶安置工作2、救灾工作3、城乡社会救助工作4、基层政权与社会建设工作5、特殊困难群体的权益维护工作。

191、劳动部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职责:1、社会保险工作2、就业促进工作3、劳动保护

192、卫生部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主要职责:1、医疗管理和服务工作2、农村卫生工作3、基层卫生和妇幼卫生工作4、疾病预防工作。

193、人事部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主要职责:1、公务员的福利保障工作2、转业军人安置工作。

194、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动作方式: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

14

系在结构上采取不同层级政府根据上层分工“对口”设置相应机构的原则。这种普遍设置社会行政机构的方式,能够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的行政机构网络。在具体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在同一层次上形成一家为主、多家协同合作模式。 195、我国社会福利行政机构体系运作方式物改革1、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行政运行方式基本属于自上而下的政治型模式2.社会福利行政运行方式呈现多元主体互动的局面,自上而下的政治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3、我国社会福利行政机构运作正在改变自上而下的封闭的政策执行过程,正向开放和多元互动的模式转化。

196、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特点:(一)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从政府主导向政府—社会合作的社会福利行政模式发展。在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政策理念上强调社会政策是政治—社会过程,强调并重视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社会力量的参与2.社会政策的实施和社会服务的输送需要更多地运用社会力量,特别是民间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参与3.政策的实施要讲究科学程序和专业的方法,要注重效果评估


相关文章

  • 综合实践的能力与目标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及其分解 作者: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2008年3期,43-46(2008年9月出版) 2008-10-29 国务院批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国家科技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其根本原因是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

  • 三年级综合实践计划
  • 篇一:三年级综合实践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一)总 ...

  • 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分析
  • №.1 V01.29 +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I,OFSHAANXI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I.OGY Feb.2011 ・165・ 文章编号:1000-581112011)01-0165-04 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分析 车 诚,李雷鸣,王军 ...

  • 县(市)科技部门综合能力建设的调研与分析
  • 县(市)科技部门综合能力建设的调研与分析 董丽娅 邱建军 县(市)科技部门的综合能力是指县(市)科技部门组织本县科技工作,发挥和促进科学技术支撑和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表现.主要表现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全县科技工作的能力.营造科技工作环境的能力.组织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能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的 ...

  • 关于计划培训心得
  • 一、 关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为了确保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积极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特提出如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积极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

  •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拟写人:杨宇航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 ...

  •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个问题
  •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个问题 河南洛阳轴承集团公司第一高级中学 李从如 一.为什么要进行高考制度的改革?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考")的科类划分.科目设置和高考内容的确定, 对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和考生的复习备考具有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是 高考制度改革中 ...

  • 初中综合实践课总结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作为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 身于课程改革,挖掘本地资源,从目标.内容选定,评价措施等方面,切合实际制定本级的 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社区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大胆实践,不断尝试. 善于创新.总结完善使新课程改革取得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