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中的系统科学思想

  摘 要:供应链是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等组成的经济系统。系统科学理论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供应链系统具有整体涌现性、稳定性、动态性、开放性、自适应性等,结合已有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可以解释供应链的这些特点。而供应链的动态性包括有序变动和结构变动。在企业运营活动中,需要针对供应链系统的这些属性,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如:供应链整合、供应链结构、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和共享以及供应链机制设计。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系统理论;整体涌现性;动态性;自适应性;机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1-0077-06      一、供应链是一个系统      供应链(Supply Chain)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先由咨询公司的管理顾问提出,并在90年代被广泛使用。在此之前,商业上使用“物流”和“运营管理”来表达相应的一些内容。Stevens(1989)较早的给出了供应链的定义,他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包括通过前向物流和反向信息流连接在一起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工厂、配送服务和顾客。”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深入人心,又有不同的学者提出对供应链的定义。Lee、Billington(1992)认为,供应链是一个企业获取原材料、生产半成品或最终产品,通过销售渠道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网络。Kopczak(1997)则认为,供应链是通过原材料流、产品流、信息流连接成的包括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实体。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2003)给出一个比较新的定义,“供应链由所有的满足客户需求时相关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流程组成,包括制造商、供应商,还包括运输服务商、仓库服务商、零售商甚至客户。”他们同时指出,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系统,包括不同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   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供应链的定义,但是主要是视角不同,本质上并无大的差异。无论是何种观点,他们都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包含有具体的元素(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等,具体形式有所不同),有着特定的目标(满足客户需求,或者实现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等等)。Stevens(1989)在最早的定义中,明确提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其他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的论断,但都间接表达了这样的论断。如Kopczak(1997)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经济实体,其组成元素有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制造商等。      二、供应链的系统属性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更重要的是,供应链具有一个系统所具备的很多典型特点,如整体涌现性、稳定性、动态性、开放性、自适应性等(王许斌、李文立、戴伟辉,2003)。下面结合系统科学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以及企业案例管理实践,分别对这些特点进行论述。   (一)供应链的整体涌现性    “1+1>2”是系统整体涌现性的形象表达,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具有的性质在各个部分中不一定具有。西蒙认为,已知部件的性质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律,也很难把整体的性质推断出来。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整体性质等价于部分性质之和,但是多数情况并非如此。整体涌现性是非还原性和非加和性,即整体具有但还原为部分便不存在的性质;整体涌现性是由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是结构效应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许国志,2000)。    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也具有整体涌现性,并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及物流服务提供商,多数是分属不同产权所有者的实体,都有着自己的存在目标。各个实体可以采取措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如果没有合作和协调,也仅仅是在其他实体采取特定策略下的纳什均衡,不一定是最优结果。“囚徒困境”正是供应链成员非合作情况(一种混乱状态)的一种理论,即个体最优不一定是整体最优(Whang,1995),有时个体最优策略甚至会导致总体最差结果。但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存在时,若得到有序的协调,将会实现混乱状态下各个子实体不能实现的结果,如供应链整体成本最小、反应速度最快,每个子实体获得最优结果等。这些特征正是整体涌现性的表现,需要供应链成员之间有效合作才能获得他们期望的结果。   (二)供应链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存在目的,即追求价值最大化,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必须紧密合作,增加信息共享并互相提供支持。这时候,供应链的稳定性就非常重要。厂商只有在保持稳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各个成员之间的合作,才能通过供应链的整合实现供应链的目的和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或者产品与供应商合作的时候,存在两种成本,一是原材料成本,一是交易成本。供应商数量越大,相当于引入的竞争者越多,越有可能降低原材料成本,另外,供应商数量越大,竞争性越强,企业越看重原材料价格,那么供应商变动就越剧烈,从而交易成本也就越高,这种交易成本包括寻找供应商、鉴定供应商资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监督供应商交付原材料以及原材料质量鉴定等活动的成本,这些都是不菲的成本。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大企业的出现,交易成本降低的潜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与少量优秀的供应商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从优质的供应服务中所能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大,即降低交易成本的潜力越来越大。这时,精简并稳定供应商就成为了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和企业之间通过建立对口的信息系统,通过投入专用资产,建立稳固的长期关系并以关系合约代替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   (三)供应链的动态性   供应链是稳定和运动的对立统一。其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供应链结构不变情况下的有序运动,另一个是供应链系统结构的动态变化(见图1)。      在典型的供应链体系中,一般有三种“流”,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是最基本的流动,主要是原材料和产品从初级供应商、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到客户的有序流动过程,称之为正向物流。也有部分物流是反向运动的,如部分不合格商品从客户经由零售和批发商返回制造商,还有部分废弃商品返回原材料厂商二次利用,当然返回路线和正向物流会有所不同,称之为反向物流。正向物流和反向物流构成闭环供应链。信息流主要是传达需求信息和资源存量信息,是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之间的互动。如消费者需求信息经由零售商和批发商传达至制造商,制造商在计算出需要的原材料向供应商定购原材料。另一方面,原材料厂商会向制造厂商传达自己的原材料供应种类和供应能力等信息,制造商也会向批发和零售商传达产品的库存和制造能力信息等。资金流则和物流相对应,是一种逆向对等流动,是交换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变化是供应链结构的变化。现在的企业越来越追求稳定的合作伙伴,制造商正在精简供应商,保持少而精的供应商有利于双方的协作和管理,从而降低成本。优秀的制造商对供应商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筛选程序,一旦供应商不符合制造商的要求,将会被淘汰,进而更换为一批更优秀的供应商。制造商对经销商也有同样的要求,并采取动态更新策略,表现为动态性,这是供应链成员的变动,或者说是系统要素的变动。然而更剧烈的变动是供应链系统整体结构的变动,这些变动往往会引起该供应链系统呈现质的变化,比如供应链中的某些要素被精简,或者增加了新的供应链组成要素。最典型的例子是DELL公司的直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处于中间环节的零售商不再存在,新的供应链系统因为环节的减少从而成为快速反应型供应链。消费者网上定购DELL的计算机,一周之内即可送到,这一周包括了消费者网上定购,DELL公司向供应商定购零部件,组装,然后通过物流系统配送到消费者手中。DELL公司迅速成为全球计算机公司的市场领导者,对计算机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结构变化的另一种形式是供应链系统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尽管供应链成员种类没有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沟通速度和沟通效率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最初的供应链形态是链状结构,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厂商对利润的追逐,一种网状结构形成了,即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供应商、制造商、物流服务商和消费者围绕零售商形成了环状结构(假设零售商是核心企业),零售商成了信息的中心,所有成员同时共享信息,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同时被零售商、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物流厂商获得,改变了过去那种“消费者→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逐级传递的模式,既加速了信息流动,又减少了信息扭曲,既减少了所谓的“牛鞭效应”,又使供应链变成了供应网,成为了快速反应型组织。   最近零售商的崛起正是供应链结构变化的一个反映。最近几年,沃尔玛连续多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1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这表明零售企业正在壮大和崛起。一部分大型零售企业已经在产业链条上成为领导型企业,他们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具有了无可比拟的谈判筹码。国际上的沃尔玛、家乐福,国内的国美电器、大中电器等就是代表。事实上,零售企业的崛起并没有改变供应链的形态和相互关系,但是,产业链中的领导企业发生了迁移,在很多产业中,领导企业不再是制造商而变成了零售商,这是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当然,制造商为主导的产业以及大型原材料供应商为主导的产业仍然大量存在,零售商占主导地位是日用商品产业的最新态势。   (四)供应链的目的性    系统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但并非所有的系统都有存在的目的性。供应链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具有目的性。供应链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经济实体,具有经济人属性,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局部性质最终决定了供应链的目的性,即追求供应链整体的价值最大化,然后再在内部各个实体之间进行利益分配,供应链组织越成熟,供应链中组织的联系越紧密,这种目的性越强。相反,供应链中的组织越松散,作为一个系统,其存在的边界就越模糊,其目的性就越弱。   系统具有相对性,一般的系统都是作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而存在,供应链系统也不例外。当系统的边界非常模糊时,人们就不再把该系统看作一个“系统”。这时候,所谓的目的性也消失了。在早期的社会经济时期,各个经济实体间的关系非常不固定,相互之间的交易甚至只有一次,那么这时候供应链实体就不是一个固定的系统。但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实体之间具有固定关系的供应链系统越来越多,内部实体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目的性也越来越强。   供应链管理追求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是利润最大化,一般来说,其会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成本节约型供应链,供应链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从降低成本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另一种是提高供应链的服务价值,这样可以向客户收取更高的费用,从而增加整个供应链上的增值数量。有一种特殊的供应链――敏捷供应链,追求反应速度,我们可以把这种供应链看作是一种策略,用来实现成本的降低或者供应链价值的提高。因为反应速度的提高可以减少库存时间、降低库存成本,从供应链整体来看,就是提高了资本的运转速度,使单位资本回报率更高。另外,由于较快的反应速度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消除了部分需求和供应时滞,从而给客户带来了更大的价值。   (五)供应链的自适应性和开放性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但是,这个系统是生存在更大的环境里的,是更高层级系统的子系统。因此,供应链系统不能独立于环境而存在,是开放的系统,受到环境的影响。供应链系统与外界环境存在着物质以及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换必然会引起系统的变化,因为供应链系统是一个有着其生存目的的经济实体,为了生存,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它必然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自己。这种随着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就是自适应性。比如,当变化成为主旋律,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时,供应链系统就必须适应这种形式,变成灵活性的组织,变成快速反应型组织。从另一个层面而言,此时供应链系统的自适应性增强了。供应链在自我调整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利用结构改变产生质变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应付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还通过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来增强自己的适应性。如吸引优秀人才,加强战略联盟,使用信息技术,加强供应链整合等举措就可以增加供应链的自适应性。      三、利用系统科学思想管理供应链      (一)供应链整合协调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它是确保顾客满意的一个主要环节,即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Ellram、Cooper(1993)提出,供应链管理即用集成化的方式来管理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所有环节的整个业务流程。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供应链整合。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通过供应链链条上各个环节上企业的信息合作与共享,使整个链条上的企业达到多赢的效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更大的价值链增值和更快速的客户服务。扩大系统边界,从供应链整体层面应对挑战。   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整合”,目的是让供应链中的成员建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行动如一,协调一致,摆脱“囚徒困境”。因此,要打破本位主义思想,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努力建立一定的协调机制,加强供应链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合作,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取得“1+1>2”的效果。   (二)调整供应链结构,进行供应链动态管理    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下,供应联系统应该采取不同的供应链结构模式。因此,当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不能固守传统,不做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大量涌现,DELL公司创造了直销模式,对产品进行大规模定制,并从信息技术、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传统制造和销售模式相比),从而在计算机产业成了一匹“黑马”,脱颖而出,并迅速成长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者”。联想最初选择的是传统的分销模式,并由此构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竞争形式的发展,联想公司也在进行自身的调整,引入了双渠道模式,逐渐改变完全的传统分销渠道模式。    目前在调整供应链结构方面典型的做法有如下几种:(1)简化供应链环节,减少成本,增加反应速度。DELL的直销模式即采取了这种方式。DELL公司简化了中间销售商,直接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节约了大量的中间利润截留,并降低了库存,提高了资金流转速度。(2)采用固定供应商的合作方式。减少供应商数目,与选中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系,这样可以大量降低交易成本并获得更高的服务水平,反应速度也得以提高。(3)部分企业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增强自己在供应链中的谈判力量,成为供应链中的主导厂商。国美电器即是一例。国美电器因为拥有大量的终端消费者,具有很大的谈判筹码,就可以直接和供应商合作,消除了中间的批发分销环节。而且,供应链中的主导厂商由制造商转变成为零售商,零售商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加强供应链内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流动   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信息技术的企业内应用。其主要是在个别部门的应用,最初是财务部门,随后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也开始应用信息技术。但是,各个部门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独立进行的,互相之间没有数据交换。(2)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阶段。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打破了过去部门割据状态,信息孤岛问题得以解决,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沟通更加及时充分,合作更加紧密。(3)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整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成为可能,由此出现了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随后出现了电子供应链的概念,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整合被提上议事日程(见图2)。

  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三个阶段,即企业之间的信息整合阶段,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电子供应链阶段。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应用有电子销售、电子采购、电子协作(Lee、Whang,2002),其分别代表了企业和客户、企业和供应商、企业内部的协作情况。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供应链管理有了更好的条件进行一体化运作,供应链中的资源得以整合,一个企业拥有的信息也可以及时为其他企业所用,加快了供应链中决策效率,提高了决策效果,使供应链系统的竞争力增强。   联泰公司是一家以制衣为主的企业,它们采取供应连整合策略,提出了“从设计到商铺”的理念,并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把供应商以及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紧密的供应链系统。IT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控制,仓库管理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联泰公司已经跨越了部门信息化阶段,通过信息技术把各个部门连接起来,形成真正的一体化。同时,联泰已经开始了信息化的第三个阶段:跨企业信息整合。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联泰、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畅通、准确、及时,实现了信息共享,促使供应链系统提高效率,使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涌现性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展现。   (四)设计合理机制,让系统内成员自发协调    尽管供应链是一个整体,但是其中的各个成员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他们的利益并不完全和供应链系统的目标一致,这时就会出现搭便车问题、代理人问题,甚至“囚徒困境”等等。供应链系统是一个自适应性系统(贵春、李从东、李龙洙,2005),但这并不代表供应联系统天生就是自适应性系统,自适应是有一定条件的,可能有一些供应链系统或供应链成员因为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又不能及时调整自己而被淘汰。设计合理的机制就是一个重要的应对策略。   外界需求在变化,市场竞争环境在变化,政府的政策也在变化,那么,在一个供应链中,各个实体拥有的资源不一样,掌握的信息也不一样,如何让各个成员共享对其他成员有利的真实信息,如何让各个成员自动地选择有利于整个供应链利益的决策就非常重要。每个供应链里包含着多个经济主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的利益追求,他们的追求目标是不一样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事实上,局部最优的行为可能并不是全局最优(Whang,1995),即很容易出现“个体理性,集体非理性”的情况。供应链合约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问题,合理的供应链合约能够诱使成员说真话,能够诱使供应链成员选择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行动。其中利益分配和风险分配是合约的关键问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约方式有很多种,典型的有收入共享合约(Giannoccaro、Pontrandolfo,2004;Cachon、Lariviere,2005),批量折扣合约(Taylor,2002)和返货协议(Eppen、Iyer,1997)等。   总之,供应链是一个系统,进行供应链管理要从整个供应链系统来考虑,同时考虑供应链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供应链系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增加供应链的价值增值,增加供应链的竞争力,反过来增强各个成员的利润和竞争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笔者把系统科学思想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总结了部分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更系统地提出了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尤其是根据这些特点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具体地论述了供应链系统的动态特征,提出了供应链动态变化分类框架,这个分类框架是论述供应链动态特征的基础,是根据供应链系统动态特征分析管理策略的基础。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供应链管理有很多研究机会,尤其在两个方向上有很大的研究潜力。一是挖掘系统科学深层次理论,如复杂系统、自适应系统等理论来研究供应链管理;二是针对具体的系统科学方法,如系统的动态性等,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Cachon, G. P. and M. A. Lariviere.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J]. Management Science,2005(1).   [2]Ellram, LM. Cooper, M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Keiretsu[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3,(1).   [3]Eppen, G. D. and Iyer, A. V. Backup agreements in fashion buying - The value of upstream flexibility[J]. Management Science,1997(11).   [4]Giannoccaro, I. and P. Pontrandolfo.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y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2).   [5] Lee, H. L., V. Padmanabhan, and Whang, S. J..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 The bullwhip effect[M]. Management Science,1997,(4).   [6]Lee, H. and S. Whang. The impact of the secondary market on the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Science,2002,(6).   [7]Lee, H. L., V. Padmanabhan, and S. J. Wha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 The bullwhip effect[M]. Management Science,1997,(4).   [8]Lee,H.L., Billington,C. Managing supply chain inventory: pitfalls and opportunities[M].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2,(3).   [9]Stevens, G.C. 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terials Management,1989,(19).   [10]Taylor, T. A.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under channel rebates with sales effort effects[M]. Management Science,2002,(8).   [11]Whang, S. Coordination in operations: A taxonomy[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5,(12).   [12]李贵春,李从东,李龙洙. 基于CAS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动态分析[J].工业工程,2005,(3).   [13]马士华,林勇等.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4]聂茂林.供应链管理中的系统思想剖析[J].经济师,2002,(10).   [15]【美】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第二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6]王许斌,李文立,戴伟辉.用系统理论造就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17]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孙飞   责任校对:学 诗


相关文章

  •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 财务知识 成本会计是一个估算.跟踪以及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活动过程,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本会计核算可以为企业的工业生产.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是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品质.提升利润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新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成本会计面临的挑 ...

  • 消费税如何做账务处理?
  • 财务知识 1.销售需要交纳消费税的物资应交的消费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退税时,做相反会计分录. 2.以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非生产机构等,按规定应缴纳的消费税,借记"在建工程"."营业 ...

  • 外账会计的工作内容
  • 财务知识 外账会计其实也就是正常的会计工作,流程只是多了些发票和报税的操作而已的,下面总结几条一般纳税人工业税务会计的操作,希望对各位看官能有些帮助. 1.税务会计的工作流程,日常发票的收集包括材料和费用发票,然后凭发票进行日常账务处理 2.销项发票在报完上期税务操作,清卡之后就可以随时开具本期的发 ...

  •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会计处理
  • 财务知识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 ...

  • 汽车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与对策
  • !!""# 年第 $% 期 现代管理科学 ! ! 管理创新 汽车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与对策 " 邓旭东 刘振兴 !!!!!! 摘要'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 虽然已经提出了 VMI ! JMI 等库存管理模式 " 但实 际 ...

  •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逐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 ...

  • ERP定义,管理思想,发展阶段,功能简述,发展前景
  • ERP 摘要:ERP 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关键字:ERP .调配资源.企业生存.基石 ERP ,ERP ,就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

  • 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分析
  • [摘 要]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新的商务活动模式,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经济席卷了全球每一个行业,引起了商业模式的巨变.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与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有着根本区别的管理模式,而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将两者进行结合是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对激烈的竞争. 提升 ...

  •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 2006年3月 中国管理信息化 Mar.,2006 箜2鲞筮!塑壁垒!里呈坚璺璺璺曼皇竺皇翌!!垡竺!竺壁!竺里!!呈堕竺里!旦!:2:盟竺:兰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盂晓明 (广东商学院信息学院,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20) f摘要1随着电子商务的不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