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栖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 重点工程简介

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栖霞是农业大市,为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重点工程,合理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科学搭配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综合要素比例,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农、林、牧、副、渔复合生态体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0.5亿元。

农田立体间套工程。按照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的原则,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9万公顷,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达88.8%,开发吨粮田1.33万公顷。对全市4万公顷中低产田,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加深土层、压土换土、营造水平梯田、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等措施,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和节水旱作等技术,建立了冬前大犁深耕改土、春膜秋覆、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果园覆草五大样板区,总面积达1.5万公顷,每年可增产400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1680万元, 按照生态学原理, 大力推广应用物种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控制技术, 充分利用时空、光热水土等资源, 实行农田立体间作套种, 复种指数达175%。全市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50.25%,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 统一供种率达85%以上, 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种子质量标准示范市。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 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 使全市粮油生产走上了稳产高产之路。

畜牧生态工程。栖霞市山多草丰, 发展畜牧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

然优势。市委、市政府立足这一优势, 坚持传统养殖与特色养殖并举, 大力推广低耗、节粮型畜禽和高新特珍品种, 实行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 提高出栏率和畜牧附加值。先后引进高新特珍养殖项目20多个, 建立养殖小区12个, 发展规模养殖场38处, 特色养殖户500多户, 珍禽养殖专业村60多个, 规模养殖数量占全市, 也存养量的40%以上。畜牧业年产值

3.1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9.6%,每年为土地提供有机肥料126万吨, 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92.05%,资源化率达到6.77%,形成了种类齐全、品种优良的肉、蛋、奶、毛系统产品, 实现了畜牧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同步发展。 庭院生态工程。按照试点—推广—普及的路子, 坚持因地制宜, 多种经营, 充分利用空间, 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庭院和四旁的土地资源, 着力开发“两高一优”庭院经济。通过在全市广大妇女中开展“庭院开发, 巾帼立功”等活动, 并注重从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购销等提供服务和引导, 建立了“立体开发、综合经营、专业生产”三种庭院模式, 逐步走上了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小规模、大群体, 小产品、大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到目前, 全市庭院开发户达16.5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85%,庭院经济收入1.89

亿元, 户均收入1144元, 庭院户均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有1500多户, 形成了“人人懂管理, 户户会管理, 地上禽畜兴旺, 空中瓜果飘香, 屋里加工忙”的庭院生态新景象。

绿色食品工程。栖霞是著名的“中国苹果第一市”, 栖霞苹果以“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质量、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个“全国第一”饮誉中华。现在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 农民人均1亩果,2000年

产量达10亿公斤, 全市财政收入的30%、农村集体积累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源于果业。市委、市政府以此为龙头, 采取政策倾斜、技术和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 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在果品生产中, 围绕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引进和果品产业化作文章, 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交

流, 从市到镇设立技术推广机构, 电视台常年开设“农民之友”栏目, 传授和推广栽培管理新技术; 加大创优质、创名牌的力度, 先后引进推广了红富士系列、乔纳金、新红星等60余个新品种, 培育出弛名中外的“王母桃”。其中“华洋”牌红富士、“嘎啦”苹果被农业部定为名牌苹果, “宇冠”牌系列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华名果”; 发展绿色果品, 在 全国率先推广了单果套袋技术,2000年苹果套袋25亿个, 占全国套袋总量的38%,推广了脱毒栽培、摘叶转果、果园覆草、铺设反光膜等十多项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新技术, 年产优质无公害苹果50万吨, 被农业部和山东省政府确定为“无公害苹果基地市”和“放心果生产市”; 全面实施了基地促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三大战略, 全市建成优质苹果生产基地96个, 样板园3100公顷, 科技园2300公顷, 果品冷藏库50多处, 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0多处, 逐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占地1.5万亩的红旗岭万亩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 是“省级优质苹果样板园”, 年产优

质苹果3250万公斤, 年产值3300万元; 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占地1200亩, 总投资2亿多元, 年交易额达10亿多元, 先后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菜篮子工程”, 被农业部确定为“果品定点批发市场”, 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优质果品批发市场”和“果品龙头企业”; 投资3000多万美元的源通果汁有限公司, 日加工能力1000吨, 年产果汁4万吨, 全部销往欧

美等国, 年创外汇6000多万美元, 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 立足山区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保护地栽培, 发展大樱桃、雪桃、板栗等干杂果3000余公顷, 建成蔬菜永久性大棚1500个, 大棚樱桃、大棚香椿等特色基地26处, 发展绿色食品企业21个。1998年建成的烟台(桃村) 精准农业示范基地, 总投资650万元, 占地50公顷, 年纯收入280多万元, 以合理配置利用水、肥、土、光、热、能六大资源, 以技术精新、管理精细、投资精省、效益精良, 成为山东省一流的精准农业示范点, 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和“国家林业局栖霞市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农村能源工程。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 多能互补, 综合利用, 讲求效益”的原则, 以发展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为重点, 大力提倡和推广应用秸轩还田、沼气工程、青贮饲料和太阳能等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先后建成了以减家庄镇吕家庄村和观里镇古村为典型的养殖业—沼气—农业“三业一体化”的农业模式, 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充分转换。全市年秸杆还田43.4万吨,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链”1万多户, 年产沼气478万立方米, 折标煤近3000吨, 充分利用沼气照明、做饭, 沼渣沼液浸种、养猪、肥田; 还办起了畜禽粪便加工厂, 年产果蔬专用肥6000吨, 畜禽粪便处理处置率达92.05%;发展太阳能热水器10万平方米。“不见炊烟起, 但闻饭菜香”, 正成为农村农民新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态林业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发展林业、建设绿色家园是栖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一大举措。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果木林业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 围绕“建设山上栖霞”的目标, 按照“高山远山封山育林搞改建, 低山近山整地改土建果园”

的原则, 坚持点网结合, 宜林则林, 宜果则果, 水土保持林、防护林和经济林综合开发,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 大搞植树造林, 建设绿色屏障。2000年,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8.9万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4.2%,林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 初步形成了以果林生态为基础的复合生态经济发展格局。

绿色长廊工程。绿色长廊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烟青一级路、204国道及文朱路两侧的山、水、田、路、渠、村实施全面绿化的工程。几年来, 栖霞市对该工程的绿化任务实行了“定单位、定任务、定地片、定时间, 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木”的“四定四包”责任制, 每年春夏秋组织全市上下开展三大造林战役, 在路两侧因地制宜建起了20米至50米宽的经济林带和绿化带, 对视野范围内的荒山、荒坡进行了全面绿化, 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同时, 按照绿化高标准, 质量上档次的要求, 在沿公路建起了300多个园林式村庄, 对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树立良好形 象、促进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八盘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该保护区的前身为大柳

家自然保护区, 建立于1992年, 面积达6400公顷, 为烟台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十八盘林场为中心, 森林覆盖率达95%。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木本植物56科252种, 藤本植物16种, 草类地被植物200余种; 哺育动物11种, 鸟类32科96种, 昆虫400余种。这里峰峦重叠, 山高, 林密, 淡水清澈, 土不下山, 山上松柏参天, 山下杨柳成荫; 夏天置身林中, 终日不见阳光。文朱公路穿越其中, 蜿蜒曲折, 似彩练悬空, 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汽车在公路行驶, 不啻穿越十里绿色隧道, 沿路建有神话传说中蛇盘路、饮马

湾、月照池、通天井和了望台等景观。保护区现有护林员26人, 分片负责重点林区的巡逻巡查工作, 建立和修缮了6处了望哨、护林房,8个大型宣传牌坊, 埋设小型封山界桩60余个, 对重点林区实行死封, 严禁各种生产活动及放牧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在抓好林业生产管理的同时, 狠抓多 种经营, 发展苹果、桃子、板栗、樱桃等经济林600多亩, 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养蜂、养羊、养鸡等养殖业, 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牙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牙山是胶东半岛的主要山峰之一, 与东面的鹊山、垛山、昆嵛山, 西面的艾山、罗山、大泽山共同形成胶东半岛东西走向的骨脊分水岭。牙山位于骨脊中心, 主峰海拔805.8米。保护区总面积15.21万亩, 森林面积11.5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95%。牙山林场位于牙山主峰之北, 处于保护区中心, 始建于1949年, 总面积8748亩,1998年被批复为烟台市级森林公园, 现有职工30人。该区山势陡峭, 土壤湿润肥沃, 山上林茂草丰, 山下溪水清澈。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木本植物61科272种, 藤本植物20种, 草类地被植物300余种; 主要哺育动物13种, 鸟类38科114种, 昆虫500余种; 构成了优美的森林生态环境, 吸引了不少生物、生态学家和中草药工作者前来考察研究。保护区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牙山主峰有三, 称大牙、二牙、三牙, 象三个锯齿, 直刺云天, 故称锯齿牙山, 还有哈哈湾、风动石、天赐泉、道士帽子、观海峰以及饮马湾、劈山树、隐仙洞、林海花园、杉木林等。人文景观有:清初胶东著名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屯兵遗址, 在主峰后面的草庵庙曾设过八路军兵工厂, 以聂凤智将军为校长的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就设在牙山附近的雀刘家、凤凰庄一带。牙山脚下的栖霞四中校院内, 有一座面积3366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就是宋庆龄当年资助创办的胶东国际和平医院(又名康复医院) 旧址。 夹河上游水源、涵养林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大沽夹河是烟台市的重要河流之一, 也是栖霞市的唯一水源河。该河由东支干流外夹河(栖霞市称清阳河) 与西支干流内夹河(白洋河) 在福山区境内汇合而成, 在栖霞市境内的干流长分别为10.8公里和45.4公里, 流域面积1017.3平方公里,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4%。集水区共10个镇(街道),470个村。为切实搞好该流域的防护林建设, 栖霞市在庵里水库及所有小型水库上游, 将荒山荒滩全部进行造林,有计划地改建残次林; 在此基础上, 一方面, 全面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 全市投资40万元, 在重点林区和进山路口统一标准树立了3米×4米大型封山育林宣传牌子103块, 设小型封山界碑850块, 书写永久性标语1000余幅, 全市以镇处为单位, 抽调203名专职人员成立了38支护林队, 修建了106处护林房、了望哨。到2000年底, 全市完成“封山育林”面积40万亩; 另一方面, 在村旁、宅旁按照乔、灌、花、果结合, 绿化、美化、香化结合, 高标准绿化了村庄400个, 宅旁6万户。该流域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干鲜水果经济林为主体, 路、渠、河流、村庄绿化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区。以此为龙头, 全市形成了横贯东西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和以白洋河、清阳河、漩河、清水河、黄水河五大水系为纽带, 以庵里水库、龙门口水库上游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此外, 栖霞市还每年投入300多万元造林专项资金, 不断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以苹果、干杂果为主的优质高效经济林。全市植树造林2万公顷, 退耕还林3万公顷, 死封山岚3.2万公顷, 呈现出“山顶松柏戴帽, 山腰刺槐缠绕, 山脚果园成片, 田间河旁粮丰林茂”的喜人景象。

生态工业建设和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简介

多年来, 栖霞市在扩大开放、发展经济的同时, 认真贯彻环保基本国策, 先后实施了“全面控制环境污染”和“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两大系统工程, 全面落实“一控双达标”任务, 把环境保护同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型工业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防、治”并举, 先后建立健全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考核奖惩和环保资金筹措三大机制, 完善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环境保护法规三大体系, 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 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全面控制环境污染系统工程。栖霞市地处烟台市的内陆, 是各县市区的水源发源地, 水源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本市人民的切身利益, 而且关系到烟台市区及周围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领域。为此, 栖霞市在坚持“喝着上游水, 不忘下游人”的原则上, 提出了“身在源头想下游, 舍弃小利为大局”的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坚持“三同步”方针, 坚持“耗能高不上, 耗水大不上, 污染重不上”的“三不上”原则和“先评价, 后建设”以及“三同时”制度,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 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几年来, 先后审批建设项目413个, 拒批重污染项目33个, 依法关停污染较重且难以治理的企业14个, “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以科技为先导, 着重发展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产业和无污染、少污染工业项目。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 将传统的“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控管”, 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 有效地杜绝了新污染的产生, 取得了良好的“双赢”效果。

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系统工程。近几年来, 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和“谁受益, 谁负担”的原则, 市委、市政府采用政府出资, 企业投资相结合的办法, 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工程, 投资1.3亿元, 治理污染源近300个, 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建成市区8.8平方公里和重点镇驻地16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4.42平方公里的噪声达标区。全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Ⅲ类标准,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到环境功能区划的标准和要求; 全市968个自然村, 有504个安装了自来水,404个安装了手压机井,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85.5%。

水土保持和水利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栖霞境内群山连绵, 河流纵横, 地理自然条件决定了栖霞市的水土保持形势严峻, 难度较大。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市委、市政府全面规划了栖霞的山山水水, 确立了“治上与治下以治上为主, 治坡与治沟以治沟为主,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以生物工程为主”和“封山育林与植树造林相结合, 保护和恢复植被与沟谷闸谷坊相结合, 整地改土与退耕还林相结合”的原则,带领全市人民治山治水,改造家园。目前,全市共有大小水利工程6100项,总库容量达到24600万立方米,工程供水量达15486万立方米,形成了“水库塘坝星落山谷,机井平塘棋布田间”的水利工程网络。1999年9月被水利部、财政部列为全国百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2000年11月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栖霞市地处丘陵山区,山丘面积占总面积的84.9%。市委、市政府在水土治理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个目标, 把兴修水利工程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来抓, 编制了全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在完善法规、强化宣传教育的基础上, 坚持以大流域为骨干, 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大搞节水和流域的水土综合治理工程, 并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治理水平。流域治理工程采取了自动翻板闸、迷宫堰、人字闸等新的技术。目前, 全市建自动翻板闸12座, 迷宫堰30座。同时, 坚持以治水为中心, 坚持宜拦则拦, 宜蓄则蓄, 高水高拦, 低水低截, 修谷坊, 建塘坝, 挖机井, 修水库, 层层设防, 节节拦蓄, 并探索出了一条“山顶水保林, 山腰经济林, 山下高效农业田, 沟道节节拦蓄”的治理模式。到2000年底, 全市共建水平梯田30.8万亩, 防护林58.32万亩, 经济林73.95万亩,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36万亩; 新建谷坊4.9万座, 塘坝15座, 建拦河闸堰530座, 蓄水保水4800多万方, 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3.1%,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

水利建设工程。栖霞市在水利建设上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 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实行防汛抗旱并重、节水拦蓄并举的治水方针, 在拦蓄补源和流域水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 全市人民立足实际, 艰苦奋斗, 治山治水不放松, 兴修了众多的水利工程。目前, 全市建有中型水库2座, 小(一) 型水库27座, 小(二) 型水库183座, 塘坝818座, 总库容2.4亿立方米, 兴利库容1.7亿立方米, 机井6095眼, 水库渠道361条, 总长645.1公里, 各类拦蓄工程305座, 可拦蓄水量500多万立方米。同时, 加强了调水和引水工程建设。龙门口水库月牙河引水补源修复工程, 总投资69万元,

总长度300多米, 当年开工, 当年见效, 年可补充龙门口水库水量近200万方; 并投资380万元, 动用土石方4万方, 对龙门口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庵里水库调水工程预算, 总投资1810万元, 主要包括管路工程、泵站工程和净水处理厂工程三部分, 其中管路工程全长10公里,泵站工程分为二级泵站, 净水处理厂采用了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净水处理工艺和设备。目前, 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日供水能力达2万方, 水质经检验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 基本上解决了城区缺水问题。

节水工程。栖霞市十年九旱, 资源性缺水、发展性缺水比较突出,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1.9亿立方米, 缺口达8600万立方米。为此, 市委、市政府把节水工程建设作为生态的关键环节来抓, 积极推广低压管道灌溉、自动化微喷和管道补偿滴灌等节水工程。先后实施了十万米渠道防渗、千万米移动管灌和60万亩苹果微喷三大节水工程, 建成了臧家 庄镇大潘家村百亩国际先进节水技术示范园, 以西城镇仓上村为代表的库区节水灌溉示范区, 以桃村镇国路夼村、蛇窝泊镇西河南村为代表的自动微喷节水技术示范区, 以庵里水库为代表的渠道防渗技术示范区, 以寺口镇为代表的新型拦蓄补源工程示范区。目前, 全市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8.02万亩, 其中管灌面积22.42万亩, 微灌面积11.6万亩, 喷灌面积0.34万亩, 渠道防渗13.66万亩, 年可节水4000多万立方米, 水浇地灌溉定额达到每亩194立方米, 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态旅游业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栖霞境内山川秀丽, 风光旖旎, 万壑争流, 名胜古迹荟萃, 既有牙山观

日, 艾山远眺, 崮山石峰, 方山奇观, 又有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丘处机建造的“太虚宫”遗址,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牟氏庄园, 国家级重点纪念建筑保护单位英灵山烈士陵园, 以及翠屏公园、黄岩底水库连拱坝等,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 市委、市政府坚持开发、保护、管理、运营为一体, 采取多种形式, 广辟资金渠道, 狠抓了“复原一个重点, 开通三条线”, 即复原“太虚宫”, 开通城区旅游线, 基本建立起了配套成龙的旅游服务体系。

大虚宫建设工程

。太虚宫位于栖霞市区北郊滨都里村, 因而在当地又称“滨都宫”, 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1191年, 由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丘处机亲自主持修建, 为中国著名道观。金章宗皇帝赐匾额“太虚观”, 即后来的“太虚宫”。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市委、市政府决定重修太虚宫。一期主体工程于1995年破土动工, 总投资2760万元,1998年完工。现待建的二期工程项目主要有:宫内装饰、塑神、宫前工艺桥、长春湖、河堤、广场、丘祖塔、亭台阁榭、宾馆别墅等, 总计需投资5040万元。二期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后, 太虚宫将成为栖霞市重要的旅游景区, 设计项目有:道教活动场所、度假休闲场所、旅游风景观赏和利用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丘处机和“太虚宫”旧址的影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牟氏庄园建设与保护工程。牟氏庄园座落于市区北端的古镇都村,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 后经百年扩充而成现存规模。庄园占地二万余平方米, 计厅堂楼厢480余间, 分三组, 括六院。各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大门、前厅、寝楼、北群房及东西厢房, 构成多进四合院落, 疏密相间, 布局井然。建筑

工艺精湛之极, 雕刻砌凿各见风景, 尤其石砌墙体堪为中国一绝。综观庄园, 集中华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之大成, 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极富北方民居特色的套院式古建筑群, 被称为“民间的小 故宫”。1988年, 在全国庄园中第一个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0年起, 栖霞市于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期间, 分别举办“栖霞市牟氏庄园民俗旅游节”和“牟氏庄园金秋文化旅游节”, 充分展现了牟氏庄园的历史民俗和建筑文化, 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从1995年到2000年底, 牟氏庄园共接待中外游客43.7万人次, 收入达572万元。

百里自然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百里自然森林公园是以牙山和十八盘自然保护区为主的森林公园。该公园沿栖桃公路把沿线的自然人文景点组成一条长廊式风景区, 东起著名的英灵山、牙山森林公园, 经高、陡、险、斜挂高坡的九曲十八盘路至黄岩底水库连拱坝。沿路有十八盘、唐山棚、于七庙、跳鱼台瀑布、千年古槐、连理树等十余处景观, 绵延百里, 蔚为壮观。另外, 栖霞还开通了方山、艾山、崮山旅游线, 并在旅游线两侧配套建起了四季常青、三季观花、两季赏果, 大地园林化、村镇公园化、庭院花果的生态观赏农业, 共同缀成了引人入胜的旅游景观和网络。

生态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栖霞市区地处山区高地, 四周群山环绕, 有“山城”之美誉。多年来, 市委、市政府以开展“齐鲁杯”三上活动为契机, 以创建现代化生态城市为目标,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 科学规划, 加大投入, 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建设日新月

异, 市容市貌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 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齐鲁杯”三上活动先进市称号。

城市规划、建设和改造工程。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投资25万 元, 组织编制了城区1:500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和《栖霞市“十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先后完成了东苑、西苑、南苑、东山、文水等居住区规划, 文化广场、庵里水库风景风貌规划, 丘处机游园、翠屏公园改造规划等, 共编制完成各类详细规划100多项, 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覆盖率分别达到37%和72.8%。几年来, 先后投资1500万元, 综合整治了白洋河城区段, 完成了城市纳污管网和6道自动翻板闸工程, 建成居住小区供热站和供气站7处, 城市气化率和集中供热率分别达到91.5%和40.1%;改造和安装自来水管道3万米, 自来水净化率达到100%;建设住宅面积40多万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达13平方米; “九五”期间全市境内道路投入达13亿元, 相继完成了栖莱高速、张栖路、中博路、福桃路、蓬水路、松十路、海莱路栖霞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顷目, 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 以同三高速、烟青一级公路、蓝烟铁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 打通了市区东、南、西、北四个出口, 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电话装机容量达到3.5万门, 可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话; 全省县级一流的电视转播系统将20多套节目传播全市; 高标准的校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展示了现代化城市风采。

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工程。在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同时, 市委、市政府以改善市民生活条件,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出发点, 精心组织实施了绿、美、净、亮“四化”工程。先后技资600万元, 大力开展种树植草

活动, 新增绿地28处,40.37万平方米, 花草、树木4万多株, 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01平方米; 投资400多万元, 完成了翠屏公园、东山小游园、山城湖、丘处机小游园、市府路东端瀑布的建设, 规划了老树旺、主格庄森林公园和北海公园, 为市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 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投资2600多万元, 铺设人行道彩砖小件2.2万平方米, 路面5000多平方米, 并对临街外墙进行了更新和粉刷; 安置垃圾箱147个, 铲车、洒水车、垃圾车、割草机等10多台, 主要街道实行“两扫日保”责任制, 达到了“四净五无”标准, 道路保洁率、垃圾粪便日产日清及时率达100%;投资100多万元, 安装广告灯箱600多个。市区实现了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 楼房鳞次栉比, 道路宽敞亮丽, 初步呈现出“山城共融, 城水相依; 绿树红瓦, 玲珑剔透”的景色。

土地、矿山资源建设重点工程简介

栖霞市物产富饶。农作物品质优良, 主要盛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 其中花生最负盛名; 名优特产品种类繁多, 主要盛产苹果、板栗、银杏、大樱桃等; 地下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和开采的各类矿产有黄金、白银、石灰石、滑石、大理石、花岗岩等40余种, 是国内著名的水果之乡、建材之乡和淡水养殖之乡。近几年来, 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逐步走上了“开源与节流并举, 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良性发展之路。

保护利用耕地工程。全市总面积2016.02平方公里, 实有耕地为54645公顷, 人均占有0.08公顷, 园地为45545.83公顷, 林地45383.09公顷, 居民占地及工矿用地10969.03公顷, 交通用地4921.76公顷, 水域8972.22

公顷, 未利用土地30371.13公顷。为了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近几年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利用工作, 在土地详查基础上, 编制了《栖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研究制定了全市耕地保护总体规划, 对农业、林业、渔业、城建等用地做了区域性划分, 将全市98%的耕地纳入保护范围, 并划出7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 分成四个等级树碑立牌, 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 建档立卡和上图, 由市政府统一公告, 市土地管理局统一管理, 市、乡、村、户四级层层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 同时, 按照“盘活存量, 优化配置, 集约利用, 提高效益”的原则, 严把建设用地审批关和年度指标关, 实行用地“一支笔”审批;并加大土地清查力度, 大力开发复垦土地, 先后补办各类用地手续46宗地, 挽回经济损失1000万元, 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保护利用矿产资源工程。市委、市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过程中, 一方面, 坚决贯彻落实“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以及“贫富兼采、难易兼采、大小兼采、远近兼采”的原则, 严格控制“三率”指标。在采矿生产中, 采用先进的采矿方法提高开采回采率, 降低矿石贫化, 最大限度地开采、利用和节约资源; 在选矿生产中,通过反复试验,调整球磨钢球配比和浮选的药剂配比提高选矿回收率;同时,坚持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矿山企业, 在市黄金系统以四处金矿为依托成立了金兴矿业公司, 提高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的原则,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依法查处各种乱采乱挖、破坏和浪费资源的现象。先后制止查处违规行为2000余起,取缔无证矿山252个,

查封非法采矿设备350台(件),没收取缔土金磨927台,捣毁氰化池89个,有效地维护了矿业秩序。此外,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建立了险情巡视和灾情速报制度,加大了重大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力度,加强了地质环境管理,提高了抗御灾害的应急能力。到目前,全市矿山企业没发生一起重大地质灾害及人员伤亡事故。


相关文章

  •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 近年来,栖霞市围绕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立足比较优势做文章,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做大做强生态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符合栖霞实际的特色化的发展路子。 一、立足山区实际,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栖霞是一个山区市,地理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六 ...

  •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营造农业发展新优势
  • 近年来,栖霞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来抓,大力发展“农”字号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蓬勃发展,有效地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全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栖霞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据 ...

  • 南京著名景点简介
  • 南京著名景点简介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q ...

  • 山东省旅游景区
  • 山东省480个旅游风景区济南 千佛山:济南市经十一路18号 大明湖:济南市明湖路271号 山东省科技馆:山东省济南市南门大街1号 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经十一路14号 趵突泉:济南市趵突泉南路1号 波罗峪休闲度假区:济南仲宫镇东泉泸村东二公里 华阳宫: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华阳宫 锦云川乐园:济南市历城仲 ...

  • 观水牌苹果的促销策略研究
  • 青岛农业大学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指导教师: 观水牌苹果的促销策略研究 姜雪 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2012级1班 20125510 王玲玲 二O一六年六月十日 目 录 摘要 ................................. ...

  • 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 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作者:刘翠霞 来源:<新学术论丛>2013年第03期 十年九旱.资源性缺水.发展型缺水是我省的基本省情.惟一的客水来源黄河近年来也频繁断流,来水量趋减.据统计,现阶段全省一般年份缺水98亿m3,干旱年份达179亿m3.90年代初以来,我省每年因旱造成的 ...

  • 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 山区绿化作为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体现我市后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对我市的山区绿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 山区绿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烟台市后花园.胶东半岛最大的 ...

  • 栖霞收费站简介
  • 栖霞站简介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是中国首座三跨吊悬索桥,被誉为"中国的金门大桥",是江苏省境内开工建设的第八座长江大桥,是国内跨境最大的双塔三跨悬索桥,在同类桥型中居世界第三,是南京绕城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和重要组成部分,于2012年12月24日正式通车.全线共设栖霞(接栖霞大道).麒 ...

  • 栖霞镇关于贯彻落实"民主法治14条"的实施意见
  • 栖霞委发„2012‟15号 中共栖霞镇委员会 栖霞镇人民政府 栖霞镇关于贯彻落实"民主法治14条"的实 施意见的通知 各村(居)两委.镇属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领会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委会会议精神,统一思想,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民主法治14条",切实维护好人民群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