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重点整理

第一章

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产生的途径:

1、由旧的高利贷的银行转变而来;

2、新兴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

(补充:早期银行业是现代银行业的原始阶段。他们的生存基础还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生

产方式,放款也仅限于贵族和政府,有高利贷的性质。

1. 早期银行业的产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专业的货币商表现出银行萌芽的最初职能——货币的兑换和款项的划拨。

现代银行本质特征的出现——当商人们发现多个存款人不会同时支取存款,因此他们的

贷款已经不仅限于现实中的货币,而有一部分变成了商业信用。

2.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二、商业银行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

象,能够进行信用创造,提供日趋多样化、综合性金融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

《中国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三、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自有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

化;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①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

②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

③商业银行责任特殊;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既有别于国家的中央银行,又有别于

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住房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商业银行的作用:

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

能。这一职能是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

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

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多层次的调节作用:一,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

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二,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能带来货币收入的投

资,扩大社会资本总量,加速经济增长;三,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

本 。

2、支付中介: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

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

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支付中介的发展有赖于信用中介的

职能)

3、信用创造: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

上产生的。(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4、金融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经济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加复杂,各金融中介机构之

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们对财富的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拓

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如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及国际业务等,并在商业银行经

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也就有了“金融百货公司”的称呼。

五、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即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1、单元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它的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

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这种银行制度在美国非常普遍

⑴优点:限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有利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协调;独立

性和自主性较大,经营灵活;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的监管

⑵缺点: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横向发展的趋势不协调;业务集中于某一地

区或者某一行业,不利于分散风险;规模较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

效益。

2、分行制 :

⑴特点: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所有

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

源于英国,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分行制度。分行制按总行的职能不同,又以进一步划分为

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

⑵优点: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且放款分散,

风险分散,有利于保障银行的安全性;银行规模较大,易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银行总数较少,便于宏观经济管理

⑶缺点:容易形成垄断,降低经济效率;内部层次复杂,管理困难

3、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

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

策,统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这种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在美国最为流行。 银

行持股公司使得银行更便利地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并通过关联交易获得税收上的好处,也

能够规避政府对跨州经营银行业务的限制。

六、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

1、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各委员会

2、执行机构:行长以及行长领导的各委员会、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

3、监督机构:监事会

七、 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

1. 蓄者利益:储户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倒闭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非常严重。

2. 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货币供给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 银行的综合化发展使其与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有利于对金融危机

的防范

七、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监管原则:CAMEL原则(Capital, Asset, Management, Earning, Liquidity清偿能

力)

监管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

3、银行的清偿能力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

5、贷款的集中程度

八、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给存

款保险机构,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生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

内代为支付。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增强了社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同时也刺激了商业银行进行高风险的投

资。

第二章

一、商业银行资本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资本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它是一家

银行已经持有的或必须持有的余额,目的在于防范头寸价值减少或者商业损失等

风险,从而保护存款者和一般债权人不受损失。

资本的本质特征是可以自由支配并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损失。

二、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关键作用:吸收以外损失和消除银行的不稳定因素。

1、”缓冲器”:可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经营,以使银行的管

理者能有一定的时间解决存在的问题,为避免银行破产提供了余地。

2、为银行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

3、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了银行的实力。

4、为银行的扩张,新业务和新计划的开拓提供资金。

5、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三、银行资本的构成(我国商业银行)

1、核心资本:

(1)实收资本(或股本):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

业银行的资本。

(2)公开储备。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

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

- 资本公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银行实

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出资。

包括资本溢价、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和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外币资

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和其他资本公积。

- 盈余公积:银行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法定公益金。

- 未分配利润:商业银行以前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 少数股权:在合并报表时,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非全资子公司中的少数股权,

是指子公司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中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归属于母银行的部

分。

2、附属资本:

(1)未公开储备。指虽未公开,但已反映在损益表上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

受的储备。

(2)重估储备:商业银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

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为重估储备。

(3)一般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

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优先股:商业银行发行的、给予投资者在收益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等方面优先权

利的股票。

(4)可转换债券:商业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条件

可以转换成商业银行普通股的债券。

计入附属资本的可转换债券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债券持有人对银行的索偿权位于存款人及其他普通债权人之后,并不以银行的资产为抵押

或质押;

②债券不可由持有者主动回售;未经银监会事先同意,发行人不准赎回。

(5)长期次级债务:是指原始期限最少在五年以上的次级债务。经银监会认可,

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的、无担保的、不以银行资产为抵押或质押的长期次级债务

工具可列入附属资本,在距到期日前最后五年,其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每年累

计折扣20%。

四、资本充足性以及相关规定:

银行的资本充足性主要是指银行资本的数量足以吸收可能发生的非预期损失,使

银行在遭遇风险损失时不致破产。

相关规定:银行持有的资本应保持适度。持有过多的资本会导致股票价格不必要的下降,增

加了被收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持有过少的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等。

适度资本水平的基本要求包括:

1、与银行的经营规模相匹配

2、与信用评级机构认定的信用等级相一致

3、能够覆盖银行的全部风险

4、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的最低要求

5、资本构成较合理

五、资本充足率公式: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2.5

倍操作风险

(扣除项包括:①商誉②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③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

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

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

率不得低于4%。)

六、《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分类:

《巴塞尔协议》把银行资本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核心资本,也称一级资本,它主要由股本和从税后留利中提取的公共

储备所组成,这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部分为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它主要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

呆帐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务所组成。

七、《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精神:

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支柱:

1. 最低资本要求:如何计算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总的最低资本要求。

2. 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3. 市场纪律

七、 银行资本的规模

1. 账面资本(GAAP)

2. 管理资本(RAP)

3. 市场价值资本(MVC):每股股票的现期市场价格*发行但并未偿付的股票数

七、银行资本的内部融资:

未分配利润是银行资本内部融资的重要来源

优点:发行成本低、不会使股东的控制权削弱

缺点:⑴受当局对银行适度资本金规模的控制;

⑵受银行所能获得的净利润规模的影响;

⑶受银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八、银行资本的外部融资:

1、发行普通股:

2、发行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固定股息率的优先股、浮动股息率的优先股

3、发行资本性工具(中长期债券):资本票据、资本证券、可转换债券、浮动利

率长期债券、选择性利率指数

4、出售资产与租赁设备

5、股票与债券的互换

九、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违约的潜在可能性、信用下降

2、利率风险: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

3、汇率风险:汇率的波动

4、经营风险: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性

5、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所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不能满足支付

的需要,从而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是其他各类风险长期隐藏和积累的结果。

保持一定规模的银行资本是规避风险的策略之一。

第三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及管理

一、银行负债的概念

商业银行的负债作为银行的债务,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银

行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劳务去偿付。

二、银行负债的分类:

1、广义的负债是指除银行自有资本以外的一切资金来源,包括混合资本工具和

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的内容;

2、狭义负债则指银行存款、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债务,由存款负债、借入负

债和结算中的负债构成。

三、 存款的定价

1. 成本加利润存款定价法

2. 存款的边际成本定价法

三、非存款负债的构成:

非存款性负债指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1、短期负债:①向中央银行借款。②同业借款:包括同业拆借、转贴现借款、转抵押借款。

③回购协议。④发行短期金融债券。⑤欧洲货币市场借款。⑥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

2、长期负债: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般采用金融债券的方式。金融债券有资本

性债券、一般性债券和国际金融债券。

四、短期借入负债的经营策略:

1、选择恰当时机:

① 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在一定时期的资产结构及变动趋势,来确定是否

利用和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短期负债。

② 其次,根据一定时期金融市场的状况来选择时机,在市场利率较低时适当多

借入一些资金;反之,则少借或不借 。

③ 再次,要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控制短期借入负债的程度。当中央银

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时,短期借入负债的成本相对较小,此时可以适当的

2、确定合理的结构:

从成本方面看,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多利用一些低息借款,少利用高息借款,

从而降低负债成本。如果预期高收益的低息借款难以取得,可以适当借入一些高

息负债。

比较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借款利率,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借款较国内便宜,就应当

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反之,则应减少它的比重,增加国内借款。

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看,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此时应

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比重;反之,则可适当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比重。

3、控制适当规:

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的流动性、盈利性目标来安排短期借入负债的规模。在

借入负债时,应权衡借入负债和吸收存款的成本,如果利用短期借款付出的代价

高于从中获得的利润,则不应继续增加借款规模,而应通过调整资产结构的办法

来保持流动性,或者通过进一步挖掘存款潜力的办法扩大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以确定一个适度的短期借入负债的规模。

五、金融债券与存款相比—特点:

1、筹资的目的不同。吸收存款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的总量,

而发行金融债券则着眼于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和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

2、筹资机制不同。吸收存款是经常性的、无限制的,而金融债券的发行则是集

中的、有限额的;吸收存款属于买方市场,存款的多少取决于客户的意愿,而发

行金融债券的主动权则掌握在银行手中,就这一点而言,它属于卖方市场。

3、所吸收资金的稳定性不同。金融债券有明确的偿还期限,一般不能提前还本

付息,资金的稳定程度高;而存款的期限则有弹性,资金稳定程度相对要低一些。

4、资金的流动性程度不同。除特定的可转让存单外,一般存款的信用关系固定

在银行和存户之间,不能转让;而金融债券一般不记名,有广泛的二级市场可以

流通转让,因而较存款具有更强的流动性。

5、筹资的效率不同。由于金融债券的利率一般要高于同期存款的利率,对客户

的吸引力较强,因而其筹资效率在通常情况下要高于存款。

六、发行金融债券与存款相比--意义 :

1、首先,金融债券突破了银行原有存贷关系的束缚,筹资范围广,不受银行所

在地区资金状况的限制,也不受银行自身网点和人员数量的束缚。

2、其次,债券的高利率和流动性相结合,有利于银行提高筹资的数量和速度;

同时,发行债券所筹的资金不用缴纳法定准备金,这也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的利

用率。

3、最后,银行能较好地实现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保持对称,从而成为

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

七、金融债券与存款相比--局限性:

1、金融债券发行的利率、期限都受到管理当局有关规定的严格限制,银行筹资

的自主性不强。

2、金融债券除利率较高外,还要承担相应的发行费用,筹资成本较高,受银行

成本负担能力的制约。

3、债券的流动性受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和完善的发展中

国家,金融债券种类少,发行数量也远远小于发达国家。

八、金融债券的分类

1、资本性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为了弥补资本金的不足而发行的资本性债券,是一种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

的债券,这种债券在《巴塞尔协议》中被统称为附属资本或次级长期债务。它对银行收益和

资产分配的优先权,也同样是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在银行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

而在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前。

2、一般性金融债券

①按照债券是否有担保,可分为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

②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③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率金融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

④附息金融债券和一次性还本付息金融债券

3、国际金融债券

①外国金融债券。

②欧洲金融债券。

③平行金融债券。

7、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管理(见书76页成本概念及成本分析方法)

第四章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库存现金的主要作用是

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取现金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从经营的角度讲,库存现金不宜太

多。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就是保持适度的规模。

2、在中央银行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即准备金存款。由

两部分构成,一是法定准备金存款,二是超额准备金存款。

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调节信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得动用。缴存法定比

率的准备金具有强制性。

所谓超额准备金有两种含义:广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

备金以后的余额,即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狭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在准备金存款账户中,超过

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

3、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

存款。在其它银行保持存款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

由于存放同业的存款属于活期存款的性质,可以随时支用,因此可以视同银行的现金资产。

4、托收中现金,是指在银行间确认转账过程中的支票金额。当个人、企业或政

府部门将其收到的支票存入银行时,不能立即调动该款项,而必须在银行经过一定时间确认

之后方可提现使用。

二、 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

1. 存款波动:超额准备金保有数量与预期存款流出量为正相关关系。

2. 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3. 其他因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同业往来情况、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变化。

二、流动性的含义: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付客户提存和满足客户贷款需求的能力。它包括资产的流

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1、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2、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合理成本及时举借债务的能力。

三、银行的流动性需求种类:

1、短期流动性需求。是一种短期现金需求,季节性因素是影响存款的变化和贷

款需求波动的主要因素。

2、长期流动性需求。是一种长期现金需求,这种需求主要由银行所服务的社区

或者产业的经济发展所决定。

3、周期流动性需求。是一种长期现金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性波

动所引发的。

4、临时流动性需求。是一种临时的现金需求,这种需求是由难以预测的不寻常

事件所引发的。

四、流动性供给:

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包括:一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储流动性,二是从金融市场上“购

买”流动性。

银行的现金资产作为资金运用的一部分,直接形成了对流动性的供给。

在现金资产中,我国商业银行习惯地将可供商业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称之为资金头寸。

商业银行的头寸概念有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和可贷头寸之分。

- 可用头寸(可用现金):扣除了法定准备金后的所有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超额准

备金、存放同业存款。

- 基础头寸: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超额准备金。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 可贷头寸:某一时间内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是形成银行盈利性资产的基

础。主要来自于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但超额准备金必须首先满足各项资金清算的需

要,只有超过银行正常周转需要限额部分的超额准备金才是可贷头寸。

五、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

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存贷变化的各种因素变动趋势的数量分析,再依据以往的经

验及自身对流动性的主观偏好,估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贷及应缴准备金变化情

况,来判断预测期内的流动性需要。

(1)影响预测期贷款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率。②企业的预期利润率。

③货币供应预期增长率。④预期优惠贷款利率。

⑤商业票据利率。⑥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2)影响预测期存款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个人收入预期增长率。②社会商品零售额的预期增长率。

③货币供应量预期增长率。④货币市场存款预期增长率。

⑤预期通货膨胀率。

通过对各种因素变动的数量分析,利用各种资料和数据,银行管理者可以依据以往的经验及

自身对流动性的偏好,估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款、贷款及应缴准备金的变化情况。

资金头寸需要量=预计贷款增加量+应缴准备金增加量-预计存款增量

资金结构法是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

银行总流动性需求包括:

(1)负债流动性需求

商业银行负债分为三类:游动性货币负债、脆弱性货币负债、稳定性货币负债

根据各类负债总额计为其保持流动性资金准备率就可以计算出流动性需求的总

量。

假设某银行为游动性负债保持95%的流动准 备,为脆弱性负债保持30%的流动性准备,为

稳定负债保持15%的流动性准备。这样该行为存款及非存款性负债保持的流动性需求量为

负债流动性需要量=0.95×(游动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0.3×(脆弱性负债-法定存款准

备金)+0.15×(稳定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

(2)贷款流动性需求:为满足客户合理的新增贷款需求

(3)银行总流动性需求 = 负债流动性需求+ 贷款流动性需求

假定对新增贷款的流动性准备为100%,其他假设不变则:

银行总流动性需要量=0.95×(游动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0.3×(脆弱性负债-法定存款准

备金)+0.15×(稳定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1.0 ×新增贷款额

3、流动性指标法

流动性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一家银行整体的流动性状况,银行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自身的流动性

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估算其流动性需求。

指标体系包括:现金指标、流动证券比率、无风险资产比率、同业拆借净值率、流动资产比

率、能力比率、游动性货币率、短期投资比率、短期投资与敏感负债比率、核心存款比率、

存款结构比率和交易性存款比率等。

六、资金头寸及其构成及层次划分:

1、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简称头寸。

2、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

时点头寸是指银行在某一时点上的可用资金。

时期头寸则是指银行在某一时期内的可用资金。

3、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和可贷头寸。

⑴基础头寸及其构成:所谓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

超额准备金之和。

⑵可用头寸及其构成:所谓可用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资金,它包

括基础头寸和银行存放同业的存款

⑶可贷头寸及其构成: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用来发放贷款和进行新的投资

的资金,它是形成银行盈利资产的基础。

八、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银行在现金资产的管理中,应当坚持总量适度原则、适时调节原则和安全保障原

则。现金资产管理的总量适度原则是指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规模上。

现金资产的适时调节原则是指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及时的调节资金短缺

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安全保障原则,银行在现金资产特别是库存现金的管理中,

必然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九、影响银行库存现金的因素:

1、现金收支规律。2、营业网点的多少。3、后勤保障的条件

4、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

5、商业银行内部管理。

十、现金调拨临界点=平均每天正常支出量×提前时间+保险库存量

保险库存量=(预计每天最大支出-平均每天正常支出)×提前时间

十一、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包括满足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和超额准备金的适度

规模控制两个方面:

(1)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

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主要是准确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需要量和及时上缴准备金。

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滞后准备金计

算法,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另一种是同步准备金计算法,它主要

适用于对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1) 滞后准备金计算法,是根据前期存款负债的余额确定本期准备金的需要量的方法。按照

这种方法,银行应根据两周前的7天作为基期,以基期的实际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准备金

持有周应持有的准备的-平均数。滞后准备金计算法:

2\6----2\12 2\13----2\19 2\20-----2\26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计算基期周 准备金保持周

如某银行在2月6日(星期四)至12日(星期三)期间的非交易性存款平均余额为50 000

万元,按照8%的存款准备金率,该行在2月20日到26日这一周中应保持的准备金平均余

额为4000万元。

2)同步准备金计算法,是指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两周为一个计算期,如从2 月4日(星期二)到2月17 日(星期一)为一

个计算期,计算在这14天中银行交易性帐户存款的日平均余额。准备金的保持期从2月6

日(星期四)开始,到2月19日(星期三)结束。在这14天中的准备金平均余额以2月4日到

17日的存款平均余额为基础计算。

按照滞后准备金计算法计算出来的准备金需要量与按照同步准备金计算法计算出来的准备

金需要量的合计,就是银行在一定时期需要交纳的全部存款准备金。

这个需要量与已交纳的存款准备金余额进行比较,如果余额不足,银行应当及时予以补足;

如果已有的准备金余额已超过了应缴准备金数,则应及时从中央银行调减准备金,增加银行

的可用头寸。

(2)超额准备金的管理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可用头寸,是银行用来进行投资、贷款、清偿债务和提取业

务周转金的准备资产。

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

1、存款波动:银行在分析存款波动对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时,重点应分析

导致存款下降的情况,因为,只有在存款下降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超额准备金需

要量的增加。

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3、其它因素

除了存贷款因素外,其它一些因素也影响到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这些

因素主要的有:1、是向中央银行借款。2、是同业往来。3、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4、是信贷资金调拨

十二、同业存款的管理

1、同业存款的目的:银行之间开展代理业务,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商业银行

在其代理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支付代理行代办业务的

手续费。

2、同业存款需要量的测算

商业银行在同业的存款余额需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⑴使用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

⑵代理行的收费标准。

⑶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

十三、 流动性需求与来源的协调管理办法

1. 转换资产: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将非现金资产迅速转换为现金来获取流动性资金。

2. 借入资金:是风险最大同时盈利最高的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借入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再贴现,再贷款,同业拆入,证券回购,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及其他负债方式。借入流动性资金使银行能够保留较少的流动性资产,而将资金更多地投入高盈利的资产项目上,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借入资金可以使银行资产规模和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使其不必通过不断转换资产的形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第五章 贷款政策与管理

一、(名解)银行贷款的含义: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融资行为。

二、银行贷款的分类:从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出发,可以对银行贷款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而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于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又都具有不同的意义。

1、按贷款期限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按期限分类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

(1)活期贷款在贷款时不确定偿还期限,可以随时由银行发出通知收回贷款,这种贷款比定期贷款灵活主动。

(2)定期贷款是指具有固定偿还期限的贷款,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项贷款;

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一年(不含一年)以上五年(含五年)以内的各项贷款;

长期贷款指期限在五年(不含五年)以上的各项贷款。

意义:一方面有利于监控贷款的流动性和资金周转状况,使银行长短期贷款保持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银行按资金偿还的长短安排贷款顺 序,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3、按贷款的方式和保障条件分类:银行贷款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抵押贷款。

(1)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发放的贷款。

(2)抵押贷款是指银行对具有一定的财产或信用作还款保证而发放的贷款。

意义:这种分类可以使银行依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保障条件和程度选择不同的贷款方式,以提高贷款的安全系数。同时,有利于借款人灵活选择筹资渠道。

5、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

(1)一次性偿还贷款: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清贷款,其利息可以分期支付,也可以在归还本金时一次性付清。

(2)分期偿还贷款:指借款人按规定的期限分次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贷款。 意义: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监测贷款到期和贷款收回情况,准确预测银行头寸的变动趋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银行考核利息率,加强对应收利息的管理。

7、按贷款的数量分类

(1)批发贷款:指银行对规模较大的借款人(如大中型企业)发放的金额较大的贷款。

(2)零售贷款:指银行对小客户和个人发放的金额较小的贷款。

意义:有利于银行根据成本、收益原则选择借款客户;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 贷款政策原则

6C原则

Character品质、

Capacity能力

Cash现金

Collateral抵押

Conditions环境

Control控制

三、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

1、关系人贷款风险控制

关系人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对银行关系人发放的贷款。

关系人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上述人员投资或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2、信贷集中风险控制

⑴信贷集中一般是指银行或银行集团向一个或一组关系密切的借款人发放的、未经特别批准的、金额超过资本金一定比例的贷款。

⑵商业银行的信贷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贷款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或一组相互关联的借款人;

②贷款的抵押品单一或具有相同的特点;

③贷款集中于某一行业或地区;

④贷款集中于某一种贷款

3、贷款授信与授权

—授信,也叫综合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法人客户或地区确定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最高信用控制限额。

 授信对象:已在商业银行发生授信业务或已向银行申办授信业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客户(金融机构、自然人除外)。

 授信原则:

统一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对授信实行统一的法人授权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统

一的授信操作规范。

分工负责: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应当明确规定授信审查人、审批人之间的权限和工

作程序,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审查、审批业务,不得故意绕开审查、

审批人。

总额控制:商业银行应当对单一客户的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

保理、担保、贷款承诺、开立信用证等各类表内外授信实行一揽子管

理,确定总体授信额度。

适时调整:应该根据各地区的金融风险和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地区和

客户的授信额度。

4、贷款定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贷款的定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银行贷款政策应当进行明确的规定。

银行贷款的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补偿性余额(回存余额)和对某些贷款收取的费用(如承担费等),因此,贷款定价已不仅仅是一个确定贷款利率的过程。

在贷款定价过程中,银行必须考虑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的期限、贷款管理费用、存款余额、还款方式、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资产收益率目标等多种因素。

七、贷款的质量评价 – 贷款分类的五级分类法

五级分类法就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为不良贷款。

八、 问题贷款的有效管理

问题贷款的有效管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早期发现;二是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

银行在发现问题贷款方面,可以有三条防线:信贷员、贷款的复核和外部检查。

九、 呆账准备金:

呆账准备金是银行收入中提取的,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一种价值准备。银行提取呆账准备金的唯一目的就是弥补评估日贷款和租赁组合中的固有损失。银行提取呆账准备金要符合两项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二是充足性原则。

呆账准备金有三种类型:一是按贷款组合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普通呆账准备金;二是根据贷款分类结果,对各类贷款按不同比例提取的专项准备金;三世按贷款组合的不同类别,如国家、行业、地区等提取的特别准备金。

第六章 企业贷款

一、银行贷款管理过程

1、机会评估:

(1)借款人。借款人是否符合银行的要求?如果是新客户,它与银行的关系是否会进一步发展。

(2)确认机会。考察借款人的战略目标和财务机构。借款人需要什么样的短期或长期信贷与信贷服务。

2、初步分析:

(1)初步概况。贷款的特殊需要是什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银行的政策、潜在的风险是否可接受。

(2)确认借款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引起借款需求,要使用多久。

3、还款来源分析:(最重要)

(1)行业和企业风险分析。在借款人所处行业中,所有竞争者面临的风险是什么、需要控制那些风险。

(2)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中的趋势说明借款人的管理能力如何,其中那些趋势将影响还款能力。

(3)现金流量分析和预测。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按约定的方式偿还贷款,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4、贷款包:

(1)总结和建议。该笔贷款的主要优点是什么?是否应该发放。

(2)贷款结构和协议。有哪些适当的贷款工具、价格、支付方式、证明文件和契约条款。

5、贷款管理(贷款稽核):

借款人的行动是否与预期一致?是什么原因引起变化?还款风险有哪些,如何保护银行的权益。

二、企业借款理由的分析

1.销售增长导致的借款:

企业销售的增长可能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但同时它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应收账款和存货也会成比例的成长。

企业的销售增长有两种类型:短期或季节性的增长(1年以内)和长期性的销售增长(1年以上)

2.营业周期减慢引起的借款:

营业周期减慢包括存货周转减慢和应收账款回收减慢:

(1)存货周转减慢可以用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存货)或存货周转期(存货/销售成本)来衡量

(2)应收账款回收减慢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净额)或应收账款回收期(应收账款净额/销售收入净额)来测量。

3.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 :

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由两种形式:一是更新固定资产而产生的借款需求; 二是固定资产扩大一起的借款需求。

4.其他原因引起的借款:

主要有:资产增长增加的支出、债务重组增加的支出、低效经营增加的支出、股息支出或者所有者提款引起的支出,以及不正常的或以外费用支出等。

三、企业贷款的定价

1、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

在对贷款进行定价时,银行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其筹集可贷资金的成本和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一个完整的贷款利率中必须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1)银行筹集足够的可贷资金的成本;

(2)银行的经营成本(工资和物质设施的成本);

(3)银行对违约风险所进行的必要补偿;

(4)每笔贷款的适当利润以保证银行的所有者获得必要的收益。因此有: 贷款利率=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预计违约风险补偿费用+银行预期的利润

2、价格领导模型:

它是以若干个大银行统一的优惠利率为基础,考虑到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后为贷款的利率。对某个特定的顾客来说,贷款利率的公式为:

贷款利率=优惠利率(包括各种成本和银行预期的利润)+加成部分=优惠利率+违约风险贴水+期限风险贴水

3、成本—收益定价法:

在银行内部还有更复杂的贷款定价系统,这就是成本—收益定价法。在成本—收益定价法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

(1)贷款产生的总收入;(2)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

(3)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为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

第九章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管理

一、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

1、获取收益:

(1)是闲置资金得到利用,增加了收入;证券投资组合可以使银行收入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保持稳定,当贷款收入下降时,证券收入可能上升。

(2)证券投资组合的收入有两种形式,及利息收入和资本利得。

资本利得是指银行购入证券后,在出手时或偿还时收到本金高于购进价格的余额。

2、管理风险:

证券投资组是银行重要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由于大部分证券的流动性较高,银行通过持有证券组合即使调整利率敏感性。同时,以证券投资来分散风险比贷款更加便利。

3、增强流动性:

一级准备——现金资产

二级储备——短期证券投资

4、管理风险资本:

银行持有的大部分证券的风险权重比较低或者甚至为零

5、税收庇护:

⑴可以享受税收的优惠;

⑵银行直接向国家(一级市场)认购的国债利息收入可用于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抵补以前年度亏损有结余的部分也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种类:

1、政府债券:①中央政府债券;②政府机构债券;③地方政府债券

2、公司债券:公司债券是公司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发行债券的公司向债券的持有人做出承诺,在指定时间,按票面金额还本付息。

⑴抵押债券,是指公司以不动产或动产做抵押而发行的债券,如果债券到期公司不能还本付息,债务人就可以依法请求拍卖抵押品,将所得收入偿还债务人。

⑵ 信用债券,是指公司仅凭其信用发行债券。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信誉卓著的公司才有资格发行这种债券。

3、股票:由于工商企业股票的风险比较大,因而大多数国家在法律上都禁止商业银投资于股票,只有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少数国家允许。

4、商业票据

5、银行承兑票据

6、回购协议

7、央行票据

8、创新的金融工具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可供选择有:国库券、国家建设债券、国家投资债券、国家特种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央行票据、回购协议和银行承兑票据。

三、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收益:

银行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体现为利息收入、再投资收入、资本利得、提供证券服务的手续费及作为证券经销商和做市商而获得的投标差价等形式。我们这里讲的证券投资收益主要是利息收入和资本收益。

证券的收益率一般可以用三种方法表示:

1、票面收益率:⑴证券票面上规定的收益率;⑵票面规定的收益额与票面面额之

间的比率;⑶预扣利息额与票面金额的比率.

2、当期收益率:当期收益率是证券票面收益额与证券现行市场价格的比率。

3、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包括当期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之和。票面收益率只考虑证券的利息收入,而未考

虑证券的资本利得(或损失);到期收益率则是考虑了票面收益、票面价格、购买价格及到期期限等因素之后得出的,更为精确和全面。

每期利息

收益率到期还本(售出价格购)入价格持券期间 购入价格到期还本(售出价格)

2

四、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种类:

1.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⑴ 系统性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是指对整个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风险。其来源

可能是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多种外部因素。系统性风险波及市场上的所有证券,所以是不可能采用投资组合法加以分散的。

⑵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存在于个别投资证券或个别类别投资证券的风险。它主要来源于

个别证券本身的独立因素,如财产风险,信用风险等。

2.内部经营风险和外部风险:

⑴ 内部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个人风险,

财产风险,经营风险和责任风险.

⑵ 外部风险是指由于社会投资环境的变化,引起证券持有人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

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五、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一般策略:

1.分散化投资法,是指商业银行不应把投资资金全部用来购买一种债券,应当购买多种类型的债券。

这样可以使银行持有的各种证券的收益和风险相互冲抵,从而获得稳定的中等程度的收益。

(1)期限分散法:在证券的期限上加以分散,将资金分别投入到各种期限的证券上。

(2)地域分散法:银行不只购买某一地区发行的证券而是购买各地发行的证券,使银行能够避免由于某一地区经济衰退而给投资业务造成重大的损失。

(3)类型分散法: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不是集中于某一种证券而是由各种类型证券构成。

(4)发行者分散: 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证券的债务人要多种多样,而不能集中于某一个债务人发行的债券。

(5)梯形分散法:指在证券的期限上加以分散,将资金分别投入到各种期限的证券上。在利率变化时,各种证券的价格变化方向不一致,从而可以抵消价格的变化,使资金不致遭受损失。

2.期限分离法:与分散化投资法相反,指将全部资金投放在一种期限的证券上。 ⑴短期投资战略;⑵长期投资战略;⑶杠铃投资战略。

3.灵活调整法(操纵收益曲线法)

4.证券调换法,是指当市场处于暂时性不均衡而使不同证券产生相对的收益方面的优势时,用相对劣势的证券调换相对优势的证券可以套取无风险的收益。

调换的主要方法:价格调换,收益率调换,市场内部差额调换 ,利率预期调换,减税调换.

第十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一、 利率风险的类型

1. 重新定价风险(期限错配风险):源自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期限(就浮动利率而言)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

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

2. 收益率曲线风险(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

3. 基准风险(利率定价基础风险):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其因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4. 期权性风险:源自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银行的期权。

二、 持续期缺口管理的局限性

1. 用持续期缺口预测银行净值变动要求资产和负债利率与市场利率是同幅度变动的,而这一前提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2. 商业银行某些资产和负债项目,诸如活期存款、储蓄存款的持续期计算较为困难。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一、中间业务的含义:

1、在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商业银行业务中,与我国中间业务概念相对应对是表外业务。 2、2001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规定,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二、中间业务的特点:中间业务的开展主要以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为基础,接受客户的委托,服务于客户的金融和信息咨询需要。具有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获取收入,风险低的特点。 在实践中常表现为以下特点:

1、表外性。

2、多样性:

①从生成条件看——支付中介、信用中介和银行的信誉与技术经济条件;

②从功能看——结算性、管理性、担保性、融资性;

③从扮演的身份看——代理性、委托性和自营性 。

3、风险差异性:以中间人身份为客户办理委托事项,通常不存在风险或有业务存在风险。

三、中间业务的种类:

1、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广义和狭义概念的区别,按照是否构成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两类:

(1)或有债权/债务类表外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业务。这种表外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担保和金融衍生工具。

(2)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风险。

2、从产品定价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按照风险大小和是否含有期权期货性质将中间业务分为三大类:

(1)无风险/低风险类中间业务;

(2)不含期权期货性质风险类中间业务;

(3)含期权期货性质风险类中间业务。


相关文章

  • 投资银行学重点整理
  • 投资银行学重点整理 (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简答.论述.案例) 第一类: 根据规模大小,高盛公司属于什么类型的投行? 特大型投行 (国外投资银行的分类 1.特大型 2.大型 3.次大型) 反向收购的手段有哪些? 1.场外收购或称非流通股协议转让. 2.二级市场收购 保荐人制度在我国什么时 ...

  •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 附件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小企业风险分类方法‣(银监发„2007‟63号).•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七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粤农信联发„2013‟7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农 ...

  • 银行公司业务部各岗位职责
  • 银行公司业务部各岗位职责 1.主持全部的日常工作,负责制订全处的月度.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 分管市行级目标客户.重大项目营销.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 3. 组织制订并实施公司业务制度.规定和办法. 4.负责全行公司类业务计划指标的分解.下达和考核.负责执行和完成年度计划.执行和完成所分管 ...

  • 20**年银行高管个人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对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按照法规在一定时间(立法会议或者上级开会期间和工作任期之后)进行,要从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下面是CNrencai网小编整理的2015银行高管个人述职报告,欢迎阅读. 范文1: 2 ...

  • 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实施意见
  • 全市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 实 施 意 见   为贯彻落实《三门峡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建设厅《全省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对建设领域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推动全市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

  • 全市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实施意见
  •   为贯彻落实《XX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建设厅《全省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对建设领域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推动全市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工作目标:通过对 ...

  • 20**年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考试历年考试技巧重点
  • 1.以下内容符合会计核算"十六项基本规定"的是( ). A.凭证合法,传递及时:B.他行票据,收妥低用:C.内外账务,定期核对:D.会计档案,完整无损:E.账账.账表.内外账务 2.贷款可用于:( A ) A.承付应付账款 B.支付职工工资 C.上缴税收 D.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 ...

  • 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分析
  • 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分析 按照R. N. Anthory的三级管理模型理论及一些成功的跨国银行的经验,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呈"金字塔型"结构(见图1)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塔底-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 System ...

  •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 2007 年 第 12 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决定>已经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5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 席 刘明康 二○○七年七月三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 ...

  • 商业银行论文
  • 伴随着发达国家银行功能的变化,互联网的技术也在被广泛的使用,对经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关个人金融存款业务的发展总结有如下的内容[8]: 第一,看服务方式的电子化.在过去,个人的业务发展的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数采取了柜台进行经营服务的模式.伴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十分迅速的变动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