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冲刺讲义(二)

十六、杜甫

1 诗歌题材与体裁

1.1 纪实性古体

“诗史”的内涵:

一,具有史的认识价值。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里都有反映。——“以韵语记时事”(杨慎《升庵诗话》)

二,对于时代的反映,是通过真实的细节,提供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

三,在画面中寄托浓厚的感情。把个人抒情与社会时事结合起来,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整个民族的命运。

1.2 抒情性近体

1.2.1开拓律诗的表现范围:身世之叹与忧时悯民;咏史;议论时事

1.2.2 律诗体制风格的创造性成就:律对精工而流畅自如;意境创造;组律;拗体。

2、杜诗风格 风格多样化(“集古今之大成”)

2.1 沉郁顿挫

2.2 萧散婉丽

2006年论述:杜诗集大成的特点

2009年论述:杜甫《秋兴八首》之一赏析

李杜比较

风格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严羽《沧浪诗话》

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抒情方式

青莲能虚,工部能实。——袁宏道《答梅客生开府》

体裁擅长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诗薮•内编》卷四

十七、中唐古文运动

1,什么是“古文运动”。

中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提倡,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影响也逐步扩大。改革的针对性,是骈体文。所谓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内容上,要求明经载道,要求散文发挥政教作用;二是,从形式上,由骈体转向散体。韩愈的追随者,有李翱、皇甫湜等人,唐宪宗元和时期,又得到柳宗元的支持。总之,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称为“古文运动”。

2,理论主张

2.1文以明道

2.2革新文体:重道也重文;复古而能变古

2.3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

韩愈

1议论文。感情激烈,笔力雄健,大气磅礴。

2杂文。自由随意。

3序文、祭文。强烈的抒情色彩。

4传记碑志。状物叙事、人物刻画有突出成就。

2005年简答:苏轼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如何理解?

十八、唐传奇

1 名称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传奇”这个名称,可能起于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后来成为这一类小说的统称。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唐有传奇,宋有戏曲诨词小说,金有院本杂剧。他把传奇和小说、戏曲、院本、杂剧等名称并列,可见是把“传奇”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

2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2.1小说观念:有意为小说。魏晋志怪小说,旨在证明“神道之不诬”(干宝《搜神记》);志人小说,重在记述事实。

2.2“意想”:虚构想像。包括虚构想像、情节曲折、人物刻画和语言文采等方面。

2.3“叙述宛转”:情节完整、曲折、精细。

2.4人物刻画:首先是能刻画出人物的个性,其次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3.5文采华艳。叙述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善于用诗化的语言渲染情境。 以上所说,也就是唐传奇与魏晋小说的区别。

十九、柳永

1 、体式:慢词。在词的体式上,大力创作慢词。一人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 内容:世俗女性生活和情感;都市生活;自我抒情。在词的题材上,抒写羁旅行役之感,抒情个性化。

3、语言(审美趣味):通俗化。在审美趣味上,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充分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4、手法:铺叙与白描。在表现手法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5、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十、欧阳修散文

1 内容——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现实针对性。历史与人生的哲思。

2 抒情性——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议论文:深刻见解与感情色彩之融汇。

“记”:重在抒情。

3 文风

4 文体创新——对骈体文的改造

创造了文赋——对前代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

革新了四六体——散体单行;少用典故,不求对偶。

5 语言——简洁流畅,平易自然

2006年简答:欧阳修散文艺术成就

二十一、苏轼

1 思想性格

三教合一的思想:儒道禅合一,儒学为根本,浸染佛道

乐观旷达的态度:坚毅、超然、平常心

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

2 苏轼文

一、文学主张:文道并重 文章艺术有独立价值;道泛指事物的规律

二、散文风格:自然——庄子 雄放——孟子和纵横家

三、散文创作——宋代散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议论文:史论、政论;杂说、书札、序跋。

叙事记游:叙事、抒情、说理结合。

赋:骈散并用,情景兼备,主客问答。

3 苏轼诗——北宋诗坛第一大家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书吴道子画后》)

诗歌成就:全面性/兼容性

1、思想、情调

批判精神;哲理情思;雅致与风趣

2、艺术成就

2.1题材广泛

政治诗——现实感/历史感

写景诗——理趣(新意妙理,宋诗特点的集中体现)

理趣的形成: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人生感受—转化为—理性反思;艺术意象—表达出—诗中哲理

抒情诗——冷静、旷达

2.2 技巧——化境

比喻;用典;对仗

2.3 风格

兼收并蓄,刚柔相济。

3 苏轼词——词的革新家

1、词学观

1.1 文体观念:诗词一体

1.2 创作论: 强调词体创作的个性化。

2、创作成就

2.1 开拓题材——扩大词境

怀古;记游;悼亡。——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

增强自我抒情性。豪情;哲理。

山水田园

2.2 风格创变:婉约——豪放

婉约柔美;豪迈奔放:《水调歌头》。

2.3 以诗为词(推进词律)

标题和小序——便于交待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丰富审美内涵。

偶尔不协音律——打破音律形式,把词从音乐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2007年简答:陈师道《后山诗话》 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

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苏轼的影响:人生与审美

影响后世的两种范式:人生态度、审美态度

二十二、江西诗派

1 江西诗派

时间背景:北宋末南宋初,江西

内容特色:一祖:取法杜甫的用典和格律

代表人物: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影响/意义:苏黄之后,宋诗的又一重要环节。一方面,它对于提高诗歌艺术性有一定贡献;另一方面,它也难免走上轻内容,重形式的道路。

2008年名词解释:江西诗派

2005年名词解释:江西诗派

2 黄庭坚

1 诗歌题材:文人趣味

2 艺术个性

对艺术个性的自觉追求;章法;修辞;声律。

山谷体/黄庭坚体:北宋黄庭坚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蹊径整个诗歌创作贯穿了求新求变的精神,创作了“生新廉旱”的艺术风貌。具体表现包括,诗歌章法回旋曲折,决不平铺直叙,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声律奇峭等几方面。黄诗风格鲜明,自成一体,在当时就被称为“山谷体”。

二十三、辛弃疾

1 词境的开拓

失路英雄的形象——对传统形象的开拓。辛以前出现了三种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红粉佳人,失意文士,苦闷志士。辛词增加了英雄形象。失意佳人的形象——对传统形象的沿革。失意佳人的形象是前三种形象(红粉佳人,失意文士,苦闷志士)的有机融合。

2 艺术成就

2.1意象的转换

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妓馆,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辛词意象特色:军事意象

意义:力度美、崇高美

2.2 以文为词和用典(经、史)“掉书袋”

2.3 多样的风格:刚柔、庄谐(刚柔相济、亦庄亦谐)

主导风格:

雄: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劲

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

辛派词人

二十四、关汉卿《窦娥冤》

1 《窦娥冤》的故事来源:东海孝妇

历史+现实——虚实相生

前代的故事传说,当代的切实感受。

2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剧本的结构:一本四折加楔子

剧本的音乐:一人主唱,以宫调作为演奏形式

剧本的角色:末、旦、净、杂

3 《窦娥冤》的思想内容

窦娥的悲剧性格:孝顺、贞节与抗争统一

窦娥的反抗精神:

斥天责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三桩奇愿:雪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结尾的局限性:

首先,鬼魂代为诉冤——鬼戏的一种,将现实的无奈托与浪漫

其次,父亲为之平凡——公案戏的特例,较包公形象有局限

4.《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第一, 窦娥形象:剧中人物形象生动。窦娥形象,是“孝女”和“节妇”的典型,刚开始逆来顺受,后来含冤受屈,最后终于感动了天地。

第二, 本色行当:戏剧语言富有个性。语言曲尽人意,字字本色即不同人物,雅俗适宜。本色行当标志着杂剧(代言体叙述文学)的成熟:戏剧语言的性格化,汇聚多种语言之长。(谚语、俚俗语言、成语、口语——适应各阶层观众的口味)

第三, 场上之曲:文本有鲜明的剧场性。首先,注意尽快“入戏”,吸引观众;其次,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有张有弛;再次,善于设置悬念。

二十五、王实甫《西厢记》

一、 《西厢记》体制题旨的创新

1. 体制的创新

在结构上,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一个楔子,《西厢记》五本四折五个楔子;

在音乐上,元杂剧一般一人主唱,《西厢记》末与旦轮番主场;

王实甫在创作《西厢记》时,突破了杂剧的规矩,吸取和借鉴过院本、南戏的演出形式。体制上的创新,丰富了艺术表现能力,为更细腻的塑造人物性格,更完美的安排戏剧冲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 题旨的创新

在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的题旨是合礼即“非礼不可入”;

到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题旨是报德即“报德难从礼”;

而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的主旨是有情即“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二、《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一, 人物形象生动典型。崔莺莺是聪明美丽,追求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矜持矛盾的相国千金;张生是有文才、重情义,对爱情热烈真挚、执着专一的青年书生;红娘是机智聪明,热情泼辣,有正义感的相府丫环;老妇人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第二, 戏剧结构庞大完整。《西厢记》篇幅庞大,在体制上,对元杂剧体制有重大突破,用连本戏的形式完成了五本二十折的大戏;《西厢记》结构严整,虽然折数较多,但是浑然

一体,关目(指戏剧中的主要情节,如惊艳、赖婚、拷红)清晰。

第三, 戏剧语言清新即个性化的语言:同是男性,张生的语言显得文雅,惠明则粗豪;同时女性,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红娘则泼辣;戏剧语言典雅即诗化的语言:王实甫在唱词部分大量置入唐诗宋词的意象,叠词缠绵,用典含蓄,使人读来诗意盎然,满口生香,因此,《西厢记》也被誉为诗剧。林黛玉称赞《西厢记》“词句警人,满口余香”

三、《西厢记》的影响

1.积极:

刊行、上演——传播广泛 禁毁——从反面证明其影响巨大

2.消极:大团圆结局的消极影响

明末清初大量才子佳人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公式:

私定终身后花园,多情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千篇一律,不近情理

2008年简答:试析《西厢记》戏剧结构特点。

二十六、《三国志通俗演义》

一、《三国志演义》的主题思想

1.众说纷纭

2.基本主旨

统观全书:儒家 p27

具体而言:仁政——仁君、贤相、义士 型的理想人格追求

3.关于“拥刘反曹”

刘备:既是“汉氏宗亲”,又能“仁德及人”

曹操:历史上的“英雄”,小说中的“奸雄”

二、《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第一, 人物形象特征化(类型化)。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和稳定,有点像戏曲中程式化、脸谱化的表现,容易给读者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象。如义绝的关羽,智绝的诸葛亮和奸绝的曹操。在手法上,采用了出场定型,反复皴染,细节突出对比烘托等手法。这使人物呈现出一种单纯、崇高的美,但也容易夸大失真,把人物简单化,平面化。

第二, 在结构上,小说分为四大段落:汉末大乱(1~34回);刘备崛起,三国鼎立(35~73回);三国争斗(74~105回);司马氏崛起和晋的统一(106~120回)。五条线索:以汉亡为引线,以晋国一统天下为终局,中间的主线是魏、蜀、吴三方的兴衰,首尾呼应,由合到分再合,这样的艺术构思,使全书结构宏伟严整,看来头绪纷繁,却又脉络分明。

第三, 在故事情节方面,“七分事实,三分虚构”,采用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生活的真实加上艺术的虚构,造成了艺术的真实。虚构的方法有:移花接木即有史实,但由甲到乙,如草船借箭由孙权挪到了诸葛亮身上,斩华雄由孙坚挪到了关羽身上,怒鞭督邮由刘备挪到了张飞等等。添枝加叶即有史实,但由小到大,如三顾茅庐在史实中只有几句话,但作品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这一事件,关羽与曹操的约法三章也是如此。无中生有即无史实,但由无到有,如桃园三结义,诸葛亮之死等 。虚构使历史事件更集中更合理,人物性格也更突出更丰满。对战争的描写,一方面把战争与智斗结合,如七擒孟获,以攻心为上;六出祁山,与司马懿斗智;赤壁之战更是战争谋略的精彩体现。另一方面把战争与人物结合,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赤壁之战,曹操败给吴蜀,彝陵之战,刘备败给陆逊,胜者与败者相互转化,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力:时间长,次数多(上百个战斗场面),形式多样(或鸟瞰全局、或特写片断、或江上水

战、或路上车攻、或强攻、或智取)

智:战略决策与战术的运用

美:洋溢着诗情画意。赤壁之战中大写与鲁肃乘雾联舟,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战争有张有弛,有节奏感。

第四,在小说语言方面,由于继承了属于文言系统的史书语言和属于白话系统的讲史语言,它的语言文白相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但是半文半白,不够流畅这也是受到了历史题材限制和小说发展进程限制的缘故。

三、《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1.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繁荣

2.社会:社会文化的广泛影响

国内:历史教科书/军事著作/谋略启示

海外:广泛传播

二十七、《水浒传》

一、《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1.农民起义的颂歌

1.1歌颂农民起义:发生的过程,发生的根源 (乱自上作、奸逼民反),失败的原因

1.2 歌颂“大逆不道”而屡遭禁毁:歌颂了英雄、智慧和真诚

2.“忠义”的悲歌

2.1忠义思想:《忠义水浒传》、“忠义堂”、以“忠义”思想塑造宋江

2.2 忠——忠君报国: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受招安;

2.3 义——报国卫民:打抱不平、公而忘私

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

二、《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首先,在人物形象方面,《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这些众多的英雄之所以写得性格鲜明,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多层次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对同一人进行多侧面的描写,避免了人物的单一性,突出了立体感。比如写李逵莽撞,有时候也写他真率,写他蛮横;写鲁智深粗豪,有时候又写他的机智,写他的精细;宋江是反抗性与妥协性的矛盾统一体。其次,常常故意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以犯中求避,在对比中突出人物个性特征。比如写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前者写出了武松的胆大细心与英雄气概,但也是他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是个人意识所致的行为,而李逵杀虎的行为则是失去母亲的愤怒所激起的;同写杀嫂,武松杀潘金莲是为兄报仇,而石秀杀潘巧云更多的是为洗清自己的清白;江州劫法场救宋江后,又写大名府劫法场救卢俊义。此外,小说还常常借助环境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这在刻画林冲性格变化时尤为突出,如“那雪正下得紧”一句,不仅写出了风雪之大,而且也隐含了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

2007年论述:《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的异同

其次,在情节结构上,《水浒传》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以人为单元,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一批批英雄人物串连起来,形成连环列传体,环环相扣;下半部以事为顺序,以报效朝廷为主干,将故事贯穿始终。

再次,在小说语言上,《水浒传》属于白话语体,运用了大量市井口语,充满江湖气息。同时,又以描写好汉为主,因此语言泼辣粗犷,显出雄壮之美,生动活泼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如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时,林冲为了家小只得委曲求全,鲁智深却说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生动地写出了鲁智

深赤条条无牵挂,义肝侠胆,一无顾忌。

三、《水浒传》的影响

1.文学影响

1.1地位:奠定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1.2 题材渊数

1.3 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2.社会影响

积极:批判社会黑暗 消极:忠义思想和招安

3.海外流传

二十八《西游记》

一、《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1.劝学、谈禅、讲道 有意义,而且严肃

2.玩世不恭之意——游戏之作 无意义,而且很滑稽

3.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有意义,而且很滑稽

4. 双重主题(《西游记》的故事情节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4.1 大闹天宫(1-7回) 对传统势力的反抗

4.2 西天取经(13-尾) 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

2006年论述:以“游戏中暗含密谛”为切入点论《西游记》审美特征。

二、《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浪漫色彩——丰富的想象

1.1 奇境:天庭佛界地府龙宫/山野丛林洞穴魔窟

1.2 奇事:突破时空 超越生死

1.3 奇人:色彩——五颜六色 动物——千姿百态

2、三位一体的人物形象

2.1 物性 动物——外形——生物性

2.2 神性 神怪——神通——传奇性

2.3 人性 人——性格——社会性

首先,物性。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孙悟空,长着一幅毛脸雷公嘴的猴相,具有机敏、乖巧、好动等习性。他虽千变万化,往往还要露出“红屁股”或“有尾巴”的真相。

其次,神性。所谓“神性”,是指这些动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如孙悟空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

再次,人性。所谓“人性”,是指作者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如孙悟空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既具有英雄的本色,又具有凡人的弱点。他甚至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遵守“男不与女斗的规则”等等,都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的印记。

3、勾连式的结构

线性结构:勾连贯穿

勾连:类似短篇小说的连缀组合 贯穿: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

4、个性化的语言

趣味性:游戏笔墨中含有深意——刻画性格、讽刺世态

形象性:——个性鲜明,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如:偷人参果)

二十九、《金瓶梅》

一、《金瓶梅》的思想内容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主要内容:金兴(1-9) 瓶盛(10-79) 梅衰(80-100)

基本思想:着意暴露 哀书——淫书

二、《金瓶梅》的艺术成就——白话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第一,题材转变。由朝代兴衰,英雄争霸等大事转到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人物由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仙鬼怪转到生活中的平凡人物。

第二,立意转变。《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总的立意在歌颂,热情歌颂了一些明君贤臣和英雄豪杰,直接宣扬了某种理想和精神。《金瓶梅》则着意在暴露,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恶丑。

第三,重心转移。重心由叙述故事到描写人物。小说中的故事从传奇趋向平凡;节奏放慢,在相对稳定的时空环境和叙事角度中精雕细刻一些人物的心理和细节。

第四,结构转变。由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以往的长篇小说,往往是用一条线将一个个故事贯穿而成,每一个故事又大多是以时间为序纵向直线推进,且有相对的独立性。《金瓶梅》从复杂的生活出发,每一个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常将时间顺序打破,做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这样,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结构。

第五,语言转变。从文言到白话。《三国演义》还是半文半白,《水浒传》、《西游记》语言通俗化、个性化,但基本上还是一种经过加工的说书体语言,《金瓶梅》在口语化,俚语化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三、《金瓶梅》的影响

为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世情小说两大流派:

一派以《红楼梦》为代表——以婚恋故事的家庭生活为题材

一派以《儒林外史》为代表——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讽刺笔法暴露社会黑暗

章回小说成熟的标志(表现)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 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这主要表现在:

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创作;

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

表现题材从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关注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贫民百姓;

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

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三十、汤显祖

一、 临川四梦

明代著名传奇作家汤显祖的作品

创作了《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杰作,因为作品都写到梦境,汤显祖又是江西临川人,故称作“临川四梦”。

作者自称: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

汤显祖作为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其“临川四梦”达到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

2005年名词解释:临川四梦

二、 人生“至情”论

宏观: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程度: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途径: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四、《牡丹亭》

1.题材渊源

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

汤显祖的传奇剧:提升了原白话小说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2. 思想内容

2.1 主要情节

爱情故事:传奇十部九相思

鸟——人——春情——现实——梦——醒——死——生

三十一、《儒林外史》

一、《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18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它以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题材,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命意在批判科举。

科举扭曲的社会和文人

科举产生的所谓“名士”

探求理想文士

二、《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艺术

“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第一回“楔子”——铺陈大义,隐括全文。

最后一回“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

主体:

1(2-30回)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2(31-46回)理想文士的探求。

3(47-55回)社会风气恶劣,呼唤未来。

(二)叙事艺术

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社会风俗画

1、淡化故事情节,尊重客观再现

2、人物性格摆脱了类型化而富有个性

3、人物性格的非固定性,即发展变化

4、自然景物描写舍弃骈俪化的韵语,运用口语化的散文

5、改变传统小说说书人的述评模式,采取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

(三)讽刺艺术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1、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的人事的矛盾

2、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委婉而又锋利的讽刺

3、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

三十二《红楼梦》

一、《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1.悲剧主题

《红楼梦》的作者曾这样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脂批本的标题道:“字字看来皆是写。”王国维也称之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也。可见,《红楼梦》悲剧主体的深刻性。它包含了三重悲剧主题:

首先,婚恋悲剧。在故事情节安排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是发展过程的中心,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为过程,以宝玉和宝钗的婚姻为过程。作者的悲剧意蕴便隐含在悲金悼玉之中:金玉良缘合理,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可悲的;木石情缘合情,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可悼的。 其次,家族悲剧。《红楼梦》以贾家的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起史、王、薛德家族的没落,是贾家(四大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小说先写了贾家的全盛时期(6-18回),主体是它的衰败时期(19-118),最后写了贾家的复兴(119-120)。作者通过写一个封建家庭的悲剧揭示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贪图享受,奢侈淫逸、玩物败家的人多,而真真能出力,有自己收入,能继承家业的人少。《红楼梦》的家族悲剧在封建社会中具有过高度的典型性。

最后,人生的悲剧。贾宝玉是悲剧的核心人物,他的人生悲剧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个人意愿与家族希望的矛盾,空存博爱理想,却无力拯救现实,“爱博而心劳”,注定了贾宝的悲剧命运。女儿们是《红楼梦》主要描述的对象,它们的悲剧可谓“落花流水春去也”。宝钗是社会追随者的悲剧,黛玉是社会叛逆者的悲剧,湘云是闲云野鹤的悲剧,王熙凤是辛辣强者的悲剧,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贵族千金共同的悲剧,晴雯是“心比天高,身居下贱”的丫环的悲剧,《红楼梦》写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造成他们悲剧的一部份原因是封建势力的摧残,而更多的却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正统文化酿成的性格悲剧。

总之,《红楼梦》是一个悲剧,悲剧意识贯穿全书始终。

2.大旨谈情

2.1 “情”的重要地位

书名《情僧录》/情书

花月痴人:“此之谓情书”

2.2 “情”的精神境界 “意淫”

宝玉:“情不情”(博爱/泛爱)

黛玉:“情情”(专一) 似曾相识——猜疑嫉妒——心灵相通——为情而死

2.3 “情”的广义性 超出男女恋情

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人物形象

1.1 人物出场,先声夺人——王熙凤

1.2 集中塑造,反复皴染——

王熙凤能说会道:14回秦可卿丧事、抄检大观园

宝玉博爱:追袭人到家,给麝月梳头,对刘姥姥所讲故事,伶官画蔷

1.3 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一石数鸟:

第七回送宫花:宝钗不花/探春、迎春、惜春/王熙凤与秦可卿关系很好/黛玉敏感、小性 第四十四回刘姥姥逗笑

两两对比:

尤二姐(善良懦弱)——尤三姐(豪爽泼辣) 迎春(二木头)——探春(玫瑰花) 袭人——晴雯 黛玉——宝钗 钗黛合一,近代美古典美难以取舍

1.4 侧面描写,映衬主体

居住环境:

黛玉: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掩”,多愁善感

宝钗:蘅芜院,房内“雪洞一般,一色的器物全无”,冷美人

宝玉:怡红院 李纨:稻香村 探春:秋爽斋

别人之口: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借周瑞家之口映衬王熙凤)

贾琏偷娶尤二姐(贾琏仆人兴儿之口描述王熙凤)

兴儿介绍李纨、迎春、探春、宝黛

1.5 心理描写:传神写意

深入/细致:第30回 p368 渔翁鱼婆 无心-多心-有心-伤心

2.结构安排

2.1 网状结构说——空间观

前五回是提纲,三种颜色织的网(家族悲剧、爱情悲剧、人生悲剧)

三重悲剧立体交叉

纲领:第一回;

线(索):丧事——秦可卿、黛玉、晴雯、司棋;喜事——宝玉宝钗、探春远嫁;治事——探出理家;日子——元宵、朝花、中秋、王熙凤生日;人物——贾雨村(穷达怪圈)、刘姥姥(见证兴衰)、香菱(怜香惜玉)、甄士隐

2.2 “春夏秋冬说”——时间说

春:爱情萌芽 夏:成熟 秋:困境

由始至终的盛衰之感 p373

3语言风格

3.1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准确——符合人物身份地位(鸳鸯当酒司令,黛玉与刘姥姥的酒令)

传神——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p375第三段

宝玉听到贾政叫他,扫去兴头„„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挨进门去„„

3.2 浓厚的文学色彩

引用——巧妙引用传统文学语言

创作——本色当行的诗词 如第三十七回:结社同咏白海棠

2005年论述:《红楼梦》在观念和技法上的创新。

2008年论述:《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

三十三、《聊斋志异》

清初,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

文言短篇小说集大成之作

思想艺术成就: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一、思想内容

抒忧愤

寓劝惩

寄闲情

写谐趣 讽刺科举 《叶生》《司文郎》 刺贪刺虐 《席方平》《促织》 花妖狐魅 《黄英》《婴宁》 艳妻腻友 《娇娜》《红玉》

记见闻 思考现实 《劳山道士》《田七郎》

二、艺术特色

1、志怪与传奇的结合。从文体上看,一书兼二体,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从情节上看,带有小说的诗化倾向。

2、现实与浪漫的结合。现实特征即史传文学的现实传统,浪漫特色指狐鬼花妖的艺术世界。 花妖狐魅形象达到了物性和人性的完美统一。

3、文言与白话的结合,在保持文言基本体式的限度内,人物语言雅俗共赏。

2009年简答:《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

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精练地概括了《聊斋志异》在讽刺艺术方面的高超成就。

首先,在题材的选取上,《聊斋志异》则选“小”题材,以小见大,讽喻时弊。蒲松龄善于选取“小题材”反映、揭露黑暗社会的“大现实” 。《促织》就是最杰出的一篇。

其次,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聊斋志异》采用较为曲折的方法,讽刺的力度强。《聊斋志异》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即明指甲而真骂乙, 是一种非常隐晦曲折的讽刺手法。它含沙影射, 不露痕迹, 满清王朝无可奈何, 而读者心领神会,彼此心照不宣, 所以其“杀伤力”极强。如《画皮》。

第三,在人物的塑造上,《聊斋志异》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劳山道士》中的王生。人物形象鲜明,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讽刺力度。

第四,在气氛营造上,《聊斋志异》有高度的艺术性,充满了幽默和诙谐, 在令人喷饭之余又拍案叫绝。从而达到针砭时弊、抑恶扬善之目的。如《骂鸭》。

三十四、《长生殿》、《桃花扇》

一、《长生殿》

1 天宝遗事的沿用——李杨爱情故事

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七言歌行)《长恨歌》,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都取材于李杨爱情故事。而清代洪升的传奇剧(长篇戏剧)《长生殿》在题材上又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作者认为《长恨歌》、《梧桐雨》尽管让人感动,但写得过于伤感。《长生殿》作者命意在“乐极哀来”,以“垂戒来世”,但他改变了故事的悲剧结局,让李杨的爱情在天上得到结合。

2.《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主旨:尚情——对至真之情的崇尚,弘扬晚明尚情思想。

作品的前一部份主要写了“占了情场,弛了朝纲(江山不幸美人幸)”,后一部分主要突出了化长恨为长生的意蕴(现实主义加上浪漫主义)。《长生殿》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并不限于言二人之情,而是拓宽了“情”的内涵,在爱情悲剧上又加上了沉郁的历史。

洪升《长恨歌• 自序》: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在寓焉。

3.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3.1结构线索

3.1.1《长生殿》有两条线索交叉发展。

主线是帝王妃子之事(占了情场),以金钗钿盒为道具,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定情、失情、

证情的经过,体现了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变化。副线是朝政军国之事(弛了朝纲)。

作品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前半部分写实,描述了豪华热闹的场面,是爱情的悲剧;后半部分写幻,描述了冷落凄凉的情景,是重逢的喜剧。前半部分写在人间,李杨的爱情让人长恨,后半部分写在天上,李杨的爱情得到了长生。

3.2语言风格:清丽流畅

3.2.1曲文糅合唐诗、元曲的特点——词曲并佳

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

3.2.2 浓厚的抒情性——声情并茂

二、《桃花扇》

1.《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1.1 情节背景

《桃花扇》演的是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始末

它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

1.2 主题思想:“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40+4出

2.艺术特色

2.1 “剧”与“史”的统一

一方面,它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实人实事,有根有据。全剧用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朝廷的历史面目,从他建立的历史背景,福王朱由崧被拥立的情况,到建立后福王昏庸荒佚,马士英、阮大铖结党营私,左良玉挥兵东进,史可法孤掌难鸣,小王朝迅速覆灭,基本上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当年真如戏,今日戏如真”。

另一方面,它又有艺术的虚构,历史剧并不等于历史,作者注意历史的真实,但并不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在结尾处,作者虚构了《入道》一出,让张瑶星道士呵斥了在国破家亡之后重聚的男女主人公,侯方域与李香君听了如梦初醒,双双入道。这对晚明崇尚情欲思潮是一个拨正,而且把国家放在了人伦之上,意义超过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悲。

2.2 新颖的戏剧结构:二龙戏珠

桃花扇是全剧之珠,“桃花扇底送南朝”,全剧把一代兴亡的感慨,侯李的离合之情都倾注在了一柄以血痕点染得桃花扇上。侯李两条线索为全剧之龙。侯朝宗这条线索展示忠臣良将(如史可法等)的卫国斗争,李香君这条线索揭示了南明小朝廷昏君奸臣(如弘元、马士英、阮大铖等)的偷安宴游。

2.3 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正面人物:候朝宗、李香君、史可法等

反面人物:奸臣马士英、阮大铖

中坚人物:杨龙友——复杂性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2.4 慷慨而优美的语言

慷慨:国事兴衰 优美:儿女情长


相关文章

  • 二建工程法规教材
  • www.TopSage.com www.TopSage.com www.TopSage.com www.TopSage.com www.TopSage.com www.TopSage.com www.TopSage.com www.TopSage.com www.TopSage.com www.To ...

  • 河北工业大学20**年考研专业课产品目录
  • 目录 河北工业大学............................................................................................................................................. ...

  • cpa经验贴-六科具体
  • 奔走在成功的路上,细心走好每一步 备考科目;会计,审计,财管,经济法,税法,战略 六门难度综合排名:审计>财管>会计>税法>战略>经济法 备考科目一:会计 会计作为最基础的科目,不管你是做财务,还是做审计,会计准则你要懂,这是基础,所以会计必考,也作为第一学习的东西 学 ...

  • 20**年司考.非法本学生复习计划1
  • 2016非法本学生司考复习计划 本计划适用下面考生: 1,非法本. 2,在校学生. 3,其他基础的或者在职的考生,订阅号sikao411回复:在职有基础.非法本学生.法本学生.考研司考同步.获取相应的复习计划,首先,0基础对于一些司考的常识,例如:考试时间,报名要求时间,考试科目,指定教材和各机构对 ...

  • 关于司法考试的秋天里的童话
  • 关于司法考试的秋天里的童话 随着2013年的到来,众多朋友开始了2013年司法考试备考的征程.其中不乏如我一样的在职考生.时光仿佛一下又回到了那段艰苦而充实的岁月.回望来时的那段路,心中感慨颇多,但让我欣慰的是,我给自己书写了一个关于司法考试的秋天里的童话.下面我就跟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历程和心 ...

  • 20**年司考三大本目录
  • 第一卷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2依法治国 3执法为民 4公平正义 5服务大局 6党的领导 法理学 1法的本体 2法的运行 3法的演进 4法与社会 法制史 1中国法制史 2外国法制史 宪法 1宪法基本理论 2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3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4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 司考复习计划资料
  • 本文由黑girlの丫头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00 天的时间,时间还是比较紧的,结合自身的情况,我作出了如下安排: 1.复习方式.三大本不看了,没时间:万国的<某某法 xx 讲>也先不看了, 太厚实了,看着就晕.复习方 ...

  • 我的中科院考研经历
  • 我的中科院考研经历 我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经历了几个月的工作之后决定辞职考研,所以我考研复习完全是在家完成的.我的家在东北的一个小镇,那里地广人稀,淡泊宁静,每天的复习就是完全的周而复始的工作.所以,若要说这其中发生的故事,我还真讲不出来,只记得以前我从不喝咖啡,但为了能全天保持清醒,我 ...

  • 考研政治心得
  • 政治共分为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时事政治.政治选择题50分,分析题也是50分. 政治复习不用着急,甚至是暑假的政治辅导班都不用理他,我政治复习是在十月份以后开始的,开始的时候就买了本任汝芬的序列一每天抽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其实看过之后也就没有印象了,关键是把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