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者悖论

说一个语句为真,即肯定该语句,也就是维持该语句之真值形式不变。说一个语句为假,即否定该语句,也就是颠倒其真值形式。这是逻辑学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一般认为兰姆赛(Ramsey)在提出真理冗余论时最先明确地对之进行了扼要的阐释。他指出:“P,这是真”(It is true that P)与“P”同义;“P,这是假”(It is false that P)与“-p”同义。该规则的另一种表述是,“P是真”,与“P”同义;“P是假”,与“-p”同义。我们在以后的讨论中姑且将这个规则称为“兰姆赛原则”。

说谎者悖论说谎者语句可简单地表述为:这语句是假。根据自古以来关于说谎者悖论内容的约定,说谎者语句的主词“这语句”指称说谎者语句即“这语句是假”本身,亦即:

(A)这语句→这语句是假

我们将上式称为“约定A”,其中符号“→”代表指称概念。下面的分析将表明,人们在说谎者悖论的推导中,实际上是将约定A中的指称概念当作逻辑等值概念或同义概念来使用的;因此严格地讲,人们事实上预设了“这语句”指称(同义于或等值于)“这语句是假”。当我们断言说谎者语句为真时,得:

(1)“这语句是假”是真 根据兰姆赛原则,断定一个语句是真的,等于肯定该语句,因此由(1)推出:

(2)这语句是假 人们认为(1)与(2)相矛盾。这是说谎者悖论的约定的一半内容。的问题是,单从形式上看,我们不能断定语句(1)与(2)相矛盾。语句(1)的主词是“‘这语句是假’”,而(2)的主词是“这语句”,它们二者在形式上并不同一;若要语句(1)与(2)相矛盾,必须使它们的主词同义,即预设约定A成立;也就是说,必须预设语句(1)和(2)的主词都指称说谎者语句本身;如果(1)与(2)的主词不同义,则它们必不互相矛盾。这样,我们根据约定A,将(2)的主词作一代换,得:

(3)“这语句是假”是假 (3)与(1)是典型的形式上的矛盾,(3)亦是(2)的否定。但是为什么我们会从(1)[通过(2)]推出与其相矛盾的(3)呢?明显地,我们在以上推理中只使用了唯一的一个具体的逻辑根据,即约定A,我们考察一下约定A在逻辑上是否有问题。

说谎者语句的主词“这语句”是说谎者语句的指示词,其语义作用相当于说谎者语句的名称。语句的指示词和名称相当于逻辑学中的命题常项,我们可以将“是真”或“是假”加在其后形成一个肯定句或否定句。就此而论,“这语句是假”可看作是对其主词“这语句”的否定,这点也可从说谎者语句说自身为假这个事实看出来,那么如果我们一旦用了约定A,那么说谎者语句意谓着:

(4)这语句是假,这是假 而“这语句”意谓着说谎者语句本身即语句(2)。从逻辑上看,语句(4)是(2)的否定,或者说这两个语句是互相矛盾的。这表明,说谎者语句的意谓是其主词的意谓的否定。由此我们就证明了说谎者语句是其主词“这语句”的逻辑上的否定,从而也就证明了约定A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它表示“这语句”指称(等值于或同义于)其自身的否定句l。

既然如此,当人们在上面根据约定A用“‘这语句是假’” 代换“这语句”从而从(2)推出(3)时,就不自觉地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因为“‘这语句是假”’是语句(2)的名称的名称;这意谓着,通过代换,(2)由对“这语句”的否定,变成对“‘这语句是假’”的否定,从而由(2)产生了其矛盾句(3)。其原因是明确的,在一个断定某语句真值的语句中,我们不可用与之相矛盾的表达式代换其主词,否则的话必然产生与原语句相矛盾的另一个语句。这可以说是逻辑学中的一条简单的规律。比如,如果我们用-X代换“X是真”中的主词,得:-x是真,即X是假;等等。当人们用“‘这语句是假’”代换“这语句”从而由(2)推出(3)时,就违反了这条规律。在这里,矛盾的产生是合乎逻辑的,而矛盾的来源显然是约定A的自相矛盾性被代入该推导之中的结果。事实上违反该规律本是一个逻辑学中的低级错误;说谎者悖论的推导实质上就犯了同样的错误。只是自然语言的某种机缘,才将其牢牢地掩盖住了。

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约定A,则我们不可能从(2)推出(3)。因为在这种条件下,(2)的主词与(3)的主词不指称同一个语句,(2)就不是说其自身为假,而是说其它什么语句为假。由此清楚地表明了,当人们使用约定A时,就将其矛盾性代入了相关推理之中,悖论的结论因此而产生。事实上,从逻辑上讲,按兰姆赛原则(2)与(1)是同义的;人们只是根据自相矛盾的约定A才认为(2)与(1)相矛盾。这提示出约定A与兰姆赛原则不相容。当我们断定说谎者语句为假时,基本道理也一样,不再赘述。至此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导致说谎者悖论的逻辑根源不是别的,只是约定A的自相矛盾性,它使得说谎者语句说自身为假,从而使得说谎者语句意谓着与其矛盾的语句,故当人们根据兰姆赛原则断定说谎者语句的真值时,就合乎逻辑地推出与其相矛盾的语句。除了人们事先预设了约定A并在其后对之加以应用之外,关于说谎者悖论的一切推导都在逻辑规律的控制之下。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已能看清,自相矛盾的约定A是说谎者悖论得以产生的逻辑充要条件。但约定A本身的自相矛盾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日常语言中,当我们用一个表达式指称语言外的任何事物时,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我们在指称上不可能犯逻辑错误;不过我们若用一个表达式指称另一个表达式,则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会失效,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便会犯逻辑错误。因为在该种条件下,我们用一个表达式指称作为其自身否定的一个语句(就像在约定A的情况下那样)。这在如下意义上是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其一,它使得该表达式就是被其所指称的语句的主词,从而导致该被指称语句说自身为假。其二,如果一表达式P指称(等值于)其否定句-p,那么倘若我们肯定P,也就等于肯定-p,即p→-p;如果否定P,也就等于否定-p,即-p→p。这实际上即是说谎者悖论推导的结构;这种矛盾等值式逻辑上导源于约定A。其三,从推理技术上讲,如果我们规定一个表达式指称其自身的否定句,则在推理中我们就可合法地用该否定句(的名称)代换该表达式,从而使得该推理归于无效。故我们不能设定一个表达式指称其自身的否定而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苏姗·哈克曾表述过一个衡量什么才可算作悖论的解的基本标准,即必须独立于导致悖论的结论这一点而证明对前提表达式或推论原则的反驳。该标准已被学界普遍接受。据此凡是仅根据悖论的结论,而使用否定后件式推理规则来反驳其前提表达式的任何“解决方案”都是无价值的。应着重指出的是,我们关于约定A之自相矛盾性的论证是独立于说谎者悖论之推导及该悖论之结论的;换言之,即使我们从来没有断定过说谎者语句的真值,因而说谎者悖论从不会产生,约定A本身仍是固有地自相矛盾的。人们自古以来对其从语法上看不出任何问题的说谎者语句(或其变体)为何会导致悖论这一点一直困惑不解,我们明白了,正是约定A(或其变体)的这种独立的矛盾性,使得说谎者语句的主词在指称关系上,从而使得说谎者语句在意谓或内容上固有地、从一开始就犯了逻辑错误,以后所推出的悖论结论正是将该矛盾应用于相关推论中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说谎者语句之语法的无可挑剔性牢牢地掩盖了这一点。


相关文章

  • 浅析谎言悖论
  • 浅析说谎者悖论 摘要:如今,解决悖论成了逻辑学界的一大热门课题.本文将追本溯源,对悖论及说谎者悖论作简要分析及说明,说谎者悖论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悖论,又是最典型的语义悖论.历史上学者们提出很多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的都是不成功的,本文将针对说谎者悖论的实质作简要探讨. 关键字:谎言悖论,悖论,说谎者 ...

  • 略评克里普克.古普塔的"说谎者"悖论
  • 作者:黄展骥 晋阳学刊 2006年01期 一.克里普克的论述(摘引) 许多断言真.假的(直接或间接"自涉")普通语句,它们只有遭受语境"作弄"才沦为"悖论性"的.以"水门事件"为例: j:n所说(关于水门事件)过半皆假( ...

  • 逻辑中的悖论问题
  • 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 --浅谈对逻辑中悖论的认识 姓名:刘娜 学号:T00814166 专业:新闻系 在接触了<西方逻辑史>后,我发现,没有什么会比一个使人的主意忽左忽右的悖论更能引起我的兴趣了.我们知道,两个相反的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个为假.然而悖论却是从一个命题出发,沿着合理 ...

  • 关于悖论的问答
  • 作者:陈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01期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4)06-0049-08 我的两本悖论书<悖论研究>和<思维魔方,让哲学家和数学界纠结的悖论>(以下简称<思维魔方>)由北京大 ...

  • 数学悖论与谬误的区别与联系
  • 2.1.2数学悖论与谬误的区别与联系 2.1.2.1数学悖论与谬误的区别 "悖论"(Paradox)一词来源于哲学和逻辑学.意指一种自相矛盾的论述,中国古代关于"矛盾"的故事是对悖论最通俗的解释.悖论是一种导致自相矛盾的命题,这种命题如果承认它为真,那么它又是 ...

  • 南开15年春[数学文化(尔雅)]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 南开15年春<数学文化(尔雅) >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南开15年春<数学文化(尔雅)>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1. 数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正确答案:D 2. <几何原本>的作者是 A. 毕达哥拉斯 B. 笛卡 ...

  • 辛普森悖论:诡异的男女比例
  • 辛普森悖论:诡异的男女比例 某大学每个专业的男女比例都比另一个大学高,但总的男女比例却比后者低.这种情况真的可能发生吗?这就是传说中的辛普森悖论. 大学的男女比例问题一直是广大宅男同胞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高中同学聚会时必然谈起的话题,对于选择大学来说,这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一天,我拿出两个大学(P ...

  • 20**年.6.13数学文化考试答案满分
  •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单因子构件凑成法进一步被华罗庚以及他的一些学生发展,成为(). 1.0 分  A. "孙子-华原则"  B. "华罗庚原则"  C. "罗庚原则"  D. "孙子原则&qu ...

  • 黑色幽默特点探析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No.6,2004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4年12月Dec.,2004 黑色幽默特点探析 游南醇1,徐特辉2 (1.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