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行为文化_中国高校文化的实践与弘扬

***第29卷第1期

Vol.29

No.1

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2月Feb.2009

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

和谐校园行为文化:中国高校文化的实践与弘扬

王登恕

(荆楚理工学院招就处

田艳丽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校园行为

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总体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行为文化;和谐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9)01-0139-03

大学,是传承文化的主渠道之一,是创造新文化的基地,是接触异质文化的触角和通道。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办大学就要建设校园文化。而行为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积极开拓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规范师生操守,打造和谐校园,要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行为文化,要从优化行为环境入手,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组织制度,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成果的客观活动。文化行为是行为文化的基础,行为文化则是文化行为的升华。文化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积淀。行为文化作为大文化概念的一个类型,它由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行为环境三个要素构成。行为方式是人们的所作所为的具体表现,而人们选择行为方式的标准就是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总是受到行为环境的约束和导向作用。价值取向是行为文化的核心,行为方式是行为文化的表现,行为环境则是行为文化生长的土壤。社会环境能够通过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反作用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社会环境培养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环境因此决定了价值取向的形成。

[1]

一、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科学内涵

(一)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科学内涵。行为,是产生形成“行为文化”的基源,没有主体行为的长期积淀,就不会有行为文化的出现。行为,绝不就是“行为文化”本身。它是指人们本能地回应内部或外部的某种刺激的活动和自觉地为了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也可以说,行为是人们通过内在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本能和自觉的外显性活动,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

行为文化,直接源于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的文化行为,它是人类长期、丰富、文化行为积淀下来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具有外显性文化形态的总和。这里言及的文化行为是相对于野蛮行为、粗俗行为而言的,它是指人们在主观意识支配下,理智地按照某种规范进行并取得

行为

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强制性规范、传承性规范和文化传播。在行为环境的优化过程中,强制性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关键,传承性规范的现状是基础,文化传播是手段,价值取向的进化是最终目的。

校园行为文化的定域是教育系统中的校园。校园行为文化是近几年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归纳、新提法,但校园行为文化的形成已是十分久远。行为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我们所说的校园行为文化,就是在教育系统中长期形成的并通过校园主体的活动而展示出来的文化形态的总和。它指师生员工在学校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及文体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既包括

*[收稿日期]2008-09-14

**[作者简介]王登恕(1958一),男,荆楚理工学院招就处,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田艳丽(1977一),女,荆楚理工学

院招就处,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职业教育。

139

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和准则,即制度文化,如师生行为规范及高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又包括教学生活以及学生借助网络、社团、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

[2]

因此,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在学生

包括老师身上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学校是倡导者,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则完全成了主体,只有把三者协调起来,把主体与主导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尤其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去,才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大学精神。

[3]

和谐校园行为文化主要表现为和谐的个人行为文化与和谐的团体行为文化。和谐的个人行为文化是个人在交往行为与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和谐;和谐的团体行为文化主要是团体在交往行为与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和谐。

[4]

(二)校园行为文化的分类。校园行为文化本身是一个立体交叉式的大系统。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分类。从校园行为文化的主体来分可分为学生行为文化,教师行为文化,干部行为文化,工人行为文化等;从校园行为文化的性质来分,可分为政治行为文化,法纪行为文化,道德行为文化,学习行为文化,生活行为文化等;从校园行为文化的工作来分,可分为教学行为文化,管理行为文化,服务行为文化等;从校园行为文化主体范围的标准来分,可以分为个人行为文化和团体行为文化。

二、和谐行为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制度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制度和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文化;其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和校园的“活文化”,是校园人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活动或行动时的动态反应,主要在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上表现出来。其实,以上三个层面互相紧密联系,其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并不能孤立存在。三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换,缺一不可。因此,校园行为文化在校园文化整体中具有不可缺少和其它文化无法替代的地位。

(二)校园行为文化是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诠释。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校园人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但这些观念正确与否,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需要校园行为文化这个“活文化”来进行诠释。行为文化直接展示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直接展示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为校园精神文化作出最真实的诠释。如仪表的整洁,仪态的端庄,文明的举止,都会给外来人员一种直觉:精神振奋、敬业爱岗、团队合作的良好形象。

(三)校园行为文化是对校园制度文化的检验。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学校为规范和约束校园人在校园内行为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它对校园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否科学,是否适应时代要求,可以从校园行为文化来得到检验。如制订了

140

一个行为规范,这个规范是不是一个既保持优良传统,又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好制度,只有通过校园行为文化才能真实的体现。

(四)校园行为文化对其它层次文化的相互作用。校园行为文化一方面要受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影响和支配,另一方面又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影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如校园各类群体(社团)和个人进行创新活动,组织促进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各种有益活动,组织对校园物质文化的设计和建设,为校园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平台。长期、不断地对校园行为文化加以改进,使校园行为文化越来越高雅,越来越有品位,从而进一步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5]

三、影响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因素

影响校园行为文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社会大背景主流文化。社会文化是校园文化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和源泉,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内容的基调,是影响校园行为文化的决定因素,社会大气候决定校园小气候,社会大背景主流文化决定校园小环境亚文化。

(二)制度文化环境。这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这种具有强制性的

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同时规范大学行为文化。

(三)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的物质文化,即学校所处的人文环境、地理位置、教学设施、活动场所等。这些物质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审美情趣、日常行为心态及德育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四)行为环境。在社会大背景主流文化决定校园小环境亚文化的同时,一所学校自身的校园传统文化对校园人的行为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人生活在学校的小环境中,耳濡目染,天天受校园传统文化的洗染,也就形成了校园特有的行为文化。

四、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基本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素质型心理文化,它是指由一定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等凝聚成的对校园主体的成长具有教育、引导、规范、约束、激励作用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它产生于校园,又渗透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之中,以其特有的环境力量吸引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意识和心理趋向。由于它具有潜在性等特点,故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往往更深刻,它以强烈的感染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

抓好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能促进校园文化总体建设的发展。它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效应,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总

体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一)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就是师生员工通过各种活动改造自身并形成某种文化形态的实践。由于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实践的主体和客观统一于一身,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发挥其双重身份的作用。一方面要调动师生员工积极地投身到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履行主体义务,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师生员工的自觉性,作出客体姿态,主动地接受良好行为文化的熏陶,摒弃恶性行为文化的影响,不断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强化自己。其二要坚持导向性原则。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必须选正方向、明确目标,否则就会误入歧途,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具体地把握住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以教学行为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于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的养成。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好政治行为文化建设;坚持集体主义为指导,抓好道德行为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为指导,抓好法纪行为文化建设。第三要掌握激励性原则。在以师生为主体的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激励性做为一个原则而明确运用,从而发挥其启发主体动机、调试主体需要、把握主体行为的正向激励作用。激励不只是表扬、嘉奖、鼓励,它也包括批评、惩罚、教育。全面引入激励机制,呈现一种竞争态势,就会使师生员工的个性心理溶入群体心理,形成一种拼搏进取、乐于奉献的文化氛围[1]。

(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关键性作用。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设是基础,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关键,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保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这一关键,以促进校园文化底蕴的不断增厚,校园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抓好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校园行为文化是一种具有主导性、严肃性、生动性、科学性的文化,具有整合和导向的功能。它能通过各种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扶贫济困活动、普法宣传活动等,帮助师生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的行为规范、严谨的治学精神、高雅的行为方式,起到以德育人、以教化人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抓好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以使德育工作不断得到深化、更富成效。抓好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并在某些方面还存有直接同一的关系。认真抓好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就能帮助师生员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实际上行为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全面育人的过程。

[6]

(三)如何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1.抓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校园人以正确的思想指导

自己行动思想支配行动,思想端正才能行为端正。要建设优秀的校园行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要通过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校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指出什么是优秀的校园行为文化,什么是不良的校园行为文化,让校园人对行为文

化的认知上达到共识。只有这样,建设优秀的校园行为文化才有了思想基础,才会有行为上的自觉。

2.完善组织制度系统,规范大学行为文化。首先,规范大学行为文化的目标是制度化、实践化、教育(软)化、奖惩化、系统

化其次,制定大学行为规范的基本构件,包括:大学道德规范;教职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行为规范;激励奖惩规范;教育培训规范;干部修养规范;人事管理规范;团队管理规范;典仪风俗规范;媒介行为规范。再次,遵循大学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一要体现大学价值理念;二要立足大学实情;三要由主及次、整体协调。最后,完善大学行为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各种教学活动、社会实践环节、科技学术活动、课外文化体育活动等。

[5]

3.构建和谐的行为环境。行为环境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

价值取向具有约束和导向作用,是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根本要素。在行为环境的要素当中,强制性规范是优化社会环境的关键,也是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根本保障。这种强制性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具有约束和导向作用,它们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是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根本保障。因此,丰富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将会给校园人的行为文化产生很大的作用。

[7]

4.力抓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养成

校园人的良好行为,校园文化活动是锻炼和提高校园人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经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丰富,不仅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对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起到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参观校史展览馆、校训宣讲、学唱校歌等教育系列;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教育系列;法制教育月、师德教育月、优质服务月等系列。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养成校园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5]

参考文献:

[1]孙晓红.关于校园行为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9(2).

[2]闫金红.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营造文明育人氛围[J].教育

探索,2006(12).

[3]张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3).

[4]http://www.jyb.cn/cm/jycm/beijing/zgjyb/3b/t20070410_76480.htm[EB/OL].

[5]杨金龙.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刍议[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6(4).

[6]马国清.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1999(3).

[7]罗国权.建设和谐社会的行为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6(6).

[责任编辑

李淑慧]

141


相关文章

  • 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涵建设探讨
  • 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涵建设探讨 作者:冯志宏 杨文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年第06期 [摘要]在高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已成为辅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构建本门课程的内涵,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特色文化校园,成为我们课程教学 ...

  • 转型期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培育问题初探
  • 摘要: 个人品德修养是个人品德建设的关键,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培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公民道德素质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针对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目前存在的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过度关注自我.缺乏对理想的行动力等问题,通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开展丰 ...

  • (申报书)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研究
  • 序号: 编码: 河南中医学院第十三届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 品 申 报 书 院 系: 信息技术学院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个人申报者姓名 (集 体 名 称): 李小晴.郭思腾.王国领.朱军辉.赵烨清.王铭锐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 ...

  •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学习材料
  •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六号文件学习材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材料汇编 (2005.3.1) 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处 各学院: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现将近期<中国教育报>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文章和部分高校的具体 ...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 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现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把他们 ...

  •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
  •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现状及成因,探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途径,以增强和改善高校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和谐的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修养 和谐校园 从孔子提出的" ...

  • 辅导员相关知识
  • 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 一.含义: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教育者的不同,可分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高校"两课"的专业教师通过课堂教授与讲解来完成: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主要由广大的学生工作者完成 ...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 ...

  • 关于和谐的议论文关于和谐的论文:关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 关于和谐的议论文关于和谐的论文: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摘 要:高校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 以党的十七大理论为指导, 阐述"和谐校园"的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改进方法, 以期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