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俗旅游中的茶文化现象

云南民俗旅游中的茶文化现象

摘要

白族是云南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独特的饮茶习俗,积淀了丰富的本土民族茶文化资源。大理白族的“三道茶”是白族一个极为重要的象征符号,也是一项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和极强的旅游体验性,这正好符合当前旅游开发的要求,探寻白族“三道茶”的起源,追溯白族茶文化的变迁,挖掘其文化内涵,研究其深度开发的突破口,这对提升大理的旅游资源品位、旅游产品质量和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升级以及强化白族文化,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白族;三道茶;茶道精神;旅游开发

Abstract:BaiisoneofthemainethnicminorityinYunnan,hasalonghistoryanduniqueteadrinkingcustoms,accumulatedawealthoflocalnationalteaculturalresources.DaliBai's"threetea"Baiaveryimportantsymbol,butalsoauniquelocalcharacteristicsandethniccharacteristicsofethniccustoms,ithasarichhistoryandstrongculturalcontentofthetravelexperience,whichfitswellwiththecurrenttourismdevelopmentrequirements,exploretheoriginsBai"threeTea",theretrospectiveBaiteaculturechange,tapitsculture,itsdepthstudyofthedevelopmentofabreakthrough,whichenhancethequalityoftourismresources,thequalityoftourismproductsandpromotelocaltourismDaliindustrialupgradingandstrengtheningBaiculture,therearestillpositive.

Keywords:Bai;threetea;teaceremony;tourismdevelopment

云南民俗旅游中的茶文化现象

一、大理白族茶文化的变迁

茶,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茶的起源,但因为茶中使用过程中的中国国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民族学数据表明,最早期的茶并非作为饮料使用,而是在人类生活的作药食用。在利用茶的历史过程中,不同的民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的核心内涵。例如,中国的谦虚、俭朴,传统文化的自强不息等特性,和茶的生物学属性如芳香、清淡、常绿、顽强的生命力等相吻合,形成了中国茶文化。茶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是与茶有关的,不管是生产还是利用,是物质还是精神,都可以归纳进去。据史料分析,大理白族“三道茶”溯源于晋代汉人的“茶与姜桂混饮”的茶饮习俗,经过唐代汉人的传播、发展而成为大理白族的大众茶饮习俗,至明代末期形成独具特色的白族“三道茶”茶饮方式。

1.1待客

村里的白叟说,“三道茶”作为一种方法来招待客人开始于20世纪中叶,但作为饮茶方式的具体起源时间谁也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起源与招待客人无关。白叟们说,“三道茶”最早起源于长辈对后进的一种丁宁,一般用在拜师学艺或孩子结婚时。拜师学艺时,为了劝诫徒弟:“在学艺的漫长时间里,吃苦耐劳是必要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苦有甜有回味,学到真技能,才能出师”,师傅会端上“三道茶”让徒弟喝下。当孩子结婚时,新人要喝下父母长辈专门端上“三道茶”,这除了代表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福,还含有一个警示:“生活是不容易易的,就像喝‘三道茶’一样,要先苦才能后甜,只有勤奋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家庭,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时间的流逝,茶文化的含义从长辈对后进的丁宁演化成了一种主人对来宾的美好祝福,茶文化习俗也演变成了一种招待来宾的喝茶方式,并反映出了白族人的民族性格是热情好

客、自信乐观、寻求稳定融洽的。

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节奏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加速和村里普及广播电视,男女青年学习关于民族的礼节标准的兴趣在减少,长辈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权威在下降。传统的“三道茶”已不再像长辈那样被很多年轻人所津津乐道,年轻人反而热衷于追逐时尚文化。他们认为“三道茶”制作过程太过于繁杂,浪费了大量时间,所以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少有人喝“三道茶”,一种被称为“雷响茶”随之流行。“雷响茶”的制作过程比“三道茶”的简单。

进入21世纪后,与学校教育的普及和国家之间的频繁交流,加上许多年轻人离开学校和工作,村里的年轻人对传统的茶文化知之甚少。客人的茶水大多都是直接用沸水泡的。基本礼仪中跑一杯开水茶来待人接物,这样不奇怪,不会让客人觉得怠慢,但开水茶比起“三道茶”和“雷响茶”来,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缺失了。

从茶文化变迁,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一代又一代丁宁的“三道茶”到接待客人并有美好祝愿的“三道茶”,再到活泼快乐的“雷响茶”,并最终演化为开水泡茶,这种演变是白族传统文化不断丢失的一个过程,隐含了现代人际关系的淡漠。不难发现,现在的白族青少年对“三道茶”和“雷响茶”知之甚少,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在大理的发展,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中,“三道茶”受到媒体的关注和广大游客的欢迎,“三道茶”才开始为世人所知。

1.2婚礼

在当地白族婚礼的茶文化与汉族许多相似之处。男女订婚后,男方家送女的家鸡、肉、酒、茶和其他礼物。结婚前,男方家还要另外送给女方家一份彩礼,茶是不可少的。结婚的那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四块布匹衣料、二两好茶、三块猪肉、一些钱,和一张八字贴”。村里的传统婚礼一般要热闹三天。第二天,这对新人要用“三道茶”来敬茶,致以客人美好的祝福,第三天,新郎、新娘,要先给亲戚长辈敬“三道茶”,再到父母、之后拜祖宗,然后一起吃团圆饭,这样的婚礼才算结束。

茶作为嫁妆必不可少的礼物,在很多古老的地方已经中国和许多国家的人民

大众,有“三茶六礼”的说法。我们知道,除了实际的嫁妆,但也要注意其象征意义,几乎每一种有特殊意义的礼物。茶一方面是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另一方面还由于茶的生物学特性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精神的内涵。例如,通常是茶树育种种子传播,它是难以生存的移植,订婚和结婚,饮茶象征新人坚贞的爱情不动,特别是女性的道德概念隐喻;其次,茶籽,象征着生育;最后,因为树是常青的,婚姻的象征,很长一段时间,美好的家庭,繁荣。婚礼的大罗村茶除了上述功能的使用,对客人的新婚夫妇,亲戚和父母的“三道茶”的风俗是白族文化特有的,它表达了这对新婚夫妇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和亲朋好友参加婚礼的感谢,有“饮水思源”之说法。但今天,虽然订婚也使用茶,但很少有人关心它的存在,人们更关心的是婚礼新娘价格多少以及是否客人盛大的婚礼,和茶文化的内涵几乎消失了。

1.3祭祀

茶,在周朝就作为婚丧和祭祀的礼物,促进了祭礼制度的建立。现在,把茶作为一种普遍祭品在各个民族祭祀的时候使用。白族的祭祀活动种类很多,不论是敬奉亡灵、本主、祖先还是土地神,茶叶都是必不可少的祭祀用品。直到第二十世纪,6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白家人仍旧盛行祭祀之风,但随着“文革”的到来,宗教活动被列为“封建迷信”被禁止,许多寺庙都被毁坏。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也开始提倡和宣传民族文化,尊重民族习俗政策的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祭祀活动的恢复,茶在祭祀活动的舞台上又开始粉墨登场,白家人开始在自家供奉神龛,每逢节日的时候就在在家中祭祀祖先,在祭祀的时候茶水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可见无论历史怎样变迁,在白族人的生活和各种习俗中茶文化是始终存在的。

二、大理白族的茶俗

2.1特色茶饮——白族“三道茶”

白族接待客人,一般都在堂屋。白家人在家里都有自己的火塘,当客人来的时候主人会支起三脚架,将茶罐加满热水,主人在和客人聊天的时候开始煮茶。“三道茶”煮茶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第一道是苦茶,第二道为甜茶,三第三道叫回味茶,一般用“一苦二甜三回味”来形容。

2.2水土茶

对于从外地回家的子女,母亲为了防止孩子水土不服,就会先给他们煮好“水土茶”来让他们引用。水土茶的制作方法比较奇特,首先要拿一点自家院心里的泥土,后加入少些碱和茶叶,最后要用自己家里的井水用小砂罐把这些配料和谁一起烧涨,沸腾三分钟以后就可以喝了。到孩子离开家里的时候,家人会包上家乡的土,碱和茶叶,让他们达到目的地之后要用归家是煮茶的方法来煮“水土茶”,防止水土不服。

2.3谢客茶

大理白族是一个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每一家的客人要离开,或亲戚或朋友帮助,别人会记住让游客茶白。大理白族对于饮茶习俗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每次来家里的客人要走的时候,或者是为了回报亲朋好友的帮助时候,主人就会煨茶表示感谢。煮这倒茶,要先将核桃仁切成薄片,加入红糖、米花,同时盛放在茶杯里,然后把茶叶用瓦罐烤到焦香,沸腾时加入开水,最后将茶水倒入事先准备好的。主人认为谢客茶具有清热解热,饱腹的作用。

2.4药茶

药茶是一种近年来流行的茶叶,在云龙诺邓村尤为流行,主要用于中药、茶叶混合,可以消毒,提高身体素质。在药茶中,制作药茶一般用到一下药材中甘

草、苦子、葛根、蒲公英、金银花、薄荷、生地、升麻、连翘等。

三、大理白族“三道茶”的制作过程及其寓意

3.1苦茶

头茶为“苦茶”,又名“雷响茶”。煮茶的时候,将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至底部白色,拿5克左右的茶叶(一般选用大理感通茶)放入罐中,并不停地抖动砂罐,一般上下抖动一百次左右,待茶叶发出声响,茶叶颜色开始变黄,发出浓郁茶香的时候,立刻加入沸腾的开水,再加开水的时候,就会听见茶罐里发出类似雷神的声响,所以白族人就把这茶叫住“雷响茶”。等茶罐里的沸腾的谁不在波动,就用沸水吧茶罐加满,慢慢的泡一会,再倒入小茶杯1/3杯,加开水1/3。由于茶叶烘干后与沸腾的水冲泡,在醇香的同时在伴随着明显的苦味,隐含做人“要做事,要立业,先吃苦”。

3.2甜茶

第二道茶为“甜茶”。当来宾在品尝第一道茶的时候,主人会用制作第一道茶的时候的工序和方法来重新煮茶,在同一时间,将本地特产的漾濞核桃削成薄片4克、邓川乳扇烤过后切成丝4克、外加朵美红糖7克放入小茶碗中,冲入滚烫的茶水,倾入八分满,用竹筷子搅拌均匀,即可敬献给客人。此茶有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含义,寓意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同时也说明甜蜜的事业生活还需辛勤的耕耘。

3.3回味茶

第三道茶为“回味茶”。该茶选用苍山雪绿茶,以冬蜂蜜(1调羹)为主,外加花椒5颗、生姜1克、肉桂3克等,其味甘甜,还有肉桂和花椒的气息,很有回味感(茶香蜜甜,姜辣椒麻,回味无穷)。此道茶可视作吉祥之物,寓意

人生和事业要经常反思和回味,有温故知新,不断完善的含义,告诫人们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四、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内涵

“三道茶”作为大理白族人民的饮茶传统习俗,有很长的岁月了,在饮茶之中含有了很很厚的文化底蕴。它通过饮茶来增进友谊、提高自身修身养,是一种高雅的品茶形式。它把提倡高尚的情操,敬老爱幼、廉洁奉献、清雅滋爱、追求哲理的茶德渗透其中。同时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融为一体,把茶与茶点、茶礼、茶艺连成一线,形成独具一格的品茶技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包含了人生的哲理。它的佐料丰富,能促进身心健康,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三道茶”在品饮过程中,要求也较严谨,概括起来就是“三道”、“六则”、“十八序”。

三道:第一道是苦茶,第二道是甜茶,第三道是回味茶。。在哲学上有“三维空间”,指的是长、宽、高组成的客观存在的空间;“三段论”说的是共同概念中大前题,小前题和结论。在可考证的古籍《老子》有记载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孔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曾子有“吾日三省”和“三思而后行”的哲理。在佛教上的“三世佛”,三柱香(烧香),三跪三叩首;道教的“三清”等等。在古诗词中也有对三道茶的歌颂,唐代诗僧皎然云:“三饮便德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因此说“三”是吉祥之数,古往今来都常引用之。

“六则”就是应遵守的原则。即:选用上乘好茶;道道皆烤;铜壶烧水;木炭生火;砂罐焙茗;专用佐料。

“十八序”,就是从制用到品饮共有18道程序。即:宾客就坐;主客寒喧;品尝点心、赏茶观形;精心焙烤;佐料制作;备水烧煨;分道冲泡;进具温杯;分盅慢斟;按客奉献;主客互敬;观其汤色;闻其香气;品其滋味;论茶述艺;祝福吉祥;拱手道谢。

4.1三道茶是白族茶文化的结晶

白族的茶文化异常丰富多彩,而“三道茶”则是白族茶文化的结晶。只有在很隆重的节日和喜庆的日子白家人才会用三道茶来接待。三道茶,第一道是苦茶,又名为雷响茶;二道是甜茶,即乳扇茶;三道是乳扇茶,即回味茶。三道茶的制作十分考究。道道用茶,用云南下关茶厂生产的上等名茶。“苍山雪绿”和“感通茶”为烘青茶,不宜再烤,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如不用烘青茶,则应按雷响茶的方法进行烤制。制作三道茶准备火盆、铁三角架,以木碳生火、铜壶烧水、砂罐烤茶,配料多采用本地特产。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地方民族特点。“三道茶”作为白族古老的茶俗,应有其特定的要求。因此,必须具备“茶味、白味、趣味”三个味。5.2三道茶体现的白族人生哲理

品尝三道茶是一种高级的享受,三道茶除其自身自然功效外,它象一首无字的诗,一幅无形的画,体现了生活在苍山洱海之间白族人民对人生的看法。一苦二甜三回味,就像人生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道是苦茶,味浓醇回苦,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寓意为:无论什么人都需要经历很多艰苦,只有在尽力很多的磨难之后,开可以开始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不懈的艰苦拼搏,才能获得事业的顺利和兴旺发达。二道甜茶,品味丰富,清香爽口。暗示: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甜咪咪的幸福生活靠辛勤劳动,洒尽汗水迎来前程似锦。第三道回味茶,茶中姜桂花椒,有麻辣之味。白语麻辣为“欺欺壳壳”与亲密富足谐音飞含有祝福宾客万事如意、富有、生活如蜜甜之意。暗示:对人生道路、美好的生活、事业的成功要反思和回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前进。

4.2三道茶体现的白族文化特征

三道茶体现的白族文化特征三道茶使用的优质名茶,都属云南大叶茶。白族人民喜爱云南大叶茶,而不喜喝“花茶”和省外的其它茶叶,就连誉满中外的龙井茶也看不上眼,说是:没有味、不过瘾。云南大叶茶味浓醇、清香回甘,耐泡。尤其是用云南大叶茶烤制的雷响茶,香味扑鼻,喝起来格外使人感到心情舒畅。饮茶喜味浓醇,用茶专一,是白族人民朴实、忠厚的民族特点的反映。

在白族用来茶待客人,白族人在用三道茶迎接重要客人,有特定的秩序和规矩。有的专家把三道茶的制作到饮用总结为“十八序”,即:宾主就坐,主客寒喧,品尝点心,赏花观形,精心焙烤,佐料制作,备水偎烧,分道冲泡。以茶献客,主人不用“吃喝”等粗俗字眼,一律用“请”字。盛茶用洁白精巧的瓷茶盅,献茶用红黑二色漆成的木制茶盘。每盅茶只冲半杯,白族地方上有流传这样的话:“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品茶时,宾主同饮。主人(一般为家庭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首先接过茶盅,待客人都有茶后,双手举杯,“请”字邀客,然后一饮而尽。客人们亦应双手举杯,以“请”字回敬,或干杯或慢慢品味。这样的方式,一是表现了主人的豪爽性格,二是可以消除客人的疑意,在接下来的叙谈商议中首先给客人一个好印象。

白族茶礼,始终贯穿“礼”、“真”、“美”三字。礼:客来敬茶,举止文明;真:仁者待人,真诚朴实;美:品行高尚,追求完美。充分体现了白族文明、好客的特点。

白族有悠久的种茶和饮茶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白族地区饮茶的方式为“烹而饮之”,这无异于喝“中药汤”。直到明代,由于学习了内地汉族“冲泡”的饮茶方法,使“茶之味馥馥袭人”,这才改变了民间煎煮的习惯,并逐渐形成了饮用雷响茶的习俗。

白族人民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开始慢慢的构成了白族特有的集苦、甜、回味为一体的茶文化,创造出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这同时也体现出了这个民族善于学习别的民族的长处,并能化为己用的智慧。

4.3三道茶文艺晚会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白族三道茶文艺晚会,把品茶、观看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饰表演融为一体,整个晚会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宾客在即饱口福又饱眼福的同时,又能参与共娱共乐,基本上满足了现代生活多样性、主动性的要求。

白族三道茶文艺晚会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尝试。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它在宣传和提高大理的知名度,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促进大理地区的改革开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白族三道茶文艺晚会面临的前景却不容乐观。首先,在大理市下关地区组织的晚会,绝大多数为接待型,也就是由接待单位承办,宾馆、剧团等提供服务。接待型晚会必然受到外事旅游诸多因素的制约;其次,因为是接待型,所需经费完全由承办单位负责。一般每票10一20元不等,这笔费用如果受到行政方面的坚决干预,三道茶文艺晚会将面临严重危机;第三,由于以上原因,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白族三道茶文艺晚会仍未能发展到与营业性舞厅相抗衡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道茶文艺晚会能否在为大理地区的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其接待型向经营型的转化。这种转化成功的标志应是:使宾客愿意自己花这份钱,并且有花钱也值得的感觉。要实现这种转化,首先,应在宾馆、旅游景点开设和恢复花园茶室。这样的茶室,必须注重环境的幽雅,富有民族特色,切忌嘈杂喧哗。,出售包括三道茶在内的各种档次的茶水,配以地方名特点心、瓜子。售价根据档次而定,主要适应大众化的需要。

其次,三道茶文艺晚会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宾客的需要。

第一种,由接待单位承办,宾馆、剧团提供服务。这样的晚会以白族三道茶为主线索,配合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饰的表演,隆重、热烈,专门用于接待尊贵客人。这应为三道茶文艺晚会的最高层次,一般不宜经常举办。

第二种,宾馆等服务单位自己经营的卡拉OK、舞会型晚会。这种晚会以跳舞、卡拉OK表演为主,饮料供应白族三道茶。接待对象主要是青年人。

第三种,宾馆等服务单位自己经营的三道茶茶座。这种茶座主要供应三茶,配以地方名特点心、瓜子。可播放反映民族风情的录相、音乐。为宾客提供一个休息、交谈的场所。

总之,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白族三道茶文艺晚会,让宾客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对大理地方民族特点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同时又得到了美好的享受。

五、白族三道茶为大理的旅游业注入了生机

白族“三道茶”是白族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它是白族思想道德、文化哲理的集中体现。随着旅游业的普及,“三道茶”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大理山美水美,自然风光独具特色,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山光水色也就没有了灵气。大理人深知这一点,将白族“三道茶”融入旅游当中,伴之歌舞,使人在游船上既能领略自然风光、欣赏歌舞,又能从“三道茶”中品味人生。“三道茶”味道独特,口感纯正,提神醒目。1999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到大理品尝了白族姑娘精心制作的“三道茶”后,高兴地说:“三道茶真好喝,我把夫人的一杯也喝了!”

白族的“三道茶”赋予大理的旅游业新的生命力。起初,大理旅游业中文娱方面唯一就有“三道茶”晚会表演。当时的“三道茶”晚会内容也比较单一,一般就是在白族庭院里放几张桌子,让旅客们坐下来,然后就按白族“三道茶”的制作顺序一道一道的上茶,然后边制作边讲解。其后意识到如许有些枯燥,就增添了部分白族的民俗歌曲和舞蹈,现在就叫“三茶舞会”,让游客在观看歌舞表演的同时品味生命的“三茶”理念。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旅行社都使出了不同的花样,使晚会的内容不断丰富。不管现在的“三道茶歌舞晚会”与过去的“三道茶”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是如何的多彩和丰富,但都从“三道茶”上得到启发。“三道茶”增添了大理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大理旅游的品位,促进了大理旅游业的发展。

大理有“绕山灵”、“霸王鞭”、“大本曲”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但为什么不搞其它的晚会,而要在旅游中首先想到“三道茶”晚会呢?

首先,白族“三道茶”举案齐眉的敬茶方式,体现了白族悠久的历史,表现了白族人民的文明程度的礼仪。人在旅途,需要好心情,每到一处,需要以礼相待。来到大理品“三道茶”,主人敬宾的礼节,给客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讲理、待人和善,是最值得来的地方。好客讲理、待人和善,是一个地方的金字招牌,当今社会这八个字,一字千斤。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实在叫人难忘。它震憾了人们的心灵,使人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一些不礼貌的行为和言语,内心产生自责,道德水准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

其次,“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充满哲理,总结出生命的真义。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艰苦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好的生活不是天生的。这些道理通过品“三道茶”,加上解说,人们会确确实实品出其中的味来。

最后,“三道茶”的佐料有提神解困爽心之功效,适宜旅途中的人喝。喝茶能止渴提神,茶叶有着很高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含量,肉桂、花椒、蜂蜜、生姜都可作药,将这些材料加入茶中,自然可以使在旅游的人精神焕发,无不增添了旅游的趣味。白天饮茶,一整天都会拥有好心情,眼中的风光增色;夜晚饮茶,神清气爽,游兴未尽。总之,白族“三道茶”包含道德、哲学的许多方面,内涵相当广泛,它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模式,对人的教育、启迪是多方面的,它会在大理的旅游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六、白族三道茶及其大理旅游开发研究

6.1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旅游开发原则

(一)民族身份强化的原则。

“三道茶”是白族的“三道茶”,故“三道茶”的旅游开发,不能离开白族这个族体。在如今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无视掉民族旅游资源和民族族体之间的自然关联,忽略了一个又一个单独的民族资源背后的民族本身,结果是只有产品,没有民族,这样必定会呈现民族旅游资源流于当代模式,而形成民族文化内涵淡化的现象。这样的开发对民族文化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改变民族族体赖以维系的共同的文化,进而就会出现少数民族及其文化向汉化、现代化断然转向的趋势,这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现在,大理白族的“三道茶”逐渐引起了重视,所以白族“三道茶”的旅游开发建设,更有必要也更应该站在有利于白族族体及其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考量,让白族这个族体因为“三道茶”的开发而被旅游者认识,被现代旅游所强化。

(二)历史文化展示的原则。

“三道茶”在南诏大理国时已得到长足发展,可见,南诏大理国历史也是“三道茶”形成的重要历史。目前旅游者对南诏大理国知识甚少,但是,仅金庸笔下《天龙八部》中对大理国的潦潦几笔,就使大理具有超强的旅游吸引力,所以,在目前的旅游发展中,将“三道茶”与南诏大理国历史联整合在一起是势在必行的,这不仅可以丰富“三道茶”的内在文化,也使其有了南诏国史这样的历史背景,还可以为南诏国的文化找到“三道茶”这个高度浓缩的白族旅游资源作为载体,继而向世人展示其鲜为人知的白族诗史。

(三)民俗传统传承的原则。

在关于“民俗”的概念中,对民俗旅游的开发最具约束性的词语是“未受当代知识和宗教影响的”,这也应该成为当代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一条原则。然而,在实际中,旅游者旺盛的需求往往与旅游开发的低下水平形成强烈反差,比如旅游开发中不恰当的民俗时空移位(在异地建民族村、民俗村,少数民族节庆仪式日常化)的开发手段,已导致诸多民俗文化流于形式,甚至变为伪民俗。故民俗旅游开发中,保持民俗的传承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民俗开发应有利于民间所特有的喜好、风尚、传统继续发展,而不是将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民俗引向现代发展方向。大理白族“三道茶”的发展,保持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原则,充分发挥“三道茶”的民俗内涵所在,同时又增加了白族民间歌曲和舞蹈等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

6.2大理白族“三道茶”旅游开发的内容

(一)“三道茶”的茶饮产品开发。

“三道茶”的茶饮产品开发是指针对“三道茶”的物质层面进行的开发,其内容包括“三道茶”的茶馆、茶具、茶艺、茶饮,这样的目的是要让独特的白族“三道茶”茶道更加具象化。

在开发环节中,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三道茶”茶道的内涵特色及文化底蕴。从“三道茶”的品饮习俗中,我们知道茶馆、茶具、茶艺、茶饮这几个方面极富白族特色,故当下的旅游开发也要重点抓住这几个方面。

第一是“三道茶”的茶馆设计与装饰。首先,茶馆的表面建筑应是有特点的“三坊一照壁”模式;其次,“三道茶”茶馆的内部房屋分割也应以白族民居民俗为参考,再次,茶馆厅堂、庭院、门窗、楼阁的装饰要充分使用白族文化元素,如扎染、大理石、木雕、彩画、诗词、福寿、兰花、山茶、丹桂等。

第二是茶具的使用。茶具分煮茶的茶罐和饮茶的茶杯。不论是茶罐还是茶杯,应以陶为基本质地,加以现代工艺烧制而成,不必追求玻璃器皿的那种通透感,唯此方能不失白族民间的文化气息。此外,品饮“三道茶”的茶杯也应仿效民间,有大小区别,甚至是外观造型的差异,总之是要让茶杯尽可能承载白族“三道茶”的茶道精神。

第三是泡茶工艺,即茶艺。“三道茶”的制作过程要不同于汉族泡茶,其中重要的是要有烤茶、煮茶装置,还要注意的是,煮茶人与客人的座位摆法也要类似于民间的习惯。

第四是茶叶的采用与茶的品饮。至于“三道茶”茶叶的采用,目前市场开发得很好———就地取材,使用下关沱茶、大理“感通茶”和“苍山雪绿茶”,而茶的品饮方式及其文化内涵均则需要茶艺师对客人口传心授。

(二)“三道茶”的文化产品开发

“三道茶”的文化产品开发,内容包括茶事、茶话、茶文、茶道、茶歌、茶舞以及白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其开发形式可以为图书、网络平台、音像制品、影视、表演等。

在这一系列文化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内容的选择已不是主要问题,但开发形式的采用值得思考。图书、音像是基本的开发手段,也是较为传统的手段,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比如信息容量小,传播途径单一,受众狭窄。相比较而言,网络可以克服图书和音像手段的这些缺点,并在产品的信息发布、预订系统、交易平台这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影视是“三道茶”文化系列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国外对民族文化的影视呈现有较多成功的例子,比如对吉普赛人、印地安部落、爱斯基摩人等民族民俗的影视表现,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精品叠出,被全世界所认识。

白族民歌小调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腔调富于变化,尤其以即兴发挥为特色,具有较强的观赏和体验价值,白族舞蹈的种类也很多,表演主题各式各样,如果把这些内容和“三道茶”连系起来,将大大提高“三道茶”旅游产品的质量。由于

大型舞蹈表演在表现民族歌舞、历史文化、民俗事项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所以白族歌舞与“三道茶”的结合,不仿采用这种方式,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丽江的《丽水金沙》等大型民族舞蹈表演,实际上已为大理白族文化的旅游挖掘提供了开发思路和开发经验。此外,把“三道茶”为品牌的食品、服装、工艺品,和白族茶道精神融入到旅游商品的开发,这样就都可以纳入“三道茶”系列旅游产品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1]李洪潮、杨新丽、崔明昆.白族茶文化变迁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资源科学.2010年,第32卷(第6期):6-8

[2]康冠宏、谭正新、李亚莉、薛志强、郑慕蓉、杨妍柯、周红杰.大理白族的茶礼茶俗.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8-9

[3]苏松林.白族“三道茶”文化特征初探.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11-15

[4]文波、乐夫.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内涵与前景思考.

[5]花永芝.白族“三道茶”在大理旅游业中的作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2卷:11

[6]杨丽娥.大理白族“三道茶”及其旅游开发研究.云南电大学报.2009年,第11卷(第1期):

[7]白兴发.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及其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第6期)

[8]李维锦.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J].学术探索.2007年(第1期)

[9]刘勤晋.茶文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2年

[10]贾秀禹、梁永宁.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可行性分析与建议[J].民族论坛.2008年(第10期)


相关文章

  • 云南民族文化
  • 云南民族文化 一. 简答题 1. 云南风味的特点 云南风味是以昆明地区为中心,汇集了滇南.滇西和滇东北的风味以及各民族菜和寺院菜而构成的风味民菜,具有的特点有:1.用料广泛 2.讲究鲜嫩 3.口味以酸辣为主(调酸的原料:水果:柠檬.木瓜,醋,酸菜,酸笋)4.甜味适中5.技法多样6.古风犹存 2. 乌 ...

  • 熊大寻让景区半年游客增长4倍的旅游策划全程方案
  • 熊大寻旅游策划方案之四:半年炒热一个县的策划! 策划石屏 作者:熊大寻策划机构 今年4月份(2006年),接受云南石屏县的邀请,熊大寻策划机构对石屏进行了策划.结果仅用半年时间就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炒热了,成为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 并且在2007年7月,云南省旅游局开始把"石屏现象&qu ...

  • 墨江国际双胞小镇
  • 墨江国际双胞小镇 墨江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县面积5312平方公里,38万人口,居住着以哈尼族为主的25个民族,其中:哈尼族人口有23.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8%.我项目位于墨江西片区. 墨江县区位优势和气候环境优越,昆曼高速公路穿城而过,距省会274公里.是云南历史上茶马贸易.饮马成炊的通关要 ...

  • 学习情况报告
  • 为认真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推进我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提升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增强我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市委、市政府组织旅游文化代表团于x月xx日至xx日赴云南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赴云南考察活动高度重视,多次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市委 ...

  • 乡镇发展中心主任赴云南旅游考察学习报告
  • 自然与文化的神奇交融 -云南旅游考察学习报告 XX县FF乡人民政府社会发展中心主任GGG   3月29日至4月6日,兰州市委党校组织第19期中青年妇女干部培训班学员,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奔赴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和西双版纳等地进行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活动,是在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 ...

  • 去云南听歌会
  • 教学设想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整个第三单元所选课文均有关于民俗文化.这篇课文出自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以描写见长.作者选择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场景来展现云南歌会民俗文化的自然美.人情美.文化美.在备课时我以这三个描写作为学习本篇文章的突破口 ...

  • 云南省旅游业开发的扶贫优势分析
  • 生态云南省旅游业开发的扶 贫优势分析 * 李辉霞① 全泽源②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① 成都610041 上海市文新报业集团② 上海 200052)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云南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贫困现象和贫困消除理论,对云南省旅游业开发的扶贫优势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几点旅 ...

  • 云南.四川等地发展旅游业考察报告
  • 云南.四川等地发展旅游业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旅游的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药.水.游"三大战略重点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安康旅游产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我们于2004年5月31日至6月9日对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和四川雅安等地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 ...

  • 云南丽江古城
  • 文化遗产在中国 结课论文 云南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