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602082

课程学分:学分

总学时数:64学时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学

SPORTS PHYSIOLOGY

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社会体育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对象

体育学院社体13级

三、教学目的

根据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任务

(一)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使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及调节机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三)使学生掌握身体活动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基本机理,尤其注重掌握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身体活动的影响。

(四)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健身运动。

五、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

本教学大纲依据王瑞元教授等主编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教材《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而编制。该教材为全国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统编教材,被列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百门精品课程A 类。该教材充分体现了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基础性与应用性并重,并注意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突出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专著和专业文献,向学生介绍现代运动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

六、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 在教学中要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论联系指导教学过程。

(二) 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快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三) 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主要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学与授课相结合,注意采用答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教学基本内容(含教学时数分配表)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第1、2、3、4、5、6、11、13、14、17章,难点第7、10、12及15章。由于课时有限,其他章节有选择的自学]

绪论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学习目的和任务,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及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骨骼肌机能

第一部分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形式和力学特征,了解肌纤维的生理特性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一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兴奋和兴奋性概念

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三、兴奋性的评价指标

四、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五、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六、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播

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原理

一、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二、肌肉的收缩机制

三、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第三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一、肌肉收缩形式

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三、肌肉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第四节 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

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

第五节 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一、肌电的引导

二、正常肌电图

三、肌电图的测量

四、肌电图的应用

第二部分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区分方法、形态特征、代谢特征以及生理特征,了解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 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功能特征

一、骨骼肌纤维的区分

二、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

第二节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一、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二、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第三章 血液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征,掌握血液的一般功能,以及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液的概念

二、血液的组成

第二节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

二、缓冲pH 功能

三、保护和防御功能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心肌的生理特征,掌握心动周期的变化、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掌握动脉血压成因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以及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第一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二、自动节律性

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

第二节 心动周期及周期中各种变化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音

四、心电图

第三节 心输出量和心脏作功

一、心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三、心力贮备和心脏作功量

第四节血管中的血压与血流

一、血压和动脉脉搏

二、器官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三、微循环

四、静脉血流的特征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概述

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三、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四、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

五、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第五章 氧运输系统

第一部分 呼吸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外呼吸的活动规律,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对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二、肺的容积和肺容量

三、肺通气量

四、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第二节 气体交换

一、交换的动力和过程

二、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三、氧扩散容量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第四节、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第一部分 物质代谢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基本规律,掌握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基本代谢特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理以及运动的影响。

第一节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

二、吸收

三、肌肉运动对消化与吸收机能的影响

第二节主要营养物质的体内中间代谢简述

一、糖代谢

二、脂肪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

四、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五、水分及无机盐代谢 水分代谢、主要无机盐代谢

第三节 代谢尾产物的排泄

一、概念

二、肾的泌尿功能

三、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态中的作用

四、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 能量代谢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掌握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及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以及供能系统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一、人体内能量的来源

二、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一、运动练习的分类

二、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三、运动时能源物质动用的影响因素

四、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其运用

第三节 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人体能量代谢的原理与方法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基础代谢率

三、运动时能量消耗的计算及其意义

肌肉活动的神经和激素调节

第九章 感觉与运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以及感觉的形成过程,掌握位觉、本体感觉、视觉、听觉的功能活动、基本生理现象和机制,以及各种感觉在运动中的作用。

第一节 感觉生理概述

一、感觉的一般生理特征

二、感觉信息的传导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二节 位觉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与适应刺激

二、前庭反射和前庭稳定性

第三节 本体感觉

一、肌梭

二、腱器

第四节其他感觉

一、视觉

二、听觉

三、皮肤感觉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元活动和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运动时神经控制的基本规律,介绍各级中枢对反射运动的控制。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神经组织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四、中枢抑制

第二节 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节

三、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四、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五、运动中神经元活动的功能整合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的学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学说和控制论学说,掌握条件反射学说及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第一节动作技能学习的神经基础

一、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

二、运动技能学习的神经通路

第二节 运动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学说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控制论学说

第三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二、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第六章 运动中的氧供与氧耗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氧供和氧耗有关的运动生理学现象,掌握最大吸氧量、乳酸阈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

第一节吸氧量

一、耗氧量与吸氧量

二、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氧亏

一、氧亏

二、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乳酸阈与通气阈

一、乳酸阈

二、通气阈

三、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

第十二章 肌肉活动的激素调节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激素的一般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分泌活动的调控,掌握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身体活动对分泌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一、分泌系统与激素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四、激素分泌的调控

五、肌肉活动时的激素反应

第二节 垂体激素

一、垂体激素

二、神经垂体激素

第三节 甲状腺激素

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甲状腺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第四节 胰岛激素

一、胰岛素

二、胰高血糖素

第五节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

二、盐皮质激素

第六节 肾上腺髓质激素

一、儿茶酚胺的生物学作用

二、儿茶酚胺与应激反应

三、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第七节 其他激素

一、睪酮

二、神经肽

三、心钠素

训练与健身锻炼的生理学分析

第十三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掌握人体功能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其生理机制。

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一、赛前状态

二、准备活动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

一、进入工作状态

二、稳定状态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三、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不同类型运动性疲劳特点

四、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第四节 恢复过程

一、恢复的一般过程

二、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

三、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

第十四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基本概念、生理学基础以及发展各项素质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第一节 力量素质

一、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

二、力量素质的训练

第二节 速度素质

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二、速度素质的训练

第三节 耐力素质

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

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

第四节 灵敏与柔韧素质

一、灵敏素质

二、柔韧素质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生理学基础,掌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生理学评定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一、可训练性和可逆性原则

二、全面身体锻炼原则

三、循序渐进和超负荷原则

四、专门性原则

第二节 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负荷阈

一、负荷阈的组成

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

三、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

第三节 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一、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二、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三、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第十六章 健身活动的生理基础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健康评定、运动处方的内容、原理及方法,掌握健康评定、运动处方制定方法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健身活动的意义

一、健康的生理学评价

二、健康活动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 健身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概述

二、健身运动处方

第三节身体成分与减肥

一、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

二、体脂值与运动

三、肥胖与减肥

第四节 运动与免疫

一、免疫的概念

二、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六篇 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第十七章 儿童少年与体育活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儿童少年运动定向的生理学知识,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以及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二、氧运输系统

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四、神经系统

第二节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基本动作的特点

二、身体素质的发展

第三节 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一、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

二、科学选材与年龄

三、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

第十八章 女子与体育运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女子在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方面的特点,掌握女子生理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女子运动能力的特点

一、力量的性别差异

二、有氧能力的性别差异

三、无氧能力的性别差异

四、运动负荷时功能变化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月经周期与运动

一、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二、月经周期与运动

第十九章 老年人与体育运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方面的不同特点,掌握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老特点和运动对延缓衰老的作用,以及老年人锻炼身体时应遵循的生理学原则。

第一节 衰老的概述

一、衰老的定义和机制

二、衰老年期的界限

第二节 体育锻炼对延缓衰老过程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运动系统的影响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三、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呼吸功能的影响

四、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影响

五、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代谢的影响

六、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体成分的影响

第三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二、经常性原则

三、个别对待原则

第二十章 环境与运动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维持体温恒定的生理过程,掌握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体温的变化与调节以及运动时的功能变化特点。

第一节冷热环境与运动

一、体温的调节与运动

二、热环境与运动

三、冷环境与运动

第二节水环境与运动

一、环境与运动能力

二、对水环境的适应

第三节高原环境与运动

一、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二、高原习服

第四节生物节律与运动

一、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可能机制

二、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

[实验课内容请参照本网站《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考核要求:

成绩考核依据《运动生理学》课程已建的试题库。试题中的标准化试题与非标准化试题的比例为6:4,成绩考核中应做到三结合,并给以适当的比例,即平时考核与全课程结束的考核相结合,其比例为30:70;记忆性与应用、分析性知识相结合,其比例为60:40;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含实验报告)相结合,其比例为70:30。但上述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教材与参考教材书目

1. 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王瑞元等主编: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 杨锡让等主编: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5. William D. McArdle, Frank I. Katch, Victor L. Katch: Exercise physiology: energy, nutrition, and human performance (5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c2001.

6. Jack H. Wilmore, David L. Costill: 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n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c1999.

大纲说明

大纲撰写人:单子罡

大纲审阅人:

课程负责人:

系主任:

教学院长:

编写日期:2014-9-1


相关文章

  •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 <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42512004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型:课程实验 开课学期:4 总学时数:54 实验学时:6 总学分数:3 面向专业:体育教育 二.课程目标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1998年颁布的 ...

  • 幼儿心理学教案2
  • 幼儿心理学教案 张晗姝 大学城栏目:世界大学城居民新闻 空间栏目:幼儿心理学 共12篇论文| 附件[]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张晗姝 发表于2011-10-5 16:00:27 阅读(1) 评论(0)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

  • 生理学教学大纲
  • <生理学II >本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理学 英文名称:Physiology 总 学 时:34学时 学 分:2.0学分 自主学习:18学时 适用对象:护理.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制剂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40%,其中包括 ...

  • 体育心理学试卷
  • 填空 1.体育源于劳动,元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 )和( )的需要. 2."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源于( )的思想. 3.( )年第一届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在意大利的( )召开. 4.1930年,( )出版了<体育心理学>一书,并在1952年又出版了一本全新的 & ...

  •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 八年制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我校八年制(硕博班)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理论课教学时数为70学时.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 ...

  • 临床生理学大纲及重点(第七版)
  •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我校八年制(硕博班)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理论课教学时数为70学时.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 ...

  • 浅谈中学体育课放松练习的重要性
  • 浅谈中学体育课放松练习的重要性 摘 要:放松练习是体育教学的最后环节, 机体在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在中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引起足够重视并真正落实到位, 直接关系到运动水平.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实际教学中, ...

  • 关于_狭义相对论_建立的历史背景的教学
  • 第25卷第3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25,No.3 2008年9月 JournalofFuyangTeachersCollege(NaturalScience) Sep.2008 关于"狭义相对论"建立的历史背景的教学 于立志 (阜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 体育心理学答案
  • 体育, 运动,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不同点:体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学的效果,研究对象是学生和教师,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研究对象是运动员和教练员,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对象是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