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学校5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A.美洲出现新兴工业城市 B.美洲建立了许多新国家 C.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 D.欧洲国家殖民扩张加剧 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唐代诗人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该诗所咏叹的工具 A.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B.是人力汲水的灌溉工具 C.是北方劳动人民发明的 D.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清政府设立商部积极推动工商业 C.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促进 5.《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6.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材料中“礁”作为冶铁燃料始于 A.汉 B.北宋 C.南宋 D.明 7.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奥运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曲折。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试卷第1页,总9页

办奥运会?“奥运三问”的提出从根本上说明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 C.中国闭关锁围,中外交流困难 D.人民对国衰民弱现状的强烈不满 8.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 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 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9.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积累了生产经验 10.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租佃关系,这一关系的日益普遍带来的影响是( )

A.政府收入大大提高 B.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通过经商盈利买地

11.“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而田之所入,豪民得其半,耕者亦得其半”。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土地的何种经营方式

A.自耕农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租佃制经营 D.官民合营

12.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13.下列各项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的是 ( )

A.井田制的推行 B.管仲的改革 C.李悝的变法 D.商鞅的变法

14.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江南一带的农民,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A.空闲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存点纸币 D.用彩瓷装饰房子,用煤做饭取暖

15.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有利于

A.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淡化传统的剥削关系

C.自耕农经济形式形成 D.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16.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 B.曲辕犁C.翻车 D.棉衣

17.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B.长辕变曲辕,犁架变小,更加轻便灵活

C.既节省了劳力,又提高了耕作速度

D.使用比较平稳,是北魏农学家的杰作

18.“美金”、“恶金”二词,出自《国语》等先秦古籍,有学者认为:“铁在未能锻炼成钢之前品质赶不上青铜,故有美恶之分。”假如这样的推断符合史实,那是恶金主要会用于制造

A.礼器 B.兵器 C.农具 D.食具

19.两汉初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没有采取的措施是

A.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

B.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保护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D.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试卷第2页,总9页

20.下图所示生产工具的出现,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

A.犁耕技术开始出现 B.耕织结合模式出现

C.黄河流域农业发达 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21.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封闭保守性 B.小农经济受天灾的危害 C.小农经济对自然的依赖 D.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22.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 )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先秦人们种植的农作物中,黍适应粗放的耕种方式,而粟对水肥土壤要求较高,所以春 秋战国时期,粟却成为主要的作物。这主要得益于 (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粟的产量更高 C.气候变化使水热条件改善 D.统治者的推动 上述有关草市的沿革,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5.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公田的大量抛荒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商鞅变法 26. 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试卷第3页,总9页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 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27.汉唐制定的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

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缓解

C.自耕农逐渐衰退 D.土地兼并得以缓和

28.右图为《点石斋画报》描绘的某仕宦家庭春游的场景。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节日休假已成法定

②等级身份差别依然存在

③新旧交通工具并行

④城市亮化悄然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

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外商挤压民族工业

30.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欧美国家工业化水平落后于中国

B.中国GDP世界领先

C.中国处于世界市场中心

D.美、日两国经济落后于其他各国

31.近代以来,晚清政府与国民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是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说明

A.列强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小农经济保护着封建社会的陋习

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村 D.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很落后

32.据文献记载,“1835年,在英国一棉纺厂219000名工人中,13岁以下儿童占49000,

试卷第4页,总9页

13—18岁的少年占66000,成年妇女占67000,„„怀孕女工为了不被克扣工资或解雇,不得不进行堕胎,或在机器旁分娩,产后一个星期就要上工。工人们的子女六七岁就得进场做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工人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主要是 ①大量使用童工和未成年人 ②工人的寿命很短 ③工作时间很长

④缺乏劳动保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33.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在这届博览会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西门子发电机 B.卡尔·本茨汽车 C.贝尔电话机 D.莱特兄弟飞机 34.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在凡尔纳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尚未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 ①三轮汽车 ②内燃机轮船 ③蒸汽机车 ④螺旋桨飞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5.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变化状况,呈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B.耕地面积的明显减少 c.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36.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主要的媒介是 A.物美价廉的商品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先进的通讯工具 D.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 37.《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监管人员)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B.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38.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包括 ①专卖制度 ②加征商税 ③歧视商人 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9.“重农抑商”、“禁海”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有(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④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外敌入侵和人民的反抗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40.19世纪中期,有红、黄、蓝、黑四种颜色的商队,他们要把自己的货物运到自己的海外市场,他们都从本土出发,其路线分别是:①本土——澳大利亚——印度——中国②本土——阿尔及利亚——越南——中国③本土——委内瑞拉——日本——中国④本土——柬埔寨——新加坡——新西兰。据路线判断,你认为英国商队的颜色应是( ) A.黄色 B.蓝色 C.红色 D.黑色 试卷第5页,总9页

41.《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唐景龙元年(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说明当时 A.市都集中于州县所在地 B.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 C.市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D.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42.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这反映出该地区( ) A.棉纺织业为主 B.工业门类齐全 C.地理位置优越 D.自然经济解体 4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诸多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A.改良蒸汽机的问世 B.海外市场的扩大 C.生产技术的积累 D.资本的增多 44.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

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

4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观察新航路开辟后400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流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46.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书,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一主张

A.适应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B.进一步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47.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浮侈》中说:“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民安得不饥寒?„„而上天降灾,则国危矣。”下列选项与材料表述无关的是

A.体现出王符的民本思想 B.王符主张重农抑商政策

C.王符提出经世致用主张 D.王符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48.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

A.是依据各自的经济基础而制定 B.不利于两国海外市场拓展

C.都禁止各自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各自国家的经济实力

49.“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50.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中叶(15世纪中叶)以后,广东商人十分活跃,人数大增,形成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广东商帮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有

①广东是海洋大省,河网密布,交通便利 ②明清时期,广东的手工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 ③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宣布只留粤海关对外通商 ④明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51.关于“东印度公司”的确切表述是

A.是荷兰和英国商人自发组成的联合公司

B.公司资金缺乏,主要依靠欺诈贸易获利

C.耗费大量资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政府支持,享有特权,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52.假如你生活在230年前,到欧美旅游最可能经历的是

试卷第6页,总9页

A.在伦敦乘坐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 B.参观英国的纺织工厂,学习英国先进的纺织技术 C.乘坐汽船去美国,享受浪漫的海上航行 D.参观美国的汽车生产线 53.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早期殖民活动,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主要有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 ③推动了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④造成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4.下面是欧亚到美洲的生态交流和微生物交流的部分情况:“大麦、洋葱、李子、柠檬、水稻、绵羊、百日咳、水痘”等,对这种交流产生过影响的历史事件有: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罪恶的奴隶贸易 ③殖民扩张 ④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5.“„„‘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重在说明( ) A.垄断公司的殖民罪恶 B.早期殖民活动的破坏作用 C.“价格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D.殖民扩张对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 56.孙中山曾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下列哪一主张与上述观点相一致 A.平均地权 B.土地国有 C.驱除鞑虏 D.节制资本 57.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D.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58.读图,分析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有 ①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政府鼓励发展经济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号召 ④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59.从隋唐到明清,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B.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加强 C.农村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业专业生产区域的形成 6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 试卷第7页,总9页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时,我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明清经济继续发展,为什么封建制度却衰落了?(6分)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之间是什么关系?(6分)

试卷第8页,总9页

三、判断题(题型注释)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连线题(题型注释)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六、简答题(题型注释) 试卷第9页,总9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得知当时欧洲国家到美洲掠夺财富。其它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2.B

【解析】略

3.A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目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隋唐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因此D项错误A正确,故选A。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B项错误,筒车不用人力;C项错误,南方发明了筒车。

考点: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灌溉工具的发展情况。除了掌握灌溉工具以外,生产工具的发展演变的情况也需要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精耕细作。其中,生产工具的进步是实现精耕细作的前提。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西汉时期出现犁壁,和耧播技术,到了唐代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等,都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提高。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商企业(帝国主义资本)和洋务企业(官僚主义资本)的刺激多为压抑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无法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ABD三项均可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原因,故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的信息说明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农业·小农经济特点。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说明的是煤炭作为燃料别普遍使用的现象,开始于南宋,故本题选择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手工业·冶炼业发展。

7.D

【解析】一国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国国力和民众体质的强弱。“奥运三问”的提出从根本上说明人民对国衰民弱现状的强烈不满。

8.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该措施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题中四个选项说法均正确,B、C、D三项都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的。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井田制。

9.B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最大”一词,可以看出:A项耕作面积的扩大、C项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和D项生产经验的积累都扩大了单位面积的产量。故选B。

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农业经济主要有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此外,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租佃关系主要指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土地关系,因为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基本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其日益普遍和A无关。这种关系越普遍越深入,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越尖锐,B不对。D与土地租佃关系无关。在租佃关系中,农民获得了土地的自主经营权,所以正确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租佃关系这一概念。

11.C

【解析】租佃制是是租赁关系,承租人与被承租人仅仅承担收租与缴纳租金契约,并无人身行为权受到控制,类似银行的借贷关系;田庄制是雇佣关系,被雇佣人的一部分人身行为权受雇主限制。很明显,“而田之所入,豪民得其半,耕者亦得其半”是租佃制经营的一大特点。因此选C

12.D

【解析】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经济——均田制。唐初沿用均田制和租调制,材料中可以交纳绢或布代替服役,由此可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A项中的商品经济材料无法体现;B项官营手工业是有官府开办,材料无法体现;C项主要是面向市场,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均田制和租调制

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13.B

【解析】略

14.B

【解析】略

15.A

【解析】

试题分析:租佃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剥削关系,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自耕农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租佃关系体现的是自耕农经济的破产;租佃关系是土地兼并的产物,它的普遍化反映了土地兼并的严重。因此BCD均错。租佃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 考点:租佃关系

点评:战国时期,租佃关系开始出现,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西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宋时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经济形态,明清时期发展为主要的形式。

16.A

【解析】略

17.D

【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曲辕犁在唐代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所以D项是错误的。

18.C

【解析】

试题分析:所谓‘恶金’是铁。铁,在未能锻炼成钢以前,不能作为上等兵器的原料使用。结合“美金”、“恶金”二词出现的时代,不难联系到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工具的进步

19.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逆向思维的能力。D项不符合两汉初期的史实,两汉初期并没有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特别是东汉初期还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封建统治的。

20.D

【解析】略

21.D

【解析】略

2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精耕细作的理解。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①②③④都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所以选D。

23.A

【解析】略

24.C

【解析】

试题分析:解读材料,根据材料“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可以得出这一时期草市已经出现,但是据此得出“草市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则显得论据不足,表格中的第一项是错的。“草市迫江货”说明江边码头有草市,表格的第二项亦正确;根据“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一句,说明草市的税收对于政府来说是很重要的,表格中的第三项结论也正确;一般的概念中,“草市”定义为“乡村定期集市”,根据此,表格中的第四项结论也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草市的发展状况

2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C项“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是指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ABD三项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商鞅变法

2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漫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漫画中此人剪掉一根鞭子不能“崇尚西洋”,故A项错误;漫画体现不出是刻意保留,故B错误;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代表崇尚西洋,还保留一部分表示保留国粹,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本题选择C项;D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生活习俗变迁。

2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C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D项;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兼并

2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图片只是反映了仕宦家庭的出游,无法看出节日休假已成法定,故①错误;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春游的地点是在野外,不在城市,无法得出城市亮化悄然兴起,故④错误;排除①④项,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的进步·土洋并存

29.C

【解析】

试题分析: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企业总办由官府委派,“名为保商实剥商”,致使“华商因此不及人”,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故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3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本题是1820年世界GDP比例图,一定要牢牢抓住1820年这个时间来进行做题。1820年欧美国家开展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工业化水平当然远远超过中国,处于世界市场中心应该是英国,美、日两国经济当然不落后于其他各国。1820年世界GDP比例中中国肯定很高,因为GDP不过是是个经济总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GDP世界领先

31.B

【解析】要理解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受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决定。

32.C

【解析】

33.D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是在1903年,故选D项。

34.B

【解析】

试题分析: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1885年卡尔·本茨研制成功三轮汽车;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飞机成功。因此1872年①②④尚未出现。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做组合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这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要像语文划分句子成分那样,抓住题干中的每一个字,尤其要抓准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从而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排除错误选项。

35.D

【解析】表格中反映的主要是土地按照全国人口来平均,从中可以看到人均耕地在逐步减少,这与土地兼并、社会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

3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是通过物美价廉的商品作为媒介的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了大量的物美价廉的商品,西方国家倾销商品,打开别国的国门,所以通过物美价廉的商品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密切世界的媒介

37.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可以看出对官营手工业工匠工作的管理相当严苛。故选D。A项不符合史实,从商周时期既已出现;B项说的是民间手工业、C 项说的是经济政策,均与题干无关。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工匠受到严格的管理,质量高,但是不进入市场;私营手工业进入市场,在明代后期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每种手工业的特点需要把握。

38.A

【解析】略

39.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重农抑商”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①对。“禁海” 和“闭关锁国”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是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之一。但确实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外敌入侵和人民的反抗,所以④对。这些政策总的来说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②对③错。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评价能力,理论性很强,要求学生能客观、理性的评价古代中国的这些经济政策。

40.C

【解析】略

41.B

【解析】

试题分析:唐朝时期,商业活动和“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材料规定“诸非州县之所,

不得置市”,凡不是州县治所所在地,不得设立市场,这说明农村地区的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故选B。A、C、D都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4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和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可知,宝山县江湾南境一带的工业门类是比较齐全的,即题干“之属略备”。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43.B

【解析】略

44.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清代乾隆年间...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可知作者认为人口数急剧增长激化了人口与资源矛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45.A

【解析】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最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稍后是荷兰和英国等西方国家马不停蹄的进行了殖民扩张,使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国家建立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因此选A。B项与事实不符;C项说的是殖民扩张加强的条件;D项不是主要途径,世界人口的迁移是在殖民扩张中进行的。

考点:新航路开辟影响

点评: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整体,其主要的途径或者原因就是殖民扩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也需要掌握。

46.A

【解析】结合英国工业革命这一大背景分析,即可排除B,而思想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即可排除C、D项。

4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民安得不饥寒?体现A;而上天降灾,体现D;材料整体反映B;C材料没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48.A

【解析】

试题分析:《航海条例》规定:运往英国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B、C不符合《航海条例》;清政府颁布的《禁海令》阻碍中国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落后于西方。D不符合《禁海令》。两国的政策都是由本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A。

考点:英国的《航海条例》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49.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表述错误,宋代的商品经济还未发展到货币占据主导地位的状态;C商帮出现在明清时代;D项也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与宋代不符,故选A项。 考点: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宋代纸币的出现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活跃,但并不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唐代就以出现了信用货币“飞钱”,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50.A

【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明朝时期广东商帮的发展,这和其地理位置、国家政策、本地区的手工业发展有关系,但是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不利于其发展的,所以④排除,选①②③。

5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荷兰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即以荷兰政府为后盾组建的,通过垄断东西方的香料贸易,进行殖民扩张,获取巨额财富。故选D。A项明显错误;B项是说的葡萄牙的扩张特点;C项说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来的财富挥霍掉了,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新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为荷兰,获取了商业上的霸权,主要特点是组建商业公司,建立了庞大的海上运输队伍,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52.B

【解析】略

5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早期殖民扩张的理解与认识。据所学知①②③均符合史实,④造成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影响

54.C

【解析】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都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选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点评: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第二,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壮大。第三,是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55.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原始积累。材料指出了殖民扩张导致资本的原始积累,而资本原始积

累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材料重在说明殖民扩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选项A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56.D

【解析】读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意思是对本国人及外国人有独占性质的或规模过大的企业进行限制,故正确答案为D。

57.D

【解析】

试题分析:“近代”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说的。古代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近代则是采用机器生产。故选D。A项是从产生的时间上说的;B项是从生产目的上说的;C项是从投资主体上说的,均角度分析错误。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是考试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繁荣时期、衰落时期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

58.C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图7中的关键提示信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结合图中的总体上升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进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原因包括②③④所述,①错在“美、日”,这两国在此期间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应该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正确答案为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

59.B

【解析】本题考盘理解问题的能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反映了农业生产商品化不断加强。

60.(1)基本特点:①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②长江沿岸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③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④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2分)

(2)具体表现:①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②丝织业等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南京等城市商业贸易繁荣。(2分)

衰落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冲击着自然经济。②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从而也冲击着封建制度的基础。(4分,如答市民阶层扩大,也可得分)

(3)三者关系: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扩大,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来源。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商品化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商业的繁荣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④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促进)的辩证关系。(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片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注意图中体现出的工商业中心分布地区和专业性的。第(2)问可从材料二所提供的几幅图片进行分析,既要注意图片的内容,又要注意文字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深层内涵;封建制度衰落的原因可从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3)问较简单,但要注意农业的基础地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关文章

  • 高一历史必修1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 C. 郡县制.行省制 D. 分封制.行省制 4.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历 史 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此项制度"指的是( ) A. ...

  • 高一历史必修二1-2单元历史试题
  • 高一历史必修二 1-2单元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1.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原始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休耕 2.能反映唐朝发达的农业生产的是 ( ) A. ①③ B. ②④ C. ...

  • 高中语文备课大师
  • 人教版必修一备课室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全册免-08-07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免费版教案全-03-11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08-0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要点讲-08-0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导学创-08-0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辅导ppt课-08-07 ...

  • 高三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2
  •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1.重点班高三(1):对高一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进行第一轮复习;完成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的课堂教学。 2.本科班高三(2)、(3)、(4):对高一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进行第一轮复习; 3.艺术本科班高三(5):完成必修一、必修二的复习(注:9月12日开始为期三 ...

  •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必修二)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定时检测 高一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6页,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6至9页,答在答题卷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 ...

  • 高一生物(必修2)试题
  • 2012-2013学年(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必修2)试题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值100分(含卷面分4分). 2. 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3. 答题前,请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填写清楚. 第Ⅰ卷 选择题(共 ...

  • 高一数学必修4试卷质量分析
  •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数学 期末考试卷面分析 一.关于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考查的是必修4中的全部内容,分别为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是高中教材中的一种重要函数,是高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函数,一直是高考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结合三角 ...

  •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
  • 第一二章综合检测题 2013.6.9 一.单选题 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quo ...

  •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 HB2012-2013学年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分析 本卷命题范围是必修Ⅰ全册,以现行教材及省学科指导意见命题,很少涉及删减或阅读内容.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满分为100分, 分值设置选择题50分与非选择题50分.试题以"2012年省高考卷及各省新课程卷所呈现精神为命题方向&qu ...

  • 20**年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密题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卷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耕作方式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