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本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诗意,感受普通百姓内心中人性的光辉。

(二)教材简析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棋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虽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二、说学情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趣味横生,阅读不存在太大的障碍。但能真正欣赏其中的魅力却是有难度的。首先,有必要加强朗读训练。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其次,本文疏散的结构是很多同学不容易理解的,需要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分析,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散文的创作特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掌握积累本课

中的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似疏实密的文章结构。

3、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4、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发现生活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韵味儿,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内在的魅力,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感受行文结构安排的巧妙。

五、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具体采用的方法是指导阅读、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启发点拨。、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这节课我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学习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积极读书,勤动笔墨。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宋 张榘《念奴娇》

根据这首词同学们能读出关于端午节的什么呢?你还知道关于端午节的什么呢?

【通过古典诗词导入是想更增添课堂的文学气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热情,当然更重要的是引出本文的主题——端午节。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二)介绍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

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对汪曾祺的介绍除了基本的文学常识之外,我还尝试引导同学们通过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深度,初步了解他的创作思路和特点。对作者较全面的了解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文本的借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并划出不认识的或认为重要的字词。

2.听课文录音,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3、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层次结构(本环节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教师范读文章的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那些是略写,哪些是详写?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能否调换顺序? (本环节培养学生快速提炼提炼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总分的结构,详略的安排和上下文的照应,为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做好积累。

(四)精读课文,披文入情

1、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1)‚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肃然起敬‛与‚咸鸭蛋‛,一庄一谐,一文一俗,一大一小,在看似幽默的调侃中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满腔深情。

(2)‚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一个‚也‛字,强调了精明挑剔的上海人对高邮鸭蛋的肯定;而‚必‛和‚特别‛更是写出了‚高邮咸蛋‛招牌的响亮。由此可见,虚词运用得当,必使文气充盈,文势充沛。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4)‚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在这篇灌注于作者深情的文章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很多富有特色的句子,师生再细细品读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从而体味出作者对故乡倾注的深情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旨的能力。另外通过对句子的分析也能启发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2、端午节的风俗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了小小的一枚咸鸭蛋呢? 师生共同精读课文中写鸭蛋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因为:①高邮咸蛋独有的特色。教师出示高邮鸭蛋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

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②鸭蛋带来的别样的趣味。如吃鸭蛋时‚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的动感,还有端午节挑鸭蛋,挂鸭蛋络子,玩鸭蛋壳等等都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让‚我‛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教师出示鸭蛋络子的图片,并以实物展示鸭蛋络子挂在胸前的情形。(板书:趣 吃鸭蛋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3、细读课文,表达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说一说你认为高邮咸鸭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我始终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和围绕鸭蛋的趣事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鸭蛋包含的情趣。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给学生的阅读、思考以方向性的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激发其求知欲,使其积极地读、思、议,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合作探究,感受语言特色。

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著名教授王臻中说:‚苏北水乡那个汪氏文才,饱蘸乡土气息,自由挥洒,作‘平民’通俗抒情,竟又以俗显雅,成美文作家,造就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汪曾祺。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看似平淡,实则醇厚

1、用幽默来调情。

2、用虚词来增色

3、用口语来添彩

汉文化是一个过度成熟的文化,文化的过度成熟,也许只会产生汪曾祺,以及优雅化了的文人写作。一切人事,都经过了文人意识的过滤,不再有火气,不再执着如初生牛犊,人淡如菊,文也如是。

【借用汪曾祺自己的话语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他的创作心理。通过精读课文环节对一些特色的语句的分析,同学们能很轻易地总结出这些特点,当然对以后的写作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六)整体回顾,把握结构。

既然写‚端午的鸭蛋‛,第一节却偏偏从端午的风俗写起,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将一个一个端午风俗娓娓道来,不紧不慢,不慌不忙,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看似与中心无关;二、三两节介绍家乡高邮的鸭蛋,还是不疾不徐,不动声色,从高邮的大麻鸭说起,说到高邮咸鸭蛋,高邮双黄鸭蛋,高邮咸蛋的特点,高邮咸蛋的食法,甚至还扯到了袁枚的《随园食单》。终于跑到正题,却在意蕴未尽处戛然而止,不料又在结尾处宕开一笔,去谈‚囊萤映雪‛的故事去了。是废笔赘笔,还是故意为之?

明确:1、《端午的鸭蛋》第1段怀揣一颗童心介绍家乡过端午节时的各种生动、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顿觉仿佛由高邮湖水发酵而成的美酒的酒香扑面而来,令人心醉神驰,这是铺垫,也是蓄势。对‚十二红‛的介

绍不仅把读者的注意力由有趣的民俗活动转移到‚鸭蛋‛上来,同时也照应了‚故乡的食物‛这一大主题。

2、下面对鸭蛋的介绍,不吝笔墨,也是情有可原。鸭蛋是高邮的特产,也是高邮的招牌,更是高邮的文化,小小的鸭蛋寄寓着高邮如许的内涵和品质,花上两段笔墨不觉为过。

3、有了前面的两层铺垫和蓄势,端午节孩子们‚挂鸭蛋络子‛、‚挑好看鸭蛋‛、‚白嘴吃鸭蛋‛、‚用鸭蛋壳装萤火虫‛的情节就亲切了,因为在高邮孩子的心中,鸭蛋不仅只是‚果腹‛、‚解馋‛的食品,还是他们的玩具、饰品和伙伴,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于是,端午的鸭蛋自然就成为汪曾祺特别的回忆。

4、结尾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既不是赘笔,也不尽是体现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最重要的是用‚囊萤映雪‛的枯燥和功利来对比‚蛋壳闪光‛的有趣和诗意,照应了首段对端午节各种有趣的民俗活动的介绍,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这种灵性且充满诗意的生活状态构筑了作者思乡的情感基石,也是作者内心永恒的向往和依恋,更是培育作者性格气质的精神沃土。

(这个环节通过教师的质疑把学生内心对文章结构的不甚理解表达出来,当然在引出思考的同时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激发其求知欲。但囿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还是要加以最后的整合梳理。)

(七)总结:

世易时移,过去的幸福与快乐,如今早已不再!是人们对物质文明的极端

追求,导致了对幸福、对人生意义的严重曲解;结果,物质财富每天都在增长,快乐却不能同步。而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盼端午、吃端午鸭蛋所表达的是何等的快乐、幸福,对节日、对鸭蛋是何等的重视与珍惜!但,人应该是善于记忆的动物。犹太作家伊利〃维瑟接受诺贝尔和平奖致辞时说:‚记忆的呼唤,和谨记勿忘的号召,来自我们历史的根源。‛端午节、端午的鸭蛋,何尝不是我们历史的根源?号召我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重视!

(八)、拓展迁移,热爱生活

1、说说家乡有哪些风俗、特产让你非常难忘。

2、说说家乡有趣的方言。

3、用一两个细节描述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中秋节或其它节日的场景 (这个环节将学生的关注点迁移到自己家乡的风俗人情上来,引导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中的趣味,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七、说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情 童年岁月的怀想

家乡生活的热爱

趣 吃鸭蛋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语言 平淡质朴

饶有趣味

【板书在课堂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本课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教案
  • <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魅力和文中 ...

  •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一.说唱儿歌,快乐导入 投影展示: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生说唱) 师:这首明快的儿歌或许唤起了我们对端午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在作家汪曾祺的记忆深处,家乡的端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端午的鸭蛋>.(生齐读标题 ...

  •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 教学目标: 1.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理解"境由心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金庸说,大陆"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有人略作统计,说汪曾祺在其作品中提到的美食不下于300种.更有一类"直接点题 ...

  • 17端午的鸭蛋
  •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松泉中学 卜子夏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 ...

  • [端午节的鸭蛋]课时教学设计
  • <端午节的鸭蛋>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 ...

  • 17.[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4.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 ...

  • 端午的鸭蛋--赏析
  • <端午的鸭蛋>赏析 <端午的鸭蛋>既能感受到江苏农村端午节的风土人情,也能体验到汪曾祺语言的显著特色. 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大师笔下的江苏农村的节日风情.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而作者却由端午想到鸭蛋,因为这是作者的故乡--江苏高邮最具特色的事物 ...

  • 端午的鸭蛋学案
  • <端午的鸭蛋>学案 姜庄中学 伊素霞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内容,了解端午风俗.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3.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 [课前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 ) 苋菜( ) 络子( ) ... 车胤( ) 囊萤 ...

  • 2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 2 端午的鸭蛋 导学案 主备人:徐中华 审核: 班级:____ 姓名:____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3.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方法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边读边勾画生字词,注释中有的把拼音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