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寒山寺"和合文化"中的"和"与"合"

浅析寒山寺“和合文化”中的“和”与“合”

摘要:寒山寺“和合文化”往往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文化元素来讲,大致相当与当今社会所提出的和谐文化。其实,无论从寒山寺“和合文化”产生的历史进行探究,还是分析“和合文化”所蕴藏的真实内涵,都会发现,寒山寺“和合文化”是一种思想,是包含“和”与“合”两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独特文化。从“和”与“合”的辩证分析也可以看出“和”与“合”的不同。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寒山寺“和合文化”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 寒山寺文化 “和”与“合”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他的七言绝句《江南春》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在中国,佛教庙宇和寺院为数众多。2002年4月中国政府白皮书显示,中国现有佛教庙宇和寺院1万6千座。在中国众多的寺院中,寒山寺能够名闻天下被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的原因,不仅是它悠久的历史,也不只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更重要的是寒山寺所拥有的深厚文化精髓——“和合文化”所具有的无尽魅力。

在寒山寺和合文化的诸多研究者中,多数人认为“和合”是一个统一体, “和合”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很少有人把“和合”文化中的“和”与“合”分开看待。而我认为,寒山寺“和合”文化中蕴涵的是“和”文化与“合”文化。“和”与“合”有本质的不同,有必要进行学术上的探讨。

一、寒山寺“和合文化”产生的历史探究

1、“和合文化”物的载体——寒山寺

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唐代贞观年间,因当时的名僧天台寒山子在此修行,改名寒山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

2、“和合文化”字的载体——“和”与“合”

“和”与“合”二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上的“和”字就像是一个多管的乐器,初义是声音相应和,意思是只有不同的音调声律相互配合才能奏出悦耳的声音。《说文解字》云:“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合”字就是人用口一张一合来吃,意思是上下唇的合拢。可以看出,“和”强调的是整体中个体的独立性和共存性,“合”强调的是整体中个体之间的配合性和融合性。

殷周时期,“和”与“合”都是单一概念,并没有联用。“和合”二字联用最早出现于《国语·郑语》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意思是说商契能把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管子》中:“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我认为,虽然这里的“和合”联用在一起,但其所表示的意思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意义,而是两层含义,“和”是基础,“合”是目的。

3、“和合文化”人的载体——寒山与拾得

民间对“和合二仙”有各种传说。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九》记载推断,寒山和拾得出生于隋朝未年,大约活动于唐初。关于二人的生平已无具体的史料可以考证,对于寒山的生平,学者也多有争议,但从寒山子与拾得流传下来的三

百多首诗来看,寒山子与拾得二人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据载,寒山子是一个贫苦的读书人,因看不惯当时的社会风气,隐居天台寒岩,不入僧俗,不修边幅,衣衫褴褛,不与一般人来往,只与国清寺的丰干和拾得关系密切,以吟诗为乐。拾得是国清寺的丰干禅师捡来的孤儿,与寒山子互助互爱。二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互通互商,互敬互让,和睦相处。二人的情怀和情义成为寒山寺“和合文化”的精髓,二人成为“和合文化”的人物载体。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到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

4、“和合文化”名的载体——荷与盒

传说在寒山与拾得久别重逢时,一人折取一支荷花作为礼品相送,另一人则捧着一只圆盒相迎,来表达彼此的思念与友谊。而“荷”与“和”同音,“盒”与“合”也同音,同时“和”与“合”也代表了二人互通互商、互敬互让、和睦相处的情怀和友谊,于是后人就用荷花与圆盒来代表“和合”之意。

二、“和合文化”的内涵

1、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内涵探究寒山寺“和合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产生于春秋时期,形成于战国时期,在以后的历史中又不断地发展改变。“和”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儒家,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存在大量的关于“和”的思想精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和基本特色。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为贵”等等。“合”的思想主要来源于道家,强调“天人合一”。虽然个别时候出现“和”与“合”联用的情况,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往往是分开并行的两个单一元素。

(1)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和”与“合”的并行。在古代,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很低,生产不发达,人与人之间需要团结群居才能生存,不同地区间的人分别结合成不同氏族或部落,氏族或部落之间相互攻杀,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那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与“合”文化产生的基础,后来炎黄二帝经过战争合二为一,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多和人员结构的逐渐复杂使“和”与“合”变得越来越必要。夏、商、周相传的文化传统仍源于对祖先和上天的敬畏,西周所建立的封建制度仍然是以维护血缘关系为核心,以上下尊卑等级次序为主要内容。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局面,传统的文化礼仪被打破,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相互争战,伦理道德败坏,社会动荡不安,臣弑君、子杀父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有一种文化来改变和代替旧的文化,以让社会变得有序安定,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共处合作。为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都发表自己的学说,阐述自己的主张,都对“和”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论述,道家对“合”进行了强调,于是就产生并形成了“和”文化与“合”文化。就是主张内部的“合”文化与对外的“和”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合”的应用来看,和主要是指和谐、和平、和睦等,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性、差异性和共存性,着眼于现实和现在;合主要指的是合作、结合、融合、配合等,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合作,着眼于发展和未来。

(2)中国的地理情况为“和”“合”文化并行提供了客观条件。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西部的山脉和沙漠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内部的山脉又把东部与中部的广大平原分割成若干半封闭半开放的局部地区,使得整个中国宏大而零星、统一而独立,出现了整体上的统一与各地区的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局面。这种相对独立性为“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整体上的统一性也为“合”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这就决定了中国人民在

“和”中求“合”,在“合”中求发展。在中国的历史上,国家往往是分分合合,也证明了这一点。

(3)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为“和”“合”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经济和生产主要是农业,中国原始农业所具有的广袤性和早熟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文化与“合”文化的过早诞生。同时,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决定了人们居住的相对稳定性和生产生活保障的不稳定性。人们居住的相对稳定性和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结构,决定家庭中的人与人之间和族群内部的家庭与家庭之间要“合”,而生产和生活的不稳定性也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和”,不要发生战争与争夺,再进一步地要求“合”,希望在面对困难和灾难时人们可以相互帮助与合作。

2、寒山寺赋予“和合文化”的独特含义

在寒山寺“和合文化”出现以前,“和”与“合”通常是分开来用的,“和”文化与“合”文化拥有不同的含义,但寒山寺文化把“和”文化与“合”文化进行了加工和提炼,融合“和”文化与“合”文化的精髓,提出了“和合文化”的概念,进而形成了寒山寺独有的“和合文化”。 寒山寺赋予“和合文化”的独特内容是儒家的“中庸平和”之道和佛家的“忍让”、“因果报应”思想,引导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忍让、相互帮助、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引导人们在事业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3、寒山寺“和合文化”所强调的是“六和”要求

寒山寺对寺院僧众和佛徒要求做到“六和敬”,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就是要以制度戒律规范修养身心,以利益公平分配为价值取向,强调一致的价值伦理观念和团结、和睦、友爱的人文关系。

4、寒山寺“和合文化”体现的是五种精神

(1)修身养性、淡定自若精神。面对社会的丑恶现象,寒山拾得并没有愤世嫉俗,而是归隐山林,自得其乐,修身养性,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不与世人争名夺利。面对世人的不理解和嘲讽,寒山笑容以迎,不憎不怒不辩解,淡定自若。

(2)团结互助、互敬互爱精神。寒山与拾得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二人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努力。在江南的百姓结婚或欢庆节日时都会张挂和合二仙图,以表达团圆和美的美好心愿。

(3)公平合理、客观公正精神。寒山寺所提出的“六和敬”纲领中的“身和同住”、“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要求在做事与分配时做到公平合理、客观公正。

(4)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精神。寒山、拾得二人不入仕途,不入僧俗,隐居山林,以明月清风为伴,与鸟鱼草花为伍,不修边幅,不拘形式,自由自在,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崇尚自然,敬畏生命。

(5)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精神。在寒山、拾得的影响下,寒山所隐居的天台山已经成为我国各派各宗共处、共修、共融的儒释道圣山,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三者互为依存融取,相辅相成。

5、寒山寺“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斗争

寒山寺把儒家的“和”文化和道家的“合”文化统一为“和合文化”,并不是否认个体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必要的斗争,而是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必要斗争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

把矛盾和斗争限定在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或阻碍了事物的发展,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个体的优长,达到最佳组合,推动事物的发展,不断促进新的事物产生。

三、寒山寺“和合文化”中 “和”与“合”辩证关系

1、“和”是“合”的前提和基础

“和”表述的是一种个体关系,强调的是个体间的独立性、对等性、差别性和共存性,是对个体的尊重和彼此的认可。而“合”表述的是一种个体的作用,强调的是个体间的相互性、主次性和共同性,是对整体的追求和彼此的认同。“和”所表述的个体是“合”所表述的整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体也就是没有整体。没有个体之间的相互认可与单独存在,就根本谈不上整体上的“合”的存在。只有承认了个体的差异、矛盾和必要斗争,才能谈得上相互之间的合作、配合、结合和融合。

2、“合”是“和”的目的和归宿

个体之间要发生联系,必然产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时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还是相得益彰的共同进步,存在本质的区别。而“合”的提出,就是为了防止个体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达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合作、配合、结合和融合,从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受益。“合”应该是所有“和”的个体所共同追求的目的和所有个体的归宿。这就是“和合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

3、没有“和”也就没有“合”

如果没有“和”所界定的个体的存在,就无从谈起“合”,“合”也就失去了意义。根本不存在没有“和”的“合”,合必然以“和”为基础和前提。正如一个人A不承认另一个人B的存在,或要消灭另一个人B,这个人A也就不可能与B“合”。

4、没有“合”,“和”也就失去了意义和目标

个体之间所以能用“和”,是因为这些个体同处在一个整体中,要发生相互作用,如果没有个体间的“合”,只有斗争,那么还要“和”有什么用呢?用“和”所界定的关系就失去了意义和目标,而且随时可能消失。

四、结束语

寒山寺“和合文化”虽然把“和”与“合”作为一个整体联用,但并不能排除“和”与“合”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必要斗争。“和合文化”并不相当于我们当今所提出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只能大致相当于“和合文化”中的“和”文化,是一种低层次的要求,而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合”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把建设和合社会作用一个最终的目标,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上。由此也可以看出,寒山寺的“和合文化”所蕴涵的精髓,不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也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1]《寒山寺志》编写组组编:《重修寒山寺志》[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9

[2]王建明:《寒山寺和合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第二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8)

[3]《寒山子诗集》,苏州寒山寺印,2003

[4]杨建华:《中华早期和合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5]宋仆福等《儒学在现代中国》[M]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版

[6]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王玉德:《〈孝经〉与孝文化研究》,崇文书局,2009.11

[8]张立文:《和合、和谐与现代意义》,《江汉论坛》,2007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张立文:《中国和合文化导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1]张立文:《和合文化的现代价值》,《第二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8)

[12]任平:《寒山寺文化:民族精神与世界意义》,《第二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8)

[13]刘景慧、张慧春:《“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第二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8)


相关文章

  • 罗汉.壁画二点导游词:千年紫金庵,和合姑苏人
  • 罗汉、壁画二点导游词:千年紫金庵,和合姑苏人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选手,今天我要讲解的题目是-“千年紫金庵,和合姑苏人”。 各位游客,从二山门走进罗汉堂,这里银桂飘香,古意盎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堂极具特色的南宋泥塑。有道是:“天下罗汉两堂半”,我们紫金庵里的罗汉就是其中的一堂。今天就 ...

  • 寒山寺游记(教师随笔)
  • 寒山寺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寒山寺,位于苏州枫桥的古运河畔,建于六朝梁代的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初名为"妙利普明塔院",后因唐代高僧寒山来此住持,改名为"寒山寺".历史上,名扬五湖四海,名列中国十大名寺.其闻名遐迩的,是和合寒拾:其驰名中外的 ...

  • 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
  • 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 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已成为苏州的一个发展目标.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宗教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类型.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宗教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现了像"寒山寺除夕听钟声"这样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宗教旅游项目.最近这 ...

  • 手工蓝印花布
  • 手工蓝印花布 一 蓝印花布的起源 手工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是我国传统染织艺术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以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予人以清新雅致的魅力.然而她却又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拥有"正在消亡的活化石"的称号,她的神秘.古朴.端庄,引来无数国外友人的热爱,却没有 ...

  • 浅析战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
  • 战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因素之浅析 摘要:战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其中既有现实的矛盾,又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试图解析影响两国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希望为建立中日互惠关系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日关系 矛盾 文化差异 国民性 发展 近来,自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再次陷入了冰点.自战后以来,中日关 ...

  • 浅析中国咏月古诗翻译
  • NO. 3 堕 TI ME EDUC I AT ON Mac r h 浅析 中国咏月古诗翻译 潘 丽梅 张波 摘要 : 文通过 分析 月亮文化 内涵及其 古诗翻译 , 出在翻译 古诗应 当遵循价值对等原 则. 本 指 文化价值 原则. 审美价值 原则等原则 , 力求在翻译古诗 时重现文化 内涵, 让 ...

  • 风筝文化介绍
  • 风筝文化 2013-4-24晚 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先秦的史籍中,据>篇云:"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在>中记有:"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这是有关风筝最早的文字记载,为研究风筝的起源提供了重 ...

  • 世界怪异钱币一览
  • 世界怪异钱币一览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卫·多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银行业高层,多年来一直不断收集世界各国的货币.为了丰富自己的藏品,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一些藏品在使用国的货币史上堪称绝无仅有.多特说:"他们最终意识到,收藏家会疯狂收藏这些怪异货币,致使很难实现应有的流通和回流.&quo ...

  • 江南风景旧曾谙--月落寒山
  • <江南风景旧曾谙--月落寒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已成为绝唱,而诗中所写的苏州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把原来的&qu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