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之死是否是导致唐玄宗死亡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755年10月,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所属十五万军在范阳叛乱,引兵南下。当时天下太平日久,武备松驰,百姓不知战争,突然听到范阳起兵,远近震惊,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叛军很快就攻占了洛阳,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杨国忠怕众将领立功而于已不利,怂勇玄宗瞎指挥,使唐军遭到惨败,潼关失守,叛军直逼长安。玄宗在杨国忠的劝说下,带着杨贵妃等人起程逃避四川,不料才到咸阳,县令已经逃走,没人供应饭食,玄宗命令百姓献食,百姓献上高梁等食物,玄宗勉强咽了几口,流泪不止。第三天唐玄宗他们到了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随行将士又饿又累,想到杨国忠专权误国,致使他们受苦,都怨恨异常。于是龙武将军陈玄礼带领众将士,挡住了杨国忠的马头,向他索讨军粮,并趁杨国忠惊慌之机,喊:杨国忠要谋反,将他拉下马来砍死,并将尸体砍成数段,首级悬挂在驿门上示众。然后,激愤的将士们围住了玄宗和杨贵妃休息的驿馆,喊杀声连天。

唐玄宗忙命人出去劝解。愤怒的兵士杀死了出来劝解的臣。高力士奏请唐玄宗亲自出去劝解,唐玄宗只好硬着头皮,亲自出去劝说,但是兵士仍然不肯罢休,他们声喧嚷说:不杀贵妃,誓不护驾。唐玄宗惊失色说:杨贵妃一直深居宫,不干预外面的政事,她有什么罪该杀呢?高力士对他解释说:杨贵妃是无罪,但将士们杀了杨国忠,留着杨贵妃哪能安心,愿陛下准将士所请。将士安心,陛下也就安全了。玄宗半晌不开口,这时外面喧哗声更响,高力士仓皇奏告道:兵士们要闯进来了,陛下再不决断,他们要自己来杀杨贵妃。唐玄宗这才流泪说道:赐她自尽吧。

杨贵妃接到圣旨,惊倒在地,良久,才哭着请求见唐玄宗一面。高力士引她来到玄宗面前,她哭道:愿陛下保重。唐玄宗不忍心看她的惨容,只是以袖掩面哭泣。高力士怕士兵闯入,忙将杨贵妃带到佛堂,杨贵妃朝北拜了几拜说:妾与陛下永别了!然后自缢而死。将士们听到贵妃被处死,欢声雷动,重新保护唐玄宗李隆基西逃。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安禄山派部将孙孝哲进入长安,自己仍留守洛阳。这时安禄山的将领日夜纵酒,沉溺于声色财贿之,已无再进取之意,因此唐朝的军队得到了重整军备、调集重兵的机会。长安失陷后,郭子仪、李光弼奉命率军5万自河北至灵武,壮了朝廷的声势。河西(今甘肃武威)和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使的兵也来会合。唐军廷又得到回纥、于阗及西域诸族的援助。757年正月,安禄山被他儿子安庆绪所杀。李光弼坚守太原,屡败敌军;郭子仪收复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解除了侧面敌人的威胁,为收复两京做好了战略的准备。这年九月,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率军从凤翔出发,攻克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安庆绪逃往邺郡(今河南安阳)。此时,留在范阳的史思明不愿受安庆绪的节制而归降了唐朝的军队。唐军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但唐军又策划消灭他。这件事被史思明知道后,他又开始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758年9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伐安庆绪,包围了邺城。第二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增援安庆绪,唐军60万众溃败于城下,而这时的史思明杀死了安庆绪,回到范阳后,史思明称燕皇帝。9月,他的叛军攻占了洛阳,与唐军相持一年多之后,他被他儿子史朝义杀死了,这时叛军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762年10月,唐军收复洛阳,史朝义走投无路,被迫自杀了,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后,唐玄宗李隆基于757年12月返回长安,闲居于宫内甘露殿。他怀念往日的尊荣,目睹眼前的凄凉,伤感叹息,愁苦郁闷,渐渐成病。762年4月病危,他还念念不忘杨贵妃。传说他还请方士作法,想招来杨贵妃的亡灵相会。李隆基怎么死的?临死前的一天,他吹了几声紫玉笛,声调极其悲凉,然后命令名叫宫爱的宫女为他沐浴更衣,卧于床上。当晚,他在室内还传出笑声。第二天黎明,宫女进入卧房,唐玄宗李隆基已经双目紧闭,四肢僵硬而死。死后的庙号为玄宗,谥号为明皇。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相关文章

  • 母题与嬗变_从_长恨歌_到_杨贵妃_
  • 母题与嬗变: 从<长恨歌>到<杨贵妃> 俊 一 日本谣曲中有不少取材于中国的作品, 有的取材于中国古典诗词, 有的取材中国古典小说.民间传说等, 也有的取材于中国史书<史记>.<唐书>等, 这样的作品在日本被称为唐事能.唐事能之外的谣曲作品即使没有直接 ...

  • [安史之乱]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3课<安史之乱>教案 来源:中公教师网 时间:2016-03-17 10:41:45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3课<安史之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和宦官专权,大大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 2 ...

  • 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古代故事中的经济学
  •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 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 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 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 系 ...

  • 论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 论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摘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所喜欢,且被誉"千古绝作".讲述的是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熔入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用精湛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写成.这样一篇佳作,但其主题思想历来一直 ...

  • 马嵬练习题附答案
  • 马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对这首诗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空刘罢了," ...

  • 身为贵妃和古代四美的杨玉环,为何屈尊为安禄山宽衣洗澡?
  • 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一席,特别是从春秋战国到大秦汉朝,再到明朝清朝这两千多年的时期,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积累期,而唐朝恰恰又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峰期,今天我们就聊聊唐朝的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 中国有句古话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然而唐玄宗和杨贵妃却不这么想.史书记载 ...

  • 长恨歌的学案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3.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4.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二.诗人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 ...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例析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 注:该 诗作于767年作者旅居夔州时 ] 赏析:表达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 独的复杂感情.前四句:登高见闻:秋 ...

  •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根据普鲁士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Karl Von Clausewitz)在其著作<战争论>中的观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战争的母体.从表面来看,两者显然有其共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