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因为是第一课时,我主要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孔子,初步感知课文。教学伊始,我用名言进行导入,激发起学生对孔子的兴趣。然后我运用了“三读”的方法。每次读都要带着问题,层层递进。第一遍读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关于孔子的基本信息,引出“孔丘、仲尼、曲阜、洛阳”四个词语。然后出示资料袋理解“远近闻名”,在这其中运用汉字的演变过程讲授“闻”字的书写。第二遍读让学生感受孔子的学识渊博和他学无止境的理念,并用填空的方式理解这两个词语。第三遍读深入课文去寻找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并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理解这三个词语。最后再出示这三组词语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本课教学失败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相关文章

  • 孔子拜师的教案
  • 品词析句,走进孔子--<孔子拜师> 一.教学引入,初识孔子老子 幻灯片出示:孔子.老子的画像 师:这两个人物你认识谁呢?板书:孔子.老子 师: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等方式,你对孔子或老子有哪些了解呢?大家随意聊聊. 师:大家了解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位圣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 ...

  • 语文三年级上三疑三探教案-第五单元
  • 17 [教学目标] 孔子拜师 1.认识"兼.仆"等 7 个生字.会写"闻.尘"等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 近闻名.相距.学问"等 14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 ...

  • 李双双孔子拜师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李双双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师:拜动作示范 师:拜示范书写 组词,拜师,拜访,拜谢.你拜访过老师吗? 子读三声,子是对有学问的称呼. (板书:孔子拜师) 师:关于孔子你知道多少? 孔子名丘,字仲尼, 怀着敬重的口气 生:读两遍 师:课前预习了吗? 师:这么自 ...

  • [孔子拜师]第二课时 (1)
  • <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案 郭雅男 教学目标 1. 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描写孔子.老子的心理.动作.语言的句子中感悟人物谦虚好学.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格,感悟老子的激 ...

  •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新
  •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 ...

  • 17.孔子拜师导学案
  • 17.孔子拜师导学案 知识链接: 1.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 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 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 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 ...

  •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堂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很多的客人,来,看看周围,身为小主人的你们,看到屏幕上的这句话了吗?出示(有朋自远方来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啊?(指名解释)呦,他把反问的语气都读出来了.真好,那朋友们来了,你们高兴吗?来,绽放你们最灿烂的笑容,来欢迎我们的客人,我来 ...

  • 17.[孔子拜师]说课稿
  • 17.<孔子拜师>说课稿 [说教材] <17.孔子拜师>位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 ...

  • 孔子拜师说课
  • <孔子拜师>说课稿 窑湾小学 舒丽 一.说说教材 <孔子拜师>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精读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这篇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