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书声琅琅"的面纱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感知、�x中感悟、读中感染,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朗读指导以求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效   一、朗读教学现存问题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笔者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发现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上学生朗读的时间却很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在教学第一课时时,对于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课堂上还有不少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或是在品读时,还有不少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中时,教师为了赶时间,又中断了学生的自读品悟实践。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一道程序而已。   2.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   在一堂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品读后,教师免不了要让学生再次进行朗读感悟。甲同学读了乙同学、丙同学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个别读了再齐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看似热热闹闹,而很多这样的朗读教师在读前没有提出要求,读中没有进行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漫无目的、有口无心地重复朗读。这样的朗读显然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没有情感的层层深入。   3.朗读的指导机械匮乏。   有些教师在朗读指导时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更有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或是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二、解决策略   1.舍时间――读充分。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如在进行《爱之链》的初读时,由于班上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有一小部分学生早早就读完了,此时,老师没有示意学生停下朗读,而是要求没有读完的学生继续把课文读完。如此,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个体的发展,也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积蓄能量”。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那么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比如《小鸟和牵牛花》一课,老师在学生读懂了小草、凤仙花和小鸟的对话后,先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然后再师生合作读引领示范,最后再指名分角色表演读。有了足够的朗读训练,学生的表演读自然就能读到角色中去了。   2.巧评价――读情韵。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当学生读不到位时,教师就应及时通过指导性的评价语或是范读,来引导学生明确改善的方向,以求读得更好。当然教师在评价学生是否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以《西湖》一课为例,在学习山峦这一片段时,通过关键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来感受了山峦之多、之长后,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两个词语时,第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读出这种情感,教师没有简单地说“谁再来试试”或是“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而是以导向性的评价语说:“这山峦是那么长、那么多,你能读出来吗?”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朗读时要从什么方面着手才能读好了。而当学生读得比较到位时,教师则借助学生之口,让他们来评一评说说朗读的学生什么地方读得好。这样的一个过程,即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无形之中进行了朗读的指导,一箭双雕。   3.细品味――读深入。   要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才能将学生引向文本的更深处。   以《秋游》一次来说,文中有这样一段: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后,再拓展“黄灿灿”、“火红火红”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农田的美。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读出农田的美,在学生朗读时也进行了指导,如:“这个‘了’是轻声,我们朗读时要注意”,“这么多颜色的词,课文中只用了一个字,我们要读出节奏来”。如此,学生对这段话的朗读还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在此之后,教师再做如下的指导:“农田里这么多的颜色,真美呀,我们一起读。”学生在多次朗读中加强了对颜色美的体验后,教师再深入:“这些植物都成熟了,农民伯伯们又丰收了,心情怎样啊?”学生在体会到“高兴”、“快乐”后,再引导学生读出他们的高兴之情。这样,不仅读出景之美,还读到人之情,朗读感悟自然也就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必然要突出一个“读”字。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悟法,朗读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如此朗读教学的实效才能得以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相关文章

  • 浅论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研究
  • 浅论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案例或者事实当中,否定公司或公司背后股东所拥有的独立人格以及股东有限责任.由于我国公司法没有具体规定何种行为构成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实践中的情形也复杂多样.文章试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揭开公司面纱的适用行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思考 ...

  • [狐狸你在做什么]1~16集全
  • 狐狸你在做什么 导演: 权锡璋 主演: 千正明 高贤贞 金恩珠 国家/地区: 韩国 年代:2006 类型: 喜剧 情感 剧情 剧情介绍: 因为错误,高秉熙成了黄色书刊的女记者,成绩表现平平.她深信有一天"财"貌双全的完美男子会掉落在她眼前.到时候可以结婚生子,组织美妙的家庭,所以 ...

  • 琅琅书声入耳来
  • 琅琅书声入耳来--谈诵读教学 发布者:孙志卿 发布时间: 2012-2-15 14:17:36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 一.诵读是对小学生诗歌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最早的诗歌是人 ...

  • 爱上读书声
  • 爱上读书声 语言,不是静寂的音符,语文是有声的艺术,当学生打开书本,琅琅的书声响起时,就是美妙的乐曲奏响时,随着走上三尺讲台之时,我就醉心于聆听这美妙的乐曲,爱上了孩子们的读书声,于是我一味地让孩子们读.读.读,可结果并不如人意,不是唱书腔,就是今经调何谈美妙!这引起了我的深思,看来,要想让教室响起 ...

  • 揭开神秘的面纱
  • 揭开青春期的神秘面纱 --浅谈<人的生殖与发育>一课 [摘要]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和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五个步骤,揭开青春期的神秘面纱,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关键词]青春期.问卷调查.情境创设.正面教育.科普知识展 青春期是指男.女性器官加速生长,身体各 ...

  • 环保标语口号大全
  • 1.你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动一动手,不留下任何纸屑. 2.当你不要我时,请把我送回家. 3.注意了,每个人都看见你在这里的一举一动. 4.小草青青,脚步轻轻. 5.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6.小草正睡觉,请你勿打扰. 7.编织爱心,保护环境. 8.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它. 9.花香阵阵,鸟鸣声 ...

  • 20**年国考复习资料:揭开申论写作面纱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考复习资料:揭开申论写作面纱 http://hn.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写作题型历年来都是申论考试的压轴题,同时也是拉开考生档次的题型.这 类题型一不小心就会让你栽个跟头.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中公教育申论辅导专家专门撰写本 ...

  • 揭开宝洁CMK的面纱-暑期实习经历(1)
  •   发信人: boss (boss),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这么早就步入社会,刻苦学习的我一直认为读研才是我的正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宝洁,并成为宝洁cmk今年的summer intern。千万别小看这个偶然的机会,它真的改变了我好多。这次实习的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也 ...

  • 绿色口号
  • 1.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 2.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无妨。 3.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4.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5.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 6.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 7.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 8.芳草依依,大家怜惜。 9.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10.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