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文献综述

社会建设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大量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原有的“全能型”的政府管理社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政府逐步将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交给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已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建设的背景和原因、概念和内涵、总体战略和路径、内容和任务、特征和原则、困境及出路等。

首先是社会建设提出的背景。陆学艺认为社会建设的基本背景是我国进入现代化新的历史转折期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具体包括:(1)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层出不穷;(2)经济总量扩张迅速,发展成果共享不足;(3)经济活力有效释放,社会正向活力仍受抑制;(4)经济组织化水平较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偏低;(5)经济结构日益现代化,社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6)市场经济规则日渐成熟,现代社会规范尚未建立;(7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善,社会体制改革则尚未破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下一步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应该是加强社会建设,因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需要、促进形成现代国家文明秩序的需要。最后,在经济建设基础上适时加强社会建设,是现代化建设国家发展的普遍性规律。(陆学艺,2013) 。

其次是社会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刘小敏、邓智平、徐延辉、兰林火对于社会建设概念的历史由来及最新内涵进行了系统梳理。“社会建设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历史上就有丰富的社会建设理论,见诸《 周礼》、《 礼记》及儒家和法家思想等(夏学銮,2007)。最早提出社会建设这一概念的是孙中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建设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方面均有一定成果,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孙本文、陶孟和、李景汉、杨开道等。当代对于社会建设概念进行界定的学者更多,如郑杭生指出,社会建设的定义,可以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来加以把握。从正向说,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领域或社会发展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

社会力量;从逆向说,就是根据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表现、新特点和新趋势,创造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通过这样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更好地弥合分歧,化解矛盾,控制冲突,降低风险,增加安全,增进团结,改善民生(郑杭生,2008)。陆学艺则认为,社会建设是指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行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福祉、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陆学艺,2013)。谢立中认为,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对我们人类一切生存和发展活动赖以进行的结合体本身进行“建设”,并且只有那些以维护和完善我们人类的各种社会结合体本身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才能被称为“社会建设”( 谢立中,2008)。徐延辉和兰林火将当代社会建设研究总结为“社会资源、机会配置论”、“社会结构论”、“民生论”、“社会管理论”和“ 社会主体论”五种观点(徐延辉等,2013)。

第三是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和路径。苑芳江认为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是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体方法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 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苑芳江,2013)。陆学艺认为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协调,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要推进社会建设本身的体制机制建设,包括:(1)要深入研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凝聚共识;(2)推进社会建设,必须进行社会体制改革,要从对全局有影响的体制改革开始突破;(3)按社会建设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城市社会现代化;(4)组建社会建设委员会,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社会建设大业;(5)要总结经验,特别要总结十七大以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经验,必要时开展试点工作;(6)推进社会建设,要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陆学艺,2013)。刘小敏和邓智平以广东省社会建设经验为例,认为社会建设要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在保障民生方面,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福利型社会;在改善民生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富民工程;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要着重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和平安广

东创建活动;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要重点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自治水平(刘小敏等,2014)。

第四是社会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徐延辉和兰林火认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向到多维的过程,具体内容经历了从发展“民生与社会事业”,建立“价值规范与社会秩序”,到改革“社会管理方式、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同时,他们认为民生和社会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除此之外,价值观、开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社会组织的建设(徐延辉等,2013)。申曙光和马颖颖坚持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与核心内容是发展社会保障(申曙光等,2013)。龚维斌认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两个着力点(龚维斌,2014)。陆学艺提出了社会建设的九大任务,分别是着力改善民生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事业、改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城乡社区自治、加快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社会规范、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改革完善社会体制和不断优化社会结构(陆学艺,2013)。黄家亮和张丽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关键性议题。社会政策体系创新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理念和目标最终都要靠具体的社会政策来实现,社会政策体系的不断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新型城镇化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既是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背景,又是其重要内容。郑杭生、杨敏等认为实现社会成员从“无感增长”到 “有感发展”的转变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信息化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信息化是当今时

代的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深深影响着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黄家亮,2013)。

第五是社会建设的原则和特征。苑芳江认为社会建设的原则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进行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追求”。具体表现为要着力建设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建设,其中权利公平是内在要求、机会公平是重要准则、规则公平是外在形式、分配公平是重要标志(苑芳 江,2013)。刘金伟论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特征。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中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地位上从属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在模式上借鉴了经济改革中的经验;在社会管理体制上,虽然没有摆脱计划体制的框架,但 “ 一元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出现松动,尤其是“单位制”解体后,

社会组织、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资源与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社会结构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首先是以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逐步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注重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但从总体上看,社会建设并没有列入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当时,我国各项社会建设政策的出台是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思维下推出的,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配套工程”得以制定和实施的,给企业减负,给政府甩包袱,成为当时政策制定的动机,社会建设本身并没有成为自觉目的;其次是社会管理方式从“集权”走向“分权”,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是一种“总体性社会”,政府管控着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归属于国家体制内某一单位或组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包揽一切的、高度 “ 一元化”的社会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被扬弃,同时社会管理的主体、理念、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三是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有各类社会组织26.66万个,其中社团14.1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2.4万个、基金会954个。四是社会结构更加合理与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市场机制或经济因素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标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一般要素,对个人社会地位的影响日益加强。另外,作为传统的权威性资源,政治权力作为社会分层机制的功能仍然非常重要。在城乡结构方面,2 O世纪8 0年代中后期,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出现了松动,逐渐开始允许农民有限度地自由流动,进入城市在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就业(刘金伟,2013)。

第六是社会建设的困境和出路。彭宅文围绕有效治理与社会政策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发现现有的治理机制使得中央政府层面旨在达致保护主义社会政策的规划在地方实践层面演变为生产主义的社会政策实践,地方政府的社会建设实践面临着生产主义取向与保护主义取向的紧张,不能有效地处理秩序与权利, 维稳与维权的平衡关系。具体来说,生产主义与保护主义的困局是指中国式分权治理的特征使得地方政府一直保持着对经济增长的偏好,而忽视社会改革与社会建设。在中央政府层面,2002年以来的社会建设已经推动了政策范式的转移,社会政策已经在公共政策格局中占据重要角色,中央财政承担的社会

支出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果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为核心的“锦标赛竞争”体

制没有发生变化,社会建设的各项努力在地方政府层面就会出现扭曲。一方面, 治理转型的迟滞将导致粗放式增长局面持续;另一方面, 治理转型的迟滞也将无助于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政策发展。突破困境的两个积极要素是网络问责推动的社会问责和人口转型推动的劳动力竞争(彭宅文,2013)。徐延辉、兰林火指出当前社会建设存在的不足有社会建设概念比较混乱、对传统社会建设思想挖掘不够、国外社会建设经验本土化研究不够和关于社会建设的内容研究比较片面。未来社会建设应该重点关注以下领域:社会建设的“公共性”问题、社会建设内容的多样性问题、关于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问题、社会建设的比较研究和社会建设与社会质量的关系研究(徐延辉等,2013)。

参考文献:

[1]戚学祥,钟红. 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J].探索,2014(2)

[2]陆学艺. 加快社会建设:我国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战略任务[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夏学銮. 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7 (7)

[4]郑杭生. 抓住改善民生不放,推进和谐社会构建[J].广东社会科学,2008

(1)

[5]谢立中. 浅谈“社会建设”的含义[J].北京工业大学校报,2008(549)

[6]徐延辉,兰林火. 社会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14)

[7]苑芳江. 对社会建设总体战略的理论认识[J].学术交流,2013(12)

[8]刘小敏,邓智平. 社会建设 :概念、话语、经验与战略选择[J]. 广东社会科学,2014(1)

[9]申曙光 ,马颖颖. 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与核心内容[J].苏州大学学报,2013(3)

[10]龚维斌. 加强社会建设的两个着力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2)

[11]黄家亮,张 丽.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关键性议题[J]. 学术书评,2013

[12]彭宅文. 社会建设的困境:生产主义与保护主义之间[J]. 东岳论丛,2013

(34)


相关文章

  • 文献综述怎么写
  •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后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文献综述撰写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 ...

  •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 ...

  • 文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坚持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通过培养,使硕士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并达到以下要求: 1、 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 ...

  • 临空经济区_国内外文献综述_程程
  • 2012年7月第3期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Socialist College July.2012No.3 --国内外文献综述临空经济区- 程 程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从时间序列和研究方向两个角度,对临空经济区的 ...

  • 城乡一体化文献综述
  • 城乡一体化文献综述 [1**********]1 陆媛媛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已经提出并开始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在实证研究方面,许多文献都对城乡差距及城市化与城乡差距的相关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本文是对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的文献综述,通过 ...

  •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提要 本文针对不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总结目前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具体分析了BOT模式.代建制模式.EPC模式的风险管理问题. 关键词:文献综述:BOT模式:代建制模式:EPC模式: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工程建设交易制度改革的进行 ...

  • 浅谈信息检索在文献综述中的运用
  • 浅谈信息检索在文献综述中的运用 摘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为了更好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信息检索能力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和科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在"信息爆炸" ...

  • 低碳经济的文献综述
  • 低碳经济的文献综述 [摘要]: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章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 ,然后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文献综述,最后浅析我 ...

  • 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作者:李冬霞 来源:<软件导刊>2014年第02期 摘要:以中国CNKI中新媒介素养为主题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并整理,对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内容梳理和分析,综述了国内 ...

  • 文献综述的撰写
  • 第七章 文献综述的撰写 7.1 文献综述的概念及作用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