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卷(中西方古代史)

武岭中学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1分)

1.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 (xié)田”。“ 协”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

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 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

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

2.2013 年7 月,在浙江金华发现了西周古墓群4 号坑。其中出

土器物中有铜环、陶器、玉器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原始三脚瓷鼎。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较为合理的是

A.反映西周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墓葬主人应为手工业工匠

C.反映了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D.此三脚瓷鼎应该是一种釉陶

3.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六角形铁锄

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

C.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朴实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D.生产力水平提高

4.丝绸之路是中国联系西方的“国道”。汉代的丝绸之路可以见证

A.灌钢法技术制作的兵器外销 B.火药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

C.“井渠”技术向西传到西域 D.大量精美的瓷器远销海外

5.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6.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

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

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

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

7.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B.分封制已开始解体

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井田制瓦解

8.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9.史学家认为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是“史实”、“史论”、“史识”。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纷呈,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韩非子“法不阿贵”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C.对诸子百家思想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实现其古为今用

D.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开始建郡县行政体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下图东汉画像砖反映了集市场景,集市外围四面建门墙, 十字形的市道划分出4大交易区,各区内有长廊式建筑(称为列肆)。对此,下列分析或推测符合史实的有

①当时对商业管理相当严格

②远方富商衣丝乘车来此交易

③集市与住宅区严格分离

④城郊的集市设有“草市尉”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两位学者各自根据其阅读史料,提出对汉代社会型态的看法。甲学者认为汉代社会是地缘社会,聚落内部的血缘联系不强;乙学者则认为汉代是血缘社会,聚落内部同姓的力量强大。我们应如何理解两位学者意见的差异?

A.甲学者的主张符合古代宗族瓦解后的形势,较为合理

B.乙学者的看法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延续性,较具说服力

C.两位学者立场相反,说明历史没有客观性。

D.古代社会地域差异大,两位学者结论都不具说服力

13.水排产生之前,有马排,人排。史料记载:马排用马一百匹冶铁一百二十斤;改用 水排,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冶铁三百六十斤。水排的直接作用是

A.提高炉温 B.提高灌溉效率

C.代替燃料 D.提高犁耕效率

14.“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

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经”。下图为石经

部分残石的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为隶书

B.反映了东汉思想的繁荣活跃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第一手资料

15.下面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这反映了当时

犁地 耙地 耱地 播种

A.开始使用牛耕 B.注重精耕细作 C.曲辕犁的推广 D.小农自给自足

16.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

了东市。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下图所反映的

西市场景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

17.下列古代商业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②“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③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④“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①②④③

18.《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这种分工体现了

A.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 B.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废除丞相之后的新举措

19.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唐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有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B.科举制不可能令人神经麻木,因而观点有误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帖子的主要问题是八股取士的时间有错误

20.《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元史》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由这些资料可见 ①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控制取得实质性进步 ②行省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 ③行省制度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④元代仿西周,以皇帝为天下共主实施贵族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1.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为八思巴(土蕃的大喇嘛,主持宣政院)之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以上材料表明 ①宣政院是统辖西藏地区政务和军事的地方机构 ②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一个行政区 ③元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 ④八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周武王,①,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②,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③,创国基。 „„太祖兴,④,号洪武,都金陵。”

A.①除隋乱 ②始诛纣 ③国大明 ④嬴秦氏 B.①始诛纣 ②除隋乱 ③国大明 ④嬴秦氏

C.①始诛纣 ②嬴秦氏 ③除隋乱 ④国大明 D.①嬴秦氏 ②始诛纣 ③除隋乱 ④国大明

23.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A.1 B.2 C.3 D.4

24.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受冲击呈现“三

教合一”趋势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25.“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

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26.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D.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27.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28.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2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亁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亁京化 独领风骚

30.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31.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32.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雅典有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享有雅典民主

D.奴隶通过“解负令”享有民主

33.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

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

A.古希腊人秉持法律至上观念 B.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古希腊人积极从事海外殖民 D.古希腊人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34.“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

二、主观题(共49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君臣、上下、父子、 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 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適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 《礼记•杂 记》)的说法。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 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 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 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中国列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3分)这是否意味着“家天 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3分)

材料3.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

: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

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3分)

材料4.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4)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3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2分)简述同时期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及原因(4分)

36.儒家思想产生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孔子的学说”为什么“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3分)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5分)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主要目的。(5分)

37.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

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4分)

(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5分)

(3)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请根据材料指出这一观点,并根据材料归纳出其

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1分)

1-5、BDDCC 6-10、CBBBC 11-15、CDABB 16-20、CDBCB 21-25、BCBDD 26-30、CDBAA 31-34、BBBC

二、主观题:(共49分)

35.(20分)

(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关系;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分) 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 (3分) (最后一问,选肯定、否定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①肯定:是,理由如下 (1分)

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 (2分)

②否定:不是,理由如下 (1分)

君主专制制确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 (1分) 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1分)

(2)西周疆域辽阔,交通、通讯等技术条件落后;通过分封诸侯,建立藩屏拱卫王室,维护统治;井田制的实行;(3分)

(3)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瓦解。(2分)原因:周王室与诸侯间的血缘纽带日渐疏远。(1分)建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分)特点及原因:独立自治、小国寡民和民主政治,君主专制没有发展起来(2分)。海洋性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工商业发达等原因使之形成宽松自由社会环境,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2分)

36、(13分)

(1)董仲舒大力改造儒家思想;他提出了君权神授、儒学独尊和大一统的思想;这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分)

(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2分) 社会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3分)

(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3分)

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2分)

37. (16分)

(1)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

(2)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因果关系。

(3)观点: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依据: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

资本。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

的深远影响。


相关文章

  •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卷
  • 2016-2017学年度乐都八中历史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范围: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李红梅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5.报载,2015年10月16日,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赛•拉姆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 ...

  • 高二升高三应该做的事
  • (一)战前准备 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生转折点的战役,为了取得这场用笔杆子打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准备期从狭义上说是指高三一年,但所谓笨鸟先飞,更广义上讲,这个准备可以延伸至高二暑假.如果说高三是在军事上的不断演习,高二暑假要做的就是心理上的备战. 1. 心态调整 引用毛主席的话,对于高考,我们要 ...

  • 20**年9月鲁迅中学城南校区高三政治月考卷+答案
  • 鲁迅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检测 政治试卷 说明: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共6 页,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佳选项,每题3分20题共60分) 1.下列关于国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性质即国家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B.统治 ...

  •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需要学生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方面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实行综合、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第一轮 ...

  •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
  •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 ...

  • 20**年高三语文全程复习日程表
  • 一轮复习 (以<主科突破>为主)第一阶段--走进高考,熟悉高考阶段: 这个阶段时间为第一个学期,要达到第一个台阶的跨越. 要求:以5个模块的专项训练为主,综合复习为辅(综合复习,主要是月考和期中和期末考试).以精讲.精练.务实.高效为原则,采用"学习一种模块,三种考查" ...

  • 高三基本能力学科三模复习计划
  • 高三基本能力学科三模复习计划 高三基本能力组 在一轮二轮复习基础上稳扎稳打,强化训练以来,几十套模拟题及基本能力资料中各科知识点,务必把复习过的常考点,掌握扎实,做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能够依据所学解答问题。 具体安排: 自20XX年5月20日到20XX年6月5日,两周时间里,各班基本能力只有4节正 ...

  • 高考试题历史质量分析
  • 2014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学科 质量分析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学科试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作为历史学科命题依据,较好的突出研究能力和学科素养.材料新颖详实等试题特点,以"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生态史观 ...

  •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赤峰学院附属中学高三文科历史增分提能攻略导学案 编号001 使用时间:2015.4--5 主备人:解亚杰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第二部分:考前抢分,技能提升 [学 法 指 导] .预习课依据导学案上的要求,自学导学案上的内容,按照读书六字诀读导学案上内容. [学习目标]1.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 ...

© 2024 范文中心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onjobs.com.cn